登陆注册
46825100000022

第22章 纵横有术(8)

这当然是说客们客套的开场白,下面才是张仪要说的真正的内容。张仪说:“我听说四海之内,从北方的燕国直到南方的赵国,又在联合楚国,拢络齐国,还收集了赵国的部分势力,准备再次联合起来,形成合纵之势。共同对付秦国。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可笑的。我听说世上有三种情况可以导致国家灭亡,而天下有才能的人终会出来收拾残局,大概说的就是今天的这种情况。前人说过:‘政治混乱的国家去攻击政治清明的国家是自取灭亡;以武力治国的国家去攻击以仁义治国的国家是自取灭亡:逆乎天理民心的国家去攻击顺乎天理民心的国家是自取灭亡。’如今六国财物匮乏,粮仓空虚,还要扩充军队,动员人民前去赴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白刃在前,斧钺在后,百姓还是不肯拼力死战;再加上赏罚不明、不能兑现,其失败是必然的。”

张仪接下来以秦国作为对比。他说:“现在秦国号令、赏罚严明,所以有功无功之人皆能为国拼力死战。秦国的百姓在父母怀抱之中长大,生来并未见过战阵,并不是天生好战,但一听说作战,都跺脚袒胸,痛下决心,敢于迎着敌人的刀枪剑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抱定必死决心的人,比比皆是。这都是由于贤明的君主提倡勇敢、赏罚严明的缘故。这样的战士就可以一人胜十人,十人胜百人,百人胜千人,千人胜万人,万人胜天下。现在秦国的土地方圆数千里之广,军队有数百万之众,号令严明,赏罚有信,地形优越,诸侯各国皆有不如。凭借这些条件对付诸侯,主宰乃至兼并诸侯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财物不丰,粮仓不实,人民不安,四邻不服,那不是大王的过错,不是秦国的资源不足,而是臣下不能用命尽心的缘故。”

接下来,张仪对秦国既往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说:“从前,齐国向南攻楚,向东攻宋,向北伐燕,向西征秦;处于中原地带的韩、魏则供其役使;齐国兵多将广,号令四方,诸侯莫敢不从;齐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谓威势赫赫;齐国打败了五个国家,却因一次失败就导致了灭亡。由此看出,战争是关乎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再者我还听说,斩草除根方可不留祸患。过去,秦国与楚国作战,大破楚国,袭取了楚国郢都,占领洞庭湖及江南等地,楚王被迫东逃,退处陈地自守。在彼之时,如果秦国再继续向楚国进军,那么,就可全部占领楚国。占领了楚国,其民则可为秦国所专用,其土地可以为秦国所专用,向东可逼齐、燕,中间可以进攻赵、魏、韩三国。如此一来,一举可成就霸主之名,诸侯朝拜,四邻臣服。可是,秦国的谋臣却不这样做,反而领兵退回,与楚国讲和了。如今楚人收拾好残破的国家,招集回逃散的人民。另立新君,恢复祭祀,重整旗鼓,又率领诸侯与秦国对抗。这样,秦国当然失去了第一次建立霸业的机会了。

“天下诸侯欲有联合,并已屯军华阳,对抗秦国。大王完全可以施用诈计,大破敌军。只要进军到了魏都大梁,围攻数十天,那么大梁可破;攻破大梁,魏国就可全部占领;占领了魏国,那么楚、赵就会打消合纵之念;楚、赵散纵,那么赵国就会处于危境;赵国形势危急,楚国必然孤立。这样,秦国向东可以削弱齐、燕,中间可以进攻韩、赵、魏三国。如此一来,一举就可以成就霸主之名,使四邻的诸侯前来宾服朝拜。可是那些谋臣又不这样做,反而是带兵退走,与魏国讲和,使得魏国得以收拾将灭之国,招集流散的人民,另立新君,再造祭祀。这样,秦国当然就失去了第二次了建立霸业的机会了。

“从前穰侯治秦,意图是用一国之军队,建立两国才能完成的功业。这样一来,士兵终年在外作战,怨声载道,国内的人民也疲惫不堪;而秦国还是没有成为霸主,第三次失去了成为霸主的机会。

“赵国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国家。人民不遵法令,难以管理,赏罚不能实施;地理形势也十分不利;国君也不能体恤人民,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力量,这本是亡国之势;再加上赵国屯兵长平,与韩国争夺上党地区。大王您完全可以施以诈计,大败赵国,攻破武安。此时,赵国上下互不信任,离心离德,其都城邯郸也就无法守住,此时再趁机攻下邯郸,收取河间,再派兵攻下上党代郡36县,上党17县兵不血刃即可得到。东阳与河外,不经过争夺就已成为齐国的了;中呼池以北,不用争夺战斗也就成为燕国的了。如此一来,占领赵国则韩国一定灭亡,韩国灭亡了则楚、魏不能独自存在。这样一个行动就破坏了韩国,损害了魏国,控制了楚国,向东削弱齐、燕,最后掘开白马渡口,淹灌魏国。此一举可使韩、赵、魏三国灭亡,合纵的联盟就失败了。大王您拱手而得天下,诸侯会接连不断地向您屈服。可是那些谋臣却不这样做,反而领兵退却,与赵国讲和。以大王您的英明,秦国军队的强大,霸主之业未成,反为那些被打败的国家所取笑,这都是因为谋臣太过愚钝懦弱了。”

张仪以赵国为例,继续展开论述,支持自己的论点。他说:“赵国应当灭亡而没有灭亡,秦国应当称霸而未能称霸,诸侯因此看透了秦国的谋臣,此其一;秦国不仅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又调动全部兵力进攻邯郸,却又久攻不下,士兵丢盔卸甲,发抖败退,诸侯因此看透了秦国的实力,此其二;军队退却后,又聚集在李邑下,大王又重新组合军队,极力作战,但又不能够取得大的胜利,又只好退兵,再次让诸侯看透了秦国的实力,此其三;诸侯看透了国内的谋臣,又完全了解了我们的兵力。由此看来,我认为诸侯的合纵确实是很难对付的了。军队疲惫,人民委顿,积蓄殆尽,田地荒芜,仓库空虚;而天下诸侯又联合紧密,意图共同抗秦,希望大王认真考虑才是。”

张仪在分析了秦国的一系列的失误之后,接下来就对秦惠王提出了劝告和鼓励。他说:“古人说:‘为人处世,应当日慎一日。’如果谨慎得法,就能消弭祸端,据有天下。何以知之呢?过去纣王为天子,大军有百万之众。左军还在淇谷饮马,右军已到了洹水,淇谷喝干,洹水断流。声势之大,可以想见。但周武王仅率三千哀兵,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打破了纣王的国都,逼死了纣王。周武王灭掉了商纣,据有其国,竟无人为纣王感到惋惜和悲伤,这是纣王肆无忌惮、虐待百姓的缘故。

“晋国的智伯统帅三国的军队在晋阳围攻赵襄子,掘开晋水灌城,水淹晋阳,城内锅灶生蛙,晋阳灭亡在即。但智伯骄横狂妄,言语不慎,使韩、魏两国遂生叛心。赵襄子与韩、魏两国联合,击败了智伯,灭掉了他的国家,赵襄子也因而成就了建立赵国的大业。如今,秦国地大物博,方圆数千里,赏罚有信,号令严明,地势优越,其他诸侯国都远远不如。凭借这些条件,完全可以兼并诸侯,将天下据为己有。”

最后,张仪提出了他的连横策略。他说:“我所以冒死前来晋见大王,是为了向您陈述一举打破诸侯合纵联盟的策略,使秦国成就霸主之名的道理,大王可以试行。如果赵国不破,韩国不亡,楚、魏不服,齐、燕不亲,霸主之名不成,四邻不来朝拜,大王可杀掉我向全国示众,以惩戒那些为大王出谋划策而不忠的人。”

秦惠王接受了张仪的主张,经过一番曲折之后,张仪“破纵连横”的策略终于得以成功,使秦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

我们对说客似乎历来颇有微辞,认为他们不过是些摇唇鼓舌之徒。其实,说客并不仅仅是所谓的舌辩之徒,好的说客实际上是兼政治家和外交家于一体的。他们要具备如下的素质:1,要有十分广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要对当时各国的史实了如指掌;2,要有独到的见解,能够见别人所未见,言别人所未言,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要有震聋发聩的深度,能够警醒君王;3,要有超人的胆略、宏大的气魄,还要有藐视一切的气势和雄辩无碍的辩才。张仪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素质,才能成功地游说秦王。

一席纵横谈,千载霸主功。从正面讲,张仪不仅为秦国的发展和民族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也为后世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典范。因此,作为千古第一纵横家,他是当之无愧的。当然,如果从反面看,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翻云覆雨,不求正义,唯利是图,其人格也是极不足道的。也许,这就是政治与伦理的背反,利益与道德的冲突。

二虎相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形十分独特。说是百家争鸣,实际上,能够在现实中使用的,也无非只有兵家、法家、纵横家而已,至于“不言利”的儒家,似乎过于迂远,没有哪个国君愿意采用。在这数家之中,纵横家没有兵家的光明正大,没有法家的庄严肃厉,似乎只有巧舌如簧的阴谋诡计。

在战国时期,楚怀王是个极其昏庸的国君。他听信了纵横家张仪的挑唆,主动与齐国断交,使得原来就不太牢固的南北连横迅速瓦解。这样,不仅给秦国带来了各个击破的机会,也使东方六国陷入了自相攻杀的危机之中。

楚国和齐国断交后,齐国发兵攻打楚国,秦国也出兵威胁楚国,楚国的处境十分不妙。陈轸对楚王说:“不如以割地为条件与齐国和秦国讲和。”楚王同意了陈轸的意见,便派陈轸出使秦国。说服秦国不要援助齐国。

陈轸原是秦国人,是秦王的大臣,因与张仪争宠不胜,到了楚国,此次出使秦国,自然是回到故乡了。秦王见了陈轸,说:“您是秦国人啊,我与您是故人了。我不才,不善于处理国家大事,没有能留住您,让您去为楚王服务了。现在,齐国和楚国相互攻战,有人说秦国去救援齐国有利,有人说不去救援齐国有利,您难道就不能在为楚王效忠之余,为我想一想办法吗?”

陈轸说:“大王难道没有听说一个吴国人去楚国做官的事吗?楚王非常喜欢这个吴国人,他生了病。楚王派人去探视,说:‘是真的病了呢?还是思念故乡了呢?’左右的大臣都说:‘我们知道他不是思念故乡,如果是思念故乡,那他应该唱他的故乡吴地的歌了。’现在,是我想为大王唱一支吴地的歌的时候了。”秦王听了,认为陈轸思念故乡,效忠秦国,十分高兴。

接着,陈轸又对秦王说:“大王是否听说过管与的事呢?有两只老虎为争吃人肉而打起来,管庄子想去刺死它们,管与制止管庄子说:‘虎是贪婪的猛兽,人肉是它的美味佳肴。现在两虎争食,小虎一定会被咬死,大虎也一定会受伤。你等到老虎受伤之后再去刺杀它,那就会一举而得二虎。虽然连刺杀一只老虎的力气都没有用完,却得到了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现在,齐国和楚国正在交战,交战就必然要有失败的一方,大王实在没有必要去救援谁。如果齐国失败了,大王可以去救援,这样既得到了救援齐国的好名声,又免去了攻打楚国给秦国带来的危害。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英明地决定智谋,又能预知未来的人,即使称王,也是能够做得到的。计谋,是事情成功的根本,而听从良计则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没有正确的智谋,又听取了错误的意见,是根本无法取得成功的。希望大王三思。”

秦王果然听取了陈轸了建议,没有援救齐国。

正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待其两败俱伤之时,再从中渔利。至于损害的是谁,是不是造成了更大的损害,是不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陈轸是不考虑的。纵横家的铁血理性,使陈轸只考虑楚国的利益,当然更是为了自己在楚国的地位。

忠奸之辩

俗话说娶妻娶德,娶妾娶色。妻和妾的地位不同,对妻妾的要求也就不同。陈轸以“妻妾之道”论忠奸,可谓别开生面,终于获得了秦王的真诚的尊重,这除了他的机智善辩之外,其一片真情也是不容忽视的。

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张仪对秦惠王说:“陈轸作为大王的臣子,经常把秦国的内情泄漏给楚国,我无法同他共事,希望大王把他轰走,如果他再来秦国,希望大王把他杀掉。”秦王说:“陈轸是不敢回到楚国去的。”

妻妾相处图秦王召见了陈轸,秦王问道:“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我来为您准备车辆。”陈轸说:“我准备到楚国去。”秦王说:“估计您要到楚国去,现在我又知道您到楚国去,难道除了楚国,你已无处安身了吗?”陈轸说:“从秦国出去,我一定要到楚国去,只有这样,才符合大王和张仪的谋略,也可以表明我到底是否与楚国是同党。让我为大王说个故事吧:从前有个楚国人,他有两个妻子。有人调戏那个年长者,结果挨了一顿痛骂;调戏那个年轻的,年轻的却接受了。后来,她们的丈夫死了,有人问那个调戏者说:‘你是愿意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愿意娶那个年纪小的呢?’那人说:‘我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别人不解地问:‘年纪小的答应了你。而年纪大的痛骂了你,你为什么要娶年纪大的呢?’那个调戏者说:‘她是别人的妻子的时候,我希望她答应我;如果她是我的妻子,我则希望她骂那些调戏她的人。’如今,楚王是位英明的君主,昭阳又是一位贤明的大臣,我作为臣子,如果经常把秦国的内情透露给楚国,楚王一定不会收留我,昭阳也必定不会和我共事,因此可以证明我是否与楚国是同党。”

陈轸出去了,张仪赶忙进来问:“陈轸到底要到哪里去?”秦王说:“这个陈轸真是天下最能言善辩的人啊!他认真地注视着我说:我‘一定要到楚国去。’他这样说,我也没有办法。我问他:‘你一定要到楚国去,张仪的话就被证实了。’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我要到楚国去,连路上的人也知道我要到楚国去。过去,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诸侯都想让他做自己的大臣;孝己是个孝子,天下的老人都想让他做自己的儿子。所以,卖仆卖妾如果不出街巷就能卖掉,那就说明是好仆妾;嫁女如果能够嫁给乡邻,就说明是好女子。如果我不忠于楚王,楚国怎会让我做臣子呢?我一片忠心而被秦国抛弃,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

秦王认为陈轸说得很有道理,便待他更好了。

其实,陈轸的话是一种常识,我们不仅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也是我们每天都能想到的事情。然而,为什么我们看了上面的故事后还是觉得新鲜呢?关键就在于我们被现实中的种种尘俗迷住了眼睛,被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所征服,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

中庸之道与画蛇添足

中庸之道深得圆融的精髓。孔子倡言“过犹不及”,“执两端而用其中”,实在是一种极高明的处世哲学。在木棍粗细不同的两端中找出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可能更偏向粗的一端,看起来并不公允,却能把这根木棍支起;如果找出一个长度的中点,看起来距两端相同,很公允,但却支不起木棍,办不成事情。世事纷纭,并无绝对的公正,就像世上的树干必然两头粗细不一样。因此,“允指厥中”的处世哲学也就十分有用了。中庸之道绝非“不偏不倚”,而是有偏有倚,在尽量避免矛盾、斗争、消耗的前提下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为矛盾的各方谋取最大的利益,这便是圆融,便是中庸之道的精义。

同类推荐
  • 积极思考才有出路

    积极思考才有出路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算道与胜局

    算道与胜局

    大家知道,天下事并非皆可手到擒来,更多的是需要与之不断地“较劲”,才能有所成。因此,你所掌握的算道多少,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善用之,则无坚不摧;不善用之,则百试不灵。那么,又如何运用算道呢?这正是本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全书分析了许多有关“算道”的类型,可供大家参考:
  • 人生逆境应变术

    人生逆境应变术

    本书介绍了人生逆境有千种,应变之道有万种,每一种逆境都需要高超的智慧去应对。
  • 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有情有义的感恩故事

    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有情有义的感恩故事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本丛书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故事,阅读这些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故事,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趣味。本丛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 说好做好

    说好做好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体固然是我的,国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在佛教里,禅门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我们不在表相上分别比较;《心经》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要我们不在外境上执著计较。唯有超越对待,我们才能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热门推荐
  • 神欲轮回

    神欲轮回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虽然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没有摆脱命运的枷锁,那就不再以之为枷锁,继续掌握自己的命运吧。
  • 爱情有点儿痛

    爱情有点儿痛

    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留不住的青春,放不下的牵挂。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 销售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销售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本书以销售流程为背景,以对销售流程的管理为主线,通过对销售渠道、销售方法、价格政策、销售计划、有效开展销售活动、完善销售管理体制,加强对销售活动的控制和管理、销售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展开论述,应用了大量的事例,意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本书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处方,这种方案也许不是最佳的,但肯定适用于绝大部分企业,能让使用者对付可能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因此,本书具有很大的出版价值。
  • 世上没有好老板

    世上没有好老板

    你是否感觉老板对你实时监控,处处刁难,甚至出言不逊,诋毁人格?你是否不堪忍受老板的“无情压迫”,有扔东西、砸电脑,乃至对其大打出手的念头?你是否频频跳槽想逃离苦海,却总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你日日祈求上苍赐予一位好老板,但惨淡的现实让人醍醐灌顶:好老板如恐龙,早已销声匿迹,hold住职场,就要知道如何应对坏老板。本书既赐予你与坏老板斗争的勇气,更提供了与坏老板过招的方式方法,将其变“坏”为“宝”。老板有多坏,你就有多棒。感谢那些折磨过你的老板吧,是他们让你的内心更强大,本领更高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只有一年寿命

    我只有一年寿命

    “我只留一年寿命,剩下的都给你!”这是昊天和死神珍妮特的交易而他换取的是能使用亡者灵魂的机会剑神罗宾,刀尊宇文化及,死灵法师修斯……每一个名字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巅峰虽然每个灵魂能力只能持续一个时辰但,足以他傲视天下!
  • 废物倾狂泠漠大小姐

    废物倾狂泠漠大小姐

    她,全球通缉犯,冷漠无情。她,轻云大陆闻名的草包废。当她成了她,整个大陆都将颤抖。他,轻云大陆的最神密的王爷,传闻他长的绝美,却整天戴着面具。传闻只要有女人进他半米之內就会七窍流血。传闻他心狠手辣,嗜血如魔。当冷漠无情的她遇上心狠手辣的他,会擦出爱情火花?还是仇敌?是宠爱如命?还是拔刀相见?
  • 繁汐尘落

    繁汐尘落

    繁花缘下,汐起尘落。穿越时空,21世纪的一线明星、习武高手——夜灵瑶,穿越成下灵域玄灵大陆昭阳夜族三小姐,成为绝世废柴。可是到底是天才还是废柴?另一边,易城北族天才小少爷北尘离却在默默注视着她。看她一路如何打怪虐渣渣,和男主、众多伙伴展开友情爱情的篇章,登顶高峰,开启玄幻之旅。
  • 七月不知三月暖

    七月不知三月暖

    三年前,一场母亲设计的阴谋使他退缩了,无视她的泪,她的祈求,决然离去;三年间,她花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努力忘却,去尘封关于他的一切记忆;不能回忆,回忆便是痛;三年后的相遇,本该的萍水相逢,他摇摆了,心里不曾放得下的事,却只能面对……
  • 信春哥得永生

    信春哥得永生

    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生下来活下去,这不仅仅是人存在意义,也是生命的意义。小人物也许生活的会很卑微,但却一定要为自己而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张小强就是這样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直到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