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08200000015

第15章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原文】

邹与鲁閧(1)。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2)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3)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4)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5)也。曾子(6)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7)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

(1)邹与鲁:邹,国名,其地在今山东省邹县。鲁,国名,其地在今山东省曲阜。

(2)疾视:仇视。

(3)转:辗转。

(4)几:将近,几乎。

(5)上慢而残下:上,指国君和当政官员。慢,怠慢。残,伤害之意。下,指老百姓。

(6)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

(7)尤:责怪。

【译文】

邹国与鲁国发生冲突。邹穆公问孟子:“在这次事件中,我的官员牺牲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却又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战死却不肯去救,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饥荒的年景,您的百姓中年迈体弱的暴尸在深沟野壑,年轻力壮的四散逃亡,这样的人差不多都快上千了,可您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充足,这种情况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过,这是对国君的怠慢,对百姓的残害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待人,人家就会怎样待你。’现在老百姓有机会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您不要责怪他们了。您如果能施行仁政,这些百姓自然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效死了。”

【述评】

官民关系是一切政治关系的基础

“出尔反尔”,在我们的惯常用语中多指人们前后言行不一,反复无常,不信守诺言。其实它的本意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因果报应的意思。孟子用在这里,是针对当时邹国政治局势提出的一句具有警醒意味的话。

自古以来,君民关系、官民关系是一切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关乎社稷的安危,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社稷危。这已经是亘古不变的政治箴言。但是处身其中的官宦,有几个清醒地去考虑这个问题呢?

在古代,关于君民关系的论述最为著名的是舟与水的比喻。载舟覆舟的典故许多人都知道出自唐太宗。唐太宗有一次问太子李治:“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说法最早出自荀子。荀子是借了《左传》的舟水之喻来比喻民与君之间的关系,《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是以此来宣传他的以民为本的观念。

而孟子一直秉承民本的思想,他提出了一个让后世值得永远铭刻的警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进一步阐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可以看出,古代先贤对于君与民的关系基本上抱有一致的思考,推而广之,他们所论述的其实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邹国的政治事件带有普遍的意义。

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吏治史。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官和匍匐恭顺的民。前者的颐指气使,后者的逆来顺受。前者的骄奢淫逸,后者的衣食堪忧。前者生杀予夺,后者委曲求全。这些构成了封建王朝的一幅生动的官民图。

这就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多惬意。抖威风,得实惠。可以践踏下民的尊严,可以剥夺他人的财产乃至性命。可以官官相护,可以瞒天过海,难怪有那么多人对那顶乌纱帽垂涎三尺,孜孜以求。当然,也有真心为民的清官、好官。

孟子对邹穆公的愤怒,抱有一丝不屑,老夫子心里说:“活该,早干吗去了?”普通老百姓看到当官的战死而见死不救固然是不对,但老百姓年老者辗转暴尸于荒沟野壑,年轻的四散奔逃,你当官的尽到责任了吗?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也就是曾子所说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有两段辜鸿鸣关于君民、官民关系的轶事,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则是: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文襄(张之洞)任湖北总督时,为庆贺孝钦皇太后生日,各衙门张灯结彩,大肆铺张,费资巨万。并邀请各国领事、军界学界要人,大摆筵席,奏西乐,唱新编《爱国歌》。当时辜鸿鸣在座陪宴,对学堂督监梁某说:“满街都在唱《爱国歌》,怎么没有人唱《爱民歌》呢。”梁某说:“那先生何不编一首?”辜鸿鸣略一沉吟朗声说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众宾客一片哗然。

另一则是:

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座中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和政界大人物,有一位外国记者问辜鸿鸣:“中国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他答道:“有,法子很简单,把现在在座的这些政客和官僚,拉出去枪决掉,中国政局就会安定些。”

辜鸿鸣看似调侃的回答中,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群众对于吏治的一些看法。中国有句老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传统的老百姓的心目中对于官员有着一种理想的价值认定,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当政者,应该是有德者,有道者,爱民如子,两袖清风,这样的当政者可以被称之为“父母官”。父母官者,民之父母也。作为官,必会体察民情,为民做主,爱民如子,为民请命;作为民,也必会拥护上峰,支持施政,颂圣称德,服从统治。这是一幅理想的官民关系图。

只要爱民、为民、利民、保民,那么这样的父母官遇到危险的时候,他的子民哪一个会漠然置之,撒手不管呢?清朝第一清官张伯行便是真心爱民而得到百姓拥护和爱戴的典范。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的兰考县。

张伯行自幼聪敏好学,加之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像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走向了科举仕宦的道路。康熙二十年(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经考核,授予内阁中书,又改授中书科中书,由此步入仕途,这一年,他已三十五岁。

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期间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他廉洁爱民,不畏权贵,“清白之名闻天下”,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三十八年六月,狂风暴雨席卷了仪封,迅猛的洪水冲开了仪封城北关堤坝,咆哮而出,向城内袭来。人们惊惶失措,乱作一团。当时,张伯行正在家中为父丧守制,在此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鸣锣示警,召募当地百姓,亲自督率,囊沙填塞决口,从而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惨剧。

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升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山东发生灾荒,颗粒无收,人民颠沛流离。他就自己出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布帛救济灾民。到任后毅然开仓赈济,动用仓谷达两万多石,帮助百姓渡过了难关。由于未经请示,山东布政使大怒,指控他擅动仓谷,打算弹劾他。张伯行抗言道:“奉旨赈济,不发仓谷,坐视各州县之百姓流离死亡而不救,仓有余粟,野有饿殍,本道之罪,其可逭乎?”“仓谷为轻,民命为重。”他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习惯,新任官员要给顶头上司送礼,以示尊敬。但张伯行置若罔闻,加上他生性耿直,办案执法从不阿附上司,所以上司对他非常反感。第二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至江苏,命督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三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在松江召见张伯行,对大臣们说:“朕至江南,访问张伯行居官甚清,此名最不易得。张伯行由进士历任按察使,不可以书生待之。”又对吏部说:“福建巡抚员缺,甚为紧要。张伯行为人笃实,即在行间,亦非退缩者,著升为福建巡抚。”

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兢兢业业,明察秋毫,抑恶扬善,造福百姓,使得全省风气大变,官清民乐。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张伯行每年派官赴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省采购粮食,以平价售出。他还广设仓储,积贮粮食,严防盗粮,禁止粮食出洋贸易或走私,从而保证了粮食供给,即使遇到荒年,粮食也无匮乏之虑。他任职期间,百姓没有因灾荒和饥饿而背井离乡。

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奉旨调任江苏巡抚,福建的百姓依依惜别,含泪相送。赴任后,许多官员纷纷给他送礼。为此张伯行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行贿受贿之风,在文中张伯行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张伯行还察明积弊,严申纲纪,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对于老百姓,张伯行则力求赋税宽简,他果断地废除了许多苛捐杂税。张伯行的所作所为使得他和其他的官员关系非常紧张,尤其是与总督噶礼的矛盾很深,所以他备受压制。

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发生了作弊案,副主考赵晋内外勾结串通,大肆舞弊,几名平时文理不通的人被取为举人,一时苏州士子大哗。张伯行上疏要求派员彻查此事。

康熙皇帝命令张伯行、噶礼同户部尚书张鹏翮、安徽巡抚梁世勋会审此案。由于牵涉到噶礼受贿银五十万两,案子错综复杂,审理一个多月竟然没有任何结果。张伯行愤而上奏弹劾噶礼。噶礼就买通官吏,得到张伯行弹劾奏稿。然后又捏造事实反过来诬告张伯行。主审官畏惧噶礼的权势,逢迎巴结,案情无法审结。康熙无奈中只得下令:张伯行与噶礼解任,再命主审官审理。扬州百姓听到消息之后罢市抗议,哭声震动了扬州城。第二天,扬州百姓拥到会馆,因为平时就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肯定不会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把青菜。受审结束回来听候结果的路上又路过扬州,百姓们为防青天有什么不测,竟有数万人聚集江岸护送。到最后,案子结果下来,竟然是噶礼免议,张伯行革职治罪。康熙皇帝痛斥大臣们是非颠倒,然后亲降圣旨:张伯行留任,噶礼革职。消息传出,江苏官民额手相庆,纷纷写下红幅贴在门旁:“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更有上万人进京到了畅春园,跪谢皇恩,上疏表示愿每人都减一岁,以便让圣上活到万万岁。福建百姓也奔走相告,在供奉的张伯行像前焚香祈祷。可见张伯行受人民爱戴之深。

张伯行也是一个官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百姓以之喜为喜,以之乐为乐呢?主要是因为他把百姓真的放在心上,“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它可以称出一个官员的分量。

同类推荐
  • 军事间谍

    军事间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中华择吉

    中华择吉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尤其是中国人,遇事讲究讨吉利,比如过年时,摔碎了酒杯要说“岁岁平安”;家家户户也要张贴门神、财神、春联及年画,以保佑全家吉祥平安或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就是求吉的一种表现。求吉心理的存在,使人们在婚丧嫁娶、修房动土、出行赴任等重要活动中,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进行。这种择吉风俗前后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过去尤其盛行。
  • 老北京的名胜与怪事

    老北京的名胜与怪事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古代的断案方法不拘一格,格格诙谐幽默,像是星辉夜空下模糊的山峦,黑得看不清脊和山路,却在峰回路转时候,雄鸡一唱天下白。古人断案时的智慧,古人的机智和幽默,妙不可文言!
热门推荐
  • 踏天独尊

    踏天独尊

    不甘、不愿、不敢,既然穿越了,那就要轰轰烈烈,先天限制又算得了什么,早晚磨平。十几年磨练,不就是为了今朝。不再沉默中爆发,难道还要让人看扁不成。无耻也罢、邪恶也罢、嗜血也罢,只求活的自在。即便是这天,也休想遮住我的目光,早晚将之踩在脚下。
  • 在一起的这十年

    在一起的这十年

    他是一个小乞丐,他是一个被全校瞩目的男神,当他遇到他,男神的生活会被怎样改写,当他爱上他,小乞丐究竟何去何从,(不定期更新)
  • 江湖游记之毒门小女

    江湖游记之毒门小女

    随着一本旷世奇书的丢失,引发了一场无辜的血案,她和哥哥亲眼目睹了父母的被杀,一夜之间她和哥哥从一个父母的宠儿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养子,一次意外的坠河让哥哥以为她离开人世,去无意被一对父子救起,然而她去就此失去了记忆,她与梓风青梅竹马,本以为他们会相守一世,平静的生活却被身世之谜击破,探寻身世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纠葛,她会有怎么样的命运,请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谢谢你陪我走过这段路

    谢谢你陪我走过这段路

    一路走来,我们已经相伴了很久,从校园到社会,从懵懂到知性,从风雨到彩虹。现在我们静下来好好想想,我们的初心是否还在。
  • 病娇姐喜欢

    病娇姐喜欢

    落伊,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子,却是汇才学校中的大姐大,她和她的姐妹们在学校中帮助同学,还把欺负同学的人给做教育。在学校的人的眼中,她是一个不言苟笑的冰美人。叶霆,叶氏集团的继承人。在遇到她之前,一直都是不近女色,面无表情,心狠手辣,富有极强的占有欲。在一次刺杀中负伤,被她救下。那个她,他一眼便认出了,就是在童年时给他阳光的她……
  • 绝世神医之风华帝后

    绝世神医之风华帝后

    易凌,黑道的影子,潜伏在各的地方场合的明面人物。东方凌,自小女扮男装,养尊处优受尽宠爱,却是个修炼废材。奸人暗计,时空碰撞,灵魂穿越,人生改写。
  • 秘武神州

    秘武神州

    秘武神州,强者为尊,弱肉强食,自相残杀,齐心协力,抵御外敌
  • 跨越千里的爱

    跨越千里的爱

    学生时代的爱恋,如何能走的长远。相隔两地的人,何时才能不分离。无声无息的消失,似乎茫茫人海从未有过这个人,只有等待,无尽的等待,等你再出现。
  • 烦死修仙界

    烦死修仙界

    世界广阔无垠,修仙界平静的像是一潭湖水。叶天想了想,在湖水边架上了一台抽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