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6700000031

第31章 学校越办越红火(1)

学校越办越红火

1997年刚开始招学生时,穆孟杰只招到了三名盲童,不久后又招了五名。那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教学课程,既教盲文、按摩、针灸,又教拉弦说书,还教他们生活自理技能。

1999年,学校有了十五名学生。孟杰一个人教不过来,就招聘了两名老师教盲文。因为工资低,有的老师没教多久就辞职走了。

不设入学门槛,愿意学就免费教

2000年,新校建起以后,穆孟杰有了新的规划。这就是他原先想好的“以学养学”的路子。学校招收了两百多名健全学生,同时招收盲生。对健全学生,学校收取的学费等比其他同类学校要低四成,通常一名学生一年的学费是五百元。而对残疾学生,则实施学杂费全免的政策。这样子,以健全学生的学费来补贴残疾学生的费用、支付教师工资等,加上县、市教育局、残联每每在最困难时及时给予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赞助,每年学校的财务基本上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加上孟杰自己还在用心理咨询等方法赚钱,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基本上没有问题。

特教学校正式建起来后,穆孟杰决心扩大招收盲生的规模。

他到邢台、保定和石家庄等地考察了几所特教学校,发现这些学校大多是“一推六不要”:十八岁以下的盲人不要,智障的不要,生活不能自理的不要,考试不合格的不要,交不起学费的不要,儿童不要;学习期满后,不管学会没学会,只要学满年限,就让其毕业,一律推出校门外拉倒,啥都不管。

了解到这些情况,穆孟杰的心情十分沉重:定了这么多条条框框,还怎么让盲童上学?上学又能顶啥用?

针对这些学校的不当做法,他给自己的学校立了个完全不一样的规矩,叫“四不三要一包”:不面试,不考试,不限年龄,不收学费;智障的要,生活不能自理的要,陪读的也要;管教包会,啥时候学会啥时候毕业,一包到底。迄今为止学校已经毕业了二百四十七名学生,其中刚入学时,年纪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七八岁;有的学两年就毕业了,有的在学校待了五六年还没学会。穆孟杰说:“我们特教学校就是盲人的家,家长不能往外撵孩子,啥时候学会啥时候算。毕不了业,可以待到老,要不咱学校咋成为盲人的家?”

刚刚创办的时候,孟杰的特教学校没有什么名气和影响,大家都看不到进校学习的效果,因此很多盲人的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来。穆孟杰打听到哪个家里有盲人,就挨家挨户上门去做工作。他了解到这些家长的顾虑,一是怕孩子来学校后磕着碰着,二是觉得学了知识也没用,健全人找工作都难,何况盲人。穆孟杰并不反驳,只是耐心地跟家长分析道理:如果把孩子锁在家里,他照样会摔,照样也会磕着碰着;学校不收学费,只收一点儿生活费,跟在家里吃喝相比并不多花钱,还能见见世面;如果孩子愿意学,像他一样,学会了按摩、针灸或是拉弦说书,就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挣钱养自己……

经过穆孟杰千方百计费尽口舌的动员和做思想工作,一些家长终于同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先试试看。

给新生做心理辅导

以前在农村,这些盲童一直被独自锁在家里,完全封闭,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一个个都变得像个傻子似的。刚入学时,有的孩子不敢走路,不会穿衣服,不会数数。穆孟杰经过细致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总结出了一整套非常管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进行心理辅导,树立盲童的自信心。因为自卑,不少孩子害怕接触健全人,常常躲在房间里哭。穆孟杰就拉着他们的手,告诉他们:“健全人能够做到的,咱们盲人照样能够做到。你看我不就会走路、吃饭,还会读书、按摩、针灸、说书、拉弦吗?你跟着老师学,一定也能学会看书。健全人黑着灯不能看书,咱们还能看,比他们还要高级呢!”

为了打开盲童们的心扉,穆孟杰总是主动找他们谈心、聊天儿,问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他除了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孩子们听之外,还经常给他们讲述海伦·凯勒和张海迪的事迹,鼓励他们克服身体的残疾。

他告诉孩子们:张海迪比他们都要不幸,从五岁起就因为患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截瘫后的小海迪只能整天躺在床上,但是她却丝毫没有气馁,每天在天花板上挂一面镜子,借助镜子的反射倒过来看书学习,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四国语言,并先后翻译了十六本海外著作。张海迪还通过自学,掌握了针灸技术,为了体验针感,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她居然成了当地一位年轻的“名医”,为群众无偿治疗一万多人次。有位耿大爷瘫痪了很多年,一直没有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在海迪的治疗下,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张海迪还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自学了大学课程,通过了研究生论文答辩,并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她勤奋写作,相继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绝顶》等多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张海迪自己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的人生信条是: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听到张海迪这样一个严重残疾的人都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盲童们一个个听得特别专注和入神,都很受鼓舞。

穆孟杰有时给孩子们讲保尔的故事。他说:“张海迪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保尔’和20世纪80年代的雷锋。那么,这位保尔是谁呢,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保尔的全名叫保尔·柯察金,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塑造的主人公。年轻的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后来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后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但是,严重的疾病也没能把这个满怀生活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在别人的协助下,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一生的信条就是:‘勇敢,相信自己的力量,并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

穆孟杰鼓励孩子们要像保尔那样始终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困难所吓倒!他还让老师们把保尔的这句名言用大字书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激励每一位盲童——勇敢,相信自己的力量,并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

穆孟杰给孩子们讲述得最多的,是同为盲人的著名的海伦·凯勒的故事。

他对盲童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海伦·凯勒是个美国的小女孩儿,她跟大家一样,是个盲人。但是,她比我们大家更为不幸,因为,她不仅眼睛看不见,而且又聋又哑,出生十九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从小就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缺陷而绝望。七岁时,家人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凯特一生的导师安妮·莎莉文。在她悉心的指导下,海伦·凯勒用手触摸学会了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又用手去触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了说话。接着又学会了写作。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又考上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以惊人的毅力读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也是一位同时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成名之后,海伦·凯勒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获得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除此之外,她还写下了十四部文学作品。她的自传体作品《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她的事迹传遍了全世界……”

海伦·凯勒的故事极大地震撼了每个孩子,也激发起了他们的自信心。谁说残疾人就是废人,我们大家都能像张海迪、保尔和海伦·凯勒那样,做到残而不废,残而不疾;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盲人同样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就和事业上的成功。

冰雪都会在暖阳下融化。这些从小受惯了歧视、偏见和轻视的孩子们,在穆孟杰的悉心关怀呵护下,慢慢地建立起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整天与盲人们相处,遇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与自己相同境遇的人,也更加增强了他们的自信。盲童们渐渐地能够放开手脚,变得没那么拘束和紧张了。

教穿衣吃饭走路,也教做人

心理问题解决了以后,穆孟杰就要教他们基本的生活本领了。

这些孩子的生活在家里基本上都由父母包办,大多不能自理。来到学校后,吃饭不会使筷子,衣服经常穿反,大便不会使卫生纸……几乎啥都不会。

穆孟杰就从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开始教。

双脚穿鞋子的时候,他让孩子们用手去摸,摸到鞋子弯得很厉害(弧度较大)的那一侧,要把它穿在朝里的一面才对,如果摸到弯得厉害的那一面穿在外头,那就是穿反了。或者换个方法检验:双脚并拢时,两只鞋子各自弯得厉害的那一侧要相互紧挨着,不能穿到外侧去。这样穿鞋,保证就不会穿反了。

他又教孩子们穿衣服。首先,拿起衣服来,摸到上衣的领子,仔细摸,找到领子上有一个硬硬的小牌牌,这是衣服的标签,要让标签处在衣服的内里,然后把圆领的衣服从头顶上套进去;如果是对开襟的衣服,则分别用左右手穿进两侧的袖筒里。注意一定要让领子上的标签贴着自己后脑勺儿下的脖子。如果用手摸自己的脖子,感觉不到标签挨着它,那就是衣服穿反了。

穿裤子的时候,则要注意让裤裆在里侧,也就是在自己身体的前面。裤裆上一般会有拉锁,摸到拉锁就找到裤裆了。如果没有拉锁,那就摸索比较看看,哪一面比较窄比较紧的,就是裤裆。如果裤裆不在身体的前面,那么裤子就没穿对。裤子要注意两条裤筒在下边,两条腿分别插进一只裤筒里,再抓住裤子的上摆往上提。

盲童们学会了自我生活护理的技能后,穆孟杰又教他们走路,教他们怎样使用盲杖。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动作的要领,他根据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编撰了相应的歌谣《走路歌》《用杖歌》《方向歌》等,一一教给学生。

“未曾走路别抢走,走路记着靠右边。人躲车是非缺,车躲人祸临身。”这是《走路歌》。

“一不走悬崖扇子面,二不走凤凰三点头,两边打一打,中间收一收。井坑泥水试着走,障碍物资难碰头。人多挤密,碎点稀泥,预防安全,小心注意。”这是穆孟杰的《用杖歌》。他边教学生背诵,边细心地讲解,既让孩子们学会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又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运用盲杖来探路,确保安全。接着,他又手把手地带着每个盲生拿着盲杖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为止。

在穆孟杰多年总结的盲歌里,不仅仅要教会盲童们走路,同时也在教育他们做人。

在《走路歌》里他这样教学生:“盲人云游串四方,要懂礼貌和规章。……我是盲人不盲心,只把困难化恒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学好本领为人民。”

他自己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他也时时刻刻这样来教导盲童。

穆孟杰是一个有艺术天分的盲人。他编的这些盲歌不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富含人生哲理,使人获益匪浅。

每天,全校师生都要高声吟唱穆孟杰自己创作的特教学校校歌。在校歌里,穆孟杰这样勉励他的盲孩子们:

特教学校引航向,心明眼亮意志强。

开启迷惘的心窗,生活充满日月光。

信心恒心助辉煌,自尊自爱更自强。

练好技能苦学习,开启慧眼显灵光。

不管凄风冷与狂,不管江涛掀巨浪。

不管道路多泥泞,坚持不懈往前闯。

冰雪严寒何所惧,烈日喷炎又何妨?

身残志坚强不息,超越自我见明光。

通过这样的歌谣,他教育孩子们一定要有恒心,要努力奋发图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把孩子送到了穆孟杰的特教学校后,有些家长开始时还定期来看望孩子,看到孩子在这里生活整天乐呵呵的,也就放心了。有的家长感觉就像是甩掉了一个包袱,甚至半年都不来看望孩子一次。有的孩子在学校生病了,穆孟杰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家长都不接。有时即便接了电话,也说,再缓几天去接孩子……对于家长们的冷漠,穆孟杰显得很无奈。他只有用加倍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呵护每一个盲童。

到了学校放假,这些盲童回到了自己家里。亲人们看到这些原先不会用筷子、不会穿衣走路上厕所的孩子,突然生活各方面全都能自理,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似的,都感到十分惊讶,也非常高兴。有的孩子进校一个多月就完全变了个样。有的还很快便学会了本事,能给家里挣钱了。因此,每年都有好几位家长给穆孟杰的特教学校送来锦旗,由衷地表扬和感谢。那些锦旗,挂满了一个教室又一个教室。

走出阴霾的盲童

盲人崔海水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史召村,原本是个健康聪明、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儿。1997年他十三岁时,由于视网膜脱落,一下子变成了两眼一抹黑的盲童。从此,他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穿衣、吃饭得家里人帮忙,连走路、上厕所都得有人领着,大便后还要别人帮他擦屁股。

因为害怕别人笑话,他哪里都不敢去,连家门都不敢迈出一步,整天躺在炕上唉声叹气,一言不发。

同类推荐
  • 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英文版)

    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英文版)

    我们已经在“最经典英语文库”的上一辑(第四辑)里,出版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一卷。现在,在第五辑里,出版罗曼罗兰(1866-1944)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并将在下一辑里(“最经典英语文库”的第六辑)出版《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最后一卷,第三卷。按傅雷先生的分卷形式,我们将《约翰克里斯朵夫》分成了三卷。
  •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一生为爱枯荣。爱之繁花,绽放心头,她“半笺娇恨寄幽怀”。相思无处,她唯有看尽“花自飘零水自流”。她绚丽的人生,婉转如歌, 她在寂寞的深处浅浅吟唱。她就是——李清照。朱丹红编著的《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精)》为“倾城 才女系列”中的一本,《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 精)》评述了宋代才女李清照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
  • 真相、谎言与宣传(第二部)

    真相、谎言与宣传(第二部)

    本书是《真相、谎言与宣传·第一部》的续集,既是作者经历种种风雨的回忆录,又是旅行见闻。语言生动流畅而尖锐,同时妙趣横生,不乏幽默感,常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 此后再无余生

    此后再无余生

    一个女人、妻子、母亲、女儿的人生绝笔:认真活过爱过,才能好好告别。里格斯生长在一个有癌症基因的家族,在被确诊患病后,她没有失去自我、放弃生活,甚至还要面对母亲的离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要照顾患有先天性糖尿病的大儿子,以及关照两个儿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自然地接受妈妈将要离开的现实。里格斯的人生看似已天塌地陷,生活中的一切被打乱,但她的内心依然充满热爱,对丈夫、孩子、父母、亲友,以及书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安然离去。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逆世狂凤:废柴九小姐

    逆世狂凤:废柴九小姐

    百转轮回,意外相遇,是注定还是必然;痴狂千世,陪伴左右,倾尽终身只为你。佛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上一世,她遭受爱人和执友双重背叛。重活一世,且看她如何逆天乱世。
  • 把工作做出色

    把工作做出色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不要爱一行干一行,要干一行爱一行。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先生也曾这样说道: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确,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人,而且甚至还不缺少有学历有能力的人,可以说,我们现代所有的组织中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把工作做出色的人。
  • 琛爷的重生狂妻

    琛爷的重生狂妻

    问:当最强兵王夜笙歌穿到初二学生叶笙歌身上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答:当然是打脸虐渣搞事业,走上人生巅峰啦~顺便抱走忠犬一只,广撒狗粮【笑】
  • 重生之迷幻桃源

    重生之迷幻桃源

    美丽聪慧的医学院高材生红月惨遭初恋男友劈腿,为了散心她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城市而来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一次她与朋友葛根一起深入到溶洞里探险,竟不想在溶洞里发生意外。一睁眼,她竟重生到了一个千年前的世外桃源。重生后的她,被旖旎的桃源风光和美好生活所打动,不禁立志要好好开始自己的重生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她竭尽全力医治桃源族人的怪病,用聪明的头脑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面貌,并且与俊才阿树谈起了恋爱。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像她想象的那般美好的时候,这份平静竟被一群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人打破……且看一代女医如何斗智斗勇,维护和平的崛起之路!
  • 捭阖江湖

    捭阖江湖

    《捭阖秘诀》由鬼谷子所创,武可称霸江湖,文则能平定江山,江湖之上便对这神功展开了争夺,恩怨造就了故事的开始,主人公秦起一心想要开个药铺救人,一入江湖便开始了他的不寻常之旅,江湖高手众多,每人也都居心叵测,秦起是否不得走上统领江湖之路呢?……………
  • 极品七公主

    极品七公主

    生如蝼蚁,却仍旧是要艰辛的活着,即使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光阴……明明好像每个人都围绕着既定的轨道存在、运行,可是为什么,自己的出生、命运就由不得自己选择,命运之神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神,在计划、规定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他自己的命运,又是怎样?魔王成仙传,此文计划很长、很长,略有啰嗦,偶尔懒惰或无灵感会暂停更新几天,不喜绕道,喜欢的,可以投投票加个收藏神马的,作者会爱你哒~~~~(>_<)~~~~
  • 独步九天:艳绝天下

    独步九天:艳绝天下

    她,二十一世纪热爱古风和小说的少女,当她魂魄穿越到异世,她仰天长啸:看老娘我玩转这个天下!且看她唱得了歌,弹得了琴,装得了淑女,打得过泼妇,调戏的了美男,拐得了萌兽,武功独步,艳绝天下!可是,马有失蹄。她这么一个奇葩却被一个妖孽给治住了只见他邪魅一笑,小样儿,看你能跑哪里去
  • 梦想的边疆

    梦想的边疆

    “中国古丝绸之路”共六卷。全套书稿以时间为序,对先秦时期丝绸之路的滥觞,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纷繁背景形成的“丝绸之路”上的别样景观,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扩展,明朝水陆丝绸之路的经营,清代丝绸之路的衰落及现代人文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及其前景作了全景式的再现,以历史变迁中的人文景观为大的历史背景和叙述主体,整体、全面地展开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与叙述,是集学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读物。本书是该套书中的《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分册,由杨献平编著,描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
  • 羽落寒渊

    羽落寒渊

    想当年暗杀榜上韩渊可是排名第二的刺客,如今居然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的未知大陆?问题是原主还是个不能修灵的废物?那这罕见的五属性术师是谁?血脉高贵的灵兽的不驯服于人的?那这凤凰是怎么回事?杀手刺客就一定要冷到没朋友?那她的那些生死之交又是如何来的?什么?你问男主?不好意思,碍于宝宝脖子上某金属物质,还是不说了......1V1,女主毒舌男主更毒(咱的小渊儿就是给他给带坏了啊!),男强女强,人物属性接近现实,也就是说,不会有无脑配角~
  • 天才小药医

    天才小药医

    她本是医药学界最年轻的专家,极其有天赋,一场车祸回到三千年前,他五年相守,她开始找回记忆,开始一段寻梦之旅。无奈三千年前的自己是个医药学渣,一步步升级打怪,收货了事业和爱情的时候却发生了大转折!睿王殿下,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