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6700000033

第33章 学校越办越红火(3)

扔小心理上有些晚熟,二十多岁的人,看上去还像十多岁的孩子。在学校里老是待不下去,光想着回家。

有人问穆孟杰:“为什么他不愿意待在这儿,你还三番五次地留他?”

穆孟杰回答:“他回家后没人管。他养父在砖窑厂上班,早起给他留四个馒头当中午饭。渴了他就自己喝口凉水。一个人在家就是瞎玩,要是再不学点本事,他这辈子就算完了。对心智不全的盲人,不能事事顺着他,还是要耐心地教。其实,他按摩学得不错,快成手了。”

毕业时,扔小的家人来学校接他。他抱着穆校长号啕大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家”。

扔小回家后,孟杰夫妇又带着衣服和礼物前去探望。

过了段时间,又让人捎信,如果愿意来,学校还免费收留他。扔小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像扔小一样,特教学校早已成了每一位盲童温暖的家,穆孟杰夫妇就像他们的亲爹娘。特教学校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放飞了他们人生的梦想。

“穆氏6+2教学法”

2000年秋季,穆孟杰的特教学校正式开学。通过宣传和推介,学校招收到了二百多名健全学生和三十多名盲生。因为健全学生的收费比同类学校低百分之四十,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孟杰的学校来。

身为校长,穆孟杰对教学有着自己明确的理念和追求。他认为“施教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是关系学校存亡的‘关键的关键’”。

穆孟杰的特教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式民办学校。健全生来自附近村庄,大多数走读,按照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盲生则来自全国各地,按特殊教育教纲开设盲文、计算机、英语、声乐、按摩、针灸等课程。

因为学校同时招收健全学生和残疾学生,所以开始时,学校实行“一校两制”,即健全生和盲生分开教学、分别管理,泾渭分明,相互间井水不犯河水。

学校共有南北两座主教学楼,三层高的南教学楼供一至六年级的健全学生上课用,共设十一个班;两层的北教学楼则专门供盲生上课用。教学楼后面的宿舍区住着一些寄宿的健全生;在操场西边小院子里的两排平房,则住着全校的盲生。

因为实行“一校两制”,健全生和盲生平时仿若隔着“楚河汉界”,相互不接触也不交往,形同两个不同的世界。

孩子的天性总是乐观、好奇的。平时,盲生们在学习声乐课时,课堂上响起一阵阵悠扬悦耳的二胡独奏、坠胡拉弦声和威武雄壮的军乐合奏,那些动听的琴声和喧闹热烈的锣鼓声以及抑扬顿挫的说书声,总会吸引不少的健全生驻足倾听。他们一面陶醉于这些美妙的音乐之中,一面又十分佩服盲生们出色的演奏技巧和身残心不残、顽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身边的这群与自己不一样的盲孩子充满了好奇。

同样,当健全生们喊着整齐划一的震天响的口号,迈着豪迈的步伐在操场上做操的时候,他们恣意嬉戏、追逐打闹玩耍的声响,引得盲生们也常常站在操场边的角落里用心倾听。而当健全生们你追我赶,在操场上跑步、打球、蹦蹦跳跳的时候,那些欢乐的笑声又不断地灌进盲生们的耳朵,令他们向往,让他们羡慕不已。

健全生更受家长的疼爱。每到放学时,家长们都会来把他们接回家。

听着健全孩子见到父母时叽叽嘎嘎说个不停,那种高兴和兴奋的声音,令这些常常只有放寒暑假才能回家的盲生们往往都有些失落,倍感孤独和寂寞。“同样都是父母的孩子,为什么健全孩子生活得那么快乐,有人心疼有人爱,而我们盲孩子,却没人来看望,也没人像宝贝一样地疼爱呢?”

学校招收的健全生数量越来越多。2003年招收了五百多名健全生,五十多名盲生。

盲生们大多来自农村,从小“与世隔绝”,不会与人交往,性格容易孤僻或者怪异。

如何打破“一校两制”的局限,让盲生和健全生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联合举办一些交流活动,让两种类型的孩子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欢乐、共同进步呢?穆孟杰开始琢磨这些问题。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孟杰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计划把每六个健全生和两个盲童组织在一起,组成一个互助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当他把这个想法在教师例会上一提出,立即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老师们认为,这样的互助小组对于健全生和盲生都将获益匪浅。

穆孟杰把这个活动称为“同一片蓝天,共享七彩阳光6+2活动”。

这是穆孟杰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特教方法。老师们把六个健全生和两个盲童编成一个个小组,分别用当地历史上和现当代的一些名人来命名,叫作“扁鹊组”“郭守敬组”“董振堂组”“穆孟杰组”等。扁鹊是战国时代的名医,出生于今河北任丘北;郭守敬是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出生于今河北邢台;董振堂出生于河北邢台新河,曾任红军第五军军长,1937年1月20日率部队在甘肃省高台地区与国民党军作战中壮烈牺牲。这些名人都是特教学校经常用来教育学生们的生动教材和做人的榜样。

平时,穆孟杰将盲生分配到各个健全生的班级里。通常一个班级安插进两到三名盲生,让他们随班就读,学习文化基础课。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每个互助小组共同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各小组间开展歌咏比赛、智力问答、洗衣读书互帮互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盲童和健全生亲身感受到“走进特教门,就是一家人”的氛围,以驱散盲童心里存在的自卑感、孤独感等心理障碍,达到开发智力、学会交际的目的。这个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全校孩子们的喜爱。

每周一上午10点,全校学生都聚集到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由十余名盲生组成的乐队演奏国歌。盲生和健全生彼此相依,紧紧地站在一起,就像一个整体。场面非常壮观和感人。

升旗仪式结束后,健全生结伴领着盲生回宿舍休息,也有一两个盲生听着声音自己摸索着去教室,没有用盲杖探路。他们听音走路的神态非常专注。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觉得在和煦的阳光下盲人独自行走的姿势很异样。这里是他们的世界,安全,温馨,祥和。

刚开始参加“6+2”互助小组时,学生们都怀着兴奋而好奇的心情。健全生与盲童正面接近,从盲童们的言谈举止中发现,由于视觉和过去的经历,他们在生理功能和内心上都有明显的不足,采集和接收外界信息时出现各种问题和困难,容易产生敏感、小心、被动、封闭的心理特点;在与外界进行交往时防御心理非常严重,不愿意与陌生人说话,不愿意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经常处于心理压抑的情绪状态。但是,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健全生热情地帮助盲生克服自己的障碍,树立起了自信。逐渐地,这些盲生变了,敢于同健全生接触交流,变得爱说爱笑了;许多孩子在活动中享受快乐的同时,还经常通过唱歌、说笑话等逗其他孩子开心。而健全生也感受到了一个人失明以后生活和学习处处都不方便,因此对盲生们都很热情,乐于帮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取得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效果。不仅盲童逐步克服了心理障碍、增强了交往能力,还从健全生那里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而健全生也在活动中收获了课堂和书本中学不到的精神和品格。

那时正在校求学的盲人张建立说:“活动就像为我们这些封闭已久的盲童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从这扇窗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刚开始和健全生一起参加活动,许多盲童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他们心里都在想:我们什么都不懂,和他们说什么呀。参加活动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健全生对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好奇,相互间有许多话题可以交流。

不久后,盲童们都喜欢上了这种混合的交流互动,每天都盼望着“6+2”活动时间的到来。健全孩子主动给盲生洗衣服、帮着读书读报,让盲童感受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亲切和温暖。许多健全孩子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变得更加懂事,更加富有爱心。

在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个健全孩子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星期一的早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徐徐上升时,你就会看到我们学校动人的一幕。这嘹亮的国歌,不是录音机放出来的,而是盲童学生演奏的。他们排列整齐,庄严地合奏着高亢的旋律。我的心被震颤着,仿佛看到了盲童内心那双明亮的眼睛。”

“特教班的学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结合才艺赢得了我们的尊敬,他们是学校舞台的主角。”一个健全孩子说,“而我们像追星族,是利华、建豪最真实的‘粉丝’。利华吹笛的手势,唱歌以及打节拍的姿态,甚至建豪唱歌时的深情,都被我们下意识地接受并模仿。而如果能合唱一曲,那够我们在他人面前卖弄好几天!”

经过近一年互助组的活动,一个个盲孩子变了,原先喜欢独自待着摇头晃脑或自言自语的孩子,现在变得爱说爱笑,总是开心地和小朋友打闹、玩耍。

盲童史华龙是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油召乡史二町人,十五岁时被送到穆孟杰的这所特教学校学习。刚来时,他非常想家,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学校开展了“6+2”活动以后,他学会了与健全孩子交流。在交流中,他不仅和本小组的小伙伴聊天儿、做游戏,还主动结识其他小组的小伙伴,参加活动的健全孩子十有八九他都认识,并且成了好朋友。每天和健全孩子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华龙慢慢地也不想家了,感觉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两年后,他学会了拉二胡、吹洋号、说书等多门才艺。他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八荣八耻”歌,有板有眼,很是好听。毕业后,被穆孟杰的办学精神所感动,史华龙主动留校任教。

盲童杨利华先天性失明,他的视力残疾是遗传性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从未觉得自己生下来会有什么用处。别人叫他“小瞎子”、“傻子”,就是父母也这么认为。因为说的人多了,连利华自己也默认了。

刚被送到特教学校,杨利华不会洗衣服,也不会叠被子,因此衣服脏了也不换。曹清香看到了,拉着他硬帮他把衣服脱下来洗。以后,曹老师又抓着杨利华的手,教他如何洗衣服。在曹老师耐心的教导下,他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也学会了洗衣服。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从来没有感觉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光明’,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自从参加“6+2”互助小组活动以后,杨利华变得更加自信了。当有人喊他“傻子”的时候,他总是报之坦然一笑,并且回击道:“你们谁可以在黑暗里读书?我行!”

在盲童们心目中,特教学校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和在家里一样,吃饭有人盛汤递馍,生了病穆校长给针灸推拿,心里有疙瘩师母帮着给解,学艺在身谁也抢不走。

因为利华有良好的音乐天赋,二胡拉得好,歌也唱得动听,连健全同学都很喜欢他。毕业后,杨利华留校任教,教的就是音乐课。

穆孟杰首创的这种“穆氏6+2特教法”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正是他乐于看到的。有人总结说,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一个结果,就是“N-1”,也就是说,通过特教学校的培养,使盲童能够自食其力,从全社会N个残疾人中减去一个社会及家庭的包袱。

穆孟杰十几年孜孜以求,正是为了让更多的盲人能够自立,不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学校遇到了新危机

2007年,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也就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和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两浙文化精神在20世纪激变动荡的社会形势下所孕育的文学成果,又与世界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对王国维、夏丏尊、王任叔、冯雪峰、梁实秋以及王元骧这六位在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取得了较高理论成就的杰出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本书从中外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揭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是如何在两浙文化精神的制约下,接受世界文学的影响,来推动浙江地域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 风景独好

    风景独好

    随着老树年轮的急速增加,尤其是时代脚步的快节奏、目不暇接,白去年始,晨昏里,将尚未成形、业已成形,以及见诸报刊却尘积散乱的诗稿,粗略地整理成八卷,即:奇山秀水、群星灿烂、乡间掠影、桃源杏林、红色印记、古迹斑斓、思绪缤纷、花香鸟语,以《风景独好》命名,作为封笔之册,一揽子出版。至10月份,初稿打印出来,闲传于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笔友同行间。有“好事者”直言不讳日:“诗堆词垛,面面俱到,拖沓冗长,有谁个看?倒不如取其一侧,抽个单项,简短玲珑些好!”我顿然懵了,不知所措……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本套书选收我国当代人文社科领域著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重要章节,旨在总结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研究之精华、学术繁荣之盛况,使优良的学术传统、严整的学术规范得以承传光大,使一代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以至更远的时代。
  • 放歌世博:写在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放歌世博:写在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放歌世博》是业余作家、诗人曾精明,以世界为背景,以国际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为题材和时空,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的个人在184天里的精彩感悟。这是诗人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诗集不仅具有较强的欣赏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 论语正裁

    论语正裁

    近千年以来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许多漏洞与谬误,为拨乱反正,董老以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重新解读《论语》,并引南怀瑾的观点作比较。在臧否之间,作者的鲜明观点得以呈现,那就是《论语》乃中华智慧的结晶,能引导人类第二个“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并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
热门推荐
  • 吞天水帝

    吞天水帝

    一本古老神秘的功法,一副天生神体,演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代大帝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陆夫人他非你不可

    陆夫人他非你不可

    从小拒绝娃娃亲的蔚千音拒绝了未见过面的陆殊,吵着闹着不要嫁给这个人。却在某天:认识了一个颜值逆天,还符合她所以颜控+手控+声控要求的男人?蔚千音:“有种想嫁给他的冲动肿么办?”陆殊:“小东西,不是哭着闹着不要嫁给我的吗?”蔚千音一脸懵逼的看着他:“……我…没说过啊”陆殊把她搂进怀里,在她的耳边说了句:“嗯,我知道你想嫁给我了”蔚千音红了红脸。……………………………………~~……………………………………某日进学校第一天,被众人追捧着的蔚千音:“哇,新晋校花,我要去找她要签名,我还想娶她”!某日众人:“哇,钢琴大师居然是她妈妈,也太幸福了吧,我也想娶她!”某日众人:“哇,她师傅居然是小提琴大师首席大弟子的弟子,我我们都想娶她!”某人众人:“什么?她居然是蔚家的千金?不能比啊!,我控制不了我对她的喜欢怎么办?”某人众人:“她还是玫瑰?OMG,我离女神越来越远了”终于受不了吵吵闹闹众人的蔚千音,深夜突然发文:“我有人了”陆殊深夜回复,转发了:“我也有人了”
  • 天脉星尊

    天脉星尊

    人体有脉,其脉无形,隐于血肉,藏于宝宫;其脉者,遂觉其力,因天地而发之,化无形为有形,是为凝脉;其脉有门,故名脉门,为人体绝窍......小镇少年,眯着眼,踏着步,背着一杆黑色的长枪从山中走出,走到大世红尘之中,掀起滔天波浪。书院,南山,脉兽,传承,随着少年的成长,千年的遗密被逐渐揭开。友情,爱情,亲情,修行之路的酸甜苦辣,尽在心中。若干年后,再回首,我已封尊!
  • 第一名的前锋有两个

    第一名的前锋有两个

    “我要成为第一名的前锋!”“我要成为最好的前锋!”这是王锋和季磊小时候的梦想。在旅途中成长,在奔跑中收获。这是曾经绿茵场上令人羡慕的少年。结局或许不会一帆风顺,或许不会结局圆满……“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坚持梦想的人,会不会再次冲向远方……”
  • 我突然有一个毒辣的主意

    我突然有一个毒辣的主意

    这是一个脱离现实直冲云霄的地方,他们远离地球
  • 在北京的琐碎日子

    在北京的琐碎日子

    在日常琐碎的记录中,了解自己和他人,并寻求心灵的安宁、充盈
  • 逆天仙妃:太子殿下太凶猛

    逆天仙妃:太子殿下太凶猛

    “殿下,不好了!仙妃又出去夸您了。”小仙童气喘吁吁跑进书房。“说的什么?”某太子批阅奏折头也没抬。“她说您是金衣男神颜美人俏。”“事实。”“额……还有呢……”“说。”“腿长臀翘手感超好……”“上次的龙塌修好了么?”某太子淡定问道。“还……还没。”“那先不用修了,跟明天的一块儿扔了吧。”小仙童一脸疑惑,明天的?咦,殿下人呢?
  • 舌尖风雅

    舌尖风雅

    “下饭”系宁波方言,指菜肴。本书即为一部以宁波菜肴及其原料为主题的历代诗歌作品选,所选诗歌充满生活气息,充分展示了宁波本土的丰富文化,语言直白流畅,凝聚了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的智慧,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苑

    鹤顶红孔雀胆断肠草——紫蝎王珊水蟾恐幻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