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100000013

第13章 《孟子》的经学地位(2)

战国中期,动乱的社会生活,宽松的文化政策,兴盛的多元私学,形成了学派林立,互相驳难,争雄竞长的局面。孔子创制的儒家一派,当时并无什么受尊崇的优势地位可言,反而是湮没无闻,远不及充塞于世,昌炽天下的杨朱、墨翟之说。杨朱一派主张“为我”、“贵生”,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都不去做,这同儒家“尊君、尚公、修身养德以辅君治世造福民众”的传统主张是截然相左的。墨子一派主张“兼爱”,即爱无差等,爱自己的父母和爱别人的父母都是同等的,父母去世也应节俭薄葬。而儒家则视孝悌之道为天下之大伦,认为尊敬长者,孝顺父母是维持上下尊卑的社会等级秩序的道德基础,是治家治国等一切社会活动的道德基础。另外还有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一派,他们反对一切社会分工,主张“君臣并耕”,这也是与儒家“人生而有别、上尊下卑”的伦理政治观点相矛盾的。倡术势、重刑罚的法家和讲耕战、辟土地的兵家,也是儒学兴盛的障碍。

孟子以“仲尼之徒”自居,视他派诸说为危害孔门圣道的洪水猛兽。他认为杨、墨、农、兵、法等各家之学是蒙蔽人心,妨害政治,扰乱国家的异端邪说,必须力辟之、剿灭之。他声辩自己并非是好与人争辩,而是为兴圣学、正人心,不得已而为之。宋儒魏了翁曾感叹说:“帝王不作,而洙泗之教兴。微孟子,吾不知大道与异端果孰为胜负也。”(《鹤山大全集》)充分肯定了孟子力拒异说、弘扬孔学的历史作用。

为宣扬儒家思想,实现其政治主张,孟子率领着数百位弟子,先后到齐、宋、梁、滕、邹等许多国家向国君和卿大夫们游说宣教。他倡导伦理道德,力行仁义礼智,是受各诸侯国君、大夫尊重的德高望重之士。尽管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原因,儒家思想未能被统治者们采纳施行,但是孟子的列国之行扩大了儒学的影响,改变了杨墨之学充盈天下的局面,使儒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系统阐发人性问题的第一人。人性,就是人的本质。从对自然界和对社会的认识到对人自身的认识,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

孟子从人性的角度寻找道德伦理和政治领导的根源,为其协调人际关系、治国安民的思想探求理论依据,从而深化了人类对自身本质问题及人内心与外在事物关系问题的探索。

人性问题,孔子只有一语提及。他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后天的主观努力的作用,认为人的本性生来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习染才表现出思想行为方面的个性差异。但孔子并未就此展开详细的论述。人性在哪个层面上相近?是善,是恶,还是非善非恶?人性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政治的关系怎样?人性发展、变化的过程又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问题,孔子都没有解决。

孟子是第一个系统阐发人性论的思想家。他认为人人都先验地具备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此四端是仁、义、礼、智四德的萌芽状态。人应当返求诸己。加强内心的心性修养,以培养、扩充本来的善端,尽心、知性,从而与天道接通。这样,下可以和谐人际关系,上可以为政治统治提供不可抵挡的力量。孟子着重探讨了在孔子那里“不可得而闻之”的“性与天道”,不仅为孔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使儒家思想走上理论化、系统化、深刻化之路,而且启发了后世对儒学哲学化的探索,尤其是为宋明理学提供了“心性义理”等方面的重要理论来源。这一问题我们在下面谈到孟子对后世的影响时将会系统地介绍。

继承孔子“仁”的学说,在其“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仁政王道”为核心的儒家政治学说,是孟子对孔学的又一重要贡献。

儒家学说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来说,它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孔子所提出的“仁”,另一个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仁政”。二者共同构筑了儒家学说的两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从内在的人生修养境界和外在的社会理想两个层面为后来几千年的传统儒学的发展规定了方向。仁是孔学的核心。孟子承继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例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孟子也说“仁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规定性,提出“仁者,人也”的命题,孟子也指出仁之萌芽——恻隐之心是人与禽兽区别的标志。但是,孟子在继承孔子仁学的同时,也作了重要的引申和发展。

孔子说到了“仁者,爱人”,至于仁者何以能爱人,他没有探究。孟子则建立了系统的人性论,指出仁心是一种天生的内在的人之本性。孔子论及了仁的内容和意义,但他对仁的思考仅停留在个体修养的纯道德的层面上,没有涉及其社会意义。孟子则特别强调“仁”的效用,反复提出:“仁者无敌”、“仁则荣,不仁则辱”、“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等为政准则。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仁政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和具体的行政措施。

孟子先是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探索,建立了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解决了仁政何以可能的问题。然后他提出仁政的方案:“正经界、薄税敛、省刑罚、制民之产”的保民措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以上两句见《梁惠王上》第七章)的教民措施和尊贤贵士的用人措施。孟子的这套仁政主张虽然未能见用于当时,但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仁政作为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一直为后世儒者所推崇。历代较为贤明的统治者,也多以之为借鉴。而那些欲除时弊、救国难的有志之士,也常以此为革故鼎新的根据。

与仁政思想相联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包括重民众、伸民心和黜天命、限君权两方面。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民心向背为国家政权安危所系,君王的易立,政权的更迭,都取决于民众的态度。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民众是基础和前提,他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齐准备吞并燕国时,孟子对齐王的劝谏是:“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梁惠王下》第十章)指出君主的意志应该服从民众的意志,否则就会有危险。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顺从民意,人心所向,则“战必胜”。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孟子在那时就能认识到民众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是难能可贵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君权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因为国君是天子,是天派来管理人间事物的代表。孟子引用《诗经》中的话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万章上》第五章)他认为即使有个主宰一切的上天,这个天的意志也是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君王残虐民众,那他只能算作独夫、民贼,民众可以以敌对的态度反对他。孟子觉得汤武革命,灭桀诛纣,是合理的,无可非议的。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他对历史和现实反思的结果。后世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往往根据需要予之以新的阐释和发挥,作为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理论武器。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就说过:“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应“以天下万民为事”,他指斥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国家行政应为民众而非为一姓(《明夷待访录》)。康有为也指出:“国之所立,以为民也”,“故民为本而君为末”。孟子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孔子十分重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他一生所积极倡导和孜孜以求的,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和培养,以求得一种理想人格,达到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孔子认为人的自身价值是通过培养道德理想而实现的,而不是以个人是否取得地位权势为转移的。《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修养论。他的理想人格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滕文公下》第二章)。即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他也指出人的价值在于人的自身品德。“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第九章)。穷与达,只不过是个人遭遇不同而已,与人格无关。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第二章)。

孟子强调人的内心修养,指出理想人格的价值标准不在于外在因素。但是在论及理想人格的培养时,孟子则认为这与环境密切相关。他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下》第十五章)的著名论断,指出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告子下》第十五章)的逆境反而能够使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外界条件不允许“生”和“义”兼而有之的时刻,正是一个人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时机。孟子这种道德至上,人格至上的人生价值观。曾经鼓舞过无数正气凛然、不畏难险、不惧强权的志士仁人。文天祥、谭嗣同等民族英雄,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为中华民族的史册增添了光辉。

第三节孟子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在经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不仅在于他承继孔学,发展孔学,力拒异说,使儒家思想显扬天下;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对后世的思想史,对中国人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紧接着孟子,在战国后期出现的另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独尊仲尼及子弓,而对于其他儒家诸派,则进行猛烈的抨击。首当其冲被集中批判的,是思孟一派。荀子攻击子思、孟子崇前古、法先王,自造其说,是“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荀子《非十二子》)。尽管如此,我们在分析研究了荀子的思想之后,却不难发现荀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很多主张,是对孟子相关思想的一脉相承。

同类推荐
  • 回族文化新论

    回族文化新论

    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中华文明的洪流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回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留下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光辉篇章和不可磨灭的业绩。在长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回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回族文化可说是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独特产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一品庶女

    重生之一品庶女

    再次重生,她拒绝懦弱平庸!当年说她惑乱后宫、不知廉耻?哼,如今她便坐实了这污名!什么?皇帝就爱她大胆?王爷就喜她轻佻?就连那盟主也对她起了兴趣?哈哈,这次不怕没靠山!嫡姐又如何?这次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 当竹马丢了青梅

    当竹马丢了青梅

    阮可冰和安晏辰是一对青梅竹马,阮可冰从五岁那年就喜欢上了安晏辰,直到阮可冰18岁生日那天,竹马弄丢了青梅,然而会发生怎么样激烈的故事呢?没了青梅的竹马会是怎样的一个性格呢?从此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 七十二般变化

    七十二般变化

    大圣功成,斗战胜佛,因悟空天资聪颖,究极佛法,看透轮回,了悟六界皆空,成佛无味,便将七十二变分而散之,被凡人一一所得。凡有变化之术者,被人食心,变化之术便会随心转移到食心者,若自然死亡,此变化之术便会随机寻找另一位凡人。如此规则下,有欲望无度者为了收集七十二变成为第二个齐天大圣,杀戮成性。
  • 地球的游戏

    地球的游戏

    黑洞的另一边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地球历2199年,一个神秘降临的黑洞出现在地球的轨道上,元首富豪集体移民,驾驶宇宙飞船离开,留下广大民众闭目等死。地球被黑洞吞没,就好像是一场梦,醒来的时候,地球还是地球,不过却被数据化了,无数怪物占据各大城市,要道,曾经生活的学校,小区已经成为一个个副本。这是一场游戏,只有一次生命的游戏,看白酆如何在这个地球变成的网游中纵横,探寻这一切的真相。
  • 命里争锋

    命里争锋

    武碎虚空,位登人道之巅,楚凌峰知道,自己该追寻前人的脚步而去了!他知道前方的路就是战场,也许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但他更希望能和先人前辈们一起并肩战斗!他们守护的,也是自己要守护的!别无选择了,那就战斗下去吧!
  • 武神惊天传

    武神惊天传

    一个连觉醒武脉资格都没有的人,却拥有着皇子公主身份的四个师兄师姐,突然消失的神秘师傅,无与伦比的修武天赋,接踵而来的狩猎任务,荆天问也想低调,可是实力不允许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罪恶孽土

    罪恶孽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滔天猛兽,当灾难降临,制度崩坏,是选择肆意发泄兽意,还是坚持心中的花火?是毁灭还是生存?
  • 东京归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东京归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打工的你,记住,因为你有双下巴,所以碰到任何困难,不要低头。“我怀着巨大的梦想来到日本,日本却教会我许多现实。”这句话我最后一次说。我要把这六年写尽,借游客的身份,和重归故里的心。
  • 笙尽缘无

    笙尽缘无

    精明女主和腹黑男主的甜蜜生活,嗯,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