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100000014

第14章 《孟子》的经学地位(3)

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曾经指出,《荀子·大略》和《臣道》篇中的“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思想,分明是从孟子的“天爵人爵”之说和“民贵君轻”之说演变出来的,同孟子所说的:“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万章上》第五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荀虽属外王思想一派,初显法家端倪,但在原则上他也是重视王道的。荀子的思想之所以在很多方面与孟子相同或相近,正是因为荀子的思想体系,依然是社会政治伦理体系,是以修身为本,由修身而齐家而治国而平天下的,《荀子·王霸》和《富国》篇中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和“贤齐则其亲者先贵;能齐则其故者先官”,同孟子所主张的“亲亲”、“尊尊”、“居仁由义”(见《告子下》第三章、《尽心上》第三十三章),《荀子·王制》和《富国》篇中的“田野什一,关市讥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以及“故家五亩宅百亩田”等,同孟子的“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梁惠王上》第七章),“关讥而不征”(《公孙丑上》第五章)如出一辙。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皆可以为禹,说的都是修身养德的伦理道德政治。当然,我们以上的对照比较只是为了说明孟子对荀子的影响。实际上,孟子之儒同荀子之儒的差别是很大的。正如我们在第二节的开头所指出的儒学发展的“内圣、外王”两条脉络那样,孟子主要是从内在心性方面发展了孔子的仁学,荀子则主要是从外在规范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礼学。

一般来说,汉代儒学继承的主要是荀子的思想体系,而宋代之儒则导源于孟子的内圣心学。但是如果把这种简单的划分绝对化,对于体大思精,博肆弘通的儒家思想来说,是有失浅薄的。其实,作为先秦时代儒学创制阶段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大师,孟子对其后各阶段的儒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汉初的黄老思想虽然在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但是当时思想文化界的代表人物陆贾、贾谊等人,却从总结秦朝速亡的历史经验出发,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指导思想,以儒家的仁义德教来代替崇尚法治的思想。他们的主张有的就是孟子思想的再现。如陆贾的《新语·道基》:“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贾谊的《新书·无蓄》:“管子曰‘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民非足,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使儒学定于一尊,成为官方政治哲学的汉代大儒董仲舒,其思想可看作是孟、荀思想的综合。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和关系的神圣准则。这同荀子“礼论”思想是一致的,但在个人的道德实践和修养上,他强调动机和明道的重要,这又是继承和发挥了孟子的思想。如《仁义法》中他说:“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义在正我,不在正人”,“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求诸己,自责以备”。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在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主持下,召开了讨论汉武帝以后国家政策和政治指导思想的盐铁会议。这是一次儒法两家思想短兵相接的会议。信崇儒家思想的贤良文学者们,以孔子、曾子、孟子的话作为自己的立论依据,攻击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要求终止汉初儒法合流的局面,恢复先秦孔孟传统。所征引的先秦诸儒语录中,孟子的话是最多的。例如,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学者们以孟子的“春秋无义战”(《尽心下》第二章)和“善战者服上刑”等为依据,指出“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对匈奴要“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以上三句均见《监铁论·本议》)。

唐朝初年《五经正义》的完成和颁布,意味着儒学在经学意义上的统一和繁荣。但是经文字义的“无异义”和“无异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封闭和束缚了儒学,使之僵化繁琐,了无生机。而随着佛教学说的日益中国化,一时佛风炽烈,“承流相化,皆废人事而俸佛”(《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中唐时期,一批关注社会政治和儒学命运的儒生力图以圣人之志,先王之道,济时难,拯民困,重续儒家道统。著名文学家韩愈就是一位力斥佛老之说,重振儒家正统的急先锋。

韩愈非常推崇孟子,他说:“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送王秀才序》)他认为孟子之儒是“醇乎醇者”(《读荀子》),而儒家道统自孟子死后,久已不得其传,他自己欲以继承孟子之学、衍传先王之道为己任,他说: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

为同佛教的佛性论思想相抗衡,韩愈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并以之作为其仁义思想的内在根据。在《原性》一文中,他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他指出性的本质是:“仁、义、礼、智、信”五德,情的本质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性之本原是善的,只是发而为情时,可能受外在影响而表现出恶。

不过,真正在孟子心性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超越佛教心性论的儒家心性学说的,则是同老师韩愈一起攘佛的李翱。李翱在其论著《复性书》中说:“人之性皆善”,“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如果性为邪情所惑表现出恶的话,就需要“复其性,归其源”。本性清明,就可以“动而中礼”,“安于和乐”,达到圣人的境界。李翱的“复性论”思想体系及其治学方法,开宋朝理学之先河。

儒学在同佛、道学说的斗争过程中,也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中对自身有益的东西,以弥补其理论性、思辨性等方面的不足。宋明阶段的理学,就是这种综罗古人、吞吐百家的新兴儒学。而理学的两大主要形态——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与孟子之儒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联系。《周子全书》引宋吏部考功郎中楼观的话说:“理学之说,隐然于唐虞三代之躬行,开端于孔门洙泗之设教,推广于子思、孟轲之讲明。”程朱、陆王两派,均以孟子的嫡传正宗自居,各不相让。程颢死后,程颐把儒家道统继承人的荣誉奉献给了他;而朱熹则将汉唐以来的儒家学者统统摈出于儒家道统之外,把二程说成是儒之正宗。他说:“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子之传。”(《大学章句序》)朱熹死后,朱门弟子又以朱子为道统继承者。但是,理学中的心学学派代表人物陆九渊也不相示弱。他说:“窃不自揆,区区之学,自谓孟子之后,至是而一始明也。”(《与路彦彬》)陆门弟子王守仁也极力推崇陆九渊为孟子真传,“象山之学,简易直截,孟子之后一人”(《与席元山》)。“有象山陆氏,……而简易直截,真有以接孟子之传”(《象山评论集序》)。实际上,理学各门各派的思想,都是与孟子的思想息息相连的,理学可以看作是孟子内圣之学在一千多年后的充分发展、成熟和完善。贾朴跋在《明儒学案》中引其父语说道:孔、孟之学,自秦汉以来,穿凿支离,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赖有大儒辈出。求之于心性之际,而证其所为独得者,在宋则有周、程、张、朱五君子,在明则有敬轩、康斋、白沙、姚江诸儒。冥搜静悟,宗旨炯然,其间虽不无异之见,而其求至于圣道则一也。

所谓“求之于心性之际”,“求至于圣道则一”正是一语中的地点出了程朱、陆王二系共同的学术宗旨——追求、培育、塑造、光复一种至善人性—道德心灵,而这也正是孟子人性论的核心命题。

宋代的“心性义理”之学,除了周敦颐的“濂溪之学”外,还有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和朱熹的闽学。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主要承继唐代李翱的“复性论”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张载则从“元气本体论”的宇宙观入手,展开对人性问题的深入探讨。他提出太虚之气为宇宙本体,气运化为物,带来物的性。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气之本性,即天地之性。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本然的,故人人皆有善根。另一种是气质之性,它是气运化成物之后的特殊性,有善和不善之分别。气质之性虽有善恶之别,但是恶性可以通过修养来改变,即通过反省发现自己的本然之性,使性与天道合,达到内外一致的至诚至善的境界。程颐在称赞张载时说:“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宋史·张载传》)

在“明道先生”程颢的墓表中有这样一段话:“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二程论性,都是以孟子的性善论为基础,以气禀不同解释善恶,以内省澄明本性而与理为一的。他们说:“性无不善。而有不善者,才也。”(《遗书》卷十八)“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二程集》)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是一位“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晦翁学案》)的硕儒。而朱熹一生主要的学术活动,就是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做集注。孟子的内圣心性之学,是他的思想基础。他说:圣门所谓心,则天序、天秩、天命、天讨、恻隐、羞恶、是非、辞让,莫不该备,而无心外之法。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而今之为此道者,反谓此心之外,别有大本;为仁之外,别有尽性至命之方。窃恐非惟孤负圣贤立言垂后之意,平生承师问道之心。(《朱子文集》卷一二二)

陆九渊是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其心学跳出了经学史上那种被前人注解束缚的局面,在理学中独树一帜。陆九渊十分推崇孟子,他说自己的学说是读了《孟子》之后自己从心里悟出来的,并且自视为孔孟道统正宗。王守仁说:“圣人之学,心学也……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阳明全集》卷七《象山文集序》)而实际上,陆九渊确实受孟子影响很大。其著名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阳明全集》卷二十二《杂说》),“仁心者,人之本心也”(《阳明全集》卷一《与赵监》),便是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尽心上》第四章)和性善论等思想而来的。陆九渊在政治思想上,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君主、官吏是为百姓而设的,反对朝廷的苛律重税。这应该说是承自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第十四章)的民本主义思想。

明代曾风靡一时的阳明心学,是本之于孔孟,而直承陆象山心学之传的。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构筑于孟子的良知说、“万物皆备于我”(《尽心上》第四章)和陆九渊“心即理”(《阳明全集》卷二十二《杂说》)等思想基础之上。其政治思想,也是承继孟子,主张效唐虞三代之圣贤,实行仁政王道,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第四章),上下和谐的社会关系。

清代的经学思想家中,重视孟子的人也很多。如焦循作过《孟子正义》、戴震作过《孟子字义疏证》,这些我们将在下面的有关章节中作专门的介绍,兹不赘述。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烟台婚礼指南

    烟台婚礼指南

    该书由烟台婚礼大纲、烟台婚礼风俗“99个为什么”、烟台婚庆行业服务谈、烟台婚礼趣谈、烟台婚礼服务指南等几大部分构成,是其经历5年时间,在潜心研究烟台婚庆文化的基础上写成。该书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引导读者们从物质社会的层面上剖析了婚庆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精神文明的层面上解读了胶东半岛婚礼中民俗民风,以及其中蕴含的内在文化。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马瑞芳说聊斋

    马瑞芳说聊斋

    《聊斋志异》谈狐说鬼,瑰丽迷人,这些神奇变幻的精灵们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寂寞的心弦,触发过多少人的神外之思。《聊斋志异》,一个花鬼狐妖的世界,一篇篇亦庄亦谐的故事。蒲松龄笔下的美女为什么总会爱上书生?远离人间的牛鬼蛇神为什么比君子更可爱?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还没准备好长大

    还没准备好长大

    原来女大十八变不是指女生到了18会变身啊!
  • 虫族之独宠雌君

    虫族之独宠雌君

    互宠,双向暗恋,先婚后爱,1v1,随性更文,不喜勿喷,有缘江湖再见主角:鹿悠,秩斯/幽南
  • 穿越反派之作死小能手

    穿越反派之作死小能手

    一朝穿越,顾青发现自己居然穿到了书里,还是个女扮男装的大反派,得知此事的顾青无比哀怨,她现在只想当个小透明但是自家阿姐却不容许,顾青嗅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然后就顺利的入了坑……
  • 我是寻仙人

    我是寻仙人

    作为大门派的弟子,有师兄,有师姐,有师弟,有……我本在这受人仰慕的宗门内无忧无虑,可事情总没那么简单,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我陷入危机……
  • 魔域狂刀

    魔域狂刀

    山海大陆,四海八荒,魔神当道,妖兽横行。一把魔刀,一个红颜,修魔少年,一往无前。少年为了复仇,不惜和上古魔刀滴血认主,共渡天劫,魔刀里有九个上古兽魂,一旦觉醒,将会雄霸天下,傲啸天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用忧伤书写的青春

    我用忧伤书写的青春

    苏锦说,遇到陈糜是她做过最幸运的事。苏锦又说,遇到陈糜也她是做过最后悔的事。他们相遇,相知,相恋。大学里疯狂思恋过的日子,是最无悔的青春。因为一个误会,而分离,因为一次争吵,她黯然离去。但二人再次相遇,会是再续旧情,还是…各奔东西?愿你我的青春,明媚不忧伤。愿你的青春,明媚不忧伤。
  • 公主太子大变身

    公主太子大变身

    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她化身为男子代替自己的弟弟去别国做质子。原本是金枝玉叶公主之身的她,摇身一变,成为一国太子,“奉命”到盟国去做“客”。前来迎接她的盟国侍卫,却色胆包天,三不五时地怀疑她的身份,然后还大胆到要验明正身,剥她的衣服!岂有此理!她这个公主也不是好欺负的,回应他的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嘿嘿,怕了吧!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在她面前叫嚣耍刀。可是,似乎由此与他结下了梁子,恐怕以后有苦日子过了……
  • 扩散性百万穿越

    扩散性百万穿越

    没有单调恶俗的穿越剧情,摆脱单一主角开挂刷怪。世界是公平的。当穿越者只有你一人时,也许懦弱的你会摇身一变成为绝世无双的强者。当你的身边的都是穿越者时,懦弱的你就会被打回原形!要么在角落里像蝼蚁一般颤抖,要么站起来反抗命运的轮回。无论哪一个都是充满了血腥残酷的现实,只能孤身一人的走!但是我们的主角,却强行开辟出了第三条路。
  • 神明与宝藏

    神明与宝藏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宝藏,那将会是值得用生命守护的东西,比如家庭,爱人,我们每个人的信仰,初心等等等等。故事发生在男猪脚失恋的时候,这时突然有俩个神明降临他的世界并给了他财力去争取其自己想要的。到底何为情和义,重要的人又究竟是谁,让我们跟随男猪脚李叟辛一起去故事中探索他那心中最最真挚弥足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