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100000007

第7章 《孟子》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2)

这就是汉初《孟子》一书的流传情况。而东汉时期,赵岐研究《孟子》,写了《孟子题辞》一书以指明孟子的写作意图和《孟子》的成书经过。他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孟子耻没世而无闻焉,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

应劭《风俗通·穷通篇》说:“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孟子》十一篇”。这样,《孟子》一书究竟有几篇,就产生了争论。而事实上《孟子》应该只有七篇。司马迁就仅仅说“作《孟子》七篇”,这说明他当时根本没有见过其余四篇。赵岐说:又有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也。

可见,赵岐虽然见过《外书》四篇,却以为它是伪书,所以删去不与作注解。后来,宋朝孙奕《示儿篇》说:尝闻先辈言,亲见馆阁中有《孟子·外书》四篇,曰《性善辨》,曰《文说》、曰《孝经》、曰《为政》。

刘昌诗《庐浦笔记》也记载“予乡新喻谢氏多藏古收,有《性善辨》一帙”。于是,《孟子》有《外书》四篇似乎有了佐证。然而我们要问:自赵岐不注《外书》,且言明其伪,此四篇湮没已久,怎么会在南宋时又突然出现?孙奕、刘昌诗或其“前辈”确实亲眼见过《外书》面目吗?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所以《孟子》只能是七篇。至于现在所传的《孟子·外书》,纯属明代姚士粦伪撰。清代时,吴骞把它刊行于世,立刻就被周广业指责“显属伪托”,丁杰在《小酋山房文集》中也对它进行驳斥,梁启超更进一步指明此书为“伪中出伪”。

这些伪书谩言,对《孟子》的研究是很不利的。这也说明《孟子》原本对研究《孟子》的重要性。然而一直到唐代,由于书籍的流传都靠人手抄,数量既少,又不便于保存,没有留下《孟子》的抄本。

东汉以后,研究《孟子》的人渐渐多了。《隋书·经籍志》载:“注孟子者,有赵岐、郑玄、刘熙、綦母邃四家。”现在只有赵岐的《孟子章句》十四卷还流传在世。它也是现存的最早为《孟子》作注的书。此后,唐代陆善经作《孟子注》。张镒作《孟子音义》。丁公著作《孟子手音》。然而这三本书都已散佚,只是宋代孙奭根据这三本书写了《孟子音义》二卷,至今尚保留。现在流行的《十三经注疏》便采用赵岐对《孟子》的注和孙奭对《孟子》的音义。不过,有不少人认为《孟子音义》并非孙奭所作。《宋史·邢昺传》称:昺与奭等校定《孝经》、《论语》、《尔雅》义疏。

而没有说孙奭写了《孟子》的注疏。朱熹也说“其书非出孙奭手”。《朱子语类》说:“今《孟子疏》乃邵武人士假作,蔡季通识其人,其书全不似疏体,不曾解出名物制度,只绕缠赵岐之说尔。”宋儒厌于汉代经生之专言名物制度,而略于探求孔孟义理,故转而致力于论《孟子》书,其成绩表现最突出的是朱熹的《论孟集注》。朱子杂取赵岐以下到同时的程颐、尹焞等十余家之言,更申之以己意,成《孟子集注》一书。自元代到清代,朱子的注疏都称得上是各注本中的扛鼎之作。当时朝廷制艺命题,无不以朱子注本为据,而且其注本广为流传乃至于家藏而户诵。周广业《孟子古注考》评论道:北宋制科,以《孟子章句》命题。金制亦遵赵注;自元延祐设科,《孟子》题专用朱子《集注》,而赵注日益微矣。

清代考据学兴起,治经者又一反宋儒空谈义理的旧俗,而复遵汉儒讲求训诂的风气。凡一字一义一物之微,务求旁征博引,详推细证。受这一风气影响,乾隆年间,甘泉人焦循著《孟子正义》一书。这本书以赵岐的《孟子》注本为本,荟萃众说,洋洋十万言。《孟子》一书注释之翔实,大抵没有能超过这本书的。此外,戴震曾作《孟子字义疏证》讨论孟子的哲学思想。

到了近代,关于《孟子》的译注与选讲的书越来越多,研究《孟子》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去探讨相关问题,取得了不少成绩。

这就是《孟子》书成之后在中国流传的大概过程。

第三节《孟子》的版本

阅读古籍,应该讲究对版本的选择。古书流传至今,其间辗转传抄,一再翻刻重印,难免有讹文错字,或者篇章脱落,妄加增补。如果不加以分辨,往往会以反为正,以正做反,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在研究《孟子》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注意版本的优劣真伪。

就版本而言,《孟子》一书千百年来,翻刻传抄,精芜混杂。清代,阮元《孟子注疏校勘序》中有注本目录,除宋石经残本外,有北宋蜀大字本,丹桂堂巾箱本、岳本、廖本、孔本、韩本、日本国古本、足利本等。纪昀总编《四库全书》,作《四库全书总目》。这本书记录有《孟子》类书多种,现在把它记录下来,供读者作参考。

一、《孟子正义》十四卷(内府藏本)

汉赵岐注,其《疏》则旧本题宋孙奭撰。是注即岐避难北海时,在孙宾家夹柱中所作。

二、《孟子音义》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孙奭撰。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于群经皆有《音义》,独阙《孟子》。奭奉敕校定赵岐《注》,因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著《孟子平音》二书,兼引陆善经之《孟子注》以成此书。其序文前半,与后世传《孟子正义》序同,盖《正义》伪序即缘此序而点窜也。书中所释,称一遵赵《注》,而以今本校之,多不相符。

三、《孟子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苏辙撰。旧本首题“颍滨遗老”字,乃其晚岁退居之号。以陈振孙《书录解题》考之,实少年作也。凡二十四章。

四、《孟子传》二十九卷(内府藏本)

宋张九成撰。……此本为南宋旧椠,实作《孟子传》,不作《孟子解》。又《尽心篇》已佚,而《告子篇》以上已二十九卷,则亦不止十四卷,盖通考传写误也。

五、《尊孟辨》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隐之,建安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是书,卷数与今本合。朱彝尊《经义考》仅云附载《朱子全集》中,而条下注“阙”字。盖自明中叶以后,已无完本矣。

六、《论孟精义》三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朱子撰。初,朱子于隆兴元年辑诸家说《论语》者为《要义》,其本不传。后九年为乾道壬辰,因复取二程、张子及范祖禹、吕希哲、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萃条疏,名之曰《论孟精义》,而自为之序。时朱子年四十三,后刻版于豫章郡,又更其名曰《要义》。《晦庵集》中有《书论语孟子要义序后》,曰:“熹顷年编次此书,锓版建阳,学者传之久矣。……豫章郡文学南康黄某商伯既以刻于其学,又虑夫读者疑于详略之不同也,属熹书于前《序》之左,且更定其故号《精义》者曰《要义》云云,是其事也。后又改其名曰《集义》,见于年谱。今世刊本仍称《精义》,盖从朱子原《序》名之也。凡《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书前有纲领一篇,不入卷数。朱子初集成是书,盖本程氏之学以发挥经旨。其后采撷菁华,撰成《集注》。

七、《癸巳孟子说》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张栻撰。是书亦成于乾道癸巳。于王霸、义利之辨,言之最明。

八、《孟子集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蔡模撰。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杭之兄也。赵顺孙《四书纂疏》载模所著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今惟此书存。

九、《孟子杂记》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陈士元撰。士元嗣辑此书,第一卷叙孟子事迹,后三卷发明孟子之言,名以杂记,实则经解居多。其所援引亦皆谨严有体,不为泛滥之厄言。

十、《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旧本题宋苏洵评。考是书《宋志》不著录。孙绪《无用闲谈》称其论文颇精,而摘其中引洪迈之语在洵以后,知出依托。则正德中是书已行矣。此本为康熙三十三年杭州沈季云所校,其子心友刻之。然无所谓洪迈语者,岂经绪指摘,故削之以灭迹耶?抑并非孙绪所见之本,又伪本中之重佁耶?宋人读书,于切要处率以笔抹。故《朱子语类·论读书法》云:先以某色笔抹出,再以某色笔抹出。吕祖谦《古文关键》、楼昉《迂斋评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此本有大圈,有连圈,有重圈,有三角圈,已断非北宋人笔。其评语全以时文之法行之,词意庸浅,不但非洵语,亦断非宋人语也。

十一、《孟子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尹焞撰”。邢正夫尝刻于岳阳泮宫,其书世罕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此本出浙江吴玉墀家,莫知其所自来。每章之末,略赘数语,评论大意,多者不过三四行,皆词意肤浅,或类坊刻史评,或类时文批语,无一语之发明。焞为程氏高弟,疑其陋不至于此。又书止上下二卷,首尾完具,无所阙佚,与十四卷之数亦不相合,殆近时妄人所依托也。

十二、《孟子发题》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施德操撰。此书所述《孟子》七篇之旨,大意谓孟子有大功四。……张九成门人尝取附九成《横浦集》末,锓版以传。

十三、《论语孟子考异》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凡注疏诸儒之说与《集注》互异者,各为改订。然应麟著作,传世者多,而此书诸家皆不著录。今考所载,实皆采之《困学纪闻》中,盖书肆作伪之本也。

十四、《孟义订测》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管志道编。是书诠解《孟子》,分《订释》、《测义》二例。订释者,取朱子所释而订之。测义则皆自出臆说,恍惚支离,不可胜举。

由上述书目,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一书注本的繁多,然而《孟子》因为时俗所共重,坊刻之本多为射利,并非都是善本,阅读这些书时便不能盲目迷信这些本子。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一书中所记载的《孟子》善本比较令人放心,读者颇可取为参考。今人杨伯峻作《孟子译注》一书,则参核了不少刻本作了较细致的文字校对,亦可视为“善本”进行阅读。

同类推荐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对古越历史上务实、创新、复仇、耿直等精神的演绎。绍兴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带给这里的人们一种从远古而来的基因,使这里的人们有着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精神面貌。
  • 河疍与海疍珠疍

    河疍与海疍珠疍

    专门从事水上作业的居民,古时称“疍民”,俗称“水上居民”或“船民”,素来“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逐潮往来,江舞海噬,随处栖泊”,“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经张寿祺先生考证“疍”是传承古南越语音对“艇”或“小船”的称谓以汉字所作出的音译,意即生活在船上的人家。据史料记载,自秦汉晋以降,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早有船(蜒)民活动的轨迹。依此而计,从秦汉始有文字记载至今,船民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了。
  •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是一本有关谚语或曰气象谚语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两部分内容:谚语和历法节气。全书内容相当丰富,且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相当强。可作为中学生补充文学知识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普通成人文学知识的自我充电读本。
热门推荐
  • 欲逐天下

    欲逐天下

    万千闪耀的天河中,骤然落下一物它是谁?它为什么降临?一个男婴的哭喊,意味着什么?谜一样的身世.谜一样的体质.谜一样的剑.诸界因他而颤抖!万物因他而恐惧!少年喃喃说道:"我因何而生,又该去往何方?我要踏遍这世界所有寻找我要的答案...”
  • 三国争霸之再战江湖

    三国争霸之再战江湖

    执行任务时意外死亡,重生到三国遇名将,拜仙师,在三国的争霸途中大放光彩、、、、、、
  • 异界之巅峰高手

    异界之巅峰高手

    一个在地球上不为人知的电脑天才,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并且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他到那个星球借尸还魂,并且拥有了无比强大的计算机大脑和魔法和武技,在那里发展了起来,最后因为天赋和机遇的原因,成为了异界巅峰高手。
  • 混账王爷红鸾妃

    混账王爷红鸾妃

    她,是高高在上的怀羽莺,当朝宰相的女儿,太子身边的唯一女谋士,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更是传说中的太子妃。他,是李络,八王爷,太子府口里的“混账王爷”,“桃色醇酒醉,策马踏田归”便是他生活的写照。她们再相遇,李络说,助我为王。怀羽莺斜视着他,问道,为什么?李络看着蓝白的天空,说,绵络天地。多年以后,她们再见,他说,他不做皇帝了。怀羽莺抬眸,利落的问道,为什么?他不是说绵络天地吗?李络看着怀羽莺雪白的脖子,出神的答道,没意思。此生若无她,他也只是当初的那个混账王爷而已……
  • 最强都市修炼者

    最强都市修炼者

    林阳,青天大学的一个学生,被自己的女朋友秦冰冰抛弃,濒临绝望之际,获得了最强都市修炼系统,靠着最强都市修炼系统,他学会了做饭,作出的饭可以说是世界最强料理。医术,他会九阳还魂针,就算是死人,都可以救活。唱歌,被称作歌王。同时他还是一个修炼者,世界最强大的修炼者
  • 武力全开

    武力全开

    万千大陆,融于一处。手握长枪,踏入征途。不卑不亢,勇往直前。北慕峰上,初露锋芒。圣地之战,傲视苍穹。玄海冰宫,冲破险阻。紫耀一挥,划破长空。百尊之中,唯我最强。转生之境,唯我巅峰。看我武力全开,直入天下顶峰。
  •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迥然相异,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做出来,结果千差万别,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雄厚的人脉资源,就必须读懂人交往中的心理学。
  • 异域守护者

    异域守护者

    对主角罗伊而言,二次元是一种生活方式,科技对他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自从他辞职闷在家打游戏开始,就更是如此。玩游戏、在网络上装土豪、无脑刷烂梗、以及在各大论坛引战,就是他每日的生活。他既无能又叛逆,不肯努力又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穿越重生,一切重头再来,似乎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标。这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破光而出

    破光而出

    关于一些生活的诗,对于某些事物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