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700000002

第2章 信什么,怎么信(1)

——当代信仰问题的思考

按语:在我们的人生中,信仰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生命的最终依归,还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信仰究竟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明灯,还是遭遇挫折时的心灵安慰?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或是在信仰的真空中失去重心,或是在信仰的渴求中饥不择食,或是在信仰的探索中彷徨迷茫。那么,信仰的真空要靠什么来填补?信仰的渴求应当如何来解决?信仰的探索又该遵循怎样的标准?换言之,对信仰的诉求是否终将归于宗教?希望我们在本文探讨的问题,也正是您所关注的。

一、信仰与人生

愿斋:是否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的需求?

济群法师:如果说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的需求,那么未免绝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宗教信仰,也不曾意识到信仰对于人生的作用。尤其在中国社会,许多人对宗教都缺乏正面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信仰需求或者被扼杀在摇篮中,或者转化为其他需求。至于那些终日为衣食奔忙或沉溺声色的人,从未思考过人生大事,自然也觉得信仰是可有可无的。

但信仰所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不再存在。事实上,但凡有思想的人都可能碰到。一旦涉及这些问题而没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的话,人生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

觉照: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宗教信仰需求的。即使是那些自称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在人生的特殊时刻,尤其是死亡来临之时,也常常会发出诸如此类的感慨——“假如我有一种宗教信仰该多好!”

我觉得,只要这个世界还不完美,还存在种种苦难,种种缺陷,宗教信仰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愿斋: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什么?

济群法师: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他们信不信食物可以充饥呢?信不信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呢?真的什么都不信,就无法在世间生存了。事实上,他想要说明的只是自己什么宗教信仰也没有,却将这个问题极端化了。无神论者是存在的,即使是无神论者,也不能说什么也不信。

因为对宗教的长期隔阂,我们周围的确有很多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但如果连基本的人生信念也不具备,往往导致私欲的极端膨胀。近年来,功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导致拜金成风。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仰所致。

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民族都是依宗教建立自身的道德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提倡了几十年,这和菩萨道的精神完全一致。但人性是自私的,如果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很难使人们自觉接受,更难以长期坚持,也就无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闻道:也有人觉得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呢?

他们认为,有些声称有信仰的人也未必比自己更善良。

济群法师:关于好人的说法非常笼统,每个人都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好人,但究竟依循什么标准呢?而所谓的好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能够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能够断除贪、嗔、痴,是解脱道的标准;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满断德(生命中不再有贪嗔痴)、悲德(对众生具备无限慈悲)、智德(具足一切智慧)的佛陀,才是最究竟的好人。所以说,宗教信仰不仅为我们界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更为我们指明了完善道德的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具有深度和纯度的好人。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虽有信仰却品行不端的人。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否按照信仰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此外,每个人的素质和起点都不同,有些人积重难返,但只要有心向善并持之以恒,多少总是会发生转变的。我们衡量一个人时,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觉照:宗教信仰不只是教我们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同时也是教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这一点佛教表现得最为突出。学佛必须福慧双修、悲智双运,两者缺一不可。

觉照: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轻时就信仰佛教,难免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不妨等老了再考虑这个问题。

济群法师:人们在年轻时往往会有许多理想和追求,当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时,或许还意识不到信仰的意义。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世俗生活的虚幻才会有深切体会。尤其是到“老来岁月增作减”的时候,名利地位也好,家庭事业也好,与即将到来的死亡相比,似乎都显得不再重要。所以,人们在晚年更需要信仰的支撑,这也是信徒中老年人居多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有人认为,信仰只是老来的安慰,年轻时关注信仰还为时过早。

就佛教来说,既有出世的层面,也有入世的层面,绝非消极避世。它所关注的不仅是生死大事,也包括对现实人生的改善。佛陀在《善生经》中,就对世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看待财富等问题作了非常具体的开示。如果我们年轻时就依教奉行,会少走很多弯路。反之,若一生为欲望奔忙操劳,且不论结果如何,难免沾染许多不良习气,老来想要改变也往往力不从心。同时,对信仰的实践也需在年富力强时进行。历代祖师大德多是在年轻时便开始修道,佛陀更是在三十五岁便已觉悟。同样是接受教育,在年轻时开始更好,还是到晚年开始更好呢?

二、正信、迷信与邪信

闻道:说到信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迷信。究竟什么是迷信呢?

济群法师:迷为昏乱、分辨不清;信为相信、顺从,而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和崇拜。换句话说,凡不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理的信仰,皆可称为迷信。

从所信的对象来看,如果对象本身尚处于迷妄状态,那么建立其上的信自然也是迷妄的。通常,我们总觉得宗教信仰中才存在迷信现象。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陷于迷信而不自知。如贪财的人为财迷,贪色的人为色迷,爱看戏的人为戏迷,爱看球的人为球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有些人迷信数字,如广东人喜欢“八”,西方人忌讳“十三”和“星期五”。还有些人迷信名字,以为改一个吉利的名字就能为自己带来好运。这些也都是想当然的迷妄行为。

从我们自身来看,如果极端执迷于某事,也会引发迷信行为。如算命、看相之类,本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非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命运的确有一定规律可循,这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如是因感如是果”。但是,缘起的生命现象甚深难知,其中还包含诸多可以改造的不确定因素。如果我们过分相信算命、看相,以为命运一定是如此这般,那又大错特错了。

觉照:还有许多人将宗教等同于迷信,那么,如何认识宗教呢?

济群法师:将宗教等同于迷信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的无知。宗教并非人们想像的、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无知或某种偶然因素,因而到一定时期就会完成其历史使命。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宗教早已渗透在每个民族的文化中,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其中有多神、二神、一神、无神的演变,有低级和高级的不同,但宗教始终是精神生活的核心。

不可否认,某些宗教行为中的确搀杂了迷信色彩。所以说,我们必须了解正信、杂信、迷信乃至邪信之间的区别。

闻道: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的说法呢?

济群法师:提倡科学能否破除迷信呢?事实上,在科学盛行的地区,在具有相当科学知识的人身上,迷信现象依然存在。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科学能告诉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但却无法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生命,认识内在的精神世界。

我们高举着“科学”的旗帜,但我们真正认识科学吗?真正了解科学的精神吗?我们把科学等同于真理,但科学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崇尚科学的力量,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所能产生的作用,取决于它的掌握者和使用者。

唯有真理、唯有正信才是破迷开悟的最佳武器。这又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破除的是不是迷信?其次,我们用以破除它的武器是不是真理?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是以一种迷信去破除另一种迷信,甚至是以迷信去阻碍对真理的认识。

闻道:那么,佛教信仰中是否存在迷信的现象呢?佛教又是如何破除迷信的呢?

济群法师:佛教信仰中的确也存在着迷信现象。在许多名山宝刹,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在烧香磕头,其中大多带有迷信色彩。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佛菩萨就是人类的保护神,求求拜拜就能获得护佑。

佛教认为,迷是由于众生的无明所致。除了觉悟的圣者,又有哪个凡夫不迷呢?只是迷得深或浅罢了。正因为缺乏智慧,才使我们始终深陷于执著中,使人生始终充满困惑。所以,佛法特别强调智慧的作用,通过闻思经教树立人生正见,通过如理思维寻找解脱之道。佛法所说的解脱包括心解脱和慧解脱,一方面使我们的心灵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使我们的认识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当我们从烦恼和困惑中解脱之后,就不会再被迷情所转。

闻道:邪教与宗教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的区别又是什么?济群法师:什么是邪教呢?一般而言,其教主多是因极度狂妄而自视为救世主,也有出于个人私欲而创教。在手段上,他们或是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欺骗大众;或是以一些特异功能招徕信徒;乃至以危言扰乱视听,如宣扬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等等,使人们因恐惧而依附其门下。总之,他们的所作所为绝不是慈悲济世。

我们应当认识到,邪教和宗教的确有着某种联系。因为邪教往往会依附于某种传统宗教。西方许多邪教则依附基督教、天主教。邪教所宣传的世界末日、上升天堂,以及教主对自己的神化,其内容往往来自于传统宗教,以增加其邪说的可信度。当然,他们会将剽窃的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再加工。即使邪教中经常出现的劝人行善,也都是变了味的,只是蛊惑人心的伎俩。所以说,邪教是长在宗教身上的一颗毒瘤。

觉照:信仰邪教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济群法师:这个问题,可能通过一些事实更容易说明。在“世界邪教大观”的网页上,转载了《环球时报》这样一段内容:1978年11月18日,美国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914名教徒在圭亚那集体服毒自杀,前往谈判并劝说的美国众议院议员赖恩及其随行人员也一同被杀。

1993年4月19日,“大卫教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以东的卡梅尔庄园被联邦调查局出动的军警包围51天。庄园被攻陷后,庄园内的80多名邪教成员与教主大卫·考雷什一起集体自焚,葬身火海。

1994年和1995年,邪教组织“太阳圣殿教”先后在瑞士、加拿大、法国制造了多起集体自杀事件。

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事件,导致12人死亡,5500人受伤。

1997年3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一个邪教组织“天堂之门”教派,包括教主在内的39人集体自杀。

2000年3月17日,乌干达邪教组织“恢复上帝十诫运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教徒集体自焚事件,530多名教徒在乌干达西南部的卡农古教堂里被集体烧死。随后,警方又发现多处被害教徒的坟墓,被害教徒总数达上千人。

闻道:如何才能避免邪信呢?

济群法师:当我们接触一种宗教时,不要一味盲从,而要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具有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是否能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并最终走向解脱。当我们选择一种宗教时,更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否则很容易因此误入歧途,因为邪教往往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控制。当我们确定自己的信仰时,还要看它是否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事实证明,传统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无论对社会还是人类自身都是有益的。

三、信仰与理性、科学

觉照: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信徒虽然不了解多少教理,却非常虔诚;而一些信徒虽然掌握了很多教理,反而没有那么虔诚。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济群法师: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了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但佛教信仰还应以理性为基础,如果缺乏这一基础,又缺乏宗教实证,即使初发心非常猛烈,也很难一如既往地保持当初的虔诚。

至于掌握教理后能否得益,关键是看学佛的发心。如果仅仅将佛学当作学术来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关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受益的。即使教理研究得再好,也难以生起虔诚的信心。

云海:有些人认为信仰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有些人则认为必须首先做到“无条件的信”,应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同类推荐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全然接受》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五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热闹场中作道场”、“接受的习惯”、“感动的修行”、“同体与共生”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热门推荐
  • 成就大师之路

    成就大师之路

    王楷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青年,遇到了种种挫折,可怜自闭至极,正当他以为一辈子碌碌无为的时候,成就大师系统找到了他。且看少年阿楷的成长之路。
  • 薄荷烟花凉

    薄荷烟花凉

    一切祸患都因爱而起,一切伤害都因爱而终结。背负着十字架长大的少年们,在悲伤中相逢,匆匆的遇见又匆匆的逃离,成为此身最美的风景。
  • 浅笑时光慢步行

    浅笑时光慢步行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会不会是另一个故事?在最美好的年纪里遇见了对的人,却让离别错开了相爱的两个人整整五年。重新相遇,故事会怎么继续……
  • 晚安我的笙

    晚安我的笙

    亲眼见证自己父母的死亡,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刻上了重重的一刀,无法磨灭的仇恨让她一天一天变得强大,在异国他乡,开始不断的磨练自己,当遇上命中注定的那人时,却在自己复仇的名单上找到了他父亲的名字,究竟是放弃复仇,还是放弃他......
  • 萌宝无敌:妈咪快跑,爹地快追

    萌宝无敌:妈咪快跑,爹地快追

    失忆前,她是古武家族的少主,大家族里是非总是多的要死,但是她很幸运,她有一个温馨的小家。失忆后,她是一枚无良小贼,在一次任务后不小心把某男给睡了,之后华丽丽的有了小包子,四年后,“妈咪,我爹地是谁呀?”“咳咳,包子,你要记住你是我日了狗才有的!”某女一脸严肃,“哦?我是狗?”某男笑的一脸妖孽,“唔唔唔。”按墙上强吻中...以为这就大结局了吗?不不不,你想的太简单了(奸笑)。穿越前,她是家族少主兼某妖孽的老婆。穿越后,还没过上两天安稳日子的她欲哭无泪的带着小包子各种打怪升级求回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嫡女策:殿下,药不能停

    嫡女策:殿下,药不能停

    飞机失事,她死而复生,自新婚老公怀里醒来,却成了尚书府疯癫的嫡小姐而她同生共死的新婚老公,却是高高在上的大魏皇子,一位深藏不漏的“病秧子”。她期望,变了时空,换了人生,也能与他相守白头,不离不弃。他却若即若离,捉摸不定,只把她当做养在尚书府的“解药”,夜夜来取“药”。仇恨迭起,风起云涌,郡主与她恶斗,庶母布下杀机,异国皇子求娶和亲,权势之下,杀机四伏,危机重重。她立于万箭之下,步步为营,从容反击,这才发现,他正以一个毫无地位的质子身份悄然颠覆着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界创世录

    神界创世录

    黑夜,到处溢出死亡的气息。死亡,只不过是转瞬间的事。没有人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亡,百叶千逸默默地接完最后一单,退出了杀手界。但,他们会放过吗?一个承诺让他转战神界,在寻找阴谋的路途中他却发现了更大的......生--死,一念之间。
  • 暖暖冬

    暖暖冬

    我喜欢你平凡的模样,却是我最爱的模样。你什么样子我都喜欢。
  • 穿越炫舞王国

    穿越炫舞王国

    周梦,普通的大二学生,因迷恋上了一款叫做炫舞时代的网游,才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游戏世界里,她结识了林默梓,被绑架,玩闪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