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700000003

第3章 信什么,怎么信(2)

济群法师:说到宗教,必然涉及到信仰。基督教有“因信称义”、“信者得度”之说,显示了信的绝对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无条件的信”。因为许多宗教经验是超越理性层面的,所以往往对理性进行排斥。

但佛教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正是因为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那么,提倡理性的佛教又是如何看待信的作用呢?《大智度论》告诉我们:“佛法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要进入佛法海洋,首先必须有信,但要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则必须依靠智慧(理性)。佛法修学包括“信、解、行、证”四个次第,也是以“信”作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再辅以“解”和“行”,最后才能达到“证”的目的。只有对佛法生起信仰,然后才会去认识和理解,才有能力去行持和实践。反过来,对佛法有了深刻理解和切身实践之后,才能使信仰得到进一步深化。

关于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印顺法师将其概括为:“佛法依正见而建立正信。”如果没有正见为基础,信仰很可能落入迷信乃至邪信中。佛教中还有一句话是:“有信无智(理性)长愚痴,有智(理性)无信增我慢。”辩证地指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佛法是非常重视理性的,当然这是指正确而健康的理性。佛法修行以八正道为纲领,其中又以正见和正思维为要,也就是说,正确的认识和思考是修学佛法的必要保障。有了理性的指导,才能引发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的修行。

云海:在网上经常看到佛教徒与自然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一些佛教徒常在言语之间将科学工作者归于“八难”中的“邪见众”,引起了科学工作者们的强烈反感,并多次指出许多攻击科学的佛教徒实际上不懂科学。

济群法师: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本身说不上“正见”或“邪见”,关键在于指导科学研究的“见”是否正确。教界人士对科学工作者的责难,主要是和唯物论的知见有关。就科学研究本身来说,如果不执著唯物论为基本出发点,而是本着求真的精神对未知世界进行客观探索,那么双方应该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追求真理,也包括科学研究。如果一概加以否定,是坏人善根。即使对于知见不正的人,也应善意引导。

这一现象,还使我联想到另一种极端。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将科学等同于真理,而视宗教为迷信,试图以科学代替宗教。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极为片面的。宗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解决人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改善生存环境;而宗教则是建立社会道德,解决生死归宿,两者无法相互取代。所以,牛顿、爱因斯坦等许多著名科学家也都有宗教信仰。

觉照:有了宗教信仰之后,还能客观地从事学术研究吗?

济群法师:许多研究宗教的学者都标榜自己没有信仰,也常听到一些学者说,虽然我不反对学生有宗教信仰,但我不希望他们在研究中介入信仰成分。这似乎都在表明,一旦拥有信仰,就会使学术研究失去客观性。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应该和历史上某些宗教对理性的压制有关。

但佛教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理性正是人类通达真理、成就解脱的基础。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理性往往是以个人的经验、知识及好恶为基础,这就使它很难摆脱自身的局限。

所以,学术界在很多问题上都莫衷一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我认为,从事佛教的学术研究,只有以信仰为基础,才能更客观地认识佛教。能够通过书本和知识传达的佛教内涵很有限,如果没有修证体验,几乎不可能如实、客观、深入地了解佛教。

《瑜伽师地论》曾说到四种真实:世间极成真实、道理极成真实、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学术研究只能达到道理真实的层面,而圣贤们成就的是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这是没有宗教实践的人永远无法抵达的境界。

云海:一般的宗教和科学一样,都是带有某些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的形而上学基本假设的,如果带着某个基本假设来解释另一个基本假设,两个基本假设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是科学研究的大忌!而佛教本来就不带这种预设的形而上学假设,其基本的原则就是“如实知见”,因此信仰佛教是不会对科学研究产生障碍的。

四、宗教与社会进步

云海:有些学者认为,非竞争性的佛教信仰是中华民族近500年间不能自立于世界前列的根本原因。而其他佛教国家,如缅、泰、老、柬及斯里兰卡等皆属于不发达国家,中南半岛文明发祥地的柬埔寨更是如此。现代社会是强者生存、崇尚竞争的社会。要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就要将佛教等“东郭先生”式的“软骨头”思想从中华民族的主体思想中清除出去。

愿斋: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思想基本由儒释道三家构成,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数度辉煌立下汗马功劳,如果说在过去的时代尚能如此,那么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也应当能进一步发挥作用。事实证明,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港台等地,还有千百万海外华人,都为世界创造了繁荣。中国近代以来的衰弱,或许正和蔑视本民族优秀文化,盲目学习西方,提倡连西方都不以为然的“达尔文主义”有关。有人接受进化论之后,就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进化论对于动物界是适用的,但对于人类来说,近现代社会发生的腥风血雨,便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不无关系。在文明的今天,究竟是提倡佛教的非暴力精神,还是主张弱肉强食的无情竞争更符合人们的愿望呢?

济群法师:佛教对社会的影响不可能是全部的,所以将国家兴衰简单归罪于佛教是片面的。就中国来说,佛教虽然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但真正治国还是依儒家的思想。此外,也不能以经济发达作为衡量社会健康发展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佛教的消极在于强调了非暴力,难道现代社会还需要暴力吗?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太多的争斗,人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结果又如何呢?当我们斗到精疲力竭之际,又靠什么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从经济发展来看,西方国家固然更强大,但社会问题并没有因此消除。所以说,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平衡发展的社会,是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至于佛教对于当今社会的作用,取决于佛教的思想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如果佛教能为我们提供智慧食粮,为世界带来和平安定,那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闻道:问题是,现在的世界和平就是靠武力来维持的。为什么中国在过去几百年一直遭受侵略?就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

济群法师:目前,人类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通过发展核武器来互相制衡,是制止战争爆发的唯一可行方法吗?我们怎样才能保证这些核武器会得到安全的保存?事实上,世界多一件武器,就多一个不安定因素,多一个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所以说,再先进的武器也只能使世界变得更加危机四伏,而不是和平安定。美国的“9·11”事件就足以使我们警醒。他们的经济可谓发达,武器可谓精良,仍然无法避免这样的灾难。正如一行禅师所说,世界和平是始于人类内心的和平。

闻道:佛法中所说的“不”、“空”、“无”,是否会使我们脱离现实社会呢?如果所有人都接受这样的观念,是否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呢?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春江月雨夜

    春江月雨夜

    一百年前,玄门魔帝解放被镇压的妖魔大肆进攻中原,天涯海阁掌门以一己之力,重创魔帝,将数万妖魔压于中州的海角,以女娲石镇之。八十年后,玄门趁夕影阁阁主夜月和尘家掌门尘霰在忘湖鏖战之际出奇兵进攻中州,一举攻陷了武林四大家族。情急之下,夕影阁主夜月,尘家尘霰以及武林隐士景逸一干人力战魔门数千精兵,在击退魔教后,力竭而亡。如今,四大家族破败,四大山庄接任者皆刚过弱冠,面对玄门的汹涌攻势,他们能否应付?中州太子荒淫无度,二皇子勤俭爱民,皇位将落于谁手?邺城郊外的热血少年每日重复着农耕生活,等着他的又会是什么?王孙贵族,江湖侠客,贫民百姓,在同一片天空下,将会有着怎样的故事?
  • 人在险途

    人在险途

    本书是一部“保险业的断代史”。保险营销员们不屈不挠奋斗在业务第一线,遭遇了无数挫折磨难,满腹辛酸,在人们的非议与不解中,他们依然微笑面对一切,以包容和感恩的心去迎接这个社会带给他们的雨雪风霜。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战场:浪涌烽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战场:浪涌烽烟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长墨如玉

    长墨如玉

    谁惊艳了谁的时光,谁扰乱了谁的执念。一眼芳华,一片天下。乱世之秋,她成了他万年平静的波澜。烂漫之际,他成了她天真年华的永远。一切因谁开始,又因何结束...“自从喜欢你的那一刻起,就赋予了你伤害我的理由。”“万年的一丝红线相牵,既然复杂,那不如不再解开,任由一刀剪断。”“可是...你舍得?”...
  • 辽东轶闻录

    辽东轶闻录

    文武双全的少女宗吉元,因立志要承担起保护家族的重任、而自小以男孩子的身份成长起来,然而却被偶遇一场命案触动了心灵,机缘巧合地到了辽东县入了公职、踏进了官府,却不想从此便卷入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之中。在感叹市井人间百态、引发侠肝义胆的同时,一段段甘苦交集的情感、也在无声地扣动着本已深埋的少女情怀。是继续隐藏、还是索性接受,这一传奇女子又将何去何从……
  • 宇宙诞生之法则圣灵

    宇宙诞生之法则圣灵

    恒古久远的起源,无人能够窥见,然而在所有的传说中,神灵创造了世界,繁衍了物种,丰富了世间的一切,然而我们没有办法追溯这一切,只能靠着古老的诗歌去想象伟大神灵创造世界的场景,然而,真的有神灵创造了这个世界吗?(本书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角,这是一个类似于简史的漫无目的的幻想西方世界的小说,喜欢的同学可以看看,不喜欢就点右上角就可以了!)
  • 苍穹之嵿

    苍穹之嵿

    给绝世美女当灵宠?林越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刀剑交织的时代,崛起的却是召唤与离门法师,这样的结果可不是林越想要的!既然尔等无能,只有吾来执剑。本以为是穿越,不料却是被召唤。林越也是有血性的七尺男儿,怎么能够为了绝世容颜就丢了自己的尊严。为了找回尊严,林越剑指苍穹,语气豪迈还没开口便又开始了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的生活!既然不能伤害,就让我用魅力让你为我诚服!——林越
  • 中国老板沉思录

    中国老板沉思录

    古老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渐大放光彩,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勤奋智慧的中国人民,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普遍不景气。中国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却在冲击中继续前进,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企业的集群化崛起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个助推器,而让企业走向世界的是充满非凡智慧的中国老板们。为此,在本书里,我们把中国老板的思想与智慧精华提炼出来奉献给读者,也奉献给世界!
  • 沉默与喧闹

    沉默与喧闹

    这是一个寂静却又喧闹的都市人们披着那一件件皮囊微笑着发出那喧闹的声响有些人感到了烦躁,以及渗入灵魂深处的厌恶请抹平世界上一切喧嚣吧有些人被这喧嚣而又温暖的声音所吸引,并且身心沉醉其中请保卫这难得可贵的温暖吧一次政府实验所的爆炸,成为导火索世界上半数的人成了异能者世界从此进入新的时代
  • 公司情缘:柔情小秘书

    公司情缘:柔情小秘书

    是否恋人天生注定追逐?当她终于下定决心,不再等他,不再为他牵挂,甚至远离熟悉的城市,只想逃避他的时候,从来都只会退避躲闪的他竟然主动的跟了过来。这算什么?纠缠不清,藕断丝连。她崩溃的疯狂,为什么就是不放过她?他却难得的深情和主动:这辈子,不都不会再放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