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3800000036

第36章 哲宗朝的政治(2)

元佑七年(1092)六月,高太后起用没有卷入党派之争的尚书左丞苏颂为右相。苏颂执政,“务在奉行故事,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受任,杜绝侥幸之原。深戒疆场之臣邀功生事,论议有未安者,毅然力争之”。尤其在升降与党争有关的官员时,采取了慎重的态度。苏颂这种“一碗水端平”的做法,当然不为吕大防和各党所高兴,故为相不到一年,就以“稽留诏命”罪被罢去相位,出知扬州。翌年七月,高太后将为政比较持平的范纯仁再次召入为右相,以牵制左相吕大防的势力。“元佑党争”至此已经接近尾声,各党“自相攻残”(刘挚语)的结果,造成政治上的四分五裂,矛盾重重。那些失去权力的变法派,正在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元佑诸臣将为自己的争权夺利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元佑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去世,“元佑更化”宣告结束。高太后听政期间,绝大部分新法被废除,与新法伴生的一些弊病固然得以纠正,但受党争的影响和利益的驱使,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局面,废除了许多不应该废除的新法。以是否拥护新法划线,打击了一些不应该打击的官员,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对西夏的关系上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所以被封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元佑更化”,并不值得肯定。

第二节 哲宗亲政

一、哲宗“绍述”

高太后去世后,十七岁的哲宗亲政。在哲宗与高太后共同听政的九年间,除苏颂一人对他们两人同样表示尊敬以外,其他大臣对哲宗皆若视而不见,无人向他启奏一事。哲宗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后来曾多次向臣僚言及自己在听政时“只见(大臣)臀背”的窘态。不过,年幼的哲宗很是乖巧,他将这种不满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表面上总是“恭默不言”,害怕得罪高太后可能有被废黜的危险。因为神宗之弟雍王赵颢、嘉王赵頵皆在世,且都是高太后所生,在借口“能立长君,社稷之福”的宋代,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哲宗亲政后,既憎恨元佑诸臣对自己的无礼,也对废除新法和无休止的党争表示不满,决心寻找机会对他们进行打击。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些官员已经预感到政治上可能出现的这场风暴,所以当哲宗亲政不久,翰林侍讲学士范祖禹抢先奏道:陛下方揽庶政,延见群臣,此国家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机,生民休戚之端,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可不畏哉?

先后有大功于宗社,有大德于生灵,九年之间,始终如一。然群小怨恨,亦为不少,必将以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为言,以事离间,不可不察也。先后因天下人心,变而更化。既改其法,则作法之人有罪当退,亦顺众言而逐之。是皆上负先帝,下负万民,天下之所仇疾而欲去之者也,岂有憎恶于其间哉?惟辨析是非,深拒邪说,有以奸言惑听者,付之典刑,痛惩一人,以警群慝,则帖然无事矣。此等既误先帝,又欲误陛下,天下之事,岂堪小人再破坏邪?

范、苏两人力求哲宗继续奉行高太后在世之政,不要受“奸言”、“邪说”的影响,充分表明了保守派官员对变法派上台的恐惧。但是,哲宗并不理会,且召高太后时期被排斥在外的内侍刘瑗、乐士宣等十人入宫,恢复他们的职位,作为自己的心腹内侍。对政治极为敏感的苏轼,一看形势不妙,主动请求外补,出知定州。

杨畏原是王安石的学生,因政治上的反复无常,人称“杨三变”。在“元佑更化”时,他依靠吕大防、刘挚的帮助,才得以逃过一劫,吕大防还将他除为监察御史,收为自己的心腹。后来杨畏在吕大防的授意下,攻右相刘挚;刘挚罢,又攻右相苏颂;苏颂罢,再攻门下侍郎苏辙,使苏辙不能升任宰相。

杨畏以此被超迁为礼部侍郎。元佑八年十一月,杨畏眼见政治形势大变,立即上疏哲宗道:“神宗皇帝更法立制,以垂万世。乞赐讲求,以成继述之道。”

哲宗召见杨畏,询以“先朝故臣孰可召用者”,要他“尽知其详,具姓名密以闻”。杨畏便推崇章惇、安焘、曾布、吕惠卿、邓润甫、李清臣等人的“行义”,“乞召章惇为相”。杨畏所奏,哲宗“皆嘉纳”,于是授已罢为祠官的章惇为资政殿学士,作为任用之渐,并观察其他官员的反响。

绍圣元年(1094)三月,吕大防罢左相,出为山陵使;范纯仁罢右相,知颍昌府;苏辙罢门下侍郎,出知汝州。与此同时,哲宗拜章惇为左相,除李清臣为中书侍郎,安焘为门下侍郎,曾布为翰林学士承旨,再擢同知枢密院事,蔡京为户部尚书,并追复一年多前已死于贬所的蔡确为观文殿大学士,其他变法派官员也相继得到进用。七月,追夺司马光、吕公着等赠谥,贬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等官,并将司马光以下数十人打为元佑党人。

章惇执政后,引蔡卞、安惇、林希、张商英等人出居要职,有的任谏官,让他们弹劾政敌。科举考试向为左右社会舆论的指挥棒,李清臣所拟当年殿试策题,要奏名进士对元佑之政作出评述,初考官定赞成者之策文居于上列,杨畏为覆考官,将他们全都降至下等,而以赞成煕、丰之政者居上列。

“自是绍述之论大兴”。变法派控制了朝政和舆论后,在章惇、李清臣等人的积极倡导下,被废新法陆续得到恢复,史称“绍述”。

面对朝廷里人人自危的局面,哲宗下诏道:“大臣朋党,司马光以下各轻重议罚,布告天下。余悉不问,议者亦勿复言。”但是,变法派并不以此为满足,左正言张商英上言:“先帝盛徳大业,跨绝今古,而司马光、吕公着、刘挚、吕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讥议。凡详定局之所建明,中书之所勘当,户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论列,词臣之所作命,无非指擿抉扬,鄙薄嗤笑,剪除陛下羽翼于内,击逐股肱于外……愿陛下无忘元佑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以此挑起哲宗和章惇等人对元佑诸臣的仇恨,给他们以更加严厉的打击。

制造文字狱以打击政敌,是专制主义社会惯用的伎俩,过去宣仁太后以此陷害蔡确,现在变法派反过来用到了保守派身上。绍圣元年十二月,由蔡卞等人重修的《神宗实录》成,变法派指斥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等人在元佑时期所修的《神宗实录》多有诋诬,结果三人皆被贬官,流放边远州郡。元符元年(1098)三月,哲宗命中书舍人、同修国史院蹇序辰搜集以前司马光等人的所有奏疏和一应文字,汇编成册,一人一帙,共得到一百四十三帙,“悉讨奸臣所言所行”,作为将他们定罪的依据。次年,又应蔡卞、安惇奏请,置“看详诉理局”,重新调查元佑时期的公案,追究在煕、丰年间得罪,到元佑时通过“诉理”而得到“昭雪”之人,以及经办案件的官员。章惇命蹇序辰和安惇负责此事。结果,在这些人中,又有八百三十家以“归怨先朝,收恩私室”得罪。于是“天下怨疾”,有“二蔡、二惇”之谣。

在这场“翻烧饼”式的残酷斗争中,除范祖禹等三人外,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范纯仁、苏轼等人也先后以各种罪名被流放到岭南;文彦博、韩维、程颐、吕陶、刘安世、贾易、王觌等数十人被贬官;司马光、吕公着、朱光庭、孙觉、王岩叟等人虽死,也被追夺官职。有些人还被一贬再贬,次数多达三四次。在哲宗的积极支持下,章惇又通过编类元佑诸臣章疏,从字里行间寻找他们“谋逆”的证据,受牵连而得罪的官员达千人以上。蔡京、安惇甚至提议派人赴岭南,“尽杀流人”,因没有得到哲宗的同意而止。但是刘挚、吕大防、梁焘、赵彦若、范祖禹等人后来都死于贬所。当时也有人要弹劾苏颂,哲宗道:“颂知君臣之义,无轻议此老。”使他成了惟一没有受到迫害的元佑大臣。

需要指出的是,在变法派中也有个别主持公道的人,李清臣就是其中的一位。史言清臣“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当章惇要将文彦博以下三十人全部流放到岭南时,他立即上疏反对,说:“更先帝法度不为无过,然皆累朝元老,若从惇言,必大骇物听。”使文彦博等数人得以幸免。后来他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蔡确子上书诉父冤,企图加害刘挚。“清臣心知其诬,弗之省”,因而被“坐夺学士”。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李清臣能够不顾个人风险,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同类推荐
  • 十国天骄

    十国天骄

    21世纪的富二代,去探险时,意外毁掉了一把石剑,解救了一名神秘老者。为了报恩,老者将濒临死亡的富二代的灵魂,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古代世界。重生后的他,不是平民,不是乞丐更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而是堂堂侯府家的大公子。且看,一名没有任何金手指,只有一个现代人灵魂的侯府公子,如何这十国并存的乱世年华里,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 尽诛宵小

    尽诛宵小

    一个民族的骨气,一个国家的荣誉!即便是千百年后,后人说聊天说起,也会有热血沸腾,恨不得早生千年的魅力!云轩扶着城墙,望着城外的大军,他不要建立所谓的盛世王朝,他只想筑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骄傲!带着仅有的系统能力,只求能够多救几人。若是真的能够重新选择,他不后悔,他只想做得更好。犯我天云者,虽远必诛———天云宵小
  • 回到大秦做皇帝

    回到大秦做皇帝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朕既为天子,当手提天子剑,荡平不臣。悬头槀街蛮夷邸间,明示万里,凡日月所照,江河所在,皆为秦土。群号:895278237ps:考据党勿进,毒死不负责。
  • 水煮宋王朝

    水煮宋王朝

    一个人想成功,就得有成功的条件,比如背景,比如才华。李京来到这大宋朝,外忧内患纷纷扰扰,各种改革纷至沓来,李京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 荣光与黄金

    荣光与黄金

    被伙伴杀害而回到过去,参与一个贫穷国家的成长,见证一个帝国的形成,追寻一段穿越过去与未来的羁绊。
热门推荐
  • 美漫大妖王

    美漫大妖王

    误杀了灭霸之后,钱松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漫威宇宙时间线。本书原名《紫薯精的美漫之旅》PS1:这是一只紫薯精在漫威世界的温馨日常(才怪)PS2:本书绝非系统流,叮叮怪勿入。PS3:本书中的人物、情节以本人设定为准,非喜勿入。
  • 写给青春的一本情书

    写给青春的一本情书

    这里记录的是回忆,关于自己还能一直想起的人,事,物,特别是关于一个人。我一直觉得人的一生总会在某个时刻莫名其妙的定格,存在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种感觉,值得你去不断回味。随着时间推移,定格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遗忘。我却舍不得自己的东西就那么消逝,它们都是我的,我不能把它交给时间,所以总想还能为他们留下存在的痕迹。很多年以后,当我在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很快回到那个场景里去,那种感觉一定会很愉快,所以我要把它变成文字,写成一封情书寄给未来的自己。
  • 《红流纪事》百团大战

    《红流纪事》百团大战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极乐之味

    极乐之味

    故事以留法学生的生活、爱情、旅行展开,以法国、埃及、希腊、西班牙等国为背景,探讨爱情、友谊与成长。
  • 娱乐之重生者

    娱乐之重生者

    萧凡,曾经当过富二代公子,但因为父亲的破产,一切美好的生活都破灭。重生了,回到了2015年,萧凡父亲最富有的时候。既然改变不了父亲破产的结局,那么就在父亲有钱的时候,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富二代,开跑车,玩明星,这是基本爱好。作为重生的富二代,萧凡决定在娱乐圈玩他个天翻地覆。新书需要冲榜,在内容还没有完全出来前,请给推荐和收藏。养肥再杀也可以呀,起码要先养呀。
  • 大宫女——清凉如意

    大宫女——清凉如意

    她只想平平淡淡混完这十年就好,哪怕就只是做个扫地的小宫女,她也甘之如饴。没想过出人头地,更没想过成为后宫的嫔妃。因为她从不相信,在这个充满阴谋与血腥的皇宫里会有什么真情。可是事与愿违,一次意外,让她不再是单纯的扫地小宫女。从此,她必须**在后宫争斗的漩涡中,她必须小心地生存。因为她有一定要出宫的理由。直到遇到那个冷清且妖媚的男子,她不解为什么他会屡次相救于她,让她的心一直在纠结:不能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出宫了。她觉得欠他的情,这个总是要还的吧。那好,就让她还在皇宫之际,尽力地帮助完成他的心愿吧,到那时,她就可以心无挂碍地出宫了。可是,事情真的会如此吗?且看,一个宫女的传奇人生。
  • 星域少年之皇朝风云

    星域少年之皇朝风云

    星际少年一共有三部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他在其他星球的生活,第二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地球上和小伙伴们在外星盟友的帮助下和邪恶的黑暗魔王作战。第三部返回母星三本书第一部可以归纳为领主贵族,第二部属于科幻小说一类,第三部还是属于领主贵族。至于以后几部架空小说里主人公大部分是受星际少年的支持。
  • 八岐泷下的生活日常

    八岐泷下的生活日常

    “不会吧?不会吧?我不会真的死了吧?”主角真的跟“死”这个字特别相投哇...(喂!这还怎么过审?)
  • 平平无奇大师兄之我是刘清风

    平平无奇大师兄之我是刘清风

    万万没想到,熬夜看小说猝死,穿越到平平无奇大师兄里面的刘清风,从此走上挑战大师兄的悲惨之路
  • 女贞剑

    女贞剑

    那年,晋主无故发兵楚国边境要塞-城父城,大军兵临城下。兵行险招,两军对垒,谋略、战术、诡诈...那日黑夜,楚军劫营,觅来新消息,原来晋军伐楚不过障眼之法,晋军的另一军队已屯兵商丘去攻楚国附庸宋国。城父城破,君侯自刎,“将军自怨我恨我,与城下平头百姓无关,孤自留了性命企望将军莫行兵祸。”君侯长子,上将幼女,逃出那兵祸之城。那年,逃亡路上多少女儿心事;那年,逃亡路上多少危情护花。此时,宋国求援,楚君欲要抗晋援宋,却不想,萧墙祸起。楚国内部政权风雨飘摇,外族亦来挑衅。一场攘外安内震惊中原的战争一触即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哥哥,你如此英雄,却是否记得那时铁山山麓茅屋里,谁许诺于我常伴描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