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4600000003

第3章 概论(1)

第一节 阅读: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阅读,是一件既古老而又现代的事情。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随着文字的诞生而诞生,甚至可能先于文字诞生。因为,在文字真正诞生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已开始了用结绳、刻契和画图画等方法来帮助记忆。《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刻契则是指在木板或竹片上刻上记号,用来记载财物数量和传达信息。

但真正同文字的起源有密切关系的是画图画,这种记事的图画有一定的文字性质,一般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初期的原始文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这些符号的理解就是阅读的最早形式了。说阅读又是一件现代的事情,则是因为时至今天,我们还在阅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增长呈爆炸状态,阅读更是成为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始终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阅读和学习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是将它们直接等同地使用,但若从学术意义上来说,阅读和学习显然又是两个概念。1985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的定义是:“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对学习的定义则是:“有机体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的手段之一。”199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刘振铎主编,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对阅读的定义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对学习的定义则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显然,这些解释都说明了学习既包括从观察、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也包括从阅读中取得间接经验。

就范围而言,阅读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但由于阅读所具有的特殊性,如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获取到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知识,它是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因此它又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为什么要阅读,阅读有什么功效、作用和意义等问题,自古以来已有无数论述。在此也不妨回顾一二。

黄山谷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宋朝的朱熹在《读书有感》中则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梁启超先生认为:“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的趣味。打算做专门学问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作家吴伯箫在《书》一文中则将阅读的好处描述为: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然可以促膝谈心。这同有的人认为的阅读的好处是“以极少的代价获得人类所有的智慧”,可谓有相通之处。

杨绛先生则认为读书的好处是可以“乐在其中”:“读书就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当代作家梁衡认为读书的好处在于获得自由。他在《书与人的随想》一文中说:“人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来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

培根有一段名言也广为流传,他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传新,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传新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则从这样一个角度说过阅读的作用:养成阅读的习惯,就等于为自己筑起了一个避难所,生命中有任何灾难降临的时候,往书本里一钻,是个好办法。

俄国作家赫尔岑则通过谈他对书籍的看法从而间接地论述了阅读的意义。他说:“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未来接替他的站岗人的命令。人类的全部生活,会在书本上有条不紊地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而书却留存下去。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在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的狂激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白,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当然,上述认识虽然都很精辟,却不一定是全面的。若从学术视角看,阅读的功效、作用、价值和意义一般可以概括为:求知价值、开智价值、立德价值、审美价值、养身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生产价值。

正因为阅读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自古以来也留下了无数勤奋学习的榜样。就我国的例子而言,就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董仲舒读书“三年不窥园”,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苏秦刺股,孙敬悬梁,还有凿壁偷光的匡衡,倚椟看书的王充,燃松夜读的顾欢,粘壁读书的陈莹中,帐顶烟迹的范仲淹,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了。“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是归有光读书,项脊轩他祖母对他说的话。读书人读到此,总有一种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的共鸣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内容、阅读的目的、阅读的主体也正产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文字的载体来看,早期用的是竹简、牛皮,后来则用纸,发展到现在则出现了光盘等电子产品。所以也有人认为,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就是说,如果说以前的阅读只是文字的话,现在则出现了大量的照片、图像与电视等,这样,也就进入了多介质的阅读,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声音、图像、网络等。

从阅读的内容方面看,由于以前自然科学还不发达,书籍的内容都以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为主。比如,我国从西汉中叶到清代末期,阅读的主要内容中以“经书”最多,而现在则出现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再是从阅读的主要目的看,以前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使自己知书识礼,如我国古代提倡的“明人伦”,重在人文方面的解读,而现在,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其阅读目的已显然不仅在这些方面,而是还在于增进科学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因此,阅读不仅是作为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是作为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任何一个科研人员在进行任何一项科研中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少则三分之一,多则十之八九。因为要进行科研,从文献资料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是很重要的。科研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往往可以通过科技文献资料的检索阅读得到启发和帮助,最后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变化外,对阅读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化还是知识的呈指数规律加速增长的趋势。当代着名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计量学的奠基者D.普赖斯在《巴比伦以来的科学》这部科学学专着中,以科学期刊和学术论文作为知识量的重要指标,描述了科学发展的加速规律:

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是1665年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论坛》;1750年,全世界科学期刊接近10种,到1800年增加到了100种,1850年增加到了1000种,到1900年增加到了10000种,现在全世界的科学期刊已超过10万种。D.普赖斯教授据此提出了科学知识按指数增长的规律,史称普赖斯定律,并提出科学的发展已把我们带进了“现今科学世纪的每15年一次的稳定倍增”的新时代。从我国情况看,以2003年为例,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1806亿印张,折合用纸量419万吨;出版图书190391种,其中新版图书110812种,总印数66.7亿册(张);出版期刊9074种,总印数29.47亿册;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刊690645种次,1877.46万册。

科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对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仅表现为,为了及时跟上知识更新,作为科研人员,现在阅读的内容已不再是以书为主,而是以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为主,更重要的是向我们提出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在知识的海洋面前如何重新审视阅读的问题。

知识的爆炸式增长,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当今时代的这些巨大变迁显然都使我们对阅读的研究,或者大一点范围说是对学习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已变得过时,所以如果仍不对阅读或学习进行深入研究的话,那么就会和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脱节。简单一点说,时代的变化已对阅读或学习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对此做出回应。

首先,知识社会的来临,需要我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说,在以前,一个人知识的80%是在学校学习时获得,其余则是在工作阶段获得的话,那么到现在则已完全相反了,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一生的事业。对这一点,钱伟长教授曾说过一段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他出生在农村,家里条件很穷,因此中小学没有很好地念过……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他就没有停止过学习。他后来在一次给学生的讲座中说,他现在每天学习的时间甚至还比学生多。他每天晚上8点开始学习,不到凌晨2点是不停止的。他还说,他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没有火箭,没有原子弹,没有计算机,没有宇航,没有半导体,没有激光,有的甚至连名词都没有,但现在,他全把它学来了,靠的就是自学,所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二,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习战略的制订。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手段的更新、学和用的关系处理等。因为我们已身处一个动态多变的、复杂的环境,既需要动中求静,又要以快制快。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战略来指导是很难取得好的成效的。

第三,要更加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说终身学习重在强调“不断学习”的话,那么学习能力的培养就主要涉及使学习高效的问题。如果将知识比作“鱼”的话,那么学习能力就是捕鱼的工具和方法——“渔”。金圣叹语:“读者之胸中有针有线,始信作者之腕下有经有纬。”显然,一个人只有身怀“学习能力”这门技术,才能提高阅读的效果,才能应对知识社会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也非要大量阅读不可。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人们往往不知道,要学会阅读需要多少时间啊!我坚持读书18年,仍不能说我已经学会了读书。”

第四,要更加强调创造性的学习,而不能长期地停留在积累性学习和维持性学习的阶段。竞争是时代的特点,独创是学术的灵魂,这些都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更重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内化,更重视原有知识的激活、重组,更重视知识的外化和创造。

第五,更加强调学习和工作、生活乃至生命的关联。这从职业生涯理论的变化也可看出这一点。职业生涯开发原来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中。比如对它的定义,现在的研究都已开始采纳一种更广泛的职业生涯定义:如有的学者提出,职业生涯开发是一个人在自己生命阶段中学习与工作的开发,这样就将学习引进到了新的定义中。还有的学者认为,职业生涯开发不仅是个人对工作的开发,更是个人对生命的开发,这样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就更加突破了原先仅仅对于工作的理解,而是扩展到了多方面,特别是强调将学习包括在内。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在职业生涯开发中必须实现的一个转变是:“要从原来的重视就业安全转到重视就业能力上来,更加关注就业能力而不是重视职务,要通过终身学习发展可组合的技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几乎全部责任,而不再依赖于组织。”

显然,上面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发现阅读,需要对阅读有一个全新的看法。如果借用创造性研究中的列举法将这些理由总结一下,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这样一张清单:

需要重新重视阅读的理由

①个人生命的延长

②知识的爆炸性增长,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③竞争的全球一体化趋势,社会变迁的加速

④职业和岗位的不断变化:升迁、变动、失业

⑤休闲及维护个人尊严的需要

同类推荐
  • 启蒙与格物

    启蒙与格物

    近几年来,编者闲暇无事,先后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视点,选择了一些名段和警句,写下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又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找到所需内容,将它分为圣贤论“立志”、“成业”、“治学”、“修身”、“齐家”、“处世”、“为政”、“人生”、“养生”共九个部分,编纂成册,约达30万字,以便自己经常温习,并与亲人好友共勉。
  •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本书收入作者的灵动文字,用爱心写动物的可爱。文字活泼,优美清新,有许多文章被《读者》、《散文选刊》、《青年文摘》转载,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读物。
  • 36岁,人生半熟

    36岁,人生半熟

    《36岁,人生半熟》是一个人即将步入中年时的自我反思和发现。27篇随笔篇幅短小而论述入里,有作者寻找自生生命方向之际的刹那体悟,亦是其人生哲学的阶段阐述。质朴静美的文字,以简单包容复杂,以天真启示世故,流泻“人生半熟”之美。面对众多困扰时代众人的谜题,始终坚持本心,选择将障碍看作生活的历练,珍惜生命中的已拥有,逃离不必要的欲望,努力去过自己选择的理想生活。如此,才会在一地鸡毛的真实中,“最珍惜的还是那一点天真”;如此,也才能“心中常得静水流深,如茫茫在外有家,如大雨倾盆而下时,有个着落处”。
  • 为民所想:农业部正式启动菜篮子工程

    为民所想:农业部正式启动菜篮子工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 大唐空华记

    大唐空华记

    本书主要介绍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的传奇人生,讲述了一段曾经真实发生在中国唐代的最神秘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用心感受世间情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用心感受世间情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风起云动不染纤尘

    风起云动不染纤尘

    这大千世界,山河湖泊,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这千般滋味,酸甜苦辣,有你则甜,无你则酸苦。我愿以我千年时间,万年光载,换你重生,从此不弃。
  • 锦绣农妃:邪帝,太凶猛!

    锦绣农妃:邪帝,太凶猛!

    一家子窝囊得靠她以一己之力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 梦游周国

    梦游周国

    两甲子老道寿辰,吟经贺性灵归真。一梦间星月轮转,魂醒时悟山参身。一梦醒来,玉虚真人成了首阳山客,寻仙道,游诸国,体会人间百态,感受大千风光。
  • 彩色假面:女扮男装

    彩色假面:女扮男装

    我愿——用假面掩住我的一切。女扮男装,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受伤,也许只是为了逃避过往。然而,你炽热的怀抱与冰冷的嘴唇,将我封存已久的感情之匣打开。有些时候,不知我们为何,擦肩而过却形同陌路。有些时候,不知我们怎能,同心相连却背道相驰。有些时候,不知我们可否,茫然心痛却欢喜相拥。旧时光的契约里说,美丽的你会在那儿等美丽的我,不近不远。也许你不禁要问,假面之下,那最真挚的色彩,又在哪里呢?就这样,穗子给你讲个故事吧……
  • 未来纪元之星际战争

    未来纪元之星际战争

    星核。作为宇宙中唯一维系星球运转以及种族延续的能源核心,拥有着能够赋予种族个体异能的力量,同时也是高等文明所进化到星体文明的必需。千百万年来,宇宙中的各种族为此相互进行过无数次的战争,而在流传下来的传说之中,除了如今的八大星体的星核之外,还存在有另一个星核……
  • 夫君要出墙

    夫君要出墙

    美男如云,长袖善舞,此间最美,美人窝。月下调情,青楼醉宿,此生逍遥,且过。一朝变故,谋色,出墙,声名尽落一回头长笑:老鼠也有生存的权力!下一刻胆小的她,惊天动地一语:追夫去也!不料美色不断,桃花泛滥。这厢刚见如画美男,那厢又有绝色纠缠。b
  • 你是我终其一生的挚爱

    你是我终其一生的挚爱

    在那些青春的年岁里,我们常常小心翼翼地收藏着那些珍贵的点滴,因为有ta的陪伴,那段记忆显得弥足珍贵。
  •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强迫收徒症候群

    强迫收徒症候群

    当别人忙着入定修炼时,易终初却在忙着收徒!当别人忙着杀人夺宝时,易终初还在忙着收徒!当别人忙着泡妞把妹时,易终初仍在忙着收徒!对于千年前第一恶派的唯一传人易终初来说,收徒就是这天底下的头等大事!因为这可恶的门派传承规定,每天若不收一个的徒弟的话,他就无法使用本门的至强道甲——初号神……迫于无奈下,易终初立于川峦之颠,望着山下良田中辛勤劳作的人们,心有感叹道:“徒儿们,为师来了!”PS:第一卷的内容你们可能会说我在扯蛋,如想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