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29200000017

第17章 幻想的影像奇观(2)

但是,科幻灾难片真正开始流行起来,却是在冷战的担忧和恐惧阴影下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中,威胁地球人类的不仅有外星人,还有各种变异生物。在许多影片中,昆虫充当主角,它们往往是大自然报复的结果或者是由于外界的某种影响和文明的错误开发而变成硕大无比的怪物。1954年由戈登·道格拉斯导演的《巨蚁》,包括了好莱坞20世纪50年代怪物灾难电影的所有元素,故事中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灾难怪物,军队则奉命解除威胁,他们使用各种新式武器,扮演着人类最后的护卫者的角色。1953年美国影片《深水怪兽》叙述的则是一只史前蜥蜴在北极的一次原子弹爆炸后被唤醒,漂向纽约,最后被人们击毙。影片在制作中最引人注目的特技是一种所谓的“正面投影法”,即把模型镜头与实景结合起来,其中巨兽穿过纽约街道时的镜头给人印象深刻,并直接启发和影响了后来此类科幻电影或恐怖电影特技效果的制作。

20世纪70年代,与现实中的越南战争、水门事件一样在美国公众中发生巨大影响的,是年仅27岁的斯皮尔伯格于1975年执导的《大白鲨》。影片中电脑遥控的模拟机器大白鲨,几乎可以乱真,不祥的主题音乐和音响反复出现,制造了极为紧张恐怖的气氛,凶悍的大白鲨悄然而至、疯狂袭击游人的镜头,其血腥与残暴更是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无怪乎有人认为《大白鲨》在美国电影史上制造了一个“灾难年”,并使得美国电影人在此影响下竞相挖掘各种恐怖动物,把观众重新带回到满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只不过在已经有了生态意识的时代,人们不再仅仅把怪物同20世纪50年代原子弹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联系在一起,而可以用环境污染,遗传学实验等来解释怪物的产生。伯特·I·戈登导演的《诸神之食》、《蚂蚁帝国》之类的巨怪片,让50年代曾经流行的巨鼠、巨蚁等重新粉墨登场。1979年里德利·斯特科导演的《异物》,在布景设计上充满了中世纪的神秘色彩,各种血腥的场面和闻所未闻的镜头更是让人心惊肉跳。1986年戴维·克罗南伯格执导的《苍蝇》中最为骇人听闻的,则是主人公电脑设计师塞思·布伦德由于操作失误,而使得自己与苍蝇一起进行分解组织,变成一个人蝇结合的复合生物。1993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侏罗纪公园》被认为是圆了“世界最后一个梦”,1亿4万千年前的恐龙被逼真地再现于20世纪末的银幕世界。影片最值得玩味的是,一方面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孕育的各种恐龙在“侏罗纪公园”四处肆虐而制造大灾难;另一方面要逃离这一灾难性的小岛,他们就只能借助直升机这一现代交通工具。科学技术,成为了一柄现代社会制造“灾难”与获得“救赎”的双刃剑。

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化中犹太教和基督教根据创世、道成肉身、末世审判和拯救等超历史的事件,描绘出人类社会在世界末日面前的沉沦与救赎的生命立场。在这个意义上,演绎世界末日的灾难自然也就成为科幻片的重要题材。世界末日片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摧毁一切的灾难作为高潮和结局,描写末日到来前几天发生的故事;另一类则是后末日片,叙述灾难发生后小部分幸存者的生存命运。一般认为,1951年吕多夫·马泰带有宗教色彩的影片《世界末日》,为末日片拉开序幕。影片中天体撞到地球,为保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飞船把四十个人连同动物和生活必需品带到行星齐拉上去,而为飞船工程投资的刻毒的资本家则被留在了地球上。1956年的英国影片《1984年》则描绘了极权政治和非常暴力所带来的灾祸。此外,诸如《被时间遗忘的国土》、《在地球的核心》、《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等等,无不充斥着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影片淋漓尽致地渲染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的灾难,充满了一种破坏的力量。

1963年,电影怪才斯坦利·库布里克创作了未来三部曲的第一部《奇爱博士》,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影像风格,预示着冷战加剧、核武器失控将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后果。影片中作为毁灭性核战争的设计师“奇爱博士”,不断作着法西斯敬礼的手势,从死亡中汲取力量,为世界末日的来临而兴奋不已,大肆散布每个男人因此可以拥有10个美女的奇谈怪论,实质上业已沦为一具有血有肉活脱脱的法西斯杀人机器。1965年戈达尔执导的《阿尔法城》,则通过主人公用爱和诗与象征技术的“阿尔法60”相对抗,呼吁人类必须通过艺术来战胜技术的统治。

不过对于大众而言,在面对灾难和痛苦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普渡众生的英雄和救世主。1978年里查德·唐纳导演的《超人》,讲述的就是一个来自外星的超级英雄,他潇洒英俊,风流倜傥,不仅拥有能够扭转乾坤、让时光倒流超级能量,而且嫉恶如仇、救大众于水火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英雄崇拜心理。詹姆斯·卡梅隆1984执导的《终结者》以及1991年执导的《终结者2:末日审判》,则显然借用了基督教末日审判的叙述框架,叙述20世纪末地球遭遇核战浩劫,由斯瓦辛格扮演的来自于未来世界的T‐101,犹如拯救人类的救世主,能力超凡,与邪恶狡诈、诡计多端、仿佛是撒旦化身的T‐1001展开殊死的抗争,最后为救赎人类的罪孽而将自己消融于火红的钢水,在科幻的世界中俨然演绎了一出新的“耶酥受难记”。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爆发以后,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又陷入到一种充满恐怖主义活动的世界。2004年艾默里奇执导的《后天》以电脑特技制造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末世景象:“好莱坞”的招牌被龙卷风拧碎,日本街头被炮弹般的冰雹砸烂,整个纽约被连天的海啸吞没,帝国大厦迅速冰冻,摩天大楼只剩钢筋残骸,文明的巅峰瞬间变成昏黄的废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灾难类型的变化,影片的色调呈现出富有层次的过渡,诸如灾难来临前苍白黯淡的云层,暴雨降临时苍茫浑浊的街道,飓风席卷后满天尘土的昏黄都市,冰雪纷飞时惨白的世界,以及灾难过后耀眼的白色冰层、反射着阳光余辉的红色天际,无不给人一种强烈的视听震撼。影片结尾,幡然醒悟的继任美国总统,向全世界公开忏悔,反省了过去的环境政策,感谢“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收留”了美国难民。这无疑是对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而做的最辛辣的嘲讽。片名“后天”可谓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警示:别以为世界末日的灾难离我们很远,它或许已经就在眼前。

第三节 惩恶扬善的魔幻志怪

所谓魔幻电影,一般是指以魔幻志怪神话故事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虚幻世界,反映了人类一种超出科学和理性之外的想象能力和情感体验。1939年的好莱坞经典影片《绿野仙踪》,可以说是魔幻电影的雏形,但是传统电影的表现手法有限,魔幻题材的“魔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直到21世纪,随着计算机仿真动画技术的日渐成熟,特别是《指环王》的大获成功,魔幻电影的叙事范式才开始日趋成熟。当然,魔幻电影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其超越日常生活的影像奇观之外,更重要的是,特别是“9·11”事件的爆发,人们忽然发现新世纪原来并不如想象之中美好,于是不愿触及现实的痛楚,不愿再奢望科技神话,而把心智解脱的愿望寄寓在惩恶扬善的魔幻世界中。

众所周知,远征和救赎一直是西方神话和史诗的主题,它不仅体现了寻求变化的意识,而且表明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这个意义上,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的《指环王》三部曲,继承了传统神话的母题,影片以象征邪恶力量的魔戒指环争夺为主要叙事焦点,叙述霍比人弗罗多、巫师甘道夫、矮人金雳、阿拉贡、波罗莫和精灵莱格拉斯等,如何与黑魔王索伦展开惊心动魄的抗争,经过漫长的跋涉,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抵达末日火山口,将魔戒投入火山焚毁。

很显然,在《指环王》中,魔戒是影片的核心意象;通过或阻止魔戒来操纵世界的魔法,是影片的核心动作;焚毁魔戒,战胜了邪恶的势力,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开始新生,则是影片的主题所在。

《指环王》小说作者托尔金认为,“成人比孩子更需要奇幻之物来抚慰心灵”,《指环王》恰恰就是通过原始的质朴、绚丽的景观和无穷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魔法世界,使得人们从沉重的精神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在狂欢般的纯然的快乐中,重新体验一种简易的惩恶扬善的逻辑。

如果说《指环王》系列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中世纪战争的超越现实的想象,那么《哈利·波特》在延承传统魔幻文化的特征与结构的同时,则更加注意现实的元素。《哈利·波特》突破了传统魔幻传说那种远古年代异族城邦的时空设置,故事开始于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家庭,主人公哈利·波特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姨夫姨妈家,尽管他在那个家里受尽了歧视和虐待,但是对自身所拥有的魔法能力却一无所知。只有在那封宿命的信函到来之后,哈利·波特才渐渐明白自己的身世,走上了学习魔法对抗伏地魔的试练之路。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的理念,《哈里波特》尽管情节和人物具有浓烈的超现实味道,比如会飞的扫帚、魔棒、各种幽灵……但是人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日常生活的原型,发现魔法世界其实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隐晦的夸张再现。影片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虽然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实际上离人们日常生活体验并不遥远: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作业、紧张的复习考试、住校生的日常起居、对学生的惩罚等等,俨然就是现实世界里青少年日常生活的翻版。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这种融合,使得《哈里波特》里的魔法电影与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似幻非幻的艺术张力。

当然,《哈里波特》独特之处,则在于影片以魔法的视野叙述了哈里波特的成长史,当他从一个11岁的少年,成长为拥有3个孩子的父亲,哈利·波特不仅完成与黑暗斗争的使命,而且明白了魔法的真谛。在《哈里·波特》着名的“厄里斯魔镜”中,哈里看到了已经去世的父母,凭借父母的爱,哈里在与地魔生死博斗中一次次避免了伤害,摆脱了死亡的威胁。“爱”成为影片中是最高的魔法,于是,哈里没有听从魔法引导而坚持去格兰芬多学院,因为“与魔法相比,自我的信念更重要”,“只有那个希望找到魔法石但不利用它的人才能够得到它”,魔法石不过是一块人性的试金石。

2005年安德鲁·亚当森执导的《纳尼亚传奇》,叙述二战期间四个兄弟姊妹从伦敦搬迁到郊区教授家里避难,发现了一个奇特的魔柜,从那里可以通往神秘的纳尼亚国度。纳尼亚王国里居住着会说话的野兽、矮人、人羊、人马还有巨人,但是却被邪恶的千年白女巫统治着。在纳尼亚的精神领袖狮王亚斯蓝的率领下,四兄妹击溃了女巫,破除了魔咒,终于使纳尼亚大地冰雪消融,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和生机。值得注意的是,《纳尼亚传奇》大量引用了基督教的隐喻,影片中创造纳尼亚魔幻世界的狮王亚斯蓝,是以造物主的姿态出现的,它的受难、出行等故事,都明显带有基督受难这一宗教典故的烙印。影片叙述时有意让正处于二战炮火中的人类世界与同样充满灾难的纳尼亚世界相互平行,更是隐喻了魔幻世界不过只是一种现实世界的投影,现实世界的罪恶同样也会在魔幻世界中重演。

与《纳尼亚传奇》相似,2006年墨西哥导演吉列莫·德·托罗执导的《潘神的迷宫》同样将镜头对准二战期间的孩子的魔幻世界。“潘神”是希腊神话中的农牧之神,它所设置的迷宫在影片中成为孤独的小女孩奥菲利亚逃避残酷现实的唯一希望所在。

在现实中,奥菲利亚是一个孤儿,继父是法西斯独裁政府的军官,正带领军队血腥镇压隐藏在山林里的游击战士;在迷宫中,奥菲利亚只要完成潘神布置任务,就可以回到国王和王后身边,成为千万人宠爱的公主。

于是,走向迷宫,就成为奥菲利亚逃避残酷现实的唯一方法。

但是,当奥菲利亚意识到潘神的任务就是要自己亲手杀害同母异父的弟弟时,她毅然地放弃了打开通往地下王国大门的机会,被继父击毙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中。

在恍惚弥留之间,奥菲利娅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地下王国,潘神微笑地告诉奥菲利娅,她拒绝伤害亲弟弟意味着她通过了最后一个考验,她可以作为公主而重新回到慈祥的父母身旁。但是,如果把这个结局看成奥菲利娅临死前的幻觉,那么《潘神的迷宫》就成为一个残忍的黑色童话:所谓的“潘神”只不过是奥菲利娅得不到人间温暖时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现实,永远是奥菲利娅无法逃脱的残酷的迷宫。

同类推荐
  • 收藏的江湖

    收藏的江湖

    本书采用大量现场实景图片及犀利精准的文字纪实方法,对收藏领域里的现状、群体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曝光,并以专业的角度给予分析和阐述。再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拍卖、一个个假专家的道貌岸然、一幕幕骇人听闻的古玩诈骗、一座座山寨博物馆的惊天骗局、一场场真假难辨的“国宝”之争。
  • 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

    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引领您认识、理解、欣赏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驰骋,在音乐的殿堂中浏览、徜徉。本书与读者促膝谈心,面对面地阐述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美在何处,你有音乐细胞吗,什么是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良好的审美情趣,什么是流行音乐……本书从18个方面(每个方面均配有点晴之笔的范曲的谱例)详论细说欣赏音乐的要领、特性和方法,给您一把启示的钥匙,在边读、边对照、边领会、边哼边唱中,进入到音乐天地之中,进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获得音乐之美的艺术享受。
  •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本书共分六章,论述了从艺术影像到生态影像、影像艺术的生态和谐美、影像艺术的消费生态化、影像艺术的生态资源开放性、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等内容。
  • 大匠天工:中华能工巧匠(农家书屋)

    大匠天工:中华能工巧匠(农家书屋)

    提起中国的能工巧匠,人们自然会想到有一系列工具发明并被土木工匠奉为“祖师爷”的鲁班。的确,鲁班是中国能工巧匠的光辉代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能工巧匠。但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仅靠一两个工匠是绝对支撑不起来的,里面还包含着大批匠人的工艺继承和创新贡献。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轻视甚至鄙视劳动和劳动人民,就连“圣人”孔夫子他老人家都鄙视前来请教种粮种菜经验的学生樊须,甚至生气地说“真是个小人”,也难怪有那么多的封建官僚士大夫们视民间工艺和技术创新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封建时代的正史资料对承继传统和开拓创新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能工巧匠几乎都保持沉默,所以,很多“手艺高人”只是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且关于他们的故事也只在某个区域的民间流传,即使是见诸专门收集民间奇闻异事的野史资料,那也多半是道听途说,难以令人信服。当然,封建时代也并不缺乏位居高官的士大夫能工巧匠,甚至有人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设计创新活动中去,并且以多方面的优异成绩丰富了传统文化宝库,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音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绝双鬼医之腹黑小毒妃

    绝双鬼医之腹黑小毒妃

    她,是苏秦大陆天机国的公主,她原是嘴受宠爱的公主,可就在一夕之间她的亲人,国家覆灭,她被自己的哥哥丢进密道失去意识。而她,是二十四世纪叱咤全球的绝世鬼医,杀人救人仅在她一念之间。一朝穿越,她成了她,而她还是她。最终是仇恨解决了她们呢还是她们解决了仇恨,她们之间到底谁去谁留,,,,,,
  • 校园最佳护花使者

    校园最佳护花使者

    一位出自世家的高手,因走火入魔使他变成普通人,成为了校园的护花使者。
  • 7天养好你自己

    7天养好你自己

    本书是一本以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智慧之书,通过最贴近生活的7堂课——心态课、情感课、美丽课、素养课、事业课、社交课、健康课、详细告诉你如何生活才幸福,怎么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年我们没有在一起

    那年我们没有在一起

    时光就是一条小河,我们这小河中慢慢流淌,我们不知道会在某天遇到某一个人,也不知道某一天谁会离我们而去,说不定某天会成为我们离开别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多久,也不确定要和谁一起走到永久,只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慢慢的离我们远去,我知道有一天你终将离我而远去
  • 萌宝来袭:免费爹地限时领取

    萌宝来袭:免费爹地限时领取

    她被姐姐陷害丢失清白,作为回礼,她一把火烧了姐姐和渣男的婚礼,怀了孩子一走了之,四年后回国,好死不死遇见当年那人,这位兄弟帮她虐渣踩婊,她却想着一走了之。“先生,世界上花花草草甚多,不要吊死一棵树上!”“我就喜欢你这棵朽木!”
  • 星期五:一生的回味

    星期五:一生的回味

    一所著名的中学,一群神秘的来客,一个渴望的日子,一种心情的放飞,在每一个这样的日子,一位又一位的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来到充满青春气息的花季少年中间与少男少女们一起探讨人生青春文学音乐绘画……他们独具的风度气质、丰富深湛的学识、机智幽默的谈吐、挥洒自如的讲课,构成了一道多彩多姿的风景线,人文课堂极大地丰富开拓了校园文化的空间,也使青春的脸庞神采飞扬。噢,难忘的星期五,让人一生回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双生:血色妖璃

    双生:血色妖璃

    花叶生生相错,世世永不相见。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前可奈何?走向死亡国度的人,就是踏着这凄美的花朵通向幽冥之狱。她!魔教被灭之际,被与自己的双生哥哥用性命换来的,一朝之间,青涩完全蜕变,堕入魔道,从此,她便踏上了复仇之路!一朝剑指天涯,血色广袖衣袂翻飞与一头如雪的三千白发相互交缠,琉璃色的眼眸净是冷意,既然天下人负我,我亦负天下人!当一切尘埃落定,又该何去何从?黄泉路上,奈河桥旁,你可还在徘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