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2500000024

第24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话语流变(1)

中国传统知识精英以儒家文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逐步走向现代的20世纪中国知识群体则自觉地选择了以启蒙作为自身的精神立场,启蒙话题始终在当代中国知识界盘桓萦回。20世纪启蒙精神高涨期正是文学升腾期,启蒙精神与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新世纪晨曦已现之际,让我们穿越历史迷障,从话语层面对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消长流变进行理性审读。

在西方的启蒙概念引入之前,中国旧有的启蒙的意思是“启发蒙昧”,而“蒙昧”则含有未开化、不可分化之意。《风俗篇·皇霸》中说到:“每辄挫衄,亦足以祛蔽启蒙矣。”由此推衍,凡属社会新变、观念更迭、思潮萌生,都可谓之启蒙。现代意义上的启蒙(enligh tenment)概念则源于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进行的启蒙运动,本指“光照”、“启发”,后涵指以理性开启民智。其特点是借助于理性原则,质疑当时的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主张建立开明专制制度或民主政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风东渐的“启蒙”与中国古老的“启蒙”实现对接,西方社会的启蒙理念被中国的先进文化人接受,并在整合、延展的本土化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宽泛的含义。与此同时,反对传统、以理性开启民智、实现人的解放,逐渐成为启蒙话语的中心议题。中国20世纪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发轫于1898年的维新运动,此后经历了大致三大发展时期:启蒙精神的激荡与确立——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精神的重构与缺失——“普罗文学”兴起至“文革”终结;启蒙精神的复兴与反思——新时期至20世纪末。

第一节 激荡与确立

以人为本、张扬启蒙主义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冲破了绵延千载的“载道文学”束缚人性的藩篱,一转中国文学之发展态势。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突然临世的,其胚胎孕育于近代文学之中。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文化处于变革时期,初步形成了能够迎纳外来文化、努力建构新型文化的时代语境,从而为启蒙话语提供了适宜的兴生土壤和传播环境。五四先驱者将西方启蒙精神与中国文化革命紧密联系起来,将文学革命引入思想启蒙的轨道,提出了启蒙文学。以陈独秀为旗手、《新青年》为阵地,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化批判展开了旨在改造国民灵魂,使之成为具有健康自立、张扬个性的全新现代人格的启蒙运动。

周氏兄弟是启蒙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周作人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中振聋发聩地提出了以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为内在脉流建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新文学主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鲁迅作为启蒙主义的坚信者和中国启蒙小说的倡导者,也是中国20世纪前叶启蒙话语的突出代表。鲁迅早年深受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影响,撰写《文化偏至论》,呼吁“启人智”、“张灵明”。在五四新文化浪潮的裹挟下,鲁迅写了彰显其现代启蒙理念的经典论着《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娜拉走后怎样》等。鲁迅的文学创作实践,更是凭借艺术形象的力量实现启蒙主张。新文化运动初期,一些抱有启蒙观念的新文学作家创作了一批“问题小说”,这些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然而终究失之浅幼粗糙。与之相较,鲁迅不愧为启蒙主义大师。鲁迅一进入启蒙的文化语境,便穿透种种枝蔓问题的羁绊与重围,直逼封建宗法社会价值体系和话语方式的核心,作出了强有力的否定性评判。《狂人日记》是现代中国第一篇启蒙小说,也是鲁迅式启蒙文化策略的典范性作品。

小说所揭示的“吃人”意象真切暴露了封建宗法礼教的本质,但“狂人”只能立于体制和伦理之外反抗“吃人”社会,并最终为社会所吸纳,“赴某地候补矣”(《呐喊·狂人日记》),充分体现了思想启蒙的艰难境遇。鲁迅的启蒙小说重视揭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始终贯穿着一个伟大的启蒙主义者对自我灵魂的深入挖掘和严厉拷问。鲁迅与钱玄同的“对话”中有关“铁屋子”的象征意象,即对启蒙及其成效提出了质疑。其启蒙小说较多地采用内视线,浸润着他对人性的深厚情感体验。正是如此,启蒙话语的言说与启蒙话语的拷问才形成了一种对话,并生成了鲁迅启蒙小说的艺术张力和丰厚意蕴。当然,这种对话构成并非一成不变,从短篇小说集《呐喊》到《彷徨》,鲁迅关注的中心从侧重揭示下层社会的民瘼病痛转移到深入解析启蒙主体自身的精神人格弱点,并由此探究启蒙多半途而废的深层原因。

如果说鲁迅的小说是以深刻的批判来反思启蒙话语的话,那么,郭沫若的诗歌则是以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激情热切呼唤“人”

的解放与觉醒,以期达到无比自由的精神状态。诗集《女神》就是以绝对的自主和自由奏响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以激昂的生命激情冲决了旧传统对人性的压抑和钳制。《天狗》中冲决一切的“恶”的力量和破坏者的形象,正具有鲁迅所呼唤的“摩罗诗人”的人格精神;而《站在地球边上放歌》中澎湃起伏的感情浪潮、恢弘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天马行空的审美想象,又是对人的生命力和文学艺术美的一种极致展现。诗作中彻底反抗旧世界的勇气,截然挣脱既成规范和固有成见的姿态,铸造了精神空间极度宽广的“自我”形象,成为五四精神的人格典范。

在时代风云和先驱人士的激荡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确立了启蒙文学的话语形态。无论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思潮,还是“为艺术”的浪漫主义思潮,都在努力实践着人的自由解放和“人”的文学目标,启蒙话语得到了充分的言说。强烈祈望自由人性的启蒙者在倡导“立人”思想的同时,也在着力实践着建立“人国”的文化理想。五四精神最终归结为民主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昭示了中国社会20世纪前期社会与文学的主题:救亡与启蒙。其时,救亡即爱国,启蒙即民主与科学。救亡与启蒙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救亡催生启蒙,启蒙升华救亡。

启蒙话语源生于西方文化语境,面对着中国近现代的文化现实,五四文化先驱进行了多方创造性地转化,以期解决中国的意识危机,但启蒙作为文化运动,毕竟不可能一蹴而就。五四文学启蒙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资源,最终沉淀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民族的精神符号,对五四启蒙话语的言说,成为20世纪学界的无法回避的历史课题。李泽厚的“救亡”中断“启蒙”论断,姜义华的“理性缺位的启蒙”、汪晖的“预言与危机”的错位结论,张宝明“自由神话”的终结、张光芒的“情理激荡”等理论立足于挖掘五四话语的精神价值,同时也注意到了五四启蒙话语的纷繁和复杂、缺失和偏至。纷繁复杂和悖论叠生的五四启蒙话语,也造成了人们言说启蒙时歧见并存。

第二节 重构与缺失

五四落潮后,个性解放运动举步维艰,苦闷、迷茫萦绕着当时的知识分子。1928年,在社会政治变革的直接推动下,思想革命走向政治革命,文学革命激变为革命文学,太阳社、创造社以文学为社会革命的武器,奋起反抗黑暗的现实,掀起了“普罗文学”潮流,由此至新时期前夕的数十年间,虽然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主义新中国浮出历史的地平线,然而贯穿其间的主流思潮却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启蒙以确立个体意识为核心议题,革命文学则着力宣扬群体意识,这体现了文学启蒙精神在历史演进中的重构。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由个性解放进入了社会解放的时代,“我”的声音更多地被“我们”的声音所取代。人们的思考重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从对人的个体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转向对社会性质、出路和发展趋向的探求。后者逐步成为社会与文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启蒙的对象——民众,已逐步成为启蒙者学习和服务的对象,“化大众”变成了“大众化”。

作为20世纪30年代极具代表性的作家,茅盾开创了社会剖析小说的先河:着力表现重大题材,追求全景式反映社会现实。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显然迥异于张扬个性的五四文学,以茅盾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茅盾的小说,从《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到《子夜》都体现了上述特点,也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在张扬个性解放与宣扬阶级性、民族性的扭结碰撞中,后者不断被强化,最终遮蔽了前者。今天看来,这种更替虽然造成文学的审美特质和作家的创作个性方面有所缺失,但置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却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启蒙文学虽然经历了曲折,但秉持启蒙精神的作家仍或隐或显地延续着五四精神的传统。“兴废系乎时序,文变染乎世情。”在这样一个国家存亡、民族安危系于风雨的危急关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自然上升为主要矛盾,文学应时而变也在情理之中。这一时期的革命文学形成了自己的历史特点:空前拓展题材规模,广泛反映社会历史内容,深入开掘民族灵魂。文学与沸腾的历史潮流相契相应,体现出强烈的战斗激情和宏阔厚重的力之美。

同类推荐
  • 麦克贝斯

    麦克贝斯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
  • 南宋词史

    南宋词史

    本书点面结合,以线贯穿,既从历时性方向揭示出了南宋词史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也从共时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阶段词坛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既从深度上推进了南宋词史的研究层次,也从广度上拓展了南宋词史的研究领域。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才子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才子故事

    提到古代才子,我们能想到的便是含蓄儒雅、色墨浑然、潇洒清逸、风流倜傥等等这词语。他们文能吟诗答对,武能安邦治国,古代文学著作里是如何描绘他们的呢,那就让我们从这本书里去寻找答案。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热门推荐
  • 七月雪:断醉九渊

    七月雪:断醉九渊

    疯狂吐槽某部穿越小说,结果那是女友写的!一气之下女友提出分手,一个耳光他竟然穿越了!凤家三小姐?哦,这不是那本小说吗?两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是反目,还是联盟?他只想改变男二被女主杀害的结局,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节操!女主,手下留情!(PS:本文带点剑三的背景,因为最近作者掉进剑三坑里出不来啦!)
  • 心尖蜜宠:卓先生请深爱

    心尖蜜宠:卓先生请深爱

    爷爷突然去世,遗嘱中千万遗产竟是全部留给了那个男人,苏简原以为此生不会和这个男人再有纠缠,她恨他、怨他却不料他是护她最深、最久之人……她为寻找母亲“失踪”真相,却不自知地一步一步地踏入危险之地,卓才衍一次又一次地救她,却在她的质问面前有口难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飞花令里读诗词·风暖鸟声碎

    飞花令里读诗词·风暖鸟声碎

    古典诗词传承着文化,积淀着历史,是对于心灵的一种滋养与美育,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潜移默化间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它凝练的语言,锤字的精髓,深刻的含义,总能予人们以长久的警示与启迪。
  • 彼岸花吟

    彼岸花吟

    梦回,梦醒,割不断的相遇,剪不断的爱恋。我到底是有多傻,才舍得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受伤?你可痛?疼,可若见不到你,那更疼!我不要来世,只要今生。
  • 赵子龙颠覆洪荒

    赵子龙颠覆洪荒

    横涯角,挑洪荒,寄寒星,欲归蜀,荃不察,荐轩辕。撑天地,舞日月,望西北,点苍穹,战无双,破巫月,逐烈日,踏永恒,转轮回,纵六道,武为圣,不死灭。
  • 冰川王国历险记

    冰川王国历险记

    我们的地球至今已经有45亿~46亿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地球孕育了太多充满浪漫意境的地方,这些地方堪称人间天堂,美景怡人,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一门人类根本学不到的艺术,我们只能站在这些浪漫地方的边沿,去感受岁月洗礼的痕迹和地球演变的魅力。
  • 经纪人是个面瘫女

    经纪人是个面瘫女

    李秀满女儿来到韩国后,当起了天团EXO经纪人
  • 迎着未来逆流而上

    迎着未来逆流而上

    苏孝妍初入职场不久,遭遇变故。恰逢此时,家人又骤然离世......匆忙之中苏孝妍赶回老家师源市的蚕乡参加传统葬礼。葬礼结束后苏孝妍回到工作的城市北港市,她身边却接二连三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而正是这些事情促使她去解密。在解密的过程,她又遇到了什么?
  • 傀儡女王来袭

    傀儡女王来袭

    [已弃坑]涅凰系列第一本,新书求收藏,求评论。简介: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没有自主意识,没有感情,任何事都不能影响到他们——傀儡人,只听命于傀儡主。花子就是其中之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知道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效忠傀儡主,一次任务,结识了同是傀儡的他,“你……不想去外面看看吗?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美。”花子第一次心动了,确实,十七年来,除了基地和任务地点,花子不曾接触过外界,虽然那个神秘组织每年都给他们灌输当代的资料。“我……要去!”一场出逃计划成型,竟是“狸猫换太子”(本文纯属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