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7500000032

第32章 北宋、南宋(1)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致使中原军事力量弱小。但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公元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公元965年灭后蜀,公元971年灭南汉,公元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

文武双全

赵匡胤出生时,距离大唐帝国灭亡已经二十年之久。一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

赵匡胤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一身的好武艺。赵匡胤可谓武功第一的皇帝,他自创太祖长拳,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他还发明了“大小盘龙棍”,就是后来的双节棍。

同时,赵匡胤还是一位勤学的皇帝。在他幼年时,其父曾一度要他弃武学文,替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他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使他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也因此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据说赵匡胤好学已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此时的恭帝年仅七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此时正悄悄策划着一场军事政变。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上了赵匡胤的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他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为了防患于未然,赵匡胤决计拿他们开刀。

首先,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着赵匡胤导演了一场好戏。

一日,禁军太将石守信等奉召来到后花园,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你应该知道的,谁不想做皇帝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你虽然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

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伶人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

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于是,众将都于第二天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军专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历史功绩

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地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

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得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三、赵匡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地“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三百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四、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宋太祖以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二百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宋太宗: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

宋太宗赵匡义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又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宋太宗治政有为,然不善武功。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的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

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赵匡义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匡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耶律休哥射伤宋太宗,宋太宗乘驴车逃走。

宋太宗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因此,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的宋太宗制定的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千古疑团

公元976年,宋朝的缔造者宋太祖忽然驾崩,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继位又不合情理,于是便引出一段千古之谜。

19日夜,大雪飞扬,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匡义入宫。赵匡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赵匡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赵匡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时分,赵匡义才告辞出来,宋太祖解衣就寝。然而,到了凌晨,宋太祖就驾崩了。

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跑去开封府告知赵匡义,而赵匡义也早已安排好精于医术的心腹程德玄在开封府门外等候。

当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后问道:“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到了。”宋皇后一见赵匡义,满脸愕然,但她位主中宫,亦晓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官家是对皇帝的称呼。)她这样喊赵匡义,就是默许赵匡义做皇帝了。赵匡义流着眼泪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于是,赵匡义登基为帝。

因为太祖之死太过蹊跷,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也未能揭开,后人推测是太宗和赵普杜撰出来以掩人耳目的。

宋太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对太祖的子女和旧部也都加官进爵,而一些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太宗也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太宗更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不过,太宗改变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应当是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况且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录取,士子们便青云直上,这些“天子门生”出任各种职务,无疑对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愿地为新皇帝效力。这样,即使当时朝野内外对太宗的继位有诸多非议,太宗也能够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整个朝廷逐渐变成服从自己的机构。也正因此,“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恐怕成为一个永远猜不透解不开的谜团。

传位太子

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宋太宗的弟弟赵廷美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并再由赵廷美传位于太祖之子赵德昭。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古帝王传承多为父死子继,太宗也想让自己的后代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为此,太宗绞尽脑汁,力图扫清自己传位于子的障碍。为此,他走过了一段充满风波曲折的历程。

太祖留有两子赵德昭和赵德芳,然而太祖去世后他们所处的地位很微妙。不久,德昭心灰意冷自刎身亡。两年后,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去。太宗的两大障碍已被扫除。接下来,太宗着力对付的就是亲王赵廷美。然而,让赵匡义想不到却又非常愤怒的是,在除去赵廷美的过程中,自己的长子赵元佐竭尽全力地营救赵廷美,虽然未成功,却让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恶化。最终赵元佐被废,另一个儿子赵元僖也暴死,以至储位空缺。

正当太宗为立储之事烦恼不已的时候,冯拯等人却上疏请早立太子。这恰好触碰到太宗敏感的神经,他不由分说,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议论继承问题。

不过,太宗一直被箭伤所扰,也知该早立储君,便就此私下询问寇准。在寇准的支持下,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太宗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马上召寇准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也?”皇帝尚在世,太子就如此深得人心,自然为皇帝所忌,有哪个皇帝不想权力为自己所操控呢?况且早在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遥拜唐玄宗为太上皇而自立为帝。即使距离自己最近的五代以来,子侄逼宫之事也是史不绝书。因此,太宗心中自然不痛快。幸得寇准说:“陛下择所以付神器者,顾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太宗才得以消气,请寇准喝酒,一醉方休。

随着太宗病情的加重,太宗开始设法保住太子的皇位。在此情况下,大臣吕端被推到了风浪之颠。吕端为相时已是六十一岁的高龄,担任宰相前,他在地方和中央都做过官。吕端为人稳重、镇静,又信奉黄老思想,这与太宗晚年所持清静无为的政治信仰相符合,因此,吕端颇得太宗赏识。

据说在重用吕端之前,太宗曾写过《钓鱼诗》,诗云:“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这是太宗以周文王自诩,而将吕端比作姜太公。当时,曾有人反对用吕端为相,说他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吕端果然不负所托。公元997年,太宗驾崩,李皇后与宦官王继恩等人企图撇开太子赵恒,另立赵元佐为帝,幸得吕端处置得当,才得以保证赵恒登基为帝,赵恒即宋真宗。太宗的去世,标志着宋朝开创局面的结束、守成时代的到来。

宋真宗:澶渊之盟与天降祥瑞

宋真宗赵恒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公元998年以太子的身份继位,在位二十五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此时的北宋经济还算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忙向群臣询问计策。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个月的宰相寇准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

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心理开始动摇,又想退兵。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赵恒这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龙胆赵云

    三国之龙胆赵云

    现代学生穿越成三国赵云,却发现自己身无长物,本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敢妄动历史。可谁料,穿越的不知他一人,另一人早已悄悄改变了历史,且祸乱天下。赵云不忍苍生受苦,于是两个熟知三国历史的现代人,在三国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龙虎争斗。
  • 伪宋

    伪宋

    背运的数学专家意外穿越时空,别人穿的都是开元康乾,他却好死不死落在宋末的女真窝里。别人回去驱除胡虏反金复宋,他却莫名其妙变成渤海人给大金当起雇佣兵。别人为功名利禄不惜负却天下人,他却站在家国民族的十字路口迷惘徘徊。他重情,却得不到情;他重义,却被人指为不义。倒霉的主角偏偏好运连连,灭大辽,擒天祚,攻北宋,俘太子,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在力与欲之间他会不会迷失自我?是甘为异姓马前卒,还是慷慨弹剑许家国?命运把他抛到历史的风口浪尖,他又如何对待命运?
  • 众神三国

    众神三国

    重生三国,我为赵云之弟赵天。一杆长枪,外加身后万众兄弟。一腔热血,外加脑中精念无形。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为营。漫漫封神路,楚楚三国情。
  • 山野之徒

    山野之徒

    大千世界本无道,寻找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道。
  • 穿越之来啦老弟

    穿越之来啦老弟

    天呐,果然穿越了,明朝?跟电视剧演的怎么不一样?让我当老大?那我就勉为其难吧。吃了一坨屎,就成了武林高手?这也太扯淡了吧?都市小混混林昆,偶然穿越回了明朝,意外的成为了绿林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书写不一样的绿林生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道天劫

    长道天劫

    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 从零开始的修士生活

    从零开始的修士生活

    公元2200年,地球文明被一颗小行星摧毁,只有一小部分人类幸存。主人公肖泽在执行人类新家园探索任务时遭遇袭击,意外穿越虫洞,来到了一个以修真为主的异世界,重新拥有了新的生命,开启了他从零开始的修士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平凡之光

    英雄联盟之平凡之光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少天赋异禀的选手,他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达到我们不可及的高度。拿着那可悲的努力去挑战天才的天赋总是会显得那么可笑,可是不试一试你又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呢?
  • 校园修真之重生

    校园修真之重生

    陈阳上一世因渡劫失败,重生回地球,在校园修仙!
  • 重生之我为逆棂

    重生之我为逆棂

    虚界的毁灭,神兽的阴谋,机缘巧合的少女,意外的重生,血脉的巅峰!他又该如何?!顶级血脉“逆棂”!创造传说!虚拟神明,我来主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是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作品选集,作品散见于《读书》《莽原》《天涯》等刊物,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学术等诸多方面。《颓废主义者的春天》分为四个小辑,分别为《丰益桥笔记》《感谢的声音》《一些疑问,一些随想》《虚构的和真实的》。在一些篇章中,作者采取了机警的语录体;一些篇章中,作者就特定的文本、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而在另一些篇章中,则展开了规模宏大的虚构和隐喻。
  • 秦时明月冬至雪

    秦时明月冬至雪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战神,也是让人憎恨的屠夫,君王的命令他不能抗拒,家国的利益他不能抛弃,双手沾满了鲜血,遍体鳞伤也毫不退缩。面对怦然心动的复仇者,他的铁石心肠是否会动摇……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小饾饤消失不见了一阵,并不是放弃了写作,一直在默默坚持,如果喜欢我记得来话本,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不一样的儿女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