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9200000003

第3章 筑堤排沥屯田

唐朝末年,端州除了南边的西江,北边还有两三条小河流,其中最大的一条小河叫沥水。每逢暴雨,北岭山的山坑水夹沙带泥冲涌下来,年深日久,沥水积聚了大量的沙泥,逐渐淤塞。每年春洪夏涝,西江河水又淹没沥水河周围的大片土地,使得七星岩一带汪洋一片,直淹至北岭山下。水退去时,沥水排泄不畅,又积滞成沼泽湿地,成为端州的灾患。也有方志专家认为:西江自三榕峡起,分南北两条水道,经双羊峡汇合流向珠江。端州是夹在其中的内河岛屿,称为“两水夹洲”。唐末宋初,北边水道由于河床高而逐渐淤塞,成为一大片沼泽湿地,仅留南边水道(即现今的西江河道)过零羊峡(后称灵羊峡、羚羊峡)流向珠江。不管怎么说,北宋时,七星岩后沥水一带都是沼泽湿地。包拯来到端州之后,勘察地理,拜访老人,披阅方志史籍,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四十五年前状元陈尧叟任端州知州时筑堤、排沥的方法很好,一可以减轻西江洪水的险情,二可以排除沥水造田地。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

陈尧叟,字唐夫。四川阆中人,端拱二年(989)高中状元,时年二十九岁。据《肇庆府志》记载,陈尧叟至道年间(995—997)到端州任知州。他明令沿江各县做好西江水情记录(《高要县志》记载,高要县水情记录从陈尧叟开始),并号召端州人民兴修水利,筑堤防洪。只可惜陈尧叟任满调升后,继任知州没有延续下去。也有学者考证:端州未曾有过状元出任知州。宋至道年间(995—997),陈尧叟是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是在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号召端州百姓兴修水利,筑堤防洪。他还严禁岭南杀人祭鬼,推广种植苎麻,做了不少有益于岭南的事,政绩颇佳,声誉甚好。

包拯认为,筑堤防洪、排沥屯田、发展生产,是改变端州面貌的最好办法。但是,包拯来时的端州境况已与陈尧叟时大不相同,由于数十年间管治不善,洪涝为害,淤积日深,再加上人为的不断破坏,困难比之陈尧叟时大得多了。

北宋时端州少数民族聚集,土著俚僚(以苗、瑶以及水上疍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除部分与汉人杂居而逐渐汉化之外,大多数仍是“依深山以居,刀耕火种,以砂仁、豆、芋、楠、漆、皮、藤为利,至地力竭,又徙他山”。清康熙《肇庆府志》载:宋代端州境内外多有徭种,自言盘瓠之裔。椎髻跣足,刀耕火种,生性剽悍,善于登攀,登悬崖如履平地,出入持弩腰刀。男孩刚开始学步,便被长辈用烧铁石络其脚跟,使之感觉变钝,故能践棘茨而不伤,其顽犷自幼而成。烈日下不顶笠,唯履以葵叶,闲时一起捕兽饮酒,击长鼓以为乐,一旦发生纷争,至亲亦会刀枪相向。他们过着十分原始落后的游耕生活,对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数十年来,官府对土著俚僚进行反复的征剿与招抚,虽然曾经响彻山谷田峒的铜鼓多被深埋地下,更多的土著俚僚融合到汉人中去,但仍然有不少不愿屈服的土著俚僚“椎髻跣足”,聚散山林,时常出山骚扰,夺谷抢牛。

凡州官到端州上任,第一要务便是“备峒寇”,就是随时准备征剿那些不服朝廷管治,从山谷中走出来的土著俚僚族群。然而打压愈重,反抗愈烈,越是征剿,越是难以驯服人心。北宋淳化年间(990—994),曾任支度判官,因上书轻言立太子事获罪而被贬为端州知州的冯拯,按照朝廷的政策实施“括丁法”,强行将岭南土著渠帅属下的世袭农奴(洞丁)清查出来,变为向朝廷纳赋供役的“编户”,对俚僚(少数民族)推行亦剿亦抚的政策。此法收效不大,常起反复。

宝元二年(1039),党项族首领元昊(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之子)称帝,建国号夏。康定元年(1040),西夏侵宋,战事复起。而岭南各州、县小股土著俚僚的骚乱也不断出现,也就是在宝元二年(1039)三月,广州地界就有数百疍民揭竿反宋,端州虽未大乱,也已是动荡不安,时局极不稳定。这是社会动乱造成的困难,经济状况更是十分严峻。那时候端州正闹春瘴,千村薜荔,万户萧疏,不仅老弱妇孺,连青壮年也因患上瘟疫而失去劳动生产的能力。包拯这个时候走马上任来到端州,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包拯来端州时,只带了妻儿、家仆,连一个协理政事的助手也没有。而当时的端州府署,也没有留守的同知、通判。包拯孤身一人来到这蛮荒僻远之地,独力支撑政局,更是难上加难!

端州自唐代以来,便是文人士大夫游览观光的圣地,七星岩就有许多名人题刻。大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从钦州起程往澧州,途经端州游览七星岩,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生动地描述了石室瑰丽的自然景观。可是端州的农户却没有欣赏的兴致,他们贫困不堪,生活艰难。比起江淮平原,比起包拯曾任县令的扬州天长县,俨然是两个世界。包拯踏足的端州,是一个土著俚僚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是属于典型的、急待开发的自然型地区。由于洪魔旱魃为害,生产方式落后,农户耕种的都是“望天田”,撒下了种子便听天由命。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落后,加上瘟疫的长期为害,人们完全没有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中国历代皇朝都派力役给农民,宋代的力役沿袭自五代,基本上是按户派差,因此力役也称为差役。到北宋中叶,差役的问题日益显现。有官员分析:“且以三千户之邑,五等分(户)等,中等以上(户)可任差遣者的千户;官员、衙前将吏不啻一二百户,并免差遣;州、县、乡村诸邑役人又不啻一二百户。如此则二三年内已总遍差,才得归农,即复应役,直至破尽家业,方得休闲。”这位官员说的只是县役的情况,“衙前”还不是民户的差役,民户负担的差役是州、县役和乡役。由于征役无节制,官员又乘机敲诈,比较富余的农户交纳钱财可以免除差役;而免除了富余农户的差役,实际上又向下摊分,成为中下农户的沉重负担,很多贫苦农户甚至因此而家破业败。

农户为了应付沉重的差役,农业生产受阻,田荒园废,也就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的征收。到了建隆二年(961)五月,朝廷颁诏“令诸州勿复调民给传置,悉代以军卒”。由军役代替民役,这是中国古代役法上的一个重大改革。但是,这个改革触及到官僚阶层的切身利益,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岭南地区,山高皇帝远,更容易阳奉阴违。到了后来,由于战事频繁,力役又逐渐强派回农户头上。

包拯来到端州,眼见沼泽荒丘,颓墙破宅,了无生气。由于瘴疫蔓延,端州居民多受感染,失去了劳动能力。好山好水的端州,此时却是节令催耕急,野地少耕犁。包拯早已知道岭南比不上富饶的江南,却意想不到端州竟然会是如此贫困荒凉。他想起了恩师刘筠的教导:注重实际,力戒空谈,观察社会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他深入细致地了解了端州的情况,很快就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作为知端州军州事,他有调遣、指挥地方军队的权力,于是决定利用“以军役代替民役”这一朝廷虽未废止却已经名存实亡的政策。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不是动员地方厢军去“备峒寇”,征剿出山骚扰的俚僚,而是组织地方厢军去筑江堤、排沥水、屯良田、备耕耘,着力恢复生产,继承了陈尧叟筑堤防洪、围堰造地的壮举。

宋代有两种军队:一为“禁军”,即中央军、正规军,也称为上军,被视作“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战”,守卫疆土,以作战为主,《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就曾出任过十万禁军教头;一为“厢军”,是各州之镇兵,虽也有守土之责,但主要是从事各种劳役,因此也称为“役兵”。为了适应各种劳役,厢军可以专门招募有一技之长的人,甚至可将发配到当地的罪犯也编入到厢军中去,称为“配军”。林冲被高衙内陷害,也曾做过配军守山神庙的草料场,被人骂作“贼配军”。由于地方厢军兵种复杂,“因事募人,团立新额”,有什么工役便立什么军号,军号也特别多,如桥道军、开河军、宁淮军(日常治理淮河)、步驿军(徒步递送文件),还有诸如水运军、防河军等等。

这时候的端州,积贫积弱。要继承陈尧叟将西江堤加固扩展的工程,防止春汛夏洪泛滥淹浸,排除沥水险情,扩充耕地发展生产,除了动用吃皇粮的军队,再无别的办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到任第一年)改变端州的经济状况。有人力就能开发田地,有田地才能获得收成,有收成才能改变积贫积弱。包拯当机立断,在厢军中组成了筑堤军、排沥军和屯田军,开展大规模的筑堤、排沥和屯田工程。他一边继续将护城堤围继续向西边扩展,一边开沥渠(后沥水)排除余沥,造田耕种。只几个月,高朗地被垦为稻田、菜地,低洼处被开为鱼塘、荷塘,堤围加固扩展,沥水逐渐排走。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有了土地就有了资本,只要撒下种子就会获得收成,沉寂的端州因此有了生气。

这新到任的知军州事,不坐公堂,不征赋税,整天忙着调遣官兵担泥抬石,排水围地,这是从来未见过的新鲜事,引起了端州居民的关注。人们先是远远观望,接着便愈走愈近,官府及时的鼓动、号召,十天半月之后,就有人手痒起来了,有力气的便带上锄头、锹铲,和官兵们一齐干了起来,人气便一天比一天旺盛起来了。调动厢军本来就不是包拯的最终目的,号召农户垦荒屯田、发展生产,才是他的初衷。包拯是让厢军带头做个榜样,让端州的百姓自觉去筑堤、排沥、屯田,走一条自强致富之路。

到了夏种时节,端州就热闹沸腾起来了。不少农户不但耕耘了自己的熟地,还开垦出了新田,很快便在熟地新田上都播下了种子,插下了秧苗。端州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新景象,很快吸引了北岭山林中“依山而居”、以山为食,“至地力竭,又徙他山”的游耕俚僚走出山林,他们看到新来的州官不派兵征剿追杀,却让军兵排水围田,便悄悄地找熟人了解情势,听说新来的州官为人亲善,也就壮起胆来,陆续出山投亲靠友,参加垦荒屯田。

端州州署张贴出告示:凡屯垦出来的田地、鱼塘,都可以按官价卖给端州的农户种养,农户一时缺少银两的,可以到收成之后折谷交纳。端州百姓获悉包拯这一利民政策,奔走相告,不少土著渠帅(农奴主,部族首领)也自动遣散属下洞丁(农奴),到端州买田置业,招募佃农耕作。许多已被遣散又无家室的洞丁,从此获得人身自由成为佃户。

包拯还注意到端州的生产技术落后,特意从天长县招徕制造铁犁嘴的工匠,帮助改良耕作农具,让农民实行深耕细作。不久,屯垦出来的土地插上的秧苗很快就见绿了,端州百姓靠自己的力量,赢来了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包拯春天来到端州知军州事,经过几个月排水屯田,到秋天就获得了罕见的丰收。端州百姓高兴得办起庙会(俗称“出会”)、抬着菩萨神像游行四乡,感谢朝廷给端州派来了一位青天大人,也感激上天的恩赐,欢庆灾疫之年还能获得好收成。大家都祈望从此驱邪攘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十多年前冯拯知端州,以政治军事手段软硬兼施,实施朝廷制定的“括丁法”,没有能够彻底解决的难题,四十年后,包拯以发展经济为根本的“屯田法”,第一年就有了显著的成效。也是来到端州的第一年,包拯在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亲民勤政、为民众办实事的形象,受到端州百姓的拥护爱戴。

有了好收成,就要考虑储粮备荒,兴建储藏粮食的仓库成了当务之急。包拯在府署不远处选址兴建了“广储仓”。明万历《肇庆府志》记载:“丰济仓旧在府署西米仓巷,宋康定元年郡守包拯创建。国朝洪武三年知府步从信迁于府治东二百步,旧名广储,为卫仓。宣德十年革并于府,改今名。”

清康熙《肇庆府志》、道光《肇庆府志》、道光《高要县志》的记载,与明万历《肇庆府志》的记载大致相同。时至今日,端州人将包拯建广储仓的地方称为“米仓巷”,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包拯来到端州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排沥屯田,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端州的贫困面貌,与他在天长县一上任就带领百姓上山种植桃树,改造天长县的自然环境一样,都是权为民用、福为民谋,抓关键、办实事,体现了包拯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端州,他发展生产、储粮备荒、安定民心,抓住了最为关键的大问题,使端州没有因闹饥荒而引发骚乱。

同类推荐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本书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成功的销售大师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致力于阐释商品之外的他们推销的“思想、理念”、甚至他们缔造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神话”。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开国十少将

    开国十少将

    本书收入王诚汉、朱云谦、萧全夫、张至秀、傅传作等十位少将,介绍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

    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

    大学毕业生叶子,经历了迷茫而无助的求职历程,终于进入一家以“铁血”闻名的世界级企业,成为一名最基层的员工。5年后,已成为职场达人的她,回首往事,以自己的真实工作经历,将所有的经验和教训,向你娓娓道来:如何找工作?如何看待第一份工作?如何与同事相处?
  • 入糖三分

    入糖三分

    【全文免费】风流沈爷追妻火葬场~快跑!沈之梁VS喻夏一夜之间,国民女神爬床黑料遍布网络,网友们啃着西瓜坐等后续发酵。喻夏气得牙痒痒,憋了半天写出公关文章,正要发布结果服务器崩了?助理火急火燎的跑过来:“夏夏姐,你热搜爆了!”“我热搜不是一直都在爆吗?”喻夏瞪着手机屏幕上的圈圈。“不是,沈总公布了你们的婚讯,还说……”“还说什么?”喻夏抢过助理的手机——爷舔了这么多年,转发此博,抽十人每人一套江景房。
  • 里飞沙

    里飞沙

    老马识途,衷心不改。痴心依旧,却是否可以重回往昔。一骑绝尘,掀起红尘万丈。马嘶,故人至,山河依旧,可否同游。
  • 最强魔脑

    最强魔脑

    丹符班,一个让所有老师都闻风丧胆的地方,这里汇聚了整个风云学院最差的学生,来到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大家族的子弟,打算混个学历就离开了的,直到一个新老师的到来才改变了这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朝与你

    浮朝与你

    浮世尘怨朝暮将尽十七年的单一乏味唯独在十六岁的时候考了个全市第一十七岁夏季遇见他“赔钱。”“没钱。”其实一个人第一次出现在你面前时就已经注定结果了“小兔子被表白了就变成傻子啦?”“你一开口说话就欠扁。”原来喜欢一个人不是心跳加快是那一秒连呼吸都忘了“我喜欢你是想跟你结婚生孩子的喜欢。”“那生啊。”与你共度末日浩劫陪你看小行星陨落地面在爆炸来袭的刹那抱紧你轻声告诉你不要怕我的残骸和你的白骨在一-起下辈子我们还能相爱陈愿江烬。
  • 三界情仇

    三界情仇

    盘古开天辟地,用死亡换来万物之丰。临死之时,将自己的三魂:慈、仁、恨留给了三位徒弟宙、无行、宇,三徒弟分别统领人间、天庭、魔界,由于宇的恨,天庭与魔界纷争不断。一次战斗,为了天地,无行圣尊毅然选择与宇一同走向死亡……死亡并不是结束,恰恰是新的开始。新的决战,新的厄运,要确保太平就要找到传说中的精神之力。或许它就在每个人身边,或许你就感应得到它的存在,但它是什么?没人说得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方神帝

    九方神帝

    再次转世,入住武修世家,却修为被废,得武帝传承,凭借出神入化的枪法,横扫九界,击杀魔王,成为九界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