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02900000002

第2章 曲尘花

无论是对于茶道,还是其他艺术,『曲尘花』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词语,它是每一个孤独的个体到达一定的境界必须具备的东西。

1.我们的村庄

重新翻阅《水浒传》,当年被我一阅而过的地方吸引了我的眼光,比如第二回就出现的有关宋代村庄的描写,那是史家庄史进的庄园:“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阴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这段描写让我想起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沈周,他的《东庄图册》据说是写生得来,画面中最多的是竹子和树,柳树、槐树、松树,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村庄前面是一条河流,河流边上是蒲草等水边生长的植物和泊在那里的小船,后面是高大的树木,上百棵之多,更后面是隐匿在树木中的村屋,村屋廊檐的延伸是木制的篱笆门。篱笆门之后是渐渐隐去的水上小桥,又或者通向打麦场,那里鹅鸭成群和牛羊满地。哪怕是朝代更替,哪怕是刀光剑影,在厮杀过去之后,中国的乡村是变化最慢的,从这些文学读本里,从这些画册里可以看到。所以,宋代的村庄大概是很多年代里中国乡村的典范。即使现在,我们有些地方仍在追求宋代村庄的模式。比如,我生活的城市里有一处叫作“柴家花园”,那就是仿宋的建筑,根据《水浒传》里有关柴进庄园的描述和柴皇城花园的描写所建。柴大官人的东庄(和沈周的《东庄图册》里的“东庄”字面一样)“数千株槐柳疏林”,更有柴皇城哭诉自己的后花园被人索占,“对他说我家宅后有个花园水亭,盖造得好。那厮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被索占了家屋的柴皇城一气之下病死。在这里还发生了《水浒传》里的大规模神鬼之战——“柴进失陷高唐州”。我想,一个家园建造好之后,不仅仅是他们的容身之所、相聚之地,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水浒传》接下来的章节就是花和尚鲁智深大闹桃花村,对桃花村的描述是这样的:“一日正行之间,贪看山明水秀,不觉天色已晚。但见:山影深沉,槐荫渐没。绿杨郊外,时闻鸟雀归林;红杏村中,每见牛羊入圈。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这竟是宋代山水画中最常见的样子,比如李成、李唐和马远的山水画。

“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这也许是一个人走入一片山水之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日落时分,山村里薄雾升起,天边的霞光映在河流溪水中,我们就像看到了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在画面下段,左侧的流水与右边的山径,霞光水色之中,两边是迤逦的山崖,山崖万壑之中松林的风正在吹动着,我们的衣袖感觉到了这充满松香的风。我们也在李唐画面构图的开合有序中,明白这样的书画描写符合人们观察大自然的视觉层次,感觉它是真实的。这是那个山村里世俗人情离我们最近的情景再现。

我们的村庄再向前延伸,应该就在《诗经·卫风·伯兮》里,其中写女子思念自己高大英武的丈夫的诗句,以萱草言情,“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我想,在远古的时代,我所在的村庄正是卫国所在,当时的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0多年,是长寿之国。聊城西部也曾是卫国所在地,当年《诗经》里“卫风·伯兮”的故事也许就发生在我的村庄。我常常想,我们的村庄里很多种植萱草的人,他们其实仰望的就是远古的卫国,那是一直生长到今天的忘忧草。村庄里的人们,在他们的身体里也流着河边溪水的声音,穿越千年的风声,歌谣里咏叹的是《诗经》里的情怀,爱情的滋味,生活与爱情的冲突与矛盾,花朵的灿烂与凋零都是大自然的安排。我却由此知道书画家们喜欢画萱草,也是得之于《诗经》里对乡村和大自然的应和,人们自然而然把它们当作美好爱情的象征。我们的村庄一代一代就是这样自然生长着,像长着玉米和小麦的坚实的乡村,像长满萱草充满浪漫的乡村,因为这些文化的火种是不灭的,我们的村庄才显得如此珍贵而不朽。

2.那场瘟疫

施耐庵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作为明初的人却要描画一幅宋代的英雄图,而这样一部书要让很多人好奇,那就得有很多奇幻有趣之处。比如,在“引语”中他写一得道高人骑在驴上却眼观天下,在山间小路上溜达着,听到客人们谈论柴世宗让位给赵太祖,他竟大笑,以至于差点从驴背上掉下来,还口中念念有词:从此天下定矣!

福祸相依,这老道的大笑声还没有湮没多久,这个国家就有瘟疫了。“瘟疫”其实是当时的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上产生动荡的隐喻。我们所熟知的范仲淹——宋仁宗时的参政知事,就向皇帝进言,为灭此灾,要竖起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请张真人前来施法。派去的人是洪太尉,他到了江西龙虎山,前一天三清殿的道人告知他要亲自到山上相请张真人,走到山路奇难处,他就心生怨怼,此时便有猛虎出来吓他一跳。走过一段路心里刚有怨气,又有大蛇出来吓得他魂飞魄散。

第二天三清殿的道人告诉洪太尉,他前天看到的骑牛童子就是张真人,已经上路赶往京师了。他闲来无事,就在三清殿瞎逛,于是看到一间伏魔殿,很好奇——好奇害死猫。他非要进殿,谁也拦不住,接着掘开碑石放走了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总共一百零八个魔君,于是就有了《水浒传》。

宋景祐年间的这场瘟疫,也可看作国家的各种矛盾相互激化到了一定地步的象征,要爆发了。虽然看似天下太平,但暗流涌动,那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长的人因为类似的无奈遭际,纷纷走上了水泊梁山。而后天下被搅得风云变色,而始作俑者竟不再被作者提起。唯一让我心动的是这厮去江西的路上,看到的艳阳天:“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绵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这该是怎么样的乡村美景,不由得让我们也要穿越到那里,野店山村外一望无际的田野,一匹骏马奔驰在乡村的野路上,让和风与阳光拂过脸庞,任由柳丝和柳絮飘然如花,那浪漫的场景让人如痴如醉。

更有意思的是作为明初的作者施耐庵,他对乡村的描述应该还是来自自己眼前的乡村,因为宋代的乡村和他眼见的区别并不大。而且我自己揣测,他对宋代的山水和花鸟画一定研究很多,所以,很多村庄和大山的样貌都如同中国山水画的高峰——宋时山水画大师笔下的样貌。

宋代的山水画讲究师法自然,在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凡树万本,方如其真”“搜妙创真”的指导下,宋代的山水大师虽然各有创新,风格各异,写实摹真的思想却一直没有改变,比如李成对齐鲁风貌的描摹。他在山东营丘一带活动,也就是现在的临淄,所见大多是平原和平原上的丘陵,泰山的余脉想必也是他经常入画的。他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都说李成画树最为绝妙,变荆、关雄壮浑伟之势为清劲秀润之气。他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呈平远式构图的特点。他在生活上、仕途上不得志的境况,也决定了他苦寂无奈的心境,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旷达清高、孤傲苦寂的境界。他用墨淡润,运笔清瘦,“惜墨如金,淡墨如梦雾中,画面浑润”。后人黄公望对李成所画之树无比崇拜,那施耐庵对李成所画丘陵是什么感受呢?

这倒让我想起一人,这反而又要让历史往前推移了。

3.一个人的鱼山

《水浒传》作者,他的很多描写发生在我生活的这一带,比如高唐州,比如武松打虎的阳谷景阳冈,比如西门庆做生意时要到的临清市。京杭大运河滋润了运河聊城段的经济,包括临清段在内。但他略过了一个县域,那个离水泊梁山更近的地方,为什么呢?

于是,我不得不抛开他去寻找那里的村庄。在某年7月下旬天气炎热的日子里,我们驱车经过一个又一个普通的村庄,路边的池塘里有肥壮的荷叶和开得饱满的荷花,胭脂红的,粉的,白的。那些含苞的荷花茎干粗壮,一看就知道这养荷藕的人是下了一番力气的,但将风景留给了我们。在上午炎热的空气中,那些村庄里的荷塘静默着,那么严肃而又亲切。我们于炎热中下车看了一处的荷塘,观看荷叶和花的变幻,在荷叶中心滚动的一颗颗水珠,想到古今之书画家们最喜爱表现的题材——荷花,想象在这一片荷塘之上,究竟飞舞着怎样的精灵,有着怎样的感怀?

接着向前赶,因为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前面不远处的鱼山。知道鱼山快要到了,但不能眺望到鱼山的身影,就知道它有多么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了,但我每次都是在大部分人听完讲解离开后,再对着曹植的塑像鞠躬。这个塑像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对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历史上无可替代的人鞠躬。

也许大家记住的是那个写下《洛神赋》的才情四溢的曹植,那个人生充满悲情让人无限感慨的曹植。《洛神赋》首句“黄初三年”,那是公元222年,也是他被封“鄄城王”的这年,他从京师路过洛水而写就《洛神赋》。想来古人也是好八卦的,他们都认为曹植的洛神确有其人,《太平广记》卷三百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相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是因为曹植被封“鄄城王”才如此命名。有如此误会,大概因为此赋写得太好,影响太大,古人今人都禁不住一直追寻洛神其人。曹植的诗才早有定论,在他作为曹操的儿子之时,他只是一个才情四溢的公子哥,只有经历过人生的风雨苦难、大悲大欢之后,他才会写出像《洛神赋》这样的不朽之作。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曹植被一再转封,不停迁徙,命运更加悲惨。等到太和三年(229),他徒封东阿。被封为“东阿王”后,他开始在鱼山下的小村庄落脚,每天到鱼山来研读佛经。释道世《法苑珠林》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于是“乃摹其音”,写成《太子颂》等梵呗。

就鱼山的地理位置而言,它是这个大平原上唯一的一座山,回头向东,山脚下宽阔幽深的峡谷间,流淌着清澈而湍急的济水。来自济源山上的济水,一路吸纳着濮水、菏水、汶水等众多支流,在鱼山脚下汇成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滔滔向东北而去。对岸连绵起伏的群山,都是泰山的余脉。以前空气没有污染,东阿人早晨起来,在清明澄澈的空气中,在二十里外的雾气萦绕之中,就能远远地看到那些山峰。我想,在古代,鱼山是否像宋人李成《茂林远岫图》和李唐《万壑松风图》里的样子,孤傲耸立着?曹植信步来到鱼山,在山谷内就能听到河水的淙淙声,如同清澈的钟声回荡,连绵不绝,也许这就是曹植听到的“梵呗”。据说每年汛期,刀鱼会逆流而上“朝拜”鱼山,其实那是刀鱼要逆流产卵。不管怎样,鱼山因曹植有了许多神秘的传说。

遥想当年,曹植在鱼山隐居读书撰经,山中茂盛的树木和各个季节里盛开的花朵,那些草花和灌木开的花朵,一定让他陶醉了,山上树木和花丛里鸟儿的鸣叫声都清幽得像歌唱一样,应和着东面河流的水声。他也经常登上山顶望着山下的那条奔腾的河流吗?他一定是爱极了这里,才会被转封陈王之后,在遗言中要求自己死后葬在鱼山。

还是说回书画艺术吧,中国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源头——东晋顾恺之是当时书画理论和创作的实践者,他留在北京故宫的《洛神赋图》,被大家认为是宋人所临。它是根据曹植《洛神赋》所画,画面上人比树木和山峰都要大,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所以古代的书画家们被洛神的形象所吸引,创作出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样子。

但是,洛神,还是曹植一个人的洛神;鱼山,还是曹植一个人的鱼山。

与顾恺之同时代的文学家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无论是作家的想象还是书画家所说的写生,于师法自然师法造化之处,我们不难看到古代我们村庄的影子。故宫里收藏的顾恺之《洛神赋图》,虽无缘得见,却极大地丰饶了我恣意的想象,以及对生活与爱情痛彻了悟的感受。

4.曾闻花面比仙同

前文提到的书画大家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他活到了83岁,应该是高寿了。他82岁时还创作了《烟江叠嶂图》,是他最杰出的画作之一。

不知为何陈淳没有成为沈周的徒弟,却成了文徵明的徒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才情,做谁的徒弟都无所谓,命中注定他要超越他的师父。在绘画史上,陈淳的吴派画法深受沈周的影响,其成就早已超过了文徵明。从这三人的关系也看出在书画艺术里不只讲究师承,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领悟、创造和风格。

陈淳在他的画作《湖石花卉图》题诗说:“曾闻花面比仙同,卉物何缘有道风。眼底未能成九转,研朱先为驻颜红。”意思是,都说花的姿容就像是仙子一般,但也能让人悟到道家的风貌。是的,每个书画家在自己慢慢“修炼”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道人在炼制丹药一样,无论笔墨才情还是文化底蕴,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循环变化、自我突破,才能“九转”,让自己的笔墨有着“研朱驻颜”的能力,让自己笔下的“花面”呈现仙风道骨般的容颜。

后人评价陈淳的花鸟画,说他画的“花草有迎风作笑之态”。他画的那些仿佛随手拈来的花朵,旁边的湖石烟润露湿,哪怕是地上随意生长的小草都氤氲在一种水汽里,整个画面的布局和气氛烘托自然而优美。

无论是花草有迎风作笑之态,还是他题写的“曾闻花面比仙同”,包括他后来画的一幅《水仙图》,在他画画的意识里,他笔下的画是美人,而且是女神。他的《水仙图》后人评价“淡墨双勾,花蕊以重墨点醒,叶片偃仰,临风飘逸,掩映花朵,饶有情趣,用笔潇洒利落;衬以浓墨皴擦点染的湖石,用笔亦是挥洒自如,略施淡墨渲染,更加突出水仙之娇态可掬、雅丽之色。黑黑白白,疏疏密密,水边崖畔,遂有清气流行”。

在题词里他承认自己是在向曹植的《洛神赋》致敬——环佩飘然至,群旌洛浦仙——洛神的样子就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洛神的一顾一盼,举手投足是仙姿,是飘然的舞蹈。于是,在《水仙图》里,陈淳像顾恺之画《洛神赋图》一样,水仙若是人物,湖石就是山,人或大于山或依傍着山,每一丛花都像是按下暂停键让神女舞蹈的样子在定格,然后又是下一个舞蹈的样子,将水仙的神韵和情致表达得淋漓尽致。

听一位画画的长辈说:“我画了几十年,但我也弄不清自己画了些什么。”在书画艺术这条道路上追寻的人很多,但只有像陈淳这样有天赋的,才能运用多年来积累的笔墨技巧加上自身的内在修为画出一幅杰作。

陈淳画花鸟画水墨氤氲,连画面上的雾气、湖石的潮湿都画得出来,无怪乎他的山水画,画烟云也成了绝活。《墨笔山水图》是陈淳山水画的杰作,像他另外的山水画一样,画面上总有一个人在近处的山坡上极目远眺,或水中一叶扁舟半掩,一人坐于船头,这就和南宋的李唐有了区别。李唐的山水画若有人物,大多是两个人,相互映衬,甚至还有相互交流的样子,仿佛在说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话语。到了陈淳这里,却是孤独的一个人,中景是秀木成林,溪流空幽,再远处是烟云掩映着溪流的尽头。

无论是画花鸟的仙姿风骨,还是画孤独一人的山水,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画家所面临的心境和悟道上的哲学意蕴都是一样的。就如同我在美协的写生培训班里,写生的老师教我们画春天里的蜀葵,一朵朵开得正艳的红色、粉色、浅粉色的花儿,在风中,老师手中的画笔能让我们看到风吹过花朵的样子。我想,这些如此艳丽的花朵,它们要的只是尽情恣意地开放,完成这一个春天的使命。正因为花朵这种毫无顾忌的开放,它们才显得如此悲壮!就像《水仙图》和《洛神赋》里与我们诀别的神女,那美丽高洁的姿容我们忘不了,记录下来了,但她还是离我们远去了,剩下我们孤独的一个人,无法安眠。

5.曲尘花

这一天,我手中的笔绕过前面的那位书画大家,然后,想起在这个篇章里应该好好描述一下曲尘花了。

元稹有一首诗写得与他的其他诗歌风格不同,题目叫作《一字至七字诗·茶》。他写的是茶,诗句像叠罗汉,一层一级,就像种茶的人去山上采茶一样,一步一级地走着,道尽他对于茶的理解和况味。其中有一句“碗转曲尘花”非常有趣。

曲尘花,指的是茶汤上面的沫饽。陆羽《茶经》中记载了唐代以前饮茶的方式——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先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舀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的沫饽浇入釜中,待精华均匀,茶汤便煮好了。煮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地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所以说,无论是对于茶道,还是其他艺术,“曲尘花”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词语,它是每一个孤独的个体到达一定的境界必须具备的东西。

中国的乡村变化最慢也最美的莫过于南方山明水秀的地方。

我有一位做茶的朋友,她经常讲自己去福建产茶区采茶制茶的经历,比如去武夷山制作金骏眉,去福鼎市做白茶,她几次到海拔很高的山峰看生长的茶园,山路陡峭,每到转弯处不由得惊叫。更有一次遇到前面的车辆出了事故,他们想尽办法从停在悬崖边的车辆中挤过去,继续上山,心里满是恐惧。等看到满山遍野的茶园自然生长于山峦起伏的梯田中,他们立刻被满山的茶香吸引,忘记来时的艰辛。她的祖辈就跟福建的制茶师有联系,他们相信传统的工艺做出来的茶叶是最自然的,每一片叶子里有山上云雾缭绕、雨水滋润茶园的清香,有梯田泥土的芳香。她还跟住在山上开荒种茶的三兄弟有长期的生意往来。在山上,他们还种上了香菇,这种晒干后小小的黑黑的香菇还带着山野里的香气,带着树木和花草的香味,新鲜又美味。

有时不上山,在村子里看到远处有云雾聚集,晴天时看不到的一个小山坳“现形”了,云雾过后,它立刻在人们的视线内消失了。让人感慨因山中的天气随时变幻,能看到不同的景色。

福建省福鼎市产白茶,那里到处是山峦起伏的丘陵地。最高峰是西部青龙山,海拔1140.3米,南部太姥山主峰覆鼎峰海拔917.3米,因此这个城市叫作福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区大片丘陵地可以造林和种茶。白茶属微发酵茶,因成茶满披白毫、清幽素雅、如银似雪而得名。其汤色杏黄,清澈晶亮,入口清新,甘醇芳香。福鼎白茶制作工艺自然而特异,不炒不揉,文火足干,最大限度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形成了独特的保健品质,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

就像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这首诗中所写,古代人喝茶要研磨碎了再喝,一直到宋朝人们喝茶的方式和对茶道的追捧也是类似的,就是“碗转曲尘花”,那种大的小的沫饽花一入口便满口生香。人们这种极致享受的愉悦感与美感正是宋代书画家们在他们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里所表达的,他们的画中云雾缭绕、奇山异峰、花草树木,水墨里重现了大自然的瑰丽。就像制茶师强调好茶得之不易,要“天地人和”,山间茶园里自然生长的茶的枝叶都吸收了天地的精华和灵气,融进每一片叶子,然后采摘下来制成茶,让茶再一次生长、成熟和呼吸。用泉水泡饮时,茶随着茶碗自然地溢出清幽的香味,如同身临其境,与生长着茶园的那座山,那里的人、树木、阳光和雨露相遇或者重逢,这何尝不是书画家们告诉我们的“曲尘花”呢?

6.闲抛闲掷野藤中

我学画画,一开始敢拿起毛笔,但是后来感觉越学越难。艺术,总是越来越难,不会越来越容易,不会因为熟悉套路就能如公式般套用,很容易地形成一篇文学作品或是一幅画,若不是浅尝辄止的话。凭经验就可以画出一幅敷衍之作,或写出一篇还算可以的文章,但要有所提高,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最难的事。我在北京荣宝斋买了一些绘画用品,然后到王府井书店买了第一本书画集——北京工美出版社的《徐渭书画集》。翻开书,我感觉自己学一段时间或许也能像徐渭一样画画,真的是无知者无畏。看着这些好像随意勾勒出来的茎干,叶子用大泼墨写出来,浓淡相宜,非常像自然生长的花草叶子,或完整或破损,挥毫即成佳作,甚至是杰作,好像不经意间就画出竹子依偎在石边,但每一笔墨全是用尽心思得来。想一想五十岁的徐渭在干什么呢?

他五十岁的时候住在一个叫“梅花馆”的地方,屋外种植了葡萄,所以,他画了很多有关葡萄的作品,也曾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即是说像我这样的失落之人,九次自杀竟还安然活着,就像那些野藤一样被胡乱抛到荒野,却有了更坚强的力量生存下来。

花鸟画中藤蔓类植物最难画,特别是藤条,既要画出它的虬曲,又要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像自然生长的藤蔓一样相互缠绕不休,又充满着野性的力量。在藤蔓之外的那些零散的丝须穿插在藤条、叶子、花朵、果实之间,要像音乐的音符一样充满律动感。

田野中那些藤蔓类植物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如果你在桃花和杏花盛开时折下一根枝条并不费事,但是你若想轻易折下一根葫芦的藤蔓,很难。它的韧性会将你的手指勒出痕迹来,并有绿色的汁液留下来,那是植物的血液,它用“血”的代价来换取自己的生存。所以,人们不能忽视一根野藤的力量。但是,作为“野藤”,它随时可能被人们抛弃。小时候,村子里有家人在房子西侧种了一架葡萄,每当夏季我们都跑去葡萄架下乘荫,七夕时跑到葡萄架下偷听牛郎和织女说情话(虽然没有听见过,只有呼呼的风吹过,只有秋虫的鸣叫,一声声像是声嘶力竭的歌唱)。那家的孩子还曾向我们展示他家有这架葡萄的优越感。但一年春天,他家院子里满是刚刚冒了叶芽的葡萄藤,像是尸横遍野的战场,原来人家要在西厢盖房子,所以刨了葡萄藤。我对父亲说,为什么他家随便刨了葡萄树?我们为什么不能移栽到我们家里?父亲只说,小孩子知道个啥!类似的事情在城市的小区也见过,因为有病菌,种忍冬的人没有管,直接将很粗大的忍冬树藤连根拔起。那一年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满藤的金银花,闻不到它们开放时的清香了。也许徐渭的感叹就在这里,它虽然生命力顽强,但是不足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想在他那个年代,他没有如此盛名,当时的人很少将他的画幅当作明珠一样保存甚至是购买,让他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所以他才会穷困潦倒,他只有自己照顾着梅花馆里的葡萄藤,对着它写生画画,寄托自己的情怀。也许画藤就是从他开始的吧,我记得陈淳藤蔓类的画不多。徐渭画了好多葡萄,有石边的,有跟其他花草共同生长的,运笔泼辣狂放,就像徐渭自己那狂傲不羁的一生。

读他所写的《自为墓志铭》,禁不住流下眼泪。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四十五岁,在浙江巡抚胡宗宪处做一个小官吏,但胡宗宪又因严嵩所累,徐渭也因此惶惶不可终日。他惧祸佯狂,终因精神压力过大,加之长期脑风病积郁,真的疯了。写作《自为墓志铭》时,他已三度自杀未遂。

但从他的墓志铭来看,他并未真的疯狂,此文条理清晰,并没有思维混乱之状,只是感叹自己逃不脱的命运,才作如此之墓志铭吧。

……至是,忽自觅死。

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

下面他还说到自己“不善治生”等,不禁感慨,难道一个人只能身后留名?经过时间的洗礼,人们才能理解他宽容他甚至是崇拜他?

他交代了自己的遗言之后说:“葬之所,为山阴木栅,其日月不知也,亦不书。”

徐渭到了四十八岁时才潜心研究书画艺术,他一生坎坷的经历和他的文学成就都帮助他终至大成。他的画气势雄壮、意境深远,集书、画、诗等艺术为一体,成了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陈淳的画能收能放,那么徐渭则完全放开了。是啊,既然人生已无可失去的,在绘画的表现上也会不同。汪洋肆意又怎样,不符合绘画规律又怎样,一切以自己临时的心境为由,大笔写出,狂放而不落窠臼。

夏末的时候,我从一棵葫芦密密匝匝的叶子与藤蔓上,好不容易折下一根来,它上面有两个小小的绿色的葫芦,有叶子和藤,我将它挂在书橱上,它顺势垂下来。第二天,绿色的小葫芦还没发蔫,但折下来的最上面的藤蔓已开始干枯。第三天,有一朵白色的葫芦花开放了,原来藤上本来就有一两个花蕾,它用尽最后的力量开了一朵花,我禁不住对它膜拜,感叹这朵花儿是多么有力量!

早晨,阳光下一朵朵盛开的牵牛花,在冬青树丛中攀缘而上,粉的、紫的,此起彼落,比起中规中矩的冬青,我更喜欢它们张扬着沸腾而响亮的生命。

再说到徐渭,他不会“治生”,不会善待自己,他像一个自虐狂一样,把一生都揉碎、碾磨,如同一块发酵了多年的茶饼,在这磨碎的生命上,浇上滚烫的水,于是大的小的沫饽花就涌流出来,他的艺术精华的香味会一直弥散着,缭绕着,我们都会在它的香味中迷失……

7.强大而孤独

我想说从我写徐渭时,就已经跟施耐庵先生的村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想学的是国画,但那天在北京王府井书店除了买了一本《徐渭书画集》外,竟又买了一本有关塞尚的书——《塞尚:强大而孤独》。那时,我虽通读了中外美术史,但有很多史上留名的艺术家并没能全部记住,特别是一个西方的油画家,我想当时吸引我的是书名:强大而孤独。它就像是很多艺术家的人生写真和脱不开的魔咒,强大着,孤独着,孤独着,强大着,既孤独又强大,因孤独而强大,又因强大而孤独。

塞尚的父亲是一位富翁,他在塞尚的出生地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市成立了一家银行。所以,他想让自己的儿子从事法学研究,让他从别人只认为他是一位土豪的印象中脱离出来,让这个家庭里面有一个人可以有更体面的职业。

塞尚没有读完法学就注册了绘画学校,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于是,他去了巴黎,就像在中国,艺术家都去北京,先成为一个北漂,塞尚也一样,他想在巴黎的艺术圈子里生存下来,学习一些新鲜的东西。因为父亲的关系,他的生活不用像凡·高那样凄惨,每一天为面包为肚子而担忧。但他的艺术生涯还是充满了坎坷,如同我们的每一届中国美术展一样,他的画作总是在一年一度的沙龙活动中落选。他画静物、画人物肖像,但是绘画的主要方向在1870年之前难以归类,他甚至多次毁掉不满意的作品。不过他的色调基本上是白、灰、黑色之间的强烈对比。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所有在室内作的画都比不上户外的作品。他明白了写生的重要性,在多次被沙龙画展拒之门外之后,他回到了家乡艾克斯,在距艾克斯三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画阿尔克河边的圣维克多山,这些成为他后期成熟艺术中的灵感之源。

当他再次回到巴黎时,印象派开始崛起,他跟随印象派画出了有自己风格的作品。那些随意从篮子里滚落到桌面的苹果或梨子、碎花的桌布,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是轻松明快的浪漫主义。那些室外的画是树林、大海和天空,而树木和房屋的引入让他的画呈现了几何线条。无论是大片的绿色还是大片的蓝色,用绘画的视觉效果表达心境和自然的大美,有更坚实平和的感觉,与之前所画的代表欲望和梦想的水果有不同的含义,他就这样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诗意理解。

他后期的画作不再受任何流派的影响,而是运用自己的绘画哲学,让大自然融入自己的画作,“与自然平行”的思想是他对绘画的思索,由此他也对自己的绘画风格进行了界定。已得到巴黎认可的画家塞尚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除了继承父亲的财产,还要继续自己在绘画中对圣维克多山的挖掘。这里无疑才是他艺术和生活的宝藏。

其实探讨塞尚的绘画,我更想找到他与中国画之间有没有可以接近和互相理解的地方。比如,在《穿红背心的少年》里,他很注意物体的边缘和轮廓,物体之间的界限,但在这幅画里,他把人物的袖子变长了。这种夸张变形,使人物的存在感更大了,这也跟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追求神形不似的夸张变形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塞尚在学习绘画的时候并不知道东方的绘画,不知道在中国画里面最奇妙的是什么,但他运用油画语言来描述故事、人物和风景的时候确实有着很强大的表述,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和大师。他曾说“以和地平线相平行的线条,来产生宽阔感,使得画面像是自然的一个片段”,像无所不能的神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自然一样。他所描绘的圣维克多山,为什么在黄色和红色中加入蓝色,他说:“自然相对是存于深度中,而不是表面之上,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些代表光之震动的红与黄之中,还有必要加上足量的淡蓝,才能令人感到空气的存在。”

后人评价他的画时,认为他的天赋在于运用画面的整体布局,处理透视上的变形。这跟中国的山水画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来表现高山的气势,以及在描绘山石的轮廓、云雾的缠绕上,用“透视上的变形”把一座自然的高山和有自己表达的山结合起来一样。

他像中国画家去写生一样去自然中看山,他的圣维克多山,他用很多圣维克多山的画征服巴黎。同时他也曾放言,要用一只苹果征服巴黎,他让这些物象都臣服于他的意志之下,用他强大的能量控制着他所要表达的主题,孤独与和解、从容与感动。

年老的塞尚难道是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穿红背心的少年》这幅画作里,他坐在那里望着前面,有些发呆的样子,光线在他的肩上颤动,仿佛那里流过了他的一生。他的痛苦和恐惧、骄傲和幸福都汇在了那张看似平静而饱满的侧脸上。他生前卖画所得极少,1958年10月这幅画在拍卖中以当时最高价61.6万美元卖出。

塞尚的故居风庐,是他艺术灵感的来源,他孤独地画画并在那里创造出有着自己灵魂的作品。他如同是与中国不同的异国茶饼,生长在不同的国度、环境、文化与思想之下,在磨碎浸泡后所散发的曲尘花的香味历久弥新,让异国的我们也久久难以忘怀。

8.八大山人

我的叙述终于从塞尚那里回来了,但离施耐庵的村庄越来越远,也越来越近了。

徐渭、八大山人与塞尚的共通之处就是强大而孤独。

所谓异人,总有异于常人的基因和天赋。它并没有给予他生活的富足,命运的顺遂,相反其命途之坎坷艰难也非比寻常,不免让人感慨万端。

据说八大山人的祖父有狂狷的性格,但因才华超群,生于皇族而衣食无忧,还常常想后世留名,莫名悲喜,酒后更是如此。敏感多情,是所有艺术家的共性,类似于疾病,生而带之,当他再没有艺术家的激情之后会不治而愈。

据说八大山人的父亲有哑疾,而八大山人更是兼具祖父与父亲之疾,虽才华得之于遗传,疾病也得之于遗传,又值社会动荡,明王朝覆灭,八大山人很年轻便遁入佛门,一是避祸,二是心有郁积。

人们总是忘不了史书记载,当年他也曾有还俗之意,不料1679年的临川之行,以快乐愉悦开始却以他最大的癫狂发作为结束,人们也曾怀疑当时邀约八大山人的临川县令胡亦堂有什么不当之举,后来《临川县志》记载八大山人曾有多首诗歌编入当时胡亦堂令人编辑的《梦川亭诗集》。从那些诗歌可知当时八大山人在临川的心情还是非常惬意的,比如这首《寻倪永清不值》:昨日寻君长寿庵,闻君策足南山南。

高眠定借道人榻,独往每宿开士龛。天地此时亦逼侧,官槎文章人不识。洪崖虽好非安宅,不如归到九峰巅。置个茶铛煮涧泉。

诗中说,倪永清周游于佛道和天地之间,文章写得绝妙,但西山的洪崖虽好,却非安宅之地。因为即使是道家所在之地也是香火不断、人声嘈杂,不如归隐九峰山,享受一份“置个茶铛煮涧泉”的安宁生活。

总感觉八大山人既是说别人也在劝说自己,毕竟入佛门参禅悟道也解决不了人生的所有问题。八大山人晚年还俗也是因为他想超越宗教的派别与纠葛,做个自由自在之人吧。“置个茶铛煮涧泉”也是八大山人自己的想法。

他在临川生活年余之后,胡亦堂离任去了京师,他也离开那里欲回南昌,但这时他的癫疾发作,大哭又大笑,后八大山人独自上路,硬是从临川徒步回南昌,而这两个地方相距120多公里。回到南昌后,他每日在街市上徜徉,常常是头戴布帽,身穿长袍和露出脚后跟的破鞋,来往于闹市中。一些孩子跟在他身后围观喧笑,他也不在乎。后来,他的一个侄儿认出了他,让八大山人留宿在自己家里,这样过了两三年时间,八大山人才恢复正常。这次的癫疾看似神秘,致使后人多有揣测;但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疾病发作吧。

《寻倪永清不值》这首诗让我想起如今流行的民谣歌曲《南山南》,不知是否因为八大山人这首诗的灵感触发。因为它们同样言说的是一种孤独,无论是在南方艳阳里的大雪纷飞,还是北方寒冷中的四季如春,这种不能相互理解的孤独是人生而有之的,文人雅士又何尝不是在享受这种孤独呢?

山深林密,总有晚来风急,春天看似繁花似锦,也能想到秋天万物凋敝,秋虫长鸣风中。

当八大山人用简括、变形、夸张的水墨大写意的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才真正地懂得了自己的孤独是何其有幸。当他的画中还有两只或更多鸟儿,他还没有孤独至深;当一只鸟儿站在大石上,在一根枯枝上,它还有所依傍,他还没孤独到极致;当天地间只有一只无所依傍的鸟儿时,那至深的寒意才会渗透纸背,泛出画面。

这只鸟儿就是他,茫茫天地之间,只有这一只鸟儿,天、地、人终于道法合一。

八大山人有很多画中只画一只鸟儿,或仰望,或蜷缩低首,连一石一枝都没有;或单单一尾鱼,连一滴水珠都没有。他仿佛已看穿人生的宿命,生命的本质,这真的是哭之笑之又歌之也不能表达心绪之万一。

他曾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

八大山人的书画受徐渭影响,他何尝不羡慕徐渭,毕竟徐渭还生在明代。而他就像生在元朝的黄公望怀念着宋代山河一样,那远去的明王朝带走了他的心,只留他在南山南,独自守着一饼茶铛。当他有好茶将之磨碎,热水蒸腾之时,那曲尘花的香味是否让他心安?

现在有人认为八大山人画中鸟儿白眼向天是对清王朝的蔑视,是对世人的嘲讽,是对自身命运的怨怼。我看清代陈鼎、邵长蘅等人所写八大山人传记,都只谈他的坎坷经历和艺术才华,并不像现在的人把八大山人的画作意识形态化,后者即使不是对八大山人艺术才华的不尊重,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艺术批评弊端。我想,他也许会因自己是皇室身份而产生愤世嫉俗的心情,但作为一个艺术家,天性让他知道艺术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他困苦的生活。也曾有人说,你的父母都生活困顿,你何以风花雪月地去写诗呢?就如同这种论调一样,当一个人进入艺术的境地,哪怕在现实生活中他只是一个小市民,也不影响他艺术的创造。艺术,是来自《诗经》的一条河流,风吹过千年的树木与河山,人们终究要将心灵安置在艺术的安慰之中。八大山人晚年生活的清朝,人民生活安定,王朝稳定,想他这样是因为黄公望的诗中有怀念之意吧,况且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多数时间,他除了应付自己困顿的生活、卖画为生,更多的是遵循艺术规律,沿着自己要突破的艺术高峰向上,他并没有更多的白眼,只是他同徐渭一样,不善治生。

如果他的白眼向天真的是对世人的讽刺,那么作为一位艺术家,应该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应该有批判精神,但这种批判,不应只对他坎坷的经历,更不应只对他曾经的皇族身份,而应是艺术家对时代清醒的认知与判断。所以画风“冷逸如雪个”的八大山人在前人绘画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才有后人对他书画艺术成就的膜拜与赞美。

我要寻你到南山南,我要与你一起归隐九峰山,取涧泉的水煮沸一壶茶,尽享“碗转曲尘花”的芳香,无论外面是寒冬中的春季还是艳阳天里的大雪纷飞。

9.曲水流觞

我要写的乡村离现在、离施耐庵宋明两代的村庄也越来越远了。那不妨再远一些吧,到永和九年春天里的乡村。

有人这样形容曲尘花——“花”的外貌,很像枣花在圆形的池塘上浮动,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水一沸腾,水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层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

这让我想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那个流传古今的《兰亭集序》,是在永和九年的春天里写就的,王羲之和他的诗友们聚在一起,那座山里溪流潺潺、竹树茂密,文人们雅聚的条件都具备,更重要的是有“流觞曲水”。也许那一天山上的枣树开花了,那些枣花落到“曲水”里,像是煮沸茶叶后的曲尘花发出了迷人的香味。在早晨的阳光下,文人雅士们用被称作“觞”的酒杯盛满酒,让它顺着曲折的流水经过每个人所坐的位置,于是,那个人就拿起痛饮一大口,然后酒杯依次到了其他人那里。等到每个人都微醺的时候,便相互吟诵诗句,再由王羲之挥笔写序,成就了千古传颂的集书法和诗词艺术为一体的《兰亭集序》。经过岁月的洗礼,这本人人临摹的《兰亭集序》,它就像一饼极致的茶饼,每一次掰下一小块磨碎煮沸,极致的沫饽花像层层积雪浮在这尘世和这时光的杯盏之中,多少人在它的香味里迷醉,慨叹是什么魔力成就的这一饼“茶”。在时间的长河中它就是那么一次又一次地流转,妖娆地开放,像鲜花一样,一直这么盛开着……

在故乡的那片枣树林里,在布谷鸟开始鸣叫的季节里,在那大片枣花的花香弥漫的日子里,我在那里徜徉,我也许还埋怨土坷垃那么讨厌地淹没了我的布鞋。也许很久以后我才会懂得珍惜那段时光,等到那片枣树林从村庄里消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没有超能力穿越时空改变它的命运,就仿佛我们看到自己的命运一般。怀念像潮水般将我淹没的时候,那里的上空才会响起布谷鸟的叫声,那么清脆地穿透时空而来,那片枣树林里枣花的香味像曲尘花一样层层堆积着,在我的生命里,我们何时重逢,我们那懵懂的爱情……

我重读《水浒传》,其实是在一遍遍地重温着我们村庄的历史。我经常做梦,有时梦到自己的故乡,有时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也许是施耐庵先生所描写的更加充满野性而古朴的乡村。我感受到那村庄里的夜风、星星和乌云中的月亮,听到夜鸟发出不安的鸣叫,仿佛是施耐庵的那一百零八个英雄,正在村庄里安歇。突然,一支敌方的军队正向村庄靠拢,那敌军举着的火把照亮了乡村幽静的夜晚,人们从沉睡中惊起,拿起武器保护村庄。

厮杀过后的乡村依然年年新绿,依然在春天开满花朵。无论是曲尘花还是曲水流觞,都带我们进入非同一般的时空,就像永和九年的春天一样。那个春天成就了一段传奇,以及这段传奇背后那个社会追求自由快乐的精神气质,那种产生大师的社会氛围和环境,还有那崇尚文人墨客风骨的世俗人情。

人们几乎在很多个夜晚拿出临摹版本的《兰亭集序》,悄悄地穿越到那个神奇的日子,成为那群诗友中的一个。也许还会喝上一杯酒或者一杯茶,在微醺的时候一边揣摩一边叫好,文人雅士们的幸福就这样遮蔽并超越了浮世的硝烟和尘埃,一起让灰暗的日子变得明媚起来。哦,说不定就是这样,人们才能安然地度过那么多平庸的岁月,时光之河流过,河面上漂着的叶子像渡我们今生和来生的船只,我们就这样,在那些一掠而过的船上欣赏着我们村庄里的夜风和星星。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8)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8)

    《鲁迅作品集》讲述了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 唐宋八大家(第二卷)

    唐宋八大家(第二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切实启动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复苏;价值理论与现代多样类型的商品结构;如何启动有效需求;大力调整结构重振东郊雄风等。
热门推荐
  • 演绎青春

    演绎青春

    谁没有过年少青春,恨过,爱过,爱心裂肺的付出过。梦醒了,茶凉了,我也清醒了。黎明会破晓,我们会怎样。再遇到他时,一句你好,一个微笑。然后轻唤一声我爱你。风擦着你的脸庞,拂过我的发髻。今日一见,便再不放手。
  • 夜血歌

    夜血歌

    连环杀人案真凶究竟是谁?为何作案手法如此之血腥恐怖?奥格真实身份是什么?一切的一切等你来揭晓……
  • 神之篮球

    神之篮球

    超级外挂——“球神系统”。让他的篮球碾压之旅,开始了!
  • 从海市蜃楼开始

    从海市蜃楼开始

    简介:后文明时代,灵气复苏狂潮掀起,阴气复苏狂潮亦掀起,龙脉复苏,东方神话降临。平行时空崩坏,神级文明入侵,诸天系统争霸!风水龙脉,青铜巨门,盗墓古冢,阴兵借道。秦皇汉武,五帝三皇,显圣华夏。世人皆知仙神,却不知仙神只是个弥天大谎!万灵皆拜天,却不知我是这天的梦魇!(书友群:719650816,群管理是五个阅文五级作家。欢迎各位进群。)
  • 井井有条

    井井有条

    一个从古代穿越来的御前侍卫,打乱了张井井平静的校园生活,她才17岁!!女主仰天狂吼“说好的闺蜜贴心贤惠呢!说好的男配温柔体贴呢!说好的男主酷帅狂霸拽呢!”现在的社会,男配都逆袭了!女配都善良了!男主都卖萌了!女主都邪恶了!肿么办???
  • 姑娘,我想为你唱首歌

    姑娘,我想为你唱首歌

    奇艺的星魂大陆之上,传统六艺却代表着由六个不同的家族所掌握的六种不同的修炼体系,掌握六艺之中《乐》的乐家,迎来了一个出生之时引星魂洗体的天才,但奈何他本英才,却偏生天妒英才,本该锦衣华服的他,出生的那一刻,灾难便因他而生,最终降临于整个乐氏一族!
  • 小名的故事

    小名的故事

    讲述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人间百态皆在其中。
  • 隔世.因果

    隔世.因果

    两代家族,两世纠葛,在自然界的交替中轮回上演。19世纪,上海,十字街,花家和洪家,这两个庞大的家族由盛及衰。当这个家族的根系走到尽头时,那所有的恩恩怨怨都结束了吗?不,没有,所谓因果,轮回,前世造的孽因,后世来尝恶果。20世纪到21世纪,他们的转世势必又将陷入一场命中注定的爱恨情仇中。在这里,他们的命运又将走入到怎样全然不同的轨迹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第七根琴弦

    重生之第七根琴弦

    一场意外,竟让我重生到沈梨焉的身上。而这次重生却给了我拯救自己的机会。可是,到了现场却已晚了。悲伤的我只沉浸在这里,当我记起还有父母这一事实时,下定决心代替沈梨焉照顾好她的父母,可也在这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