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1000000052

第52章

腹满者,腹中胀满也。脾为中央之土,所以腹满多属太阴也。腹满不减者为里实,须下之;腹满时减者为里虚,当温之。若解表内不消,非大满,犹生寒热,亦未可下,是邪未全入腑也。若大满大实大坚,有燥粪,虽得四五日,亦可与下,谓邪已入腑也。若太阴腹满时减复如故,此虚寒从下上也,宜理中汤加厚朴、木香。若太阴证误下,因时腹满而痛,桂枝芍药汤,痛甚者桂枝大黄汤。阳明证潮热讝语,躁渴喘满,不大便者,大柴胡汤;大实大满者,用调胃承气汤;哕而腹满小便难者,小柴胡加茯苓。三阳合病,腹满身痛,难以转侧,讝语,口中不仁,小柴胡汤;有汗,白虎汤。凡太阳吐食腹满,食不下,枳实理中汤加丁香、厚朴、木香治之。少阴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痛,急下之,大承气汤。腹皮痛者,脾不胜水,水与气搏皮肉之间,腹满而鸣,漉漉有声,小半夏茯苓汤加桂。下利腹满,身疼痛,先温里以四逆汤,后攻表以桂枝汤。汗后腹满,当温,厚朴半夏生姜人参汤。吐后腹满内实,当下,少与调胃承气汤;下后腹满卧起不安,当吐,栀子豉汤加厚朴。腹胀满者,阴阳不和也,宜桔梗半夏汤。大抵阳热为邪,则腹满而咽干;阴寒为邪,则腹满而吐利,食不下也。一切腹满,以手按之而痛,或手按之不可近者,此为内实;若按之可揉而软者,皆为内虚也。

腹痛

凡腹中痛,邪气入里,正气相搏,则为腹痛。阳邪传里而痛者,其痛不常,当以辛温之剂和之。阴寒在里而痛者,则痛无休时,欲作利也,当以热剂温之。有燥屎宿食而痛者,则烦而不大便,腹满而痛也,当以苦寒之剂下之。诸痛为实,则痛随利减,此为里实。凡太阳证下早,因尔腹痛者,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大实痛者,桂枝大黄汤。凡中脘痛属脾土太阴证,脉沉迟内寒者,理中汤加木香、砂仁;若下利清谷或欲绝者,四逆汤。小腹痛,属厥阴,茱萸四逆汤加当归、木香。凡内实腹痛,并绕脐硬满刺痛,烦躁发作及燥屎痛,宜下之,小承气汤。若潮热不大便,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用大陷胸汤。凡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如脉弦腹痛无寒热者,芍药甘草汤。凡脉弦口苦发热腹中痛者,小柴胡去参加炒芍药;若寒热交作腹痛,加肉桂、芍药;寒多,去芩倍加桂;热多,去桂倍加芩、连、柴胡。凡少阴发热,手足冷腹痛,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泄泻后重,四逆散加附子、炒芍药、官桂、吴茱萸;若发热脉洪弦腹痛者,芍药黄芩汤。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小腹者,欲作利也,四逆汤主之。大抵腹痛有虚有实,若可按可揉而软者为虚,若不可按不可揉而硬者为实。又有寒有热有血有食,当明辨之。治法先将凉水一杯,与病人饮之,其痛若缓,身有热者,属热痛,当用凉药清之;清之不已,而绕脐硬痛,烦热讝语,大便实者,属燥屎痛,当用寒药下之。如食积痛,必噫气,恶食酸臭,如痛处不移,或在胁下,或小腹必硬满,小水自利,大便黑,此皆痛随利减之法也。若饮水愈加作痛者,属寒痛,当用温药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腹痛吐泻者,急用热药投之。须详脉来有力无力,乃为良法也。

小腹满

小腹满者,脐下满也。若胸满,心下满,腹痛满,皆为邪气而非物,今小腹满则为有物而非气矣。若小便利者,则为蓄血之证;小便不利者,乃溺濇之证。渗利之剂,宜分两途。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小腹急满者,小便自利,用桃仁承气汤,下尽黑物则愈。太阴身黄,小腹满,小便不利者,与五苓散利之,小便清白为愈。有阴虚寒证小腹满痛者,又当茱萸四逆汤温之,甚者灸关元、气海穴。又有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不结胸,小腹满,按之则痛者,此冷结膀胱,宜四逆汤及灸关元穴。凡病人素有痞气,连在脐旁,痛引阴筋者,名脏结死证也。大抵以手按小腹硬满而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乃良法也。

小便不通

邪气聚于下焦,结而不散,甚则小腹满痛,此小便不通也。大抵有所不利者,行之使其渗泄也。若引饮过多,下焦蓄热,或中热发黄,水饮停滞,皆以利小便为先。惟汗后亡津液,则以利小便为戒。设或小便不利,见头汗出者,乃为阳脱,关格病也。

太阳经发热,脉浮无汗,烦渴,小便不利,五苓散;若自汗多,不可用也。若引饮过多,小便不利,下焦蓄热,脉浮五苓散,脉沉猪苓汤。若太阳身黄脉沉结,小腹满,小便不利者为蓄血,茵陈五苓散,甚者茵陈汤。

阳明病,发潮热汗多者,小便固少不可利,恐胃汁干也。若利之,必喘渴而死。脉洪大,舌干口燥,饮水不止者,人参白虎汤。若大便乍易乍难,小便不利而热者,此有燥屎也,调胃承气汤下之。若头汗出,壮热,渴饮水浆,小便不利;及阳明无汗,心中懊憹,小便不利,此二者必发黄,茵陈汤加木通、滑石去大黄;大便不通,加大黄下之。

少阳证,发热口苦,咽干或呕,或心下悸,胸胁满,小便不利,脉弦数者,小柴胡去芩加茯苓,口渴加竹叶、麦冬、天花粉去半夏。

太阴腹满自利,若小便不利,无热,脉沉者,理中合五苓散加厚朴、木通。分利其小便,大便自止也。

少阴四五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大便自利者,真武汤。若四肢冷,或欬或悸,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加熟附。

厥阴寒闭厥冷,脉伏,囊缩入腹,小便不利,四逆汤加通草、茯苓、茱萸、当归,再灸关元、丹田、气海,兼熨法甚良。

凡治风温风湿,小水不利者,详见本条。阴虚火动,小便赤濇不利者,四苓散加木通、滑石、生地、黄蘗、知母。若内热甚,大便不通,小水赤濇不利者,八正散。若不渴,小便不利者,热在血分也,四苓散加黄蘗、知母、生地、当归、木通、白芍。

夫膀胱为津液之腑,气化则能出也。若有汗多者,津液外泄,小便固少,不可利,恐重伤津液也。待汗止,小便自行矣。凡小便自利,不可妄利,恐引热入膀胱,则变蓄血证也。

小便数

小便数者,频欲便而不多也。肾与膀胱虚而挟热,滑则水通,濇则小便难,故濇淋而数起也。若自汗而小便数者,虽有表证,不可用桂枝,为亡阳走津液也。太阳自汗,四肢拘急,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小便数,悞服桂枝汤得之便厥者,与甘草干姜汤加芍药。太阳病吐汗下后,小便数,大便硬而讝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下之。若阳明自汗而小便数,脉浮数,胃不和而讝语者,调胃承气汤。若太阳阳明小便数而大便秘,此名脾约。约者,束也,俭也,为约束津不行也。用脾约丸。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难,是为脾约,用前脾约麻仁丸。又有肾虚阴少,小便频数者,清心莲子饮加黄蘗、知母、麦冬治之。

小便难少

阴虚则小便难。阴虚者,阳必凑之。因膀胱受热,故小便赤濇而不能流利也。又云:虽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但初硬后溏不定,或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多,屎定硬,方可攻之。乃胃中水谷不分,虽通而不多也。阳明中风,脉浮紧,身黄鼻干,气短腹满,潮热而哕,心胁痛,小便难,小柴胡加茯苓;大便不通者,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太阳病小便难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小便少者,必苦里结也,猪苓汤主之。

小便自利

小便自利者,为津液偏渗,大便必硬,宜大柴胡下之。阳明自汗者,复发其汗,使津液内竭,屎虽硬犹不可攻,须蜜导法。太阴发热身黄,其小便自利,则湿热内泄,不能发黄,惟血证则小腹急而如狂。肾与膀胱俱虚,不能约制水液,二者皆令小便自利也。又有少阴病四逆,小便自利,或色白,为下虚有寒,真武汤去茯苓,甚者用四逆汤。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中不仁,面垢遗尿者,不可汗下,用白虎汤。若寒邪中于下焦,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用四逆汤治之,及灸关元穴,甚良法也。

不大便

不大便者,谓大便不通。皆因发汗利小便,耗其津液,所以肠胃干燥,而转属阳明里证多矣。有阳经邪热,传入正阳明胃腑,大便不通者;有邪热传入少阴经而大便不通者;有传入厥阴,大便不通者。俱当急下之,三承气选用,大便通而热愈也。有不当便下者,在于脉虚浮恶寒,舌上白胎,或呕,此犹带表邪未解,不可攻。其呕者因邪全未入腑,虽有阳明证,亦不可攻也。小便清者,知邪不在里,仍在表也,亦不可攻。若不转屎气者,内无燥屎也,慎不可攻。但初鞕后溏,脉浮而数,大便不通,躁渴,虽能食者,此为实热也,名曰阳结;若目中不明者,得屎即解也,宜大柴胡下之,甚者用小承气汤。

脉沉而迟,不渴,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不通者,此为虚寒也,名曰阴结,用四物麻仁汤加熟附,若呕者用金液丹,外用蜜导法。

若阳脉浮而濇,小便数而大便难者,名曰脾约,宜麻仁丸。

太阳证曾经汗下吐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用蜜导法;若再下之,必清谷不化。若阳明自汗过多,或已经发汗而小便自利,大便不通者,此为津液内竭,不可攻之,宜蜜导法。若元气实者,宜承气下之。

凡伤寒阳证,大便五六日不通,头疼身热躁渴者,又宜下之以大柴胡,甚者用大承气汤。此因大便燥结不通,邪热之气,上攻于头而痛也。

无表里证

夫无表里证者,又非表证之可发,又非里证之可下,俱宜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阴阳证

凡治伤寒,须辨阴阳二证,不可误治也。且以阳证论之,则太阳阳明少阳三阳也。如病在太阳,则热在皮肤之分,便有头疼恶寒体痛等证,其脉必浮而紧;如病在阳明,则热在肌肉之分,或壮热,或蒸蒸发热,或皓皓发热,便有头额痛或潮热自汗等证,其脉必微而洪;如病在少阳则在肌,或半表半里热,或往来寒热,便有头角痛,口苦呕而胸胁满痛等证,其脉必弦而数。盖阳证面红光彩唇红,口干舌燥,能饮水浆,其人身轻,易以转动,常欲开目,见人喜欲言语,其声响亮,口鼻之气往来自然,小便或赤或黄,大便或秘或硬,手足自然温暖,爪甲俱红活,此皆阳证也。如以阴证论之,则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也。如病在太阴,手足温而微冷,脉息渐沉,或自利腹满,呕吐不渴;如病在少阴,虽则发热,手足自冷,脉必沉细;如病在厥阴,则手足厥冷,脉微而缓,甚则唇青舌卷囊缩。大抵阴证则面青黑,或有虚阳泛上,面虽赤色而不红活光彩,其人身重难以转侧,或向壁卧,或蜷卧欲寐,或闭目不欲见人而懒言语,或气少而难以布息,或口鼻乏气,往来自冷,其声音不响亮,或前轻后重,或时躁热烦渴,不能饮水,唇口或青或紫,舌色或青或紫或白,苔铺满而滑不见红色,手足自冷,爪甲或青或紫,血自不红活,小便青白或淡黄,大便不实而或泻,或热在肌表之分,以手按之,殊无大热。阴甚者,则冷透手也。阴证发热,自与阳证发热有异,不可以面赤烦渴为论,要在明辨治之。

阳证似阴

阳证似阴者,乃火极似水也。盖伤寒热甚,失于汗下,阳气亢极,郁伏于内,反见胜己之化于外,故其身凉,手足逆冷而乍温,状若阴证。大抵唇焦舌燥,能饮水浆,大便闭硬,小便赤濇,设有稀粪水利出,此内有燥屎结聚,乃旁流之物,非冷痢也。再审有屁极臭者,是也。其脉虽沉,切之必滑数有力;或时躁热不欲衣被,或扬手掷足,或讝语有力。此阳证也。轻则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渴用白虎合解毒汤,潮热大便实者用大柴胡汤;重则燥热坚硬痞满全具者,用大承气汤下之。故经云:身寒厥冷,其脉滑数,按之鼓击于指下者,非寒也,此则阳盛拒阴也。

阴证似阳

阴证似阳者,乃水极似火也。盖伤寒传变,或误服寒凉药,攻热太速,其人素本肾虚,受寒遂变阴证。冷极于内,逼其浮阳之火,发见于外,其人面赤烦躁,欲坐井中,身有微热,渴欲饮水,复不能饮,大便闭结不通,或自利,小水淡黄,或呕逆,或气促,或郑声,或咽痛,所以状似阳证。庸医不识,见其面赤烦渴便结,认作阳证,妄投寒冷之剂,下咽遂毙,可不谨哉!切其脉若沉细迟微,以通脉四逆汤,倍加参、附以接真阳之气。设或救迟,遂至阴盛阳衰,虽使参、附亦不能救。此与阴盛格阳例同。《内经》所谓:身热脉数,按之不鼓击于指下者,此乃阴盛格阳,非热也。又云: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来七八至而按之则散者,此无根之脉,用人参四逆汤治之而愈。此阴阳幽显之奥,水火征兆之微,伤寒须得传受讲明,庶获效矣。

太阳脉似少阴少阴证似太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嫁给豪门大佬之后

    嫁给豪门大佬之后

    代替男友坐牢,出狱当天,回家看到男友跟一个女人厮混,那句出狱我们就结婚的话,仿佛只是一句闹了三年的笑话。身无分文下,她穷途末路,可是机缘巧合,成为了本市娱乐巨头总裁的护工。
  • 澡堂老板

    澡堂老板

    无论再体面的男人,在我的地盘都要放下面子。无论再贞节的烈女,在我这里也要让她们脱的一丝不挂……别问我为什么。开澡堂的,就是这么任性…………没错,这就是一个澡堂老板玩网游的故事。
  • 异世之石

    异世之石

    混混,小偷,警卫,美术设计师。四个不同的职业,同时穿越到了异世。种种的危险等待着他们。但他们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他们想回家。
  • 青春没有悔

    青春没有悔

    如果能重来,这场青春赌注,你是否还会赴汤蹈火?
  • 长河涛影

    长河涛影

    改革开放四十年,一届初中、高中同学发展打拼史。全书共分四册,第一册描写同学生涯,待业生涯。第二册描写青春创业生涯,第三册描写进入中年后的事业发展旺盛生涯,第四册描写不同的发展轨迹,走向不同结局。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月静好有你安好

    岁月静好有你安好

    洛伊是一个高中生,她在三岁时就被父亲抛弃,母亲在她五岁时改嫁,嫁给了一个极富的人家。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认识了楚衍郴,两人相爱可是却没有确定关系,洛伊的初恋回到了她身边,渐渐的,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1v1
  • 久久念长安

    久久念长安

    “追星是场盛大的暗恋。”易长安作为陈九的粉丝后援团团长,如所有的“酒团子”一样,多年来一直默默守护着他。却不想有一天,当暗恋对象变成了邻居......易长安要呵呵了。这个表面乖巧的奶狗男神私底下却是腹黑爱装可怜的大狼狗?!我们亲爱的女主表示要脱粉......1v1,男二女二都是助攻,能凑一对是一对。
  • 星空岁月:boss,求放过

    星空岁月:boss,求放过

    在一个安静的晚上,突然,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