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08000000003

第3章 走进新赛场

1979年8月26日,是一个值得高兴和永远记住的日子。赵忠诚和几个初中毕业的伙伴正在无拘无束地嬉戏,他母亲老远招呼他回家吃午饭,伙伴们极不情愿地各自回家了。吃饭时,忠诚母亲对他说:“张老师让你下午去一趟学校。”

张老师是赵忠诚初中的班主任,是一个仁慈而严肃的老头,老家在河北。少年时的张老师见过端刺刀的日本人。他给同学们讲过他九死一生的经历。张老师十四岁那年,有一天,他正和五个同学在本村的一家私塾听先生讲《劝学》。忽然,大门外一阵骚乱,似乎有很多人在奔跑。先生便出门察看,有两个胆大的同学尾随着先生也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半掩着的教室门被震飞了,课桌在剧烈地晃动着,浓烟滚滚。在教室里的四个同学尖叫着冲出教室。浓烟中,先生家的门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先生和先前出去的两个同学早已不见踪影。“轰、轰”的巨响不断从四周传来。从来没有听过响声这么大的炮仗啊,四个小伙伴惊呆了,竟站在先生家的院子里一动不动。也不知过了多久,张老师忽然被一只大手拉住,耳边响起父亲的大吼:“娃们快跟我走。”原来是父母亲来了,父母带着他和三个上私塾的同学,一口气就跑进了大山里一个只有七户人家的小山村。

连续二十多天,几乎每天都有人从山下的各个村子来到这个小山村躲避。私塾其他同学的父母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这时张老师和他的三个同学才知道,先生和尾随先生的两个同学被日本人的炮弹炸死了。张老师体验了惊心动魄的爆炸、死亡情景,也知道了那巨大的、震耳欲聋的响声,不是来自庆贺的炮仗,而是来自日本人的大炮。被炸死同学的父母整天目光呆滞,早已没有了泪水和哭声。父辈们经常聚在一起,议论山下日本人烧杀抢掠的事。

一次,看见父辈们又聚在一起了,张老师便和他的三个同学一起过去。其中一个同学张口问道:“日本人是哪个村的娃,咱们没有招惹他,他为什么要烧咱们的房子、抢咱们的粮食啊?”父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作答。

终于有一天,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人来到了小山村,是张老师私塾先生的大儿子。他在小山村里住了十几天,便带着包括张老师父亲和被炸死同学的父亲在内的三十余人走了。走的时候是晚上,张老师并不知道,第二天一大早不见了父亲,母亲才告诉他,父亲随先生的儿子走了,干大事去了。

逃难的日子很艰辛,父亲走后十余天,母亲提心吊胆地带着张老师回到了自己的村子。爷爷奶奶早已成了“中日亲善”的殉葬品,大伯一家不知了去向,院子变成了残垣断壁。母子二人便在满目疮痍的院子里,搭起两间茅草房,暂且安了家。村里到处挂着日本人的膏药旗,日本兵和汉奸四处转悠,人们在惊慌中艰难度日,张老师对“度日如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不止一次地站在已是一片废墟的私塾前,梦想着能再回来读书,然而上学的梦想就像先生家的门楼一样,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中破灭了。

这样过了两年,也就是张老师十六岁那年,日本人在东庄用机枪把全村的人都打死了。当天晚上,有几个婆姨来到了张老师家,说日本人要东庄老百姓交出抗日分子的家属,东庄老百姓不交,全村人都被杀了。婆姨们心里清楚,所谓“干大事去了”就是打日本鬼子去了。第二天,母亲便带着张老师又踏上了逃难的路,几经辗转,于1945年5月落脚到大坞村。

解放后张老师就教了学。张老师是教数学的,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却是他给同学们讲的。当然,赵忠诚他们已不是第一批听张老师讲这堂课的学生了。讲到悲壮之处,张老师便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张老师的上述经历便是他在讲这堂课时讲给同学们听的。说来你可能不信,张老师最佩服的人竟是小兵张嘎,他给同学们讲得最多的话是:一定要珍惜上学的机会,一定要永远记住给我们带来和平生活的先烈们,要做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有同学曾问过张老师他父亲后来怎么样了,问者希望听到张老师父亲英勇杀敌的故事,然而张老师的回答却是“不知道”。父亲是倒在冲锋的路上还是牺牲于敌人的酷刑之下,张老师真的不知道。解放后,张老师曾先后七次历时五年多,回河北寻找父亲的下落,都无功而返。有一种传说,说是这三十多个人没有能赶上后撤的国军,又怕在当地打日本鬼子连累家人,便隐姓埋名去外地打鬼子了。未能找到父亲的下落,成了张老师的终生遗憾。

接到张老师的通知,赵忠诚不敢怠慢,匆匆吃完饭,放下碗筷就去了学校。大坞村学校,位于村子的东北角,坐北朝南。校门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该路以南便是村庄。学校东围墙外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向北四公里是庄村,往南通向村子里,直达村南的东西路,是大坞村的主街道和逢会的地方。从学校门口向东三十多米,是两条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东南是露天戏院,戏院南北约六十米,东西约五十米,大门在西边临着大路,西南角的南墙上还有一个小门。舞台紧挨着南墙,坐南向北。戏院是逢年过节演戏和放电影的地方。

进入学校,一条南北走向的路直通学校操场,路两边各种着一排杨树。操场在学校的最后边,三面有围墙,沿着围墙根也种有一排杨树。路两边各四排房屋,每排间隔十五米,每排是七间房屋。东南角有一排南北走向的房屋,共五间,是教师食堂。东边第一排是教师宿舍兼办公室,西边第一排自东向西分别是校长办公室两间、总务办公室两间和一个教室。其余的六排房屋,两边各是一个教室,中间的一间是教师办公室,通常住着两边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赵忠诚他们上初三时的教室在马路西边最后一排,相邻的是初二教室。张老师的办公室就在初二和初三教室的中间。

已经毕业了,可是到了学校,赵忠诚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自己从前的教室。教室仍然是老样子,已有几位同学在教室里了。大家一边等一边猜着要同学们回校的原因。这个说是张老师想大家了才让大家来的,那个说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任务要交给大家完成。大家在猜测中等待着。又来了几位同学,就像往常提前到校后一样,在那里无拘无束地玩着、闹着、笑着。

忽然有人喊:“张老师来啦。”大家迅速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只见张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档案袋,笑呵呵地进了教室,走上讲台。没有人喊“起立”,大家竟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喊道:“老师好。”张老师微笑着说:“坐、坐、坐。”张老师当班主任时,当听到“老师好”之后,他总是严肃地说“坐下”,今天竟变成“坐、坐、坐”客气多了。记得张老师当班主任第一次讲话时,就说过大家起立之后喊“老师好”是出于礼貌,或者简直就是遵照学校规定而喊的顺口溜,并不由衷。他说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由衷地喊出“老师好”的,张老师真的做到了。

同学们坐定之后,张老师一边从档案袋中取东西一边说:“你们这十三位同学给咱们学校争光了,恭喜你们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同学们顿时一片欢腾,张老师一一给同学们发了通知书。正当大家高兴着的时候,耳边又传来了那句再熟悉不过的话:“你们一定要珍惜上学的机会,好好学习,上报效国家下报答父母。”听到了这句话,同学们立刻安静了下来,像往常上课一样,教室里鸦雀无声了。

张老师接着严肃地说:“不要高兴得太早,等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时再高兴不迟。你们手里拿着的通知书是一份新的挑战书,全县共有八百名同学拿到了和你们一样的通知书。他们像你们一样优秀,也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优秀者和优秀者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战书我已经送到你们手里了,你们是初中毕业时‘十里挑一’的优秀者,能不能成为高中毕业时‘十里挑一’的优秀者,就全靠你们自己了。记住,你们是从初中这个竞赛场到了高中那个新的竞赛场,竞争不仅存在而且更加激烈了。”

张老师正讲着,校长来到了教室门前,他找张老师有事,张老师便和同学们道别后随校长走了。张老师前脚刚出门,一个被男生私下里称作“多嘴”的女生已经走上了讲台,俨然一副教书育人的神态:“大家知道今年有多少人参加中考吗?”没人搭理她,她接着说:“有八千人参考,八千人啊,同学们!”说着在黑板上写出了800÷1/10=8000的算式。这时,有几个同学已经离开了座位准备离校,“多嘴”继续旁若无人地说道:“要确保你是高中毕业时十里挑一的优秀者,就必须是重点高中前八十名的好学生。”并在黑板上写出了800÷10=80的算式。听了“多嘴”说的要成为前八十名的好学生,准备离开的同学也止步了,大家议论开了。“多嘴”得意扬扬地说:“下面自由讨论。”走下讲台也加入到了议论的行列。

大坞村1976年之前毕业的初中生,无一例外地都务农了。1977年和1978年初中毕业的学生,成绩最好的也只是考到了镇高中。1979年一下子有十三名同学考上了县重点中学,全村人都为之高兴,大坞村学校的师生更是欢欣鼓舞。和那时很多边远乡村的青少年一样,这十三名同学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家人,从来没有去过县城,更没有去过一中。大家都在猜测着一中的样子,有一点是共识:一中一定很大。

1979年8月26日,是赵忠诚等十三名同学拿到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的日子。这证明他们曾经优秀过,是值得高兴的日子。同时,也是他们收到人生第一份挑战书并接受挑战的日子。会忘记吗?不会,永远不会。

转眼间入学的日子到了,赵忠诚等十三名同学手持“战书”,身背行囊,盯着下一个“十里挑一”的目标,走进了新的校园。

县重点高中是本县的一中,全称是汾张县第一高级中学校。位于县城西北部,光华街89号,坐北朝南。“八”字形的大门前是东西走向的光华街。同学们来到校门口,校门敞开着。校门是用扁铁和钢筋焊接而成的栅栏式的铁门,门拱也是用钢筋焊接而成的,上面镶嵌着“汾张一中”四个大字。进了校门,是一条南北走向宽约十二米的马路,贯穿整个校园。马路两边竖立着十多个阅览亭。右边第一个阅览亭的版面上醒目地写着“新生报到须知”。左边第一个阅览亭的版面上用彩色粉笔写着“欢迎新同学”,右下角写着“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而左下角写着“一中学姐学兄”六个字,笔迹还算工整,但显然与书写“欢迎新同学”者不是同一人。这句话后边有一箭头指向“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的上方,箭头虚线上写着“落款应在这里”,从笔迹上看又是出于另一人之手。看到这些,一起报到的张红卫同学放下行李,在地上捡起一截粉笔挥手写到“我们来了”。大家会心一笑便去报到。

本届新生共有16个班,大坞村的十三名同学被分别分到了13个班中。其中张丽莉45班、李小红46班、权代梅47班、孙红娟50班、宁淑红51班、张春风53班、王利民54班、刘福生55班、朱红亮56班、段建民57班、李宏达58班、张红卫60班、赵忠诚在59班。报到之后,赵忠诚来到了59班的男生宿舍。宿舍里已有不少同学,全是生面孔。宿舍很大,门开在中间。进了宿舍门,门的两侧和对面是长长的通铺。赵忠诚在门左侧的通铺上选择了一个位置,放下行李,铺好被褥,和邻铺的两位同学打了一声招呼,便不再言语。

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说开饭了。赵忠诚也觉得自己有些饿,便拿出母亲烙的饼子吃了起来,在茶炉处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打了一碗开水喝了,就算吃罢了中午饭。回到宿舍,已有人在宿舍门的背面贴出了一张课程表和一份通知。通知的内容是:下午熟悉校园,晚上上自习。正看着,忠诚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他,便快步走出宿舍,是隔壁60班宿舍的张红卫在喊他。59班男生宿舍所在的这一排共有五个男生宿舍,还有56、57和58班的。张红卫对赵忠诚说:“咱们到校园转转去吧。”二人顺便叫上了58班的李宏达。到57班宿舍时未能找见段建民,56班的朱红亮也不在宿舍里,于是三人相跟着去熟悉校园。

校园很大,有一百三十亩地,建于1957年,布局很合理。中间是贯穿整个校园的南北走向的马路,直通校门。马路两边各有一条排水沟,宽约一米,种着粗细不一的柳树,最粗的直径大约有二三十厘米。排水沟离教室大约三米。马路西边从北往南分别是两排少体队宿舍、七排男生宿舍、七排教室、五排女生宿舍、一排阅览室、两排教学实验室,各排之间间隔约十五米。马路东边从北往南分别是操场、食堂、教师办公区、小花园。

赵忠诚三人先到教学区找到了各自的教室。从教室出来三人走到了女生宿舍区。女生宿舍区相对封闭,设有门房,门房内有两位老太太住守。三个男生止步门房前,两位老太太一声不吭,用锐利且警惕的眼神盯着他们。一位老太太用手指了指墙,示意他们看。三人顺着老太太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墙上写着“女生宿舍,男士止步”,他们便知趣地走了。其实三人也没有进去的打算,只是闲转转而已。老太太负责任的精神给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离开女生宿舍区,三人在阅览室和实验室外看了看,然后来到小花园。花园直抵东围墙,很讲究。四周被柳树围着,树有碗口粗,柳枝下垂,柳叶正茂。花园正中间是一个被一米五宽的鹅卵石铺就的环形小路围着的八角形的木质亭。以该亭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着宽约一米五的小路,把花园分成四块,路面也是用鹅卵石铺就的。八角亭下面放着一张圆形石桌,旁边是四个石墩。花园里被小路分隔出来的四个小块中间各放着一张石桌,大小和八角亭下面的石桌差不多,旁边没有可坐的器物。各块以石桌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着一条宽约一米的小路,又把各个小块分成了四块。花园里有六种花,三人只认识其中的菊花、茉莉花、玫瑰花三种,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小树,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树。

从花园出来,三人来到了教师办公区。教师办公区共有七排,每排十五间房屋。中间的一间留作过道,过道通向食堂和操场。上初中时,同学们都是各自在自己家里吃饭。来到高中,只能在集体灶上吃饭了。得好好看一看吃饭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嘛。

食堂所在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四合院。食堂紧挨着东围墙,坐东面西。食堂南边是一排东西走向的房屋,与教师办公区毗邻,各房间的门朝北开着。中间的一间是过道,与教师办公区的过道相通。过道以东是炊工宿舍,以西是木工组,桌凳坏了都在这里维修。食堂北边也有一排东西走向的房屋,也是十五间。中间的一间也是过道,与教师办公区的过道相对应,这个过道通向操场。各房间的门朝南开着,过道以东的房间里放着杂物,以西的房间是总务处。四合院南北房的建筑风格与教师办公区房屋的建筑风格是一样的。四合院的西房共有十间,紧挨木工组的五间是茶炉,供开水的龙头面向大路,紧挨总务处的五间是库房。库房与茶炉之间大约间隔二十米,是同学们从教室和宿舍去食堂的必经之路。四合院的东南角食堂外边,南房与围墙之间加盖了三间房屋,比南房宽出了大约三米,南北各开着一个小门,是教工食堂。四合院的东北角放着一堆做饭用的煤,煤的北边是一个猪舍,里面养着六七头猪。猪舍北边是操场东南角的厕所,厕所与猪舍之间还有一堆石灰,看样子已放很久了。

食堂是一座礼堂式的建筑,南北大约五十米,东西大约二十五米,大门开在中间,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小门,小门上着锁。走进食堂,最北头是一个台子,大约有一米五高,前沿略成弧形,两边各有六级台阶,通过一个小门可以登上台子。食堂的顶部用“人”字形架子撑着,大概是没有那么高的树,横梁是铁管做的,相互间用木桩连接着以便更加牢固。食堂的南北墙上没有门和窗户,西南角的南墙上距地面一米五处,每隔三十厘米,有一个水龙头,共有十五个水龙头。距水龙头三十厘米的下面是水池,是用来洗碗的地方。大厅里有二三十张圆桌,已经很旧了,乱放着没有凳子。领饭口在东边。领饭口的上方写着“节约闹革命”,西边窗户和门的上方写着“粒粒皆辛苦”。从门窗上残留的玻璃可以看出,原来门窗上是安装过玻璃的,现在大部分已不知了去向。

三人最后来到了操场上,操场很大,至少是大坞村学校操场的四倍。操场四周是环形跑道,东边和北边的跑道与围墙相距大约二十米,中间长着杨树和柳树,并不茂密。师兄师姐们称其为“小树林”,实在是有些过于夸大,也不知这样的名称源自何时何人之口。既然师兄师姐们都这样叫,师弟师妹们也就跟着这样称呼,是不是“林”则无关紧要了。操场西半部分是一个田径场,有单杠、双杠、跳高、跳远、木马等设施。田径场的西边紧挨着环形跑道,跑道与马路之间长有柳树,与马路东边那排柳树相连。田径场上少体队正在训练。操场的东半部有四个篮球场,已被占满,有不少同学在打篮球,他们的技术很不专业,一看就知道是在为“出一身臭汗”而战。校园的围墙边、房屋前,能种树的地方都种着树,有柳树杨树,还有像塔一样的松树和柏树,环境可谓优雅。

浏览完整个校园,三人便站在紧挨田径场的那个篮球场西边,看着师兄们打球。时间不长,李宏达说道:“他们来了。”顺着李宏达的目光,赵忠诚和张红卫看见了段建民和朱红亮、刘福生、王利民四个人,从最北边的那排教室出来,向赵忠诚他们走来。赵忠诚等三人便也朝他们走去。在田径场北边的跑道上,几个人凑在一起后,段建民说:“我去解手,回到宿舍,得知有人找我。我到你们宿舍,一个也没有找见。站在马路上看见利民他们三个人,说找不见你们三个,便相跟上在校园里转了转。”不见53班的张春风,张红卫便问:“春风呢?”福生答道:“人不在宿舍里,没有找见。”大家在一起聊着,不时张望着操场。不久,看见权代梅(多嘴)等五个女生,从食堂通向操场的过道出来,沿着田径场东侧向这边走来,七个男生便相向而去,会合在一起。45班的张丽莉问道:“春风呢?”有人答:“没有找见。”宁淑红说:“累死了,咱们坐到那儿去。”说着用手指了指操场北边的小树林。树林里正有人坐着,有看书的,有闲聊的。

十二个同学便来到北边的小树林。树林里放着不少只有一个上平面的青石。就这点,重点高中的设施就比大坞村初中好多了。上初中时,在操场上打球累了,只能席地而坐。回到家,母亲总是第一时间要求把屁股上的土打干净。

刚坐定,有人发现春风站在田径场南端四处张望,显然他并没有看见在小树林里的同学。朱红亮和张红卫急忙站在跑道上大声喊叫春风,引得周围人止步注目。赵忠诚急忙制止了他们。这时刘福生已越过跑道朝春风跑去。不知是春风听见了喊声还是看见了大伙儿,他大步向小树林走来。刘福生也返回树林坐下了。十二个人竟无一人言语,静静地等着春风。

满头大汗的春风来到同学们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快坐、坐。”春风并不理会,指着七个男生说道:“你们死哪儿去了?让我找了大半天。”权代梅说:“我看见你一个人站在阅览室门前,你这么热情的一个人怎么落单了呢?”“我也看见你们五个在小花园里,周围不见这七个死鬼,我想他们去哪儿疯去了,怎么没人管我呢,我又跑回去找。七个宿舍没有看见一个死鬼,七个教室我都找遍了,也没有看见一个鬼影。气得我躺在宿舍里,躺了几分钟,我想,我不能躺下我要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便又起身去找了。”春风一股脑地抱怨着,眼里闪着泪花。

县城是繁华的,但对一个十五六岁、第一次进城的孩子来说,却是“背井离乡”。身处到处是人的一中,却是举目无亲。心中认定的依赖依靠的人却让自己落了单。落单者该是多么沮丧、失望和无助,他的抱怨你一定能够理解。听人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十三个从边远的农村来到“繁华”县城的同学,应该就是老乡了。从家乡出发到现在,充其量没有超过十二个小时,但十三个同学当然包括五个女生,见了面真的就像见了亲人一样。

听着春风的抱怨,大家自知理亏。十二个人竟无一人吱声,就像犯了错误挨老师批评一样。也许是春风累了,也许是春风看出了同学们在心中的悔恨,他的语气也变得缓和了些,说道:“大家都活着就好。”赵忠诚急忙说:“活着活着,大家都活得好好的,你就不要担心了。”春风笑了,大伙也笑了。刘福生说:“春风,你批评了大家一顿,还不下令让大家坐下。”同学们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自己是站着接受批评的,也不等春风下令便坐了下来。张丽莉说道:“春风你也是,大家并不是没有找你,只是没有找见你,你就咒大家死,有点过分了。”春风急忙站起来说道:“气话气话,不必当真。”权代梅说道:“春风咒大家死恐怕是真的,咒张丽莉死,鬼才相信哩。”此话一出,张丽莉在权代梅的背上狠狠地给了一拳。权代梅趁势喊道:“同学们遍地是金子啊。”春风对权代梅的话也不辩解,接着说道:“祝大家长命百岁、长命百岁。”十三个人到齐了,各自聊了聊自己班里的情况。知道每个班都是五十人,看来张老师说的八百人,是真的。

开饭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各自走了。吃罢晚饭,赵忠诚不敢怠慢,便急忙走到教室。教室也是三间房屋大小,有七十平米。前后各开了一个门,南边中间的窗户和北边墙上的三个窗户一样大,挨门的两个窗户因开门占据了一部分空间,所以窗户比较小。教室里有六个电棍,与初中教室的两只灯泡相比,可谓灯火通明了。黑板在西墙上,也是用木板做的,上面刷了黑漆,黑板正下方是讲台。讲台上放着一张讲桌和一个木质凳子。紧挨着讲台的下方是东西走向的两行课桌,中间没有过道。南边和北边靠墙各放着一行课桌,与中间的课桌间有一过道。中间的两行和南边的一行每行六张课桌,北边的一行是七张课桌。课桌和凳子全是旧的。赵忠诚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坐在北边最后一张桌子,靠近窗户的位置上。没有人排座位,座位是自选的。同学们陆续进了教室,其间说话的人很少,即便说话也是简单的几句,这并不是遵守纪律,是大家伙儿之间还不熟悉。

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来一位身高一米八、留着顺头、国字脸上挂着一副近视眼镜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蓝黑色西服,扎着一条红色领带,领带被白色的衬衫衬托得格外显眼。他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同学们好”,同学们呼啦一下站起来回敬道“老师好”。老师用审视的目光很快地扫视了一下,“坐下”的口令与同学们落座的声音相比略有一点迟。同学们坐定之后,他也坐下了,接着说道:“同学们,我叫闫文红,毕业于省师范学院中文系。我是咱们59班的班主任,同时代咱们班的语文课。我参加了今年高考的语文评卷工作,对教好语文信心十足。我虽然也当过班主任,但经验不足,希望同学们都能遵守校规校纪,配合我当好59班的班主任。大家都考上大学是我最大的愿望。”

闫老师竟然评过高考卷子,看来非同一般。赵忠诚坐在最后一排,看不见同学们的表情,但能感觉到同学们对闫老师肃然起敬了。

闫老师做了自我介绍之后,要求同学们挨个介绍自己。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很简短,且大部分人都是低着头声音很小。有介绍自己父母是何公干的,闫老师便提醒只介绍自己不介绍父母。有男同学站起来介绍自己是男性的,有女同学介绍自己是女性的,引起不少同学的笑声。闫老师便又提醒大家,显著特征就不介绍了。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赵忠诚知道了自己的入学成绩是全班第四十六名,心情很是压抑。

同学们自我介绍完之后,闫老师请在初中当过班长的五位同学站起来。赵忠诚在初中当过班长,是这五人中的一员。站起来的五个同学中,两位是女生三位是男生。接着闫老师指定王红梅任班长,权爱萍任副班长兼女生宿舍舍长。张奇胜任学习委员兼男生宿舍舍长,赵冬良任卫生委员,赵忠诚被指定为体育委员。

指定完之后,闫老师接着说:“同学们相互间不熟悉,投票选举无法进行,三个月之后再行选举,产生正式的班委会。明天第六节是语文课,大家做好准备,咱们搞一次长跑比赛,下面大家自习吧。”说完,闫老师走下讲台,背着手在教室里转了两圈,便走出了教室。闫老师前脚刚踏出教室,下课的铃声就响了。

上完两节自习,同学们回到了宿舍,经过八九个小时的磨合,相互之间逐渐熟悉了,话也就多了起来。有人对班主任闫老师品头论足,觉得闫老师怪怪的,上课时间不上课,搞什么长跑比赛呢?不知闫老师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总归同学们之间还不熟悉,议论了十几分钟,便再无人言语了,各自躺在自己的铺上。

赵忠诚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睡在这三十多人的大宿舍里,人是躺下了,却久久不能入睡。他在想和他一起来的另外十二个同学,是不是也回到了宿舍,是不是也睡下了,他们在干什么。赵忠诚想到了父母,他知道父母也一定在想着他们的儿子,是不是睡了,盖没盖好。忠诚越想越没有睡意,在被窝里翻来覆去。三十多个同宿舍的人有没有人睡着,赵忠诚不知道,但他能听到很多人和他一样在翻来覆去。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他的成名曲《想家的时候》中有这样的歌词:“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很甜蜜,想家的时候有泪水,想家的时候不睡觉……”描写的是夜半三更,在广阔的边疆上,守卫国土站岗放哨的军人生活。赵忠诚没有当过兵,但他已有了和年轻军人一样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经历。只有有这种经历的人才能听懂《想家的时候》。越是睡不着,就越是想得多,越是想得多,就越睡不着。不知过了多久才进入了梦乡。睡得正香的时候,响起了起床的铃声,新的一天开始了。

同类推荐
  • 后窗

    后窗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涉及故乡、童年、风俗人情、亲情、生活体验、心迹、世相、情趣、时代印迹、底层关照、社会事件、旅行等,作品篇篇有“我”。阅读全书,像品一杯成年的酒,弥漫的是挥之不去的诗味、趣味、风俗味、文化味和美味。
  • 都市新人类

    都市新人类

    新人类是思维最活跃、个性最独立、行为最新潮的人群。这本《都市新人类》由厉周吉主编,是对新人类生活的集中展现,涉及的新人类和新现象有森女族、NONO族、朝活族、飞特族、夜活族、惨叫族、丁克族、月光族、晒黑族、校漂族、快闪族、草莓族、拼车族、抱抱团、干物女、宅女、剩女、晒客、换客、卡奴、半糖主义者等60多种,从不同侧面对新人类进行了新颖独到的阐释。《都市新人类》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卡夫卡的问题引发了整个世界的兴趣和思考。卡夫卡生前默默无名,但是在欧洲和全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灾变之后,卡夫卡一夜成名。于是,“一天早晨,弗朗兹·卡夫卡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本书是对卡夫卡及其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尤其集中地思考和研究了某些重点、难点、盲点、疑点、热点问题。本书为国内出版的一部问题意识突出、论述深入、视角新颖、资料详实的综合性的研究卡夫卡的学术专著。
  • 吊脚楼上的湘西

    吊脚楼上的湘西

    小镇与乡村,民风与民俗,爱情与亲情,自然与风情构成了这本散文集最基本的元素,作者用如丝般细腻的笔触,如雾般飘逸的情怀,一点点地感触着岁月里的温馨和感动。淳朴的人物,浓郁的风情,温暖而祥和。文字表述或朴实自然,或梦幻迷离,或浓郁深刻。
  • 时代之问

    时代之问

    本书是新华社知名记者对王蒙、冯骥才、余秋雨、陈忠实、王安忆、贾平凹、李敬泽、韩三平、李连杰、郭敬明等不同年龄段的数十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大型文化访谈实录,全面反映和剖析了我国当代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决战游戏人生

    决战游戏人生

    你渴望力量吗?在这里,你将拥有无穷的力量,只要你能好好的……玩游戏。
  • 呆萌仙妻:神君很护短

    呆萌仙妻:神君很护短

    呆萌星星与腹黑太阳神的欢脱初恋。初遇时,她为他的忧郁而迷惑,“我们做朋友吧。”再遇时,见他身边有神女意图不轨,那还得了?“放开,这个太阳是我的!”机不可失,南歌倾月下定决心去表白:“北曲昱辰,你过来一下,我有个恋爱想跟你谈谈。”她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却不料,正中那个腹黑小师叔的美人计。傲娇如他,却屡次受挫,这个呆萌星星,到底惹了多少人呀?不光是捡了一个便宜哥哥,还有一个妖魅的美人师兄,连北斗七星,都围着她转,星神什么的也就算了……还有一条龙,说是要守护她?神马……连天帝、神君也是她的靠山?腹黑的北曲昱辰遇上呆萌的倾月,却悲催的发现,只剩下被欺压的份儿了。
  • 战神联盟之羽落

    战神联盟之羽落

    星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璀璨在黑夜里,也许,这一生,必须如星空般孤独,才会如此灿烂吧……
  • 那夜星辰漫天

    那夜星辰漫天

    陆星辰总是说安悦傻,但其实,最傻的从来不是安悦,而是那个明明喜欢的要死却总是狠心的把人推到别人怀里然后一个人咽下所有的苦和泪还要笑着祝福的人。
  • 未来王妃

    未来王妃

    虾米?娘娘?她没听错吧!眼前竟然出现一个身穿古装的少女,她没看错吧!而且她此刻竟置身于一间古色古香的房间,而非她的卧室,没搞错吧!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有谁可以告诉她……
  • 你是心底的欢喜

    你是心底的欢喜

    她是三年内大红大紫的青春作家,不但会写书还会剪辑、拍电影她的第一场签售会竟遇见了抛弃她同别人远赴国外的青梅竹马她为利益答应与他联姻,说好的形式婚姻结婚后他却动了真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神秘尾戒

    重生之神秘尾戒

    一个名为瑶的杀手因为神秘尾戒重生的故事。
  • 夫人为何不转正

    夫人为何不转正

    一朝穿书,成了前期反派的小妾兼恶毒女配,回不去了怎么办?没事,反正闲着没事做,那就当原文cp红娘。谁料,她一不小心搞出两种剧情,还在同时进行。原文剧情不变,新剧情中她没有上帝视角。对此她表示,遇事不要慌,我先吃顿饭。沈降:夫人,你最近吃的有点多,夜宵就不准备了。夏霜:怀孕引起水肿,要不我要把孩子打掉?某人心急如焚:吃,必须吃,死命吃,谁说你胖我揍谁。ps:男主傲娇自恋要人哄,女主口嫌体直把人宠。【1V1双宠甜文】
  •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三十六计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三十六计故事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从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故事教育我们,我们听着故事成长;故事鞭策我们。我们看着故事奋斗,故事也在提醒我们,我们讲着故事自察。
  • 斗罗大陆的神秘之旅

    斗罗大陆的神秘之旅

    卧槽,一觉醒来我居然穿越了?无敌系统?十万年魂环!系统在手,天下都将归我管,少年身怀无敌系统,开始了在斗罗大陆的生活,这是一个现代人修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