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21400000008

第8章 俞平伯的书信

俞平伯的书信,寒斋倒是收集了已经出版的各种,今年暑假在南京开会,实在无聊,于是便买了一本《暮年上娱》消遣时光,竟然兴趣盎然,回家后便将俞氏的几本通信集重又读过一遍,真是大有收获。

1977年10月12日致叶圣陶的信中说:“近读义山诗集,此弱岁肄习者,顷始重展每为惆怅”,“弟习诗由斯入门,生平多靡丽晦涩之句亦半由于此”。读此恍然大悟,虽然“靡丽晦涩”确实是俞氏作品的一大特色,虽然知堂当年也曾有“(据说)废名君的文章是第一名的难懂,而第二名乃是平伯”一说,虽然废名受李商隐影响是公认的事实,但是我确实愚钝到竟然没有想到俞平伯作品与李商隐的关系,也许是因为没有这样第一手材料而不敢先“大胆的假设”再“小心的求证”吧。又,1979年5月11日致叶圣陶:“佩公晚学宋诗,或较坚涩。弟则好幻思缛采。”“幻思缛采”确实也是李商隐的特征,至于“佩公”,当即朱自清,三四十年代他一直教授宋诗,“学宋诗”当属教学相长之所谓也。不过,如其自谓,“不能做诗”,是一个比较拘谨的学者,“学宋诗”倒不失为“善”学。

俞平伯对朱自清是十分感激的。原因恐怕在于朱自清在俞平伯人生的关键时刻,有过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20年代开始的真挚的友谊。抗日战争期间,朱自清对俞平伯在沦陷的北平,十分牵挂,特别是在周作人“落水”之后。1983年10月26日、11月1日给俞润民的信中,两次提到朱自清的赠诗,即1941年寄自昆明的《寄怀平伯北平》的第三首。俞平伯忽发奇想,以为这首诗竟然“预言”了“我的后半生”,虽然他也知道“如1967、1977、1982各年事均在朱之身后,以之说四十年代的诗明是附会”,但是,这不恰恰说明他对朱自清的这首诗刻骨铭心么?说明他在意识的深处早已将朱自清的这首诗与自己的人生、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么?否则何以有此“附会”,以至于“枕上忽然惊觉”呢?朱自清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忽惊烽燧漫天开,如鲫群贤南渡来。

亲老一身娱定省,庭空三径掩霉台。

终年兀兀仍孤诣,举世茫茫有百哀。

引领朔风知劲草,何当执手话沉灰。

深情感人,但更重要的则是最后一联的殷殷期勉之意。俞平伯当时对此有何感受,不得而知,但事实是,据孙玉蓉的《俞平伯年谱》,1942年9月13日,他出席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伪华北作家协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全体大会,并被选为伪华北作家协会评议员会的评议员;1943年春,他参加了伪华北作家协会第一次“华北文艺奖金”审查委员会会议,并担任诗歌方面的主审委员;此外这期间还一再在敌伪报刊上发表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43年12月,俞平伯收到了朱自清同年11月的来信,朱自清说:为伪杂志写文章,“弟意仍以搁笔为佳”。俞平伯听从了朱自清的劝告。毕竟书信中的直接、明了的劝告,比诗中期勉之意,更为显豁,更具警醒意义。1948年朱自清去世,俞平伯十分悲痛,发表了一篇题为“诤友”的悼念文章,文中有“直谅之友胜于多闻之友,而辅仁之谊较如切如磋为更难”之感慨,这是意味深长的。“诤友”之称,“直谅”“辅仁”之说,显然是指朱自清1943年信中劝告这样有重大意义的事。我以为,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对俞平伯来说,朱自清的这封信,远比他的诗更具意义,而俞平伯之所以对朱自清的这首诗记忆深刻,可能是因为这封信使得俞平伯重新意识到诗中的期勉之意的重大意义,殷切、郑重而非泛泛之言。

俞平伯1945年12月28日致胡适的信,为周作人“汉奸”一事所作的“陈情之书”(按,信中语),倒不是“说情”之书,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俞平伯对周作人另有说法,则鲜为人知。1983年1月16日,致俞润民的信中说:黄裳《金陵五记》“中述知堂题画梅诗有‘恰似乌台诗狱里,东坡风貌不寻常’,自比东坡,何其谬哉!”但是,将俞平伯致胡适的“陈情之书”和他的《诤友》对照阅读,也许是有意义的。俞平伯在信中提到胡适1938年寄给周作人的那首著名的诗:

先生曾有一新诗致之,嘱其远引,语重心长,对症发药,如其惠纳嘉诤,见几而作,茗盏未寒,翩然南去,则无今日之患也。

这使我们联想到朱自清致俞平伯的诗和信。再者,俞平伯在信中紧接着上面一段话说到他自己:

此诗平曾在伊寓中见及,钦迟无极,又自愧咎也。以其初被伪命,平同在一城,不能出切直之谏言,泥其沾裳濡足之厄于万一,深愧友直,心疚如何,人之不相及亦远矣。

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他之所以称朱自清为“诤友”了:胡适于周作人,正同于朱自清于俞平伯,这不正是推人及己——他于周作人——而来的“深愧友直”之自责么?——不知这样在不同的文本之间建立“互文关系”的“解读”,是否有刻意之失?

同类推荐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北斗京华

    北斗京华

    周汝昌先生在行文当中,在透露出对于旧京风物的低回恋眷之情。举凡旧京岁时风物、风景胜迹、市廛风俗、饮食风尚、师友杂忆,毫不因历史尘封而褪色,鲜活历历如在目前。作者所记均是亲所见闻,故记地如临其境,记人如闻声咳。捧读此书,便犹似置身于老北京的文化氛围当中。
  • 晴日的雨

    晴日的雨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亲情乡情、情驻校园、情寄江月、诗情偶寄。
  • 打破天荒: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与洋浦风波

    打破天荒: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与洋浦风波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提出在海南建特区;海南实行准经济特区政策;中央给予海南优惠政策;正式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走出汽车事件的阴影等。
  •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索隐》虽非鸿篇巨制,但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流派索隐派的最后一部重要论著。虽然索隐派随着新红学的兴起而日渐式微,但正是此文引发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的诞生。作者在书中逐条分析了《石头记》中人事物等的影射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旋风速度凌云志

    旋风速度凌云志

    本书致敬动画片旋风速度,为了更好地让各个旋风速度的粉丝满足,保留了电闪雷鸣队。其余的因为剧集不足只好重新构思能得到各位粉丝的赞同是,本人的荣幸。
  • 被动人士

    被动人士

    陈墨会嫁给姚琛,只是年纪到了,想让亲友放心,想着如果是他,应该可以携手走完这一生。毕竟,两个人是邻居,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互相在对方父母的眼皮子底下长大。她一直以为,姚琛是像自己一样,没什么恋爱经验,不会讨好,也不懂得怎么表现,才一直对自己彬彬有礼,冷冷清清的。原本,也并没有期待许多的。原本,她要的,不过是相敬如宾。原本,是下定决心放弃追求虚无缥缈的爱情,选择了现实的。可是如果,他知道怎么爱别人呢?如果,他曾经把另一个人,如珠如宝的捧在手心呢?到底,陈墨还是生出了私心。说来好笑,她明明找到了爱情,却要亲手斩断它了。1V1HE欢迎给出建议哦!
  • 方天化戟

    方天化戟

    温侯逝,戟魂离,器魂随其破空去。兵无魂,刃无利,注定已无回天力。得新生,怀旧义,念念不忘方天戟。十二魂,重相聚,斩妖除魔变天地。这是一片尚武的大陆,名曰战之大陆。唯有武技,唯有战气,以战为尊,以武为荣。熟练武技,苦修战气,生来注定,战神之路……亲情如山,爱情似海,手足情深,大义为天!
  • 战斗之升级系统

    战斗之升级系统

    原本在地球上打游戏消磨时间的林天,莫名的穿越到了异界,从此,开启了一场新的…
  • 智慧三国

    智慧三国

    如果有幸穿越到三国,你会做些什么?争霸?美女?权势?开疆拓土?李绩想要的是为他心中所爱的人,为这世界的平民百姓,做点事情。那是建立一个新王朝?后世三权分立的制度?美国联邦制?中国的社会主义?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智慧,是对于世间所有事物的客观理解,也就是黄老之说中的“道”。唯有智慧才能给这世间的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职法师之百年崛起

    全职法师之百年崛起

    全职法师的魔法世界中,另一个误入此大陆的人——凌不谷。小时候一次大烧,此后繁忙的作业全都变成了魔法训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app修仙

    app修仙

    打开滴滴打车,上了一辆云纵兽坐骑。打开蚂蚁花呗,破解第三层,信用分一万三,借来了两个境界的力量。打开迅雷,破解第四层,拥有白金会员,我的移动速度飙到了极致。再创造一个一刀999级的传奇游戏,找个仙子来代言,汲取使用app者的灵力。这是一个盛行app的修仙世界,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