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34400000002

第2章 王元化:“五四的儿子”

2008年5月9日,王元化先生归隐道山,学术界、思想界又一重镇坍塌!令人不胜唏嘘。

王元化虽然也从过政,但不是政界显赫人物,他的影响力没有越过学术、思想圈,因而也不是公众瞩目之星,但我们还是有理由怀念他——怀念一个人,是怀念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对一个作者的喜欢,是因为其作品往往引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学术界,人们有“北钱(锺书)南王”之说;在思想界,有“北李(慎之)南王”之说。姑且不论诸种说法是否得当,王元化据学术、思想界一方重镇则毋庸置疑。

清华园情结

晚年,王元化将自己的书斋定名为“沪上清园”,他出版的一系列学术著作也往往冠以“清园”的名字,诸如《清园夜读》、《清园论学集》、《清园近思录》。“清园”者,清华园之谓也。他有如此强烈的“清华园情结”,一是童年对清华美好记忆的“内存”;一是清华园的精神是他孜孜以求之的目标。

1922年,其父王芳荃 到清华任教,王元化得以在清华园生活了十多年。当年的清华园,给王元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胡晓明在《王元化传》中写道:在他眼中,与北大“破破烂烂的”“人声嘈杂得很”相比,清华“哪里都是井然有序的,都很用功读书,大家没有那种嚣张、杂乱、争斗的事情”。这种童年时的感受,使他深受“清华精神”影响,因之对于清华感情深厚,诸大学中他独崇清华——“我对大学的观念就是在清华形成的”。

“清华精神”是什么?学界惯常的解释是陈寅恪在王国维墓志铭上的一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王元化在晚年常说的一句话是:“为学不作媚时语”,其实是对这句话的另一种表述。

王元化开始在清华园的生活后,就有幸与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等这些迄今仍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大师们同住一院,而父亲与梅贻琦等人更是通家之好。或许,对于梅贻琦眼中的“老天爷”——一个又调皮、又任性,也许还有点跋扈的公子哥——王元化来说,这些大师所拥有的学问以及他们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他并没有意识,但童年留存的记忆显然成为终生的坐标,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清华精神”,则成为他在精神和人格上与大师们亲近和感应的契合点。

1955年,为政一帆风顺的王元化,不期然遭遇了“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牵连。长时间隔离审查,写不完的交代,受不尽的侮辱。他或许想到了王国维。他没有王国维从清华园走到颐和园鱼藻轩的自由,他选择的方式只能是以头撞墙。1959年“结案”时,文化界的官员夏衍和周扬都惜其厄运。在他的问题即将“结案”时,周扬提出,只要王元化承认胡风是个反革命分子,即可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但他坚持认为这个结论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不予接受。结果被定为“胡风分子”,开除党籍,行政降六级。这种傲骨如同王国维一样,真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悲壮!

1978年,在王元化尚未平反、勉强在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谋得一个编辑职位时,他就关注陈寅恪遗著的收集。他不但着手调查陈寅恪遗著散落的情况,并刊登在出版社的简报上,以期引起重视,而且鼓励陈先生的弟子蒋天枢给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和北京的周扬写信督促,并亲自致信周扬阐明这种追查的重要性。在乍暖还寒的季节,这样重视仍带着“反动学术权威”帽子的陈寅恪的著作,足见其对陈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的认同。

2004年,我根据这一组信件撰写《追寻陈寅恪遗稿》一文时,曾采访过他。他谈陈寅恪、王国维,谈“清华精神”。我能感觉到,他的“清华园情结”,实际上是认同清华园所代表的价值观,并以这种价值观来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这使他在离开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党务工作回归到一名学者后,还能从学术界走向思想界并博得了极高声望。

“五四的儿子”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小学应一律使用国语读本的命令,这是前一年五四运动最直接的结果。而这一年出生的王元化,几年后蒙学时,开始接受这种新式的教育。晚年时他认为,自己“是在五四的精神氛围和思想影响下长大成人的”,是“五四的儿子”。

五四运动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是“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其对社会的震撼作用则是:启蒙。时光过了六十年后的1979年,中国迎来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在反思“文革”及批判极“左”思潮之后,启蒙教育受到广泛的认同。从学术界转向思想界的王元化,自觉地充当推手,并对五四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认识。

思想解放运动进行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人开始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进行非议,认为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投入过多的关注是“舍其田而耘人之田”,是丧失了学术独立。这种人为的声音,使得一些知识分子纷纷走回书斋做专业研究。这些现象被李泽厚概括为“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现”。现今看来,当时虽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思想家”也没有都“淡出”,因为还有人——如王元化、李慎之、何家栋等——在坚守。

王元化坚守的方式是,主编了一份名为《新启蒙》的刊物。这个刊物后来引起来自“左”的势力的批判和诋毁,成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引人注目的标志性思想事件。

《新启蒙》创刊于1988年10月,先后出版发行了四册,分别为《时代与选择》(1988年10月),《危机与改革》(1988年12月),《论异化概念》(1989年2月),《庐山会议教训》(1989年4月),均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元化主编这份刊物的初衷,他在第一期的“编后”说得很明白:在“为活跃学术空气,推动理论探讨做些工作”的同时,坚守“不屈服于权势,不媚时阿世”的独立思考。这份刊物,以其清新的思想内涵,曾使我们这些在校读研究生的学子趋之若鹜。

1989年4月,王元化在一次答记者问中,特意对刊物的宗旨做了说明:“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思想解放运动称为‘新启蒙’,无非是说现在的思想启蒙不仅是继承五四的启蒙运动,而是深化了”。但这也不能改变《新启蒙》停刊的格局和以后遭受诋毁的命运。

《新启蒙》的夭折,并没有改变王元化“五四的儿子”这一信念,他依然在思索,并对五四运动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我认为五四精神当然要继承,但五四的一些缺陷(如意图伦理、功利主义、激进情绪、庸俗进化观点等)是不应该继承的。”他说,五四以来,人们反传统中往往运用了与传统思维相同的模式。这就是双方在讨论问题之先,都各自具有的“意图伦理”。他列举1919年东西方文化论战时,蒋廷黻和杜亚泉曾就思想和态度问题进行的争论。杜亚泉批评蒋廷黻以感情和意志作为思想的原动力,说:“先定了我喜欢什么,我要什么,然后用道理来说明所以喜欢以及要的缘故。”这种从政治信念引发出来的“意图伦理”,就成了独断论者,认为反对自己的人,就是反对真理的异端,于是就将这种人视为敌人。结果只能是:不把他们消灭,就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自己观念的那样的人。很显然,“意图伦理”是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践踏。

王元化对五四的反思所提出的启蒙命题,与他所崇尚的“清华精神”如出一辙。

“好在那一头,有张可等着他”

有论者说,现代以来中国文化界真正称得上书香伉俪的,有三对夫妇:林语堂与廖翠凤,钱锺书与杨绛,王元化与张可。

张可出生于苏州世家,受教于李健吾、孙大雨等名师,18岁时即翻译出版奥尼尔的剧本《早点前》。后成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名教授、莎士比亚专家。

1937年在上海的租界沦为“孤岛”时,王元化与张可在“戏剧交谊社”结识,那时她正在济南大学外语系攻读英国文学。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两人在戏剧社排演讲戏,或到张可家谈文说艺,或共同参加地下党的刊物编辑工作。十年后的1948年3月,两人在上海慕尔堂以基督教仪式成婚。此后,他们成为基督教结婚誓词的最忠实的实践者。

1955年,王元化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隔离审查,长期的孤独与压抑使他患上心因性精神病。张可顶住了各种政治压力,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元化没有工作,只拿生活费,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张可的工资。她在悉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的同时,为丈夫所钟爱的学术研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并和丈夫一起翻译了国外莎士比亚评论达五十万言,其后编成《莎士比亚研究》出版。

在度过了艰难岁月后的1979年6月,张可却突然中风,昏迷七日不醒。后经抢救脱离了危险,病情基本稳定,人也渐渐恢复了神智,可由于大脑受损,竟完全丧失了阅读能力。王元化看着病中的妻子,一时情不自禁地像个小孩子那样号啕大哭。

王元化曾深情地说:“从‘反胡风’到她得病前的二十三年漫长岁月里,我的坎坷命运给她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她都默默地忍受了。我那时因遭到屈辱,是敏感的,对于任何一个不易察觉的埋怨眼神,一种稍稍表示不满的脸色,都会感应到。但她始终没有使我会受到刺激的任何情绪的流露。这不是许多因丈夫牵连而遭受磨难的妻子都能做到的。”

王元化去世后,有位网友留下了非常动人的一句话:“好在那一头,有张可等着他。”相信上帝会听到的。

同类推荐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豫约幸福

    豫约幸福

    本书以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的视角,将目光放在星光璀璨的影视界名人身上,以女性细腻的关爱,挖掘明星台前幕后的私密故事,将明星的理想与无奈,艰辛与幸福分享给广大读者。……在浮华与星光背后,是温暖单纯的微笑与感动。把生命中的美好讲给你们听,一起体味那些年我遇见的幸福故事。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电子工业

    重生之电子工业

    微电子专家赵电生重生到了80年代的一个平行世界,由于时代条件所限,他从最基础的材料做起,玻璃纤维,树脂,再到印制电路板,薄膜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直到最后的单面集成电路内存和芯片。最后希望大家多养养,从材料做起,长路漫漫,讨论群号为:591530056。
  • 永夜初晗

    永夜初晗

    玉台一天门,浮世百家臣,仙门中有十,百鸟问长生。
  • 寒光逢暖阳

    寒光逢暖阳

    为你我愿抛下世界你能否再爱我一次?哪怕一次也好啊!
  • 牛虻

    牛虻

    有谁像他一样饱受感情的苦难?身世的离奇莫测,亲人和爱人给予的心灵伤害,逼迫他远走他乡。十三年后,他为什么还要返回这个伤心之地?如今的“牛虻”还是当初那个纯洁善良的基督徒吗?爱与恨,革命与宗教,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间悲剧。为了理想,牛虻割舍了爱情和亲情,也舍弃了深爱他的吉卜赛女郎绮达,含笑走向刑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秦镜之七绝草

    秦镜之七绝草

    一个小镇青年,经营着爷爷留下来的一家小旅馆,日子过得平淡无奇。一天,小旅馆住进了一批奇怪的客人,有凶神恶煞的大汉,有甜蜜的情侣,有算命的瞎子和孩子,有性格截然不同的母女,有唯唯诺诺的保安……,这些人的入住,不经意间改变了青年一成不变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 灵法王朝

    灵法王朝

    没有什么不可能,资质不一定要很好,只要足够幸运,面前的一切不算什么!不为强敌,勇敢杀敌,遇魔杀魔,遇兽杀兽,成为最强的魔法师,经历最残酷的战斗!
  • 空手道

    空手道

    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江湖老手以特殊的挂靠经营模式逐渐做大企业集团从而坐拥亿元资产,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首次全面揭示民营建筑企业挂靠经营成长之谜。首次深度反映民营建筑企业由盛而衰的裂变过程。展示空手道高手白手起家的经典智慧。洞悉空手道高手无本生财的经商秘诀。是一部集企业改制、潜规则、权钱交易、管理指南、用人理念、行业动态、办公室恋情、职场争斗等之大成的长篇力作。
  • 公主大大要种田

    公主大大要种田

    人人都云生女应做长公主,全国都的少女都向姚卿乐看齐,可公主卿乐一点都不快乐,因为,她想种田!!!一直陪在她身边的魏姑姑说:“公主您身娇体软,位高权重的为什么非要想不开跟那泥土过不去”国都的未婚少女们谈论:“长公主区种田?难道种田是公主研究出来变美的新方法嘛?”朝里的老官们感叹的说:“公主就是为国着想呐,为了让全国百姓都吃饱居然舍千金之体亲自下田,我等自愧不如啊!”陆大将军:“乐乐竟如此优秀,我得再努力点,不然皇上又不批准我的许婚书!”长公主关卿乐:“我TM就是想过上山水田园小日子啊!为什么总是有人曲解我,好烦!”
  • 系统逼我惹是生非

    系统逼我惹是生非

    怎么办?莫名被系统缠上,深夜做任务居然碰上了全校女生的男神——等等?为什么是这样的打扮?我去,我只是来取样东西,你们打…继续打……************《系统逼我惹是生非》黎九惜只想一边打工一边读完高中,怎么就被系统逼着卷进了这些无厘头的家族纷争中呢?过去的事情一件一件被揭开,就连遗物都成了宝物……黎九惜墨绿色的眼眸中闪过了大大的疑惑,她的前世简直是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