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3800000002

第2章 改革的经验总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始终确保正确的改革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是我们保证改革性质、道路和方向始终正确的成功经验,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者。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是“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35]。同样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和层面,各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和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离不开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立足国情、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的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他说:“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36];“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3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正是始终坚持了党的领导,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实践证明,中国的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各项部署和措施得以顺利落实的基础和前提;各个层面的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必须始终牢记的重要经验、根本原则和总要求,是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是必须始终抓牢的牛鼻子。当前,为了保障并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列专题阐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体现了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自觉。

(二)始终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是党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邓小平曾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3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39]

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偏废,必须全面始终地坚持。首先,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都要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因此,涉及多个层面的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二者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能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们党完成历史使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利益呈现出广泛化、多样化的特征,实现人民利益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再加上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尤其是在思想领域对我国实现长期渗透和干扰。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党和人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钟长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

(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辩证统一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途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回顾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会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艰苦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产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正确选择。正如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41]。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在于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决定着民族复兴的成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十五年来的改革历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也经历过曲折,但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在,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42]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改革不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保证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不会倒退回过去封闭僵化的老路,或者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那种改弦易张的邪路。始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保证改革思想始终正确的重要经验,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一)勇于推进理论创新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任何政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如果只从本本出发,故步自封,思想僵化,推崇迷信,那它就不可能进步,其生机就会丧失,就会亡党亡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这条思想路线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首先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事求是”,其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解放思想”,再次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与时俱进”,最后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求真务实”。这条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号召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从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错误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时刻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着眼实际、心系人民、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党始终能够立足国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我们党和人民在从事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智慧和心血。这一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现实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和指导着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其创新和发展为改革开放的深化提供着与时俱进的正确指导。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充分展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永不停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会戛然而止,而是呈现为不断开放和发展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勇于推进实践创新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以推进理论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和引导实践创新,通过实践的不断创新来推进制度创新,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社会实践,是自我创新的社会实践。以往我们能够不断破除各方面的体制弊端、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的重要经验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一是坚持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不断科学总结和概括源于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的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各个改革层面的成功做法,这不仅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和持续成功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在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经验加工并转化成为较为切实有效、合理规范的国家治理制度,例如,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43]二是坚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立足国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社会发展有益经验以及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的有益方面,总结和避免国外社会发展的有害教训和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的弊端,杜绝了对于西方国家发展模式以及各项体制机制的简单照搬,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家治理制度。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符合时代潮流、顺乎民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套制度将继续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其重要价值,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并在完善和发展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

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勾勒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让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了自信;但是,我们在充满自信的同时,也要时刻明确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全党在思想上对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坚持,必须落实到改革实践的行动上,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带领人民锐意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顺利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总括而言,正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一重要的改革经验,才保证了我们党提出的改革举措和部署在总体和趋势上的科学性,使我们能够以正确而宽容的态度对待改革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的问题、偏差和失误,并及时地、适时地、灵活地调整和纠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因此,只有坚持这一思想经验,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当前,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历史条件下,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坚持这一重要的改革经验,只有如此,才能找准思想束缚和利益固化的症结,对症下药,提出合理有效的改革措施,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也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保障改革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正确的重要经验,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一)坚持以人为本

在人类历史上,关于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首次由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科学的、全面的回答。历史唯物主义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曾就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发展而言:“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4]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形成了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始终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始终不忘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不敢须臾脱离人民群众,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并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告诫我们,处在改革开放这样伟大的历史实践进程中必须始终谨记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更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拥有者;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保证改革得到顺利推进。因此,任何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台和实施,衡量其是否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都必须以四个方面作为衡量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

(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5]因此,要使改革开放得到顺利推进,就必须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和创新的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在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层面的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46]。当前,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一切工作和各项改革举措以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了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都要通过强化责任、健全制度、落实到人,推动有关方面形成合力,妥善加以解决;对损害群众权益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三)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鲁迅曾讲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4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准确地表明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人民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主体,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如果没有人民的拥护和参与,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各种困难并取得辉煌成就,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集纳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从而使改革获得了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当前,改革所面临的复杂度、敏感度和艰巨度不亚于改革之初,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期,例如,一些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有啃硬骨头、涉险滩的魄力和智慧。以往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面临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越是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越是担负繁重艰巨的改革任务,越要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越要紧紧依靠人民,从而破解改革难题,化解改革风险挑战,顺利推进改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48];“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4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50]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聚合民力、融合民智,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动力;必须坚持问政于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坚持改革的谋划依靠人民智慧、改革的推进依靠人民力量,改革的成败依靠人民来检验;必须坚持问需于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广泛交流,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畅通人民表达改革诉求和意见的渠道、完善人民参与改革的各项体制机制;坚持问计于民,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问策,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最大程度地集中人民智慧和力量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来。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段论述内容丰富,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中国长期以来的实践深刻表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科学把握、妥善处理的重大课题,只有处理好三者关系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保障社会持久稳定的基础,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改革,每一发展浪潮和繁荣的到来在于改革,因此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改革。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稳定最牢靠的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的复兴要靠独立自主的发展来实现。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就会化为泡影。“现在,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51]

(二)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52]因此,一方面,针对改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难度,必须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另一方面,改革举措要慎重,必须反复论证和评估,同时不可过于谨小慎微、裹足不前,要勇于实践、勇于尝试。因此,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同时,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历史经验,需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是在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不断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改革方式。这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随着改革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加大,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做出统筹设计,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促进。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四)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

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就是增强改革措施的协同性,就是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因此,必须在总揽全局前提下整体推进,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同时,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五)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凝聚共识,就是要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人心不齐,泰山难移。没有广泛的改革共识,就不会有改革的顺利推进,更谈不上取得全面成功。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繁重。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去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即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同类推荐
  •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该书由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邵克文作序,甘肃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赵宝红担任责任编辑,全书40万字,共分三部分,即“发展点滴”、“项目点滴”、“改革点滴”。
  •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道路如何形成?其内涵、本质是什么?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对外关系上有何独特表现?它与西方的道路有哪些不同?本书从1956年至1982年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创、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事件作了详细的再现和分析,理清了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本书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系统、清晰地认识中国道路奠基于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开创和发展于邓小平时代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自觉将自己的梦与民族的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本书的视角采取了社会学的广义范围,所指的行政争议,泛指一切与政府工作有关的争议,不拘泥于行政法学上的行政争议,即包括一切政府居间解决的民事纠纷、政府指导或委托其他机构解决的其他纠纷和政府作为争议一方的行政纠纷,即将政府解决纠纷的机制也纳入其中。《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第一部分阐述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重点论述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的各种方式、运行状况及其改革,第三部分从实践角度论述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第四部分总结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适用的范围和边界以及同诉讼的衔接问题。
  • 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

    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

    从钩稽30年代以来世界公共行政的历史开始,深入研究了国外当代行政改革的动因、进程、主要措施、客观效果及其经验教训,对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个简单的常识是:不深入研究就无法了解,不了解也就无从借鉴。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一些国家掀起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浪潮汹涌,迅即席卷全球。
  • 世纪华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世纪华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六大是二十一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回答了新世纪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问题,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伟大事业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书主要通过大会纪实、重要文献、海外视听、会议花絮、历次全会、热点聚焦等栏目展现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怎样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热门推荐
  •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1984年初调入南京大学后我开始在周三多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得我们对管理学的几乎每一个基本理论问题都有机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986-1991年,在广泛阅读、从而参考国内外大量管理研究文献和管理学教科书,特别是南京大学企业管理教研室周三多、蒋俊、刘君健等老师编写的《工业企业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由我主笔写作了《管理原理》一书。该书1992年初版后,受到了管理理论工作者、大专院校管理专业多层次学生以及企业界的高度好评,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出版的管理原理类教材提供了参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开水的异想世界

    白开水的异想世界

    世界总会有向日葵在开放,有一种姑娘无论经历什么人生都不会被毁掉
  • 道破轮回

    道破轮回

    轮回腐朽,有人选择终生为奴,有人选择宁死不屈,这是古老的寓言,还是终结的启示!这是生灵的恶梦,还是天下的宿命!执剑在手,剑斩虚妄苍瞑破;吾命如归,踏碎世间一切敌。诸天万道,道破终来见轮回!
  • 十四月有雪

    十四月有雪

    爱新觉罗胤禵,我再理你就跟你姓完颜罗察之女,昭月,秀外慧中,策为十四福晋——爱新觉罗完颜氏,接旨吧我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与你却有万水千山,既然不能长相守,何不共饮黄泉水!
  • 浪子都市

    浪子都市

    读者们晚上好!雾霾天不会影响到我们美好的友谊和爱情。俗话说寒门难出贵子,我认为这句话很不科学,社会在变,时代在变........各位读者对不起,由于个人的原因这本书目前暂且不会更新,感谢读者们的爱戴大家目前可以先关注《诚实狩猎者》祝各位读者愉快
  • 站在阴影里

    站在阴影里

    经管系张扬桀骜大小姐与中文系古典文艺女作家的交换人生~
  • 青涩之忆

    青涩之忆

    一个天鹅与大雁的爱情童话,大雁被迫离开天鹅,大雁对天鹅说:“直到太阳与月亮重合时,我会回到你的身边”,然而天鹅并不知道这是大雁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于是天鹅每天都等待着太阳与月亮重合的那一刻。永远的承诺和誓言是否能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悲伤的童话,我还能一起在夕阳下奔跑吗?
  • 灵魂之舞

    灵魂之舞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灵魂之舞》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阿来的短篇小说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灵魂之舞》收录了:鱼、月光里的银匠、永远的嘎洛、野人、灵魂之舞、格拉长大、银环蛇、红狐、槐花、阿古顿巴、老房子、声音、界限、清晨的海螺声、赞拉土司传奇、沃日土司传奇、末世土司、怀想一个古人、露营在星光下、从乡村到城市、看望一棵榆树、落不定的尘埃等文章。
  • 理想纪元

    理想纪元

    自幼丧母,与父亲和叔叔相依为伴,但天灾人祸,父亲逝去的噩耗传来,死因种种疑团,他会怎么办?从小相伴的朋友被他所守护的人类杀死,他会怎样选择?面对人类种种的人性,他会如何去选择?一个主角理想的时代能否实现?且看理想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