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27400000002

第2章 气象苍茫洒日月,春光灿烂照乾坤(1)

清浅流年,时光一寸寸随云烟缈缈而去,而那些看似了无痕迹的风光,被封存在那古老的诗篇中,它们涌动着,漫燃着,只待谁的指尖划过,将美景重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是谁在那小楼听了一夜的风雨?是谁被那杏花雨沾衣欲湿?

曹丕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丹霞蔽日行

[魏]曹丕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史称“魏文帝”。魏武帝曹操的次子,继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没有他父亲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气,但是他野心不算小,因自幼“善骑射,好击剑”,常常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所以,在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于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政客,同时也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诗人。他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有人说曹丕“武不如其父曹操,文不如其弟曹植”,但是这也不能说明曹丕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以文学批评家的眼光与作为,开创了文学自觉的新时代,创造性地拓宽了诗歌创作的样式,成功地完成了文人七言诗的创作”。

他的《大墙上蒿行》开创了长篇杂言乐府的新篇章;他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诗清绮动人;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曹操对于儿子们的表现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他并不喜欢曹丕,而是更喜欢小儿子曹冲。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

也许,这句话伤过曹丕的心,他后来也常对人说:“如若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世子之位。”所以,他的作品几乎都弥漫着一股忧伤的情绪,同时也有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惆怅萦绕,而这首《丹霞蔽日行》也不例外。

诗的前四句说的是红霞遮天蔽日,彩虹遥挂天际,溪水潺潺流淌,落叶翩翩飞舞。这些景色都绚烂至极,最终又都会归于平静。

而后六句则说,鸟儿脱离了鸟群,独自在云间悲鸣。月圆之后就是月缺,盛开的花不再旺盛生长。这些现象自古就存在,我何必再来感慨呢?

曹丕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也说明了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凡事都应该顺其自然,不可强求,人应该以平静恬淡的心境来面对这世间的千变万化。其中,也体现出了一丝道家无为的思想。

在曹丕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读到他这种“自带忧伤”的感觉,比如《善哉行》中“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意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人世,何必如此忧伤呢?就算我现在不快乐,时光也一样会飞逝,不会因为我的忧伤而有半刻的停留。

即便是手握重兵,权倾天下,也会有无缘无故的忧伤。曹丕身为君王有这样的忧愁,我们作为普通人自然也是如此。仔细品读他的文字就会有一种感觉:他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描述出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或许,这也是曹丕的诗歌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原因吧。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曹丕的评价很高:“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也许,曹丕没有弟弟曹植的“独占八斗之才”。然而,这种细腻的情思,这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却能够引起后世读者深沉的共鸣。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七哀诗

[魏]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在父亲光芒的照耀下,曹植也毫不逊色,他在文坛上大放异彩,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南北朝时期更是被世人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崇高地位。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对曹植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曹氏父子“一家皆英才”,曹植的父亲曹操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其诗朴素自然,清峻简约,更兼有吞吐天下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情怀。

兄长曹丕的作品感情真挚凄怆,语言婉转流畅,字里行间充斥着人生感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曹氏父子三人因在诗文上的卓越成就,开建安时期一代风气,塑成独特的文学风骨,世人因此把他们并称为“建安三曹”。

一家亲骨肉理应其乐融融,可君王之家又怎么会像普通家庭那般和睦?曹操对曹植这个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的儿子颇为偏爱。

曹植年少时就能诵读典籍名篇,广泛涉猎诸子百家作品。他才思敏捷,善言谈,每每被父亲提问,常常对答如流。曹操曾经看过曹植写的文章后异常欣喜,甚至以为他是请人代写的,为了打消父亲的疑问,他甚至让父亲当场向他提问。

曹植性情比较坦诚、率真、自然,在生活中也不注重华丽的车马服饰。这一切都十分合曹操的口味。

曹操对曹植的这份喜爱,在其另一个儿子曹丕的眼里就是偏爱。曹丕既嫉妒父亲对曹植的过分关注,也对他这个弟弟的文才心生忌惮,更是对曹植“不羁放浪”的行为颇有微词。而这时期曹植的诗词多充满着昂扬的志气,豪壮的雄风,闪耀着那个时代的光辉,更显出他英姿勃发的身影。

然而,人无完人,曹植身上的才子气太浓烈,性格上洒脱不羁,日常行为上不懂得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曾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以致后来不再受重用。曹丕登位后,曹植更是麻烦不断。

相传,一次在大殿之上,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处死他,曹植越想越悲伤,才思和忧愁不断涌出,在不到七步之内便悲怆吟出一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从此,兄弟二人离心断情。

半生优渥,半生波折,造就了曹植后期的诗词文风。“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一声惆怅一诗情。这首诗却是曹植内心泣血、郁郁寡欢和对兄长无法表达的情怀,可谓是诗人心理活动真实的写照。

诗明处写怨妇思念远方郎君的情怀,暗中排解抒发诗人对兄长的情意和自己郁郁寡欢的心情。明月,流光,高楼,徘徊,月夜思君不见君。这首诗明面上写的是女子独倚高处不胜寒的古楼,对着自己的影子自哀自怜,眼神飘向远方,思念着不知在何处的郎君。然而,这孤只单影又何尝不是落寞的曹植自身的生动写照。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内心情绪,充满着悲叹和哀伤,终日心慌慌思念良人却不得见,甚至音讯中断无法联系,而日日想着能获得重用的曹植,内心戚戚然也只剩彷徨。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请问楼上在深夜叹息的是谁?自言是远游在外行人的妻子。语言利落干脆却思绪万千,饱含无奈深情、悲苦和期盼。只剩那不被赏识的诗人在深夜里叹息,这忧伤无人可讲。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思妇向人诉说着丈夫离开后自己的孤寂:“我的夫君已远行在外超过十年了,只留我自己孤独冷清地守候在这里。”进一步突出了思妇的悲哀叹息——不被重视,不被接受,热烈的心被冷落了许久,只留下我独自徘徊在这凡尘,又怎么不清冷,不寂寞,人生又哪有欢乐可言?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妇人将夫君比喻为道路中飞扬的尘土,将自己比喻为污浊肮脏的水中泥,两人天差地别,难以融合在一起,她的夫君高高在上,不屑与自己生活,自己卑微在下,非常悲哀。

这好似在说:我的兄长啊!你就是那天上的飘逸的仙,我就是那地下最卑微的尘土,本是同根生,如今你嫌弃我的卑微,我无法仰望你的高度,这世间何其残忍,让兄弟成了冤家,让亲人生了怨恨。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清尘轻浮地往上飘,水泥往下沉,所处的位置是截然不同的,本就各自相异,所以融合在一起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曹丕为君,曹植为臣,君臣之间本就云泥之别,更何况这个臣还是被厌弃的臣弟,什么时候才能敞开心扉,以宽怀之心接受我这小小臣子的眷眷之情,什么时候兄弟二人才能和谐共处呢?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虽然被夫君厌弃,也明白两人的云泥之别,但是可以的话,思妇依然愿意义无反顾地化作那西南风,从人间消逝而投入夫君的怀中!正如曹植被自己的兄长疏远、嫉妒、排斥,内心的苦闷也如这诗中的思妇一样,虽愁思悲哀,但是心中依然愿意为自己的兄长,也是自己的君主——鞠躬尽瘁,死而无憾。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思妇很了解自己夫君的想法,超过十年了,一次也没有联系,夫君的心早已不向她开放,放弃了她,她还有什么可依靠可依赖的呢?哀怨之情,溢于言表。

无奈,曹丕不可能对曹植敞开心扉,他的怨念无法排解,只能以此诗抒发自己的抑郁。

而读者读到这里,不仅能跟着诗中思妇一起悲、一起叹、一起思、一起怨,更能理解诗人的孤寂、悲哀,以及他燃起希望,继而灰心失落;重拾神采,再次请愿,又被无情中伤的曲折心情。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此诗里的点睛之笔,也是曹植发出的执着而深沉的誓言。诗中的思妇独守空房十年,没有沉沦和消沉颓废,而是矢志不渝,愿化作清风随君而去,这是思妇此生唯一的期待和执念。

曹植也是如此,他在认清变化无常坎坷的命运之后,并没有放弃初衷,而是“长怀永慕,忧心如酲”(《应诏诗》)。而数年的排挤冷落,也并未熄灭曹植对未来的期许。年近不惑的曹植始终未放弃自己未酬的壮志。

时间转瞬,年复一年,曹植心中却不曾掠过一丝就此沉沦的念头,更一直坚守着自己毕生的心愿——“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这是他至死坚定的信念,也是他精神的依托。由此,铸就了曹植的“骨气奇高”的气质与风格。

佚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正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一般,诗人们写阴山,也都充满了悲情、壮志,或战争的肃杀。比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戴叔伦的“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在战争时期,阴山是战火连天的边疆,是冷清萧瑟的形象代表。而和平时期的阴山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

自古山水相逢,依山傍水,一静一动,一刚一柔,无处不散发着截然不同的生机活力和不同的审美观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横亘在内蒙古中南部的阴山山脉,山水草原相依,上天将美景皆存此处,不知道倾倒了多少墨客骚人,荡涤了多少迷茫心灵。

远古时期,阴山还是茫茫的古海,后来沧海桑田,古海衍生成了高山和广阔的草原。阴山南一片沃野,广阔无垠的敕勒川,辽阔肥美的农田草甸养育了无数民众。北狄、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扎营生活,饮马星河,日夕劳作。

一千五百年前,鲜卑人用鲜卑语言创作出了以阴山为背景的民族歌谣——《敕勒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敕勒歌的汉语版流传开来。当人们诵读吟唱那通俗易懂的歌词时,仿若置身于蓝天绿草白云间。而草原也成了无数人为之向往的地方,成了纯洁、神圣、自由的象征。

今天流传的《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它歌咏了北国草原富饶壮阔的风光,也写出了敕勒人的明朗豪爽,热爱家乡的豪迈气概。“敕勒川,阴山下”,点出敕勒川位于高耸连绵的阴山山脉脚下,将草原的雄伟壮观一语道破。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人以天为盖以地为庐,而极具蒙古特色的蒙古包,也在天地之间,无垠的天空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天野相接,连成一片,茫茫然不知天有多大,让人顿时觉得自然的伟大。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如水洗过般透蓝的天,千万年依然纯真如初。在诗的意境中,原野的碧波荡漾开来,远望没有尽头,人显得更加渺小。草原的风带着芳草的气息拂过,碧草起起伏伏,肥美的牛羊悠然出现。

诗中有静有动,有色有彩。蓝的天,绿的草,黄的牛、白的羊,清新的风,淳朴的人。让人在这恢宏的旷野中为自然赞叹,让心灵开阔,然后知足地平静。

白居易写草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生命的颂歌,诗中写出小草的韧劲,而更多的是人生的感慨。今人歌颂草原:“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草原的景象入诗,诗人多表达思念和深邃情怀。而《敕勒歌》语言通俗,不似文人讲究韵脚,逐字推敲那般严谨,却让人读后通体舒畅,进而有感而发。

为什么鲜卑人能将《敕勒歌》唱到了所有人的心里?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陆机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拟明月何皎皎

[西晋]陆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南朝梁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卷上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之中的“陆”指的就是西晋诗人陆机,“潘”指的是同时期的素有古代第一美男之称的潘安(潘岳)。后人以“陆海潘江”来赞誉两人的才华横溢。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出身名门世家吴郡陆氏,他不光有文才还有武略,在吴国时曾担任牙门将一职。

吴亡后陆机和其弟陆云出仕西晋,来到洛阳。两人的文才轰动一时,名声大振,当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是指张载与他的两个弟弟张协与张亢。他们都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因此被人尊称为“三张”。“二陆”到了洛阳,使得“三张”的名声都降了下来。

后来,陆机一直很受朝廷重视,并担当要职。

陆机的诗与骈文俱佳,在书法上也有独特魅力,其《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他写的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

西晋时期社会安定,文学发展迅猛。陆机、陆云两兄弟和以潘安为代表的“金谷二十四友”,经常聚集在二十四友之一的石崇家的产业——洛阳金谷园中。每每集会,这些青年才俊们一起探讨文学,吟诗作赋,彼此切磋才艺,增进友情。

他们创作出的诗歌数量甚至占据西晋文学里诗歌总量的半壁江山,他们的文学活动将西晋文学推向了繁荣。除陆机和潘安外,这个小团体的其他成员也各有不凡,如刘琨、左思等。他们著有《金谷诗序》传世,也形成了太康文学,塑造了太康诗风。

陆机不仅精通诗文书法,在史学和绘画艺术上也颇有建树,并留下许多名篇。张华曾对陆机说:“别人作文,常遗憾才气少,而你更担心才气太多。”

陆机才如泉涌,诗、文、史、书、画皆有成就。怪不得有人看了陆机的作品后,烧掉了自己的笔砚,因为陆机的才华无法企及。

陆机的文章文辞优美,追求华丽辞藻,音律和谐,对偶工整,在诗歌中运用排比,增加铺陈,让诗歌焕然新生,更富瑰丽。

此诗是一首拟古诗,原诗《明月何皎皎》是一首汉代五言诗,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而陆机的拟古诗意境与原诗有相似之处,但词句皆不同,用旧名赋新诗,增添了新的意境。

诗人安寝在北堂,正值夜深人静。此时,清冷的月光从窗户洒进整个卧室。望着这倾泻满屋的光辉,诗人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将月光揽入怀中,可是伸开又紧握,月光无形,只落下有些遗憾的微微叹息。

月光轻盈恍惚但不可握住,也握不住。这飘忽的月光也像那远游的丈夫,只有空名,而不在身边。

抓不住的沙放下也罢,揽不住的月光放下也罢,月夜下想把这“余辉”全部收揽的又何止诗人一个。就像世间,抓不住的东西又何止这些,诗人从不追求才名永垂不朽,而世人想抓住的权力却转眼成泡影。

北风带着凉意从房子的四面八方吹进,使人倍觉凄凉,辗转难眠。屋外高高的柳树在院落里舞着黑色的树影,秋蝉凄清地叫着,让本来就难眠的人更觉烦躁。

这几句勾画出一个闺妇在月夜里因相思而孤枕难眠、凄清畏冷的形象。月色,凉风,寒蝉,这些景色都有幽深的意象。痴女怨妇,自古便是诗人笔下的风景,每个人愁苦不同,却总离不开人世之苦,只是渲染的景色不同,幽怨便写出了层次。

妇人已经感知到暮秋时节的萧凉,顺其自然地想起丈夫已经在外行游了太长时间。没有亲人在身旁,两地分居的生活让思念更加强烈,难以排解。

这最后一句是游宦之人在外漂泊后的深思和对生活不易的感慨。远离家乡,谋求仕途的人,无论顺遂还是坎坷,那一方家乡,无论是繁华之地还是朴实乡村,都是心中最温暖的存在,总是引人遥望。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诗作传世的并不多,《全唐诗》仅存两首,但质量奇高,其中的一篇《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美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诗篇题目便情景交融,引人入境。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意象,逐一铺开,又紧密相连,勾勒出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令人神往。《春江花月夜》又宛如一幅清新古典的水墨画,无处不散发出清雅壮丽的意境。

诗人开篇即擒题,描写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景色。春日的江潮声势浩荡,汹涌的碧波荡漾着奔向大海,江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静静地从海的边际慢慢升起,好像要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在壮观的景象、宏伟的气势中他将这潮水写得与众不同,有明月潮水活泼轻快的动态美和鲜活的生命形象。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缓缓流淌,寂静的夜色中,月光照射在鲜花、绿树上,好似撒上一层洁白无瑕的雪花,而点点白雪闪烁着皎洁的光。诗人轻挥一笔,便将春江月夜中的奇妙之“花”点染开来。妙笔生花,月光恬淡,诗人洞悉月光的唯美和变幻:月光似薄纱笼罩这世上的一切,皎洁的明月光使春江月夜显得分外恬静幽美。

诗人将笔墨凝注于孤月,不禁让人想起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因月光洒落忆起远方佳人而情不自禁地感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创作出流芳百世的诗词佳句,用以寄托对天边恋人、亲人的思念。

诗人两次写月,初生月的朦胧,高悬月的皎洁,并由此引发思古之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沉思,心中感慨万千又充满了迷惘。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的这轮月亮,而江岸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开始照耀着人?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又叫人无法解答。

生命到底起源于何时?诗句中充满了哲思,更充满一种超前的宇宙意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一代一代没有尽头,不断地繁衍,此时的江月和彼时的江月一样,亘古不变。而这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出一辙,年年岁岁繁花依旧绽放,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各不相同。张若虚感叹人生匆匆而过,而只有江月长存于世;刘希夷感慨事物依旧,而人生易老。这里的代代,年年,叠用了两次,更突出了诗文的音节韵律美,给人一种清峻真切之感。

孤月悬在夜空中,不知等待着什么人,清浅的月光下,只见长江湍急的水流不停地奔腾远去。随着月色的浓厚思绪的变迁,诗篇纵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为深远宽广的境界。

江月等人不得,江水无情东流去,诗人由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景象,引出下半篇人物之间的离愁情思。人事变迁而江水依旧东流,这茫然的自然景象,渺小的人类又如何控制呢?也只是徒留感伤而已。

继而,诗人描绘了月夜中思妇与游子分隔两地的情形。游子如白云般飘然离去,思妇站在离别的地方忧愁等候,一边是游子的漂泊,一边是思妇的相思,诗人用设问描写出了一种充满相思离愁的情景。

画面打开,两个镜头、两个空间、两种相思离愁,重合在一首诗里,将离愁别恨写到极致。在此明月之夜,是哪家的游子坐着一叶扁舟在漂泊之中?又是谁独自在那月明如水的小楼上深深思念?

楼上不停游移的月光,照耀着早已因良人离去而懒得再用的梳妆台。月光照进门帘,离愁别绪更加萦绕于心怀,明月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躲不开这离愁苦思。这时远行的人互相望着月亮,但是有再多的情怀对方也听不到,真想随着月光去照耀着他。可是,即使能像鸿雁那样飞翔万里,也无法带走思妇的思念之情;明月下,春江里,鱼儿在水中不断地跳跃,激起阵阵波纹又有何用。

寥寥数语,离愁别恨抒发得情真意切。昨天夜里梦见落花飘零,可惜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是身在他乡不能回家。江水奔流不息,仿佛要把春光流尽,水潭上倒映出思念的月光。不知不觉月已西斜,月儿慢慢下沉,隐入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游子隔着千山万水。梦里花落,江水奔流,青山绿水,月儿西沉,这思念的月光又何尝不残忍呢?

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月光下回家,而我只有望着那西落的月亮,让思念洒满了江边的树林。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月夜花树上摇曳,在这样激荡的情思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景生情,余音旋绕,勾人心魄,让人深感惆怅,不舍得诗的完结,更不舍那一抹空灵而幽美的月光。

诗篇中江与月出现数次,每次皆不相同,两个景象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升华。月之变幻,神秘,皎洁,明媚,轻柔,缥缈,叹惋……尽在其中。试问世间谁能把一轮江月写到如此清雅迷离,不经意间却夺人心魄的地步?

唯有“诗真艳诗,才真艳才”的张若虚一人而已。

“山月不知心里事”,而张若虚却知道这月亮的心事、月下的故事。一轮明月千古未变,月光下变化的人一直在演绎着不同的岁月,有的对着月亮发表誓言,有的在月光下相思,有的举杯邀请,有的对着月影流连……

《春江花月夜》,就如同那轮光耀古今的江月一般,不朽而璀璨。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人说,李白是天才,天纵奇才;杜甫是地才,人间百态;王维诗画传情,是人才。而我认为王维是全才——他不仅是唐朝著名诗人,还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开山鼻祖。

钱钟书曾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具体说来,他工于音律,做过掌礼乐之官,善书法、篆刻,在诗歌领域更是全面开花,无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可以说,王维良好的艺术素养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万物生辉的大自然景物中最引人入胜的瞬间,而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极富深情,时而寂静幽清包含禅意,时而深情浓厚以景衬情。王维的抒情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的绝句,感情真挚,不用任何雕饰,具有淳朴自然之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王维的军旅和边塞诗都是雄壮飞动,境界阔大之作,一首《使至塞上》更是豪壮雄浑,气势非凡。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使至塞上》便是作于出塞途中的一首纪行诗,记述了他在出使塞上的路途中所见的塞上风光,也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轻车前往更凸显诗人被排挤后的孤独,虽轻装上阵但内心沉重。先是自问自答这里是哪里,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同时点明地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蓬草”随风飞转,诗人就是那如“蓬”和“雁”一般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朝为官,身不由己,王维被排挤离开朝廷,内心的忧愤抑郁像随风飘摇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进入“胡天”。从国都到胡地,相隔万里,茫茫征途。仅仅十个字,深重的孤独感、飘零感已深深扎入人心。

不禁抬头望着茫茫沙漠,诗人专心观景用以自我安慰排解,刻画了沙漠典型景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无尽无止的黄河上发散着余晖的落日浑圆。“大”字表现了沙漠的无边无际。边塞荒凉广阔,人烟稀少,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狼烟格外醒目。因此,诗人称之为“孤烟”。

是的,诗人就是那大漠中的那一缕孤烟,萧条单调,却又挺拔坚毅。

横贯沙漠的黄河,在一片黄沙下显得孤寂而悠长。自古逢落日而感伤,一个“圆”字却让人体会到淡淡余晖中的温暖,以及大漠中落日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融入这广阔悲凉壮观的景色里,内心顿觉开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书中人物香菱之口评价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绝妙,有口却不知道从哪说起,看似用字平庸,想来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尤其‘直’和‘圆’二字,极具锤炼雕琢,亦极其自然。”

伴着一路黄沙,带着诗人的慷慨悲壮之情,终于到达边塞,全诗也从壮阔雄奇、气象雄浑的景象回归到现实。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路遇的侦察兵告诉出使塞外的诗人:主帅正在燕然前线未归。此时,诗篇戛然而止,而故事还在继续,给人意犹未尽的余地。

王维将以往苍凉的边塞诗赋予了画卷的美感,将塞外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有着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悬挂的落日,到空中升起的烽烟,再到地下蜿蜒的河流;从近处的孤烟到远处的夕阳,到整个苍茫无边的大漠。景物虽不多但典型,写出了空间的开阔,而景物转换层次也非常丰富。

而《诗经》中也有一首与众不同的边塞诗,将边塞诗翻出了新意,那就是戎卒返乡诗《采薇》。它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大雪纷纷满天飞。时光流逝,道路泥泞难行,军旅生活艰辛无比。满心伤感满腔悲,我哀痛,我的生命在战争中慢慢虚耗;归途中感慨万千,追忆唱叹从前艰难。而时光转变,景物也截然不同,而这首诗也常常被用来描绘情人间的聚散离合。

王维的诗则不同,他赋予诗画一般的线条,直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无边的落日,仅仅几笔就用最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景物的形态。他的诗渲染了丰富的色彩,黄沙漫漫的大漠,黄昏晚景,透红的夕阳洒下的淡黄的余晖,闪着白光的粼粼河水,白色的烽烟直上湛蓝的高空,雄奇的边塞风光尽在眼前。而诗人也在这雄浑的大漠景色中将悲壮的情思升华,胸怀顿时变得豁达开阔起来。

王维的诗写景也是写人生,有秀丽时的清新,有悲伤时的豪壮,也有失意时的禅理,那诗意的人生情景好似被他绘入了时空画卷里。

王维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

[唐]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唐代宗在《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中曾赞誉王维为“天下文宗”,清代诗人施补华评王维诗作时说道:“摩诘五言古,雅淡透出清贵;摩诘七古,格整工稳而气敛,极可为后人学步。而摩诘七律,有高华清远独成一体,皆可效法。”

王维的四首《少年行》是他早年诗歌的代表作,充满了强烈的英气少年的风发意气,刚劲雄浑,又极其浪漫。“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郎视死如归出入沙场,纵然战死也要永留青史。

王维五言律诗清远工丽,风劲雄浑,荣冠盛唐。其中《送邢桂州》风头最劲。

《送邢桂州》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王维挚友,桂州为一州名,属岭南道,邢济即将赴任桂州,所以称之为邢桂州,也说明邢济和王维的关系亲密。邢济即将赴任桂州,王维去送别,只见孤帆碧天之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京口岸边,铙歌响起,锣鼓喧天震动京口,送别场面壮观热烈。诗句充斥着昂扬壮志可凌云的气势。听觉和视觉效果并用,只觉大气震撼,邢济经水路过洞庭而下桂州,乘风破浪扬起的巨帆一路浩浩荡荡地向波涛汹涌的洞庭湖驶去。

第四句写诗人目送好友离去,望着江面不舍地眺望远帆,而想象着好友一路前行的昂扬意气。跟以往的执手相看泪眼之离别不同,虽同为不舍,但感情更为含蓄大气。

“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一路上,桨拍水波,扬起风帆,顺风顺水气势宏伟地由赭圻行至赤岸,动态万千,“击”“扬”二字,利落爽脆,动感十足。“击汰”一词取于屈原的名作《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作者笔锋一转,由船儿行驶场景转到江湖无限风光。日落时分江水微波荡漾,落日淡黄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折射成一片透着光芒的白色水面,碧波万顷滚滚而来,潮水席卷,天地间瞬间又仿佛都染上了一抹青色。

“白”“青”是最简单也是最不浓重的颜色,以清淡之笔绘绚烂之色,诗人轻描淡写之字,却写出了厚重浑吞之感,技艺精湛可谓独树一帜。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用典写今,表达对友人殷切的期盼和美好的祝福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时的清官孟尝的故事。选取这一典故,是期盼友人为官清廉,为民请命。

“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其意是表明望好友到任桂州后,地方百姓安居乐业,造福一方。一“明”一“星”用字巧妙,说出友人为官为人的闪亮光彩之处,同时将自己的期盼融入,言辞热忱,情真意切。

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也就是说,在诗文璀璨、风采各异的唐代,仅是有名的且流传下来的诗就近五万首,而仅著名诗人就达到了两千多人,他们就像满天的星斗一样,照耀在大唐的夜空,创造出中国诗歌的最高峰。

而这其中的佼佼者不过数人,最有名的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者荣冠诗词半壁江山。而李白飘逸浪漫、才华横溢,他随性挥毫,诗词如梦虚幻多端,如仙人一般缥缈多变,引领读者进入变幻莫测的奇幻境界。

李白的绝句写景诗,明快俊朗,情思万千,每每读之只觉思绪驰骋,情绪如宣泄之野,倾泻于千里之外。仿佛这天上人间唯我独行任遨游。他讴歌祖国壮美山河风光,将奔放浪漫、俊逸清新的诗情浸于山水之中,诉排山倒海之情。瀑布雄美壮丽,而李白内心的气势比瀑布还雄壮,“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李白赋予庐山瀑布的壮阔雄姿。

正如杜甫对他的赞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为人豪放潇洒,大气出尘,个性爽朗,意气风发,常仗剑走天涯,看遍天下繁华。他纵酒狂歌,孤独清傲地拒绝一切不公和束缚,不受世事桎梏拘束,情感极其强烈。

他的飘逸风采足以映照千古,他的诗歌雄奇俊邈,贺知章读之被其英伟绝世之姿、瑰丽新奇之彩惊异,不禁感叹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于是将他称为“谪仙人”。

而《北风行》这首新乐府,是一首乐府“时景曲”调名。将李白不拘一格的创新文学形式和奇思妙想、气势壮阔全部糅合在一起,非常有代表性。李白大刀阔斧,将旧时题材点石成金,熔铸出新的寓意,也融入了李白独特的气概和奇幻的妙想。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照应题目不写寒冷景象,而是新奇地借助于神话传说。传说中的神兽烛龙没有脚,终年栖息在极北的冰寒之地,那里阴寒见不到阳光,它睁眼为昼,闭眼为夜,用以区分日夜。烛龙在如此寒冷之境尚且散发出光亮,虽光亮微弱,但那也是它的奋力坚持。

这里的神话有玄妙色彩,比如李白其他的诗,“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则透出曼妙神奇的色彩,惊心炫目,光耀夺人。

神话虽然不能让人足信,但诗人的想象让人惊叹,也留给读者画面感。作者继续描写北方冬季的阴寒景象,将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寒冷写得极其雄浑,让人心生寒意。烛龙以目光区分日月,这里却是寒到极致,甚至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只有那漫天遍野无处不在的狂风怒号着刺人心骨,让人无处可逃。

燕山的雪花一片片飘落——哪里是轻柔静美的雪花,那分明是偌大的芦席!大片大片的雪花坠落在轩辕台上。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摹北方大雪纷飞的苦寒景象,充满了李白大气独特的艺术风采。

在这天寒地冻的十二月,幽州思妇早已经索然停止欢歌笑语,双眉忧愁。如此萧瑟苍茫的景象,让人如何不心生忧伤?诗人笔锋落到忧思上,看似突兀,却早有铺垫,人在如此恶劣天气下总是悲伤,更何况心事重重的人呢?无论是大气磅礴的景象,还是愁苦少妇的忧郁,诗人都信手拈来。

少妇日日倚着冰冷的大门,凝望着过往的行人,每天都在期待着她的丈夫归来,可每一次希望总是变成失望。此句颇有“望尽天涯路”的意味。原来,她的夫君被征发去了长城打仗,那里是多么的苦寒,不知丈夫是否能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每每提起便不禁哀叹。离别时,丈夫手提宝剑毅然决然地奔赴边关,只为大义救国,家中只留下一个虎纹金柄的箭袋挂在墙上,妻子睹物思人,不禁黯然神伤。

接着写箭袋里装着一双白色的羽箭,仿佛在诉说当时的豪情,而如今因为长久没有触碰,上面沾满了灰尘,结满了蜘蛛网。也可以看出,李白的大气中也有细腻,思妇终日思念丈夫,却只能看着他留下的物品,然后回忆着过去丈夫的英勇。直到现在,她只以为是丈夫久战不回。

而下一句却让人心碎——原来丈夫早已经战死沙场,只空留旧物和回忆。不忍心再看到丈夫的遗物,每看一遍只觉得心被碾碎了一样,不愿每次都沉沦在悲伤欲绝的情伤里,索性含泪将东西烧成灰烬。

黄河之水虽深,只要坚持天天捧土就可以堵塞它。但是这生离死别的伤恨,却如同这无休无尽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看不到边际。最后两句写出思妇的决绝,将情感爆发式地宣泄出来,如江河奔涌震撼人心。

邢昉《唐风定》中评此诗为:“摧肝肺,泣鬼神,却自风流淡宕。”国家动乱,人民苦痛,此恨绵绵,淬人心神,失魂落魄,如席般的雪花簌簌中,只见一个孤寂的背影渐行渐远……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借乐府旧题写新五古,《乐府古题要解》的作者注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即写别离之情。此诗写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思归家乡,而家乡的妻子独自在高楼哀叹思念将士。

全诗写辽远开阔的边塞风光,一轮明月从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头升起,在茫茫山野上显得更加寂寥。皎洁的月亮升起,只见无边无际的云海萦绕在明月周围,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气势非凡,苍茫奇绝。

长风浩荡飘忽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风从万里外吹来,不知带着多少人的故事和思念,一直吹进玉门关。

一片苍茫的景色后,写到玉门关的将士,又写到战争悲惨残酷的景象。忆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这里运用汉高祖领兵征战匈奴的典故,当初匈奴大军在白登山包围高帝刘邦七天,而今吐蕃觊觎、侵扰青海大片壮美河山。如今大唐虽强盛,但是边境一直受到窥伺,从未肃清过。所以,边境一直重兵把守,这是自古以来历代朝廷的征战之地,将士一批一批被征召而来,但是有来无回,没有见过有兵士生还回家……

出征在外的戍边战士遥望边城而思念家乡,明月照亮着边塞的苍苍茫茫和荒凉,举头望着一轮弯月,让思绪飘进家乡的月夜,不知道独身在家乡的妻子会不会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思念戍边的守边人?

高楼,明月,思妇,自古以来都是令人动容的意象——每个普通平常的戍边人,都是思妇家中最深的思念。诗人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笔法,将戍边战士的抬头遥望故乡和家中思妇高楼远望的目光对接,一个画面,两种情思,人间最愁是离别,最难的是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否重聚。

关山明月、万里长风、沙场哀怨、思妇之情,李白将一幅边塞情思画景徐徐展开。他将诗写成故事,在点点离思忧伤中又赋予了豪壮雄浑的气势。

李白就是有这个笔力,也有这份如有神助的天赋,他无依无傍,写旧题,抒新意。无论苍茫和悲思总是像投石入水一样,激荡在人心间,留下永恒的情感涟漪。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字达夫,唐朝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政治才干极其出色,才气也不遑多让。在文学成就上,他以极具风骨的边塞诗闻名天下。与岑参并称“高岑”,与以往边塞诗的一片凄切不同,其边塞诗苍茫雄壮而不凄凉,荒渺厚重之中又兼具活力,堪称大家。

高适生于武术之乡渤海郡(今河北景县),少时贫穷,生活困苦,成就其侠义正直之性格。他为人不拘小节,开阔豪爽,为官后一心为民。诗作多为边塞诗,多描写战争的激烈、对士卒的同情,赞扬艰苦戍边战士的爱国情感。诗中洋溢着奋发向上、蓬勃豪壮的时代精神。

其代表作《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之句,描写沙场惨苦,战士阵前拼杀,而大将的营帐内却歌舞升平。借此讽刺主将的骄逸,同情以身殉国的战士。堪称有血有肉,有泪有情。

高适个性率真,直爽,行事写诗也如其人一样,爽朗豪放,干净利落,遒劲有力,直抒胸臆。高适很少写景,只在抒情时夹杂少许景致描写,非常有自己的特点,可说是独成一派。而在其名篇《别董大》中,我们可感受到他的诗风。

《别董大》这首诗开门见山直述人物、地点、事件。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短暂相聚后又各奔东西。临行前,高适顿生离别之意,赠诗以抒不舍之情。

董大即董庭兰,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家兄弟中身为老大,诗人称他为“董大”,也说明两人之间的友情之深。

千里黄云席卷天空,暮色降临,荒野苍茫。北地的风冷冽地吹,大雪纷纷,抬首忽望空中,孤单失群的大雁,顶着狂风凄凉地飞着。高适与友人在此情此景下分离,景色的苍茫悲壮,亦如两人现实生活的困境窘状。

前半句用尽力气渲染,后半句却峰回路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和朋友站在行将分离的路口,贴心寄语——“千万不要发愁前方的道路上没有懂你的知己,天下虽大,但是又有谁不知道你呢?君子之交满天下,又何必纠结于离情别绪。”

诗人一扫前半句的悲戚不舍,于言语中激荡着对朋友真心响亮的祝福,充满了力量和情意,鼓励朋友勇往直前地坚定前行。这首诗可见高适豁达的胸襟、气度,堪称真豪杰。

自古离别多伤情。送别的古诗词多为缠绵不舍兼幽怨,在所难免地沾染上悲伤色彩。江淹在《别赋》里就已经点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高适,离别时骤生豪情,鼓励友人奋发乐观。同样是写离别,唯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高远的情怀可与之媲美。

高适的诗词不常写景,一写则惊人,一句莫愁前路,道尽千言万语的叮嘱——愿世上所有别离,都有最美的重逢。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精心选择收录了徐志摩诗歌全集,包括《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月夜听琴》等经典名篇。徐志摩的诗构思精巧、意象新颖,是中国诗文的经典之作。他所有的思想、热忱和思念都可以在他的诗歌中找到答案,《再别康桥》是了解这位“唯美派”的诗人不得不读的作品。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 沉默的悬崖

    沉默的悬崖

    永远要有这个严峻的抱负。不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必须直面人生,用全身心去拥抱、搏击充满荆棘与鲜花的人生和命运。因此,我在祖国和历史热切的逼视下,仍然是很惶愧的。
  • 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

    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和隔壁考试的对狙日常

    我和隔壁考试的对狙日常

    这可能是一个又一个不可揭的伤口讲成的故事
  • 地下城与勇士重回60时代

    地下城与勇士重回60时代

    经过无数版本的变迁,氪金越来越多,游戏早已忘却初心。而他则有一次机会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群号:252896031(书里写好的一些东西有的有图,需要的朋友可以进群)
  • 今天你欧了吗

    今天你欧了吗

    昨天的兰九抽到了上上签,全程天命圈,落地三级套,空投砸脸,躺着都能吃到鸡今天的兰九抽到了下下签,全程天谴圈,落地没有枪,天降正义,那么……谢恒:那么你需要一个我
  • 从心而死

    从心而死

    18年前世界突发异变,许多人拥有了异能力多年后,异能者与普通人的相处已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些矛盾又该怎样去化解李从心在找寻自己的道路同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异能者所遭遇的烦恼他们有的虽然能够瞬间移动却没办法去到心爱的人身旁有的人可以随意给予他人光亮却无法遮盖自己内心的阴暗...这样的人在他前行的路上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慢慢欣赏这个世界的变幻
  • 东川河

    东川河

    修仙如凡人修命,看一个凡人如何在仙路叱咤风云
  • 异能者之地球巅峰

    异能者之地球巅峰

    一代衰神赵宇非无缘无故地就进入了达拉然超级科学研究学院,紧接着他的世界观彻底崩塌,他究竟遇到了哪些事?他今后的人生又会变成什么样?是继续当一个衰神还是站在世界的巅峰?......
  • 轻狂大小姐:王爷,我错了

    轻狂大小姐:王爷,我错了

    当她与他因琴声相遇,他恨她,而她却在不经意间爱上了他,是劫难还是缘分?夜凌寒:你有选择闯入我的世界,但你没有选择离开。易纤若:我爱过,但我累了,不想再继续了。夜凌寒:我丢了心,所以你别走了!易纤若:我封了心,所以后会无期!当他发现自己的心时,她早已远去,他要追回她。她是否能释前嫌?欢迎入坑,男女主身心健康!本文前面比较虐,后文甜得可以上天。
  • 迁徙的间隙

    迁徙的间隙

    叙述者“我”着迷于在不同时空里穿梭移动,在一次又一次“迁徙的间隙”中重构了小镇少年少女的成长记忆:消失在管道中的童年伙伴,无果而终的露天往事,难以抵达的乐高小镇,舍弃历史的涂涂人……阅读本书将是一场关于想象力的冒险,它打破地理的、视域的、逻辑的、时间的限制,大到“宇宙形成新解”,小到“对什么都很习惯的蚂蚁”,作者充沛精妙的想象力令人耳目一新:多音人之井、遗失学、工地食堂仪式指南、“绝版收藏”、迭代之行……“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视角,它不同于透过舷窗窥探外部的任何角度,而是变成飞机的腹部并佐证它的轨迹——换而言之,屏幕将无所事事的我们与这架交通工具勾连了起来,赏赐给我们一些虚假的主动权,如果我们也似乎在飞行,如果我们就是飞行的实施者,那也就不存在被动地接受流逝的时空这种说法了,尽管这是我们的错觉,但它仍拥有蓬勃的引力。”
  • 呆萌小学妹:学长求放过

    呆萌小学妹:学长求放过

    有没有这么一个人,他对你很好很好,好到你把自己的心给了他,但是这个人却离开了你的世界,等你想要放下他的时候,他又出现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弄丢了的人还能找的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