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4400000014

第14章 欧洲地区主要客源国(4)

3.6.8 旅游资源、旅游业

1.西班牙

(1)旅游资源

1)旅游城市

①巴塞罗那

西班牙文化古城和最大海港。面积48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是仅次于马德里的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巴塞罗那依山濒海,历史悠久,海滩平坦宽阔,气候舒适宜人。市内古建筑与现代化楼群交相辉映。巴塞罗那于1992年夏季举办了第25届奥运会。

主要景点有:天主教大教堂、和平门广场、兰布拉斯大街、静思女神石像、西班牙广场、西乌达德拉公园、神圣家族教堂及各种博物馆20多处。

②阿维拉

西班牙中部古城,阿维拉省首府,旅游中心。为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卡斯提尔女王伊萨伯拉的出生地,故又称“王城”。海拔1 116米,是西班牙境内地势最高的城市。背依雪峰皑皑的格雷多斯山,风景优美。建于公元12世纪的古城,工程浩大,造型奇特。城内有众多的教堂和修道院。

③巴伦西亚

为西班牙第三大城,东部工业城市和重要港口,巴伦西亚省首府。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城内外钟楼林立,共300座,有“百钟楼城”之称。因花簇似锦、果园遍地,又有“果城”和“花城”之称。城中央大教堂的米格莱特钟楼,建于公元1381~1424年,被誉为巴伦西亚的象征。主要景点有:大教堂、圣卡捷琳娜钟楼、省立艺术博物馆、国立陶器博物馆、阿拉梅达花园、蒙福尔特花园、考迪略广场、萨莱尔海滩、特里尼达桥等。

2)旅游景点

①马德里皇宫

这是欧洲第三大皇宫,仅次于凡尔赛宫及维也纳的皇宫,建于18世纪中叶加尔罗斯三世,是波尔梦王朝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其豪华壮丽程度,在欧洲各国皇宫中数一数二。西班牙皇宫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山冈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

②丽池公园

在17世纪由菲利浦四世下令兴建,是皇室成员的娱乐场所,占地1.42平方公里,种植的植物超过了15 000株。园内有许多重要的纪念碑,还有一座美丽的玻璃宫,另外还有一座委拉斯盖兹宫,这两座宫殿均建于19世纪末,目前都已经成为展览馆。

③圣家赎罪堂

又名神圣家族大教堂,由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高迪设计。这是一座象征主义建筑,分为三组,描绘出东方的基督诞生、基督受难及西方的死亡,南方则象征上帝的荣耀;它的四座尖塔代表了十二位基督圣徒;圆顶覆盖的后半部则象征圣母玛利亚。它的墙面主要以当地的动植物形象作为装饰,正面的三道门以彩色的陶瓷装点而成。整个建筑华美异常,令人叹为观止,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间小型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高迪的相片及生平介绍。

④基拉尔达大教堂

公元1401~1511年在清真寺基础上兴建,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也是世界最大型的哥特式教堂。内部有25个小堂,王室专用的礼拜堂是国王王妃的墓葬地。无论石刻还是木雕都极为精美的主堂内,有从1482年起雕刻了82年的世界最高大的包金木祭坛,45个基督故事场景的木刻浮雕达220平方米。最令人瞩目的是大厅内航海探险家哥伦布的棺椁陵墓。教堂也是收藏哥伦布及其他美洲大陆探险者的地图、手稿文献等印第安人资料的档案馆。

⑤斗牛博物馆

斗牛博物馆在瓜达尔基维尔河边,里边还有大型斗牛场。场内的拱门,看台的造型,都是精湛的工艺作品。斗牛博物馆有文字介绍斗牛的历史。斗牛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代表原始的人兽之争。18世纪起,西班牙各地兴建斗牛场,斗牛表演蔚然成风。博物馆陈列了各种斗牛场面的图片,各色精工刺绣的斗牛士服装,著名斗牛士生平介绍,甚至还有被刺死的牛的头与角赫然高挂在墙。

⑥马略卡岛

西班牙在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有个最大的马略卡岛,风光绮丽,气候宜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有100对青年男女集体结婚。他们久慕马略卡岛迷人的景色,相约一起到这里欢度蜜月。事后,欧洲许多新婚青年男女都视此地为最好的蜜月旅行之处。久而久之,该岛便被称为“蜜月岛”。

(2)旅游业

西班牙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其入境旅游较为发达,国内旅游市场较小但发展较快,出境旅游不够发达。

1992年,西班牙旅游业收入221.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外国旅游者达3 963.8万人,居世界第三位。

2006年西班牙旅华人数为12.92万,同比增长12.63%。

2.葡萄牙

(1)旅游资源

1)里斯本

葡萄牙的首都及最大的港口,坐落在特茹河入海口北岸的七个山丘上,有“七丘城”之称。濒临大西洋,是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里斯本是葡萄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市内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市郊点缀着别墅、村舍、葡萄园、花园、公园和林地。西郊大西洋沿岸有海滨浴场,是著名的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帝国广场、圣乔治城堡、圣若热城堡、奥古斯丁修道院、卡马尔教堂等。

2)波尔图

葡萄牙重要海港,位于西北部的杜罗河北岸,市内宫殿教堂、博物馆、画宫、纪念碑、雕塑群像比比皆是。城市建筑古色古香,有波尔图大教堂、僧侣塔、交易所、水晶宫、克莱里科钟楼。波尔图大学、地区档案馆、市立图书馆等是波尔图文化的重要象征。波尔图的葡萄久负盛名,全市有十几家酒厂,酿造的葡萄酒味美醇厚,远销欧洲和世界各地,使波尔图有“酒市”之称。

3)马德拉岛

有“大西洋明珠”美誉的马德拉岛,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南800公里,公元1402年成为葡萄牙领土。本来以出口葡萄酒、香蕉及糖为主,近年转以手工业及旅游业为经济支柱。马德拉岛全长56公里,内陆地区大都无人居住,北岸以农地为主。八成居民集居于岛的南岸。马德拉岛的首府是工商业中心丰沙尔,不但风景秀丽,气候温和,更是酿制当地名产马德拉葡萄酒的地点。

4)卡斯卡伊斯市

位于里斯本市以西30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18.4万,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交通便利,旅游业发达,是葡萄牙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卡斯卡伊斯曾是一个渔村,从公元14世纪开始发展,成为了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海滩是当地最吸引人的地方,可以开展旅游和冲浪、帆板等运动。

(2)旅游业

旅游业是葡萄牙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弥补外贸赤字的重要手段,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都超过其人口。2005年葡萄牙旅游业年收入逾60亿欧元。

葡萄牙的国内旅游市场较小,出境旅游人数不多。葡萄牙人在国内旅游时更喜欢北部海岸,客流方向是自南向北;而国际旅游者喜欢南部海岸和岛屿,方向是自北向南。

2006年葡萄牙旅华人数为4.44万,同比增长1.63%。

3.7 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瑞士

3.7.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比利时

比利时全称为比利时王国(The Kingdom of Belgium)。国名源于克尔特族比利其部落名,“比利时”在克尔特语中意为“勇敢、尚武”或“多沼泽的林地”。比利时别称“西欧的十字路口”。

比利时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5:13。旗面从左到右由黑、黄、红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黑色是庄重而具有纪念意义的色彩,表示悼念在1830年独立战争中牺牲的英雄;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和畜牧业与农业的丰收;红色象征爱国者的生命和热血,还象征独立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比利时是世袭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乘坐的汽车悬挂王旗,王旗与国旗不同,为四方形,旗地近似咖啡色,旗中间有比利时国徽,旗地四角处各有一顶王冠和在位国王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比利时国徽为斗篷式。整个图案中心为盾面上一只直立的狮子,其后为交叉的君王节杖,象征王权。盾形图案由利奥波德勋章绶带环绕,两侧各有一只举着国旗的狮子,上端为一顶王冠,饰环之下悬挂着一枚利奥波德(比利时第一代君主)勋章,底部的绶带上写着“团结就是力量”。斗篷上端装饰着王冠和代表比利时九个省的九面旗帜。

国歌为《布拉班人之歌》,国花为虞美人,国鸟为红隼。货币原为比利时法郎,现通用欧元。

2.荷兰

荷兰的全称为荷兰王国(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荷兰”在日耳曼语中意为“森林之地”。荷兰别称“风车之国”、“低洼之国”、“花卉之国”。

荷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淳朴的性格特征;红色代表革命胜利。

荷兰国徽即奥伦治·拿骚王室的王徽,为斗篷式。顶端带王冠的斗篷中有一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只头戴三叶状王冠的狮子,一爪握着银色罗马剑,一爪抓着一捆箭,象征团结就是力量。盾徽上面有一顶王冠,两侧各有一只狮子,下边的蓝色绶带上写着威廉大公的格言“坚持不懈”。

荷兰国歌为《威廉·凡·那叟》、《谁脉中流着荷兰血》,国花为郁金香,国鸟为琵鹭,国石为钻石。货币原为荷兰盾,现通用欧元。

3.奥地利

奥地利的全称为“奥地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ustria),“奥地利”在德语中意为“东方王国”,因查理曼帝国时期它地处帝国的东方。

奥地利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公元1786年约瑟夫国王二世把此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奥地利国徽为一只鹰。黑色的雄鹰头戴金冠,两爪分别握着金色的锤子和镰刀,胸前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鹰爪上还套有被打断的锁链。鹰是奥地利的标志,金冠象征市民,镰刀和锤子象征农工,锁链被打断象征奥地利人民获得自由、解放。

奥地利国歌为《让我们拉起手来》,国花为火绒草,国鸟为家燕,国石为贵蛋白石。货币原为奥地利先令,现通用欧元。

4.瑞士

瑞士全名为瑞士联邦(Swiss Confederation)。瑞士国名源于国内的一个州名——施维茨。在古高德语中,“施维茨”有“焚烧”之意。因这一地区原为一片森林,放火烧荒后,当时的瑞士民族便在此地开始居住。瑞士别称“钟表王国”。

瑞士国旗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年曾做过修改,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被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瑞士国徽为盾徽,图案和颜色与国旗相同。

瑞士国歌为《瑞士诗篇》,国花为火绒草,国石为水晶。货币为瑞士法郎。

3.7.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比利时

比利时面积为3.0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西临北海。

比利时海岸线长66.5公里。全国面积2/3为丘陵和平坦低地,最低处略低于海平面。全境分为西北部沿海佛兰德伦平原、中部丘陵、东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点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马斯河和埃斯考河。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2.荷兰

荷兰面积41 52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 075公里。

荷兰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其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兰的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

3.奥地利

奥地利面积为83 858平方公里,是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东与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相邻,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

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东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格罗克纳山海拔3 797米,为全国最高峰。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为丘陵、高原。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境内,长约350公里。有与德国和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奥匈边界的新锡德尔湖。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

4.瑞士

瑞士面积41 284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与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为邻,南面与意大利为邻,西面与法国接壤,北部与德国交界。

瑞士地势高峻,平均海拔约1 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海拔4 634米)。瑞士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阿尔河、罗纳河。瑞士湖泊众多,有1 484个,最大的日内瓦湖(莱蒙湖)面积约581平方公里。瑞士地处北温带,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 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瑞士年平均气温为8.6℃。

3.7.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比利时

比利时人口1 035.6万(2003年),其中讲弗拉芒语的弗拉芒大区599.6万人,讲法语的瓦隆大区336.8万人(包括讲德语的约7.1万人),使用弗法两种语言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99.2万人。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弗拉芒语。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公元前克尔特族的比利其人在境内居住,先后多次被外国统治。公元1815年维也纳会议将比利时并入荷兰。1830年10月4日比利时独立,定为世袭君主立宪王国。翌年,伦敦会议确定其中立地位。比利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被德国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入北约。1958年比利时加入欧洲共同体,并与荷兰、卢森堡结成经济联盟。1993年完成国家体制改革,正式实行联邦制。比利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国,也是欧洲联盟的成员国。

2.荷兰

荷兰人口1 634万(截至2006年8月),90%以上为荷兰族,此外还有弗里斯族。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弗里斯兰省讲弗里斯语。居民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

荷兰在公元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荷兰在17世纪曾为海上殖民强国,18世纪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1795年法军入侵荷兰,1810年荷兰并入法国。1814年荷兰脱离法国,翌年成立荷兰王国。1848年荷兰成为君主立宪国。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荷兰于1940年5月被德国军队侵占,王室和政府迁至英国,成立流亡政府。战后荷兰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北约和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

3.奥地利

奥地利人口811万(2000年),绝大多数为奥地利人,其中外国人75.8万人,占9.3%。少数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约占人口的0.52%。官方语言为德语,98%的人讲德语。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公元前400年,克尔特人在境内建立了诺里孔王国,公元前15年被罗马人占领。12世纪中叶巴本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公元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翌年与匈牙利签订协议,成立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军战败,帝国随即瓦解。1918年11月12日奥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纳粹德国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战。德国投降后,奥地利又被苏、美、英、法军占领,全境划分为4个占领区。1955年,4国与奥地利签署条约,宣布尊重奥地利的主权和独立,撤走占领军。

4.瑞士

瑞士人口709万(1997年)。其中外籍人口占19.4%。官方语言为德、法和意大利语。居民中讲德语的占63.6%,讲法语的占19.2%,讲意大利语的占7.6%,拉丁罗曼语0.6%,其他语言9%。信奉基督教的居民占44%,信奉天主教的占48%,信奉其他宗教的占5%。

公元3世纪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迁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勃艮第人迁入西部并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朝。公元11世纪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648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宣布独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仑一世侵吞瑞士,将其改为“海尔维第共和国”。1803年,瑞士恢复联邦。

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从此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2002年9月10日,第5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接纳瑞士联邦为联合国新的会员国。

3.7.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比利时

据估测,比利时煤的蕴藏量为37亿吨,此外尚有少量铁、锌、铅、铜等。核电站7座,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5%。森林及绿地面积6 070平方公里。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工、纺织、玻璃、煤炭等行业。

比利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经济高度对外依赖,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天然的地理优势使比利时成为西欧的“十字路口”。历届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交通和航运,并以此带动商业和外贸的繁荣,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利时是世界十大商品进出口国之一,按人均出口量计算排名世界第一。1998年5月,欧盟首脑会议确定比利时为首批加入欧元区国家。

2.荷兰

荷兰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但天然气储量丰富,2001年开采天然气约743亿立方米,自给有余,还能出口。

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荷兰工业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钢铁、造船、印刷、钻石加工等。荷兰的农业也发达,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并跻身于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花卉栽培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该国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荷兰金融服务和保险业、旅游业都很发达。

3.奥地利

奥地利矿产主要有石墨和镁,另有褐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等。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森林占国土面积的42%,有林场400万公顷,木材蓄积量约9.9亿立方米。

奥地利地处欧洲中心,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主要工业部门是采矿、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电力、金属加工、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造纸、食品等。农业发达,农产品自给有余,机械化程度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劳动力总数的56%,其中旅游业是最重要的服务行业。奥地利的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是钢铁、机械、交通工具、化工制品和食品。进口产品主要是能源、原料和消费品。

4.瑞士

瑞士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森林面积120万公顷,覆盖率为25%。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特别是生产用原材料资源缺乏,主要依靠进口。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属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也大多从国外进口。

瑞士号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部门。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从公元1587年日内瓦开始生产手表到今天,400多年中,瑞士一直保持着在世界钟表业的领先地位。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6%。

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银行业和保险业是其最大的部门,旅游业长期保持稳定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3.7.5 首都、行政区划

1.比利时

比利时首都为布鲁塞尔,人口99.2万(2003年),有“欧洲首都”之称,是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每年有众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另有200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和超过1 000个官方团体在此设有办事处。

比利时全国划分为弗拉芒行政区、瓦隆行政区、布鲁塞尔首都行政区三个联邦行政区,同时全国又划分为三个社区。其中前两个行政区再分别划分为5个省,省以下再进一步设市镇。全国分为10个省和589个市镇。

2.荷兰

荷兰首都为阿姆斯特丹,有人口73.5万(2003年)。阿姆斯特丹为荷兰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也是荷兰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公元1806年,荷兰将首都迁到阿姆斯特丹,但王室、议会、首相府、中央各部和外交使团仍留在海牙,海牙人口有45.8万(2003年)。

荷兰全国划分为12个省,省下设489个市镇(2003年)。

3.奥地利

奥地利首都为维也纳,面积414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5年),维也纳是奥地利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

奥地利全国分为9个州,15个有自主权的城市,84个区和最低一级的2 355个乡镇。

4.瑞士

瑞士首都为伯尔尼,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4万。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伯尔尼这一名称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熊”也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主要是瑞士行政和银行业的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

瑞士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即联邦、州和市镇。瑞士联邦由26个州组成,各州规模不一,面积和人口相差很大。

3.7.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比利时

1994年2月17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正式签署了新宪法文本。宪法规定,比利时实行世袭君主立宪的联邦制。国王为国家元首、三军最高统帅。国王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和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权,实权在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行使立法权,参议院仅有立法建议和咨询权,只在修宪和国家体制改革方面仍与众议院享受同等权力。同时扩大地区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权力。

比利时推行积极的欧洲政策,主张加快欧洲一体化建设步伐;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人道主义援助;重视与美国的关系;主张加强与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交往;在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同时,注意缓和与它们的关系。

1971年10月25日,比利时与中国建交。几十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中比签署关于加强政治对话的联合声明。2005年6月,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荷兰

荷兰于1814年3月29日颁布宪法,1848年修改宪法,规定荷兰是世袭君主立宪王国。立法权属国王和议会,行政权属国王和内阁。枢密院为最高国务协商机构,主席为女王本人,其他成员由女王任命。议会由一院和二院组成。二院拥有立法权;一院有权同意或拒绝批准法案,但不能提出或修改法案。

荷兰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对外政策以欧洲为重点,主张在加强北约的同时,西欧国家制定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以加强北约的欧洲安全支柱。

荷兰也是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1954年11月19日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5月18日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2004年4月,首相巴尔克嫩德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04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荷兰进行正式访问。近年来两国友好交往增加,经贸关系也有较大发展,双方政府先后签订了包括海运、航空、经济、技术、文化在内的一系列双边协定和协议。

3.奥地利

1945年奥地利重建后,宣布1920年宪法和两个附则继续有效。宪法规定,奥地利为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议会为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国民议会制定法律,按比例代表制产生,任期4年。联邦议会代表各州的利益,其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派。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联合组成联邦会议,主要职能是接受总统就职宣誓,以及在必要时决定对外宣战。总理为政府首脑。

奥地利于1955年10月宣布永久中立。冷战之后,奥地利对其以中立政策为核心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致力于开展积极的全方位外交。

1971年5月28日,奥地利与中国建交。2005年4月奥地利总理许塞尔访华。

4.瑞士

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为主权州,有自己的宪法。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联邦议会由具有同等权限的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是联邦的立法机构。只有两院取得一致,法律或决议才能生效。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联邦委员会主席为瑞士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任期一年,不得连任。根据宪法规定,瑞士实行“公民表决(即公民投票)”和“公民倡议”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宪法条款、签订期限为15年以上的国际条约或加入重要国际组织,必须经过公民表决并由各州通过后方能生效。

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务”和“国际合作”是构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2005年6月,瑞士公民表决批准加入《申根协定》。

1950年9月14日,瑞士与中国建交,并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各自将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2003年11月,瑞士联邦主席帕斯卡尔·库什潘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3.7.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比利时

(1)服饰

比利时人在服饰上比较讲究,喜欢穿质地高贵色彩柔和的服装,通常是西装笔挺,领带鲜艳。服装款式也各式各样,千变万化。在发式和首饰上,男子喜欢理较为标准的平头、分头和包头。女子花样更多,令人眼花缭乱,特别喜欢佩戴首饰,有的妇女浑身珠光宝气,以显示自己的雍容华贵。

(2)饮食

比利时人一般不吃过分油腻的菜。典型的比利时菜肴有炸牛排、海蚌和炸土豆条,其他特产还有奶油葡萄面包和以糖、米及奶酪为原料制成的馅饼。芦笋、野鸡、干酪屑和烤苣菜也深受人们喜爱。比利时人早晨习惯喝酸牛奶、果汁,进餐时喜喝啤酒、白兰地,习惯餐前喝饮料,餐后喝咖啡。蛋糕、蛋奶烘饼品种多样,闻名世界。比利时的巧克力作为特产,与瑞士巧克力齐名。比利时啤酒也很著名。

(3)节日

比利时多市集和地方性节日,全国各地每三天必有一个市集、一个节日或一个嘉年华会。比利时的主要节日有:新年节(1月1日),复活节(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后的星期一也放假),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稣升天节(复活节40天后的第一个星期四),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星期一也放假),法兰德斯纪念日(7月11日),国庆节(7月21日),圣母升天节(8月15日),瓦隆节(9月27日),万圣节(11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11月11日),国王日(11月15日),圣诞节(12月25日,26日也放假)。

另外,比利时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班什狂欢节和抛猫节。

每年2月举行的班什狂欢节是与法国尼斯、德国科隆和意大利威尼斯的狂欢节齐名的欧洲四大著名狂欢节之一。传说班什狂欢节起源于公元16世纪中叶,当时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玛利亚在班什造城池、建宫殿。1554年,玛利亚为欢迎外甥菲利普二世举行盛大宴会,宫廷官员化装成各种达官贵人参加宴会。班什狂欢节最热闹的是化装游行,以其别具风格的小丑服装而名扬欧洲。2003年11月,班什狂欢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人最为自豪的一项活动。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比利时易泊镇都要举行抛猫节庆祝活动。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高塔,从塔顶抛下一只彩色布花猫。谁能接到这只布花猫,谁就会交好运。据说这个镇以前曾发生过鼠疫,老百姓十分憎恨老鼠,便普遍养起了猫,并以抛猫节来感谢猫为人类消除鼠害而作出的贡献。

(4)礼仪

比利时人喜欢说笑,富有幽默感,在正式场合很注意各种礼节,姿态端正,举止端庄。比利时人常行的见面礼节是握手礼,有时也行亲吻礼和拥抱礼,相见时一般称呼先生、女士、夫人和小姐。

(5)禁忌

比利时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都是灾难象征。他们最忌讳蓝色,视蓝色为魔鬼的色彩。因此,凡遇不祥之事,他们都惯用蓝色作为标志。他们还忌讳墨绿色,因为墨绿色会使他们联想起纳粹的军服。送花时忌讳送菊花,他们认为菊花意味着死亡。

2.荷兰

(1)服饰

大部分荷兰人的穿着打扮和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大同小异,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子穿着都较庄重,女士衣着典雅秀丽。最富特色的是荷兰马根岛上居民的服饰,该岛女孩的衬衣都呈红绿间隔的条纹。

(2)饮食

荷兰人对早、午餐要求简单,重视晚餐,一般他们在餐前都习惯喝些饮料。他们的国菜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胡萝卜、土豆和洋葱混合烹调而成的“大烩菜”,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前人的难忘历史。

荷兰人饮食讲究菜肴嫩滑清爽,注重菜多、量足、质高。一般不喜太咸,爱甜、酸味道。主食以面食为主,也爱吃米饭。爱喝啤酒,喜爱红茶。

(3)节日

荷兰的主要节日有:狂欢节(2月),国庆日(4月30日),解放日(5月4日),郁金香节(5月最接近15日的星期三),风车日(5月的第二个星斯六),荷兰节(6月),海牙爵士乐节(7月),国菜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日),新年除夕(12月31日)。

(4)礼仪

荷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习惯行握手礼。拜访结束时,应与在场的所有人一一握手告别。荷兰人的时间观念强、守时,讲究信用。荷兰人喜欢骑自行车,85%的居民有自行车,故有“自行车王国”的别称。

(5)禁忌

荷兰人忌讳13、星期五。他们认为“13”象征着厄运,“星期五”象征着灾难。他们忌讳交叉式握手和交叉式的谈话,认为这些都是极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不愿谈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物价等方面的问题。

荷兰人忌讳有人询问他们的宗教信仰、工资情况、婚姻状况、个人去向等问题,他们认为私人事宜不需要他人过问。他们喝咖啡忌讳一杯倒满,视倒满为失礼的行为和缺乏教养,认为只有倒到杯子的2/3处才合适。

3.奥地利

(1)服饰

奥地利男子平时着装随便,喜欢穿羊皮短裤或马裤,正式场合则穿西装。在山区,天气寒冷时,很多人穿着马裤和罗登尼料做的夹克。观看歌剧时着装特别正式,不穿便服和牛仔服之类的服装,而大都穿着高级礼服出入歌剧院。节庆时,男子爱穿白色礼服,女子多穿红色衣裙。

(2)饮食

奥地利人讲究菜肴丰盛典雅,注重菜品营养成分。口味一般都偏重,喜欢咸、辣、甜味。奥地利人主食以面食为主,调料喜用香辣粉,喜欢喝白葡萄酒,而且酒量也大。

(3)节日

奥地利的主要节日有:新年(1月1日),主显节(1月6日),复活节(4月13日),劳动节(5月1日),耶稣升天节(5月21日),圣神降临节(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一),圣体节(6月11日),圣母升天日(8月15日),国庆节(10月26日),万圣节(11月1日),圣诞节(12月25日)。

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生在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建于公元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

(4)礼仪

奥地利人姓名的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但在书写时却要颠倒过来,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分开。通常情况下要称呼其姓,并将爵位职务等冠在姓名之前。奥地利人相见时,一般以握手为礼。说话时双方相距半米左右,声音不高。一些地区还习惯用一种古老的寒暄语——“愿神降福于你”。

(5)禁忌

与奥地利人交谈,可谈历史,但不要谈战争;可谈文化,但不要谈荒唐淫秽的东西。大多数人忌讳13和星期五,喜欢绿色而不喜欢黑色。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就难以进取。

4.瑞士

瑞士素有“世界花园”或“欧洲花园”之称,房屋修建也十分精致豪华。

(1)服饰

瑞士人在正式社交场合一般是穿西服,在日常生活中则穿各式各样朴素大方的服装。在瑞士人看来,青春本身就是美的,不用穿红戴绿,也不用化妆。

民族服装在瑞士人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专门设有“瑞士服装协会”和“民族服装节”。在瑞士人的发祥地施维茨,男性一般穿过膝的长裤、袖子宽大的衬衫和短夹克,女性穿着丝质上衣、长裙和天鹅绒背心。

(2)饮食

瑞士士人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注重菜肴的精烹细作。一般口味喜清淡,爱稍带甜味。以面为主食,也喜欢米饭。瑞士人乐于吃类似中国涮羊肉一样的菜肴,非常喜欢吃土豆。

(3)节日

瑞士的主要节日有:新年(1月1日),耶稣受难日(4月14日),复活节(每年3月末4月初左右),国际劳动节(5月1日),圣神降临节(5月5日),耶稣升天日(5月25日),国庆节(8月1日),圣诞节(12月25~26日)。

(4)礼仪

瑞士人酷爱清洁,不但个人居室住所干净整齐,也十分注意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无论城市乡间,都绝少有乱扔废物的现象。他们也十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保护环境卫生、防止污染方面有许多严格而具体的规定。

(5)喜忌

瑞士人喜欢红、黄、蓝、橙、绿、紫色,以及红白相间、浓淡相间的二重色。他们对数字“11”倍加偏爱与崇拜,人们视其为吉祥的数字,据说与古索洛图因成为瑞士联邦的第11个州有关。

像其他西方人一样,瑞士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认为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或灾祸。他们忌讳猫头鹰,认为它是一种祸鸟。瑞士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私事,尤其是不愿谈论减肥、节食、年龄、工资、金钱、家庭情况和私生活等话题,喜欢谈论体育、旅游、政治及有关瑞士的话题。瑞士人不习惯接受别人送的3枝红玫瑰,因为3枝带有浪漫色彩。若以1枝或20枝为礼,还是可以接受的。

3.7.8 旅游资源、旅游业

1.比利时

比利时是一个富裕国家,旅游资源不太丰富,但它却在欧洲旅游客源国之列。

(1)旅游资源

1)布鲁塞尔

比利时首都,当代西欧的名城。它不仅是欧洲联盟总部所在地,而且还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处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等100多个国际组织所在地,因此人们又称布鲁塞尔为“欧洲的首都”。主要景点有:王宫、中心大广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男孩铜像、比利时王宫、市政厅厅塔、欧洲联盟总部大厦、滑铁卢古战场,以及众多博物馆和图书馆等。

2)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斯凯尔特河的下游,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安特卫普成为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比利时第一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是著名的世界钻石之都,一年可加工全世界近50%的钻石。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的第二大经济中心,设有众多的商业机构、进出口贸易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及近300家船运公司。安特卫普有三大看点:一是保存完好、充满中世纪情调的旧市区古老建筑;二是神秘的钻石加工和交易;三是有世界声誉的绘画艺术和众多的博物馆。其主要旅游景点有:圣母大教堂、安特卫普大教堂、圣保罗教堂、广场钟楼、鲁本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皇家艺术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国家海运博物馆及钻石博物馆等。

3)布鲁日

布鲁日是个未受破坏的中世纪城市。其狭窄曲折的街道、美丽如画的古老建筑物和拱形桥,与意大利的威尼斯有某些类似之处。城内有几座公元12~14世纪的建筑物和教堂,还有几座珍藏有精美艺术品的博物馆。

4)根特

根特城建于公元1180年,但也有14世纪和15世纪的建筑物。

(2)旅游业

比利时的国内旅游很活跃,在出外旅游者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出境进行国际旅游,到比利时的外国旅游者多来自邻近国家。比利时人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2006年比利时旅华人数为5.72万,同比增长13.42%。

2.荷兰

(1)旅游资源

1)阿姆斯特丹

市内地势低于海平面1~5米,是荷兰的首都和商业、金融及工业中心。如同蜘蛛网一般的160多条大小水道,几乎穿过市区每一条街道,全城有桥梁1 000多座。被称为“北方威尼斯”。位于西南郊的阿斯梅尔花卉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市,花卉销往100多个国家。阿姆斯特丹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是欧洲文化艺术的名城,全市有40家博物馆。主要景点有:王宫、新教堂、老教堂、证券交易大厦、奥林匹克体育馆、雷伊克斯国立博物馆。

2)鹿特丹

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港、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自欧洲共同体建立以来,许多西欧国家的进出口货物都由鹿特丹港转运,故鹿特丹有“欧洲门户”之称。主要景点有:“毁坏了的城市”人体塑像、音乐厅、民俗博物馆、伊拉斯诺大学、“欧洲桅杆”空中饭店、世界贸易中心。

3)围海造田景观

荷兰广大地区原为沼泽地,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公元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改造成为肥美的田园。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 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因而,荷兰具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

(2)旅游业

荷兰人热爱旅游,由于本国领土面积小,其他旅游资源不足,因而其居民大量去国外旅游,为国际性的欧洲旅游客源国。近些年来,每年分别有500多万荷兰人进行国内或出国旅游,其出境旅游的客流指向中欧、南欧各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和瑞士为其主要旅游目的地。2006年荷兰旅华人数为16.78万,同比增长15.10%。

3.奥地利

(1)旅游资源

1)维也纳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是奥地利政治和文化中心,地处该国东北部,多瑙河南岸。1974年联合国决定维也纳为其第三(另两个为纽约和日内瓦)会议城市。它还是世界音乐城市和国际博览会城市,许多著名音乐家在这里诞生或在这里进行创作。每年一度的维也纳音乐会,把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吸引到这里。主要景点有:维也纳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维也纳多瑙塔、维也纳舍恩布龙宫、艺术博物馆、圣斯丹芬大教堂、维也纳大学等。

2)萨尔茨堡

是奥地利西北部萨尔茨堡州首府,濒临多瑙河支流萨尔察赫河,是奥地利北部交通、工业及旅游中心。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历史上就以音乐之城闻名,该城每年都举行国际音乐节活动,素有“音乐艺术中心”之称。这里的建筑艺术堪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相媲美,有“北方罗马”之称。城市分布在萨尔察赫河两岸,偎依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城市被苍郁的陡山围绕,充满魅力。主要旅游点有:莫扎特故居、霍尔亨萨尔茨堡、本尼狄克隐修道院、圣方济会教堂、米拉贝尔宫、皇家花园等。

(2)旅游业

在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2004年各国旅游收入的排名表中,奥地利旅游的外汇收入达到了154亿美元,位于土耳其之后,澳大利亚之前,居全球排名的第九位。来奥地利的旅游人数达到了1 990万人,占全球旅游市场的2.5%。德国是奥地利最重要的游客来源国,来奥地利的旅游者中德国游客约占60%。

2006年中国赴奥地利旅游人数为176 704人。同年,奥地利来华旅游人数为6.14万,同比增长8.12%。

4.瑞士

瑞士有“世界公园”的美誉,旅游业和国际贸易是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全国有60%的土地用于旅游业,从事旅游业的人口占劳动力的14%,旅游业收入相当于国民收入的8%,若按每平方公里到达的旅游者人数计,瑞士居世界首位。瑞士有400多条专为登山服务的地面索道和电动缆车线路,有1 200多架滑雪缆车。

(1)旅游资源

1)苏黎世

苏黎世市是苏黎世州首府,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它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坐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是全国的工业、金融、文化中心。苏黎世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享有“欧洲百万富翁都市”的称号。苏黎世的主要景点有:馥劳教堂、酒业公会、苏黎世大教堂、班霍夫街、市政厅,以及50多处博物馆、美术馆。

2)日内瓦

日内瓦市是日内瓦州的首府,为瑞士第二大城市,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北、西、南三面与法国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内瓦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场,拥有120多家银行。日内瓦尤以国际组织所在地和国际会议城市著称于世,是继纽约之后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最多的城市。日内瓦的主要景点有:万国宫、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莱蒙湖等。

3)巴塞尔

巴塞尔市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系瑞士第三大城市。世界著名的诺华、罗氏等化工集团都设在巴塞尔,在这两家集团就业的职工几乎占全市就业人口的一半。巴塞尔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重建与发展银行的所在地。巴塞尔既是瑞士的铁路枢纽,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巴塞尔的主要景点有:巴塞尔大学、巴塞尔大教堂、圣马丁教堂、巴塞尔市政厅、金星饭店、巴塞尔美术博物馆、巴塞尔博览会展览馆、巴塞尔广播电视塔。

4)洛桑

洛桑市是沃州的首府,位于莱蒙湖畔。市区人口12万,主要讲法语,是瑞士第五大城市。洛桑,一种解释为“水流”,另一解释意为“石头”。洛桑是瑞士法语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沃州工业的集中地。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的所在地,并建有奥林匹克博物馆。洛桑气候温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瑞士的游览胜地之一,旅游业是该地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景点有:圣—弗郎索瓦教堂、市政厅、圣—梅尔城堡、自然疗养站、吕密纳尔宫、罗马博物馆等。

(2)旅游业

瑞士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每年的外国游客达到数百万人次,全年的旅游收入近10亿美元。全国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约24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2%,是仅次于机械制造和化工医药的第三大创汇行业。2006年瑞士旅华人数为5.78万,同比增长12.63%。

同类推荐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本书围绕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从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并探讨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发展的途径。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列入“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并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金融危机”还没结束,“气候危机”开始上演,企业如何“转危机为商机”?“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企业如何紧抓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中拔得头筹?低碳经济中企业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各领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作为第一本从低碳商业模式角度阐述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新商机的专著,聚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解读低碳商机与国家政策,并通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育、乐六大领域的典型案例,剖析低碳商业模式的特征、意义,给出可操作的建议与对策,帮助企业完善自身商业模式,实现低碳化,发现新商机、创造新价值!
  •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

    本书对中国经济大国化的真实情况、大国化对中国与东亚关系和中日关系带来的变化问题,结合统计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对东亚国家如何与崛起的中国合作、实现共同的繁荣提出了建议。
  • 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

    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

    《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编写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列举了国内外案例,使读者在理解相关内容时能更加切合实际。全书简要阐述了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介绍了旅游地环境承载力的内容及其主要理论和评价方法、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旅游景观开发和保护模式、生态旅游及其开发模式与管理,并对历史古城镇保护利用的原则、旅游循环经济、环境审计和旅游企业环境责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热门推荐
  • 狐仙大人很妖娆

    狐仙大人很妖娆

    某宝宝坐在地上啃着零食,某狐狸坐到她对面笑着说:“宝儿!想吃雪糕吗?”某宝一听见有吃的,激动的说:“想啊!”“那想吃草莓布丁吗?”“想啊!”“那想吃抹茶蛋糕吗?”“想啊!想啊!”某狐狸见差不多了,撑着下巴眯着桃花眼笑得极其抚魅的说:“那………想吃我吗?”某宝顺口就说:“想啊!想想想!我超想吃……………”某宝感觉不对,停下来看了看对面那个笑得花枝乱颤的俊脸,擦!有炸啊!反应过来刚要跑,某狐狸己经扑了过来,某宝大叫:“神啊~~~快来收了这个妖孽吧!”宝落狐口
  • 黑色智慧

    黑色智慧

    黑色智慧即潜智慧,潜智慧让你上下腾挪,见微知著。有的避凶险于旦夕之间,有的装疯卖傻,有的精明老道,有的与“敌”合作,有的跟“友”争夺,有的满脸堆笑,有的面露凶光,有的隐身遁行,有的大白天下……行走江湖,你需要黑色智慧。
  • 留念六年

    留念六年

    一生长长短短,我想讲最珍贵的青春记录下来
  • 史莱姆魔王

    史莱姆魔王

    少年穿越变成了史莱姆,圆滚滚的软乎乎的,超可爱!
  • 误入妻途:总裁老公要矜持

    误入妻途:总裁老公要矜持

    一夜情?很好,本姑娘便宜你了,甩下仅有的一张毛爷爷,某女帅气走人,不料,再次见面,她只是父亲还债的一个工具,他紧扣她的下巴,嘴角流露出的讽刺,她的奋力挣扎,最终,她忍住了,很好,本姑娘原以为那一夜就这么算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她失策了。在黑暗中度过了很久,她,真的还能违心的说出自己不爱他?【男主腹黑霸道,女主身心不健康,整一对冤家,终究,谁先认输?】
  • 重金捕获食肉兔

    重金捕获食肉兔

    他忧郁淡蓝色旳眸,使所有猎物主动送上门,唯独意外遇到不一样旳她,她到底是何等人,另他不惜一切想要捕获圈养起来。
  • 重生之替身使者

    重生之替身使者

    大一学生林夏一觉醒来,发现世界线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驾驭波纹气功的武者拥有莫测的伟力,替身则成为了生灵最为宝贵的天赋,科技不再是人类唯一的力量,而人类,也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主导……狂信徒,吸血鬼,古神,眷族,柱中人,一幅神秘与混乱的大幕即将拉开……初来乍到的林夏,则在重生之后的第一天,召唤出了属于自己的白金之星。(ps:爽文向,无系统,JOJO的替身与波纹体系,灵气复苏流的世界观,无论看没看过JOJO都能看得很开心,设定有魔改,试毒请谨慎。)
  • 商业系天职的战斗法则Vol.01(轻小说系列)

    商业系天职的战斗法则Vol.01(轻小说系列)

    想要成为骑士却觉醒了“商业系”天职!?年轻商人奥兹与失忆的商业之神墨丘莉约定,在奥兹帮助女神重回神界前得到100%强制交易的能力——【商神之天秤】,以金钱为武器与蜂拥而至的敌人战斗。潜藏于迷雾之中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命运的车辙印将向何方延续?“这一次,我要保护你们所有人!”商业题材的后宫恋爱冒险剧就此上演!
  •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一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外文学作品的全貌,使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作品欣赏实例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大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文学作品欣赏教程》熔古今中外于一炉,适合相关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 穿越蛮荒之田园生活

    穿越蛮荒之田园生活

    范思思在睡一觉后就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蛮荒,这位同学表示她一点都不慌,对于自己这种看过无数部穿越蛮荒的“大神”表示很兴奋!!!情景一:范思思坐在一石制的椅子上单手托着忧伤的脸:“也不知道爸爸妈妈还有弟弟怎么样了。”是的,现在神经大条她已经来这异世一个月了,已经从开始的激动过去了。情景二:一兽人拿着一块肉进到山洞,对着范思思说:“吃肉了。”兽人声音带着清冷与沙哑,范思思听到后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