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4400000004

第4章 世界旅游业和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

1.1 世界旅游业

引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日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各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因此,旅游业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实现了超常的发展。目前,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三大市场齐头并进。特别是随着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入境游市场长盛不衰。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概况,是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兴起及其基本特点。

·掌握世界旅游市场的主要分区、格局和发展前景。

·了解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掌握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的发展前景。

1.1.1 世界旅游业的兴起

旅游,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在中国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不过早期的旅游活动多是与商业、探险和宗教活动相联系的,旅游活动也仅仅限于极少数人进行,旅游内容及方式都比较单调。而今天,旅游已成为全球性的群众活动,旅游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旅游方式由过去的徒步、骑马和泛舟,变为乘坐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可以预见,随着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的前进,旅游活动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助人恢复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2.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1)外国旅游活动受宗教、贸易及“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和其后的罗马帝国的兴起,使各个城邦国之间公务、贸易、考察等活动频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盛行到圣地——麦加的朝觐活动,也对旅游活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3世纪以后,由于贸易的发展,旅游活动更加频繁起来。

到了十五六世纪,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寻找香料、黄金的“大航海”活动,科学考察和探险旅游极为盛行。“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中国旅游活动以帝王巡游、文人漫游和宗教云游为主

中国更是有着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传统。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巡游、狩猎,还是诗人学者的浪漫旅行,和尚、道士的化缘云游,在中国古代都较为多见。这些均可视为古代旅游的形式。

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反映了中国古人探索未知世界,超越自身周围环境限制的精神追求。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游遍南北,行程万里,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撰写成名垂青史的《史记》。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游记文学占有相当地位。

3.大众旅游的发展

(1)近代旅游的发展

从托马斯·库克组织集体包价旅游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期是近代旅游的发展阶段。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于7月5日组织了一批540人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收取票费1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财富增加,交通工具得到改善,旅游活动发展十分迅速。团体旅游和为游客办理旅游代理业务的旅行社的兴起和发展,使旅游变得更方便轻松,真正成为了一种愉快的享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团体旅游和旅行社的出现和发展又使旅游价格因规模的扩大而便宜了,更多的人能参加到旅游者的行列中去。这段时间,以观光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取代了古代的旅游,旅游真正具有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含义。

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的布法罗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此后饭店逐渐发展成一种行业,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大众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旅游成了一种大众性的消费活动,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经济地位显著提升,旅游活动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文化、增进友谊、扩大交往的重要渠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1.1.2 世界旅游业的特点

回顾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可以肯定,旅游业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世界第二大出口产业,而且当前还在迅猛发展。

1.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旅游活动在全球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游活动规模之大不仅使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社会现象,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的“经济巨人”,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WTO、WTTC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接待国际旅游人次达7.6亿,GDP为408 000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为6 220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5%,人均国际旅游收入为97.25美元,平均每100位居民接待国际旅游人次为11人。2005年全球旅游接待人数突破了8亿,2006年则达到了8.42亿。这些数字雄辩地表明,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2.发展潜力巨大,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活动的日益普及和其正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持续不衰。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10亿,2015年将达到12亿,2020年将达到16亿。2000年至2020年国际旅游活动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4.4%,其中2000年至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2010年至202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8%。即使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口也只占世界潜在旅游人口的7%,欧洲为14%,美洲为8%,东亚为10%,南亚为1%,整个旅游市场仍然拥有广阔的空间。

旅游业不仅具有增长趋势的持续性,而且,其发展的潜能仍远远没有充分释放。以国际旅游需求为例,目前,即便是在大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中,每年能够出国旅游的人数在该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仍未达到最高水平。比如,在出境旅游比较流行的英国,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次数也仅为全国人口的1/3。在世界上头号发达国家的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数仅为其国内旅游人数的1/100。若将美国出国旅游人数同其全国人口数相比较,则所占的比例无疑会更低。一旦这些潜能释放出来,旅游业这种增长持续性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3.由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发展

旅游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国内旅游,一种是出国旅游,还有一种是外国人入境旅游。三种旅游,后两种统称国际旅游。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内的各地展开,国内旅游活动已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随之出现了出国旅游和接纳外国人入境旅游的活动。这种由国内旅游逐步发展到国际旅游的模式,首先在发达国家,如一些欧洲国家、美国、日本等出现。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欧洲地区,由于交通方便,各国距离较近,旅游设施条件较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一直占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70%左右,而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旅游人数则占欧洲接待国际旅游总人数的80%以上。此外像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国际旅游也获得高速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互相促进,彼此结合,形成了今日这种强大的旅游洪流和市场体系。

4.由基本层次向提高层次发展

旅游活动可分几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一是提高层次,一是专门层次。所谓基本层次,指旅游者所具有的一般观光需求。旅游是既旅又游,旅是旅行,游是游览观景。所以观览或观赏,是旅游者的第一需要,基本需求。所谓提高层次,主要指娱乐性的艺术欣赏活动。人们参加旅游活动,不仅是观光,而且还要有娱乐内容、还要有物品可购,使观光和娱乐、购物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娱乐和购物又是建立在观光基础上的,因此属提高层次。所谓专门层次是更高的一级旅游层次,如朝觐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疗养旅游、狩猎旅游、登山旅游等,都是以专门旅游形式出现的。以上三个层次,逐级提高,反映了旅游业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涵是:从基本的观光游览型转化为高级的娱乐购物型和专门型。这种转化,无疑对现代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引起旅游业的一系列变化。休假娱乐型和专门型旅游,更适合旅游者的爱好和兴趣,所以它很受游客的欢迎。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利用日光、海滩开展的海滨度假旅游;夏威夷、百慕大等海岛开展的海上冲浪、游艇和休养等旅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日本东京开辟的迪士尼游乐园,以及各地开展的品尝风味旅游、新婚旅游、体育旅游、疗养旅游等。

5.团体旅游向个体旅游发展

从旅游市场来看,在现代旅游事业发起阶段,一般是以团体旅游为主要形式,分散的个体旅游为次要形式。这是由于团体旅游手续简单,容易掌握,收益较大。以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发,团体旅游形式逐步为一些个体旅游、家庭旅游、结伴旅游等所替代。因为这种旅游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风景观赏点,调整和改变旅行生活方式,既灵活自在,又不受团体行动的约束。所以这类旅游很快在旅游活动比较发达、国际交通方便、私人占有小汽车较多的西欧、北美发展起来。即使是团体旅游,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行动的形式,实行多样化的灵活办法。如集体出发、就地分散,或就地集中、游后分散等,把团体旅游与个体旅游两种活动形式和两种市场结合起来,以适应旅游者的个人需求。

1.2 世界旅游区

人们常常以旅游客源市场产生的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域这类地理因素为标准,对整体旅游市场进行划分。就全球而言,世界旅游区可以根据洲别,划分为六大区。分别是亚洲旅游区、大洋洲旅游区、欧洲旅游区、非洲旅游区、北美洲旅游区、南美洲旅游区。

1.2.1 亚洲旅游区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亚细亚洲”一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人说的闪米特语,亚细亚的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祥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濒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在各洲中,亚洲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亚洲所跨经度亦最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亚洲面积4 400万平方公里(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洲。

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其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体种族,约占全洲人口的60%。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 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亚洲的居民分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和日本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茶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等。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 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

亚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区多。石油、锡、菱镁矿、铁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锡矿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60%以上。亚洲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也极丰富。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著名的渔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沿海,有中国的舟山群岛、台湾岛和西沙群岛渔场,以及北海道、九州等渔场。

在古代,亚洲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科学发明创造,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继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了严重摧残,民族经济发展缓慢。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目前,亚洲除日本外,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亚洲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1.2.2 大洋洲旅游区

大洋洲是指太平洋三大岛群,即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岛群,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共约1万多个岛屿。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大洋洲又称为澳洲,是澳大利亚洲的简称。“澳大利亚”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陆地”。人们在南半球发现这块大陆时,以为这是一块一直通到南极洲的陆地,便取名“澳大利亚”。后来才知道,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还隔着辽阔的海洋。

大洋洲居民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5%以上,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70%以上的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当地居民约占总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巴布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印度人约占总人口的1%;此外还有混血种人、华裔、华侨及日本人等。绝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数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绝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语,太平洋三大岛群上的当地居民,分别使用美拉尼西亚语、密克罗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大洋洲大陆海岸线长约19 000千米,岛屿面积约为133万平方公里。地形分为大陆和岛屿两部分。大洋洲大部分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属海洋性气候。

大洋洲镍的储量约4 600万吨,居各洲首位。各岛上的鸟粪资源也很丰富。大洋洲的森林面积约7 600万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

大洋洲经济以农矿业为主,盛产供出口的椰子、甘蔗、菠萝、天然橡胶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畜牧业发达,以养羊为主。绵羊头数占世界总数的20%左右,羊毛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0%左右。工业以采矿、农畜产品加工为主。

大洋洲在地理区域上,可以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1.2.3 欧洲旅游区

欧洲全称为“欧罗巴洲”。古代的闪米特人将西方日落处叫“欧罗巴”。以后在传播过程中略有发展,他们逐步把居住地的东部地区叫“亚细亚”、西部地区叫“欧罗巴”。欧、亚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线。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濒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欧洲面积1 016万平方公里(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居民分属印欧语系(约占95%)、乌拉尔语系。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

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其面积占亚欧大陆的1/5。大陆海岸线长37 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的内海。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欧洲的矿产资源中煤、石油、铁的储量比较丰富。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9%,占世界总面积的23%。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不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法国、英国,其次为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

欧洲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1.2.4 非洲旅游区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非洲总面积约3 02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拥有8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5%,仅次于亚洲。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极不平衡。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大多数民族属于黑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2/3),其余属白种人和黄种人。

一般认为非洲语言总数在800种以上,分属苏丹语系、班图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北部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地区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非洲的历史悠久,文化独特。非洲是以高原为主的热带干燥大陆,自然景观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资源丰富,有“世界自然资源博物馆”之称。15世纪以后,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掠夺。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现有53个国家(此外,还包括英属印度洋领域、法属南部领地,以及西撒哈拉、留尼汪、圣赫勒拿、加那利群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等地区),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

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划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1.2.5 美洲旅游区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亚美利加”是由一位探险者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德国地理学家华尔西穆勒在他的著作中以亚美利加的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1.北美洲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南美洲分开。北美洲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居民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种人,还有少数的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侨。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和西班牙语。

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略呈倒置梯形。西部的北段和北部、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海湾。岛屿多分布在北部和南部,总面积大约为400万平方公里,为岛屿面积最大的洲。北美洲大陆部分地形可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南北纵列带:东部山地和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美洲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硫黄、铁、铜、镍、铀、铅、锌等。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黄杉、红杉、巨杉、铁杉筹,南部出产红木等优质木材。加勒比海、纽芬兰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

北美洲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采矿业规模较大。北美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稻子、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大豆、玉米、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和西印度群岛诸国主要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北美洲在地理区域上可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九区。

2.南美洲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濒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分开。南美洲的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人口较稠密。居民中白人最多,约占一半,其次是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绝大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的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的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的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其他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国语。

南美洲大陆地形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

南美洲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现代工业中所需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南美洲绝大部分都有。此外,南美洲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巴西和阿根廷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加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洲的90%以上。各国现代化经济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山区和边远地区经济落后。

1.3 世界旅游客源市场

1.3.1 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际旅游支出占前15位的国家的支出额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在这15个国家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长期位居前4位,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典、瑞士8个国家也一直在列,而最后几位的排名则经常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有4大新兴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波兰,外加亚太地区的蓬勃发展,已经在逐渐地改变着世界的旅游市场。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格局基本上是欧洲约占50%,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各占20%左右,其余为数很小的客源份额则由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分享。

1.3.2 世界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前景

1.东亚太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增长,国际旅游市场格局将不断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全球旅游业一直以欧洲和美洲为中心,不仅区域内的旅游成为时尚,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的大量游客。但到20世纪90年代,东亚太地区旅游业开始崛起。到2002年游客接待量首次超过美洲,跃居世界第2位。其中,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所瞩目。2002年,中国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已双双跃居世界第5位。在2003年遭受“非典”严重影响的情况下,2004年中国旅游业实现了全面恢复振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的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

世界旅游业六大区,即欧洲、美洲、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非洲、南亚以及中东中,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则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亮点”。世界旅游市场将由过去传统的“北美到西欧,欧洲到美洲”两大主流逐渐转移到欧洲、东亚及太平洋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2.世界旅游客源市场逐渐呈现细分化趋势,追求更为灵活多变的旅游方式

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旅游者出国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城市观光游览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而趋于追求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且富于刺激性的旅游方式。现代旅游市场出现了市场细分化趋势,每一种细分市场都具有其独特之处,能够满足某一类型旅游者的特殊需求。旅游组织者将注重从更深层次来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根据人们的年龄、职业、爱好等不同情况组织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来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特殊旅游、专题旅游也越加盛行。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外,目前比较盛行的旅游方式有:宗教旅游,探险旅游,考古旅游,修学旅游,蜜月旅游,购物旅游,奖励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等。每一种旅游方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随着国际游客对特殊旅游需求的增加,人们期待着更多、更为丰富多彩的专题旅游路线的不断推出。

在追求个性化的浪潮下,旅游者不再青睐于旅行社固定包价的旅游方式。散客旅游和家庭旅游在旅游者人数中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加。散客旅游盛行的原因,在于它比包价旅游更为自由随意,可以随时按照个人兴趣来调整旅游计划。随着世界各地旅游设施的建立健全,世界性预订服务网络的普及完善,散客旅游也变得越来越方便,目前世界上散客旅游人数已超过包价旅游人数。非包价式的家庭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私人交通工具的普及化。人们可以利用私人拥有的现代交通工具阖家出游,尽享天伦之乐。目前家庭旅游还主要集中于中短距离和区域内。旅行社在组织团体包价旅游过程中也改变了过去单纯集中统一的做法,而采取能满足游客个性需求的灵活多变的组团方式。同时,小包价、个人委托代办服务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份额。

3.世界旅游客源市场从观光型旅游为主向度假型旅游为主转变

根据对日本出国游客的调查,近年来日本每年出国游客中有2/3是重复出国。而美、英、德、法等国重复出国游客所占的比例更高。由于每年出国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定式,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长途跋涉、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旅游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陶冶生活情趣等转变。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观光型旅游并不会完全失去市场,但在传统的旅游客源国家中度假旅游将更为盛行,将会逐步取代观光旅游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世界上的旅游度假胜地如地中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仍将是国际旅游者集中的地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夏威夷及具有丰富海滩资源的泰国、印度尼西亚将会是旅游者热衷于选择的目标。而主要吸引商务和购物客人的城市型旅游地如香港、新加坡、台湾将会在度假旅游浪潮中失去一部分市场。中国的国际旅游客源以观光型为主,但中国具有丰富的山水风光和海滩资源,为了适应未来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就必须改变中国旅游产品的单一结构,开发度假旅游资源,以吸引国际客源的主流。

4.国际旅游客源国“银色市场”不断扩大

银色市场指老年人客源市场。按照世界现行标准,如果一个国家的老年人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比例的7%,那么这个国家即为老年型国家。西方主要客源国大都进入老年型国家,其中英国、德国、瑞士等国老年人比例已超过总人口的14%。目前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仍在增加,银色市场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现代的老年人是一个有钱、有闲、健康活跃的阶层。老年人市场具有几大优势:首先,和其他年龄组相比,老年人更为富裕,支付能力更强;其次,老年人有充裕的闲暇时间,不必因时间的限制而缩短旅程;最后,老年人在退休前后仍然身体健康,思想活跃,出游欲望强烈。很多人认为只有退休以后才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生活,开始人生的第二个春天。目前银色市场已成为各旅游接待国极为重视、积极开拓的市场。老年人对异国的古老传统文化表现出比年轻人更多的兴趣,长期以来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50岁以上的游客占到30%左右。研究老年人的需求习惯和特点,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对中国旅游市场的营销来讲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

5.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世界局势的根本缓和,使世界免于爆发全球性的毁灭战争。但在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冲突仍时有发生。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将随时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局部威胁。在具备闲暇时间和支付能力的条件下,唯一能使旅游者放弃旅游计划的因素就是对安全的顾虑。旅游者考虑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局部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旅游目的地政局不稳定、传染性疾病流行、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旅游者只有对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确定无疑后才会启程。因此各旅游接待国都愈加重视安全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力求从每一个环节把好安全关。对一些不可预测的不安全因素则为游客预先代办旅游保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游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一旦事故发生,也可以将其对市场的冲击力减小到最低程度。

6.区域旅游仍将盛行,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合作—竞争”的新态势进一步增强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1989年区域旅游者占全世界旅游者总数的2/3。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仍未改变。对大部分国家来说,邻近市场仍将是本国旅游客源的主体市场。区域旅游盛行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邻近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紧密。欧洲客源占世界客源的60%,由于欧洲各国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相通,相互往来手续简便,因此欧洲国际客源中的80%在区域内流动。其次,区域旅游时间短,花费少。进行长距离洲际旅游总要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而短期的区域旅游则可利用节假日,甚至周末就可进行。洲际旅游要支付昂贵的国际交通费用,其平均花费要比区域旅游平均花费高出一倍以上。这就加强了区域旅游的替代性。同是海滨度假,欧洲人就会选择地中海沿岸国家而不去加勒比海地区。当然,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跨区域旅游的绝对数量也会相应增加。世界航空业的发展也将给未来洲际旅游的扩展创造条件。以不变价格计算,每公里的交通费用将会逐年降低。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发展,未来的旅游将不仅局限于地球范围,宇宙间旅游时代将会到来。这些因素都会促进区域以外的旅游迅猛发展。但区域旅游由于其“地利、人和”的优势,总是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区域旅游仍将是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主流。

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难以单独成为对游客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未来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将会进一步激烈,尤其是如何最大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产品和旅游相关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将会更加明显和激烈。为了共同的利益,必须树立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同周边地区和行业的合作,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新态势。

1.4 中国大陆的旅游客源市场

1.4.1 中国大陆的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历史

客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客源充足,就会促进旅游地的建设,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限制旅游业的发展。就中国的国际客源市场的变化来说,在1963年以前,国际客源主要是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的旅游者。但自1963年以后,由于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家关系的变化,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旅游者锐减,而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旅游者有明显增加。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后,随着两国经济文化交往逐步扩大,来华的日本旅游者人数不断增加,现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国际客源市场。与此同时,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中国国际交往的增加、旅游宣传的加强,中国国际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现已接待了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旅游者。

1.4.2 中国大陆的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近程市场和远程市场两大部分。近程市场主要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俄罗斯、东盟各国、澳大利亚及中东国家。远程市场则主要包括北美和西欧国家。

1.近程市场

(1)中国港澳台市场

港澳台市场一直是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大的客源市场。

香港、澳门、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地理上同大陆相邻;在文化传统上与大陆同根同源;在血缘关系上,港澳台地区的众多人士都同大陆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或者亲情关系;在经济上,港澳台地区都较发达,港台更有亚洲经济“小龙”之称。特别是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港澳台地区工商实业界人士大量来大陆投资,更使得这三地与大陆之间的人员往来日趋频繁;在政治上,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也不断缓和。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港澳台地区今后仍是大陆旅游业稳定的客源市场。

(2)日本市场

日本是中国重要的入境客源国家之一。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来华旅游人次方面,还是在来华旅游消费总额方面,日本游客在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中都名列前茅,日本在很多年份中都是中国最大的外国人来华客源市场。在30个主要客源国旅华市场中,日本市场占20%左右。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有地理交通之便;在经济上,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在文化上,中国长达5 000年的古老文明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化,两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很多日本人都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刻的了解;在旅游市场规模上,日本每年都有超过1 000万人次出国旅游。这些都决定了日本是中国旅游业重要客源国的基础。

(3)韩国市场

韩国是中国另外一个重要的入境客源国家。韩国自1991年正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很快就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在某些年份,入境人数高居第一位。

韩国是亚洲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是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韩国与中国旅行距离很近,且交通方便,途中耗费时间不长;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同中国在文化上比较接近;中韩两国经济协作与贸易往来发展迅猛,因而,来中国旅游的韩国人数不断创出新高。

(4)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是中国旅游业一个新兴的旅游客源市场。最近几年,其来华旅游人数位居外国人来华客源市场前列。

俄罗斯是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同中国之间有着漫长的边界线,两国之间有地理交通之便,也有友好交往的历史。随着两国边境的开放和经贸关系的发展,双方的边境旅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俄罗斯来华旅游的人次定会创出新高。

(5)东盟市场

东盟市场主要是指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五个传统的东盟国家。东盟地区一直是中国旅游业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其中的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早已名列中国旅游业十大国际客源国。

东盟国家在地理上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有交通之便;在文化上,很多东盟国家在历史上多受汉文化的影响。在经济上,东盟国家多为中国的贸易伙伴。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东盟国家生活和工作的华人、华侨高达1 200多万人,占全世界华人和华侨总数的一半。他们大多乐于来中国观光、寻根谒祖和探亲访友。

(6)澳大利亚市场

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前20个主要国际旅游客源国之一,也是亚太地区屈指可数的少数发达国家之一,历年来一直位居中国旅游业重要国际客源国之列。

同欧美地区相比,澳大利亚距离中国比较近,而且航空交通十分方便。目前,澳大利亚的工薪阶层每年享有4周的带薪假期,且收入较高,旅游休闲意识强。澳大利亚是中国值得重视和大力发展的海外客源市场。

(7)中东市场

中东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尚无定论,但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24个国家,1500余万平方公里,3.6亿人口。由于历史背景复杂,宗教民族冲突较多,战争较为频繁,大部分国家经济并不发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气候环境与我国相比差异也较大,因而这类市场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那些海湾国家,因为有石油作为支柱,人均收入很高,对中国较为友好,具有扩大来华客源的潜力和基础,能成为我国国际客源的新增长点之一。目前,我国在这一地区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为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埃及。

2.远程市场

(1)北美市场

北美地区的人口规模、富裕程度、教育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等条件都决定了该地区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美居民对赴亚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大,赴亚洲目的地的远程旅游也发展得十分迅速。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国旅游市场,在出国旅游人次上始终位居世界第一。在美国出国旅游市场上,中国是亚洲“最新”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许多特点,对美国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上,美国一直位居前列。

加拿大是地处北美的另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国之一,更是中国较为稳定的一个主要客源市场。

(2)西欧市场

西欧地区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之一。对中国而言,尤以英国、德国和法国最为重要。

英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国之一,在欧洲是仅次于德国的出游大国,也是中国在西欧地区的第一大客源市场。从历史上看,英国人有较为久远的旅游度假传统;近年来,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旅游支出国,且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正在改变去欧洲大陆传统目的地度假的习惯,转向远程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前,英国曾一直是中国旅游业的第三大客源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周边客源市场的崛起,英国来华旅游人次排名虽然下降,但绝对数仍在不断增加。

德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之一,国民贫富差距不大,就业人员带薪假期较长,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加之德国居民有旅游度假的传统,使得德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国。近年来,德国来华旅游人次呈持续增长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

法国也一直是世界上位居前10位之列的国际旅游客源国。法国经济发达,带薪假期较长,居民出游度假已成为生活习惯。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法国在欧洲客源国中一直位列第三,是中国重要的客源国之一。

1.4.3 中国大陆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前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0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比2004年增长10%。2005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 68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3%。中国出境旅游增长强劲,2005年出境旅游人数达3 10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7.5%,是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规模、速度和前景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中国大陆的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前景,除了入境旅游人数将持续增长、传统市场持续保持稳定、薄弱市场部分将有所加强、周边地区和发达国家仍将是中国最重要的客源市场这些显著特点外,以下几个方面也特别值得关注。

1.中国旅游产品供应链日趋完善,客源市场持续增长

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供给越来越充裕,给中国入境旅游业长期、持续的增长提供了根本的保证。旅游发展和航空关系非常紧密,在旅游卫星账户的核算中,航空业就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特征产业列入其中。航空运力的增加是推动更多潜在客源成为现实入境游客的重要因素。以2005年前三季度数据为例,在中国所有的入境游客中,以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的占12.2%;而在入境外国游客中,这一比例高达57.2%。可见航空运力的变化对入境旅游者,特别是中远程外国旅游者数量有重大影响。航空业是旅游业的重要供给要素,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无疑将会给未来的入境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最理想投资乐土和最安全旅游胜地”的目的地形象更加突出,在很多国家居民的出游意向中中国都列在前面。此外,中国大中城市及旅游景区点的接待设施不断完善,软硬件水平显著提升,这也有助于保证入境游客的旅游质量,从而吸引更多境外居民来华旅游。近些年来,中国星级饭店数量增长很快,同时一些低星级饭店也不断向中高星级升级,入境游客中的商务客人和团队客人的需求总体上已经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满足中低端散客市场的经济型饭店和国际青年旅社的蓬勃发展,也为入境旅游者的住宿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2.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还将继续,入境旅游市场政策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

在2005年8月“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旅游三大市场新的开发战略,将过去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从这一变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国内旅游的作用日益凸现,但入境旅游仍然是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道理其实很清楚:一方面,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收入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旅游总收入,二者之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存在太多的冲突,继续重点发展入境旅游与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并不矛盾。另一方面,旅游业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中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入境旅游业符合中国劳动力廉价、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因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符合中国的实际。再一方面,由于中国出境旅游的花费大幅攀升,中国旅游业在对外贸易服务项目下的顺差正在减少;在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只有继续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才能平衡相应的外汇支出。

3.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到中国旅游的安全性成为入境旅游的重要卖点

安全始终是影响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旅游只有在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2005年全球局部地区频发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卡特莉娜”飓风对美国墨西哥沿岸的袭击,巴基斯坦的地震,伦敦、土耳其、埃及和约旦等地的炸弹恐怖袭击,都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人为的恐怖活动较之自然灾害更难以预料,而这种社会矛盾一般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袭击发生后,目的地的入境旅游恢复往往更加困难。中国政局稳定,人民友好,这为入境旅游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中国入境旅游的继续增长提供经济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近几年来一直存在的油价持续攀升、自然灾害和疾病流行、中东局势动荡等不稳定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经济增长将直接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将为中国入境旅游继续提供充足的客源;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将促进政府和民间的投资,而由此带来的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包括入境旅游在内的中国旅游业的供给水平,最终推动入境旅游业进一步增长。由于众多利好因素的存在,我们有理由对未来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乐观。

5.中国对外交往增多,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中国发起和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和区域组织,有利于更大地促进相互之间的人员往来。此外,类似于中法文化交流等各种活动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便利。一些区域旅游合作,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吸引到了更多的游客。比如“大湄公河旅游区域”合作,就直接带动了泰国客源的快速增长。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世界旅游业和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概况。世界旅游业经历了兴起和发展的过程,现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持续增长,由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发展,由基本层次向提高层次发展,由团体旅游向个体旅游发展。

世界旅游区可以洲别、世界大区、国别或地区等,划分为六大区。各分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区别对待。世界旅游客源市场逐渐呈现细分化趋势,从观光型旅游为主向度假型旅游为主转变,“银色市场”不断扩大,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区域旅游仍将盛行。

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近程市场和远程市场两大部分。由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外交往增多、区域合作加强、到中国旅游的安全性较高等因素,使得中国大陆的客源市场持续增长,给入境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复习思考题

1.世界旅游业是如何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2.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3.世界旅游区通常可以分为哪几大分区?

4.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如何?

5.中国大陆的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如何?

6.中国大陆的旅游客源市场前景怎样?

案例分析:世界旅游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据世界旅游和旅行理事会(WTTC)消息,世界旅游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2005年全球旅游业收入达到60 210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0%,从业人员达2.21亿人。到2015年,世界旅游业的收入将增至107 000亿美元,从业人数将扩大至2.7亿人。

WTTC认为,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在旅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及旅游项目得到了不断创新。中国和印度的旅游业都在以8.9%和8.7%的高速发展,而两国旅游业的潜力尚未完全开发出来。到2020年,中国有望超过法国成为全球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国。

至于旅游项目的创新,WTTC认为独特旅游项目的开发仍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游客对特色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旅行社都在想方设法推出令游客有独特感受的旅游项目。此外,有些国家的旅行社正在向旅游、商店、旅馆和航空运输一体化方向发展,游客不但能享受全程服务,而且还可享受最低廉的价格。

思考题

1.结合本案例,收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数据。

2.本案例中揭示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哪些特点?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

    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

    本书是《中国经济》系列丛书第三辑,全书入选了六篇报告,包括《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核算指标与运行指标的关系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分析与预测》、《管制价格条件下阶梯电价的理论与实践》等。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全书共三篇14章,包括第一篇汽车保险基本理论与实务:第1章汽车保险的发展及现状、第2章汽车保险概述、第3章汽车保险费率、第4章承保、第5章汽车理赔实务,第二篇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实证研究:第6章我国车险经营状况、第7章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反思与评估、第8章当前我国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研究、第9章我国汽车保险费率厘定因素和免赔额分析、第10章目前我国车辆保险产品比较研究、第11章车贷险的风险控制与发展问题思考、第12章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问题研究、第13章车险产品与经营创新、第14章我国汽车保险实践中的纠纷和法律争议分析,第三篇机动车辆保险典型案例评析(60个案例)。
  • 税赋:富国兴邦基业

    税赋:富国兴邦基业

    本书包括夏商周的税赋、秦代完整的税赋制度、宋代的税赋制度、清代定额化税赋制度等内容。
  • 回族经济研究

    回族经济研究

    回族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在兴起并走向成熟。其中关于政治史的研究尚还红火,文化史(包括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也正蒸蒸日上,然而经济史研究则似乎显得薄弱,甚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热门推荐
  • 侠隐苍穹

    侠隐苍穹

    一觉醒来,沈泉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武侠世界。
  • 江湖灵志

    江湖灵志

    三百年前,孕育世间万物,吐纳灵气的予苍阁镇魔陨被二弟子凌厌尘打破,逝世之人恶念难以被镇压,亡人之躯也已腐烂,恶念修灵重新寻找宿主,亡人不死,恶灵为祸,生杀予夺,江湖大劫。
  • 绅雨

    绅雨

    绅士和雨并不违和。你的违约亦是如此。绅雨,卑微的爱情。
  •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王剑冰、陆春祥、陈世旭、鲍尔吉原野……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6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渔者

    渔者

    第一次发表作品,多多体谅。诗的意境是非常美丽的,它们不是高高在上不为世人了解,只是在这个匆匆忙忙的世道上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认真聆听。。。
  • 商场巨头异界纵横

    商场巨头异界纵横

    商场巨头死后意识飘落异界,原本平静的生活一息间惨遭巨变,继续沉浸过去?还是昂然抬头面对?选择,责任,无奈!唯有无所畏惧的爬到众人仰视的高度,才有不断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谁人挡我?那便战!神如何?魔亦何如?唯有守住自己那一方热土便罢。
  • 毕业后的这几年

    毕业后的这几年

    毕业的这几年,你过得好么?是曾经自己期待的样子么?还记得最初的梦想么?初心还在么?你幸福么?我,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 盖世为尊

    盖世为尊

    天高几许,盖世为尊!地球青年身患绝症,不愿等死,用最后时光去旅行探险,却得重宝意外穿越陌生世界,那么他该怎样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准备好干粮作者带你一起穿越时空领略浩渺雄奇的修真世界!
  • 梦染无间

    梦染无间

    趁着青春还未逝去,趁着未来悲剧还未上演,记录每一天每一点幼稚又可笑的念头。因为这就是青春啊,不记过去,不论未来
  • 觅良人

    觅良人

    低调古代小丫鬟,低调做女红,低调做账房。咦,你说我是一只误入宅门的凤凰?嗯,好吧,那我好好寻觅一个良人,乘着天下的道贺之词,风光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