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8900000015

第15章 丰盈心态成就孩子最棒的4Q(8)

2.4.7 取舍的痛苦:甜美果子的秘密

激情正逐渐变得比智力和知识更为重要。但是,当激情太多时会怎样呢?我先生与我喜欢用果树为比喻来阐述这个问题。一个周末,我们去位于北京郊外的怀柔区远足。路过一些果园时,我们得以近距离地观察果树,研究果树的修剪方式。我们看到那些保留所有分枝的果树,虽然结了大量果子,但枝上的果子都偏小,吃起来口感也一般。而那些经过修剪的果树,虽然每个分枝上都只有几个果子,但每个果子都大而多汁,吃起来很是香甜可口。先生和我问孩子们,市场上哪种果子会卖出更高的价格,答案不难得出——那些修剪过的果树结出的果子。后来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经过修剪的果树结出的高品质果子其单价比那些没修剪过的果树上的果子高出三倍。因此,修剪果树能使果园生产出高品质水果,提升产品质量和声誉,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那些没有修剪的果树能收获更多的果子,但这些量多质劣的果子容易陷入恶性的低价竞争当中,果农们不得不忧虑:价格的底线在哪儿,如何才能让产品不积压、不亏本。而修剪果树的果农因产品质量过硬,意味着他们有更多把握掌控自己产品的价格话语权,追求品质的人愿意高价购买高质量的产品。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像那些果树一样,大家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也需要用基本一样多的时间来吃和睡。除去用在学业上的时间,剩下的空闲时间就等着我们去分配和使用,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何有些人可以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而其他人只是“半桶水”的状态,秘密就在于此。兴趣和自身投入的“因”能影响最后的“果”,但不能忽视在这一过程中必要的修剪。

修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我主动修剪,另一种是外部强加的修剪。我希望鼓励孩子养成自我修剪的习惯,因为从未来的获益情况而言,“一门专”可比“样样通、样样稀松”强得多。

凯文以前同时进行三项运动:足球、棒球和网球。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他从事体育运动的精力和时间愈发有限。而且对于有三个孩子的我和先生,能陪伴他运动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都有限。因此,既然他无法将三项运动同时坚持下去,不如将精力集中投入一项运动中,精通一项而不是三项都很平庸。因此在高中阶段,他不再将时间平分于足球、棒球和网球,而是跟着网球教练专心练习。最终他成为学校网球队的队长,由于他很专业,还能指导其他成员练习。如果没有舍弃足球和棒球,他的网球肯定达不到现在的水平。在音乐爱好方面,也是如此。凯文八年级时对音乐产生了热情,逐渐学会了吉他、大提琴等乐器,并参加了学校合唱团,还组织了一个摇滚乐队。后来,他决定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摇滚乐队,这意味着他需要放弃一些乐器练习,只以吉他和摇滚乐队作为重点。学校合唱团他也痛苦地退出了。每每参加音乐会时,听着合唱团里的好友们美妙的演唱,他的眼中就会流露出渴望和遗憾。但当他带着乐队去其他学校登台表演时,他的遗憾很自然就被喜悦取代。现在他是MIT的大一生,他终于又加入了学校合唱团。

凯恩问我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哪些方面应该被削减呢?我对一切都感兴趣!我的回答是:不管你决定舍弃哪一部分,这个决定确实很痛苦,越接近内心越难舍弃。为了做出清晰的决定,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点是需要考虑的:

①除非你打算成为某一领域的职业选手,否则学业应优先于其他所有兴趣爱好,因为你现在的专职是一名学生,不是爱好集成者。

②除去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你还有多少精力处理其他事务?

③这些基本需求必须排在首位:健康、社交、学术、道德、精神、家庭责任。

④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得到最大最高质量的果子,必须牺牲那些不够理想的果子。

⑤个人参与的活动如网球、羽毛球或小规模乐队比团队活动如篮球、足球、乐团或大型合唱团要来得简单,因为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不太会出现日程安排上的冲突或因个人表现不佳而损害整个团队的发挥。团队活动很难协调,也需要更高程度的承诺。

⑥一些不需要承担太多义务的小组活动,从社交的需要出发,可以保持参加。

⑦在做出取舍决定时,是否可以避免遗憾或失望?这个决定是可逆的吗?

⑧列表陈述你所有兴趣爱好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出现不相上下的情况,那你只能遵循感觉,选出最佳决定。以后不要随便推翻已做出的决定。

⑨没有更重大的“诱惑”,我们不能轻易对过往的决定说“不”。坚持决定更能带来满足感,那种你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义务之后所获取的满足感。

⑩有时,太空闲也是一种诅咒,因为你总幻想着还剩大量时间。有些人在同时处理很多事情时会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你的风格是什么?是享受忙碌的感觉还是需要更多时间来追求自己的爱好?

最后,凯恩作了一个对他而言相当痛苦的选择:放弃篮球、网球以及合唱团。他保留了羽毛球,这并非是他擅长的项目,意味着他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练习,但这有助于他挑战如何提升自我。对他而言,放弃乐队是不可能的,但因为日程安排与他喜欢的高级物理课(IB Higher Level Physics)冲突,因此他决定改为参加物理网络提升课程(AP Physics)。在未来两年内,凯恩每晚将负责起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洗碗义务,并保证每天拥有充足的9小时睡眠。这是他为了不退出乐队而向我们做出的保证。如果哪一天他没有做好,那么将无条件退出乐队。

作为父母,无论是自我修剪还是外部诱发的修剪,我和先生都有自己痛苦的故事。在孩子们出生前,老公和我只需对自己负责。但随着孩子们一个个出生,我们不断为舍弃什么、如何舍弃而挣扎着,在挣扎中平衡我们的工作、责任、兴趣和义务。在做决定之前,拥有一套共同商定的价值观去指导如何决策是有帮助的,但并不会让“做决定”这个过程变得更容易些。对我来说,为了家庭我不得不离开喜欢的工作和社交,换得与孩子们建立更深入和持久关系的可能。这意味着为了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我不得不与现阶段能成就自我的职场工作告别。而我的先生则要对诱人的职业调动和晋升机会,对那些能加速职业生涯发展、获得更多奖励和表彰但同时需要付出大量工作时间或是出差的机会说“不”。在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很快的IT行业,他的决定意味着他需要更出色地工作,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团队工作者。但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更多时间去关注健康、回归家庭。当然,我俩这样的修剪,意味着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喜欢的“高科技玩具”,去那些堪比天堂的旅游胜地度假。虽然所有的决定,我们都是自愿且乐意的,但并不代表没有遗憾和偶尔的阵痛。我们会与孩子们分享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我们也曾体会过那种取舍的痛苦。而一旦获得自我修剪的能力后,对于往后遇到的更大更复杂的挑战,他们便能自如应对了。

我遇到过很多父母,主要是一些想掌控一切而烦恼丛生的母亲,她们请我传授一些技巧。她们看着站在讲台上的我,询问我如何在获得职业成功的同时拥有幸福的婚姻与家庭,好像我拥有某个平衡生活和工作的神奇公式。事实上,我之所以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就是因为我根本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我工作狂的性格意味着当我忘我工作时必然会牺牲我与家人的时间:处理工作中的紧急状况;加班完成更多任务;多打一个客户电话;完善一份报告或PPT……我知道自己的弱点,因此,我做出一个痛苦的选择,干脆不给自己机会去面对“工作或是家庭”的两难选择,或者说是两种诱惑,而是克服自己缺少育儿经验的不足,在一条没人鼓掌没人喝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并不担心我会因此而在专业技能方面落于人后,永远丧失发挥天赋和能力的机会。因为我还是我,只是转向了生活中的另一面。在职场工作时,我能在消费者面前推出一些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产品,而现在专职做妈妈的我则与广大父母分享我的经验教训,使年轻父母能少些焦虑,帮助他们培养丰盈心态,更自如地面对各项挑战。

我以前参加过合唱团,弹过钢琴,甚至在大学时辅修了音乐。现在,对音乐共同的爱好是我们婚姻生活的强力胶之一,并深远地影响了孩子们。看着孩子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绝对是父母的快乐。我爱数学和科学,喜欢在机械店闲逛,我能用六种不同规格的胶粘剂修理玩具,因此还获得了林家“万能胶女王”的头衔。除此之外,对数学和科学的热爱,也体现在我家的餐桌讨论以及书籍推荐中。我曾经参与组建公司,组织大型网络和社交活动,现在的我通过我的文章、书籍作品以及教授商务礼仪与他人分享这些技能,帮助别人成功,因此也发展了自己的事业。虽然我曾经损失了职业发展机会,我曾在做出取舍之时痛苦不已,但我获得了与家人更深入、更甜美、更充实的关系,也打开了新的视野,获得了之前完全设想不到的职业发展机会。虽然我当全职妈妈时不外出工作,但我的先生每天都与我分享他在工作场所的见闻,帮助我更新技能不至于落伍。当我重返职场,家人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鼓励,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帮助我过渡。比如我的先生减少他周末和平时的工作量,使我能安心外出授课,并帮助我这个原本不会说普通话的人重新站在职场和讲台上。

有没有可能顾及所有呢?既可以也不可以。如果你想抓住所有,那收获的果实可能都比较小,但还算甘甜。但如果你没平衡好,某一个果实或某个分枝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最后只得枯萎,在修剪的过程中掉落。在自我修剪过程中,你可能要做出艰难的决定,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在你内心最渴望的方面。你是想以数量取胜呢,还是以质量取胜?

我们的取舍方式,将影响我们的孩子面对未来生活的态度。

2.4.8 培养抗逆能力,不是当“鹰爸”

一位父亲因上传了一段长达30分钟的网络视频而迅速走红。视频中,身处纽约的这位爸爸要求他4岁的儿子在假期中迎着暴风雪穿小短裤裸跑。根据他的说法,这种育儿法则取道自然。这位何先生颇为自豪地说,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坠下谷底时,它们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想要逃出死亡的深渊,也在这时它们将掌握生存的基本本领——飞翔。这便是几近残酷的鹰式教育,他也因此被称为“鹰爸”。从表面看来,这就是逆商概念,即鼓励胆怯的孩子们直面恐惧,以此激发他们内心世界的力量和韧性。不管如何,鹰爸成功地将原来体弱多病的早产儿子训练得身强体壮,打破了医生“孩子在儿童时期会持续体弱多病”的说法。然而,再深一点探讨我们会发现,他的原则有一些基本的缺陷。

增强逆商的方式基于对延迟满足的反馈,即当心怀一个长期目标时,我们愿意通过延迟满足来实现未来目标。如果延迟时间较短,会让人有紧迫感。但是,如果这种满足感要延迟的时间过长或之后证明困难太大,因不知如何实现目标而陷入茫然时,个人很可能会选择放弃。这个概念在我的《佩蓉的妈妈经》书中也曾提及。我认为,在帮助孩子处理压力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把关,他们的目标是否是切实可行的,是否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遥不可及导致半途而废。除此之外,还可以训练孩子适当延迟满足感,以此增加自我认同感和应变能力。

我曾参与微博上有关“孩子在年幼时就开始为冲刺奥运会而进行艰苦的训练,最后弄得满身是伤病是否人性化”的讨论。对此我持否定意见。因为孩子们尚且年幼无知,之所以参与训练,几乎都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们能拿到奥运金牌。有人宣称,对部分家境很贫穷的孩子而言,进入训练队给了他们脱贫的机会。如果这个决定是孩子几经权衡自主做出的,或他们真心热爱这项运动,享受竞赛带来的成就感而甘愿忍受训练之苦,我也是很支持的。但如果孩子是被迫参与训练的,那么即使成为世界第一,他会快乐吗?那不过是他被强加的任务而已。

高逆商的人,即便面临突然袭来的逆境,毫无准备之下他依旧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去弹性面对,从逆境中找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逆境中尽显卓越。而低逆商的人,面对同样的境况,容易满心畏缩、恐惧,手足无措,满腔怨言之下,境况得不到好转。即便最后双方能殊途同归赢得金牌,只有前者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感,即使比赛结束,仍有欲望继续拼搏。

从纽约回国后,鹰爸带着孩子进行了智力测试,并制定了下一步目标:让孩子在10岁时剑指清华。这个目标,以后对孩子来说带来的是成就自我的满足,还是对惩罚的恐惧,我们不得而知。

在培养孩子的抗逆能力时,理想的方法是积极诱发孩子的内在激励系统,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的外部驱动。为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而不是一手包办,剥夺孩子做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的机会。最终结果是强化孩子个体的内部动机,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得到他人的认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和认可应是无条件的。前者增强了孩子的自我认识,而后者则抹杀了孩子的自我。

培养孩子的抗逆能力没有一个确切的公式可套用,但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平衡三因素:外部压力、延迟满足后内在激励系统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为得到奖励所需忍受的磨炼。当外部压力过大时,孩子被破坏的自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延迟满足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内在激励和带来的喜悦则会减半;如果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困难过多过大,孩子可能会失去勇气,在胜利唾手可得之前选择放弃。

我的三个儿子都有各自克服困难延迟满足的小故事。面对军训,凯文没有用“外籍生特权”去逃避,而是选择了和同学共进退;凯恩放弃舒适的接送,选择每天搭乘公交车花一小时上学;凯安在11岁暑假时,独自一人从北京飞往温哥华探望外公外婆。每个孩子得到的奖励各有不同:凯文成功地摆脱了“外来者”的身份,融入了当地孩子的圈子;凯恩向大家证明了他不需要任何特殊关照,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做好;至于凯安,外公外婆给他的爱的拥抱,以及外婆亲手准备的美食成了他这趟独自旅行的最大收获。最终的结果是,三个孩子都因此而信心大增,能更加笑面恐惧,克服困难。

我认为鹰爸是一个过度教养的例子,他要求孩子无条件接受父母强加的意志,他严格要求孩子进行各种训练,却没有静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看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另一种过度教养的典型,便是“直升机家长”,父母亲手打理孩子的一切,事无巨细。以爱之名捆绑着孩子的翅膀,使其变得毫无自理能力,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成长的机会。

表面看来,上述两种父母大相径庭,但实质上殊途同归——两种父母都越俎代庖了。那有没有折中的方法呢?如果有,怎么把握“度”的问题呢?心理学家玛德琳·莱文在2012年8月4日的纽约《时代》周刊的专栏上给出了非常好的见解。

允许孩子畏缩不前,容忍孩子犯错是为人父母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当孩子还小时,一切都还好说。容忍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小打小闹,跟允许孩子和朋友去逛商场区别就大了。潜在的小错误说不定会引来一场极大的风险,而为人父母的义务之一就是应当为孩子最大程度减小风险。

什么样的风险才是我们可以忍受的呢?如果在社区里有个刚逃出监狱的犯人,你就不能允许你的女儿单独去逛商场。但正常说来,在朋友的陪伴下,一位11岁的女孩应该具备照料自己几小时的能力,大不了也就是落下购物袋,购物多付款一次,或者中午忘记了该打电话回家而已。对于孩子们来说,接触世界就是一个认知扩大地理学;对于孩子来说,世界就是后花园;对于父母、左邻右舍和青年人来说,世界是外面的宽广天地。在存在风险的一些日常生活里,如有些陡的滑梯、小区穿梭的自行车、结识陌生的新同学,成长就这么不知不觉发生了。在与舒适临界的世界,人的韧性就练出来了。

所以说,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能犯犯错,失败个几次,挺好的,我们为什么要抓狂呢?太多的父母曾经对我说:“我一看到孩子不开心的样子就难受。”这观念真是完全错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小挑战其实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契机,从错误中学习的源头。父母太快、太早为孩子竖立起保护的盾牌,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将来应付困难的工具。谁能知道,在孩子未来的一生中,将遇到多少困难、挑战和伤害,手无寸铁的他们该怎么办呢?

父母的大包大揽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只会降低孩子的主动性,让其产生依赖。正是因为太多父母越过了界限,才会导致那么多行为发展不健全的孩子。当我们按照自己的需求为孩子制定目标,而不考虑他们的需求时,便迫使他们绕过了童年最重要的任务:发展一个强健的自我意识。

父母干涉的性质好坏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比如说,一个小孩拒绝坐下来做数学作业。好的父母之所以坚持,是出于原则,不是因为希望孩子成为最完美的学生,而是因为孩子必须在学龄期打下数学基础,并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类型的父母,跟那些连孩子的大学申请表都恨不能帮忙填写的父母有着天壤之别。如此培养,前者被杰出高校录取应该是必然,而后者则未必(虽然我大部分的读者父母都是大学毕业,面对“我们如何申请哥大”这种事情,总是会显露出过度教养的影子)。

这两种情况下,父母都积极运用了控制力。前者是行为派(坐下,完成你的数学作业),第二种是心理派(我们正在帮你申请大学),是父母为了使孩子学会书本知识而损害孩子个性发展的心理控制。如果所有的惩罚、点拨、动力和奖励都来自外部力量,孩子压根就没有机会深入发展自我。如果只因为你所有朋友的孩子都去了同一所名校读书,你就开始逼着自己三岁的小孩参加学前面试的培训;或者仅仅因为想让孩子成为班级的“领头羊”,便推着你那明显焦躁的孩子多参加一个特长班。这些都不是真正负责任的父母,而是典型的过度教养,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龙成凤,光宗耀祖,直接忽视孩子的需求。

所以,父母应当如何消除过度教养的弊端?我们凭一己之力无法消除来自体制上方的压力,但是我们可以帮孩子抵挡一些同龄人之间的压力。请记住:孩子们只有在可靠的、能依赖他人的、不被无故打扰的环境下才能茁壮成长。

充满爱的父母是温暖的,会为孩子制定限制,但不因为负罪感或羞愧感而打破孩子的心理界限。父母必须直面自身压力。你的任务就是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分析判断具体的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否有好处。你愿意一直为孩子操心不断吗?也许你愿意,但孩子的天性就是要成长,他终有一天想要摆脱束缚。所以做好父母该做的那部分就行,管好自己的情绪,不当他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我们期望孩子能强化内心力量,能习得韧性,有强烈的自我感,就从自己做起,直面内心的恐惧,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别总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不及格的父母,理性认清自己的恐惧,有勇气做一些会后怕的事情,不要担心孩子会失败。这样一来,孩子们渐渐就能认清自我,感到内心充满力量,最终走向真实的成功。

2.4.9 父母示弱的艺术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习惯用业绩说话的人,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难以容忍任何纰漏。但孩子天生就是马虎鬼、闯祸精,他们总是在浑然不知的状态下激怒我,并耗尽我所有的耐心和宽容。

当凯恩开始学着洗碗时,他总是忘洗一个盘子,或在桌子上留下泡沫。对此我的第一反应要么是愤怒(你怎么如此不细心,犯下这么明显的错误),要么是不满意(重做,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干脆自己跑上第一线充当消防队员(你实在太笨手笨脚了,还不如让我来,我做得更快更好)。但如此一来,他根本没机会自我训练,在我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把碗洗好。明白这一点后,我不得不咬紧牙关启动妈妈的“表扬”功能:表扬他的努力,以及对这个家的贡献;在他忘记清理洗碗过后桌上的泡沫时,和风细雨地告知他这样会给家人带来麻烦;指点他如何确定餐具已经足够干净。当我的脑海不断叫嚣着“走开走开,别挡着,我自己来做更好”时,我必须控制住自己,只是站在旁边摆出一副“妈妈真的需要你帮忙洗碗”的表情。

在我的《佩蓉的妈妈经》一书里,我曾分享过我的“救世主情结”:当我面对孩子的不完美时,我要不就是自己挽起袖子重做一次,要不就是看不惯他们的拖拉,索性一开始就自己动手。不管是训练孩子做家务,还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其实都是父母自我解救、抵制自我欲望的过程。简单说来,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提升。父母则弱化自我,以便孩子成长得越来越强。

因为父母弱,孩子便强。当父母做减法,孩子才能不断做加法。

一些父母曾经问我,如何培养孩子在面对逆境时的韧性。在问这个问题前,你得首先了解,你的孩子有多少机会去尝试新事物和被允许失败。当遇到不如意时,情绪波动的孩子往往会下意识地开始哭泣,你能抵抗住孩子的眼泪攻势,收起自己那颗蠢蠢欲动要越俎代庖的心吗?培养孩子的天性,除了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之外,另一个关键是学着当一个不完美,并非超人的父母。

《小康》杂志2012年8月刊里,有一篇名为《“香蕉人”的汉语困扰》的报道。记者走访了很多城市,采访了很多美籍华人,探寻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个群体去学习并流利掌握父辈的母语——汉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规律,父母英语水平较好、文化层次较高的移民家庭,子女的汉语水平较差;相反,父母英语不好或文化水平层次不高,子女的汉语反而不错。在英国伦敦唐人街聚集着很多华人商店,有小型超市、酒楼餐馆等。这些店家和伙计都是来自广东省和福建省的移民。他们绝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更有个别人是以非法途径来到英国,即使来英国很多年依然不怎么会英语。但是,他们的“BBC”子女不但说一口正宗的伦敦腔英文,还能说地道的广东话或闽南语。与身为美国移民的王先生家的不同在于,他们在家里一直跟子女说汉语。

大量研究表明,事业有成的母亲养育的孩子,与那些很普通的母亲带大的孩子相比,往往更缺乏自信,主动性不够,获得的成就反而低。这和中国俗语所说的“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截然相反。为了教育好儿子们,我决定弱化自己,将成长的空间让给家中的小男子汉们。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施行方法:

①玩游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花大量的时间与他们一起玩各式游戏,尤其是各种棋类,如象棋和“地产大富翁”。当孩子们还小时,为了不动声色地“放水”让他们赢,我还颇费了一番功夫。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长大,我反而得十倍小心才不至于输得太过惨烈,竭尽全力才能偶尔翻盘。在孩子们眼中,一切都没有变,赢妈妈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只有我才知道其中奥秘。

②回答问题。孩子们对一切都非常好奇,总能冒出各种问题令我应接不暇。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不做“百科全书式”的完美妈妈。面对不懂的问题,我都诚实地说“我不懂”,并将这些我们都不懂的问题全部集中在“问题停车站”里,等我们有时间时,便全神贯注地一一解决。慢慢地,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我忍不住想偷懒,想从孩子那里直接得到答案时,他们反过来会扔给我找答案的工具,让我自己去找。

③运动。在加拿大长大的我,打曲棍球很有一套,读大学时是一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当我和先生带领家中的小男子汉开始接触滑雪或是溜冰时,我们不得不故意放慢脚步,带领他们从最简单的滑道开始,并自然而然地让他们超越我们。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我俩不会的滑雪动作。当我们滑雪时,已经变成孩子们放慢脚步等爸妈了。

④音乐。林家乐队组建之初,凯文刚上初二,刚开始学习弹吉他。而我和先生已是多年乐队老搭档,但为了凯文我们选择了放慢脚步,陪他一起练习最简单的歌曲,这样一来,刚学习打鼓的凯恩也能跟着练习而不会觉得太难。对于喜欢玩音乐的爱好者来说,长时间练习一首基本的简单曲目是枯燥无味甚至痛苦的,难免令人手痒难耐。我还记得那时,每每排练结束孩子们去玩时,我和先生为了过足瘾要额外多奏几曲。现在,家中孩子的音乐水平都已经超越了我俩,在一次全家一起演奏时,我节拍不稳定,被凯恩纠正了好几次,而他却能稳如一个节拍器,节拍非常到位。

⑤家务。当孩子们小的时候,要容忍孩子的龟速和各种笨手笨脚,实在是对父母们的大挑战。还记得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杂货店购物,我总是自己大包小包扛着,让孩子们压根就没有动手帮忙的机会。当我懂得向家中的男人——先生和孩子们寻求帮助后,我终于从苦力中解放出来。现在外出旅行,我只需管好自己的钱包,把沉重的行李都留给家中的大小男子汉们。这难道不是自我弱化的最好奖励吗?

这些建议,适合您吗?

2.4.10 拥抱我们的软弱

我的软弱成为我的优势

“我不懂为何我要就此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坐在我尊敬的导师面前,我带着一丝绝望地说。我的导师有着非凡的成就,拥有多个学位,并践行着特蕾莎修女的呼吁,在加尔各答照顾病残人士多年。我也有很多梦想,有很大的抱负,梦想着做一些惊天动地之举来改变世界。但是成了妈妈的我,在他人眼里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家庭主妇,空有一肚子的才干。我不明白为什么上帝在给予我才能的同时,却让我被几个不守规矩、永远精力充沛的小男孩捆住,做一些我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情。

我那智慧的导师看过很多痛苦,见过世界各种风景,他的话改变了我的后半生:“那些能影响世人的伟人,往往与自身的弱点做不懈的斗争,并因此达到目标,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优点成功的。”

对于这个观点,我有一些怀疑。每每想起那些伟大人物,我总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肯定是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做出了伟大事业。为此,我的导师与冥顽不灵的我共享了《圣经》里的话:

“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哥林多后书》

这节经文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信条。它使我在面对自己的弱点时,能够坦然待之,习惯自我调侃,并最终去欣赏和运用弱点。回首过往时也能谦卑地感恩,为过去曾试图掩盖缺点或推诿责任而羞愧。

对弱点的正视使我意识到,人们喜欢亲近我并非因为我比他人优秀,而是我愿意与他人分享人性的缺点,以及与完美主义、拖延、健忘和自我谴责做斗争的经历。人们非但没有看不起我,反而与我越发亲近,因为他们能看到我的努力,与我共喜乐。展示软弱让我变得更真实,不再是一心想成为女超人、给人疏离感的那个人。

记得我第一次在客户面前做产品演示时,我要努力克服怯场的心理。那时的我,哪怕面对几个人就会感到说话困难。而进行产品演示的时候,大厅里总是黑压压坐好几百人。塞满我脑海的技术细节,介绍产品时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让我紧张到不行。于是,我彻夜站在产品前,整晚无休止地排练演示。但临上场时,我依旧紧张得浑身发抖。最后,我因为腿抖得太厉害,导致丝袜滑落至脚踝处,我羞得满面通红走下了台。这场失败的演示会后,我不断回想每个犯错的环节,重复那个折磨的过程。后来,我向一位专门传授公共演讲技巧的演讲教练去求教。他告诉我,上台前紧张是人之常情,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台上来回踱步。我尝试了他的建议,发现他的建议果真有效。在台上来回走动时,我的声音和大腿都停止了抖动,恢复了正常。在踱步的过程中,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互动也自然地多了起来。观众对我的反馈和回应也使我愈发底气充沛信心十足。

当家庭主妇多年,当我回到讲台再次做一些大型演讲时,以往的紧张状态重新附体了。但这次我懂得用老方法来对付紧张。我很惊讶地发现,有些人因此认为我是很有亲和力的演讲者,因为我不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讲道理,而是从讲台上走下来亲近他们。这让我乐开了怀,我的弱点竟变成了特点。

三个儿子的弱点变优势

接下来,我再说说我的三个孩子分别将自身弱点转化成特点的故事。

凯文的故事

凯文总是很健忘,运动时忘记带网球拍,忘记写家庭作业,忘了时间。他总是对当下的事情非常专注,以至于不能瞻前顾后。在多次提醒无效后,我们学会了一笑置之。面对他这个缺点,我们甚至开起了玩笑:如果你在晚上将自己的大脑放入冰箱,你会在多久之后才记得大脑还放在冰箱呢?

当凯文所在的学校举办“发明大会”时,凯文激动坏了。他决定在发明大会上为克服自己的健忘发明点什么。他把这个发明取名为“个人提醒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他记住那些不应该忘记的事情。这个难题对他而言,绝对值得攻克。为此,他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到这个对自己有着实质性帮助的发明中,并发动他的朋友们参与试用,广集各方意见,收集反馈,在各种修改意见的推进下不断完善。最终,他的发明赢得了二等奖。

所以,凯文利用了自己的弱点,发明出一种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帮助的新工具。

凯恩的故事

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与其他家庭一起参加社交聚会。宴会桌上摆满了食物,父母和孩子们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

邻桌有个男孩口若悬河地向周围人讲解他所知道的东西,听上去他的脑子里好像有一本百科全书。而我们桌上,两位先生和凯恩聊天。我先生从自助餐桌拿了个看起来很好吃的甜点回来,尝了一口后,他就热心地向旁边的朋友推荐。这两位先生也想尝尝,但排队的长龙让他们有些犹豫。凯恩立刻站起来去排队,为全桌每个人拿了一份。

这种事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因为对孩子来说这样做再寻常不过。但那两位和凯恩聊天的先生却大为感动,一直夸奖凯恩是个不寻常的孩子——能自然而然出于习惯去服务他人。

当他们问我们是如何培养了这样的好孩子时,我们实在记不起任何具体的培养步骤。后来细想,每当我们邀请好友来家做客时,我们总会要求孩子充当主人的角色与客人交流。当健谈的凯文对于融入对话丝毫没有问题时,有些内向的凯恩将我拉到一边问道:“妈妈,当我没有问题要问,或者没有其他事情要说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当大家沉默时,我不知道要怎么办。”我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问题,我建议他将自己的弱点转换成优势。当一位内向的人没有太多的话说时,他通常对周围的环境和人观察得更细心。与其为找话题想破头,不如利用自己观察方面的优势看看别人需求什么,让自己变得贴心周到一点,减少沉默带来的尴尬。凯恩听取了我的建议,这个建议也相当切实可行,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众人聚会交谈的情景下,凯恩已经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甚至没注意到自己已经成功地将缺点转换成了优势。

凯安的故事

凯安做事拖沓,不管是吃饭、刷牙还是练琴、做作业都是如此。在帮助凯安克服拖沓的毛病时,我跟凯安分享了自己小的时候也常因为拖沓而遇到问题:我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午饭,很多次老师让我站在教室门外用完午餐才能进教室睡午觉,结果我常常错过整个午休;我还记得自己经常在考试时考砸,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把太多时间花在前面的考题上了。

我告诉凯安,我能理解他做事较慢,因为我也是这样长大的。我也能理解每次都最后一个完成任务所带来的挫败感,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但我们可以将这个缺点发展成自己的优点。比如,因为我非常注重细节,所以可以保证做事的质量。尽管我到了高中,动作仍然比较慢,但我不会让速度影响学习的质量。我相信凯安也能做到——只要他不放弃,每天把速度提高一点。

首先要做的,就是他要接受自己做事较慢的事实,这样他才不会自暴自弃或对别人的劝告产生反感,并能够设法处理现阶段的压力和焦虑,保持学习的热情并不断进步。而他也确实在一点一滴地改进,甚至能够自嘲缺点。

因弱点而伟大

下面是两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身体有障碍的人如何利用自身弱点,将其转变为优势。这些故事激励了数以万计的人。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天生没有四肢。幸运的是他的父母依然非常爱他,他自己也坦然地接受了现实,最终成长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他获得了大学文凭,成立了公司,与一位爱慕他的漂亮姑娘结了婚,作为一名励志演说家,他在世界享有盛名。他的著名语录有:

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他人希望。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

你不能放弃梦想,但是可以改变方向,因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处会遇到什么。

即使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对于别人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没手,没脚,没烦恼。

如果你失败了,再站起来。

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创造奇迹,那就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奇迹。

态度决定高度。

失败不可怕,要继续尝试。

我热爱我的生活,没什么可以阻挡我,但是我时时刻刻都快乐吗?不,我也会伤心,我有时候也会哭,那倒并不是因为我没有手脚,这倒容易接受,我是担心如果我爱的人受了伤,我却什么也不能做,这会让我感到十分痛苦。

我仍热爱生活,因为我对生存的渴望。

在生命中,我们不能选择什么,却可以改变什么。

琼妮·厄尔克森在17岁时因为跳水发生意外导致半身不遂。经过后期长久的恢复训练后,她接受了自己瘫痪的现实,并决定即使瘫痪了,也要好好过日子。经过两年的密集恢复后,她制定了成为画家和歌手的职业生涯规划。她用嘴巴当手画出美丽的水彩画,这些画得到了收藏家们的热捧。同时,她作为一位鼓舞人心的演讲家环游世界,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做演讲,鼓励他们过充实的生活。她的自传体畅销书《琼妮》以及同名影片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认识了她。现在她已经访问了超过45个国家,并拥有美满的婚姻。

琼妮说过,忽视你的缺点,那么你将永远都意识不到上帝赐予你的力量;有时候上帝赐给我们的是爱恨交织的。

单身母亲

单身母亲在现在社会非常常见,她们真的很辛苦,不但需要养家,还需要在没有配偶帮助的情况下打点好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她们集养家者、保育员、厨师、清洁工、修理工、法规执行者、安慰者、父亲、母亲以及其他各种角色为一体。单亲母亲很累,其中的苦楚一言难尽。

北美的科学家研究表明,2/3的单身母亲是因为离婚,1/3是因为配偶死亡或残疾。这意味着,单身母亲们通常还额外承受着离婚或者配偶死亡、残疾带来的悲痛情绪。在承受极大的痛苦和创伤后,她们还得继续生活,养育子女,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在单身母亲中抑郁、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特别普遍。

就像其他艰难的情况一样,单亲是孩子的弱势,但如果转换得当,何尝不能成为让孩子变得坚强的良机。两者的区别取决于单亲父母面对困难选择哪种应对方式。许多著名的人士,如两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克林顿、著名演员朱莉亚·罗伯茨、安吉丽娜·朱莉、汤姆·克鲁斯和著名运动员兰斯·阿姆斯特朗、迈克尔·菲尔普斯等都是由自己的单身母亲养育成人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就是一位单身母亲,曾经穷困潦倒,与抑郁症苦苦斗争。因为自身的经历,她在功成名就之后就设立了基金会,专门帮助那些单身母亲,维护她们的权利。

愿单身母亲们能从这些故事中得到力量,得到鼓励,愿你和你的孩子总有一天能像这些成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学着拥抱自己的弱点,一天一天地进步,向梦想前进。

所以,我更喜欢提自己的软弱,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了,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2.4.11 压力是暴君还是工具

对于有三个儿子的我来说,我常听到儿子们使用“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壮”这个短语来挑战自己和他人。

这句话原本是我们在面对压力时苦中作乐的独特方式。从美国来到中国的头一年,因为言语不通,每次考试我的三个儿子都是班级垫底的。面对这样的压力,“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壮”,这个句子所给予我们的力量可谓至关重要。当然,打从心眼里,我们懂得面对压力向来只有两项选择——自暴自弃,或安然若素,借压力之机彼此支持、让自己也变得更强大。当我的孩子们决意就读当地高中时,几乎所有关心我们的外国邻居都善意地警告我们,这样的决定极有可能会损害孩子心理健康。但孩子们最后还是决定笑着接受挑战,虽然为人父母的我们并不知道孩子将面临何种困难,但我们知道一家人一定会同舟共济。

2013年2月6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由波·布伦森和阿什利·梅里曼(著有《夺魁者:胜利与失败的科学》和《让人震撼的育儿术》等)撰写的文章《压力当前,为何有人欢喜有人愁》。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细读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富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文章中的各种理念同我们家这些年来凭借本能所获得的各种领悟高度契合。所以,在这里将这篇文章同大家分享。

压力当前,为何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台湾,每到5月,就有超过20万名的九年级学生需要参加一个初中生基本能力测试。面对这个考试,每个学生都如临大敌。因为考试的分数将决定学生被哪所高中录取,或者幸运地被所有高中青睐。但实际上,每年仅有39%的学生能顺利升入公立高中,剩余的则被分流至职业学校或是私立学校。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个考试能决定台湾孩子的将来。

台湾高考是压在学生身心上的一座大山。整个测试持续两天,看似简单的单项选择题里就综合了化学、物理、高数、几何等学科的知识。“许多学生几乎每晚都要去补习班补习高考考试科目,”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的主任张春燕如是说道,“一两个百分点的差距,就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去排名第一的高中,还是落至第三名、第四名的中学。”

换句话来说,台湾高考是一个发生在真实世界里的完美实验,验证了“激烈竞争对遗传学的影响”这一命题。张春燕和他的研究团队针对台湾三个地区的779名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抽取了血样,并将每个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基因样本进行了匹配。

研究团队的成员均对一个基因颇为感兴趣:基因COMT。这个基因所携带的汇编代码中含有一种酶,这种酶可以清除前额灰质里的多巴胺。而这种酶运作的大脑位置正掌管着我们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对未来进行预测以及解决冲突等诸多能力。“多巴胺改变神经元的运作频率,像推动涡轮的燃料一般,加速了大脑的运作速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与神经学助教西尔维娅·邦说。也就是说,当多巴胺维持在最佳水平时,我们大脑的工作效率也处于最佳。而多巴胺的“最佳水平”意味着分量必须不多不少。通过多巴胺的移动,基因COMT起着调节神经活动和维护心理功能正常运作的功能。

事实上,基因COMT实际上还产生了两个变体:一个变体产生的酶可以缓慢清除多巴胺,另一个变体产生的酶则可以迅速清除多巴胺。人类至少携带了这两个基因中的某一个,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另一项研究发现:通常来说,携带“缓慢反应酶”的学生在智商上拥有优势。一项针对北京学龄儿童的研究调查表明,这种优势可以高达10%。然而,在台湾的同类研究中,携带“缓慢反应酶”的学生们却在考试中失利了。以平均值计算,他们比起那些携带“快速反应酶”的学生在成绩上要低8%。这个现象如此怪异,仿佛这两组学生在考试时被调换了一般。

“在正常情况下容易展现出自我最佳状态的人与那些面临泰山压顶而色不变的人,往往不是同一拨人。”戴尔蒙如是说。那些生而具有“快速反应酶”的人往往像“风雨后的彩虹”。对于他们而言,日常生活太过平庸,不足以振奋他们的大脑达到其最敏锐的状态。谢天谢地,他们能受益大脑前额激增的多巴胺,最终刺激大脑达到最佳状态。他们此刻的反应,就如同危机时分超人在电话亭中的变身一般,他们的潜能得以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很多学者都认为:每个人要么是战士(warrior),要么是担忧者(worrier)。那些携带快速反应酶的人像战士,时刻以最佳状态应对着富于挑战的外部环境;而那些携带慢速反应酶的人则更像是担忧者,有能力掌控那些复杂的规划工作。在进化的历程中,战士和担忧者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

实际上,每个人都能从父母身上各得到一个COMT基因,大概有一半人身上继承的是基因的变异体。他们身上所携带的混合酶不是纯粹的“快速反应”或是“缓慢反应”,而这也使得他们介于战士和担忧者之间。据分析,大概四分之一的人携带着纯正且单一的“战士”基因,四分之一的人携带着纯正且单一的“担忧者”基因。

如今针对COMT的研究相当之多,甚至包括了美国军方的一些实验。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与COMT间的相关联系。奎恩·肯尼迪是海军研究生学校的研究心理学家,她正在研究基因与飞行员的表现。道格拉斯·C.约翰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精神病学教授,也是研究组织OptiBrain中心的一员,他致力的方向则是COMT在战争性能与个人幸福感中所扮演的角色。

肯尼迪的研究工作颇具启迪意义。她要求飞行员通过一系列六个步骤飞行尾旋试飞模拟测试,飞行员必须忍受需要忍受湍流、油压故障、汽化器结冰、冰的化油器和着陆时的交叉风等问题。整个过程中,飞行员都忙得团团转:收发新频率、调节飞行方位、升降飞行纬度、用报位机电码打卡。

在那些仅在白天接受飞行培训的级别最低的飞行员中,拥有担忧基因的人表现最好,但这一结果因飞行经验的多少而呈现出变化。而对于那些有机会进入下一培训阶段,也就是在晚上也开始接受培训的飞行员来说,担忧者基因携带者的表现要优于战士基因携带者。他们那天赐的工作记忆与注意力优势开始生效了。他们的经验展示出:即便有着所谓的“遗传基因诅咒”,他们依旧应对有策。

肯尼迪说道,这意味着,对于担忧者来说,“通过训练,他们在特定飞行员测试中学会了掌控特定压力的能力,即使这不一定会转移到他们生命的其他领域中”。

因此,对于担忧者而言,那些一次定终生的标准化考试并非他们的长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此要面对挑战绕道而行。实际上,让孩子一味逃避是最糟糕的反应,同时也剥夺了孩子适应周期性压力的机会。约翰逊将其解释为一种压力免疫训练:压迫他们,但并不压垮他们。“让他们拥有充沛的恢复周期。”他接着说,“随后,接着训练、做准备,周而复始,这是打破担忧者基因诅咒的最佳方法。”

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来看,长期的持续压力绝对是有害的,但是科学家们对于短期压力的看法则截然不同。通过对专业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比对研究,不管钢琴演奏家、男性橄榄球还是女子排球运动员,科学家发现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在训练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压力并没有多寡之分,区别只在于他们如何理解自身体验到的焦虑。业余选手会偏向于认定“压力百害而无一利”,但专业人员则懂得将压力视为调节剂,促使自身更加注意力集中。

这种类似的心理转变同样能帮助学生处理考试问题。杰里米·杰美生是罗彻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她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了分类别的压力是如何对学术测试的成绩产生影响的。

第一个实验针对的是参加哈佛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毕业生。在参加实践测试前,学生会阅读一份简短的通知,解释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压力对认知带来的影响。但另一半学生会同时阅读一份声明,内容为“在考试过程中有焦虑情绪的人往往成绩更好”。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即便在测试过程中产生了紧张情绪,他内心会提醒自己,“没什么可担心的……别忘记,这样的焦虑情绪反而有利于最后的成绩”。

仅仅因为在测试前阅读到了这个句子,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就有了显著提供。在实践测试的定量部分,他们的得分比起对照组学生平均要高出50分(总分为800分)。看来很不可思议,因为在实验室中得出结果总是要相对简单一些,那这样的结果会出现在真正的GRE测试当中吗?在几个月后,这些学生上交了他们真正的GRE分数。杰美生计算得出如下结果:那些将焦虑视为有利因素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平均高出65分。随后,杰美生在中西部社区学院辅导数学专业的学生时,同样复制实施了这个实验。在被告知压力有利后,学生的成绩有了提高。

乍看之下,您可能会以为“焦虑有利论”只是安慰学生减轻压力、帮助其全神贯注的把戏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了设置一条基准线,杰美生的团队在测试的前一天提取了参加模拟测试的所有学生的唾液样本,并在他们开始解答第一题时立即着手研究这条基准线。杰美生在唾液测试中所检测的生物指标,主要用于揭示人体交感神经系统的活跃程度,分析受测者到底处于“害怕还是战斗”间的何种反应。实验组应对压力的水平明显都比较高,生物学压力是真实的,但是它有不同的生理表现,且从某种程度而言,它甚至可转换成一种积极的身体机能推动力。

参加标准化测试本身就是一种比赛,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最终分数。没人会说“我虽然最后成绩不好,但是还是值得的,因为我在好几个月的学习中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也没人会在参加完SAT考试后说,“好吧,我进不了自己理想中的那所学校了,但是无所谓,因为我在考试中心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标准化测试缺乏减少孩子焦虑的有利面。当你为孩子报名游泳队的训练,虽然他很想游在第一位,但即便他落在最后一位,那里还有很多理由能让他对游泳池恋恋不舍。

高风险的学术考试不会消亡,学生之间的竞争更不会销声匿迹。事实上,好几个学者甚至认为学生需要更多的学术竞争,但不过这种竞争应该建立在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上。

大卫和克里斯·蒂伯根是密苏里大学教育和发展心理学教授,针对参加数学竞赛的初中生进行了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试验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几周内,这些学生开始着手解决比整个学年结束后还要复杂的数学题,有些学生甚至开始解答大学水平的数学题。这样的进步在那些原本对数学毫无兴趣,纯粹受父母逼迫参与其中的学生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在得知自己将在观众面前与其他队伍比赛时,这些学生变得主动了。每掌握一种高级理念时,他们都变得兴奋,并意识到这些发现都是他们智力武库中的有力武器。

“无论是在拼字比赛、科学博览会还是象棋队,他们的表现都得到了高度激励。”大卫·伯金说道。即使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科学项目不能在科学博览会脱颖而出,他还是得到机会展现自己。那一刻可能压力重重,让人觉得后怕,但是如果孩子能处理得很好,那感觉不亚于得到了一场胜利。

“孩子们能从准备充分的竞赛中受益良多,尤其是能借机获得自我努力的认知,为下次的提高做好准备。”美国心理协会心理学家瑞纳·苏博特尼克说道。苏博特尼克注意到,学术比赛可以提高学术工作和参赛选手的社会地位。当然,像这样的比赛当然不可能没有压力,在比赛过程中,选手所体验到的快乐与激动,早已稀释了他们在高峰低谷所感受到的那些一早便可预测的压力。

也许学术竞争所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战士和担忧者在其中均能受益。战士得到了令他们热血沸腾、大脑急速运转的个人巅峰时刻。而担忧者们则慢慢获得承担压力的能力,总有一天除了容忍压力,他们能做到更多——面不改色地拥抱压力。通过周而复始的准备、执行与修复,他们的所学会内化成他们的所有。

在孩子们身上,我也验证了以上定律的科学性。凯文是一个战士,凯恩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担忧者。事实上,当凯文读高中申请大学时,我们全家人都无不屏住呼吸为其紧张不已。他总是将所有任务拖至最后一秒钟来完成。在我们看来,他太过放松了,即使面对非常重要的测试,也不认真准备。他甚至有好几次注册参加SAT考试,但是忘记付款了。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参加SATII科目测试那天,家中其他人都在忙于社区的募捐活动。那天,他本应该参加三科考试,出乎我们意料,他很早就结束考试出现在我们眼前,当被问到为什么考试结束得那么早时,他一脸轻松地告诉我们,他只是参加了被要求参加的两科,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参加第三科的测试,还不如早点回来帮我们。我记得我差点就在募捐现场晕倒了,因为我身上的担忧因子不断在问各种问题:为什么你不多参加一门考试以防万一呢?你怎么就那么确定自己参加的那两科成绩足够优秀呢?如此种种。他拒绝了我给出的重新注册一科的建议,因为他坚信自己考得足够好,因为“在压力下,他能表现得更好”。他现在还是这样,做出的决定总是能让我紧张不已。但是不知道为何,每次他都用自己的表现验证了那个短语的科学性,表现好得超出我们的预期。

而另一方面,凯恩这个担忧者总在时刻担忧:各项任务已经下达,准备时间却总不充足……但总体而言,在学业上,凯恩和他那个散漫的哥哥以及同龄人比起来表现更为优秀。不管测试大小,每当日期逐渐临近,他都为之担忧不已。为了迎接SAT考试,他自己在家做了超过20场的模拟测试,但在考试前天仍然紧张不已,尽管我们不断向他保证,这次没考好也没关系,再来一次就好。我真希望我可以早些知道这些研究,这样就可以告诉他,适当的压力其实是个福利,这样一来,多少有利于减轻他的担忧。

你的孩子是担忧者还是战士呢?你如何将压力转化成有利的工具,以此增强孩子的信心和掌控能力呢?如同上述引文所说,标准化测试是活生生的事实,无论你孩子面临的是高考、SAT、ILSA级或是IB考试,道理都是如此。即使您的孩子最后决定就读于职业学校而非大学,或是选择了其他教育方式,在人生途中的某个点,他们都需要去直面压力。最终,是压力打败了他们呢,还是他们利用压力促使自己成长?

要记住: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壮!

同类推荐
  • 轻松养育你的宝宝

    轻松养育你的宝宝

    本书总结了当前父母养育0-6岁宝宝最关注的问题,针对各个关键年龄段的宝宝,给出了科学易学的身体护理方案。
  • 0~6岁婴幼儿行为指导全书

    0~6岁婴幼儿行为指导全书

    本书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方面去用心培养,并及时发现宝宝的不良行为,予以矫正,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宝宝。
  •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本书按照“课堂”的方式分类,总共分为24堂课,全面分析了女生的独特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生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孕产同步护理大百科

    孕产同步护理大百科

    《同步育儿早教大百科全书》以0—3岁的宝宝父母为阅读对象,针对父母关心的育儿早教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使父母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养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一书在手,育儿再也不愁!
热门推荐
  • 神界之灵尊

    神界之灵尊

    天地孕育的宠儿,降生神界,天生异象,万花齐放,年幼无知,被太乙等神尊坑下人界……魂兽背景:中国神兽本书武魂设定:白十年,黄百年,紫千年,黑万年,红十万年,金五十万年以上等级:十级1-9级:魂士10-19级:魂师20-29级:大魂师30-39级:魂尊40-49级:魂宗50-59级:魂王60-69级:魂帝70-79级:魂圣80-90:魂殿90-98:魂骨99:混沌尊者100:成神魂兽历史不详,而人类历史只有十万年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复仇之嫡女重生归来

    复仇之嫡女重生归来

    嫡女被庶妹和渣男的一场精心算计的阴谋陷害,等渣男上皇上之位后,她却在庶妹的恳求下让皇上封她为妃,却不料,庶妹在嫡姐的饭菜中下了堕胎药,在她虚弱之时,告诉嫡姐真相,她却无法接受这冷酷的事实,一饮毒酒而死,发誓:如有来生,必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有仇必报!重生复仇之路开始,未完待续......
  • 末代天师秘闻录

    末代天师秘闻录

    身负特殊使命,行走于危难之中,与各路妖魔鬼怪,凶灵邪道,斗智斗勇。历经世间光怪陆离,体会尘俗百态。自那一次演算之法失效,一张无形的大网便将他笼罩,百般求索,终究还是逃不脱宿命的倾轧!道法,自在人心!古老巫族,代代掌权者,错综复杂,耗尽数千载光阴,编织出一幕永生的迷局。诸位,且随末代天师张唯心一道,揭开绵延数千年的惊天隐密!
  • 我在末世普渡众生

    我在末世普渡众生

    此书又名《这个光头竟然该死的强大》。世界末日突然来临,有着游戏系统的姜西本以为能和父母在丧尸横行的世界生存下去,却在某一天被人告知所有觉醒特殊能力的人都将进入轮回世界。身为普通人的她,被留在了丧尸世界。但是没关系,靠着收徒,姜西开始在轮回世界中来回穿行,探寻着家人的踪迹。不知不觉间,她的徒弟遍布了每一个末日世界。——她在女高中生和小和尚的马甲间来回切换。拳打不怀好意之人,棍打丧尸、堕落者。-“我叫姜西。”-“阿弥陀佛,小僧法号玄壮。”
  • 重生之豪门盛女

    重生之豪门盛女

    张宁本是平凡家的女儿,一次在自己男友以及闺蜜好友的密谋之下,出了车祸。本以为自此便会魂飞,殊不知一朝醒来,自己竟然重生到一个与自己同名同姓的豪门家族中的大小姐身上。白痴,懦弱?与她何干!无能,无才更无德?本小姐让你们见识见识真正的有能有才又有德。自她重生之际,便是她复仇之时!渣弟渣妹挑衅,她让他们自食其果。继母伪善,看她不撕碎她那伪装的面孔。父亲胆小懦弱,看她如何撑起一片家族的天空!渣男贱女一一粉墨登场,看她不撕得他们哭爹喊娘。至于那本因和自己没有交集的名义上的丈夫,思想有多远,就滚多远!……“哥儿们,你快走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趁我先生还没发现你,我给你开后窗,你快跳出去,否则,我手里的枪可是不长眼的!”“老婆,这是床,我正躺着,你让我滚哪儿去?”
  • 我与奶狗男友的网恋奔现

    我与奶狗男友的网恋奔现

    暑假的相遇,本以为面临的是快餐式的爱情,却不曾想......
  • 童话祭薄爱倾城

    童话祭薄爱倾城

    那年那天那个红发若火的少年,带着照亮她生命的光芒,悄然出现,可又无声消失。她路过了全世界,却在没有找到他的身影。
  • 秩序璟然

    秩序璟然

    因为爱情,你回到了三线小城市,千辛万苦,你捧得一碗铁饭碗,不辞辛苦、你经营着所谓的幸福!
  • 异梦千寻

    异梦千寻

    不死少年林十三守望百年的孤寂,古村幽谭里的尸体,双生少女的无助,三大家族的秘密……当一切的未知被解开时,当牵挂的人重回身边时,误入异界焚都的他们是否还能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