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8900000007

第7章 丰盈心态面对焦躁的世界(3)

1.13 征服你的面试官

当申请了美国著名的大学后,申请人可能还需要参加一个面试。很多申请的同学一听到“面试”两个字立即被吓倒,头脑里说不定已经浮现出了一个“恐怖”的场面:在一个阴森的大礼堂里,前排正襟危坐了一群身着礼服、神情古板、语速快似闪电的教授,他们用高深的数学和物理问题对面试者进行连环轰炸,而那个倒霉蛋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被一连串问题弄得目瞪口呆……

放轻松!那只是电影中的场景,现实生活中的面试可不是这样。

面试官,或者说教育辅导员,是由美国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志愿担任的,他们负责面试其所在地区的申请者,并将他们对申请者的印象写成报告交给美国院校招生办公室。面试这个程序,能有效帮助美国院校对申请者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MIT来说,不仅希望看到申请者在学业上的表现,而且对申请者的整体情况更感兴趣。因此,只要条件许可,MIT的教育委员会希望能为每一位申请者提供一次面试机会。MIT分布在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毕业生承担了在家乡或所居住地区面试申请者的工作。我与先生作为MIT的毕业生,已经承担这个面试任务多年。对于我俩而言,能与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人面谈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我强烈建议申请者积极参加面试,这能帮助大学锁定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生。根据统计,2010年申请MIT的学生中,只有1.4%的人没有参加面试。

面试时,很多申请者都会感到恐惧和紧张,甚至误以为面试官会用高深的数学问题来考问他们。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面试官的成就感不是来自于筛选和恐吓年轻的申请者,而在于能结交有趣的年轻人,并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因此,申请者请放轻松,坐在你面前的并不单单是一位面试官,更有可能是你潜在的朋友和导师。

每一次,我都会尽量让我的面试变成一次有趣的约会。我常居北京,因此我面试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这个城市或者邻近的区域。我喜欢在当地的咖啡馆、餐厅、书店或者图书馆会见申请MIT的同学们。当然,如果申请者所在的城市没有MIT的面试官,我也很高兴在即时通讯软件上(如Skype)对他们进行视频采访。

不过,面试不是必需的申请环节,如果申请者所在的区域并没有面试官可以提供面试,招生委员会会注意到这一点。无法面试并不是申请者的责任,而是MIT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面试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不过面试官有权将面试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在面试前,你说不定会一遍一遍在家里预演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或者向亲朋好友以及网络“大虾”们取经。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仔细考虑一下哪些事情最能向你的面试官传达你的激情与梦想。曾经有一位申请者带来一个活动清单用来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请不要怀疑这样做是否太标新立异,你完全可以这么做,只要那些活动是你真正参加的。

已经准备好参加面试了吗?那么再选一套你喜欢的、符合面试场合的着装。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打扮,得体就行。面试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面试像一场约会,而约会的最终目的,我觉得是一场“婚姻”。在面试的过程中,看起来面试官代表大学在考查申请者,但实际上申请者也在通过面试官来了解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与专业学习,就像是一场“婚姻”。毕竟理智的人都不太愿意花上一大笔“彩礼”(学费)与一位虽然富裕但毫无吸引力的人结婚吧?要判断是否是一段“好姻缘”,申请者需要判断自己与学校的文化和传统有没有共同点。从哪儿最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呢?没错,就是坐在对面的面试官。他们在这所学校待了4年,一举一动都有一股“MIT味儿”。通过和他们交流、接触,感觉自己是否和眼前的面试官“相匹配”。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没错,这所学校不会让你失望的。

在MIT的官网上,也有一段寻觅“意中人”的画像:

①与MIT的使命一致,愿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有许多办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不会期望一个15岁的申请者能治愈世界上的疑难杂症。游说参议员改变不良政策是改变世界,给一个小孩补习数学同样也是改变世界。

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MIT的精神核心是合作,在所有的研究所你都可以看到这一点。MIT的很多学术任务都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跨部门的实验室也很常见。“开放课程运动”在MIT非常强大,学者做学术研究的宗旨就是为了能发布和共享研究成果,因此合作的氛围是MIT学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喜欢单打独斗地工作,这也很好,但你在MIT的日子可能不会特别高兴。

③积极主动。在MIT,机会比比皆是,但是学生要懂得抓住,对于那些懂得主动利用身边优势的学生而言,MIT的资源是无比丰富的。

④有冒险精神。MIT喜欢那些有成功的野心与计划,但也不怕失败的人。只有承担过生活中各种风险的人,才能真正习得应变的能力。因为风险虽然常常导致失败,但它同样也会带来成功。最有创意和野心的人知道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持续保持专注和不放弃,梦想最终会实现。

⑤富有创造力。MIT是一个积极的、提供动手能力的地方。创新是有风险的,但尝试新的事物往往是成功的最佳途径,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世界。MIT的拉丁语校训的意思是:心和手。也就是说,你不应该只享受思想,也应该享受动手做试验的乐趣。

⑥保持好奇心和兴奋(我们以前将其简单概括为激情,但现在激情已经变成了一个时髦的词,并丧失了最基本且朴素的含义)。概括地说,就是你应该将精力投入到那些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选择时,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你不必为了考上大学而去做很多对你其实无意义的事情。

⑦有MIT的气质。MIT由各行各业优秀的人组成。这里的人互相照顾,为他人解决困难,鼓励他人积极工作,为梦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我们期待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人加入我们。

⑧有平衡能力。“努力工作努力玩”是我们的口号。想要在MIT获得成功,你必须懂得优先考虑你真正看重的事情(请告诉我们一件你真正感兴趣而努力去做的事情),这个问题无关技巧性,请理智诚实地回答。

⑨请记住,没有人——无论是多么优秀的申请者——与MIT是绝配。当我们录取新生时,就如同我们在为一个1100人的团队挑选团员,他们要一起攀登非常有挑战性的山峰。我们希望同行者受过专业的攀登训练,有耐力、有激情。同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团队增添一些有趣的元素,无论是非凡的气质、幽默感、令人信服的个人经验,还是个人的天赋、才智、兴趣和成就等。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要寻找很多完美的登山者,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富于应变的团队,队员之间能相互激励。所以,不要把与你同时期的申请者当成对手,你们是队友。

无论是申请MIT、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还是其他美国大学,你会发现,每所学校对于申请者,都有一个自己的“匹配”标准。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或前辈的经验之谈来了解你所感兴趣的学校,而前去与你的面试官“约会”是最佳途径之一。

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很多人都会痴迷于一个问题:高校录取有一个精准的公式吗?然而,美国大学的招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可以说,申请高校的过程,是一个让申请者找回自我、破茧成蝶的机会。

在MIT的官网有这么一段话:

有些申请者在面试时试图将自己克隆成理想的MIT学生,就是那些SAT能拿800多分的人。幸运的是,羊克隆之后仍然是羊。我们真心希望能看到真实的你,那个追求你喜欢的事情、用你独特的方式不断成长、有改变、能承担风险、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MIT不是一个化装舞会,你不应该装扮成别人的样子,你应该利用那不可替代的四年成长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你仅仅需要向我们展示你愿意尝试。

由此看来,当你获得机会与高校面试官面谈时,只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真实不代表不懂礼仪,不加修饰。我有一个清单,可以帮助申请者了解“怎样做到最有礼仪的真实”。

面试前申请者需要做的事情:

①提前几分钟到达面试地点。面试官大都是工作繁忙的人,他们通常是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来承担面试任务的。因此,即便你因为不可预知的交通堵塞或其他因素迟到了,使得面试延时或者改期,浪费面试官时间的同时,绝对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在这个你试图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的关键时刻,这算不上是个好开始。

②彻底研究你申请学校的历史以及它的独到之处。这样你就不会向面试官询问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否则会让他们觉得你并不了解这所他们全身心热爱的学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申请呢?仅仅因为学校的名气吗?

③搜索你的面试官的信息,看看能否找到你与面试官之间的共同兴趣点。也许你找不到任何线索,但也有可能让你发现一些意外的收获。你们的共同兴趣点是一个很好的谈话切入点,还能让你在面试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④多微笑吧。

⑤对自己有信心。面试官与你交谈时,展现出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忱。

⑥尊重面试官。

⑦用英语清楚地说话。

⑧你可以带一张富有创意的“成就吹嘘表”,如此可以绕过一些没有新意的自我介绍步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自我介绍就是,有位申请者带来了一个五颜六色的3D作品集。

⑨准备一些能体现你个人特色与智慧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例子:

a.我是一个狂热的爵士乐迷,玩萨克斯是我的爱好。在MIT是否有机会让我在专业学习之余,加入高品质并有足够演出机会的爵士乐队,可以使我发挥萨克斯特长?(将你的爱好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填充进去,并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

b.我想学习生物工程专业,并尽早接触到实际的实验项目。我知道,MIT的大卫·科赫综合研究学会承担了一些尖端的与干细胞相关的项目,而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某某学院也做了一些有趣的研究。那么与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相比,MIT的本科生接触到这些项目的难度在哪里?

c.如今MIT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您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最热门的专业的变化,您觉得这是一种什么趋势?

d.您在MIT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MIT对您有什么影响?

还可以问其他一些更好玩或者正面的问题,或者一些更严肃的问题,能表明你已经仔细阅读过学校官网的问题。

面试者不要做的事情:

①迟到。如果已经迟到,那就不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解释。

②让父母陪着你参加面试。面试官想要了解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父母。请记住,如果你准备在国外独自学习生活至少4年,那么拒绝成年人的帮助,自己独立参加面试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③太过紧张或害怕。紧张是情有可原的,我通常会花一些时间帮助紧张的面试者放松,这样我们可以在最宽松和开放的气氛中聊天。只有当你感觉轻松,你才可以将最真实优秀的自己展现给面试官。

④与第3条相反,太自来熟,自认为面试官是你的挚友。面试官会努力让你感到放松,但这与好朋友的关系是有区别的。请不要询问一些太过于私人的话题,比如:您的收入是多少?配偶的工作是什么?除非面试官主动提及,否则这些你都应避免。

⑤讨论学校排名、学生成绩排名、毕业生收入的统计数据等。这显示出一种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不利于团队协作。

⑥傲慢地讨论你的成就,无论它是多么伟大和惊人。相信我,所有的面试官都见过很多拥有独特的天赋和才能但依然谦虚的申请者。你的傲慢只会显示出自我认识和赏识他人能力的缺失。

⑦带一些昂贵的礼物给面试官。面试官最终会将其返回给你,因为那是不合适的。

⑧尝试在面试中用汉语交谈。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在英语环境下学习,你需要证明你能用英语思考和交流。在面试过程中使用汉语证明两点:一是你对将要发生的环境变化有抗拒;二是你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支持你去留学。无论是哪点,都不利于你获得面试官的印象分。

⑨问一些肤浅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例子:

a.我在MIT是不是需要说英语?

b.在MIT学习是不是真的很辛苦?

c.MIT的食堂里有没有中国食品?

约见面试官并不是你留学途中唯一一次面谈,之后你也许还会有签证面谈,与大学校长、导师、银行职员等各种机构的人面谈。以上建议,相信对你还是有用的。

1.14 为高考状元美国落榜洗“冤”

中国某高考状元申请美国11所名校被拒,这一事件曾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在中国,不管用任何标准衡量,成为高考状元都是一项至高荣誉。媒体的“热切关注”,将这名学生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身心所受伤害可想而知。

中国社会各界对于“高考状元美国落榜”事件存在着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谴责美国大学的拒录行为,认为这是对中国年轻学子赤裸裸的歧视;另一方认为该事件揭示了中国高考体制未能选拔出世界一流学生的尴尬事实。

事实上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这名高考状元虽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产物,但同时他确实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在这场争论中,有两个重要的事实被众人忽略了。

第一个事实是,国外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本科生的录取概率很低,困难程度远超研究生申请。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国政府为本国高校提供经济资助以及助学贷款,这些资金都来源于美国公民为子女教育缴纳的税款。可以说,美国的大学都是在本国纳税公民提供的帮助下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因此,作为一种倾向性政策,接受本国高等教育的机会大部分都预留给了美国公民。

这样一来,留给其他国家申请者们的录取名额非常有限,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来形容绝不为过。我从来不羡慕我那些在麻省理工大学录取办工作的朋友,他们每年都要面临极为头痛的选择。

第二个事实是,这个学生极为出色。

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非常复杂,耗时漫长。学生不仅要参加托福考试,飞去中国香港或者新加坡、韩国参加两次SAT考试,还要让就读的高中学校提供留学申请所需的成绩单,让老师和教授们写推荐信,自己再翻译成英文。与此同时,还有无数的英文论文、作业样本、英文面试等待着他。正因如此,许多准备赴美的孩子会选择放弃高考,因为鱼和熊掌无法兼得。

而这名高考状元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出现在美国各名校的“录取候选名单”中,这意味着他不光学业出色,情商、品商和逆商指数都很高。最后他的申请被拒,虽然遗憾,但并不能成为他个人能力与才华的反证。拒录让他成为美国高校的损失,同时也成全了清华大学。

这一事件在中国引起了各方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位高考状元在尴尬之余进行了自省,总结了自己“申请美国名校被拒的六个原因”,但其中五个我认为存在常规性的理解不当。我对这六个原因一一进行了解读,希望对其他计划申请美国高校的学生有些帮助。

错过了最佳申请时间。

其实,这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只要在截止日之前申请都没问题。我认识很多国内学生,他们直到高三第一学期才开始考虑留学申请。实际上,许多学生在进入中国的大学后才听说可以去美国攻读学士学位,于是在国内完成大一学业后才开始申请留学。

在某些重点高中里,有10%~20%的毕业生会在毕业后到国外留学,在这样的氛围下,许多学生在高一就放弃了高考的念头(美国大学要审查9~12年级的学业成绩),早早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为进入美国的好大学做准备。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要申请者表现出对某个领域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在该领域获得一定成绩,足以证明其具备这方面的专长就足够了。提前准备对最终的申请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SAT成绩不够理想。

这位高考状元在SAT考试中获得了2240分,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学生可以登陆College Prowler的网站查询自己的成绩在具体某所大学的申请者中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只要成绩在正常范围之内,就没必要花很大精力去考高分。实际上,在SAT考试中取得很高的分数反而会让校方觉得你是参加了培训班,而其他人可能没有。刻意追求SAT高分而不去准备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会对申请有负面影响,因为这样申请者就腾不出时间在其他领域获得独特的成就。

AMC/AIME成绩不够高。

AMC相当于美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许多国际奥数比赛的选手都来自于这些比赛。但在申请中,参与并获得高分甚至获得了奖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申请者是否对数学充满热情,花了多少精力去展现这种热情,你又想通过参加比赛展现出什么,是指导老师给予你的心灵启迪,还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的某些更重要的东西。

片面地认为成绩不够好便误解了AMC比赛的意义,落入中国式竞赛的窠臼。比起AMC考试中过低的分数,真正影响到入学申请的是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暴露出自己兴趣散乱,对所钻研的领域没有足够的专注力。

不懂包装自己,不知借鉴他人成功的推荐信。

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认知。推荐信必须具备两个关键点:可信度、识别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中国,除了一些历史悠久、诚信办学的大学之外,大多数推荐信都是由学生撰写,教师只是签名。基于这点,美国高校招生办的负责人倾向于(不管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录取那些在申请过程中显得更为诚实可信的学生,因为诚信是美国每所一流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借鉴挪用他人成功的推荐信显然非常不可取。当然,具备可信度并不是推荐信的全部,推荐信的最终意义在于介绍了申请人并不自知的独到之处。除去这两点,推荐信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值得商榷。

全才不如专才。

我同意这个观点。每一年美国高校招生办负责人面前都堆满了数以千计的申请者资料,这些申请者的SAT成绩都很好,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很完美,难分高下。这时,一争高低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够独特。我曾听哈佛大学录取办某位老师半开玩笑地指着一个学生叫“兰花小子”,因为那个学生所做的每件事情都与兰花有关,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记住,假如你觉得自己很特别并且什么都擅长,那么正好相反,你并不特别,甚至可以说很普通。在美国,人们用“门门都通,样样稀松”形容这样的人。介绍自己,最难的不是包罗一切你会的东西,而是知道取舍,突出最独到的自己。否则,你传递给人的信息就是你没有足够的自省和自知意识。

不应该申请全额奖学金。

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在美国,有8所大学给所有学生提供need-blind助学金,它们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威廉、阿默斯特大学、达特茅斯大学、明德学院。其他大学则会在录取过程中明确声明其优先录取条件(即同等条件的申请者,放弃奖学金可能将被优先录取),且这些大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不管你来自中国还是津巴布韦。

以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每年的花费,包括学费和生活成本,估计超过52000美元。大多数家庭无法支付这样大的开支,因此,60%的大学生靠财政援助支持。这里的“潜规则”是,假如你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那么学校就不会让经济困难成为你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我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我会捐钱给我的学校以资助校友们完成学业,因为我曾是学校财政援助的受益者。将这些热心的援助简单地理解为奖学金,有失偏颇,也不符合捐助者帮助需要经济援助学生的初衷。因此,高考状元由于申请全额奖学金而导致申请名校失败这一说法,根本无法立足。

申请美国大学最好的信息来源不是报纸、中介公司或者那些曾经在美国上过学的熟人,最好也最准确的信息永远来自于学校本身。在学校的网站上,都有大量申请所需的信息和数据,这些都能帮助你又快又好地完成整个申请过程。并且,独立申请的经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理解能力,这也是学生在接受美国教育时所必需的。然而我认为,整个申请过程所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提供了一次自省的机会,让申请者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明确自己的梦想与人生规划,这些都是单纯的考试无法带来的。

1.15 名校争抢的学生——4Q及其限制

为母校面试这么多年,每年总是遇到同样的问题:申请者那么多,优秀的孩子那么多,而一流大学的名额那么有限,为什么各个学校总是录取同样那几个孩子,然后去抢他们呢?要是每所学校都分配几个,不是很好吗?我向招生办的朋友们问过这个问题:“我们不用非得争取这些被多所学校争抢的学生,把他们的名额让给其他候选人,不可以吗?”然而,我得到的答案总是:“我们当然要争取最好的学生,希望他们来我们学校就读,以后他们成功了或出名了,他们就是MIT的‘品牌’,而不是哈佛或耶鲁的了!”原来,名校也在寻找毕业后会有成就的人,要把自己学校的“品牌”挂在他们身上啊!于是我开始去了解和跟踪研究这些被多所名校争抢的学生们的共同点,想要知道是否拥有了这些品质的孩子,无论有没有去名校上学,都迟早会成才。研究以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被争抢”的孩子们身上都拥有很高的4Q商数,即IQ(智商)、EQ(情商)、CQ(品商)和AQ(逆商)。

IQ(智商):拥有高智商很棒,但拥有智慧才是无敌的。智慧无法生而有之,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我认识的一些充满智慧的人,来自被世人忽视的偏远角落;许多看似聪明的人却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EQ(情商):我们不但要理解各种情绪,更应该理性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与生俱来,理性需要后天的教化和培养,懂得思考的人都能习得理性。情绪总是试图蒙蔽我们的双眼,遮盖我们的理性,而智慧却能增强我们的意志去驯服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能理性处理情绪问题时,真正的幸福才会降临。如若成为情绪的俘虏,我们会丧失管理自身的主动地位。

CQ(品商):品格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但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最终内化成个人的价值观。没有谁一出生就有责任感,但那些被训练过品格的人,即便他身体残疾,也能肩挑重责。好品格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我非常喜欢我的导师萨利·克拉克森就如何培养好品质说过的话:“如果只是随意从二楼阳台往后院撒下一把种子,那就别期望来年能收获一个美丽的花园。好的园艺家深深懂得,只有经过施肥、浇水、除草、修剪,确保花木不会受到杂草的侵袭,花园才能成形。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座花园,孩子的心更是如此。”

AQ(逆商):健康的依恋感发生在童年时期,良好的独立能力则是个体成熟的关键。许多成年人在童年时期依恋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产生的长期焦虑剥夺了他们寻求释放的勇气。还有的成年人从未走出过父母的羽翼,始终笼罩在如同监牢一般的父母之爱里,使得他们对自由的渴求变得沉默而扭曲,失去了发挥个人潜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机会。用亨利·梭罗的话来说,“有些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当中。”那些在童年时期缺失安全感的孩子耗尽一生只是为了得到一种安全的错觉;那些从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孩子们,穷尽一生都未曾品尝过真正活着的喜悦。该独立,还是去依附,取舍的困惑烦恼仍在恶性循环。所谓大智慧,便是在这样的困惑中,懂得何时该专注地坚守,何时该勇敢地放手前行。

当我们一味去量化和分类孩子的才能时,我们会渐渐“迷失其中”。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用呆板的商数去量化孩子的成长,对他们是不公平的。4Q测试只是一种简单的多维衡量方式,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从来不是一维的。对孩子具有的“天赐的才能”,作为父母应当倾注心血加以发展,但更要让他们多维立体地活出自我。虽然4Q都很高的孩子确实很优秀,但父母也不能拿4Q当作孩子的紧箍咒,急功近利地训练他们,非要让他们获取所谓的“竞争力”。玛德琳·莱文在她的著作《教好你的孩子》中有一段相当发人深省的阐述:

从古至今,大部分孩子的渴求几乎未曾改变,那就是爱、支持、责任……培育孩子的法则就如同生物编码一般简单明了,从未变更。如果一个孩子不曾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即便有再多的额外补偿,他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依旧微乎其微。

凯恩在9年级时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低音大提琴。升入11年级后,他已经是低音提琴部的主提琴手了,能够去诠释高深的乐谱。得益于在多个摇滚乐团担任鼓手的历练,他甚至能在其他低音提琴手缺席时独撑场面,诠释出应有的曲调和节奏。凯恩的音乐导师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曾经鼓励指导我家的老大凯文,创作了一首交响乐曲。而在此前,凯文对乐器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系统学习过任何古典音乐的乐理知识,只是在11年级时疯狂迷恋上了古典音乐而已。

有一次,凯恩参加了一场精彩的管弦乐演出,我们全家出动为凯恩加油助威。音乐会结束时,阿姆斯特朗先生走过来与我们握手,祝贺凯恩表现出色。借此机会,我向阿姆斯特朗先生请教了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凯文曾抱怨我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在他小时候强迫他学习钢琴。他认为如果能从小就开始高强度练习,有日积月累的音乐基础,那么他今日想作曲时,就不至于落后别人太多。我问阿姆斯特朗先生,我当年的做法是否欠妥,以致影响了凯文音乐方面的进程?谢天谢地,阿姆斯特朗先生的回答如同一颗定心丸,将我从疑虑和内疚中解救了出来。

他告诉我,在他20多年担任音乐教师的生涯中,他曾遇见过很多天资聪颖、积极进取的学生。有的孩子自幼练习,内心充满强烈的兴趣,能够坚持日复一日的练习,克服旁人难以忍受的枯燥乏味,努力使技艺日臻完美,小小年纪便成为乐队席上的老手,这属于天道酬勤的范例。还有的孩子虽然“起飞”晚,但当他们爱上音乐,即使从零开始,也能很快后来者居上。这是因为他们开始学习时心智和体格都更为成熟,对动作技能的模仿力更强,对乐曲的领悟更为透彻。

阿姆斯特朗先生还告诉我,学习音乐的早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为音乐“沉迷”的感觉。凯恩在演出中以他的表现证明,音乐如同种子一般,已经在他的心底破土萌芽,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拔除掉了。这样的感觉,我也曾有过。在28岁时,怀着老大的我开始练习架子鼓;随后在36岁时,怀着老三的我开始学习萨克斯。无论做什么,只要热爱,永远不晚。

4Q是从那些“出色”的孩子身上总结出来的,但那些“超能小孩”还有一个共同点:都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拥有着和睦的亲子关系。父母的爱,永远不能基于小孩才能的高低而分出多寡。从一开始,我们做父母的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并且永远都爱他们。

对于孩子们来说,勇敢地抛开那些你父母认为很重要、但其实既肤浅又乏味的活动吧,不管它们是竞赛分数、奖杯,还是那些象征着成功的外部肯定。抛开它们,去追寻那些真正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吧!

同类推荐
  • 教子书

    教子书

    查斯特菲尔德留给世人的并非他非凡的外交才干,而是他写给其子及教子莫利普·斯坦霍普的家书。当菲利普未6岁时,查斯特菲尔德勋爵便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技巧。在父亲的教诲下,其子也成为一名著名的外交官,并出任英国驻汉堡大使。查斯特菲尔德的家书一直流传至念广受赞誉。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将之收入“牛津世办经典”系列。其日文版曾在日本刮起一陈旋风,中译精选本《一生的忠告》、《一生的教诲》上市后也引起很大反响,一直成为畅销之作。应众多读者要求,我们收录了查斯特尔德勋爵写给儿子的全部家书,并取名《教子书》,期待她能成为一本经典的家教范本和励志读本。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
  • 婴幼儿安全营养全书

    婴幼儿安全营养全书

    本书共分四章指导读者如何为孩子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营养,内容包括: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石、饮食习惯是发育的关键、饮食营养左右健康等。
  • 母亲的榜样——名家教子书

    母亲的榜样——名家教子书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能让中国父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 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细节。本书从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爱心细节、道德细节、沟通细节、文明细节、责任细节、品行细节、心理细节、卫生细节、就餐细节、安全细节等方面,列举了108个教育孩子的细节,不仅介绍了基本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操作建议,相信父母们在读过本书后,会高度关注教育中的细节,让每一个细节为培养孩子服务。
热门推荐
  • 一不小心就超神了

    一不小心就超神了

    “异牛冬瓜汤使你的体质得到了增强,此物预计还可增强你的体质九次。”吴名在喝了一锅异兽牛肉汤后,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前方,一名火属性异能者对吴名释放了炎龙冲击。“呼~”一口气吹出,直接将炎龙冲击的方向吹反向。在绝对力量的面前,一切技能,都只剩花里胡哨这一个功能。
  • 风猫惜风

    风猫惜风

    风一般的豆丁少年,带着一只异世界的猫,来到某所高中的面前,只为寻找自己丢失的心,这不是比喻,他是真的没有心脏……
  • 凤倾华之王妃是个有钱人

    凤倾华之王妃是个有钱人

    她是左相府的庶出二小姐,无才无德无貌。出生时因着久旱的天忽将甘霖,恰逢太后到左相府做客,便将她赐婚与当时由太后抱着,仅有两岁的皇帝第四子尘王。十六年后,尘王与她大姐,大凌过第一人美女互看对了眼,便退了婚。八年前她八岁,穿越而来的她对什么都看得淡淡,既不入眼也不入心,这场退婚于她不过是丢了个长期饭票而已。他是大凌国唯一的异姓王爷修王,大凌的首富。皇帝为补偿她,便再次给她赐了婚,此番对象是大凌的首富,比起一个亲王,首富于她来说可是要好得多。白来的银钱谁不喜欢不是?她淡然,过着平淡的日子,过往的日子里除了赚钱别无其他,想着既然到了适婚的年纪,找个有钱有权有身份有相貌的人嫁了也不错。可是,神秘“天琼”的出现,打破了她原本所有的平静……她能顺利嫁了首富吗?从大凌到东楚,从东楚到遖阳,再从遖阳到独立为政的繁荣富饶之地___丰城,他们之间又经历了什么?修王,是否又只是一个简单的异姓王爷而已?……[小片段]——丫环道:“小姐,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刺绣!”待看清她绣的是一堆金元宝时,眼角狠狠抽了两下道:“小姐,你太庸俗了。”——“庸俗?没钱你能有饭吃么?没钱你能有衣穿么?在我看来,没钱啥事也做不成,所以我就是喜欢钱,恨不得整日抱着一堆金银过日子。若是有一天一觉醒来入眼处都是金子,啧啧,那日子,想想心里都美滋滋的。”说完面上憨笑目光笔直,似是在幻想着那场景。……——“小姐,你不要太伤心,陛下又给你指了一门亲事,对象是修王。”——“什么?你是说那个五年前因为大凌国水灾旱灾不断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之时捐了一笔巨款救大凌国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最后被皇帝封为大凌国唯一一个异姓王爷,大凌国最大、分所最多的酒楼拂篱楼的老板,大凌国第一首富的修王阜修?”……——“小姐,你不是也很有钱么?”——“这你就不懂了吧,自己的是自己的,怎么能比得上别人的也是自己的来得高兴?”……——“小姐,据说他是个病秧子,你嫁过去估计没多久就会变寡妇。”——“病秧子好啊,等他一命呜呼了他的财产岂不全归我了,到时候我可就是大凌国最有钱的人了,想想那数钱数到手软的日子,皇帝太厚道了,冲着这个,我决定现在就去给他画一幅送子观音,赶明儿母亲进宫的时候,顺道给他捎过去,哈哈……生活太美好了!”
  • 巨神战击队续集

    巨神战击队续集

    故事叙述阿空、阿静、阿能、阿震、阿风和杨一击等六位个性迥异的年轻人,在曾受过军事训练的唐少校、柯娜和福伯带领和帮助下,互相融合、互相接纳、彼此学习,逐渐成长为拥有强大的爱心、超凡的意志及守护正义的能力的有为青年,组成了团结勇敢、战无不胜的"巨神战击队"。六个年轻人运用各种高科技神奇力量去对抗想要破坏并占领地球的邪恶势力,他们不断地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不断地在战斗中学习成长,在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之后,最终在大家团结齐心的不懈努力之下,战胜了邪恶力量,保护了地球的和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家邻居超级甜

    我家邻居超级甜

    顾念辞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和哥哥顾君辰从明城转到京都读书,却不想被无良父母定了亲!苏以墨:“我才不会娶这个小丫头片子!”顾念辞:“……”苏以墨:“小辞辞,这道数学题太难了,要亲亲才会做。”顾念辞:“……”顾君辰:“苏以墨,你离我家小辞远一点!”苏以墨:“哥,正式介绍一下,我是小辞辞的男朋友,你的妹夫。”顾君辰:“滚!”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 永远差一块钱

    永远差一块钱

    欲望永远比钱高一厘米。没钱的时候想买件好衣服,有钱的时候想买限量版汽车,我们永远差那么一块钱。金钱和欲望本身未必是美,美在于金钱的使用,一如欲望的满足。只差一块钱其实讲的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永不满足,永远遗憾。
  • 东汉那些事儿

    东汉那些事儿

    东汉毁在宦官手中,似乎是注定的,实际上,这哪是命,是制度上有缺陷,不解决根本问题,苍蝇老鼠是永远打不尽的。《东汉那些事儿》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王源:曦曦念旧你的情

    王源:曦曦念旧你的情

    大大第一次写,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请你们提出来。谢谢!如果喜欢萌洁的书的话,就给票票and评论,【微笑】给萌洁最大的鼓励就是读者们,我会不定期的更,所以…请你们见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