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6300000015

第15章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停滞阶段(1949-1977年)(3)

而中国则似乎并没有这种界限,商人同时也就是官僚、地主。中国商人极富通融性,所以中国的自由商人并不能够充分地发展”。傅衣凌认为,福建海商“采取海寇的方式,率领半商半贼的舰队,从事海上贸易的活动”,实际上是“反抗封建统治”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反抗基本上都失败了,原因就在于,“中国海商的构成,有很多封建地主阶级分子在内。这样,就俾使其内部团结力很不坚强,易于受到外界压力所动摇,而和统治阶级相勾结,甚至为了个人的利益,出卖民族的利益,像汪直、洪迪珍等的勾结倭寇。不用说,在海寇中,也曾有地方贫农的参加,可是这又由于当时生产上虽出现有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然并没有取得支配的地位,结果也不能起进步和领导作用。这里,我们对照欧洲商人的兴起,他的构成中心,类系被认为‘无赖恶少之徒’。为了这般人在封建社会里是受压迫的,自可不受传统的束缚,对于旧社会是显露着对立的态度,因而资本的进行和扩大,都比较不受羁绊而有一条合理的路可走。可是在中国像这样的商人所占的人数并不很多,并且在锁国政策之下,因其时有采取寇掠的行动,更易招致政府的压迫与禁制,他们每无法把其资金输送回国,只好流亡外国,长子孙”。结果,福建的海商就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留居国内而和本土经济有联系的”。由于这部分海商“和传统的封建势力关系太过于密切”,不仅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反而“和地主一样,同为维持中国封建制的两大杠杆”。相比之下,“欧洲商人由于远涉重洋,改变了一般商人的心理,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同时,科学的发达又直接有利于他们的经营,间接有利于整个社会”。这部分福建海商最终“蜕变而成为福建的洋行,停留于官许牙行的阶段,作为封建的官僚资本的一个重要支柱”。另一类是“与本土失去经济联系”的海商,即侨居海外的海商,由于政府“锁国政策的限制无法回来,阻断了其和本土经济的联系”,无法成为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变革的力量。在傅衣凌看来,“十七世纪的福建海商,已经发展到自由商人的阶段”,“假如代替明朝的,不是这落后民族的清政府,中国或可能慢慢地踏上资本主义之路,那末这海商资本大可充作原始积累而被利用的”。

后来,傅衣凌在一篇不长但很有影响的文章中再次阐述:“十七世纪时代浙闽的海上贸易商是存在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无论就其经营形态和生产关系上说,都表明有某些新因素的萌芽。”那么,这些新因素为什么“又如此的长期停滞不进呢?”傅衣凌的观点是,其主要原因在于“封建政权对于海上贸易的压迫,这是中国海上贸易不能发展的一个致使的因素”。此外,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也打击了中国的海上贸易商。田汝康也持类似的看法,他在《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中指出: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缓慢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问题相关联的”;15-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条件所造成的。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大陆国家,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曾长期存在,统治阶级可以从地租剥削中获到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对海外贸易不仅不感兴趣,甚而认为难以监督控制而加以敌视。海上贸易与封建制度是格格不入的”。

傅衣凌等人认为,17世纪海外贸易中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福建海商甚至已经是“自由商人”了。但另一批学者则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仍然是一种封建式的对外贸易,那时的贸易商主要为官商,即属于地主、官僚、豪门、巨姓所有,他们不是航运企业的企业主,看不出含有任何新的生产关系萌芽的因素”。倡导这种观点的一篇重要论文,就是韩振华大概写于1962年的《十六至十世纪前期中国海外贸易航运业的性质和海外贸易商人的性质》。在这篇文章中,韩振华明确写道:“当时能够获得‘商引’的船商,能够取得‘邻里’担保的船商,和能够应付官吏、里甲的鱼肉者,如非湖海大姓豪门巨室以及达官贵人与夫乡宦之流,实难取得这种‘商引’而置船以泛海通商”;而“中国的船商与水手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雇主和雇佣工人的关系。就是他们之间是存在了雇主和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不能立即肯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被资本所奴役的现代雇工人的中国水手,是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海船上先出现的”;在明清之际的海外贸易中,根本不存在着“自由商人”。

韩振华还以郑成功时代的海外贸易为具体的个案,详细论证了自己的上述观点,即当时不存在着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文中深入讨论了郑成功时代“东之利倍蓰于西”的海外贸易特点、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外贸易的利润及利润率、对外贸易航运商和船员的构成、对外贸易商人的构成等问题。实际上,韩振华就这些问题所进行的论证,比他所要得出的结论更具学术意义。例如,他以翔实的史料证明,当时从事海外贸易的众多“散商”,实际上资金实力是“微不足道的”,最多的300余两银子,多数在100两以下,“甚至只有4两银的本钱,也可以出海贸易”。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盛情赞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时,韩振华的这篇文章更显示出学术意义。韩振华还撰写了《再论郑成功与海外贸易的关系》一文,但直到20年后才得以公开发表。不过,这篇文章的重点已不再关注“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问题了。

郭沫若也曾探讨过郑成功时代的对外贸易,但其起因则是由于在厦门的郑成功纪念馆中见到了一枚郑成功所铸的银币。通过在厦门、上海、北京等地查看各种实物,郭沫若论证了“郑成功首先采用西法自铸银币这个史实”,从而把中国自铸银币的历史“从清代的道光年间推前了近两百年”。郭沫若还讨论郑成功与海外贸易的关系,引述了韩振华在《郑成功时代的对外贸易和对外贸易商》一文中关于郑成功从海外贸易所获收入的估计。不过,郭沫若文中把S.Well Williams说成是“英国人威廉牟士”并不正确,此人事实上是美国汉学家卫三畏,曾长期在中国生活,是美国汉学的奠基人。

在五六十年代关于清代海外贸易的研究中,彭泽益的《清代广东洋行制度的起源》无疑是一篇传世之作。虽然1949年之前梁嘉彬等学者对广东十三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彭泽益从更高的理论视野出发,大大提升了这个问题的学术意义。该文一开头即点明:“研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买办商人和买办资产阶级兴起的历史,不能不溯源鸦片战争前清代广东洋行商人即十三行的历史,广东洋行行商虽然在当时还没有获得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社会条件下真正的买办意义,但是,它和以后中国买办阶级的产生和形成而又有着历史的和社会的渊源联系。因此,研究清代广东洋行的起源问题,就成为研究近代中国洋行历史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不凡的气势,只能出自大家之手。该文以丰富的史料、严密的逻辑,深入考察了清代广东海外贸易情况,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制度,广东十三行的创立与演变,“十三行”名称的演变等问题。稍后,汪杼庵发表了《十三行与屈大均广州竹枝词》。此文虽然还不满一个页面,但对彭泽益的文章作了重要补充。直到今天,彭泽益和汪杼庵的文章依然是研究该问题的必读著作。

彭泽益的论文享誉学界,但有两篇学术水平同样很高的论文则不太为人所知,一篇是《东南亚古代国际贸易港》,另一篇是《明代后期中国-马尼拉-墨西哥贸易的发展》,它们均出自王士鹤之手。《东南亚古代国际贸易港》先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东南亚在古代海上交通中的重要性,包括自然资料、季风、海流等,指出定期交替的季风“是古代帆船能够作远距离的航行的重要条件,也是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繁荣的重要的自然条件”。文章把古代东南亚海上的贸易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公元6世纪以前时期,(2)7世纪至1292年时期,(3)1293至1511年葡萄牙侵占马六甲。文章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海上航线的变迁、主要国际贸易港的分布及兴衰、不同时代的贸易特点等问题。《明代后期中国-马尼拉-墨西哥贸易的发展》主要根据外文史料,专门研究了从16世纪末到明朝灭亡为止中国与菲律宾、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海上贸易,包括贸易的发展情况,来往的船只数量,贸易品的种类与贸易额,主要贸易港,海上贸易航线,以及这种海上贸易对中国、菲律宾以及墨西哥的影响。在讨论对中国的影响时,作者写道:“明中叶以前,我国和东南亚各国间的贸易完全是为封建主义服务的,从海外贩回国内的商品主要是胡椒、香料、香料、龙脑、玳瑁、象牙、犀角、珍珠、燕窝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毫无益处的奢侈品。而在明后期,从马尼拉输入我国的主要为白银、洋红、棉花、苏木等,都是对我国人民有益的东西”;估计从1571年至1644年间,输入我国的美洲白银“总共约为5300万比索之多;为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三十二年间官营银矿全部银产量的5.5倍,等于万历间太仓岁入白银的10倍”;大量白银的流入,“影响了金价和物价的上涨”,同时也影响了东南沿海的社会经济;例如,“明代后期我国输往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棉布为数是很微小的,因为那里是印度棉布的传统市场;只是由于与马尼拉贸易的发展,才为我国棉织品扩大国外市场,输往马尼拉的棉布一般年达14万-18万匹,特殊年份达22万-29万匹”;同样,“大量生丝的外输,无疑地对浙江、广东的蚕桑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福建漳泉等地,由于大量蔗糖输出到马尼拉,刺激了蔗糖业的繁荣。贡德·弗兰克在20世纪末所著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也讲到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及其影响问题,对照一下王士鹤的这篇很少受人关注的文章,就可以看出,这部名噪一时的著作是多么的肤浅。

此外,李永锡的《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早期的大帆船贸易》(《中山大学学报》1964年第3期)也是研究该问题的一篇佳作,可以说与王士鹤的《明代后期中国-马尼拉-墨西哥贸易的发展》互为补充。李永锡在这篇文章中介绍说:“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期间,菲律宾同墨西哥的贸易关系是借助于西班牙商船——大帆船(galeones)来实现的。大帆船满载东方商品(主要是中国商品)开往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Acapulco),归程装载美洲白银回到马尼拉,所以当时菲律宾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称为‘大帆船贸易’,或者‘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文章还指出,“大帆船贸易对于中国人移居菲律宾和他们在当地的经济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移殖菲律宾,远在西班牙殖民者东来之前,但大规模的定居,则在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而大帆船贸易实为其契机”,这是因为“大帆船贸易是以中国商人运去的商品为物质基础的,随着贸易的发展,我国几乎每年都有不少人移居菲律宾”。

就海外贸易商品来说,五六十年代对外销瓷器进行过较多、较深的研究。贾敬颜的《明代瓷器的海外贸易》(《历史教学》1958年第8期)虽然是篇小文章,但所引文献还是比较规范的。瓷器研究专家陈万里在《宋末-清初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瓷器》(《文物》1963年第1期)中,主要根据T.佛尔克于1954年在荷兰出版的《瓷器与东印度公司》一书,讲述了17世纪中国瓷器的外销情况。陈万里介绍说,荷兰东印度公司除了把中国瓷器运回欧洲外,还把它们销售到亚洲其他地区;通过国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知道,17世纪中叶日本人从中国运去了大量的瓷用色料。

后来,陈万里又发表了《再谈明清两代我国瓷器的输出》(《文物》1964年第10期),指出:“当时我国输出的瓷器,虽然不会是百分之百,也至少有相当一分部瓷器是专供出口的,即所谓的外销瓷,同国内所使用的瓷器不一样”;文中并且提出了区分外销瓷与国内所用瓷器的两大标准,即装饰与式样。这篇文章,对于鉴定外销瓷器很有实用价值。

夏鼐的《作为古代中非交通关系证据的瓷器》,介绍了埃及福斯特等非洲遗址出土的中国古陶瓷以及宋代铜钱。与许多仅仅依据外文文献来讨论海外发现中国古陶瓷的作者不同的是,夏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曾亲身到过考古遗址现场。

夏鼐道:“1938年2月28日和1939年11月27日,我曾两度去福斯特遗址调查。

在断垣颓墙之间,徘徊凭吊。在文化层中还可以看到我国瓷器的碎片。后来又曾在开罗的阿拉伯博物馆看到更多的这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万里以外的异国,还遇到故乡浙江在古代运去的文物,不禁勾起异乡游子的乡思。”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可敬的古陶瓷收藏家韩槐准(1892-1970年)。

同类推荐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姓氏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姓氏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历史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景观,让现代的生活状态找到它的每个历史渊源。
  •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总要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不对?所以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想看世界的年轻人。它将缓缓向你描绘一个中国体系之外的世界。美国,离我们很近,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的新闻,但美国却实实在在离我们很远,能够亲自体验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人在13亿中国人中,只有那么一小撮,而这么一小撮人中,更少有人能够提起笔,给中国人写写真实的美国。17岁时,逅逅曾去美国体验高中教育,并出了一本《体验美国中学教育》,19岁时她成功进入美国前十名的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College,现在她每天阅读将近两百页的书,品读中美两种体系在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
热门推荐
  • 纵横青云

    纵横青云

    现代大学生意外穿越到青云大陆,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纵横异界,如何运用现代的知识获取金钱,人脉,美女,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实力。不得不说有句话说的很好,知识就是力量。倒霉的大学生被人打死了,重生在新的异界大陆,一套太极打的敌人有力没处使,一套《经济学原理》让他成为异界最有钱的人,一本《孙子兵法》让他在沙场纵横,一套八卦阵法让他纵横异界,且看现代大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在异界混的风生水起吧!
  • 我被天道剃了光头

    我被天道剃了光头

    我叫柳元。我是个光头。我以前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后来......没了。在渡仙尊天劫的时候,别人的都是漫天闪电,雷声轰鸣,而我则招来了无边无际的三昧真火,焚烧了七七四千九百年。渡劫之后,我浑身毛发不剩一根,我想,它们还会回来的,当它们长出来之后,我依旧还是上界最帅的人。然而......没长出来。老仙尊临死前对我说,要想毛发再现,需尽废修为,从头开始修炼,当每提高一层修为的时候,毛发就会长出来一部分。帅和实力之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帅,我觉得丑陋的活着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灾害。于是我自废修为,带齐行李,来到凡间,从头开始打通关。只不过这么以来倒让我发现个秘密。我变秃了,我也变强了。
  • 锻造强化系统

    锻造强化系统

    在一个夜晚,有一个普通人得到了锐变,叶萧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 别样禁锢

    别样禁锢

    她,东方血统,聪明狡黠,过分漂亮,在成年之际,违抗了爷爷的意思,一意孤行来到了燕京,寻亲。他,西方著名家族财团的掌舵人,有钱有权,还是个超有颜的混血。他见她的第一面:过分的漂亮,这次没空,下次吧!她见他的第一面:长的还行,就是年纪太大,看面相脾气也不好,还是离他远点吧。后来,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对他竖起了盾牌,把她保护的死死的。再后来,他把她带回了家。有一天,她问他:你什么时候喜欢我的?他回:第一面。她又问:为什么?因为漂亮?他又回:嗯她继续:那如果我长的不好看呢?他回:那我的世界里,大概就没有你了。(宠文,其中有点虐!)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总裁帮帮忙

    总裁帮帮忙

    她是一个可爱美丽善良的超级无敌美少女,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了漫画的世界,霸道总裁切切切,可爱小受来来来,温柔暖男么么么,小妹妹呀别怕怕。啥?她家竹马在隔壁,小青梅呀别乱来!!!啥?青梅掉坑里了?!哈哈,小妹妹呀别怕怕,哥哥我这就来!
  • 脚气集

    脚气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轩辕兵王

    轩辕兵王

    一个无父无母的人,和妹妹相依为命,他选择的军队,创造了自己的传奇。
  • 极品戒指

    极品戒指

    李坏一个平凡少年,本应遵照父亲的安排到工厂上班,可是一枚戒指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从此他开始扮猪吃猪,逍遥都市!神秘异术,是他傲视天地的本钱;太公钓鱼,是他对应对女孩的伎俩!神奇戒指带来激情之旅,少年从此纵横天下!
  • 创罪传说

    创罪传说

    罪恶,是一种力量。觉醒的原罪,是一种这个世界的极致力量。林岚因一场意外觉醒了双性原罪之力,踏上了一场无休止的杀戮征程。从此傲笑花丛,雄霸天下。我从不会轻易喜欢上一个女人,也不会轻易的喜欢上一个女人。但是我上过的女人,一辈子都是我的女人。哪怕死了,魂也要跟在我身边。-----林岚对许晴说的话。“我从不觉得得到一个女人是多难的一件事情,她同意的话皆大欢喜,她不同意的话就硬上,一直上到她同意为止。”这是林岚教育儿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