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6300000002

第2章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萌芽阶段(1840-1900年)(2)

导致古代中国学者未能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历代王朝的对外政策。纵观中国历代王朝的海外政策,积极开放的很少,竭力压制的为多。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备受推崇,引以为豪。其实,正是那位组织下西洋活动的永乐皇帝,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民间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海禁措施,沉重打击了中国的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所以,有学者认为,郑和实际上是明朝“厉行海禁和敌视海外移民”政策的“执行者”,这一政策的结果是“毁灭了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就郑和本人而言,虽然他被现代中国人公认为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但是在《明史》中,郑和是被归在“宦官”传中的,寥寥数语、错误甚多。他不仅没有跻身于文武功臣之列,甚至排在“隐逸”、“方伎”、“外戚”和“列女”之后。二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体制。古代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是儒家学说,孔子等“圣贤”所写的著作被尊为经典。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还精心设计出了一套周密的考试与官员选拔制度,用科举制度的魔棒驱使着社会精英们埋首苦读,以成功地登上仕途,获取高官厚禄。

而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则是儒家经典。这样,研读儒家经典就成了唯一的“正途”,其他知识则被视为旁门左道。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探险,而且还建立航海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搜集与分析海外知识,组织专家绘制航海图,鼓励研究航海问题(例如经纬度的测定)。这些促进海外贸易和海外探险的政策措施,在古代中国是见不到的。在古代中国上层学者中,专题研究海外交往问题的很少,终生致力于研究这一问题的人则更少。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中国人是在100年前开始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而欧洲学者却在500年前就已经注意到郑和了。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人往往从经济的角度把海上丝绸之路看成是一条贸易航路,而在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则被视为海外各国向中国进行朝贡的外交通道。

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文化积累、强大的政治优势,古代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文明中心,而海外各国则被视为落后的蛮夷番邦。《清朝文献通考》在介绍周边各国时,从地理学的角度表达了这种观念:“大地东西七万二千里,南北如之,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元朝的张翥在为《岛夷志略》所写的序中则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中国文明中心观:“大抵一元之气,充溢乎天地,其所能融结为人为物。惟中国文明,则得其正气。环海于外,气偏于物,而寒燠殊候,材质异赋,固其理也。”既然中国是世界的文明中心,那么中国皇帝自然就成了天下共主了。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曾明言: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以内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这样,外国与中国的关系,就是“称臣纳贡”的朝贡关系,连接中国与海外各国的海上航路,则成了海外各国前来向中国朝贡的“贡道”。明朝政府对各国来华的海上朝贡路线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日本“贡道由浙江宁波府”,暹罗“贡道由广东”,吕宋“贡道由福建”,等等。梁廷枏在《粤道贡国说》的前言中说:“我朝威德覃敷,远无弗届。朝鲜一国率先效顺,厥后琉球、越南、日本相继叩关,咸称属国,同奉正朔,久列藩封,方物贡期,胥归定例。此外,则西海穷陬,从古未通之国,靡不向化输诚,梯赆航琛,来庭恐后。入贡道路,例按海洋远近,分隶沿边各省,宗伯掌之。”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紧闭的大门,动摇了传统的朝贡体系。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明确规定,自此之后,“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条约还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样,中国由原先的闭关锁国一下子变成了海禁废弛,国门洞开。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英国人,不再被视作是虔诚的朝贡者,而是被看成是“贸易通商”者,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海上交通线也从蛮夷“贡道”转变成了“通商”航路。

虽然今天的中国人都把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看成是影响整个中国历史进程、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划时代事件,但在当时,清朝的统治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他们闭目塞听,自欺欺人地把这场战争轻描淡写地称为“夷衅”,顽固地拒绝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只有林则徐(1785-1850年)、姚莹(1785-1853年)、魏源(1794-1857年)、徐继畲(1795-1873年)、梁廷枏(1796-1861年)、夏燮(1800-1875年)等极少数先知先觉者睁开了眼睛,怀着救亡图强的强烈责任感,开始虚心而冷静地观察正在剧变的世界,其代表作有:

(1)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1840年7月6日,浙江定海被英军占领。9月16日,英国陆军上尉安突德在舟山测绘地图时被乡民捕获,送到宁波府。当时在宁波负责浙东防务的是钦差大臣伊利布。魏源“为友人邀至军中,亲询夷俘安突德”,并结合其他材料,写成《英吉利小记》。

有人评价说,这本书“像是在中国封闭的门窗上第-次捅开一个小洞眼,透进一丝外部世界的光亮,使人们最初窥见了英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1841年春,道光皇帝将伊利布撤职查办,任命裕谦为钦差大臣,到浙东指挥抗英。魏源加入到裕谦的幕府中,但数月后辞归。同年夏天,被免职发配到新疆伊犁“赎罪”的抗英主将林则徐路过江苏京口,与魏源“对榻倾谈”,并嘱咐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以林则徐所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于1842年编成,共50卷。1847年,扩充成60卷,1852年,增补为100卷。

(2)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徐继畲,字健南,号松龛,山西五台人。1826年考中进士,在陕西、福建等地做过官。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畲调任署理汀漳龙道,积极筹划漳州、泉州一带的海防。徐继畲在鸦片战争中深得朝廷器重,不断升迁,1843年任福建布政使。“是时正值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其中福建一省就独占了神州和厦门两口”,徐继畲主持了紧张而复杂的对外通商事务,并因出色表现而升任为福建巡抚。1850年,一名英国传教士及一名英籍医生租住神州城内神光寺的两间房屋,当地一些士绅要求立即把英国人驱逐出城。而徐继畲则认为不宜操之过急,而是应当设法使英国人自觉自愿地搬离,以避免激化矛盾。最终,徐继畲被革职。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徐继畲被重新起用,“受命管理京师同文馆,成为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第一个大学校长,而且是第一所外语学院的校长”。徐继畲的名作《瀛寰志略》于1844年开始撰写,初名《舆图考略》,后经扩增,更名为《瀛寰考略》,最后定名为《瀛寰志略》,共10卷,1848年刊刻。

(3)梁廷枏的《粤海关志》、《海国四说》和《夷氛闻记》。梁廷枏,字章冉,广东顺德人。梁廷枏出生于名门望族,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戏曲家、书画鉴赏家、历史学家。鸦片战争前,曾任广州学海堂学长,广州越华、粤秀书院院监等职。1836年,梁廷枏受两广总督之聘编成《广东海防汇览》。1839年,编成《粤海关志》30卷,比较全面地梳理了粤海关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广东与海外各国的通商历史,被誉为是“我国第一部海关志,……是一部海关专志,同时也是一部海关通史”。鸦片战争期间,梁廷枏成了林则徐的幕僚,为抗击英国侵略者积极献计献策,深得林则徐赏识。1846年,梁廷枏根据西方译著以及中文资料,写成了《海国四说》。此书由《耶稣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和《粤道贡国说》组成,其中的“合省国”就是美国,“兰仑”即英国伦敦。他的另一部著作《夷氛闻记》大约完成于1849年,主要记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同时简要回顾了英国对华贸易的早期历史。

(4)姚莹的《康輶纪行》。姚莹,字石甫,安徽桐城人。姚莹自1808年考中进士后,曾游幕广东,后在福建、台湾、江苏等地做官,对海外形势比较了解。鸦片战争期间,姚莹任台湾兵备道,领导台湾军民在“抗英保台”中取得重大胜利。1841年9月和1842年3月,两艘英国人的船只在台湾沿海搁浅,船上的英国人成了俘虏。

1842年6月,姚莹与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奉道光皇帝之命将其中的139人“就地正法”。在英国人的强大压力下,清政府将姚莹、达洪阿革职问罪。最后,姚莹被降级派往四川。从1844年到1846年,姚莹又被两次被派往西藏。在往返四川藏的途中,姚莹不顾冰天雪地、道路崎岖,刻意留心沿途山川风俗,多方搜集资料,1846年完成《康輶纪行》的初稿,1848年定稿,共16卷。

(5)夏燮的《中西纪事》。夏燮,字谦甫,安徽当涂人。夏燮生长于一个学术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于史学,兼擅韵”,著述丰富。鸦片战争期间,他正担任直隶临城训导,当时“恶声方戢于村鸡,讹言又传于市虎。于是蒿目增伤,裂眦怀愤,爰蒐集辑邸抄文报,旁及新闻纸之可据者,录而存之”,为撰写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专史而积累资料。但迫于恶劣的政治环境,他一直将《中西纪事》书稿“藏之笥中”。1859年以后,夏燮对他的书稿又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增订成24卷,于1865年公开出版。此书比较系统地回顾了欧洲人在中国沿海的活动过程,着重研究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鸦片战争前,虽然英国人在中国沿海已经活动了200多年,但中国人对于英国依然所知甚少,有许多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鸦片战争中,中国人对英国的无知暴露得彻底无遗。鸦片战争的战火已经燃烧了近两年之后,1842年5月道光皇帝还要求在浙江前线的扬威将军奕经向英军俘虏问明以下事实:英国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大清帝国的堂堂皇帝对英国的认识尚且如此,他的臣民们则可想而知了。

在上述几部著作的作者中,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都直接参加了鸦片战争,并且发挥过重要作用。夏燮虽然不在沿海,但一直在深切地关心着战争的进程。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事实,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是何等的愚昧无知。魏源写道:“苟有议翻夷书、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则一旦有事,则或询英夷国都与俄罗斯国都相去远近,或询英夷何路可通回部,甚至廓夷效顺,请攻印度而拒之,佛兰西、弥利坚愿助战舰,愿代请款而疑之。以通市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向,莫悉其离合,尚未可谓留心边事者乎?”在他们看来,这种无知状态的形成,知识分子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魏源指出:“儒者著书,惟知九州以内。至塞外诸藩,则若疑若昧;荒外诸服,则若有若无。……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姚莹则以更加严厉的文笔地批评说:“儒者习于所见,皆以侈谈异域为戒……坐井观天,视四裔如魑魅,暗昧无知,怀柔缺术”,结果“误天下国家也”。

所以,“时至今日,海外诸夷侵凌中国甚矣!沿海数省既遭蹂躏,大将数出失地丧师,卒以千万取和”,其原因“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偾败至此耳”。

同类推荐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神话传说(上)

    神话传说(上)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经典超译本·爱弥儿

    经典超译本·爱弥儿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新编经典祝酒辞全书

    新编经典祝酒辞全书

    高朋满座,一席洋溢热情的祝酒辞,不仅能为热烈欢乐的气氛助兴添彩,更能显出说话人的水平;款待贵宾,一番客气周到的祝酒辞。既捧得来客高兴,又缓和严肃的气氛;老友重聚,几句声情并茂的祝酒辞,可以畅述自我情怀,加深彼此情谊。本书精选了数十种场合的千余例祝酒佳辞、祝酒佳句、祝酒妙语等大量精彩绝伦的祝酒辞素材,将之灵活运用于您的祝酒辞中,您的祝酒辞必将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书中更详解了祝酒辞的来龙去脉,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下祝酒辞要点及应用技巧,以及酒场规则、酒史趣谈等酒文化,很全面的祝酒辞。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鹿晗之你是谁

    鹿晗之你是谁

    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我给你的伤害真的很大啊……by鹿晗你是谁,为什么我感觉好熟悉......by苏欣
  • 强袭钢骨

    强袭钢骨

    IB,即IronBone的英文缩写,意为钢骨,其目的是制造增强人体的“神经同步超合金外骨骼辅助附装”。在D.S.E.230年P.A解体,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天鹅座的人类社会,在一年之内,被分成了两大阵营——占据东方的联邦国家群体和占据西方的帝国、王国与公国群体,当然,在这两大阵营之间还有一些更加细小的自由领生活在夹缝中。不过,政体的不同,并不代表敌对,而同一阵营的势力,也不都是盟友。我们的故事,发生在700多年后的D.S.E.935年。D.S.E.233年第二次伟大战争之后,一个虚伪的和平年代里,有这么一群人,即将开始他们在这星海中的征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繁华殇逝

    繁华殇逝

    言儿一直都很喜欢八阿哥,但在生死徘徊的边缘,她咬紧牙关,淡淡吐出一句:“世上的事,有谁能真正的明白,凡都逃不过宿命。”繁花飘零,落寞成疾。终抵不过那槐花树下的一声叹息。最终的转身,离开。遗失身后的也不过只是一地花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武侠狂人

    武侠狂人

    一代特种兵之王穿越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武侠世界中开启他的神奇之旅。新书等级制度:武徒、武师、大武师、武宗、武王、武皇、武圣、武尊、武神。
  •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编著者赵铁锁。健康专家赵铁锁先生的最新力作!中老年人群,早衰、患病人群以及职业女性的抗衰老圣经!本书结合了作者的亲身实践与研究,内容通俗实用;全书文字精炼准确,插图精美,整体图文并茂,便于读者阅读。不管是送给父母朋友,还是送给上司领导,还是送给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
  • 傅先生请矜持

    傅先生请矜持

    沈之夏无意见撞破,未婚夫和秘书的奸情,满心愤怒之际,意外救了一个萌宝,只是萌宝喊自己妈妈是怎么回事,眼前的冰山男,又说要娶自己是怎么回事?只是看到如此可爱的萌宝,心里又是软的一塌糊涂……
  • 奏响吧!魔之起舞曲

    奏响吧!魔之起舞曲

    “你的手怎么了?怎么会流那么多血?”他……居然跑过来握住了我的手,小心翼翼把我的手指拨开。里面有点血肉模糊了,伤口很深,我竞没有感觉出来。我看到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我怎么样用你管啊,放手。”一定是我那仅有的自尊心在作祟,明明是那么喜欢他的,可为什么说出的话字字都像根针呢?那么深的扎进我的心里,都快失去知觉了,好像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 萌系相公

    萌系相公

    别人家的娘子是相夫教子,明梳却是在教夫教子。别人都说红叶斋的女主人风光无限,只有明梳知道她是在为人做牛做马。终于有一天她受够了跑去找她家相公,却看见自家相公一手拄剑很严肃的对她说:“其实,我是一个杀手。”明梳凌乱了,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萌的杀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