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2800000008

第8章 克制物质才有利于精神发展

一、物质贫瘠有利于精神丰富

物质方面的多了,就很容易成为绊脚石。

在加拿大,经常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意思是“被喂饱的熊是死熊”。为什么熊被喂饱了反而是死熊呢?因为过去很多人在路边看到熊,就十分好奇,从车里扔东西给熊吃,熊尝到了“甜头”后,就老在路边等人施舍食品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觅食的本领,到冬天没有人去喂它们食品时,有的熊就会被冻死或饿死。所以加拿大政府在路边竖了很多提醒人们的牌子,告诉大家,把熊喂饱了,实际上是把熊喂死了,所以说“ 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

这只熊死就死在获得的物质太多,而精神上全无。人亦如此。

有人说,节衣缩食,小百姓培养出娇子逆子;暴发户培养出败家孩子;贵族教育,权贵者培养出花花公子。的确切中时弊。很多为人父母者,出于对子女的过分爱护和关心,也正在把孩子当作喂饱的熊对待。

一个人一旦物欲膨胀,很容易精神萎缩。那些贪污犯,不正是超过了物质欲望的限度吗?

很多富家子弟,物质上高枕无忧,习惯了优厚的物质生活享受,由于不加限度,缺乏必要的消费监督,久而久之,就会消退远大的追求。所谓的“富不过三代”,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或家族的现象,其实是全球共有的现象。

相比之下,那些高雅精神的追求却是可以不设限度的,甚至是可以无限增长的。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生活俭朴、工作努力的人,都是一生执著于自己事业的人,他们追求事业所具有的精神,远远超过了其创造的物质成果,获得了后人的景仰。物质越贫乏,精神越高贵。比如那些先贤们——孔子、老子、庄子等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巅峰人物,但是物质上他们却是名副其实的贫困者。

孔子想走仕途,尽君臣之义,但是从不阿谀奉承,凭着他当时的名气和才气,不可能得不到重用,但是孔子从政是为了实现“天下有道”的理想,所以尽管时时碰壁,但就是不改节操。鲁定公13年,齐国使用美女计,送80名美女给鲁定公,鲁定公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屡屡动谏,最后便辞去了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从事教育事业时,他倡导有教无类,无论贵贱,特别注意关照贫穷的子弟,从没有想到要利用自己的名气赚学生的钱,他无愧于“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的盛名。

钱学森留学美国,二十多年不置房产,享受优厚的物质待遇,但心里依然向着祖国,哪怕回国受穷,但还是要执意报效祖国,姓钱却不爱钱,从而创造了伟业,成就了一世英名。

高贵的精神往往是建立在贫贱的物质基础之上。

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和烈士们,几乎个个都是勤俭的典范,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为国为民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心灵。

方志敏被捕时,是躺在雪地里的,但他不是受伤躺在雪地里动不了,而是因为饥饿,几天没有吃一粒米,又饿又累才晕倒的。方志敏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讲得非常有哲理。特别是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来讲,应该思考。守住了物质上的清贫,也美丽了你的精神;反之,偏离了清贫,就失去了高贵的精神。

东北抗联司令杨靖宇,就是靠吃草吃野菜维持生命,去跟日本军周旋。他的顽强让敌人都感到敬佩。他死后被敌人解剖,其结果令猪头小队长大吃一惊,吓得日本人大喝:杨靖宇太厉害了,太厉害了!日本人将其头颅割下,掩埋其尸体时全体敬军礼。

马克思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精神上可谓富有、高贵,但是他生活非常贫困,经常欠债,付不起房租。马克思自己也认为《资本论》的写作,使他“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两个孩子死于贫病之中,平时生活经常靠恩格斯接济。他死后家人也没有钱买棺材埋葬。

马克思生前虽然贫困,但丝毫不影响它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他忍受贫困,在寂寞中积极探索,勇往直前。

物质是基础,是精神获得的前提,但是人对物质的占有欲永远处在基础的范围内,如果按照百分比分配,物质分量最多不超过30%,其余的都要让给精神,不管你物质上怎样富有,都是如此。如果物质富有了,就意味着精神要更加富有和提高,要处在同比增长的趋势状态中。

所以自古以来,具有远见的人很注意物质满足上的限度,莫不推崇“俭以养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行中的大恶。

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尤其是他居官清廉,恭谦正直,不喜华靡的品格一直被传为美谈;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与他为邻。

司马光十分注意孩子的教育,要他们力戒奢侈、谨身节用。自己生活上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他强烈反对当时社会上败坏的风俗,例如:做事讲排场、摆阔气,当差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

司马光节俭的标准是“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这就是他在物质需求上的一个限度和标准。他之所以节俭,还是从长远角度和发展角度来考虑的。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节俭的生活变成奢侈容易,要由奢侈的生活节俭下来就很难了。所以应竭力注意孩子的心理,控制孩子产生对物质的奢念。

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后世。

没钱时,节俭自在情理当中,容易;有钱时节俭,真不容易,也真可贵。在处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时,要注意利用物质上节俭,以提高精神上的增收率。

所以父母的注意力就是始终要注意教育孩子做一个勤俭、高雅、有追求的人。

勤是开源,俭是节流,俭是道德之源,节俭的人就会始终告诫自己,提防贪图享受,加强生活自律。能够节俭,做人则能够明细账目,不浪费,不炫耀,生活上够用就行,不过多要求,不过高享受,从而净化心灵。

这样的人一定会注意培养高雅的品性,注意修炼身心,讲究健康,追求有品位的生活。注意发挥财富的作用,奉献为乐,不自私,有爱心,兼顾他人利益。

帮助孩子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提高人生品质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像爱因斯坦那样,成名后依然保持当年穷学生简朴的生活方式。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请他,他却说:“这么多钱!能否少给一点?3000美元就够了!”人们大惑不解,他脱口说:“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富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生活,才是创造的原动力。”他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有更高远的人生目标在等着他努力,人的精力有限,想到了理想,就不可能兼顾物质享受;所以有目标,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励他不懈地努力。相反,人们一旦失去自己的目标,就容易无事生非,顾着眼前如何打发光阴,因此很容易被物质所诱惑。

只有克制物质想法,使它永远处在基础的范围之内,才能为精神生长提供更多空间。江竹筠说:“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大凡能够控制好现时的物质欲望的人,一定会净化精神,提升精神,从而造就更成功的人生。

所以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富家庭的孩子要穷养。

澳大利亚属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两万澳元(合人民币120000元左右),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不吃大亏。

他们培养孩子很“粗心”,表现在:

穿着上随意。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很少见哪一位当地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一套深蓝色的统线衣,便无事人一般行进在一早一晚的嗖嗖寒风之中。澳洲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早晚温差较大,这样很能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吃喝也随意。

比如,一对夫妻来做二胎产前检查,妻子进诊室面见医生去了,丈夫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少顷,女儿闹着要喝水,于是那父亲便在身旁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冲进厕所接了一杯自来水便递到手里(澳洲的自来水经过净化,可以直接饮用)——那父亲不是买不到饮料,自动售货机正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乐和橙汁;而他也不是买不起饮料,据认识他的人说,他是一家体育用品的主管,年薪15万。

澳洲的中、小学校中午不放学,午餐可以在学校餐厅购买(也只有汉堡包之类的粗糙食物出售),也可以自带。自带的占了大多数,一般是一瓶可乐再加一个汉堡包和一只水果,下课时随便在校园寻一个地方坐下便将其“消灭”得干干净净,根本看不到将剩余食物甩得一地的现象。孩子们出外旅游,如需就餐也不过是光顾既便宜又实惠的“麦当劳”。如果仅从孩子们所带的食物上判断,任你怎么也判断不出其家贫还是家富。

澳洲人酷爱的运动——冲浪,呛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父母最多也只是为其拍拍背,便鼓励孩子再次下海去搏击风浪。

有规矩则物欲容易节制,无规矩则物欲容易横流。

物质不断丰富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家里有钱了,满足孩子的欲望也并没有错。物质本来就是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否则物质就失去了价值,辛苦赚钱还有什么意义?关键是精神不能滞后。

“案例”

家境优越意味着什么?

一个从日本回来休假的人,他说日本的许多孩子都是挺单纯的,而且“越是家境优越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越是单纯”,因此一些在日本发展的中国老板,都喜欢招聘日本的年轻人做员工,他们都觉得日本的年轻人单纯,好管理,不像从中国来的年轻人,“脑子里乱七八糟的玩意特别多,让人用起来心烦”。

“哦,难道单纯,就是体现在好管理上?”我笑着问。他摇摇头说:“所谓好管理,只是一种表象,实际情况则是,日本的这些年轻人,他们一旦跟你签订了用工合同,就会非常自觉、严格地按照合同的规定去做,你根本用不着去防范他们背着你磨工,甚至会使出种种手段干一些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的事。我在日本这些年发现,越是家境优越的孩子,越是会给人一种坦诚相见、心地清澈、说什么是什么——不需要你心存疑虑、层层设防的感觉。”

他这一说,我的思维就开始反复品味起“家境优越”这四个字了。我说:“或许家境优越,就应该起到这种作用——起到培养出很单纯的孩子的作用。一个家庭,要培养出很单纯的孩子,不仅需要优越的物质条件,而且还需要优越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条件。我想,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不容易受到社会上那些坏的恶的丑的东西的诱惑与毒害。”

“对,你说得对。”他说,“身为父母者,他们努力建设一个好的家庭的目的,除了是让自己能够过上一种更加快乐、幸福的生活,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其成长的环境。事实上,父母的快乐方式与幸福理念,这本身也会构成孩子的成长环境。想想看,如果父母的快乐方式是赌博、是山吃海喝、是纸醉金迷,甚至是乐此不疲地去赚那种不三不四的黑钱,如果父母的幸福理念是为所欲、攀龙附凤、装腔作势,甚至是贪污腐化,那么他们的孩子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点点头说:“构成优越家境的物质条件,也许发几次财,甚至是发一次财,就能创造出来,但是构成家境优越的精神、文化上的条件——如父母及其他家人的人文修养、他们平时都结交一些什么样的人、这个家庭在文化精神软件上的建设、这个家庭形成的平等交流自由沟通的气氛,却不是在短时间内、靠简单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来的。”

“是的,‘家境优越’这个词,是不能随便用在某一个家庭上的。一个家庭,如果在精神文化上没有建设和建树,没有形成它的软实力,它就不可能培养出不受社会恶俗污染的孩子,它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优越’。”他说。

哦,或许可以说,家境优越,它更意味着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积累与建设,它更意味着可以培养出荟萃人类优秀文化品质与精神结晶的后代。——培养出这样的后代,应该是家境优越最重要最典型的标志。

——《杂文报》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在物质优化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提高,精神的分量总是比物质更重,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二、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家长心里入手导正

1. 克制攀比心理,还自己一个平常心态

有些家长本身有攀比心理。某些父母,喜欢把牌子货堆砌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享受亮到校园里,从而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打扮得漂亮、时髦,自己不甘心落后于人。这样,孩子很容易产生“我家有钱”的观念,对钱的要求也容易得到满足,因此造成孩子日后追求无度、虚荣的基础,也容易让孩子模仿。

苏轼的母亲程氏是最好的榜样。程氏虽然出身在家资巨富的豪门望族,但从小不喜奢华,甘做贫小姐。养育儿女时,从不在邻里卖弄家里有钱,不仅教育苏轼兄弟植树造林,而且到学校读书时,总是比其他同学吃得更差。她教育子女说,粗食布衣为养性之本,经得住磨砺,方成得了人。同学带的菜总是各式各样,但是苏轼兄弟碗里总是只有白米饭、几块白萝卜和一撮雪白的盐。人称“三白之宴”。苏轼家里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他兄弟吃得如此清淡,不是家里比别人家穷,实在是成长的需要啊。物质上不攀比,却成就了精神上的富有,苏轼兄弟是同学当中文品、书品和人品的“三佳”。

没有了物质上的束缚,才有了精神上的腾飞。

2. 克服补偿心理,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为弥补自己童年在物质需求上的缺憾,对孩子的要求不加限制地满足。离异夫妻更是用钱来补偿孩子。一些留守儿童父母总觉得自己远离了孩子,委屈了孩子,认为对孩子没有尽到教养的责任,因而对孩子怜爱有加,也是用物质满足来补偿。这种补偿心理是非常危险的,家长一定要克服自己不正确的观念,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 克服迁就心理,敢于或善于说“不”

很多父母怕伤害孩子,只要孩子要什么,就一定不会拒绝,哪怕不愿意,明知没有好处,但还是满足孩子要求。迁就心理非常要不得,这实际就是一种纵欲,纵容孩子的物质欲望。

(1)不该买的坚决不买。孩子的物质要求,凡是过分的,一概不满足。要善于讲清道理之后给予回绝。切忌因为孩子哭闹心软,就同意孩子的要求,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把哭闹当成与父母“斗争”的武器,让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2)就算要求合理,也要看是不是急需。善于在满足时设置一些必要的“障碍”。

(3)在孩子面前,宁可装穷也不要露富。

(4)家长要统一步骤,不能有“堵”上的漏洞,以给孩子可乘之机。

(二)主动出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例如:当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绝不会有家长对孩子说:“孩子,如果你现在能走上十步不摔倒,我给你十元钱。”这个时候,每位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孩子高呼“加油”,拍手叫好,这时每位家长都是优秀的激励大师。然而孩子长大了,家长却忘记了为孩子喊“加油”,为孩子拍手叫好了。指导孩子合理消费,就是在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是在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作风。有句老话:“苦子出勤子,勤子出富子,富子出败子。”就是这意思。

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善于讲道理,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是正当需求,什么不是正当需求。很多家长不会讲道理,在孩子的无理要求面前,总是无奈,想拒绝也没有办法。

“例子”

蒋筑英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那是一个冬日的晚上,女儿路平放学回来,又赶上满屋是烟,她噘着小嘴跑到外面生闷气。蒋筑英见了,忙问:

“乖女儿,怎么了?”

原来放学后,路平去一个同学家,见人家住房宽敞,烧的是煤气,一点儿烟都没有,心里很羡慕,可自己家窄小不说,还挨烟呛,连个呆的地方都没有,便没好气地跟筑英说:“爸,亏你还是个干部,房子住得这么小?”

筑英听了,知道女儿长大了,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有些偏颇,应该帮助她提高认识。他不但没恼,反而笑了:“孩子,心宽不怕房屋窄,少年有志不比家啊!”

接着,他给路平讲了岳飞和安徒生的故事。宋代名将岳飞自幼家境贫寒,但他立志精忠报国,练字习武,训练出一支英勇善战的岳家军,使金兵闻风丧胆,连连大败,从而成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再看世界著名的大作家安徒生,他出生在一个鞋匠家庭。当时,他父亲身无分文,连一块床板都买不起。恰巧有个富人在办完丧事后,扔掉了一个放棺材的架子,安徒生的父亲捡起来,权当新婚的“卧榻”,小安徒生就是在这块放棺材的木板上出生的。长大后,安徒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过了今天,不知明天怎么过,可他仍发奋学习、自强不息,写下了《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许多著名的童话,成了伟大的作家。一个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家境贫寒更能激励自己成就事业。筑英对路平说:“你还小,千万不要跟人家比吃、比穿,更不要比谁的爸爸官大官小、住房的大小,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比家庭、比父母算什么本事?自己学习出类拔萃,有真才实学,才算真本事。”

——扬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网

我们可以告慰蒋筑英的是,他的一双儿女现在都已大学毕业,女儿路平是某大学教师,儿子路全也是一名地税干部,双双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而且都有了孩子。妻子路长琴身板硬朗,现担任吉林省政协委员职务,一天忙忙碌碌,儿孙绕膝,她感到无比欣慰。

(三)积极行动,丰富孩子的精神养料

现在带孩子的条件好了,不仅大人可以陪孩子的时间多了,而且图书市场很繁荣,孩子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多样化。唯一需要的是大人能静下心来教育孩子。

一般来讲,孩子一出生,就要注意教育了,特别是言传身教。

从科学来讲,孩子越小,教育越起作用。有专家研究,孩子3岁前的语言接受能力最强,10岁前是大脑发育最快时期,也是记忆力最好时期。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遗憾的是,这也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时期。如果这时抓住了教育机会,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我们已摆脱贫困,但是,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不可能实现小康福裕的目标。因此,聪明的父母们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消费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北京的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不久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北京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出4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女儿买回晚报,父母一起跟她商量: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我们能不能很快卖完。女儿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小女儿去问卖报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能挣几毛钱,而且费很多辛苦和口舌。“爸爸、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父母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及时表扬了她。这个女孩后来很懂得节俭。

点评:

这是用身体力行的体验法让孩子懂得节俭的道理。

何厚铧生于名门望族,由于自小家教甚严,在他的身上,没有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习气。他的母亲陈琼,端庄得体,不怒而威,相夫教子,颇受人敬重。陈琼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勤俭助人,以礼待人,不要铺张浪费。虽家境富裕,但孩子们碗里的饭都要吃完,不许浪费粮食。孩子每有犯错,母亲绝不纵容。何厚铧小的时候,比弟弟调皮,少不了多挨母亲的打。后来何厚铧到加拿大读书,每有假期,母亲陈琼都会乘飞机去探望儿子。故从小至今,何厚铧都对母亲非常尊敬、孝顺。

据说,何厚铧的父亲何贤,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老早就为每一位子女出外留学准备了一笔钱,但钱不多,有一个限额。他并没有像有的父母那样,给出外读书的子女买车买房,而是注重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子女临行前,何贤都会跟他们讲相同的一番话,大意是:钱就是这么多,你可以花完,也可以用这笔钱来完成学业,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结果,子女们都不负所望,将这笔钱全部用在学业上。何家家教之严,由此可见一斑。

点评:

始终控制物质需要,同时精神上不断帮助,道德上不断塑造,从小事做起,每件事都不忘教育。

怎样教孩子懂得花钱?父母应让孩子明白: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钱来之不易。乱花钱,不合理的花钱,就是对父母的劳动不珍惜。孩子明白了钱与劳动、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懂得不该花的钱就不花,买多余的东西就是浪费,浪费就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爱父母的孩子是不乱花钱的。从而培养孩子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故事欣赏”

据1986年统计,印尼的草药厂有350家,其中最大的有7家,雄鸡牌草药厂排名第三。这个厂是华人潘宗观于1920年建立的,而今担任公司总经理的是他的第三代传人潘国强。潘国强生于1949年,少年时在印尼的三主垄上中小学。

潘国强4岁时迷上了音乐和绘画,父亲固然很富有,但儿子仍是只能用盘子和桶作乐器;长大一些,父亲才给他买了一架钢琴。潘国强1967年至1975年在西德进修时,仍不知父亲是位大企业家,因此,从不敢向父亲多要钱,靠自己半工半读糊口费用。在上学时期,潘国强当过车工、水泥工、售票员和音乐教员。半工半读的艰辛糊口教育了他,使他懂得了自力更生的主要意义,养成了勤奋、俭朴和谦虚勤学的好品德。他当时曾对人说过:“若是我其时知道父亲很有钱,我决不会在西德那样勤劳任务,我还会成为一个很骄傲的人。”

潘国强的父亲不只在经济上从严要求,在对儿子才干的培育上,也倾注了很大心血。潘国强上中学时,父亲就寄望培育他管理企业的才干,在留学归来后能秉承父亲的事业。潘国强当总经理之前,主动扩展国际市场,积极加入在澳大利亚、瑞士、西德以及西方列国召开的印尼草药展销会,致使雄鸡牌草药屡次获国际优秀奖,从而翻开了在国外的销路,产品畅销全球。

一个企业家要想胜利,必须具有优秀的素质,而这些素质是从小培育起来的。潘国强的父亲教育孩子从小学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躺在父亲的财富上坐享其成、养成游手好闲的恶习。不然长大了不但不能继承父亲的事业,恐怕还会成为一个败家子,潘家的事业就此败落其子手中也未可知。

我们培育的是革命事业接班人,创的是国家大业,守的是群众财富,更需要具有勤奋、勤俭、勤学的企业家。这就需求家长从小增强对孩子这方面的培育。

“海外来风”

让我们看看国外的一些“穷养”的教育方法:

美国重视劳动教育:美国青少年从小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帮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从小就开始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独立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

德国重视义务教育:父母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重视自律教育: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名人轶事”

比尔·盖茨:“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一点也没有好处。”

对此,有记者好奇地追问他:“难道你不担心将来孩子们会因此而记恨你们吗?”盖茨夫妇笑了笑回答道:“我们相信,如果父母教育得法,孩子们对待财富的看法不会和父母不同。财富不能给孩子们带来财富。”

沃尔玛是世界最大的零售业集团,它的创始人塞姆·瓦尔通在自传中写到:“子孙当中要是有谁胆敢玩弄纨绔子弟的那类奢侈品,我到地狱里也要起诉他。”以此来警告他的后代。

同类推荐
  •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

    在少子化社会,特别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的父母恨不得什么都代替孩子做,结果便是大多数年轻人自私/冷漠/没担当,还不快乐。本书作者为男性,有30多年的婴幼儿保育经验。他认为孩子的各种能力与生俱来,父母和保育员的责任是“引发”和“培养”这些能力,而不是“替孩子做”;孩子的发育是孩子自己的事,发育具有连续性,父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企图跨越发育阶段,否则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保育员必须相信和热爱孩子;婴幼儿也是有个性的,必须尊重他们的作息习惯,尽量满足他们的玩的欲求,从而培养孩子追求自由和对他人的责任感;允许孩子有困难时求助,在求助的同时学习自立,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并因此感到快乐。
  • 父母好方法,孩子好未来

    父母好方法,孩子好未来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协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学习,发展自己。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家长准确地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中减少失败,增加成功的无限可能。相对于很多“望子成龙”的图书来说,这本书无论从内容到设计都避免了说教、严肃的东西,文字风格温和、亲切、生动、有趣、有据可依。这是一本值得读者借鉴和品味的图书。
  • 宝宝开始走路了

    宝宝开始走路了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 新手爸妈的指南书: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

    新手爸妈的指南书: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

    《新手爸妈的指南书: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按照宝宝的成长轨迹,对每个阶段最为常见的儿童疾患症状,做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从宝宝每一步的初探开始,陪伴他/她健康度过新生的眼泪、迫切的成长,陪伴他/她开心地捧起书本,开启对奇妙世界的探索及正确面对迷茫困惑的青春期。排解上小学的小孩因多动症而难与人相处的问题;到中学的时候,为何女生开始产生要美不要胖的念头?为什么会出现厌食症、神经焦虑、忧郁、易怒等状况?对此,本书也有关于厌食症预防和护养的专业建议。最后,我们还特别为顽童们列出了一个特别的章节,即“突发状况处理——顽童篇”,给意外事件中手足无措的父母提供简单清晰的急救办法。
  • 孩子素质教育——守则篇

    孩子素质教育——守则篇

    读书和学习,不能占据工作中的突出位置的说法,会激起人们的某些惊奇,我这样讲有几个原因,一是希望抵制把多读书作为培养性格手段的流行趋势,第二这种选择多依赖父母、教师,而非本人意愿,容易忽略意愿对精神提高的基础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流传深远的民间故事

    流传深远的民间故事

    本书搜集了我国流传深远、经久不衰的民间故事,歌颂了我国古代先民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善良的高尚品德,对今天的青少年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 窈女肃挽

    窈女肃挽

    许窈和陆肃结婚半年,两个人同床异梦,许窈始终扮演着贤惠妻子,陆肃对着婚姻也不憧憬。许窈的初恋冯易准回国,终于打破这种两人白开水婚姻的关系。而陆肃的青梅竹马也过来在他们婚姻上插插脚。中间有点小虐,渣男变忠犬,结局是美好的。
  • 重回地球我为王

    重回地球我为王

    九霄战神重回地球,受够了杀戮的生活,准备过平凡的日子,去完成早些年间因意外而搁浅的考古文物学家的梦想。然而天选之人,怎会被赐予平凡,从而踏上一条一边拯救文物遗址(很情愿),一边拯救世界成为王者之路!(并不情愿)
  • 陆无尘

    陆无尘

    “儿啊,是他夺走了我们的一切,你知道为娘这三十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吗?为娘无时无刻不在想怎么报仇,而现在仇人就在眼前,我儿只要弹指间,就可以让他灰飞烟灭,你却说要我放过他,”做母亲的哭着说道,“你这一刀,这一刀是刺在了娘身上啊!”
  • 造化鸿蒙

    造化鸿蒙

    传说人死后来到鬼门关,途径黄泉,路的尽头有条河,名曰忘川河,河上有座桥,名曰奈何桥,桥上有个亭子,亭中有位孟婆,他给每个经过的人送上一碗忘川水,忘记一切进入忘川河,忘川河尽头有块石头,名为三生石三生石记载今生来世,千年之后苦心年不灭,为了保护前世今生的爱人,莫离再次踏入鬼门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渡情:倾世倾心

    渡情:倾世倾心

    漫天飘飞的梧桐花里那惊鸿一眼,注定了要羁绊一声,根深蒂固,恨不得生生世世。她求他渡她成仙,却渡了她一场韶华倾负的爱恋。他无心无情,责任天下,顾不得,更要不得她的缱绻心意。她执情执念,只求在他身侧的一个永恒。然而,累月经年,当爱恋不再是谎言,能否许她一个倾世倾心……
  • 王者荣耀之称霸异世

    王者荣耀之称霸异世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在也埋不了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 那一场青春不算数

    那一场青春不算数

    一个还没有展开就已结束的初恋,一曲充满遗憾的青春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