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15000000008

第8章 改革失败的样本——打捞王安石军事改革

关于王安石变法,后世充满了争论,无论是肯定派还是否定派,都有强人坐镇。其中,肯定派如梁启超、列宁,否定派如王夫之、钱穆。此外,还有“半肯半否派”,如陆九渊、朱熹。

如果王安石没有主持过变法,人们又会如何评价呢?

笔者相信,一定会是高度一致的七个字——“怀才不遇,可惜了”。王安石在变法前的名望实在太大了,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187]你想想,王安石要是没被用起来,该留下多大的想象空间?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丰富,相关著述也不少,不过似乎多将变法定位在经济领域,轻忽了军事方面的改革。那么,王安石这个不懂军事的人是如何搞军事改革的呢?效果又怎样?

宋军到底有多“?”?

要论历朝历代军事之弱,宋朝“龙头老大”的位置怕是难以撼动——至少在人们印象里是如此。宋朝被挖苦为“送朝”,宋军也被戏称为“军”。王安石进行军事改革前,宋军到底到什么程度?

一看体制。北宋开国很不硬气——身为武将的赵匡胤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十分不光彩地攫取了胜利果实。赵匡胤担心别人学自己搞“颜色革命”,于是定下本朝基本国策——“提防武将”,为此甚至不惜以损伤战斗力和降低军事效率为代价。一方面“以文制武”,部队训练由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专业将领不得插手;另一方面,指挥与管理训练分离,指挥员平时接触不到士兵,训练管理者战时指挥不了部队,“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面对辽军和西夏部队,宋军为啥屡战屡败?根子就在变态的军事体制上。

二看兵力。北宋常备军在历朝历代中兵力也许是最多的,但打的败仗也最多,怎会产生如此反差?北宋实在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奇葩”一朵。历代王朝开国后,工作重心由军事转入经济,大兵们会陆续退伍,军队数量逐步减少。北宋倒好,国都定在四战之地的开封,加之外患不断,又攥着逢灾年把灾民吸纳为兵以求稳定的“传家宝”不放,结果立国后兵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渐次增加,造成积重难返的“冗兵”问题。改革前,宋军总兵力最多时达125.9万人。[188]当时,宋军和辽、西夏的大仗小仗不绝如缕,国库银子稀里哗啦倒进战争的窟窿,根本回不了本。就算不打仗,养这么多兵对国家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在太子身边工作、供职集贤院(相当于今天的社科院)的富弼指出:“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瞻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189]

三看训练。宋朝统治者追求的是稳定,满足的是偏安,讨厌的是外战,所以摆支军队在那儿能震慑老百姓就行了,至于训练不训练无所谓。战时要冲得上去,平时总要看得出来吧,宋军平时是什么形象呢?披上盔甲,连马都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了,跑出去不远就跌落下马;练习射术,弓拉不满,“皆往空发箭”,射出去20步就掉地上了,根本上不了靶……[190]边防兵总人数挺吓人,可按照欧阳修的说法,“十人不当一人”[191],70万~80万人实际只有7万~8万人的战斗力。宋军什么总是打败仗?宋人自己做了很精练的总结:“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192]

四看管理。管理是静态的战斗力,但宋军的管理相当糟糕。以站哨为例,是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也是士兵的基本职责。但不少宋兵自己不干,雇人代工,行军时连随身携带干粮都嫌重,也要雇人。宋军没有军人的样子,倒像街上的小混混,“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伎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193]。欧阳修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着急:“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战斗乎!”[194]

五看武器。体制不行,训练不行,管理不行,武器好也行啊,可宋军在装备上也一塌糊涂。史载,士兵们常“执钝折不堪之器械”[195]。这话说得有点模糊,来点具体的:刀刃不锋利,接合部没粘牢,长短大小也不合适……进一步“追究”,则是体制问题。武器研制由三司胄案负责,“三司”是个什么衙门呢?管钱管物的。也就是说,武器装备研制居然由财政部下面的二级部负责!这些人对对财务报表还可以,在武器装备上完全是外行,由他们监制武器,可以想见结果怎样。史载:“造作之所但务充数而速了,不计所用之不堪。”[196]您也许会问,难道没人告没人查也没人负责?答案是:“经历官司,又无检责。”[197]此外,与北军作战,马匹也是重要装备,但宋军极度缺马。据宋祁(《新唐书》主要作者之一)的说法,宋仁宗时期,骑兵没马的居然达到80%~90%。[198]

六看实战。古代中国军队有“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之称,宋军尤其对得起这个评价。打仗一看将领,二看士兵,三看武器。宋军的士兵和武器不行,将领也不行,他们在史家笔下是这样的形象——“兵谋战法素不知晓”[199],“战则先奔”[200]。

可以说,一支糟糕军队所有的毛病,宋军几乎都集于一身。尽管国家把服役年限延迟到61岁[201](比秦国的56岁还晚),但宋军除了在数量上壮观,其他方面几乎一无是处。

变法把军队推向手术台

银子是国家的血液,银子够则血供足。宋朝算富的了,仍入不敷出。王安石认为,与其“节流”,不如“开源”,所以他的改革手术刀主要切在经济领域。尽管王安石坚持“省兵非所先”[202],但外患是北宋最严重、最直接、最耻辱的问题,所以王安石不得不把军队也推向手术台。王安石至少对宋军动了六刀:

军之减。宋军数量之多和战斗力之差可谓臭名昭著,还消耗不少银子。王安石军事改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裁军,降到80万[203]。裁掉的40多万人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兵”——新法将服役年龄调低11岁,只要上了50岁,都可以选择退役回家。[204]裁军的直接好处是省下大笔军费,按照梁启超的计算,10年下来至少节约了一半。[205]那么裁军是否造成战斗力下降呢?非但没有,反而使战斗力提高了。这是因为裁掉的绝大多数为老弱,留下的多为精兵。

将之设。局部改变“以文驭武”的旧制,地方官不得干预军务。对编制体制进行重新洗牌,在全国各地至少设立了143个“将”。[206]请注意,这里的“将”不是官衔,而是3000~10000人的战术单位(梁启超类比为日军之师团[207]),并固定在某一地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两三年就频繁换防),由专人进行训练和指挥,不再受地方官节制,这就是所谓“将兵法”。此后,军中涌现出一批既长于指挥又知兵情的将领,尤以郭逵为代表,“每所至部,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故临阵皆尽其技”[208]。同时,加强训练之后,效果比较明显,居然也达到了“一人可敌数夫”[209]的水平。

兵之征。王安石从变法前辈商鞅等人那里取到“什伍法”的真经,经过简单包装,改名“保甲法”颁行于世。新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支后备军作为正规军的补充。王安石的指导思想是:“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事渐可以复古。此宗庙长久计,非小事也。”[210]如果家里有两个男丁,就出一人当民兵,忙时务农,农闲时训练,有事时出战。此类“农兵”全国有700多万人,却不需花费国库一分一厘。民兵建设有了起色,保甲遂于1075年(熙宁八年)从司农寺(相当于农业部)转隶兵部。

器之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安石从祛除病根入手,对着体制开刀,军器研制不再归财政部管,而是归于兵部新设机构——军器监。如此一来,军器研制走上专业化道路:质量上,实现了“戈矛弧矢甲胄刀剑之具,皆具完备”[211];数量上,足够数十年征战之用。

校之建。一线专业指挥员缺乏是制约宋军战斗力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王安石创设了一所军校。学制3年,招生100人,学习兵法、阵法、战例、忠义等,还要进行实兵演练。今天鼎鼎大名的兵书《武经七书》,就是当时编出来的教材。毕业后,必须到边远地区服役3年,没有差错才可升迁。

马之养。宋军打不过北军,除了人不行,马也不行:一是太少,二是太差。改革前,马匹由官方养,但效率实在不敢恭维,马匹既不高大也不威猛,还占地又费钱。如河南河北12牧马监每年担负养马1640匹的任务,结果却只有264匹可作战骑,其他的只能用来驮邮件。养马效率之低,可见一斑。为此,王安石鼓励民间养马,由政府提供马匹或直接给钱让民户自购,然后由民户饲养,这就是所谓“保马法”。民间散户养马成效不错,不仅节省一半银子[212],还提供了更多优质战马。有不少数据为证,这里只说一个:改革结束之年(1085年),全国骑兵有60%~70%有马可骑[213],比起改革前的10%~20%,实现了质的飞越。

以前说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常常被冷落,其实他的“军改”还是挺有料的。

不懂军事的宰相如何搞军事改革?

军事改革的主持者,多为军事行家,吴起、商鞅、赵武灵王等,莫不如此。王安石是政务官,缺乏从军经历,对军事并不懂行。既如此,王安石是如何搞军事改革的呢?

在历史的土壤里深挖一锹,不难发现王安石的军事改革措施其实并无多大创意,多数办法有人提出过,甚至局部已在实施,他不过采取“拿来主义”并上升到全国和全军层面。

王安石是宰相,精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军事改革措施主要由军事指挥部门(枢密院)提供草案,再交他定夺。例如,“将兵法”的创意就不是来自王安石,而是范仲淹麾下将领蔡挺。蔡挺在陕西任职时实施过“将兵法”,效果不错。他担任枢密副使后,于1072年(熙宁五年)通过王安石将此法推荐给宋神宗,随后推广普及到全国各地。设立军校,也是枢密院的提议,而且早在1043年(庆历三年)就搞过,只是当时遭到激烈反对,很快夭折。[214]“保马法”则由马政官丁度、叶清臣、李中师等先后提议过,逢王安石变法,枢密院不过旧议重提,付诸实施。[215]更有甚者,50岁以上老兵可选择退役,早由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轼提出。[216]

当然,王安石在军事改革上也并非毫无原创性贡献,“裁军”正是他提出来的。当时,枢密院表示反对,理由是常备军不足,可能导致唐代藩镇之变重演。但王安石坚持,宋神宗支持,裁军也就搞下去了。王安石力主裁军,主要是从省钱角度考虑,还是为了“节流”。

王安石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在变法期间就漏洞百出,但军事改革相比之下效果还行。反对派攻击改革,主要针对经济措施,对军改措施反对没那么激烈。王安石之所以罢相,一般认为是反对者声音太大,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来自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是历代北宋皇帝中比较有想法也比较有作为的一个,他当太子时说过:“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217]他早听说王安石的大名,即位后就委以重用。在改革的总体目标上,王安石与宋神宗是一致的,即富国强兵,但在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上,两人意见并不一致。宋神宗设想“先措置得兵乃及农”,把“强兵”放在第一位,意图恢复汉唐故土,洗刷对辽称臣纳贡之耻。但王安石认为“亦不可以在兵事之后”[218],所有改革都必须建立在“不差钱”的基础上,经济改革必须放在第一位。最后,皇帝谦虚地同意了臣子的意见。

宋神宗有点类似明崇祯皇帝,有重振国势之心,无扭转乾坤之能,对大事大势缺乏独断,犹犹豫豫。虽然他同意了王安石的主张,但并不是全心全意的。当改革出了问题,太多的人攻击新法,宋神宗本来就不够坚定的决心开始动摇。宋神宗将王安石罢相,一年后又复相,一年后再罢相,就是摇摆的直接表现。对此,王安石是不满的,曾当着皇帝宋神宗的面说其“刚健不足”[219]。

王安石回南京过清闲日子去了,但改革还在继续进行着,接过军改担子的正是宋神宗自己。[220]

经济改革失败,军事改革成功?

王安石变法前后搞了约16年(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即1069—1085年),王安石任宰相期间搞了7年,罢相后宋神宗没有停止改革,沿用新法亲自搞了9年,直至去世。

单看前述“军改六条”,都是对症下药,但效果究竟怎样呢?时人这样评价[221]:

“神宗皇帝挺英武之姿,有并吞西夏之志。不幸所委非人,所建非策,尝兴师深入矣,乃无尺寸之功;尝拓地进垒矣,或有覆军亡将之辱。民苦于转饷,而关陕虚竭,兵疲于征讨,而亡逸自如。倾天下之财,委于一路,如填沟壑,而贼气不少衰。”

这段古文不难懂,意思很明了——北宋军事形势没有因为军事改革得到改善,颓败依旧。改革期间的1073年(熙宁六年),宋军曾在甘肃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被称为“断西夏之右臂”。但请注意,宋军的作战对象是分散而弱小的羌族部落而非西夏主力,“拣软柿子捏”用来证明军事改革成效难免牵强。之所以号称北宋建国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大概是宋军在外战中取得的胜利实在太少,好不容易打赢了,自然要意淫一番。

王安石军事改革措施主要有六条,就从中抽一管血化验化验——保甲法之民兵制。它确实加强了社会治安,也增强了后备力量,但违反了基本规律——军队职业化。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得专心军务,脱离其他工作(如种田、做生意等),所以保持一支常备军才是正途,亦兵亦农的民兵只能作为补充。

王安石的“军改六条”,有点治标不治本,主要是重新捡起过去的经验,缺乏“颠覆性创新”。同时,宋军有两个要命的顽疾,王安石的手术刀是不敢动的:一是重内患轻外忧;二是军人地位低下。

宋军兵源之差,可以说创了历代之最。凡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各色人等,全部弄进部队,军营成了收容所,成了乌合之众的大本营。北宋招募的都是什么人呢?多为“游惰不逞民”“失职狂悍之徒”“偷惰顽滑不能自振之人”(王安石语[222])。这些人素质极差,在世人眼里如同罪犯,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社会产生报复心态,不严格训练就罢了,还时不时闹事。要这些人到战场上出生入死,可能吗?这个道理,是个人都懂,难道北宋的统治者们是一群笨蛋?但造成这个局面,事出有因。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初,雄心勃勃想要收复北方,御驾亲征与辽军打阵地战,并亲自到阵前督战。可惜,宋军仍打不过辽军,赵光义自己还中了一箭,要不是御前亲兵给力,他都成俘虏了。赵光义不甘心,再次北伐,结果再次败北。两连败之后,北宋信心给打没了,从此有了心理障碍,干脆放弃北方,满足于偏安,并定下国策基调:“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223]如果了解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司马光(时主政陈州,即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何如此攻击“军改”中的民兵制:“万一遇数千里之蝗旱”,民兵中“失业饥寒、武艺成就之人”势必“风起以应之”[224]。潜台词就是,改革可能造成内患,还不如不解决外忧。所以,重内轻外这个基本国策,王安石“军改”的动作再大也不敢碰。

军人的地位待遇和战斗力成正比,所以商鞅搞“军功爵制”,很快把秦军变成虎狼之师。但在北宋,谁也不敢改变开国皇帝赵匡胤定下的基本国策,武将始终被文官踩在脚下,普通士兵更是抬不起头来。在北宋,当兵最不幸,入伍后脸上会被刺字,直接跟你一辈子。“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就是宋代流传下来的俗语。

一句话,王安石的军事改革不能说没效果,但效果有限。

王安石为啥打退堂鼓?

有人说,王安石是被反对派骂下台的。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他面对的反对派空前强大,一望阵容便知:欧阳修,司马光,韩琦(三朝元老,曾一日弹劾四名宰相),富弼(三朝元老,两度拜相),苏轼、苏辙兄弟,范纯仁(范仲淹之子,时任兵部员外郎)……就连王安石的两个弟弟王安国、王安礼也反对改革。

王安石也许很嫉妒商鞅,因为商鞅改革的时候谁敢饶舌就要谁好看,不是罢官那么简单,而是要进行肉体摧残甚至物理消灭,连太子的师傅都成了受害者。王安石根本没这个胆,也没这个权,因为宋朝的祖训之一就是“不杀士大夫”。换句话说,反对派可以尽情地对改革喷口水而不用担心有杀身之祸。你也许会说,反对派们不是被贬到地方去了吗?不错,在朝堂上,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耳根子是清静了不少,可这些反对派到地方后手握实权,更有条件用行动来反对新法,而且照样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向皇帝告王安石的状,只是明战变成了暗战而已。

反对派阵营强大的对面,是改革派阵营的弱小。从王安石的两个亲兄弟都反对改革来看,王安石是非常孤立的,几乎无人可依,不得不启用一些“有才无德”之人。于是,吕惠卿和曾布成为王安石的左膀右臂。这两人确实有才,这一点连反对改革的人也承认,但两人无德也是人所共知。他们加入改革派,不是像王安石那样一心为公,追求国富民强,而是私欲很重,有着强烈的个人利益诉求。尽管如此,王安石也只能抱着“唯才是举”的态度加以重用,所以改革草案多出自吕、曾两人之手。王安石的改革派阵营,99%都是吕惠卿和曾布这样40岁上下的“少壮派”,这成为司马光等人反对改革的理由——王安石排斥元老重臣。当改革遭到司马光等人攻击时,改革派阵营尚能团结一致,但当反对派纷纷遭到贬谪时,改革派就开始内部的争权夺利,甚至不惜与王安石交恶。

外部的攻击,内部的争斗,外加皇帝的动摇,王安石大有心力交瘁之感,产生了撂挑子的想法。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多次自请罢相。1074年(熙宁七年)3月第一次罢相前,王安石曾六次上疏请免。1076年2月复相后,他又多次请求免职。王安石第二次任相不久,为何多次上疏求免?因为这次出山,皇帝的支持明显不如上次,最多听他一半的话。[225]王安石把改革比作煮粥,抱怨自己烧一把火,马上又被皇帝浇一瓢冷水,怎么可能煮得熟呢?[226]

王安石屡求自免,前期或许有以退为进向皇帝施压的考虑,后期则是对改革前景灰心所致。王安石认为,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如果再干下去,改革不仅成功不了,连他个人也难有好下场。可以说,在个人气质上,在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上,王安石比商鞅差太多。在私人书信中,王安石如此透露个人心迹:

“某羁孤无助,遭值大圣,独排众毁,付以宰事。苟利以国,岂辞糜殒。顾自念行不足以悦众,而怨怒实积于亲贵之尤。智不足以知人,而险诐常出于交游之厚。且据事重而任事久,有盈满之忧,意气衰而精力弊,有旷失之惧。历观前世大臣,如此而不知自弛,乃能终不累国者,盖未有也。此某所以不敢逃逋慢之诛,欲及罪戾未积,得优游里闾,为圣时知止不殆之臣。庶几天下后世,于上拔擢任使,无所讥议。”[227]

换句话说,干了七八年,有这个效果就不错了。现在,得罪了这么多人,还是急流勇退为妙。不过,王安石还是比范仲淹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只搞了一年,就因遭到反对派攻击主动偃旗息鼓,自请到西北任职。

1085年(元丰八年)3月,宋神宗去世。一个月后,司马光上奏新皇,建议废除新法,并强调“保甲、免役钱、将官三事,皆当今之急务,厘革所宜先者”[228](三事两关“军改”)。5月,司马光拜相,废除新法更提上日程:6月罢保甲法,12月罢保马法……

同类推荐
  • 代言人

    代言人

    天黑了,大雨还在下着。从教室出来的时候,走廊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Dingo那个混小子不是说要给我送雨伞的嘛,怎么还不来?我掏出手机,惨啊,没电了!算了,多等一会吧。我可不是什么统招生呦,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只能参加自考,混个文凭呗。唉,中国的教育体制害人非浅呀,教育部的那些蛀虫,每年钱贪得倒不少,投资却比不上邻国蒙古,真他妈的,实在不是小弟愚鲁,只怪这种教育方式提不起我对学习的一点兴趣。烟都抽三根了,这雨怎么还不见停,送伞的人也不见来。我又点上一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雨丝在灯光照射下一闪一闪的。老妈也是在这么一个下着雨的晚上因为我没考……
  • 空空导弹科技知识(上)

    空空导弹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超凡战争体验馆

    超凡战争体验馆

    祁辰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却意外踏上了宇宙战场,为追寻父亲的消息,也为了人类崛起,一次次走向战场为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珍稀材料,超前科技,能力各异的超级生物,人类世界开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炮摧毁宇宙最强族,从此刻开始让宇宙感受来自人类的恐惧!一个集宇宙万物强化己身的幕后战争种田文,各种稀奇古怪的外星生物满足你所有的幻想!
  • 远征之回家

    远征之回家

    一群昔日的战士为了抗争国民军里的种种丑恶和不公,愤然躲避到西南边陲当了土匪。然而当国家为了保卫生命线而需要他们时,毅然重出江湖远征缅甸。经历了重重磨难,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他们发出了怒吼:回家!
  • 新京喋血

    新京喋血

    1934年至1945年间,东北军人骆霜晨混迹于伪满各类官僚和侵略者之中,凭借警察高官的身份,惩奸除恶,伸张正义,经历着复杂的人性纠葛和爱恨情仇,进行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鉴宝

    重生鉴宝

    卧底女警被害身亡,身死后却重生为古董大亨女儿。复仇,超能力鉴宝,一朝崛起,风云变色,且看她怎么颠覆人生。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使命之机械战争

    使命之机械战争

    为了赢得人类与机械部队的战争,泛亚联盟的科学家秘密地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杀戮武器“机甲”。五位怀着强烈复仇心理的战士成为了第一批“机甲勇士”,他们到底能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呢?
  • 斗罗之御风斗罗

    斗罗之御风斗罗

    (简介无力,看正文)唐瑾穿越成为了唐三的弟弟。
  • 当富二代遇到富二代

    当富二代遇到富二代

    孟凡领着新娶的老婆见狐朋狗友,狐狗们笑夸:“嫂子真漂亮。”“那是,哥娶的老婆,比你们档次高太多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就连晚上夜宵都是四菜一汤。”陆露眨眼:“人家最喜欢给老公做菜了,请别人做人家都不放心。”“嫂子真贤惠。”狐狗们逢迎。“除了这个,她还会按摩,每天晚上帮哥缓解疲劳!”“老公每天工作赚钱,人家好心疼,只能做这么一点小事儿。”狐狗们脸上全是羡慕加嫉妒,孟少驭妻有道啊!散场回家。陆露:“老公?”“嗯?”“四菜一汤?”“我马上去做。”“老公?”“嗯?”“全身按摩?”“等吃完夜宵我就给您按摩。”“老公放水我要洗澡。”“嗻!老佛爷!”
  • 快穿之女主是我

    快穿之女主是我

    本文作者三观已毁,咳咳~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女主乃云家千金,被继母与继妹陷害后误启女配逆袭系统,与坑爹系统一起逆袭,只为重生复仇~
  • 似水如梦爱难寻

    似水如梦爱难寻

    当白洛再遇到苏莫的时候,她差点没认出来。曾经的体态肥胖,如今的玉树临风。除了那熟悉的声音,相似的面孔,她真看不出来哪点像那个她曾爱的死去活来后又恨之入骨的苏莫。世界那么大,重逢原来真的那么容易。苏莫将她堵在图书馆的门口,霸道的说道:“宝贝,跟我回家吧!”“你谁呀?”当苏莫的脸僵住的那一刻,白洛的心情是极爽的。一报还一报,以为改变了自己,曾经的伤害就不存在了?简直是做梦。这就是白洛此刻的心情。
  • 活在名著中的女性

    活在名著中的女性

    当简爱、安娜、苔丝、卡门、艾思米拉达……从世界文学殿堂的深处向你走来,她们不仅为你带来山庄的温馨、雪国的凄美、红土地的沧桑、圣母院的庄严,更为你带来了爱的迷惘与神奇、情的圣洁与颤栗,魂的沉沦与涅磐——那是无法忘却的历史场景和文化记忆。阅读名著是一种净化自我的精神活动,当我们穿越千转百回的文字,当我们浏览鲜活生动的人物画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