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02200000010

第10章 从《红楼梦》作者不避讳谈起

中国人过去有“避讳”的习惯;对帝王、圣贤及父祖亲长的名字,在言谈及书写时均须避免,不得已时,必须以缺末笔或他字代替。例如,清代人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千字文的“天地玄黃”变成了“天地元黃”;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帖的“玄”也缺了最后一“、”。研究古书版本时,常可借书中“避讳”情形来判断作者及版本的年代,和版本流传的情况。陈援庵先生曾著《史讳举例》一书,详述历代避讳的情形,目的即在“使考史者多一门路,一锁钥也”。其实不但对史学研究有此功用,在小说研究上也是一样。至于《红楼梦》作者是否避讳,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1982年曾为文以述《红楼梦》之不避讳,但未区分作者和抄者讨论,而招致误解。今重撰,仅谈作者之不避讳。

几位前辈学者对避讳的看法

七十多年前,胡适之先生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一文中,首先发现《红楼梦》小说第五十二回末页写晴雯补裘时,“庚辰本”在“只听鸣钟已敲了四下”句下,有双行夹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胡先生认为:

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所以避讳寅字。此注各本皆已删去,赖有此本独存,使我们知道此书确是曹寅的孙子所作。

但是潘重规先生却于1978年提出反证,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并没避“寅”字讳,因为小说中有三处未避讳:

(一)第十四回写秦可卿出殡那天,有“那凤姐知今日人客必不少,在家中歇一宿,至寅正……”句。

(二)第二十六回写薛蟠误识“唐寅”为“庚黃”有“宝玉……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了两个字……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一段描写,除了手犯祖讳,还又嘴犯。

(三)第六十九回写尤二姐吞金后,有“天文生回说……明日寅时入殓大吉”句。

由于清代极重视避讳,而《红楼梦》本文中又几度强调避讳,但作者却未避“寅”字讳,故潘先生的结论是作者与曹寅没有直接亲属关系。

潘先生在这篇大作里还讨论了冯其庸对避讳的看法。冯先生认为《红楼梦》小说的原稿里,可能以缺写末笔的方式避寅字讳,但现存的抄本都是过录本,所以看不出缺笔。潘先生却举实例说明“缺写末笔”是另一种避讳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引用或抄写前人的文字时,表示敬意,“如果自己写作,那只有设法把忌讳的字避开,这种方法是根本用不着的。”

赵冈对第二十五回这批语的看法则是《红楼梦》的作者并无意避讳,但避讳是件事实,因为“此批者如果不知道作者上世某人名字中有‘寅’字,他根本就不可能联想到避讳之事。”“潘先生举出薛蟠看画一段……只能证明作者无意避讳,于此批者的猜想是错误的。”

但是,研红学者似未注意“庚辰本”第五十二回的双行夹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表示“批者”不避“寅”字讳,与曹寅没有直接亲属关系! 至于是否有原批乃以缺笔避讳的可能,在“庚辰本”这样错误百出,只知依样葫芦照抄的抄书人笔下,恐怕其概率很低。

《红楼梦》并未避讳

实际上,若详加考察,便知《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并未避讳。

《红楼梦》中不避“寅”字讳的例子实际还不止三个。例如第十回,给秦氏诊病的医生说:“寅卯间必自汗”。故所谓五十二回的双行夹批:“寅这样写法,避讳也”,实乃批者强作解人,而且更表示批者对作者的笔法及思想并不见得了解,“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只是《红楼梦》小说里描写时间的方法之一。

《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能有突出表现之一原因,即在其作者能用各种不同笔法描述同一事物。以“记时”而言,除了用一般的写法如:

今日五鼓已进京了。(第一回)

卯正二刻……午初三刻……寅正便起来。(第十四回)

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已时没的。(第十四回)

贾母问天有几更了,众婆子忙回三更了。(第五十四回)

但由于作者有“自鸣钟”“怀表”的经验,所以也在文中表现出来:

宝玉听了,回手向怀内掏出一个核桃大的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戌未亥初之间了。(第四十五回)

二更以后,钟打过十一下了。(第六十三回)

宝玉要过表来瞧了一瞧,已是子初初刻十分。(第六十三回)

类似第五十二回“自鸣钟已敲了四下”的写法,书中他处还有,例如:

只听外间屋里槅上的自鸣钟当当的两声。(第五十一回)

在甲戌本第六回“陡听得当的一声……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句后也有双行夹批“细,是已时”。由以上各例可以推知,五十二回以钟响四声表示“寅”时,并不是为了“避讳”。“避讳”之说是批者的误解。

进一步来看,《红楼梦》的作者不但未避“寅”字曹氏“家讳”,连对帝王的一些“敏感字”也不避。乾隆帝即位前,在雍正十一年二月受封为“宝亲王”。《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写鸳鸯拒绝做贾赦侍妾时向贾母哭诉:

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这种写法,严格来说,也是犯讳的,作者却不避忌。

至于“甲戌本”中“玄”未改为“元”,亦未缺笔的问题,据潘重规先生1980年亲自查看原书后的报道说:“从玄字笔势的起讫和墨色的浓淡,大家都认为玄字最后一点,决非后人所添加。”2004年10月扬州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中笔者曾怀疑“玄”字的最后一点是后来藏书人所添补时,冯其庸先生也表示和潘先生相同的看法。但笔者提醒“肉眼”的辨别能力有限后,冯先生乃于2006年亲往上海博物馆以高倍率放大镜检验“甲戌本”,确认“玄”字的最后一点是后人所添。可见传统的书画鉴识方法,有其局限。

不避讳的原因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避讳,并非表示其不知避讳。第二回写林黛玉幼时读书就懂避母名“敏”之讳;第二十七回也说丫鬟小红原名红玉,因避宝玉的讳而改名。但作者对“避讳”的看法是怎么样呢?第五十四回说得最清楚。在这回里,女先儿说书说到“王熙凤”,知道重了凤姐的姓名后,女先儿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说罢,重名重姓的多着呢!”

第五十六回写到贾母听说甄府也有一个宝玉,李纨等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

所以作者的观点是重名的很多,根本没有避讳的必要。因此我们也无法从《红楼梦》书中是否避曹寅的讳来判断作者是不是曹雪芹,甚或是不是曹寅的后人。

虽然《红楼梦》一书之作者问题,屡有新说。管见以为曹雪芹是最后定稿者的说法,应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情僧录”“风月宝鉴”等“底稿”另有作者,最后总其成的仍是曹雪芹。换言之,曹雪芹是对最后稿子要负责的人。那么,曹雪芹不避家讳又不避御讳,是表示什么呢?

当代不少红学家认为曹雪芹借《红楼梦》来表现其反传统观念,或“叛逆性格”。更有人倡言所谓阶级斗争的意识。就“不避讳”这件事而言,浅见以为是显出《红楼梦》的作者有与众不同的独立自由思考能力,并无涉于其他。

曹雪芹不随俗避讳,并不表示他反对尊爱自己的亲长或皇帝,只是由于他觉得那些繁文缛节都是无意义的,没有必要遵行。试看他写贾宝玉宁可绕路,不愿经过贾政的空书房还要下马行礼;挨打后养伤期间,“连家庭中的晨昏定省一发都随他便了”,但心里头还是把贾母、贾政和王夫人放在最前面,第四个才轮到林黛玉。他借宝玉的话批评一般赞扬“文死谏,武死战”的观念,是因为表扬死谏之臣等于指责皇帝昏庸。第十六回写黛玉奔丧北返后,宝玉把北静王所赠“圣上所赠蕶苓香念珠一串”“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但是黛玉认为这串念珠北静王已戴过,所以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并不是轻视皇帝的赐品。

《红楼梦》里描述歌颂君王圣德的地方不少。第十八回黛玉代宝玉所作“杏帘在望”有“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句。第七十六回写黛玉湘云联诗,黛玉联到“色健茂金萱”后:

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着多少力,这样现成的,被你得了,只是犯不着替他们颂圣去。

从字面上不易看出这句诗是在“颂圣”,但很可能是指康熙帝曾赐给曹寅母亲孙氏一块“萱瑞堂”匾额这件曹家殊荣的“真事”。作者借湘云之口表示在贾妃省亲的场合可写“颂圣”的应制诗,但平时吟诗联句无歌功颂德之必要。一方面表现他对“纯”文学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嘴里经常挂着“颂圣”字样的人一种讽讥。

曹雪芹在两百多年前封闭的社会环境里,就能有这种不同俗众的观念,可说是极难得,而他这种不被传统或潮流牵着走的能力,更是可贵。

一些相关的问题

《红楼梦》的未避讳除了反映出上述的作者独特思想外,还能说明不少相关的问题,现提出几点供读者参考。

(一)曹雪芹写书不避讳,并不是故意犯讳,而很可能是为了写实不顾忌讳。“寅卯间必自汗”大概是医生对清晨出汗的一种习惯说法;平儿于“寅正”请凤姐起身梳洗,也许就是一般管家少奶奶起身的时刻;错认“唐寅”为“庚黃”的笑话更可能是当时确有其事。例如: 《元明事类钞》卷十七记有一条类似的故事:

唐寅以降王世懋集文征仲生年与灵均同,尝为图书取离骚句曰唯庚寅吾以降。一郡守问曰:文先生前尚有喜画于先生者否?或对曰有唐解元寅。守跃然曰:信吾见先生图书,唯唐寅吾以降。

《红楼梦》小说里写实的地方应很多,这些未避“寅”字讳的地方,大概真的就是记述事实吧。

(二)很多红学认为“脂砚斋”与《红楼梦》的作者很接近,对作者也很了解,其实未必如此。从第五十二回批语“寅此样(写)法,是避讳也”可知这位批者(未具名,是否即脂砚斋?)除了知道作者先人中有名“寅”者,对作者的思想及笔法,了解并不深。因这位批者认为曹雪芹在此处避了讳,可以说明他是位强调避讳的人。然而他本人却直书“寅”字,则知他不是曹寅的后人,故无需避讳。这一线索,当对探讨批者的身份,有所助益。

(三)一般人评论红楼人物常不能就其行为作理性的全面考虑,而只在一框架中随意发挥。如前述黛玉偶出“颂圣”诗句,并不突兀,实表示她乃有理性一面的才女。又如宝玉的思想行为虽常离经叛道,但无绝对唾弃科举制度之意图。第十七回宝玉吟对为:“新涨绿天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明显表示期望贾妃(好云)佑护贾府读书人考试有成(采芹人)。

原载《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5》269—280页,

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2013年11月增订。

同类推荐
  • 大美哈密

    大美哈密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不但有哈密本土作家的稿件,还有其他地方作家朋友的来稿,其中大部分作品写得相当出彩,就算面对相同的事物,因有了多个作家的多个不同视角,再加上入笔轻重的差异,所以决定了《大美哈密》中各篇文章的立意出新,确实值得一看,也值得细细品读。相信读者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你们认为关于哈密这个地方与作者感受迥异的“大美”,也相信你们能从这本书中体味到卞之琳那首《断章》中的四句话、四个角度和四种意境!“你在天山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云端看你,松峰闯入了你的眼窝,你闯入了丝路的梦!”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出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两千多年,伴随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河流,比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更真实一些。
  •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获茅盾文学奖后的第一本新书。也是作者真正意义上的首部散文集。可谓集才华、才气于一身的智性写作。全书分为五辑,“读与评”“讲与说”“问与答”“序与跋”“人与物”,精选了近年来作者在一些重要论坛的精彩演讲,与批评家、记者的深刻对话,自言自语的序跋,影响至深的一些人与事。其中包括茅奖热点《应物兄》的答记者问,披露写作秘闻与内幕,颇有看点。李洱多年致力于写作技巧与文学理论研究,拥有渊博的学识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其散文焕发出一种智者的风貌,令人回味。此为“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之一。
  • 纸上的伊比利亚

    纸上的伊比利亚

    编者从众多西班牙文学名家的作品中,按照“爱”、“死”、“眼睛”、“声音”、“梦”、“夜”等主题编辑而成。这是一本适合在寂静得像永恒的夜里捧阅的书,它们有着“竖琴的旋律,笛子的旋律,小提琴的旋律,流水中的旋律,女人口中的旋律……”
热门推荐
  • 回到过去变成草

    回到过去变成草

    回到过去系列最新力作,各种元素应有尽有。科幻片:我是外星草。励志片:一颗不想当大树的草不是好草。悬疑片:谁把我变成草。喜剧片:我是一棵小草啊啊啊啊啊,太阳对我笑啊啊啊啊啊。爱情片:亲爱的,你想草了吗?纪录片:高速摄影机的升级版,超速摄影机都要甘拜下风的慢动作盛宴,《小草跳楼》,二十四小时慢放精华版即将开演!……书友群:248535641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恶魔爹地

    恶魔爹地

    那个秋天的傍晚,夕阳下他们第一次相遇她,一个长相清纯,迷糊又神经质的普通少女,他,一个看起来温和无害的美少年,他们的相遇离奇又普通。一场阴错阳差的误会,他们分离九年,再次相遇,她居然以以前同样的台词登场,然而,她却已是他人妻。她的儿子如此的可爱,他以为再无机会……
  • 川上

    川上

    有较大修改,重写一遍,多多见谅!敬请关注!
  • 恍惚的记忆

    恍惚的记忆

    赵凡:“我喜欢你”。“现在我们还是学生,我不想在高中谈恋爱”李默说道。就这样本该有交集的人就慢慢的成为了互相不联系的陌生人,而过去的那些疯狂与心动已经回不去了,只有两个平行线
  • 九零年

    九零年

    爬上屋顶才能对周围的环境指指点点。从小一直陪伴的朋友逐渐疏远,课堂上的梦想被现实重击
  • 转生笔

    转生笔

    你开法拉利想甩开我?我兄弟保罗沃克开桑塔纳就可以甩你九条街!你五大三粗一米九?我兄弟李小龙三脚教你做人!混黑社会很牛掰?我大哥杨子荣活捉你们老大信不信?再告诉你,全天下的去世的英雄都是我兄弟,你怕不怕?!名叫黄泉的旅美留学生获得了房东老头的神秘遗物——“轮回笔”。这笔只要有信物,就能召唤出逝者复活。这下还有谁敢与我作对?!
  • 殖民大明

    殖民大明

    扬帆!起航!新的征途就在前方!新世界的黎明!
  • 带着卡牌去穿越

    带着卡牌去穿越

    作为一名职业书虫,宁晨成功的穿越了而且还有一个抽奖卡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