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02200000012

第12章 谈(1)

引言

《红楼梦》有多种版本,就前八十回言,各回都多多少少有些出入。弄清楚某版本的年代,或传世某抄本抄成的年代,是研究《红楼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若不计“庚辰本”十七至十九回和“圣本”(即“俄藏本”,旧称“列藏本”)七十九至八十回未分回,以第六十七回的差异为最大。“程乙本”有“红楼梦引言”,其第三条云:

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祕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唯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事实确是如此。已知有第四十一至八十回的传世抄本中,“庚辰本”缺第六十七回,“己卯本”原缺,后由“武裕庵”于民国时期补抄,而“戚序本”(包括“有正本”与“戚宁本”)“蒙府本”“甲辰本”“杨藏本”和“圣本”等均不缺。但回目稍不同:

“戚序本”为“馈土物颦卿思故里讯家童凤姐蓄阴谋”。

“甲辰本”及“圣本”为“馈土物颦卿念故里讯家童凤姐蓄阴谋”;有目无文的“卞藏本”亦同,但“童”作“僮”。

“蒙府本”及“杨藏本”为“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程高本”(“程甲本”与“程乙本”)亦同。

“有正本”所据之“戚序本”前四十回底本,已可证明是早期抄本,其第四十一至八十回虽已佚亡,但可认为是早期抄本无疑。

该回内容长短也有所不同。长逾一万字的有“戚序本”“甲辰本”及“圣本”;七千多字的有“蒙府本”及“杨藏本”之改文;六千多字的为“杨藏本”之底文。萃文书屋出版的“程甲本”与“程乙本”(合称“程高本”)第六十七回与“蒙府本”及“杨藏本”之改文只有少许出入。然须注意的是“杨藏本”之抄写格式有每半页十二行、十四行或十六行三种,其第六十七,八十一至九十,九十二至一百一十,一百一十二至一百二十回都是每面十二行。可推测此抄本之第六十七回与后四十回中的三十八回得自同一来源,而残缺的前八十回中原不含这一回,符合“程乙本”之“红楼梦引言”所言。

“戚序本”以往已有不少研究,但第六十七回的价值常遭忽视。如俞平伯据该本所编之《红楼梦校本》却将第六十七回改用“程甲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系据“庚辰本”,但所缺的第六十七回也是用“程甲本”。以下将就浅见所及,自“戚序本”底本的时代,以及各本第六十七回内容之差别,说明“戚序本”和“杨藏本”此回可透露的重要讯息。

“戚序本”底本的时代

在各种抄本中,“戚序本”与“蒙府本”是属于同一系统,一般认为其底本应在所谓“脂砚斋评本”(“甲戌本”等)底本之后。由于除第六十七回之外,各回回前回后均有特有的总批或诗评,第四十一回末有“立松轩”之署名,故有人名之为“立松轩本”。“戚序本”之作序者戚蓼生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任职刑部主事,乾隆四十七年(1782)离京到福建为盐法道,故一般研红人士多认为这一抄本的底本是戚蓼生于他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内(1769—1782)获得。其后予以誊抄,而成为现传世的“戚序本”。

“戚序本”是各传世抄本中抄写最工整,最精致的。用乾嘉时期流行的馆阁体,“宁”字大多不避道光讳,偶有几个“宁”如第七十三回十二页上第一行之“宁可”,可视为抄手用了俗体字。故很可能在乾隆年间所重缮。“蒙府本”除因残缺而后补抄的几回外,也无戚蓼生序,研红者多认为“戚序本”与“蒙府本”的底本相同,但“蒙府本”应在“戚序本”之先抄成,笔者却以为不然。以第三回为例:

第九页下第一行“戚序本”作“带了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蒙府本”作“带了黛玉去见两个舅母”。

第十六页上“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双行小字批:好极,稗官专用腹隐五车书等语)是睁眼瞎子罢了。”批下漏抄“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什么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不”。蒙府本原亦漏,后补入,但其双行小字批作:“好极,稗官耑用腹隐五车者来书”,有所不同。

又蒙府本有些双行小字批读不通,例如第三回第八页下,第一行“学名王熙凤”之下双行小字批为:

奇想奇文。以女子曰学名固奇然此

学名的反到不识字不曰学名者反若

从“戚序本”的序言可知其底本八十回无缺,亦即戚蓼生作序时已有第六十七回。但这一回没有回前回后总批或题诗,与其他回不同,表示“立松轩”之评本乃缺第六十七回,而“戚序本”之底本因觅得第六十七回而补入。又可推测“立松轩”批“石头记”可能在此小说流传庙市之前。“蒙府本”的底本亦缺第六十七回,其补入者与戚序本不同,而同“程高本”。又“蒙府本”的侧批不见于戚序本,故知,不能如许多研红人士所言“蒙府本”早于“戚序本”。最多只能说:

立松轩评本(缺第六十七回)

抄本甲(补某本之第六十七回)——戚序本

抄本乙(补另本之第六十七回)——蒙府本

也不能只靠比较此两本之缺误来判断先后。但由第六十七回的内容可推测“戚序本”的底本(“抄本甲”或其再抄本)所补之第六十七回应早于“蒙府本”底本(“抄本乙”或其再抄本)之第六十七回,至于“戚序本”“甲辰本”与“圣本”之第六十七回则应属同一来源。详见下节。

另有一点须说明:传说中之“靖本”第六十七回有“回前总批”,文曰:

四撒手乃已悟是虽眷恋却破此迷关是必何削发埂峰时缘了证情仍出士不隐梦而前引即秋三中姐文字错乱,无理路可循以求解。笔者一向认为“靖本”批语疑点重重,不可采以为据。故本文不予引述。

各本第六十七回的比较

上文已说明,有第六十七回的传世抄本内容可分三类:

(一)“戚序本”“甲辰本”及“圣本”三种,均逾一万字;

(二)“蒙府本”及“杨藏本”之改文,有七千多字;

(三)“杨藏本”之正文有六千多字。

各本皆无批语。(二)与(三)故事相同,只有繁(二)简(三)之别,但(一)的故事与(二)(三)有许多不同处。大致估算字数,“戚序本”和“甲辰本”各缺一小段故皆略少于一万零五百字,“圣本”不缺句而约有一万零六百六十字。郑庆山曾统计此回字数而知“蒙府本”比“戚序本”少两千九百三十三字。他又比较过“列本”(即“圣本”)与“程甲本”之简繁优劣,而得“列本是原文,程本是改稿”的结论。但“程甲本”几全同于“杨藏本”之改文,看不出“杨藏本”底文的情况。又,“列本”(即“圣本”)虽无整句之缺漏,但个别漏错较多,应是多次传抄所致。

为便于讨论,现将这三类传世抄本依(一)类顺序将故事分条列表简述于后,并与(二)(三)比较。

由以上之表列比较可知:

一、前六节故事是“引言”性质,大致相同,只是(二)(三)将第三节稍予简化。

二、第七至十节进入前半回的正题“馈土物颦卿思故里”。(二)(三)简化很多,因而未能凸显宝玉不惜装傻逗笑以安慰黛玉之深情。

三、第十一节低贬赵姨娘一段,(二)(三)较为缓和,王夫人的反应也较合情理,应是改稿。

四、第十二节(一)之写法不合适,盖莺儿甚聪慧,不至于那样糊涂。(二)(三)之删节较为合理,故是改稿。但此节显示凤姐自贾母处回来面有怒气,应由他事所起,而非为贾琏偷娶尤二姐事。

五、第十三节(一)应是旧稿,盖今本中无黛玉认干妈之事,(二)(三)将故事简化,应是改稿。

六、第十四节故事与今本前后回皆不相关,应是残留的旧稿。(二)(三)无此节故事,应是改稿。

七、第十五节(一)虽较长却不累赘,但与本回主题无关。又说是“如今才入七月的门”(十九页下),时序不合。(二)(三)予以简化,又删除时序不合的“七月”应是改稿。有关“时序”之讨论见下节。

八、第十六节(一)应是旧稿,凤姐若已知贾琏事还有心与袭人闲聊,甚不合理。(二)(三)自此节导入本回后半之正题,故大加删改。

九、第十七至十九节(一)是旧稿,开始本回后半之主题“讯家童”的部分,较简且明显看出与第十六节衔接生硬。(二)(三)加强描述“讯家童”。(二)较(三)叙述生动,应是(三)的增润稿。第十七至十九节文字之比较,见附录。

十、(一)之第二十节为第六十八回“大闹宁国府”伏笔,也可算是“蓄阴谋”的一部分,文字稍嫌繁赘,应系旧稿。(二)(三)可能因字数太多而删去,但也因而失去一些重要讯息。进一步的讨论见下节。

十一、第二十一节(一)有平儿劝解凤姐一段,较为合理,又说“等二爷回来,慢慢的再商量就是了。”(二)(三)删去,则凤姐所说“不必等你二爷回来”显得突兀。

十二、“戚序本”第五、十、十六三节各有一处漏句,可能是转录重缮时所佚。

再者,除首尾两段,(一)的文本中有多节故事结束时用“不讲”(第五节),“这且不提”(第八、十、十六、十九节),“这也不必提”(第九节),“闲话不提”(第十一节),“这也不表”(第十二节)等“暂停词”。(二)(三)则仅第五与十二节用“不提”。这也显示出(一)是初稿的形式。

“戚序本”第六十七回透露的讯息

除两三处可能是漏抄外,第(一)类三种抄本的第六十七回内容几乎全同,应来自相同的底本。浅见以为虽然“戚序本”可能因誊写而三处有漏句,但其底本抄成时间最早(见前文),故其文本显示早期抄本之状况,由上文的分析可以说明以下的各项要点:

一、据其底本(上文之“抄本甲”或其再抄本)内容可以说明前八十回以第六十七回出现最晚,有些抄本如“立松轩本”即缺此回,而程小泉与高鹗所谓“六十七回,此有彼无”为事实。

二、暂缺第六十七回是因作者撰写“初稿”遭遇困难而只留下“未定稿”,即后来成为“戚序本”“甲辰本”及“圣本”的第六十七回。其所遭遇的困难可能是欲将原有“颦卿思故里”相关的一长段与插入的“二尤”故事如“讯家童”等合并,故出现了文字太多,衔接生硬,以及时序混乱的现象。兹简单说明如下:

1. 如上节内容分析所示,(一)之第十二节写莺儿糊涂,第十四节写袭人路遇素云是赘文,第十六节竟用一千字左右写凤姐与袭人闲聊,表示没有什么大事,与第十二节衔接较顺。但与第十七节衔接生硬,在在皆是“初稿”的现象。

2.(一)中有许多段落结尾都有“不讲”,“这且不提”等字样,表示是未定之“初稿”。

3. 1982年魏谭已曾说明因将“二尤”故事掺入而造成第六十三至六十九回时序紊乱。本回也是如此。(一)的第十五节明说是“时值秋令”,“如今才入七月的门”,时序也有问题。盖宝玉生日与贾敬死在四月底(第六十三回),六月中(逝后四十九天)贾敬出殡,贾琏六月底偷娶(第六十五回),八月底赴平安州而路遇薛蟠、柳湘莲(第六十六回)。薛蟠回京半个多月后宝钗分赠土仪,故最快应在九月中。由此亦可证(一)有错误未及改正。(二)(三)删去“如今才入七月的门”,将“时值秋令”改为“那时正是夏末秋初”,仍然有误。

三、除前述郑庆山所说“列本是原文,程本是改稿”外,近年来如季稚跃称“戚序本”及“列藏本”(“圣本”)为“繁本”,“杨藏本”为“简本”,“简本”是“繁本”删节与改写而成。张福昌也认为“简稿”是“繁稿”改写而成,但两者皆非曹雪芹所作。自内容的分析,浅见以为(一)(即所谓繁本或繁稿)乃“初稿”或“未定稿”。初步删改为(三)(即“杨藏本”之正文),又增润成(二)。含有这三种不同第六十七回之抄本与缺此回者并传于市,程小泉搜罗到的抄本可能为不含(一)者,故“引言”有“题同文异,燕石莫辨”的说法。至于三者是否出于同一人或不同人之手,则难判断。

四、唯(一)类独有的第二十节中,凤姐称赞贾敬:“东府里大老爷那样厚德,吃斋念佛行善,怎么反得了这样一个儿子孙子?大概是好风水都叫他老人家一个人拔尽了。”说明今本第五回红楼梦曲中“好事终”之“箕裘颓堕皆从敬”乃指贾敬未教好儿孙,而非有他义。也证明第六十七回(一)类是“旧稿”。

五、又从第二十节凤姐口中所说贾珍与贾琏是“亲叔伯兄弟”与今本红楼梦(或石头记)第二回的说法大不同。但此说同各本第六十八回,凤姐着孝服见尤二姐,大闹宁国府时称贾敬为贾琏的“亲大爷”一致。又贾母命尤二姐与贾琏“一年后圆房”亦合于“期服侄”一年家孝之礼制。故可证明第六十七回(一)类非后人所补。

六、上述贾珍与贾琏的关系透露出《红楼梦》中贾敬可能原是贾母之长子,宁国公之子贾敷早殇后由贾敬入嗣。由此才能说明何以贾母于贾敬死后“搂著珍蓉痛哭不已”(第六十四回),又一直视惜春为“亲孙女”,而尤氏会到荣国府伺候贾母用膳。(详见另文“从惜春的身份谈起”)研究红楼梦“成书”不可忽略此一关系。

同类推荐
  • 敢于攀登: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敢于攀登: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搏浪天涯

    搏浪天涯

    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作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文学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描摹,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艺术表现和思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之窗。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一座宝库,她时贯古今,地连八方,浩如烟海,璀灿辉煌;在这里不是珍藏着一颗珍珠,而是各民族珍珠美玉的荟萃,踏入这座殿堂,你的面前会出现无数个新的领域,你可以从此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等也会透过纸缝,活跃在你的面前。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教育。文学也是人学,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阐述人生的道理,有的甚至有着深刻的见解,虽处异国异地,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启迪,爱到教育。·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好天气谁给提名:人性的见微知著随笔集

    好天气谁给提名:人性的见微知著随笔集

    本书是仙枝的散文集,收录了在《三三集刊》上发表的51篇散文。作者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写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人情世故。天真烂漫的笔触里,蕴涵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清新隽永的描摹下,藏不住对人性的见微知著。
热门推荐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宠你不后悔

    宠你不后悔

    什么?!这个被她误当成窃贼,而且还拿球杆用力敲昏的金发男子,居然是特地从德国来台湾巡视的“DR烟具钟表集团”总裁——里恩斯·艾顿?!天哪~这下事情大条了!她才刚摘下的旗舰店店长宝座会不会因此而不保呀?撇开佟妮亚对他行凶的事不谈,长相清秀、身材纤细的她确实勇气十足!
  • 四凶撞上四灵:看你往哪逃

    四凶撞上四灵:看你往哪逃

    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本为上古四凶,传闻无恶不作,但谁又知道他们内心的孤独?混沌邪魅,穷奇出尘,梼杌淡漠,饕餮妖娆。幻梦俏皮,灵蝶沉默,冰雪可爱,云衣机灵。当四凶遇上穷追不舍的四灵,幸福会如何到来?当混沌来到青龙帝国,混沌之力,会创出怎样的辉煌?把整人当作乐趣的饕餮,在朱雀帝国会拿出怎样乌龙?温和如玉的穷奇,会拥有怎样奇遇?惜字如金的梼杌,将如何参透天机?当四凶聚首时,最美的结局,最残酷的抉择,最后的光辉,会有怎样结束?当上古的秘密揭晓,他们该何去何从,当一切真相大白,世人将如何看待这四位“四凶”?真的像传闻一样,他们丑陋无比吗?一切的一切,随着迷雾渐渐散去。。。。。。(本文虚构)这是雨的第一部作品哦,大家多多鼓励和推荐哦!!(鞠躬)
  • 苍吾神帝

    苍吾神帝

    什么你是,帝子,给我跪下吧!帝女:公子让我给你当婢女吧!啧啧,那么小,不行不行,
  • 复仇四公主的恋爱之旅

    复仇四公主的恋爱之旅

    是说四个女孩在小时候被背叛后来成了黑道至尊还和男主角在同一间学校读书他们后来的后来到底会怎样呢?敬请期待
  • 魔创之联觉

    魔创之联觉

    这是与《魔创之共鸣》发生在同一世界的故事,时间上也设定在当代,故事的发生地点设定在欧洲。鉴于对欧洲社会的了解都是从网络获取的,所以写得失实的地方,请提出批评指正。这一部作品将更多地讨论人与科技,巫师的魔法与科技结合所带来的矛盾。同时对现代的巫师自治体系建立的欧洲历史部分进行交代。故事后期将会比较黑暗。特别注意:男主角一出场就有逆天外挂。由于本人的主要创作部分还是《魔创之共鸣》所以这一部作品的更新是不定期的,可能会很慢,但作者一定尽量保证质量,写出优质的作品。
  • 轩道天下

    轩道天下

    辰轩,修真者玩转武界,打击跳梁小丑,寻找七耀星,重整地下势力。
  • 南窗幽雨录

    南窗幽雨录

    一个是六合之主,一个是八荒之王。看两个少年如何扫荡天下,最终又如何巅峰对决。天地浩瀚,究竟谁是掌握命运之手?欢迎进入仙侠世界——一曲肝肠断,幽雨叙平生。南窗伴烈酒,芭蕉湿几时?
  • 悲夜墨

    悲夜墨

    黑夜,永无光明。宇宙诞生的开始,没有光,只有夜。生命最开始诞生的地方,是夜。在黑暗中生存,暗夜,是他生命最璀璨的绽放。血,本是红的,在这夜里,在他身上,却也变成了黑。黑色的夜。黑色的血。黑色的他。
  • 母妃快跑,父王杀来了

    母妃快跑,父王杀来了

    “你有没有爱过我?”快要临盆,她拉住男人的衣襟忍痛问道。男人对她视而不见,冷声吩咐道:“必要时保住孩子。”【五年后】两人再度相遇,她已不是从前的那个卑微求爱的女子,但男人依旧高高在上:“倘若你乖乖撤兵,孤王便给你一次机会。”“父皇,排练的时候你不是这么说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从背后探出头。“死小子,闭嘴!”男人面露难堪的低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