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74600000009

第9章 各奔前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订下许多目标,当第一目标无所实现,自然而合理的反应,当然是追求第二目标。曹操和袁绍的第一目标是拯救汉室,可是当他们发现汉室已经无可拯救,发展自己的实力就成了唯一的目标。袁绍在冀州,曹操在兖州,不要责怪他们勇于内讧,他们只是在自救而已。

袁绍在冀州创业

袁绍的第一桶金:冀州。

对他最有帮助的人:韩馥。

反董联盟最后也是唯一的辉煌是袁术的部下孙坚创造的,这也就是袁术为什么敢跟盟主哥哥叫板的主要原因。

当时,孙坚从长沙出发,一路披靡,与他关系不佳的荆州刺史王睿、拒绝给他军粮的南阳太守张咨都死于他的刀下,袁术看中了他的刚猛,推荐他做破虏将军,从此孙坚得“孙破虏”名号,居于袁术旗下。

190年冬天,董卓的凉州铁骑与步兵混合部队数万人,已经推进到鲁阳城下,适逢孙坚在城东与部下共进工作餐,旁人看见尘土大起,脸色苍白,孙坚却从容若无其事,照样行酒令、说笑话,然后整顿部曲,结束宴席,缓缓退入城中。凉州军见孙坚部队阵容整齐、纪律严明,也不敢轻易进攻,扫兴而归。

孙坚自此名震东西两军,他也成为反董联盟最大的亮点。随后他进军到梁县东部,与徐荣部队发生接触战,失利,退防阳人。董卓派出胡轸、吕布、华雄等围攻阳人,孙坚利用吕布与胡轸的矛盾,袭破敌军,斩杀华雄(没关羽什么事)。

孙坚的胜利,居然会引起袁术的嫉妒,他不再供应孙坚粮草,还是孙坚连夜飞奔到鲁阳的袁术指挥部,说明利害关系,袁术这才悔悟,恢复对孙坚的支持。

在董卓这边,很快有人报告了孙坚的军威如何如何,董卓想起当年在张温手下与孙坚同事的情形,突然害怕起这个老同事,他委派爱将李傕与孙坚说和,说和也就罢了,也不知董卓怎么想的,居然要和孙坚结为亲家,弄得孙坚哭笑不得:“我和你势不两立,怎么可能和你做亲家呢?”

于是士气如虹的孙坚向洛阳推进,在邙山南麓的皇陵区大破董卓军,一举收复了京师洛阳。董卓以吕布殿后,向长安退却。孙坚再击破吕布,一直打到渑池。关东反董联盟直到这时候,才打了像样的一个大仗。只是与盟主袁绍无关,难怪袁术要趾高气扬,不把哥哥放在眼里!

孙坚这边高歌猛进,盟军总部那边却也大打出手,只不过动手的不是敌我双方,而是自己人的残杀。韩馥暗中减少袁绍的军粮供应,终于引起袁绍的反击。在袁绍派去的特工人员的策反之下,韩馥的大将麹义扯起反旗,与老东家作对。韩馥讨伐麹义,根本打不过他。袁绍一边与麹义结盟,一边发动刘备的师兄公孙瓒从右北平南下,夹攻冀州,韩馥与公孙瓒交战,又战败。韩馥顿时陷入困境,外有公孙瓒相逼,内有麹义造反,旁边还有一个袁本初虎视眈眈。

191年秋天,一个叫做高干的年轻人来到了冀州,他先是拜会了韩馥的几个亲信如辛评、荀谌、郭图等,然后在辛评等的引荐下,见到了韩馥。

与此同时,袁绍的人马已经推进到商朝废都朝歌一带,韩馥派出战船数百艘,紧逼着袁绍军营张扬而过。袁绍登上营楼,看着军容严整、声势浩大的冀州军团,极度郁闷,他何时能掌握这样一支雄伟的大军,河北可定,天下可安!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他告诉韩馥,袁绍担心冀州无法抵挡公孙瓒、麹义的内外夹攻,所以特以盟主的身份前来支援。

韩馥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他安排高干去了馆驿,随即把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叫来商量。

荀谌告诉韩馥,现在的形势很危急,公孙瓒南下,本州各郡纷纷响应。袁绍又向东移动,意图难测,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韩馥听得毛骨悚然,连忙请教荀谌,他该怎么做,才可以化解这一场灾祸?

荀谌说:“阁下自以为,论人脉,比袁氏如何?”

韩馥摇头说:“不如也。”

荀谌说:“能力呢?”

韩馥还是摇头:“也不如他。”

荀谌一笑:“既然将军样样不如袁氏,何不把冀州让给袁氏,袁本初是将军的老朋友,又有盟主之义,必然优待将军。如果不然,袁氏一定会和公孙瓒合力攻打冀州,将军可就危险了!”

韩馥本身就是袁氏故吏,要他屈从于袁绍,并不是什么耻辱,但是平白地就这样将天下第一大州冀州让人,韩馥又有些不甘心。他的长史耿武等人也为他打气,指出冀州兵多粮广,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虽然名为盟主,实际上力量却很微弱,可以说是“婴儿在股掌之上”,杀他易如反掌,何必把冀州让给他?

可惜韩馥已经气馁,耿武等人再怎么为他鼓劲打气,都改变不了韩馥的决定。数日后他告知高干,他愿意让贤。接着,韩馥搬出府邸,把印信送给袁绍。

事情交涉得如此顺利,令袁绍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担心韩馥后悔,加速进军邺城,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兼任冀州牧,诛杀劝说韩馥抵抗的长史耿武等人,至于韩馥本人,给了一个“奋威将军”的空头军衔。

邺城在赵国古都邯郸之南,是河北第一大城。袁绍进入邺城,从此摆脱了空头盟主的尴尬境地,有了地盘的袁绍组建了他的豪华团队,阵容之中,既有老朋友许攸、逢纪,也有新人,如冀州本地人审配、田丰一直因为刚直正派而被韩馥冷落,现在都得到袁绍的提拔,量才使用。

在这个团队之中最受袁绍信任之人,是冀州广平人沮授,他本来是韩馥的别驾,袁绍任命他做奋武将军、对其他将领有监护之权责,看得出来,袁绍对他的青睐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新友旧朋。

沮授之所以受宠,是因为他对袁绍说了这样一席话:“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渤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这是拍马屁的话,接下来才是正题。沮授告诉袁绍,冀州的东方,是黄巾残余施虐的青州,北方的幽州,公孙瓒与刘虞并不和睦,一旦有变,就是北上的好机遇。扫荡黄巾、公孙之后,招降戎狄,把匈奴骑兵收归旗下。然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

沮授这一番话,简直就是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的“河北版”,难怪袁绍听了内心狂喜,为之澎湃!此后,沮授也就成为袁绍的第一助手,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官渡之战前夕。

然而,袁绍团队的这种格局,也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伏笔,因为籍贯在河南的辛评、荀谌、郭图(颍川人)、许攸、逢纪(南阳人)受到的重用程度,显然不如籍贯在河北的沮授、审配、田丰等人,由此产生了袁氏团队内部的南北两派长期对立的严重局面,这种南北对立,在袁绍创业初期尚不明显,但是到了后期却成为袁绍挫败的内因,待袁绍死后,更浮出水面,分裂为拥护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的两派,直至袁氏力量覆灭,尚且争斗不休。

袁绍得到冀州不久,东南方的东郡传来了黑山贼(太行山里的山贼)入侵的消息,东郡太守无力抵挡,对于袁绍来说,这是一个扩大势力范围的好机会,然而,他刚拿下冀州,不能轻易离开。那么,派谁去东郡为好呢?

袁绍很快想到了一个人的名字,此人有兵,但兵不多,有能力,但还未曾扬名天下,与袁绍关系也不错。在袁绍看来,此人是东郡太守的最佳人选,也是为他看护东南门户、防止小弟袁术来添乱的最好搭档。

此人便是曹操!

曹操在兖州创业

曹操的第一桶金:兖州。

对他最有帮助的人:鲍信。

到这个地步,轰动一时的关东大联盟终于瓦解。粮草也吃光了,各路人马吃了散伙饭,各奔前程。

在这些人中,曹操最为狼狈,他没有自己的地盘,人马又弱,联盟一解体,便陷入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最后还是鲍信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劝他到黄河以南发展。

恰好这时袁绍来了书信,告诉他黑山军攻打东郡,太守王肱快支撑不住了。袁绍劝曹操乘此机会援助东郡,倘若进展顺利,他便推荐曹操做东郡太守。

既然袁绍也表示支持,曹操便率领从南方募集来的一万多人马向东郡进发。在东郡首府濮阳一带,曹操与黑山军的一部分白绕部遭遇,曹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顺利地击退了白绕,成为解救东郡的英雄。

捷报传到袁绍处,袁绍也不食言,立刻上表皇帝,推荐曹操做东郡太守(当时皇帝在董卓手里,袁绍的上表只是一个形式,实际上就是袁绍任命曹操做东郡太守)。

此后,黑山军的主力于毒部打算乘曹操外出之机偷袭东郡,又被曹操识破,曹操反而以围魏救赵之计包抄了于毒的老巢。不久,曹操再击溃另一支黑山军眭固部,从此彻底解除了黑山军对东郡的威胁。

东郡是曹操的第一块地盘,但对于志存高远的曹操来说,这块地盘未免太小。

命运再度垂青于曹操,正当曹操局促于东郡四下张望之时,兖州发生了一件大事,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余部的冲突中阵亡,兖州陷入无主的境地。对于曹操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事情缘起在青州复起的黄巾军,当年黄巾大起义,青州一带的太平道组织几乎没有遭到破坏,乘东汉朝廷大乱之机,这一支太平道迅速发展起来,居然达到三十万之多。190年,青州刺史焦和响应袁绍号召,出兵讨伐董卓,大军刚渡过黄河,黄巾军已经掀起二次风暴,焦和回兵镇压,根本压不下去。不久焦和病死,袁绍乘机安插自己人、他的好友臧洪为刺史,夺取了青州。

臧洪就任青州刺史之后,在袁绍的支持下强力压制黄巾军,黄巾军在青州维持不下去,只能向北突入渤海,结果遭到公孙瓒军团的迎头痛击,黄巾大败,当场被斩首三万级。公孙瓒穷追不舍,黄巾丢下辎重,逃到黄河边,正渡河到一半处,公孙瓒的幽州铁骑杀到,又是一场屠杀,混浊的河水一时被染成鲜红,七万黄巾被俘,缴获不计其数,公孙瓒一时威名大震。

被公孙瓒打怕了的青州黄巾又向南方流窜,终于进入兖州境内。刺史刘岱不听鲍信的劝告,冒失出击。黄巾被公孙瓒欺负狠了,把气都撒刘岱身上。结果兖州军大败,刘岱命丧沙场。

刘岱这一死,董卓高兴了,立刻委派了京兆人金尚为兖州刺史,前来兖州上任。

曹操自然不乐意眼瞅着到嘴的鸭子飞了,他的部下陈宫也劝他乘这个机会拿下兖州。陈宫是东郡本地人,与兖州的别驾、治中都相识,他自告奋勇,到兖州游说。

除了陈宫,曹操在兖州还有一个朋友,那就是鲍信。在陈宫、鲍信的内外工作下,兖州的官员们终于决心接纳曹操为他们的新主人。

此时形势已经危急万分,黄巾弥漫兖州全境,号称百万之众,曹操一就任兖州刺史,便有失去地盘的危险。

曹操不是刘岱,他明白这时的黄巾不能力胜,只能智取。

这一回,幸运不再照顾曹操。曹操打算以奇袭取胜,为了知己知彼,他带着千余人,同鲍信一起去观察地形、窥探敌阵,结果遭遇大股黄巾部队,双方展开激战,汴水情景重现,曹操几乎丧命于黄巾之手,多亏鲍信掩护,这才逃得一条性命。

鲍信不是曹洪,他没能回来,断后的所有将领、士兵,全部战死,连鲍信的尸体都无法找到。

鲍信的死给曹操以沉重打击,自从起兵反董以来,鲍信一直是曹操最好的朋友、战友,也是他的引路人,可谓“良师益友”。早在袁绍就任盟主之时,鲍信就在私下告诉曹操,袁绍并非合适的盟主人选,日后统领天下群雄以拨乱反正的“大英雄”,不是袁绍,而是曹操。汴水一战,也只有鲍信乐意与曹操同行,结果鲍信的弟弟鲍韬战死汴水,鲍信也毫无怨言。联盟解散后,又是鲍信建议曹操到河南发展。刘岱死后,没有鲍信的力挺,单凭陈宫一张嘴,也不可能说服兖州上下,迎曹操为刺史。曹操的起步阶段,第一功臣非鲍信莫属!

曹操用木头刻了鲍信的头像,亲自哭祭。外有强敌,内丧良友,曹操此时的心情之低落,可想而知。然而这时又岂是哀伤痛苦的时候,曹操为了稳定军心,穿上铠甲、戴上头盔,四下巡视,抚慰将士,明奖惩、严纪律,鼓舞士气。

这时,曹操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黄巾军的书信。信中说:“曹君过去在济南时曾毁坏神坛、惩治贪官,百姓感怀您的政绩,这和我们太平道的主张庶几相通。这说明你是个懂得天道的人,只不过一时迷惑了。汉朝气数已尽,非人力所能挽救,你还是赶快撤退为好!”

这是劝降还是讲和?

时为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的夏天,曹操在兖州的创业之路,初见峥嵘!

刘备在平原起步

刘备的第一桶金:平原。

对他最有帮助的人:公孙瓒。

曹操在兖州创业之时,刘备正在平原为自己的前程打拼。那一年,因为一时按捺不住心中怒火鞭打了督邮,虽然很爽,官职却丢了。只好辗转到了洛阳投奔老师卢植。正好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毋丘毅去扬州募兵,刘备在老师卢植的推荐下,获准同往。

这一趟行程并不顺利,走到徐州的下邳一带,遭遇了大批盗贼,将毋丘毅一行人等团团包围。多亏了刘备与关羽、张飞拼死一战,这才击退盗贼。

因为这一次的战功,刘备又得了一份新工作,到下密县(今山东昌邑)做县丞,慢慢地升迁为高唐县令。

人脉薄弱、才能有限的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混到一县之长,着实不容易!他本想就在这高唐县好好干下去,可惜不到半年,黄巾军的余党便来攻打高唐县,刘备哪里抵挡得住,丢了县城,又成了无处安身的流浪汉。

天下之大,居然没有刘备的一尺之地!刘玄德到了这步田地,不禁悲从心起,可是悲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擦干眼泪,刘备还得继续为自己的前程想辙。

正是天无绝人之路,此时传来了师兄公孙瓒正在北方大出风头的消息,刘备思来想去,这时唯有投靠师兄,说不定公孙瓒念在同门情分上会对他有所照顾!

不知是否巧合,刘备一路向北方而去,黄巾军也一路北上,进入了公孙瓒的辖区。结果刘备刚到公孙瓒处,黄巾军也到了。

于是一场血战,公孙瓒大破黄巾军,再次让小师弟刘备领略了幽州铁骑的风采。

之后,刘备滞留在幽州,为公孙瓒效劳。而此后的风云突变,也给了刘备改变命运的新机遇。

事情的缘由起自朝廷,公孙瓒的上司、幽州牧刘虞有个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任职,渴望摆脱囚笼的汉献帝让他假意逃亡,到刘虞那里请兵救驾。

刘和的时运不济,一出武关,在南阳境内就被心怀鬼胎的袁术给截住了。

袁术为什么截刘和?原因很简单,他打算拉拢刘虞和自己结盟,刘和正好是个谈判筹码。于是他欺骗刘和说:“本将军一定会发兵救驾,不过兵力不足,请公子写信给幽州,请幽州派些骑兵来!”

刘和当然信以为真,一封亲笔家书很快送到幽州刘虞的手中,刘虞立刻派出数千骑兵南下来迎接刘和。

但是和骑兵同来的,还有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他给袁术带去了哥哥的口信:“如果刘和回到幽州,刘虞还会继续支持阁下吗?为阁下考虑,不如暂且继续扣押刘和,吞并幽州的骑兵,那么刘虞就不得不惟命是从了!”

公孙瓒这一手实在是个损招,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刘虞很快知晓了儿子被袁术扣押的内幕,对公孙瓒咬牙切齿。两人本来就因为主张不同而不和,如今关系更是完全破裂。

公孙瓒损人不利己,不久便传来了他的弟弟公孙越在阳城战死的消息。原来袁绍和袁术这一对兄弟撕破脸皮,为了抢夺豫州大打出手。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与袁术任命的豫州刺史孙坚互殴,袁术派公孙越援助孙坚,结果公孙越在战场上被流箭射死。

公孙瓒大怒,他把帐记在了袁绍身上:“余弟死,祸起于绍。”一场公孙、袁氏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在这一场大厮杀中,刘备以公孙瓒师弟的特殊身份,得到起用,公孙瓒推荐他做别部司马(所谓别部,就是独立武装,别部司马相当于后世的独立营营长或独立团团长)。

公孙瓒与袁绍搏杀的主战场在冀州,分战场在青州,公孙瓒给刘备的任务,是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打击袁绍的侧翼。

公孙、袁氏大战在青州的战争持续两年多,袁绍为了解决侧翼威胁,特地派了长子袁谭到青州指挥。田楷、刘备虽然不能击败袁谭,却也牵制了大批袁氏部队,为公孙瓒立下了不少功劳。论功行赏,刘备先是被任命为见习平原县令,后来又提拔为平原国国相(平原在名义上是汉朝的诸侯王国)。

国相的地位相当于郡太守,也就是说,刘备在师兄公孙瓒的提携之下,从县级干部更上一层楼,当上了市级领导。

这一年,刘备三十出头,正值而立之年,与省级领导曹操(时任兖州牧)相比,他的行政级别整整低了一大截,不过刘备也有自己的优势,譬如他比曹操足足小了六岁,还有后发制人的充裕空间。

刘备在平原任上颇有政绩,他安顿百姓、收揽人心,一时名声鹊起。居然还引来了汉末达人、孔圣后裔孔融的注意。当时孔融担任青州北海国的国相,遭到黄巾军余党的进攻。孔融一不求袁谭(袁绍委任的青州刺史),二不求田楷(公孙瓒委任的青州刺史),偏偏看中了刘备,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援。

刘备得到当世大腕孔融的求救,喜出望外:“孔北海也知道这世上有个刘备呢!”即刻发兵三千随太史慈救援北海。说来也奇怪,黄巾闻刘备来(可能是畏惧刘备的公孙瓒背景),自动解围退去。

万事开头难,曹操、袁绍、刘备的创业起步阶段都很艰难。韩馥阵营中比较清醒的幕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若非韩馥屈服相让,袁绍很可能在淇水边全军覆灭。

曹操的境况比袁绍更糟,曹操在汴水一战中吃了大亏,险些丧命,把本钱也折了一大半。去扬州募兵,大半夜又遭遇兵变,若不是应对得当,连命都赔进去了。回到河内,又无法说服盟主和同僚。一时之间,理想破灭、老本蚀光、朋友离散,曹操若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说不定就想不开自杀了。

刘备还不如曹操,他起初想投奔老师卢植,结果老师被罢官囚禁;讨伐叛军,结果在遭遇战中险些遇难,多亏装死装得像才逃过大劫;好不容易得了个县尉的小官,却又得罪督邮,逞一时之气鞭打督邮,又丢了官职;于是鼓起勇气进京,却又遇上大将军何进被杀、京中大乱;此后在高唐县令任上,又遭黄巾军追杀,只能逃亡北方。刘备早年凄惨落魄之情形,可见一斑。

但是曹操、袁绍、刘备都成功地度过了起步阶段,为什么?

不可否认他们本身有才能,然而仔细分析,其实三人起步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他们很好地启用了自己的人脉树。譬如袁绍,他之所以能迫使韩馥将冀州相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韩馥是袁氏故吏,在心理上长期惧服于袁氏的权威。曹操则得益于他与鲍信的友谊。

至于刘备,因为地位卑贱,他的人脉也很薄弱,所幸他能抓住不多的机会。那就是师兄公孙瓒的崛起。

在一个人治社会中,人脉树的作用在起步阶段尤为重要。据说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 you know)。”不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在人脉基础上,创业者开始构建自己的团队,而打工者则各自选择合适的团队加入。无论是袁绍、曹操还是刘备、孙策,都把团队看做是谋取天下的起点。田丰、荀彧、郭嘉、赵云、太史慈他们没有当头的野心,可是加入哪一支团队才会有更好的前程,这就各有各的算盘了。

荀彧的选择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的春天,身在冀州的袁绍听江湖传闻说他的好朋友、大侠何颙与司徒王允、司空荀爽密谋暗杀董卓,不料举事前荀爽得病去世,何颙也被打入大牢,生死不明。

这时,一个年轻人来到冀州,他正是司空荀爽的侄儿、曾经被何颙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是颍川人,三年前被举孝廉登上仕途,因为不满董卓暴政,弃官归乡。可是他觉得天下即将大乱,老家也不安全,因为颍川地处中原要冲,是个“四战之地”,一旦兵起,玉石俱焚。因此劝乡人与他一起离乡出走。

中国人素来安土重居,乡人都不听荀彧的分析,荀彧只能自己带着家族离乡。去哪里呢?荀彧看中了当时还是韩馥主政的冀州,于是渡河北上。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荀彧抵达冀州之时,河北已经换了主人,袁绍成了新东家。

荀彧留是不留?其实,荀彧有充分理由留在冀州,一是因为袁绍待荀彧很是不错,《三国志》上说是“待彧以上宾之礼”;二是荀彧的弟弟荀谌就在袁绍帐下,还有辛评、郭图等人也是颍川人,算是老乡。

荀彧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弃袁南下,寻找更好的归宿。他的理由是不看好袁绍,认为“绍终不能成大事”。还有一层不太好言说的理由,就是“颍川帮”在袁绍的大本营中,毕竟只是一个“非主流派”,无论是荀谌,还是辛评、郭图,他们的影响力和实际权力,都无法与“主流派”河北人沮授、审配、田丰等人相比。荀彧即便留下,也很难超越沮授、审配。

荀彧最后选择了正在草创阶段的曹操。

曹操的团队,最初主要是由自己的亲族以及家乡谯县人组成的。亲族集团有他的堂弟曹仁、曹洪与堂妹夫任峻,以及关系密切非同一般的夏侯家两兄弟。比较重要的部下还有乐进、李典,一个来自河南,一个来自山东。

曹操的这个团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缺少一个智囊中心。曹仁、夏侯惇、乐进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有一个人一度很有希望成为曹操团队的智囊中心,此人便是东郡人陈宫,可惜陈宫的脾气太糙、才能也确实有限,所以陈宫虽然有意,曹操却是无情。陈宫想做曹操的首席军师,没门。

荀彧在最合适的时机来到了曹操帐下,填补了这项空白。曹操早从何颙口中听说过这位“王佐之才”,一见倾心。

荀彧不但自己投奔了曹操,还积极地把一些有才能的老乡推荐给曹操。第一位就是奇人戏志才,曹操早年最器重的谋士之一,可惜早死,以至于曹操特地写信给荀彧说:“自从志才亡故后,眼前都没个可以商量军事的人。听说汝、颍固多奇士,你给我再推荐推荐。”

于是荀彧又给曹操推荐了老乡郭嘉。

郭嘉也曾经投奔袁绍,袁绍对他也很不错,但是郭嘉仅数十日就发现袁绍优柔寡断,不善用人,难成大业。这一点,颇与荀彧相似。所以郭嘉也离开了袁绍,隐姓埋名在民间,只有荀彧等少数人知道他的居处。

荀彧把郭嘉推荐给曹操,荀、郭二人各司其责,荀彧长于组织、协调各种关系,所以曹操让荀彧留守后方,宛若刘邦之萧何;郭嘉则长于谋划、计策,曹操让郭嘉跟随自己,随军参谋,如刘邦之张良。

除了戏志才、郭嘉之外,曹操的帐下,此后陆续增加了不少颍川人,重要者如荀彧的侄儿荀攸和钟繇(也是荀彧推荐)。这些人都是一时之精英,在曹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这些人加入曹操的团队之后,在曹氏团队内部形成了一个“颍川帮”,其精神领袖与核心便是荀彧。

和袁绍不同,曹操团队的分权比较明晰,曹操自己掌握兵权,其团队中的“宗亲帮”也主要以武将为主。而文书行政事务则基本上交给了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帮”。

对于这个“颍川帮”,至少在整个创业初期,曹操给予了荀彧等人充分的信任,他与“颍川帮”的亲密合作关系一直维系到曹操的晚年,才逐渐因为时局的变化、目标的分裂不可弥合而出现问题。说曹操早年的事业成功,与“颍川帮”密不可分,毫不为过!

赵云的选择

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后不久,袁氏与公孙瓒的河北内战爆发,河北的英雄豪杰们不得不面对一道选择的难题,那就是在袁氏和公孙瓒之间支持谁?

赵云是常山真定人,当时属于袁绍的势力范围,且大多数常山豪杰都站在了袁绍一边,然而赵云却坚定地拥护公孙瓒。

赵云的来奔让公孙瓒本人都很意外,他好奇地问赵云:“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赵云答得很堂皇,他说:“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赵云的回答很让人摸不着头脑,袁绍固然没什么“仁政”,但毕竟是如假包换的反董卓义士、关东联盟盟主,在道义资本上远胜于公孙瓒,说公孙瓒是“仁政所在”,实在令人无语(其后公孙瓒更杀害了真正的“仁政所在”——幽州牧刘虞)!

事实上,赵云在公孙瓒帐下,也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公孙瓒最信任的人,还是自家兄弟公孙范以及严纲、田楷这些老部下,再排算下去,就是他的师弟刘备。

赵云的命运,最终系在了刘备身上。公孙瓒派刘备协助田楷开辟青州战场,赵云作为骑兵头领,被分配给了刘备。

刘备这时的手下,只有关羽、张飞少数人而已,可谓本钱少、底子薄,可是刘备人穷志不短,虽然寄人篱下,却很有一番雄心壮志。刘备也自知原有人脉太弱,无法在原有人脉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团队,所以他极其重视拉拢其他阵营的人才。这次,他把目标锁定了赵云,平时问寒问暖、关心备至。赵云的哥哥去世,告辞暂归,刘备很肉麻地拉住赵云的手,依依不舍地告别。

赵云也知道刘备的意思,他对刘备说了一句话:“终不背德也(绝不会辜负您的恩德)。”

赵云这一次与刘备分手,一直要到建安五年(200年)两人才重新见面。重逢后刘备着意拉拢赵云,甚至与赵云同床眠卧,以示信任与亲密。赵云也从此追随刘备,转战南北,终身不渝!

然而这一时期的刘备毕竟还是依附于师兄公孙瓒存在的一个半独立势力,他的团队完全是一个行动小组,侧重军事,组织管理和谋略规划能力都很弱小,在整个中国地图上,当时的刘备微不足道!

同类推荐
  • 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

    这世代,有钱的人炫富,有文采的人炫诗,会跳的人炫舞,懂武的人耍剑,如陈晓这般,笔墨不通,毫无文采,却穿越盛唐,与杜甫笑谈,与李白畅饮。更把现代歌舞演唱会搬到唐玄宗舞台上,粉丝满满,才女倾心,佳人顾盼,情挑贵妃……平吐蕃,灭南诏,棒打安禄山,且看主角如何开启他的辉煌人生。
  • 神奇的历史群

    神奇的历史群

    刘和穿越了,成为这个皇帝的儿子汉王,而且还有一个神秘的历史群?(书友群:754539418)
  • 大秦重器

    大秦重器

    他是魔鬼,是敌国帝王心中的梦魇,统率秦国强大兵团狂飙战国,他的兵团使敌酋心惊胆战,闻之色变,化成他们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是战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不言败,与强者碰撞,与智者角力,横扫千军无人能敌,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把秦国推向前所未有的强大。他也是秦人心中的太阳,使兵家学派大放异彩,把战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少年得意,中年薄发,暮年凄凉,毕其一生,只为告诉敌国:强秦有我,秦永不败。
  • 大汉绝色

    大汉绝色

    张仲季一直是被动的!虽然一来就遇到了一位绝色美女,回过头又成为一州之主,可上天作证,他真不是有意的!而后更依靠三两位倾国倾城的女子,在乱世之中,屹立虎狼之侧。美女有言:张仲季此人,三分恶相,七分善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殇周

    殇周

    在三千年前的土地上,很少有族群能够记住他们与土地的血脉连接,但是周朝的子民,绝不会在异种——不管是灵兽,还是那些背叛了周天子的人类——都绝不会从周人手中夺走一块土地,因这片土地,浸透着每一个周人的血,泪与骨灰。
热门推荐
  • 梨花开,相思劫

    梨花开,相思劫

    [此书暂停中,请勿跳坑,欢迎阅读拙作《慧嘉皇后传》]她,是相国府才貌双馨的小姐;他,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一段深情纠葛,一场惊世绝恋。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也不知为何苦情一生。兀自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奈何伤心伤身。只叹一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经年,又是一年春好处,梨花开的正浓,我心上的人儿,你在哪儿?
  • 大神的穿越小宠

    大神的穿越小宠

    穿越!魂穿!魂穿!神马情况?大饼麻脸,小眼歪嘴,胸器缩水,她月小小也就忍了,叔忍婶儿都不能忍的是她明明上下两张口,却还嘴边长胡茬!于是月小小毅然决定要找个风水宝地了结残身,希望自己来世投个好胎。月小小爬上悬崖傻了,没想到这个时代自杀也是要排队的…
  • 历史与反复

    历史与反复

    本书分为历史与反复、近代日本的历史与反复、佛教与法西斯主义三部分。具体包括:日本的历史与反复;近代日本的话语空间;大江健三郎的讽喻;近代文学的终结;佛教与近代日本等。
  • 圣旨到——

    圣旨到——

    千盛皇朝皇室《八卦周刊》内容概要:★前段时间,皇宫里闹的沸沸扬扬的11事件和11风波终于平息,经相关人士认证,当今圣上喜好男色,且在性关系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开源第一年间的文状元前日向皇上发起挑战。小圆子公公已在天圣门立下赌局,欢迎各位积极参与。门票费X元,注意买定离手,禁黑!下面请看具体内容。`[此皇帝女扮男装,非11]
  • 地理故事与趣味

    地理故事与趣味

    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绝地涅磐

    绝地涅磐

    主人公一行人热爱探险,偶然陷入了古老的遗骸,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在死亡边缘徘徊,生死一不由你来抉择。。。。。
  • 苍穹之蓝

    苍穹之蓝

    在乱世之中,谁是英雄,是随波逐流,还是勇往直前保留本心,如我心向自然!
  • 当我成了你

    当我成了你

    我们人生中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的人生糟糕透了,仰天长叹,为什么不可以做像别人那样的人。她是我羡慕的人,我想成为她。
  • 皇上很纠结:爱妃不争

    皇上很纠结:爱妃不争

    梅廿九同学坠入古井,被人用绳子拉出来,却发现自个穿越了。英挺而冷傲的皇帝大人不屑地对她说:“梅妃,若你只有上吊、跳井的手段来吸引朕,那你最好还是省省力气吧!”嗬,这身体的主人也真够笨的,吸引男人嘛,我梅廿九可有一千零一种手段,自大皇上,你接招吧!终于,有一天,皇帝大人无意发现,以前那个娇蛮任性、不可理喻的梅妃,竟是那样一个令人爱不释手,有趣之极的人儿。他的心痒痒了。他要她侍寝,她蛾眉一挑,锦袖一扬:“臣妾身体有恙,皇上您还是移驾别处吧!”骁勇将军、温良御医、不羁王爷、江湖浪人,每一个,都是天下女人的梦想。可她如穿花蝴蝶,周旋于他们中间,片叶不沾身。皇帝大人发怒了,他觉自个脑门绿光闪闪:“梅妃,若你再敢如此不守规矩,看朕如何处置你!”她白眼一翻,樱唇一噘:“靠,处置就处置,怕你不成?!”欢迎入新坑:http://novel.hongxiu.com/a/293122/
  • 了无猜

    了无猜

    “爹爹说打完这一战,我们就离开成都,搬到大漠去,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她幽幽的眸望着远处,手里的蛊毒不断反馈她的内力,她浅笑,“师父,爹爹,小语最终还是无法打完这一场战,最终还是看他两世娶妻。”爹爹又说等她病好了,成都的茶庄不要了,搬到师父那里去,可最后却留在成都,只因他苏流年。当他褪去熟悉的颜色,她才知道再蠢再有情谊也不过人人口中的杀人怪物,路过江湖却是名门正派闻风丧胆的毒医......回到虫呦谷后才觉得自己是那么孤单,喃喃道“师父江湖之大,却没有我的容身之所,皇宫如此之大,我却觉得岁岁凄惨。”沙场一战,她巧妙隐退,躲到大市去,望着繁花一片的成都乐的何不笼嘴,边上的谦谦君子望着远处。“无猜,你可想好要走了?”她低头浅笑,认真道“墨冉倾,我想归隐,你带我可好?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