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58900000022

第22章 沈香屑——胡适(1)

张胡家族的密切交往

解放初的爱玲是迷茫的。她的新作《秧歌》所引起的注目,多半是将作品的题材定为“反共”,而故事中的世态人情,却不为大众和评论界所关切。她自认到底是上海人,而香港,并没有她在旧上海那么芜杂庞大的读者群。这时,她想到了胡适。

这位五四运动的发起人,是中国文坛当时出名的老好人,“我的朋友胡适之”的说法,几乎成了一句流行语。爱玲同胡适的接洽,其缘由却可以追溯到那个古香古色的文字盛行的年月中去。因为,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同胡适的父亲胡传,自来就曾有过很深的交情。

但爱玲对这段世故,究竟晓得的并不多。她对胡适的印象,来自于家中从她幼年时起,便对胡适作品的重视和赏析。连堕落成性的父亲,都曾亲自买来胡适的著述,郑重地摆在书架上,自然逃不过自幼聪慧过人的爱玲的品读。她七岁时的读物,便是《西游记》,这个年龄,恐怕即使是现代的孩子,也是在能否过了识字这一关上徘徊的年纪吧?

但胡适对于张佩纶对其父亲的提携引荐,却是不敢轻易忘怀的。因为他父亲,也不曾对这份情谊有丝毫怠慢。足见胡氏父子,始终是将张佩纶视为胡家的恩人一般。

这因由起自胡适父亲胡传的郁郁不得志的前半生。胡传,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后的第一年,未跨入二十世纪的门槛,便已辞世。他死之时,胡适只有三岁八个月。在这个日后文坛巨擘的人生轨迹中,父亲的过早离去,恐怕是偶然中的必然。何出此语?因为胡传本身是个理想主义者。

他字铁花,号钝夫,原名守珊,故一字守三。在十六岁的时候参加科举,本已通过县试和府试,然而从此他虽师从刘熙载,却仕途无门,原因在于,他未能受到当时唯一的做官途径——科举制度的评卷人的赏识,漂泊辗转半生,却再未曾中举。

正如吴敬梓笔下文人的辛酸经历一样,这失意的打击,对胡传而言是刻骨铭心的。男儿有志,皆愿功成名就,兼济天下。奈何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还是报国无门,任一世风流被雨打风吹去。然而他终究不是一个囚笼困兽,不会任凭自己耽溺于娼馆酒楼繁华地,独毁了救世的心胸。

有句话说得好,忠孝不能两全。岂止忠孝,就连夫妻之情,天伦之乐,同男儿志向相比,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古有苏武牧羊,同妻子隔绝音讯十九年,红妆独守空帷,倒也难为了苏武的妻子。但假使有这样的丈夫,毕竟比嫁给一个流连声色的浪子,还是强上许多。所以,当胡传为了自己的志向,抛下妻儿只身赶赴东北边陲的时候,倒没有记载家人可曾缠磨阻遏过。即便有,他也是去意已决,再留无门的。在他看来,既然自己的文章,难得考官青睐,那么,实现人生理想寄予和宏达抱负的,便只有另一条路,就是通过引荐,去当时谁都不愿去的地方,做没有多少人愿意、或是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他决定长途跋涉,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末时代的国民,找寻一丝维权的希望。彼时,清政府与国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已多如牛毛,1881年,俄国更是肆无忌惮地又大片侵占了我国领土,进而逼近东三省。胡传本来志在四方,家的小氛围包裹不住他一腔豪情。他无法解脱,只能顺着理想指引的方向一径走下去。于是,刚过不惑之年的他,竟做出了一个孤注一掷的惊人决定,要只身赴东北报效国家。他匆忙赶往上海,处理了家族在上海经营的店铺,又在同一年,舍去薄面,向一位富商亲戚借了些银元,留在家中一些,自己随身携带一些,于是访天津同乡章洪钧,又见北京族兄胡宝铎。他此行是想托熟人代为引荐给清廷的三品卿 ——吴大澂。而当时,吴大澂已胜任太仆寺正卿督办。他在受任三品卿衔时,在吉林辅佐当时的大将军铭安办理东北边防事宜,遍查边陲要隘,并且协助吉林将军一手建立起靖边军。这位吴大澂,据胡适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政治家,考古学家和大学者。而历史记载,他是清末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虽然历史的定位同胡适的考证有出入,但无疑,吴大澂是一位专心治学,品行超凡,既能以学问济世,又能凭文治武功安邦的护国良才。能在这样的人麾下效力,想必胡传是心向往之的。

怎奈其族兄胡宝铎虽与吴大澂同年,却不甚熟识,毕竟不能保证引荐的成功,于是建议胡传再去找章洪钧。胡传似没有成行。后来,他的同门姚子良又表明愿为他去请彭福孙通融,因为此人曾授业于吴大澂,总不至没有说话的机会。可是,在这群人的保举推荐之中,张佩纶起了决定性作用。

张佩纶初见胡传,想必也倾听过他的一番报国言论。胡传一向认为中国的大患是在西北,而必始发于东北。对于他这种见识,正确与否且不去评说,但对于当时外患四起的神州而言,也算是颇显宏图大志的高论了。胡传一出言,张佩纶便觉非同凡响。更何况张佩纶本是清流派骨干,曾兼署福建船政大臣,以三品卿衔会办海疆事宜,本是个能干的角色,而他又因福建水师的覆灭而被革职充军过,其离世也是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后的精神重压导致的,足见其爱国情操,还是非后世之人所能比拟。所谓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张佩纶之见胡传,虽不能说相见恨晚,把酒言欢,但也一定令张对胡的为人、志向、抱负有所体悟和欣赏。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张佩纶这位伯乐,助了胡传一臂之力,恰似那东风,携胡传直上青云。想来,胡家父子对张佩纶的感念,是不无道理的。

而此时胡传的一席话,更是令张佩纶为之深深动容。张问胡:东北偏僻遥远,如果你还没有走遍东三省,身上带的钱财便已用尽,你又该如何呢?胡传当即言道:边防军里面,淮河流域的人自来很多,如果我的盘缠用光了,我就去投边防军,将半年的军饷积蓄起来,就可以再行游历。张佩纶听罢,十分感动,认定胡传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便起身为他壮行,当即写下荐书,向吴大澂引荐胡传。这吴大澂与张佩纶,本是莫逆之交,早在光绪年间,便同驻京师,过从甚密。有张佩纶的举荐,不怕吴大澂不买账。

张佩纶一封言辞恳切的推荐书,后来又附上他致吴大澂的另一封信,皆表明胡传在吴大澂麾下,定会效犬马之劳。吴公看后,想必已经被深深打动。而胡传与他一见面,一番毫无私心的表白,更是令他十分激赏。胡传是这样说的,他并非来求职,只盼吴大澂能给予通行证,助他遍游东北三省,考察边疆地理。吴大澂素来品行高标,闻听民间居然有如此贤能之辈,将国家兴亡,社稷安危真正放在心上,担为己任,岂有不为之感动之理?况且吴大澂系有作为之人,手下毕竟需要这样的人才。从此以后,吴大澂将他对胡传的赏识化为实际行动,每到巡行阅边之时,必带上胡传同往。

胡传是真正想有一番作为的人,不会辜负吴大澂的厚望,自然也不辜负他自己。他意志坚定,加之丰富的地理知识,愈发成为吴大澂的左膀右臂。终于,在光绪八年,也就是1882年,吴大澂一封荐书,向朝廷保举胡传,才使他得以被任命为候补知县。从此,他走上了仕途,并且在东北做过大量实际工作,包括户口调查,土地测量,边地垦务,国界绘勘等。他在为国家效力四年多的时间里,几度遇险,几乎丧命,与吴大澂的友谊也升华到了至高境界。在这之后,他去过台湾任职,仕途可算通达。

而张佩纶的人生道路,此后却开始走下坡路。马江战败,政敌进谗,他被朝廷下旨,要远戍边疆,一去就要三年。可是,张佩纶毕竟人缘极佳,竟不断有俄国人、日本人,乃至蒙古王公替他上访求情。清廷当时不得不重视,只能收回成命,将其遣返张家口。尽管如此,张佩纶的仕途际遇,日后再难平坦了。

然而胡传毕竟是个不忘旧恩的君子。当张佩纶被发配到张家口的戍所之时,只不消一个多月的光景,就收到胡传汇过来的100两银子。其实胡传这个清官未必能聚敛多少资财,更何况一家老小,他也不能总不照应。这100两银子,想必是他平日里积攒下的,礼虽不重,情义却非比寻常。因为此刻正是张佩纶仕途失意,甚至穷困潦倒之时,与当年的胡传如出一辙。张佩纶不计较胡传是不名一文的布衣老秀才,而胡传,也不因一时的政治风云变故,而忘却当初恩公的点化。张佩纶虽曾写信给胡传婉拒过胡公的好意,但对胡的情谊,显然已经心领神会了。

时间一晃又过了五年,感天地悠悠,此时的张佩纶,已是换了一方人间。他还朝之后,投靠李鸿章为其幕僚,不想得李鸿章器重,竟将长女李菊耦许配于他。张佩纶就这样做了封疆大吏李鸿章的老女婿。但这段姻缘的成就,毕竟无伤大雅。因为张佩纶德才兼备,李菊耦也受他珍爱,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倒也算是一段才子佳人的虽落俗套,却不免令人羡慕的情缘。

而此时的胡传,已经进得京城,之后将要赴江苏繁华之地任职。他路过天津之际,仍不忘前去拜访张佩纶,二人相携交谈甚欢。

可以说,张佩纶的政治前景已经走入了穷途末路,十年光阴,造物弄人,虽然二人的地位,来了个乾坤颠倒,却并不妨碍君子之交的情深义重。

欲寄彩笺兼尺素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张爱玲还是时不时喜欢伫立于窗前,只是窗外的街道上,欢腾热闹的人群,仿佛升得比平时高一些的那轮日头,已表明,日后必定是换了一幅人间的图景。她也许跟着增添过一丝淡淡的欢娱的心情,给自己的过往画上一个若即若离的句点。可是她还要谋生,而此时,可供她发表作品的途径,只剩下一份令她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感慨良多的《亦报》。她从1947年7月——1948年7月,整整一年时间,以“梁京”为笔名,连载了长篇小说《十八春》和中篇小说《小艾》。这两部作品都已引入政治潮流的因素,可还是挽回不了她唯一的发表渠道——《亦报》岌岌可危的地位,在她离开上海赴香港不久,此报就被停刊了。

政治潮流令她感到时不我待。有人说张爱玲不晓得政治,其实不然。如果她没有政治嗅觉,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将自己的创作调整得一如《十八春》和《小艾》般彻底,但未必是她想要的。于是,她穿着不合时宜的过了时的白绒线衫旗袍出席了上海第一次文代会,不知是由于抗拒,还是不喜欢列宁装,还是没有悟到自己的装束会起什么负面的作用,总之,一切令她感到无法释怀,更无所适从。于是她在《亦报》被关闭之前,动身去了香港。可见,她对于自己的去向,有着独到敏锐的眼光和迅速及时的行动,并非如一般人想像的那样不解政治。

在香港,她靠着女作家的名气谋到一职——在美国新闻处任翻译。此间,她翻译的海明威小说又在香港刮起了一阵旋风,被誉为经典。随后,她同红楼梦研究学者宋淇切磋着,写就一部《秧歌》,后又写了《赤地之恋》,还是不免旋即被解读为受美国新闻处指使而作。即便在政治观点上受到非议,如果尚能引起注目,倒也可以成全一个作家的收入。然而,《赤地之恋》连《秧歌》所激起的强烈反响都得不到了。

香港此时开始渐渐在经济和文化包容方面赶超上海。然而未来都市的消费文化,还不是张爱玲可以预见,或者甘心囿于其中的。香港她曾来过,殖民地的旧气息仿佛镶了金边的鼻烟壶,腐败着旧时的遗迹,毕竟还是会令她十分不堪。当初的沉香屑飘离出的不绝如缕的魅惑气味,此时却愈发放纵着她海阔天空的,一如呼吸着早晨刚清醒时的空气一般的情思遐想。而今,文学自由的土壤,似乎在中国,只有小小弹丸之地的一隅,才索性可以容留几分。然而,容纳下自由的空气,也会同时藏污纳垢,一样摆脱不掉那片晦索阴暗的荒凉之感。

这时,她因同美国机构接触,便对美国这自由的土地,产生深切而渺远的向往。天地之大,不会没有文学理想的一片立锥之居。然而她在美国并不认识谁,唯有一个闺蜜炎樱,是混血儿,但也并不在美国。有谁能于大洋彼岸的遥远国度里,给她些指点呢?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哲学底蕴的张爱玲,知道自己只身留洋,如果没有贵人相助,恐怕还是会禁不起独自闯荡世界的风霜雨雪,到头来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她已没有了退路。踯躅良久,终于想到了胡适。

胡适与胡兰成同姓,但品行却相去甚远。这位大学者,论出身,与张爱玲都是安徽绩溪人。论成名,他们又都是得益于上海沦陷区中虚假的平静。学者大家浑然天成的胡适,早在1939年,就被诺贝尔文学奖提过名。他不但是第一个提倡白话文写作的学者,而且同陈独秀一道,同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在政治上,他曾任国民党驻美大使。

与胡兰成不同,幼年的胡适,家庭氛围和谐幸福,父母恩爱有加。他三岁时,便得父亲胡传启蒙,用红纸上书写的毛笔字教他识文。父亲是教师,不但教他,也教母亲,而父亲忙时,母亲便代理教师一职。良好的家庭教育,使成年后的胡适德才兼备,终于成就了名士大家的凤仪,让他得以与结发妻子相携走到生命的终点。他对西式文明的接受,也不像胡兰成,需要旁听才能不伦不类地敷衍一段学业。他入的是上海的新式学校,接受的是澄明端正的规范教育。

大学者的治学之路,总不会是跟投机二字搭边的。胡适的中国公学,以及赴美留学名额,都是他一径考取的。康奈尔大学的学业,是以农科而始,却以文科而终,可见他对文学之倾情。可以说,从胡适的求学经历能看出他的专一性情,有始有终,最后学业有成,从未入旁门左道经营过毁坏伦理纲常的事务,更别说做汉奸了。俗语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然而在赴美留学考试中,胡适的文章竟考出100分的好成绩。他的过人天资加上后天的勤奋,令近代的大多数学者无法望其项背。

胡适的研究生生涯,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渡过的,而1917年回国后,他作为正宗的归国学者,登上北大讲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美德和学识,可以锻造出一代先驱。终于,在文学改良运动中,胡适领衔担纲,推波助澜,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推动了历史进步潮流的发展。他发表了中国第一本白话诗集,也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学而优则政,抗战初期,他出任国民政府参议员,1938年再度赴美,成为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同类推荐
  • 大明名相徐阶传

    大明名相徐阶传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第一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一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1882年12月18日。湖南是近代中国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曾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蔡锷就出生在湖南中部略偏西南的宝庆(今邵阳)县城东的亲睦乡。这里山青水秀,潺潺的流水、密密的林丛、巍峨的山岭,如画的风景伴他度过幼年的时光。正像不平凡的人物大都是从平凡的家境中陶冶出来的一样,名垂青史的护国大将军蔡锷也是从旧中国一个极其普通和相当贫寒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名人脸谱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名人脸谱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赤帝下凡、韬光养晦待勃发、出巡河北蛟龙入海、羽翼渐渐丰满、横扫千军如卷席、君临天下等。
热门推荐
  • 都市默示录

    都市默示录

    2013年,两次强规模太阳风暴爆发后,地球所有生物在强电磁场和高放射粒子照射下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基因突变。少部分存在进化潜能的人类进化了,并获得了开启异能的钥匙。进化人的进化出现了两个方向——类人的【进化者】和类兽的【异化者】。世界一片动荡,没有了无线电波的便捷,基于电波的科技全部作废,人类的城市成为了一个个孤岛。所有生物再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以生命为代价,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第一次如此丰富的呈现在原本主宰地球的人类面前。当人类统治地球的时代终结,幸存者们唯有遵循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才能活下去。在新生物层出不穷的同时,各地的政府组织依然存在,并企图运用基因科技重振人类的辉煌。太阳风暴后的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已完本《魔兽植物专家》,因为作者名不喜欢而换了个马甲。红章鱼出品,全本保证。
  • 凋零的凤凰城

    凋零的凤凰城

    简炼的语言,画面式的描写,在罪与罚的边缘,女主人公半生的沉浮经历,讲述残酷的斗争与阴谋,野心和睿智,将一幅悲凉的画卷徐徐展开,娓娓道来一段短暂的爱情,长久的阴谋,持续的煎熬,最终回归人内心不渝的坚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之我是赵云

    三国之我是赵云

    赵云:吾可弹琴,能吟诗,冲锋陷阵,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上马提枪,弯弓射大雕,哪里找我这么好的夫婿?蔡琰,貂蝉,大小乔:将军所命,不敢不从。刘备,关羽,张飞:云哥,带我飞!PS:新人新作,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 魂师之契

    魂师之契

    秦川,一个莫名其妙成为魂师的山村小子,一场跨越了五千年的阴谋诡计,他究竟该一剑斩魔,还是入魔成修罗。以吾之魂,助汝之力,以汝之能,成吾之巅峰,同命共死,以此为契,天灵剑尊愿立此约。天灵剑尊:主人,我回来了。秦川:杀!
  • 天下汇武

    天下汇武

    当智商超越普通人的范畴,大脑的开发超过超过凡人的极限,那代表着无以伦比的智慧!或者有想象不到的能力出现........当在武侠的世界获得超人的武力时,当两个世界碰撞时,新的秩序将会重建!超人的智慧加超人的力量,摆脱世间的束缚,终有一天会鹰飞苍穹!
  • 子华子

    子华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世魔卡之炮灰是神

    创世魔卡之炮灰是神

    一个是异能杀手,一个是天才丫鬟。“小姐,对不起,绿叶只能来世服侍你了”绿叶,明明是一个绝世天才,却为了废材小姐埋没了自己。“我宁愿死,也要死的漂亮!”夏影,两岁时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被杀的场景,从此成就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杀手。一张魔卡,迷离的身世,炮灰的命运早已由她控制,她竟是——神?······
  • 慕之帝

    慕之帝

    出生贫乏,修为一夜间消失殆尽,受辱骂于一身,独自一人背井离乡,慢慢他解开了转世的记忆,踏上了魔武双修的道路,记忆不断恢复,他也有了目标,他要重启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