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700000005

第5章 小学:玩物也可以不丧志(1)

中国人相信“玩物丧志”,

我则相信“玩物不丧志”,甚至“玩物长志”。

我们鼓励女儿玩,也和她一起玩。

孩子往往能从玩儿中自发地生出志向,

学业上你自然可以少操些心。

“起跑线”之争:未满6岁该不该读小学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当然还不仅如此,许多父母,其实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抢跑”。

几年前,教育部为义务教育的年龄限制“松绑”,准许未满6岁的孩子到小学就读的消息被广为报道,但一天后教育部就出来辟谣,称仍将严格执行孩子满6岁才能入小学的政策,虽然个别情况可以个别处理。这一波三折的新闻,体现了这一“小”问题的复杂性,更透露了这个“小”问题背后中国公众在教育问题上的“大”心理。

孩子未满6岁是否该读小学?这要看你听谁说了。不少在九十月份出生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就差一两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就到6岁了,很期待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起上小学。然而因为入学年龄的门槛,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幼儿园复读,不仅耽误孩子上学的时间,而且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北京西城区一所小学的校长则认为,幼儿园以养为主,小学以教学为主,孩子上学太早,可能会“揠苗助长”,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年龄不够,还是待在幼儿园更好。网上的意见则是一面倒了。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大约75%以上的人对“孩子因不够年龄回幼儿园复读,耽误上学时间,挫伤积极性”的说法表示赞同,只有不到20%的人赞同“揠苗助长”之说。可见,中国人的主流观念还是觉得早上学为好。甚至还有为了让孩子将来在9月1日前满6岁早上学而提前生产的极端故事。

这不禁让我想起最近在美国大为走红的畅销书《异类》,此书已经有了中译本,读者可以参考。书中一开始就考察加拿大的职业冰球运动员,发现其出生年月都集中在年初的几个月,作者还考察了欧洲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家的学校体系以年底划线,1月1日出生的孩子,被算成是比头一天(即上一年的12月31日)出生的孩子要小1岁,只能到低一年级的班里去。

这一天差1岁或一个年级的区别对谁有利?《异类》的结论是:对晚生的有利。一月出生的孩子,比同年12月31日出生的孩子几乎大1岁,却在同一年级。这1岁之差对二十几岁的人当然无足轻重,但对七八岁的孩子则非常重要。一年的时间,孩子在体能和智力上都成熟了很多,表现也会好得多。这样,运动队挑人时,那些年初出生的孩子仗着将近一年的年龄优势捷足先登,他们不仅信心足,而且更受教练器重,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结果是,这些人越来越优异,最终成了职业运动员。因为大一天而早一年上学的,则在起步阶段就被淘汰,丧失了表现的机会,不仅没能“抢跑”,反而真正“输在起跑线上”。

体育是如此,一般功课也不例外。究竟是17岁还是18岁上大学无关紧要,但是,上哈佛还是上个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则有天壤之别。美国的家长们早知道这里的门道,所以千方百计拖延孩子的入学时间,让孩子从小在班上出人头地、建立信心,指望这势头在申请大学时带来优势。中国家长则事事怕自己的孩子落后,觉得一旦和晚一年出生的孩子一起上学,自己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上学时间也被耽误了。

其实,刻意让孩子早上学或晚上学,都是对教育竞争的过度反应。孩子们不可能在同一天出生,不管怎么安排,都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处心积虑地“抢跑”,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美国的家长注重孩子的信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年龄大些,能占其他小一点孩子的便宜。他们口口声声不要把孩子比来比去,其实自己早就开始偷偷地比起来了,只不过希望比的结果对自己的孩子更有利而已。记得在耶鲁读书时,在校报上看到一轮教学问题的讨论,有些本科生抱怨教授绕开常规的研究生助教,录用另一些低年级本科生当助教。这些本科生助教看面孔明显比自己小,在那里给自己答疑、讲解课堂内容,让高年级的“老大”情何以堪,结果闹得许多学生干脆回避去问助教问题了。雇用本科生的那位教授马上投书回击:“孩子们,你们上了大学,该是长大的时候了。在成人世界,你经常发现你的老板、比你懂得多的老师,是比你岁数小的人,他们领导你是天经地义的。别以为你还生活在妈妈的庇护之下!”这位教授指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特别是人为地创造“有利”环境、让孩子靠着年龄优势而出头,已经使许多孩子丧失了适应正常环境的能力。中国的家长则往往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希望自己孩子学什么都比其他孩子早一点,靠着早出发而先声夺人。可惜,如果孩子因为自然的发育阶段问题,比大一点的孩子学东西慢,进而觉得自己天生不如人,丧失了信心,这岂不是弄巧成拙吗?我在这里帮助走这两种极端的家长互相观察一下对方心里的算盘,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盲点。

我女儿是6月出生。美国的学校往往是以8月31日划年级线,她在班里自然属于小的,但并不是年龄垫底的。她智力发育比较快,学习比大一点的孩子也轻松不少,在这方面不存在信心问题。不过,因为她身体在同龄人中就是袖珍型,生日晚就更吃亏,在上学头几年确实有信心问题。这一点,我后面再讨论。我在这些问题上,从来不斤斤计较。孩子就是孩子,那些智力早熟一些的,也是能多玩就想多玩一会儿。特别是在中国,他们怎么会因晚上学、晚受应试教育的煎熬而“挫伤积极性”?这还不是家长的灌输?!我们在美国养孩子,入乡随俗。女儿虽然智力发展稍微超前些,我们还是会鼓励她和小一点的孩子玩,这并不会耽误她的学习时间。恰恰相反,照顾、管理小弟弟和小妹妹,为她提供了培养领导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孩子因为年纪小,处处比人低一头,确实可能形成潜伏的心理问题,但这也要看家长的态度和引导方法。女儿刚开始学钢琴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提醒她:“看看,别的孩子都比你大,能和他们同台就已经不简单了。”她六七岁时就明白:观众对年龄小的孩子的表现更为宽容,掌声更多。压力大的还是那些大孩子:比别人好是应该的,但比自己矮半头的孩子弹得还差,脸往哪里搁?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年龄小的事实,启发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潜力。

当孩子的发育明显超常,或者确实出现某种障碍时,我并不反对跳级或留级的非常措施。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当家长的不要总试图人为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环境。毕竟,不能奢望孩子长大后有个绝对的理想环境,甚至孩子未来究竟会面临着什么环境,也完全超出了家长的意料,更不在家长的控制范围之内。家长能做的最有益的工作,还是帮助孩子发展出适应并不完美的环境的能力。

用第一人称爱国

早春的一天,我在长期腿伤后经过一段恢复训练,来到当地高中的运动场自测万米成绩。因为已经人到中年,又有几年没有跑步,心里全无把握。要在预定的40分钟内跑完25圈,每圈的速度就必须非常精确,以求平均分配体力。那天操场上仅有几个当地居民在锻炼,看台上却坐着不少人。我心里奇怪:难道大家都来看我跑步吗?跑了十几圈后才发现,两个高中球队进场,马上要开始比赛。他们用中间的足球场,我用我的跑道,本是两不耽误。可是,一个小小的比赛,一百多号观众,还要先唱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也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跑步,已经有一点中年危机的我,盼着重新跑进40分的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实在不想停下来。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跑下去。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爱国情绪之强烈、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如今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到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的。

小女5岁上幼儿园那年,就从学校里学了对国旗宣誓,她知道要把手先放在心一侧的胸口,但是忘了心在哪边,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边笑一边摇头:“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爱国心呢?”我们当时觉得,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似乎和国内也差不多。

但是,这种事情也仅发生了一次。等小女上到三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开始学习历史,而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一天,她拿回家庭作业请妈妈帮助。他们正在学习建国的历史,主角自然是那些建国之父。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办法是自己回去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然后把结果写成讲稿,面对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这个人物,而最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必须用第一人称。

女儿分配的角色,是华盛顿夫人。这不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而且也是因为美国的历史观念在最近几十年已经发生了根深蒂固的变化。过去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美国的建国,就是华盛顿、杰弗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的故事。自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之后,妇女和少数族裔的角色开始为人所注意。这种新的史学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女孩子以第一人称接受一个女性历史人物,当然也更真实些。

这样复杂的操作不可能靠孩子独立完成。学校留这样的作业,也是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于是,女儿跟着妈妈到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把有关华盛顿夫人的儿童图书全借回家。女儿阅读能力很强,几本书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写讲稿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第一人称这个要求。如果你按常规用第三人称写这个历史人物,你可以永远站在历史之外,讲讲“她”都干了什么。这也许符合“客观”的史学理想,但你很难体会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经验。用第一人称,“她”就变成了“我”,这就逼着孩子去思考:如果自己活在那个时刻,将是什么感受。而且,用“我”来写历史,也避免了“揠苗助长”。一个不到9岁的孩子,当然无法完全体会建国之父一代人的理想和经验。但是,他们可以用“我”的经验,能理解多少就写多少。

女儿在写华盛顿夫人时,希拉里和奥巴马正为争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打得不可开交。女儿很快发现,第一个第一夫人,其实生活得很被动,她的命运常常被自己嫁给谁来决定,现在的女性则可以自己选总统,希拉里就是当完第一夫人要当总统的。她自己长大后,也是可以选总统的。她的另一个发现是,在乡间长大的华盛顿夫人小时候不喜欢读书,觉得这些东西对她一辈子不可能有任何用处。所以,她的文化程度很低,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她竟成了第一夫人,她不得不和各国的王后、将军政要的夫人们频繁通信,只好现学读书、写作。在我们的帮助下,女儿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历史给个人提供的机会往往超出个人的预料。华盛顿夫人小时候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在农场度过一生,没有必要读书写字,结果竟成了第一夫人。当然,华盛顿夫人即使成了第一夫人后也不可能预料,有朝一日妇女自己也可以选总统了。所以,现在在学校里读书,不能想当然地觉得自己不会成为数学家就不学数学了。而是应该问问自己:当历史给你提供了意外的机会时,你准备好了没有?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女儿的作业终于完成了,她站在全班同学和家长面前自我介绍:“我叫玛萨·华盛顿,我出生于1789年……”

等孩子们完成了这一作业,全年级又在老师和家长的导演下上演了反映美国建国时代历史的大戏。女儿扮演一个印第安人的公主,她的同学们则分别变成了华盛顿、杰弗逊、亚当斯、富兰克林、麦迪逊,英王、英国的将军,以及他们的夫人、女儿,当时的民众等等。他们在台上讨论为什么要起草《独立宣言》,什么是“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什么为了捍卫这种权利要使用武力对抗大英帝国,等等。不用说,每个孩子都用第一人称说话、辩论。这个国家的意义,也就通过这众多的第一人称,渗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塑造着他们对国家的忠诚。

女儿,你想说什么——我教女儿写作文

前一节讲了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我对这种教育并不完全认同,当然也谈不上反对。我关心的是,不管女儿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她都应该最大限度地从中找到自我发展的机会。这符合我一向的主张:早教要以激发孩子心灵的创造力为核心,摆脱死记硬背、摆脱大人的教条,这样才能把孩子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不过,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死记硬背是最省事、最懒惰的教育方法。家长拿着一首诗,告诉孩子背熟就可以了。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则要始终和孩子处于对话状态,要掌握非常微妙的分寸,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教女儿写作文,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女儿受的教育和我们小时候非常不一样。老师在她还不会写字时就鼓励其“著书立说”,用图像的方式编出自己的故事,让孩子用根据音节想当然的错别字写句子。等她开始阅读时,马上敦促她写读书报告。这和美国研究院中每门课下来必有期末读书报告或研究论文的模式非常相似。

上一节讲到女儿上历史课时用第一人称作了个关于华盛顿夫人的报告,讲得头头是道。其实,最后她能达到这个水准,无论是她还是家长,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里的曲折,实际上就是我教她写作文的过程,对她的成长非常重要,值得细述。

当时女儿的阅读速度已经非常快。老师让她找参考书阅读,并作有关华盛顿夫人的报告时,她竟然找了本《玛撒·华盛顿传》,一本成人读物。老实说,这本书对她而言显然过于深奥,但题目还是合适的。

当女儿动手写时,我们马上发现她的写作要比啃下这本成人读物更困难,这不是说她没有可写的,而是她信手乱写。读书报告的要求是让她以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故事。于是她就开始写:我叫玛撒·华盛顿,哪年出生、在哪里长大、嫁给了谁……这样的流水账不停地写下去,让人无法捕捉她的主题和目标是什么。她妈妈看着有些沮丧,和我商量怎么办。如果指导她太多,等于我们帮她写作、强加于人;如果指导太少,则会听任这一过程无限地走下去。那么,谁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奉陪?最后皮球被踢给了我:反正我是职业写手,又是以历史为职业,这事情还是由我来指导。

同类推荐
  • 101个要让孩子懂得的道理

    101个要让孩子懂得的道理

    亲爱的孩子:在我心目中,你是世界上最聪明、最优秀的孩子,我永远以你为骄傲。有时候,我真希望你永远不要长在,永远快乐、无忧无虑。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你将要长大,将要独立面对人生——你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我的庇荫下。我开始担心你那副孱弱的双肩将来如何能撑起自己的一片蓝天,我担心你那颗懵懵懂懂的心如何能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与老师的严厉训导。于是,我想传授给你一些成长智慧与人生哲理。空洞的大道理与说教是豪无意义的——就如当年我逆尔我父母的敦敦教诲一样。今天,我要像儿时讲故事一样,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来阐释一条条成长智慧与人生哲理。
  • 爱心分享你我他

    爱心分享你我他

    本书既是一套丛书,也是父母与0-6岁孩子的一次生动有趣的心灵对话。它从“开启儿童智慧”、“培养儿童品质”、“教会儿童生活”三个维度,按照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12项素质和能力,为广大父母提供了一系列家庭早期教育的课程套餐,其间融汇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集聚了科研专家的教育智慧,展示了示范名园的实验成果,它以前瞻的理论,全新的视角,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游戏为家长们当好“第一任老师”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家庭早期教育范式。
  • 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本书提供了孤独症家庭康复成功的真实案例,对有效解决在家庭中进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难题,帮助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树立和增加成功康复的希望和信心,探讨交流更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使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早日融入主流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帮孩子从小学才艺

    帮孩子从小学才艺

    成才的道路有多条,哪一条最适合您的孩子呢?要知道,“正确的道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没有不成才的孩子!”目前社会一再呼吁,要给孩子减轻负担。家长多鼓励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课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发潜能;这样,孩子的各种天赋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发挥。
  •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情况的普遍出现,说明厌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要改变它,必须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出探析,而其产生的原因又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来自社会的因素,又有来自学校的因素,更有来自家庭和孩子自由的因素。本书内容丰富,科学、实务,既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比较全面的学习指导,又有针对性很强的改变孩子厌学的具体做法。语言朴实、简明、相信本书会对广大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提供有益的帮助。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仙记

    青仙记

    兜转异世,明明丫头的性别,却拜入了和尚庙!历经千难,明明裹着大运,年纪却成了悬在头顶的大刀!终于飞升,哪成想,不但被看成了野兽派,居然还是个半人半兽!和尚啊,和尚!你还认得我吗?
  • 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作者将代表性企业家当成一个个线条和球面,连接上百富榜中更多的企业家,最终形成—个立体画卷,展现出十年来中国富豪澍阑诡谲、五彩斑斓的财富历程。1999年,英国青年胡润在上海滩左冲右突,闯不出名堂。胡爸爸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胡润开始了自己头号“榜主”的生涯。
  • 乱世第一屠夫

    乱世第一屠夫

    一个背负着仇恨的屠夫,一个杀人无算的将军,一个威震天下的暴君。从一个屠夫一步一步成为一代帝王,终结这个吃人乱世,这便是他宋谦的一生!最强的恶人,有史以来第一的屠夫皇帝!!
  • 言心

    言心

    泪眼朦胧仰天啸,怒恨苍天夺我心!纵使幡然醒悟,却已追悔莫及,这一切,我不要忘记………………
  • 我是世界救世主

    我是世界救世主

    “什么东东?”…………一天,曹磊在自己的房间看到一具尸体,从此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了。……修炼太快了吧?该不会我修的是假仙?曹磊自修炼以来没有屏障。总感觉修了个假仙~“你修炼了多久?”“没多久,不到一年吧?”曹磊也很无奈,无敌是我的原罪,没办法谁让我是世界救世主呢?
  • 九洲雷神

    九洲雷神

    十神赞诗,神魔乱舞。九洲十国,五千年历史拥有无数神话。雷洛,雷帝之子,又将留下何种传说?聆听世传神话曲,无畏之人等久时。黑暗时代终将到,雷神之魂耀古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大皇兄

    无敌大皇兄

    简介:天下动乱,皇帝崩殂。大乾国风雨飘摇,百姓动乱,生不如猪狗。方寒只身前来,刀剑出,天下安康。拳掌现,神灵陨落。
  • 遇见你遇见白月光

    遇见你遇见白月光

    (甜文,男女主双洁)“跟我玩躲猫猫的游戏有趣?”她质问。“我是在保护我未来的老婆。”他微笑。“我没说要嫁你!不要脸!”“你三岁时叫我长大后娶你的,是谁不要脸呢?”“……”无语了,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他干嘛记得这么清楚?“我就喜欢你不要脸地喜欢我。”他接着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