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09600000021

第21章 多样的编修形式(8)

在此,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将北宋前五朝《长编》与后两朝《长编》(按:今《长编》仅存神宗和哲宗两朝)进行比较,则可以明显看出;前者注文及其考异一般较为简明,而后者日趋繁复,尤其是今存《长编》神宗和哲宗两朝还出现了一些“先附注后增修”条目。例如“冯行己请复置乡巡弓手以杜(沿边)侵争之端”事,《长编》卷238神宗熙宁五年九月丁卯作附见注文,而至同书卷257熙宁七年冬十月丙子,则正式增修成了正文。又如王安石与吴充争议存废牧监事,《长编》卷258熙宁七年十二月甲申作附见注文,而至同书卷262熙宁八年四月戊寅,则明确注明:“已见七年十二月甲申注,今修入正文”。再如舒亶判司农寺时,认为“役法未均,责在提举官”事,李焘于《长编》卷302元丰三年二月辛酉作附注,又于同书卷313元丰四年六月己巳增修正文,其目的是“可证其妄”。以上此类条目的做法,既不会出现于《通鉴考异》中,亦未见之于此后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它为李焘的《长编》所独有,亦是《长编》只能作为长编体的最明显例证。

南宋时,运用长编体编修史书的还有李心传。他远承司马光,近学李焘,使长编体体例更为完备,亦使得长编体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得以发扬光大。由他私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凡200卷,记载南宋高宗一朝史事。该书在取材方面,据有的学者研究统计,“引书达四百九十余种。其中有三十五种官方史书,五十二种题名记,一百七十种私史、杂史、笔记,一百五十余种行状、碑铭、传记,十五种地志,七十余种文集及单篇诗文。”[173]可以说,有关南宋高宗一朝资料,其绝大部分已荟萃于此。

面对极为繁富的官、私史料,李心传在编修《要录》时,则“专以《日历》、《会要》为本,”即以官方史籍作为最基本取材依据和取舍标准,然后对其他所有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取信、存疑、考辨和删削,以便“集众说之长”。[174]清人对此赞叹说:“是书记高宗一朝故事,编年纪月,盖以《日历》、《小历》为本,广收博采,最为赡富。参稽钩考,非但足以补证《宋史》,事实具备,尤有裨于经世之学。”[175]梁太济先生对《要录》自注的内容范围及其所揭示的修纂体例进行了详细研究。他在将《资治通鉴考异》与《长编》自注、《要录》自注加以比较后,认为:“《长编》自注较《通鉴考异》显著有所增加,《要录》自注较之《长编》又有新的发展”。具体如《要录》“注正文总述之细事”和“注正文总数之细数”,“注连书事年月”,都属于正文与注文紧相呼应,彼此浑然一体,“是《长编》自注和《通鉴》胡注所不及,在李心传史学中构成了极富个性特色的体裁形式”。此外,《要录》注文中使用“事祖”一词,实自《要录》始等。均属于其较《长编》有了长足进步的地方。[176]这表明李心传在自注方面花费了极大精力,参订义例,考辨异同真伪,运用的依然是长编体的编修体制。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一、司马光原本作为编修《资治通鉴》程序之一的长编法,经李焘在《长编》中的具体实践,俨然发展成了长编体。随后又经过李心传的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使该体更为完备。这种对传统编年体编修形式的有意变通,无疑拓展了编年体的适应范围,扩大了编年史体的影响,不断推动了中唐以来崇尚编年之风的深入发展,因而在史学史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二、就长编体本身而言,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编者便于列举某事的各种说法,并且在对相关说法的编排和论述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它所提供的相当繁富的资料以及编者标明的修订设想,均为阅读者、改修者,乃至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缘于此,南宋时围绕《长编》所派生的各类相关著述则层出不穷。同时,时人以《长编》和《要录》作为标准而批评同类著作过于“简略”、“疏略”的言论亦为数不少。最后,二李运用长编体编修的均是当代史著述,这无疑为后人编修当代史时,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现实史料、记述禁忌颇多的当代史实,则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纲要体

该类史体采用编年纪事,其内容构成一般是:主体纪事部分按编年重点记载朝廷大事以及典制沿革,类似于纪传体正史中作为纲的本纪,但比本纪记事详明。同时,每朝首卷或每岁之首简明列举年号、皇帝及宗室、宰辅、取士、州府废置或宰辅拜罢等类内容。这种编排形式已与传统意义上的编年体编修形式有所差别,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编年体史书无法突出记载典制内容的缺陷,它是对传统编年体编修形式的一种改进和变通,在此姑且称之为纲要体。南宋时,在崇尚编年之风的直接影响下,于是便出现了该类史著。

《皇宋十朝纲要》(25卷),李撰。李系李焘第七子,学者称悦斋先生。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随后受庆元党禁影响,被贬外任。宁宗开禧三年任湖北路提刑,嘉定四年移成都府路,六年任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七年知鄂州事。理宗端平二年,以“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专一提领《高宗皇帝正史》”。嘉熙元年任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其著述有《续帝学》1卷、《汉官续补》和《汉官典仪续补》各1卷、《公侯守宰士庶通礼》30卷,以及《皇宋十朝纲要》等。其中唯一现存的《皇宋十朝纲要》,《玉海》卷49和明《文渊阁书目》卷2等予以著录。至于其成书时间,未有明确记载。但据瞿镛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9载录,该书“惟叙衔为左史”。按:李嘉定六年十月除起居舍人,七年八月除起居郎,则其曾历左史任。可知该书成于宁宗嘉定时。此外,“成于宋嘉定间”的《甫阳比事》[177]曾征引了该书纪事,此足以印证该书最终修成于宁宗嘉定时期。

《皇宋十朝纲要》记事起自宋太祖,终于宋高宗,记载两宋十朝大事以及典章制度沿革。该书在编排形式上,每朝首卷先简单概述该朝皇帝生卒、尊号、庙号和谥号。其次则列举年号及皇后、皇子、公主、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使相、三司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御史中丞的人数姓名。再是记载各届贡举录取的进士人数与升改废置州府情况,最后记载诞节和神御殿名。主体内容则是分卷按时间顺序记录诸朝大事以及典制沿革。

在取材方面,该书北宋九朝部分主要参取了北宋国史和李焘的《长编》,南宋高宗朝部分的史源尚不清晰。不过,李在宁宗嘉定时曾担任史官,在此尚不排除其参据官方高宗朝纪事资料,从而编成《皇宋十朝纲要·高宗朝》的可能。

对于李参据宋国史编修《皇宋十朝纲要》的状况,如《皇宋十朝纲要》卷17徽宗政和六年七月辛亥载有朝廷下诏诛杀晏州盗卜漏、沅州黄安俊以及定边军李世恭事。注文则有“世恭,讹子”,“《本纪》作李讹伏诛,盖误也”。这恰好说明李直接参考了国史《本纪》。不过,宋代国史早已亡佚,在此我们利用《长编》指明征引的国史条目,以便说明《皇宋十朝纲要》参据国史的状况。如《长编》卷215神宗熙宁三年九月癸丑正文记载:“作东、西府以居执政官”事,注文称“此据新、旧《纪》”。按:此处《旧纪》系徽宗崇宁时蔡京所上《神宗正史·本纪》,《新纪》为南宋李焘、洪迈于孝宗时所修的《四朝国史·本纪》。这说明该条《长编》纪事出自国史《本纪》,而《皇宋十朝纲要》卷9同年同月纪事与此相同。又如《长编》卷227熙宁四年冬十月壬子朔“颁募役法”条,其注文中征引有《旧纪》和《新纪》内容。其中《新纪》内容与《皇宋十朝纲要》卷9同年同月纪事相同,此表明《皇宋十朝纲要》依据的是《四朝国史·本纪》。再如《长编》卷306元丰三年七月丁丑正文记载“诏自今郊庙罢设黄道褥”事,注文为“新、旧《纪》并著此,盖因《实录》也”。今《皇宋十朝纲要》卷10上同年同月有相同纪事。类似的比勘结果为数不少,这表明《皇宋十朝纲要》的确参据了宋国史。此外,李制作的每朝首卷内容,明显与国史的志和表有关,此当参取过国史该方面内容。

同样,李参据过《长编》加以编修《皇宋十朝纲要》。由于《长编》叙事往往颇为详备,而李的《皇宋十朝纲要》以叙事简明为特色。为此,李在参据《长编》时,常常对其内容需做适当的裁剪删削。如《皇宋十朝纲要》卷9记载神宗熙宁三年八月庚辰夏人大举攻环庆,使“陕右大震”事,则取材于《长编》卷214同年月庚辰和辛巳条纪事。又如该书卷10下元丰八年五月戊午司马光过阙时奏言“删除求言诏中设六事以戒言者”及六月丁亥“始用光之言别下求言诏”事,则取材于《长编》卷356同年月乙未“求言诏”注文语。通过以上李对《长编》正、注文均有不同程度的参据状况可以看出,《长编》的确是《皇宋十朝纲要》的主要史源之一。

在选材方面,李为突现作为纲的大事,该书尤为注重对各种制度的废置、各类重要人物的升黜,以及重大事件的起因与发展等的选取。如《皇宋十朝纲要》卷2太宗朝首卷所列“进士·雍熙二年取进士梁颢等二百五十八人”正文条下,注文特地注明:“唱名自此始”。又如该书卷9神宗熙宁三年十二月乙丑记载“赵子几定畿县保甲法”。该事条接着叙述道:“其后遍行于诸路,盖始于此”。再如该书卷16徽宗崇宁四年六月壬午诏“福建、广南路更不行使当十钱”事,注文指明其原因是:“蔡京私其乡,故降此指挥”。除此之外,李还时而对所选史材加以评论,以说明其真伪。如其书卷16崇宁元年闰六月辛未记“邹浩被贬及对外宣示浩奏”事,李在注文中特地说明:“浩奏章绍圣已焚之矣,今所降者,蔡京使其党伪为之矣”。又如其书卷17大观二年九月记“黔南夷人献地”等事,注文评论说:“京之诬诞,一至于此”。

同时,与源于宋《国史·本纪》的《宋史·本纪》相比,《皇宋十朝纲要》虽与其在取材方面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在选材方面,两者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除前面所提及的《皇宋十朝纲要》在叙事时多详明事因之外,其记事条目有时明显多于《宋史·本纪》。如《皇宋十朝纲要》卷9熙宁三年八月癸未载有“增诸仓役人禄”和“立匈奴[勾取]重法”二事,今《宋史》卷15《神宗纪》未记载。究其因,是源于“《新纪》削去”的缘故。李焘对此在《长编》同事条中评论说:“削去其谀辞可也,如立仓法安可不书?”[178]可见官修正史因受政治斗争的直接影响,致使重要事目得以缺露,李焘父子则予以保留。又如元丰八年四月是废罢熙丰新法,以图元祐复旧的重要时期,《皇宋十朝纲要》卷10下该月所记“罢府界并京东路养马”、“诏京东西保马依元降年限收买”、“诏监察御史刘拯点摩人户所欠市易息钱,大户放七分,小户全放”,以及“是日以改转法出内侍宋用臣等十三人于外”等条目,均为《宋史》卷17《哲宗纪》所无。此均是李选材求备的独到之处。

剪材方面,李在《皇宋十朝纲要》中,往往能恰如其分地剪取并准确表述某一重要史实,达到要而不烦的客观效果。如《皇宋十朝纲要》卷9神宗熙宁元年四月乙巳记“王安石入对事”,事文为:“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言为治当以择术为先,今须每事以尧、舜为法”。又该书在同卷熙宁二年二月庚子记述“安石为参知政事”时的奏言时,事文为:“安石劝上以今日变风俗、立法度最急”。这些事文均高度概括了安石奏言的实质内容。又如《皇宋十朝纲要》卷9熙宁三年二月壬申记“司马光辞枢密副使”事,事文为:“光以议新法不合,九辞。庚申,收还制命”。又该书在同卷熙宁三年十月己卯记“范镇致仕”事,事文为:“翰林学士范镇以言不行,守本官致仕”。以上二例均简洁指明了司马光和范镇辞退之因。再如《皇宋十朝纲要》卷13哲宗绍圣元年三月丁酉记“策问之争导致国论遂变”事,事文为:“初,中书侍郎李清臣拟进策问,即为邪说以惑群听。及试士,初考官悉取主元祐。礼部侍郎杨畏覆考,悉反之。于是国论遂变,自是士大夫争陈绍述,而元祐之人皆相继得罪矣”。在此李非常明晰地交代了这次国论之变的基本过程及变化情况。该类在剪材方面极为突出的事例还相当多,余不一一。

总之,李的《皇宋十朝纲要》采用的是纲要体的编修形式,并且李围绕此编修形式,对记事内容进行了广泛的选材和恰当的剪材,从而使该书具有纲明事备的鲜明特色。

《宋朝编年政要》(40卷),蔡幼学撰。该书虽已亡佚,但南宋诸书多有著录。具体而言;王应麟的《玉海》卷47记载:“其体皆编年法,惟每岁先列宰执拜罢为异”。赵希弁的《郡斋读书志·附志》则更详细指出:该书“自太祖建隆之元,迄于钦宗靖康之末。祖《春秋》之法,而参以司马公《举要历》、吕氏《大事记》之例,宰辅拜罢表诸年首”。《文献通考·经籍考》卷24引《中兴四朝国史·艺文志》则言:“幼学采国史、实录等书,为《国朝编年政要》以拟纪,起建隆,讫靖康”。综合诸家记载可知;该书以官修的实录、国史等为取材对象编修成书,记事起自太祖建隆,止于钦宗靖康,即记述北宋九朝历史。在编排方式上,则于每岁之首先列宰执拜罢;主体部分按编年记载朝廷大事,并且类似于国史的本纪。很明显,该书的编修形式,实同于李的《皇宋十朝纲要》。

纲要体的产生,无疑是南宋崇尚编年,南宋史家纷纷发展和变通传统编年体编修形式的产物。具体而言;一是司马光的《举要历》、吕祖谦的《大事记》、朱熹的《纲目提要》以及李焘的《举要历》等,为当时处在史体变革时期的李和蔡幼学提供了具体范例,这些史体或者记述方式均以叙事简明、便于阅读为特色,因此必会受到南宋时人的重视。二是李和蔡幼学均参与过官方修史,他们对纪传体国史的编修形式极为熟悉。如蔡幼学就“惟于国史研贯专一”,那么他们将国史表、志的做法及内容创新性地吸收进自己的史著,则是不足为奇的事。最后,李和蔡幼学之所以能够编修出纲要体的史著,还与他们的师学渊源有极大关系。李之父李焘,不仅略仿司马光的《举要历》而撰成了简明的《续通鉴举要》68卷,而且还撰有《思陵大事记》36卷,这为李编撰《皇宋十朝纲要》无疑提供了直接借鉴及史源。蔡幼学之师陈傅良,曾撰有《建隆编》1卷。陈氏在该书《自序》中指出:“自李焘作《续通鉴》,起建隆元年,尽靖康元年,而一代之书萃见于此,可谓备矣!然篇帙浩繁,文字重并,未为成书,难以观览。今略依汉司马迁《年表》大事记、温公司马光《稽古录》与(李)焘《举要》,撮取其要,系以年月。其上谱将相大臣除罢,而记其政事因革于下方。……诚能考大臣之除罢,而识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考政事之因革,而识取士、养民、治军、理财之方,其后治乱成败,效出于此”。陈振孙又在《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中言:该书“盖《长编》太祖一朝节略也。随事考订,并及累朝始末”。由此可明显看出,《建隆编》系节略《长编·太祖朝》而成,编修时参考了司马迁《年表》、司马光《稽古录》和李焘《举要历》等做法,并且分上下对将相大臣除罢以及政事因革分别编排,每事后还加以陈氏考辨议论。这种编修形式,必定会对蔡幼学编撰纲要体的《宋朝编年政要》产生直接影响。

同类推荐
  • 月在江上明

    月在江上明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历史在不断前进,但总有些东西,历经沉淀,亘古流传……
  • 帝国60年

    帝国60年

    在这60年里,一批“老谋深算”的精英用自己的“馊主意”让国家一天天稳定;众多没有资历和经验的年轻人用热情为朝廷出谋划策,甚至不惜生命;一位年轻的皇帝扔掉了爱情和“祖宗规矩”,“我行我素”地实践自己的;这个曾经贫弱的国家,竟然创造出了令人震惊的财富和雄厚国力,走向了世界。
  • 公主我真不是太监

    公主我真不是太监

    侯波平直接穿越到了谋杀现场,先被三公主捅了一刀,后被带到公主府‘豢养’,为了从公公群里脱身,浑身解数都使出来了……没有律法,只有王法,黑心者为官,野心家称帝!
  • 城墙边

    城墙边

    以独特的视角,轻松的笔调,幽默的风格,描写生活在城墙边的老成都人的故事,历史跨度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的事情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有些真象永远是个谜,但作者本人并不是刻意去追究,去问责,而是以凡人的故事给人予启发......
  • 穿越之崇祯大帝征服史

    穿越之崇祯大帝征服史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明末崇祯皇帝身上的故事,这里没有狗血,但却十分热血,这里只有刀和剑,铁与血,恩和怨,情与仇,不一样的崇祯大帝,铸就不一样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私家甜宠:腹黑总裁欺上来

    私家甜宠:腹黑总裁欺上来

    “总裁,你的隐私被我当成了头条泄露了出去!”某女一脸惊恐,眸子里却满是狡黠。“没事,记得给我报酬就好了!”某男一脸腹黑。“什么报酬?”某女故作不知。“嘿嘿,你懂得!”某男邪邪一笑。
  • 穹巅之上

    穹巅之上

    修仙之人,无人不想脱离红尘,修得仙道,与世长存。自荒古之后,末法时代来临,世间从此再无仙。主人公林昊身负灭族之仇,与世为敌,是如何一步一步成就帝位,走向天穹!
  • 灵之歌1业火晨曦

    灵之歌1业火晨曦

    在属于“灵”的时代,人类继承了“灵”,也在极力掩藏着“灵”的秘密,可总有一天,“灵”会降临在整个世界,那时所遗留下的,到底是人,还是……“灵”呢。
  • 杨广传帝位给我

    杨广传帝位给我

    杨广:“你帮朕做三件事,朕让你成为百亿富翁。”主角:“哪三件事?”杨广:“平定内乱,把李渊、李密、窦建德各路诸侯镇压下去;第二帮朕平定外患,永久的解决高句丽、突厥、契丹等边患;第三设法让大隋世代相传...”
  • 你是我的微暖星光

    你是我的微暖星光

    星光驶成一线,刹那之间,美是自然曾经喜欢过你,记忆尚存,便是永恒你,是我的星光——那时,记忆是掌心里的水手心捧着水,我如履薄冰却又不敢松手,不敢动弹担心下一刻它便从指缝中流散消逝,破碎-我有一段不敢回忆的回忆那时,我好喜欢他
  • 汐舞日晨

    汐舞日晨

    小小佣兵的她,穿越到魔法斗气大陆,悲催的是,竟然跟个兔子签订契约!不过,这兔子为啥晚上会变身超强美男?还跟她“坦诚相待”?这让她小小的心如何把持得住?强大有木有,腹黑有木有?这年头,兔子也不是吃素的!嘿嘿,那她岂不是赚到了?
  • 盛唐小侯爷

    盛唐小侯爷

    屌丝化工男李思聪魂越大唐县侯爷,在大唐搞工厂,开超市,发快递,卖彩票......巨富商贾对其名忌讳莫深,朝廷官员对其恨之入骨,可是那有怎样?老子就是活得精彩,不服来干!(本书不出意外,月底完本,将近三分之二免费字数,相当于免费看了,大家若是可以的话就支持一下正版吧,哪怕是一分钱也可以叫作品走的更远一些。)
  • 大君他又跑了

    大君他又跑了

    “陛下,不好了!大君……大君他又翻墙跑了!”“他在哪儿?”“在东墙!”容倾辞是她的一个暗卫,更是她心里头的主心骨,是她的软肋。一见倾心与十年之情,从幼年相识到最后的白头偕老。其实,她更喜欢他的那一句:“陛下,我心悦你!”
  • 有妖如此

    有妖如此

    当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绝望,提不起丝毫兴趣时那这个人的结局必然是死亡......伤心至极的她重生后会如何做呢?一条小蛇和一个天外飞龙的搞笑冒险之旅……一个绝美妖精的都市复仇……一场误解,一段情,几世离别……敬请期待。。。。。。
  • 植物人的价值

    植物人的价值

    未来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医学技术也越来越进步,判定脑死亡的植物人病人的治疗也迎来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