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09600000027

第27章 丰富的史学思想(3)

再如王应麟曾撰有《春秋三传汇考》36卷,可惜该书已佚。不过,在今存《困学纪闻》卷六和卷七中,仍可探知王应麟对《春秋》及三传的基本看法。王应麟认为:“明天理,正人伦,莫深切于《春秋》”;又认为:“《春秋》以道名分”。这是他对《春秋》旨在尊王定分的基本看法。同时,他又积极阐发《春秋》“攘夷”之义。如他认为《春秋》“书狄入卫,书楚子入陈,不忍诸夏见灭于夷狄,故称‘入’焉”。又如他对春秋时夷狄参与甚至主持盟会深表不满。他指出:“溴梁之盟,大夫无君;申之会,诸侯皆狄。春秋之大变也,有鸡泽之盟,而后有溴梁之盟;有宋之盟,而后有申之会”,于是要“君臣、夷夏之分,谨其微而已”。又言:“夷狄之主盟,自楚灵始也。申之会,鲁不至。及薳启强之召,而后如楚焉,则鲁不亟于从狄也。故曰:‘鲁一变,至于道’”。这表明他特别强调华夷之别,并且对鲁不从夷狄的做法深表赞赏。他甚至还认为《春秋》含有夷狄乱华之义。他说:“平王之迁,戎为之也;襄王之出,狄为之也。《春秋》之笔,戎为先,狄次之。其末也,淮夷列诸侯之会,天下之变极矣”。最后,他还直接运用《春秋》攘夷之义来分析时事。他指出:“列国之变,极于吴、越。通吴以疲楚者,晋也。通越以挠吴者,楚也。春秋于是终焉。唐以南诏攻吐蕃,而唐之亡以南诏。本朝以女真灭契丹,而中原之亡以女真。女真之将亡也,吾国又不监宣和,而用夹攻之策,不知《春秋》之义也。”[50]

总之,南宋诸儒治《春秋》主在攘夷,是史学经世的最显著表现。它表明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士大夫为了国家和本民族的利益,以华、夷有别来表达其爱国之心,并且以此来唤起民众和督促统治者保家卫国,以维护本民族利益。虽然在今天看来,该思想有一定的狭隘性,但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因为它是时人结合时事的基本看法,是时人思想的直观表露,是特定时代的特殊产物。

三、当代史中体现的华夷之辨思想

与南宋诸儒讲求正统、阐发《春秋》攘夷思想相呼应的是,南宋史家在其所著当代史中,亦表现出了强烈的华夷之辨思想。

王称在其纪传体史著《东都事略》中,附录有辽国(上、下)、金国(一、二)、西夏(一、二)、西蕃和交趾传。其中在该书卷123卷首《总叙》中,他首先肯定自古以来,中国就与外夷并存。他说:“甚矣!中国之有夷狄也,蛮夷、猾夏见于尧、舜之时,昆夷、狁见于文王之世。夫尧、舜、文王,帝王之盛也,夷狄犹未尽率服,则后世可知矣。在汉则有匈奴之强,而唐亦有突厥、回纥、吐蕃之暴。汉、唐尚然,则非汉、唐又可知矣”。接着他概述了北宋与辽、夏和金之间的关系变化,并且尤为注重北宋后四朝历史。他指出:“神宗雄才大略,有开拓四夷之志。虽复地于熙河,寻败师于灵武。逮至元祐,力主和戎之议。绍圣复建用兵之策。蔡京既收湟、鄯,王黼谋取燕云,驯致金兵扰我甸服,斫丧帝室,屠害生灵,而二圣俱北狩矣,可不痛哉!此其服叛去来,为中国利害者也”。由此可见,王称对北宋亡于金的历史过程深感伤痛。在具体回顾总结宋与辽、金关系时,他认为信义是维系双方关系的基础。如在卷124《辽国传》后的“臣称曰”中,他极力称颂真宗和仁宗两朝能以信义与辽和平相处。他说:“真宗以礼币结隆绪,仁宗以信义怀宗真,圣人一视同仁,兼爱南北盖如此”。而在卷126《金国传》后的“臣称曰”中,则说:“女真以戎虏遗绪,崛起海陬,乘天祚暴昏,谋殒厥祀。是时中国承平日久,大臣喜开边事,首纳良嗣之叛,以图燕壤之复。又听张觉之归,以启狂虏之釁,自是中国弱而夷狄强矣。然蔑弃信义,犯我畿甸,邀索金币,济其贪毒,于斯时也,国何以支,而民何以堪乎?以此言之,中国武备盖不可一日而忘也”。在此,王称主在痛斥宋臣轻易开边纳叛,导致金弃信义,索要财物,侵占宋土,原有的以信义为基础的和平共处格局从此被破坏,因此他认为朝廷需要始终讲求武备。在卷129《西蕃传》后的“臣称曰”中,王称甚至认为:“夷狄,禽兽也”。在此王称已表现出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倾向,这种看法显然是走向了极端,是不正确的。

徐梦莘广泛搜罗野史及其他相关文书二百余家,编成《三朝北盟会编》250卷,以记述宋金通和用兵之事。其间他不仅如《自序》所言,采取“其辞则因元本之旧,其事则集诸家之说,不敢私为去取,不敢妄立褒贬”的取材编修原则,使宋金官私著述的原貌大多能够得以保留,而且他还在该书《自序》之首便说:“呜呼!靖康之祸古未有也,夷狄为中国患久矣!昔在虞、周,犹不免有苗、狁之征。汉、唐以来,如冒顿之围平城,佛狸之临瓜步,颉利之盟渭上,此其盛者。又其盛,则屠各陷洛,耶律入汴而已。是皆乘草昧、凌迟之时,未闻以全治盛际遭此,其易且酷也”。可见他是怀着强烈的亡国伤痛之心在编撰此书。书中他多采用《春秋》笔法,如对宋金国书往来不仅皆有定称,而且无论时间先后,宋致金的“朝廷国书”总在前,“金人国书”总在后;宋朝皇太后、皇后之死曰“崩”,金国皇帝之死曰“殂”;金人侵犯某地曰“寇”、“犯”等等。此外,该书于“靖康之难”纪事之后,在卷96至卷100特设“诸录杂记”以汇聚时人的记载及看法。在徐梦莘选录的时人对祸乱之由的看法方面,时人认为北宋后期奸臣误国是主要原因。同时,朝廷与金结盟无疑是失策之举。如徐氏征引的赵子砥在《燕云录》中就论说道:“宣、政以来,朝议所失者,远结金人,近灭契丹之过也。金人既并其国,我朝虽厚其赐予,重其和好,必来袭我治安。盖初取契丹,实意图我国,况开其路而引之耶!金人讲和以用兵,我国敛兵以待和,迩来遣使数辈,皆不得达。刘彦宗曰:‘金国只纳楚使,焉知复有宋也!’则是吾国之与金国,势不两立,其不可讲和明矣”!在此赵子砥表现出了极强的夷夏之防观念。又如《小臣孤愤野录》的作者在其书《总叙》中指出,他汇聚重编时人所著,如丁特起的《孤臣泣血录》、袁彦范的《痛定录》、《尝胆录》、李纲的《传信录》以及《择术斋记史略》等,主要目的是:“悉著奸臣蔽主误朝之实”,使“志士仁人复不共戴天之仇,刷四海九州之耻”。可见该书作者亦具有强烈的复仇攘夷意识。总之,徐梦莘以遭受“靖康之难”的时人记述来直接反映宋金战和之事,这种做法的本身,就体现出他对金所作所为的痛恨之情。

李心传在编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时,对有关金国文献明显持贬斥态度。如他在《要录》正文部分,对“金复取河南诏”仅选取了“非朕一人与夺有食言,恩威弛张之间,盖不得已”十数字,而注文在用《绍兴讲和录》存录诏文之时,亦认为:“其词悖慢如此。……其诋斥之词三百六十三字,已削去,要当更删削附书之。”[51]可知正、注文对原诏均有所删削。又对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所记的“呢玛哈狱中所上书及金人诛呢玛哈诏”,李心传认为:“其文鄙陋,他书无其事,今不取。”[52]凡此等等。可见李心传在编修《要录》时,以金人文献词语悖慢鄙陋为由,对其多加删削,这种做法实质是李心传具有强烈的华夷之辨思想的体现。

总之,南宋史家在编撰当代史著时,对强邻金等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华夷之辨思想,无疑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四、南宋人的忠节观

历经“靖康之难”和艰难中兴的南宋官僚士大夫,深深觉察到在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多么需要有“气节”之士和“专心于主”的“忠臣”。基于对亡国之痛和强邻威胁的深刻认识,时人洪迈指出:“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虎旅云屯,不闻有如蜀、燕、晋之愤哭者。近读《朱新仲诗集》,有《记昔行》一篇,正叙此时事。其中云:‘老种愤死不得战,汝霖疽发何由痊?’乃知忠义之士,世未尝无之,特时运使然耳!”[53]正是出于这种在全盛之际,北宋却突遭丧家亡国之难,其间许多忠义仁人之士却被束缚而难有作为,对此南宋时人深感痛愤惋惜!于是在整个南宋时期,褒扬忠节,倡导树立忠节观念的社会风气一直很盛。

一方面,许多史书把褒扬忠义气节之士作为修撰主旨之一。如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自序》中指出:“呜呼!靖康之祸古未有也!……当其(指金兵)两河长驱而来,使有以死捍敌;青城变议之日,使有以死拒命,尚可挫其凶焰而折其奸锋。惜乎!仗节死义之士仅有一二,而偷生嗜利之徒虽近臣名士,俯首承顺,唯恐其后,文吏武将望风降走,比比皆是。使彼公肆凌籍,知无人焉故也,尚忍言之哉”!基于此,他著书的目的是:“使忠臣义士、乱臣贼子善恶之迹,万世之下不得而掩没也”。该书中所征用的《李若水逸事》、《刘怀德死节录》、《杨庐州忠节录》及《续录》等等,便是为了直接表彰这些忠臣义士。

同样,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亦以“表忠义,崇死节”作为其修撰主旨之一。李心传不仅直接征引此类史书作为史源,如王杨英的《靖康建炎忠义录》、龚颐正的《中兴忠义录》和张钧的《续中兴忠义录》等等,而且在中原诸府如中山、北京、濮州、延安府、晋宁军和徐州等相继沦陷之时,他均将有关忠臣节义之士的事迹详细加以叙述。尤其像他在《要录》卷42高宗绍兴元年二月末,还特别指出:“关陕之陷也,士大夫守节死义者甚众”,为此详列有刘化源等九位忠臣义士的事迹。

再如王称在《东都事略》中专门设有《忠义传》,记述忠义之士20余人的事迹。在该传《总叙》中,王称论道:“《语》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而《孟子》亦谓:‘所欲有甚于生者,则舍生而取义。’信哉!盖死者,人之所难,而得其死者,尤难也。世治,则忠义之士作其荣名;世乱,则忠义之士其节乃见。主忧臣辱,义在必死,不以祸福动其心,不以死生易其守,此诚烈丈夫也哉!乌呼,祖宗以来,忠义之士以身殉国者非无其人,仅有之而已,盖逢治世也。若夫靖康之难,则守死仗节之士见矣,此所谓板荡识忠臣者欤”!从中可以看出,生活于南宋初期的王称,是极为推崇讲求仁义的忠烈之士的,并且他认定靖康之难中着实涌现出了这样为数不多的忠节之士。在该书的《李若水传》中,王称特意议论说:“若水之忠节,凛凛如此”!不过,对有人言李若水劝钦宗出郊为其“疵病”之事,王称为了“全其名而重其死”,便采用了《春秋》为贤者讳的笔法。王称这样处理,很显然是更推崇李若水颇重名节的一面,这说明王称注重忠臣义士在名节方面的表现。

另一方面,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重构忠节观,将忠义分为死节和死事。其中死节指“全节之士”,死事则指“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但“战没者不得与也”。他还在该书体例、内容、用词和议论等方面褒忠批逆,宣扬“忠臣不事二主”思想。随后,南宋陈亮在其著《中兴遗传》所分十二门类中,亦包含死节和死事。其中属于前者的有李若水、刘、孙傅、霍安国和杨邦义;属于后者的有种师中、王禀、张叔夜、何、刘竧和徐徽言。[54]至元人编修《宋史·忠义传》时,则完全袭用以上分法,并且还认为死节、死事“宜有别”。[55]可见,宋人在对忠义的区分标准上更加具体化了。

最后,许多坚守“忠臣不事二主”信念的南宋士人,不承认由金人扶植的楚政权和齐政权,而始终拥戴偏安一隅的赵宋政权。如王称在《东都事略》卷122《僭伪传·张邦昌》末议论说:“邦昌之僭,良由胁迫。及金骑已退,乃纳政孟后,归玺康王,其心亦可见矣。然圣人之大宝曰位,邦昌乃起而代之,可乎?《春秋》之法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特严焉,苟于大位而不问,而曰彼胁迫也,是岂《春秋》之志哉?然则邦昌之死,其亦合于《春秋》之法也,何矜宥之有云”。可见王称认为张邦昌由金人扶植称帝,实不合《春秋》之义。同样,由杨尧弼撰成的《伪豫传》,其《序》明确指出:“谨按《春秋》大法,圣人书于经,褒贬善恶彰著,以昭示后世。……今豫虽废,得免万死为幸。然尚称伪齐,若不诛绝,何以昭示惩戒?当削其僭号,贬其官,除其姓氏,作《伪豫传》,以为乱臣贼子之戒云。”[56]可见杨尧弼编撰此书,旨在申明《春秋》大义,痛斥刘豫称帝之非。同时,在《中兴小历》中,熊克记述刘齐史事,则多直呼为“吠尧之言”。[57]李心传对“颇行于世”的《伪齐录》(2卷),不仅多有详辨,[58]而且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征引该书和《伪楚录》时,则多采取节略、不录或者辨伪等方式,以示贬斥。如对于刘豫建齐称帝册文,李心传在《要录》正文中仅节略记述,并在注文中对此解释说:“伪册文不足辱书,姑摘其一二以补史阙。”[59]凡此等等。

总之,正是由于南宋士人崇尚和褒扬忠节观念,因此到南宋末,在抗元斗争中便涌现出象文天祥、陆秀夫等一大批忠节之士。其中如文天祥在其著《指南录后序》中写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60]可见,正是由于文天祥以“舍生取义”作为立身报国之志,因而在抗元斗争中体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英雄气概,其事迹至今仍广为传颂。

§§§第三节崇尚义理的史学观

蒙文通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绪言》中指出:“哲学发达之际,则史著日精;哲学亡而史亦废。”基于此认识,他认为晚周、六朝和两宋是中国史学达到兴盛的三个时期。[61]情况确实如此。以南宋而言,在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和浙东事功之学等思想学术的推动下,崇尚义理的南宋史学得以迅猛发展。这些治史者尝试运用新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企图把史学从过去唯重史实及天命史观中解放出来。他们将“道”或“理”等哲学概念引入历史学,从而使史学在历史观、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此问题,前揭吴怀祺、汤勤福等先生均有全面深入的论述,今在参考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颇具代表性的朱熹和吕祖谦等人的义理化史学观加以剖析。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体系形成的过程,也是他义理化史学观形成的过程。他的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其历史哲学,而其历史哲学的最高层次是天理论。他指出:“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此理,便有此气流行发育。”[62]即理决定天地万物及人类活动。他又指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万一山河天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63]这说明理具有永恒性。同时,朱熹指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64]并且说:“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接事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65]如此,他便将天理纲常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并认定社会历史是由理决定的。此外,他认为在天理规范下,历史发展有种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唯有圣人有“察其理之所在而因革之”[66]的本领,这种本领便是心术,即圣人的主观意志。由此可见,朱熹历史哲学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具有多层次结构和较为完整的体系,不过其核心是天理。

同类推荐
  • 乱世之农门称雄

    乱世之农门称雄

    天行大陆天下九分,妖兽横行,战乱纷纷。吴传生于农门,受尽量欺辱,终成大业,携美人、收猛将、安贫民,成一国之君。他无背景、无势力、无一兵一卒,可是他必须活下去。于是,他在寒风中习武,用生命与不公命运相抗衡,看他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天行大陆走出一条称雄之路。
  • 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

    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是中华民族寻求振兴的起点。江西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省份,萍浏醴起义、九江光复、四易赣督、中山先生莅赣、湖口枪声,轰动一时,影响深远。《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以翔实的数据、史话体的形式,完整地再现了赣鄱大地这段充满理想与热血、激情与拼搏、艰辛与荣光的历史。
  • 三国之缘起

    三国之缘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刘啓:我是谁?我在哪?……赵云:“大哥,吕布那厮又跑去貂蝉那了”系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霸道皇帝怕宠妻

    霸道皇帝怕宠妻

    今生亏欠,无以偿还。唯有一死,与你相伴。来世情缘,定当偿还。没成想,一次重生,让他们回到了三年前。也让他有了弥补的机会。上一世她,不是不爱,而是身份的原因,让他不能爱。而这一世他,不仅可以弥补上一世的亏欠,也有资格去爱了。
  • 初唐闲公子

    初唐闲公子

    屌丝唐志穿越到大唐初期一个官二代身上,此时李世民刚死不久,李治继位,有这样一份出身还是不错的,不至于像个穷屌丝先要来个屌丝逆袭;也不是人家的女婿首先要考虑喧宾夺主,咸鱼翻身;更不是处在乱世,要为生存拼杀,逐鹿中原,开疆拓土。前世的唐志可以说是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之下中苦苦求活,没有一丝安心的时候。今天来到大唐,终于可以作一个悠闲的废材公子,没事赚两个小钱花花,这正是他的梦想。至于建功立业,还是留给那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吧。只是没想到,为了做一个安静的闲公子,他开始布局,结果越搞越大,最后连他自己也收不住了。
热门推荐
  • 一宠千金之傻王妃为妻

    一宠千金之傻王妃为妻

    祈王府最得宠的姬妾意外获得一枚玉佩,料想不到这枚玉佩竟成为了烫手山芋。待到祈王爷发现这枚玉佩,素来以淡然冷静著称的祈王爷竟失控了。手持玉佩前往寻找玉佩的主人,可当祈王爷与玉佩主人相见时,祈王爷却是无声落泪了……依旧宠文、依旧1V1、依旧HE。欢迎入坑!
  • 神照大陆传

    神照大陆传

    大道汇阴阳,五行聚正邪。??自上古终结,人类出现之始,神照大陆上的亿万百姓都以登仙成神作为修行问道的终极目标…??????????可惜大陆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历经浩劫,几如灭世,从此法则断代,传承不在。存续的世人愚钝,修者无知,慢慢的将‘道’变成所谓的‘嫡宗’、‘正统’,视其他宗修为异邪。就在宗门、修者的互相压榨攻讦之时,谁也未曾预料到大陆竟又会陷入巨大的灾难中…??少年孤儿陆安尘,自幼性情坚毅,聪慧过人。在山野乡村过着平凡而又艰辛的孩童时光,机缘巧合下,陆安尘偶遇修道中人,发现自身天赋异禀。自此他便凭借着努力与实力,携手至交好友,历经种种艰险磨难,生死离别,最终挽修道于既倒,扶大陆之将倾。
  • 一个人的夜也不孤单

    一个人的夜也不孤单

    “温一壶月光下的酒”,一杆笔、一本书、一本札记、再伴以音乐,一个人的夜,永远也不会孤单。
  • 爱宠缠绵之鬼王蛮妃

    爱宠缠绵之鬼王蛮妃

    一句话:一个边界小国刁蛮王女,和一位颜艺双绝口蜜腹剑的没落皇子从相杀相爱到携手同勉,破衲芒鞋力挽狂澜,最终共览天下的故事。【甜到牙疼,虐……虐……呃……】鸢飞戾天。她是大夏王朝叛军建立的国家中的泼辣公主。从小策马啸西风,舞枪迎乱雪。可自从她白竹鸢进了洛阳城,运气却奇差无比。一头栽在醉金坊,不得已给城中有钱有颜,传言温柔无比的颜枳做了小丫头还钱。自此,城内的流言蜚语就没消停过。只道是那眼瞳泛碧,脚踩笏头的姑娘入了颜家门,从此顺风顺水,哄得颜二爷服服帖帖,软语相向,教人好生慕艳!她挑眉暗骂:放屁!家中,颜青葙大人给她约法三章——二爷说话,要从;二爷抬手,要应;二爷生气,就得俯首帖耳温言软语哄他高兴。这就是他们口中温柔艳丽,冰清玉洁的颜枳?这特么真的不是污妖王笑面鬼转世?白竹鸢气的起的呲牙咧嘴,本姑娘可是那茫茫大原上舞刀勒马翻云覆雨的康国长王女!动若脱兔矫若惊鸿!哪容你放肆!他名下青楼赌场,她通通吃干抹净,他束她身心,她干脆奉陪到底!——连枝共冢,流水桃花。大街上。他一掷千金买下各色布匹。本以为他良心发现给自己做点新衣服,结果——“好希望鸟儿能给我缝新衣服(比心)”他明明知道自己不会女红的!这个混球,为了早日赎身,她忍!可惜手艺不精运气不佳好好蜀锦愣是让她缝的似袈裟披在身上。“鸢鸢,缝坏的银子就算在你欠我钱上面吧。”???这是颜枳挖个坑给她跳吧!!!照这样她一辈子都得待在这颜家宅子里了吧???有时候,她还得费劲打发一些爱慕颜枳的无知姑娘。“白竹鸢,你……”“我?我好得很,一身轻松吃喝不愁,不劳姑娘费心了”“……我告……”“你要告我?对不起我身无分文安分守己实在没什么好告的,姑娘请回吧。”“……”一旁颜枳眯眼笑得满城飞花,“鸟儿好伶俐的牙齿,果然是最‘妒’妇人心。”“别叫我鸟儿,恶心死了。”某人瞥他一眼,“你再这么说我就在你的苦荞茶里下药,看看到底是你妒还是我毒!”颜枳毫不在意,依旧笑得山花烂漫……大概,人不要皮,天下无敌吧。——一朝幻灭,姻缘散尽。他说心中有魔,一切皆可为障;她说一朝国破,深仇俯身而上。纵横裨阖,运筹帷幄,重获尊位,朝堂漩涡,他挡。顶珠带翠,鸾衣上身,秣马厉兵,铁甲战场,她上。迂回,踟蹰,两情似缱绻却又貌合神离。立场不同,责任不同。入骨相思,相同。是荣辱与共比翼连理,还是,蛟鸾相争必有一伤?——皇子是隐藏身份,不要误会。简介无能,求戳正文。
  • 绝我者也之忘乎

    绝我者也之忘乎

    绝哥哥,你来追我呀!”花田中,一抹倩影在花海中来回穿梭。女子回眸,粉嫩精致的脸上挂满了狡黠的笑,那女子的皓眸如星,粉妆玉琢的小脸儿有着这个年龄该有的稚气,肤白胜雪,一头飘逸的黑丝拂过女子姣好的面容,对身后俊俏英挺的少年俏皮地说。那少年眼中满是宠溺,小小年纪便已有了大将之风,英气的剑眉衬得他愈发俊朗,挺拔的身姿在夕阳下投出一道长长的影。长大后,“绝哥哥,等等我!我一定会去找你的!”
  • 穿越过来养团子

    穿越过来养团子

    潇洒自在如林言,26年的日子毁在了稀里糊涂的穿越。本着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好青年的特质,变成了13岁将军妹妹的她邻里和睦,关爱弱小,痛揍流氓,还捡了一个小朋友回来养。将军府里的逗比事每天在发生,将军府里的人各个都有爱,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也可以平。没有傻白甜,有也是男主;没有金手指,人生的路啊要自己走。 欢脱沙雕小白文~笑里看家国。
  • 艾纳瓦传说

    艾纳瓦传说

    在艾纳瓦大陆的各个势力,各个种族之间,流传着无数的传说。它们的内容千奇百怪。或赞扬英雄的壮举;或歌颂神灵的伟大;或谴责凶徒的恶行;或讲述恶灵的恐怖;或描写未知地域的神奇……它们有的记录在教派的圣典里;有的留存在吟游诗人的歌曲中;有的封存在满是灰尘的古籍里,有的雕刻在斑驳的石壁上;有的铭记在祖辈的记忆里……它们有的兴起于百年之间,出处可考。有的却是无根无据,难辨真假。不管怎样,无法否认的是——这些传说影响着艾纳瓦大陆的每一个人(或其他),他们喜欢着传说,也渴望成为传说。
  • 象棋高手

    象棋高手

    “马走日,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线护将帅,小卒一去不复还!”王帅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朗声说道。“这小子连他娘都忘记了,偏偏还记得象棋。”旁边有人嘀咕一句。……地球上的象棋高手穿越来到一个叫“楚汉王朝”的世界。看他如何在这个以棋为尊的世界里大展身手,过关斩将!PS:本书没有系统,没有修炼,以象棋为主题。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适合九至九十九岁的书友阅读。
  • 异界之天道无极

    异界之天道无极

    现世魏琼携金卷异界重生,以自身之资,融金卷玄功,战强敌,诛万邪,携挚友,宠挚爱,凌驾于异界。
  • 星际网管

    星际网管

    我曾经是菜鸟网管!我曾经是地球上最顶级黑客!我曾经是宇宙星际网络的超级网络管理员!我缔造了新的网络科技,我维护了星际的和平!但是我只想做个一个普通网管!星际战争只是我运营的一款网络游戏!新人写书,有许多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