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700000018

第18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1)

张国防顾茂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邓小平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从根本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锲而不舍的研究和探索,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又是他在实践中长期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想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过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在7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这两种有原则区别的社会主义形式。在前苏联学者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就是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权力极端集中制和国家强制,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经济:现代的社会主义则是把抽象的人性、人道主义看作是社会主义应该恢复的本质特征。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弊端,制约前苏联的社会发展停滞和社会进步,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也在这个问题上走过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后,搬用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但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警觉,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而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有过精辟的论述。

在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上,毛泽东就鲜明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主产力”。1956年4月又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论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关系,这是毛泽东以总结苏联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力图摆脱苏联的模式而提出的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1956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明确规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生产力。但后来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大失误,不仅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却又退回到斯大林时代“大搞阶级斗争”的境地,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前苏联的教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主要是没有搞清楚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产生的误解与困惑追究到一点就是脱离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机械地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理论,把苏联的模式神圣化,正如邓小平所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他又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起点、是基础、是根本。

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离开哪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摆到首要的地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着要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着不适应生产力迸一步发展的严重弊端,需要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进行改革,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认清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还存在着种种弊端,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一起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直接联系起来的,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少数统治阶级富裕起来,导致两极分化,剥削与被剥削日益加剧。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上的保证。“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必须依赖于四项基本原则,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了根基,没有了方向。邓小平指出:“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由此可见,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那么“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就成为一句空谈。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只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这种所有制结构就决定了我国在剥削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之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存在着某种剥削现象,但是这种剥削现象的存在,有利于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富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不会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这就注定了消灭剥削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剥削制度、剥削阶级被铲除、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剥削现象就立即没有了。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允许一定范围内剥削现象的存在,就是要充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制度,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使每个公民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不再受压迫、剥削与奴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共同富裕上,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要使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中国每一名公民的都富裕起来。

共同富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突破。按照传统的思维,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没有差别。这种思维最终结果还是贫穷,主要因为这种思维只能带来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限制了人的发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因此,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不是一夜之间大家都能按同一步调富裕起来,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只有通过有条件的部分地区先发展、先富起来,之后带动和帮助不发达的地区富裕起来,量变促成质变,最终都富裕起来。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收入水平差距,但这种差距不能过大,如果社会财富集中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手中,少数人富,多数人穷,那就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区别,背离了改革的初衷,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就其社会制度而言,是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就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避免少数人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而占有所有的剩余价值而产生资产阶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发展迅速,但不能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身,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既促进他们发展,又引导他们去帮助不发达的地区,促进不发达的地方发展起来,带动哪里的人民富裕起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富裕。

三、科学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从实际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上,全面界定和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立足于共产主义低级阶段;而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马克思概念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共同富裕已经实现,只是还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需要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就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不断地变革,去掉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因素,把生产力解放出来;发展生产力就是对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果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离开了必备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可想象的,要正确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也是不可能的。其次,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结构和形式不同。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只有这样的所有制形式才能够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从而可以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坚持的是公有制占主体,还存在其他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初级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和形式,只能保证共同富裕,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2.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时,一连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五个动词,它表明,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又要求社会分配合理、公平公正、共同富裕。这就决定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又具有过程性,它所体现的是生产力由不够充分到比较充分和最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这样渐进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既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那么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也应该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本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规定性和过程性的统一。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既定性、客观性来看,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现行的各项基本的方针政策,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符合的,它证明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过程性、渐进性来看,本质的体现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仅是初步的,很不充分的,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来看,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凡是有利于体现本质的各种政策和措施都是社会主义所允许和需要的。总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体观需要若干代人进行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委党史工办)

正确理解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熊焱生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正确理解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必须注意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且指出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根据党的文献和邓小平的有关论述,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可划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等具体的发展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样一个递次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同类推荐
  • 京密河札记

    京密河札记

    这需要加倍的努力,加倍的投入,但收获往往又不是加倍。事倍功半的年馑屡屡发生。这曾经使我备感伤悲,也曾下决心退耕一亩地好专心致志地种好另一亩地。但这个愿望终究未能实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犹若一个有经验的农民,他绝不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一种庄稼,目的仅在于防备颗粒无收。看来我种“两亩地”,动机其实也并不那么高尚,就像脚踩两只船的人,很令一些人看不顺眼,也很瞧不起。
  •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在雨中,抛却人事上的牵挂,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与这窗树和花相望,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时间,空间都不在了,内心里有澄净、安宁、自在的喜悦。远方的朋友发来信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万水千山总是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

    这是我省知名媒体人汤江峰创作出版的又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他近几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随笔、新闻作品等,分为湖南九章、观古鉴今、大医精诚、记者手记共四辑,并摘录了部分好友对其作品的精彩点评。正如自序标题“找准人生的坐标”所总结的那样,作者从农村娃到大学生,从医生转行当编辑记者,也是一路风雨一路歌,那种拼搏精神值得借鉴和学习。
  • 地下: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实录(套装共2册)

    地下: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实录(套装共2册)

    1995年3月20日,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地铁沙林事件,事件发生后,村上春树亲自花了一年时间,面见亲历事件人士,进行录音采访,加以必要的文字加工,集结整理成这部《地下》。这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也是村上春树首部非虚构类作品,意义重大。《地下》是村上春树转型之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深刻反思。《地下2》是继《地下》之后,村上春树的第二部纪实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寻求疗愈的他们为何制造了“地铁沙林”这一毫无救赎可言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他们为何难以在现世中正常生活?他们追求的梦想国到底在哪里?直面奥姆信徒进行的彻底访谈,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间的不设防对话实录,揭示现代社会包裹下的内心阴暗的一面。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激流而上

    激流而上

    无关大起大落,无关叱咤风云,无关后宫三千,有的只是默默付出,默默承受,默默攀爬!“前进吧,铁驴”
  • 农术

    农术

    谁说种地没前途,不好意思,这片在荒古绝地种满了灵果谷物的农场都是我的。还有还有,这群遨游天际的珍禽灵兽也是我养的。噢,忘了说,天池里的那些八爪鱼,那些数不清的海兽,也都是我的。关于更新:每天一更,上架之后每天至少更新一万字!大家多支持收藏!
  • 混沌圣帝

    混沌圣帝

    修炼一途,乃拓苦海,种金莲。接天地,孕神丹。化元神。转生死,握轮回,掌天道!道之极,通天路,成仙尊!修炼体系:苦海,造行,四极,元丹,元神(大能),蜕凡(神级),涅槃(圣级),轮回(帝级)(每个境界分九层)主角天生废材,然而意外获得一幅神秘古卷之后,命运随之改变……热血也有,奇遇也有,美女也有!神马都有!但是穿越没有,重生没有!喜欢的朋友欢迎品读!
  • 天使与恶魔的距离

    天使与恶魔的距离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等于爱上眼泪。蓝初月说:“我的感情世界就像被破了一个大洞,而我,就在里面被风吹来吹去,永远靠不到边。死亡、欺骗、守护、阴谋,我的生命承载不了这么多的痛,为什么不让我替他烟消云散?”唐慕烬说:“为了你,我筹谋三年,只为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不惜害死父亲、妹妹,只为你不受伤害。如果有人伤害你,我要全世界陪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仙道

    霸仙道

    一个无门无派的散修少年,秦风,偶得一本修仙界闻所未闻的修仙功法,《阴阳神魔刀》,以刀阵问仙途,踏上修仙路。一柄仙剑的丢失,引发昆仑和崆峒的恩怨,各派因此骚动,群妖闻风而起,修仙界愈发纷乱,看秦风如何周旋其中,如何走上了一条奇仙之路,苦修精气神,成就霸仙道!这是一个以实力为尊的世界,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方能有立足之地...本书修炼体系:引气入体(引气期)、炼气化神(化神期)、炼神还虚(还虚期)、炼虚合道(合道期)、位证真仙(真仙期)、天仙、罗天上仙、大罗金仙、九天玄仙、仙君、仙帝、正神、天神、神尊。
  • 坏坏酷少:女人休逃

    坏坏酷少:女人休逃

    他,要求她必须对他负责!她,是认真负责的教师,没想到却遇上一枚蛮横无理的“学生”。他说她已经将他从里到外都摧残了个遍,要是不收留我,天理难容!她被吓蒙了,哦买噶,痞子宝贝,求放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亲将军

    和亲将军

    金戈铁马,狼烟肆掠。国破家和在,为保家园直将娇嫩红颜空蹉跎。一举诏书凭空下,盔甲卸下换红妆。奉旨和亲,不入后宫却入五品文官府。她防他疑他笑他耻他,却也看他查他一曲情动声。他保她救她宠她爱她,却也欺她骗她满口荒唐言。是姻缘天定,还是孽海情深?幽幽叹上一声,却再也分不清了。两杯酒,酒尽缘尽,恩断义绝,再无干戈。可为何她的心这般的痛……
  • 末世笔文录

    末世笔文录

    请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叶云》在没有道德约束的末世,人类比丧尸更可怕—《沐雨》我们能活到明天吗?不,我们一定能行!—《鹿青》真想看看明天的世界—《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