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5600000008

第8章 小说创作艺术个性嬗变之谜(1)

评论界有人说:“自《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后,丁玲就开始走向失败的路子。”事实果真如此吗?诚然,在她60年的创作生涯中,有艺术个性张扬的时期,也有过艺术个性迷失、回归、拓展的阶段。下文将逐一揭开其艺术个性嬗变之谜。

文坛“炸弹”——《莎菲女士的日记》

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丁玲)的天才所震惊了。——朱自清。

1927年的秋天,当丁玲提笔写《梦珂》的时候,她绝没有想到要做小说家。这位23岁的年轻姑娘,只是觉得有话要说,却找不到人听,寻求出路,又不知道哪里有路,于是,在极端苦闷、寂寞中,怀着极端的反叛情绪,“提起了笔,要代替自己来给这社会一个分析”(丁玲:《我的创作生活》,《丁玲文集》,第5卷,第381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第一版。)。是年冬天,第一篇小说《梦珂》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叶圣陶先生从来稿中发现了这颗新星,并在重要的位置刊载了她的处女作。丁玲是幸运的,如她所回忆,“第一篇(《梦珂》)就发了头条,第二篇(《莎菲女士的日记》)也是头条,第三篇(《暑假中》)还是头条,第四篇(《阿毛姑娘》)也还是头条。”(《答<开卷>记者问),《丁玲文集》,第5卷,第43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第一版。)

丁玲回忆她的创作生活时这样写道:“发表四篇文章后,叶老给我写信,说可以出一本集子了,帮我去交涉开明书店,出了一本集子——《在黑暗中》。所以朋友们就跟我开玩笑,说‘我们是背棍打旗出身,你是一出台就挂头牌了,在这上比我们运气多了。真是碰到了一个好编辑。’”(《答《开卷)记者问),《丁玲文集》,第5卷,第43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第一版。)有了这位“伯乐”,丁玲才能像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健将那样,一抬腿就是一个冲刺,表现了她不同凡响的文学天才。

1927年秋至1929年年末,两年时间,丁玲共创作了14个短篇小说,先后结集为《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3个集子。这些小说,就其思想发展、创作道路以及艺术风格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自成阶段,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丁玲创作的早期。

丁玲的起步——她早期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成功,广受欢迎,其原因是什么呢?屠格涅夫认为:“在文学天才身上……其实,我认为,在任何天才的身上,重要的东西都是我想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是的,自己的声音是重要的。生动的、自己特有的声调,其他任何人喉咙里都发不出的音调是重要的。”(屠格涅夫:《俄罗斯作家论文学劳动》。)丁玲正是以一个“独唱家”自己特有的、生动的声音,汇入了小说家的“大合唱”,因此她才能得到掌声和喝彩。

莱辛说莎士比亚作品的风格的“最小的优点也都打着印记,这印记会立即向全世界呼喊:我是莎士比亚的。”(莱辛:《汉堡剧评》。)

丁玲早期的小说,表现了其艺术个性的萌芽,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她的艺术个性的许多特征,深深地刻着她个性的印记,有她自己的独创性,这主要体现在莎菲形象的独特性和早期小说的标新立异上。

莎菲——叛逆的、矛盾的、孤独的形象

丁玲早期小说中,塑造了梦珂(《梦珂》)、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承淑(《暑假中》)、阿毛(《阿毛姑娘》)、伊萨(《自杀日记》)一些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好像是一母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在思想、情感、个性、气质等方面,都有明显相像之处。她们可以组成一个“莎菲家族”,莎菲是她们思想、性格的代表者。而作者早期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可以说,是莎菲形象的补充与延伸。

叛逆者

莎菲们的最大特质在于其叛逆性,她们既否定既往,又否定现实。

丁玲笔下叛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形象和“五四”时期那些“老闺秀”派和“新闺秀”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边界。

在新文学的第一个lO年,在妇女解放的浪潮中,已经出现了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凌淑华、苏雪林等一群女作家。她们共同地关心着妇女的命运。在她们各自的小说创作中,都描写过新的女性对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但她们大多数都是在礼教的范围之内来写爱的。如凌淑华,她大抵是很谨慎的,“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如《绣枕》中那位精心绣一对靠枕送给白局长,幻想用女红来博取他们赏识的小姐,就属于温文尔雅的“老闺秀”派人物。还有一些女作家,如冰心女士,她作品中的女性是一些“新贤妻良母”,一些“淑女”,她们有博大的母爱精神,有平和、敦厚、温柔的情怀,有自足感。她们和叛逆型的莎菲,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而冰心,她的审美情趣正是在于塑造这些新的贤妻良母,即用善感化恶,用美感化丑,把家庭的幸福系于女性身上的爱的形象。当时即使最大胆地描写爱情的冯沅君,她笔下的女性终究也都有些顾忌而不敢过于浪漫,她们是一些“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悱恻之情’的青年们”。(鲁迅:《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鲁迅全集(下)》,第1677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由此可见,“五四”女小说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少有抗世违俗的大气魄。

方英在《丁玲论》中指出:出现于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姿态,丁玲所代—表的是最现代的。这种现代性,体现在丁玲笔下的女性,都是一些叛女型,是完全脱离了脂粉气的新型女性。她们既不属于新老“闺秀派”,又不是新的贤妻良母,或者小家碧玉。她们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与反叛意识,既对封建礼教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表现了惊世骇俗的反叛,又对现实社会的庸俗、虚伪和黑暗,表现了愤懑反抗的情绪,显示了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

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莎菲们蔑视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追求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知音,期望被人理解,有着自我存在的意识。

在古代的西方,女性就受到恶毒的诅咒;在东方,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意识中,女人的命运更为悲惨。在政治上被视为以色迷君、乱国害人的“妖精”、“祸水”、“灾星”、“瘟疫”;在人生价值上,女人的独立人格和人的尊严都被剥夺殆尽,她们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生活中,女人只是男性的玩物,一般的男人尚且可以三妻四妾,而皇帝老子甚至可以设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除了作为玩物存在之外,女人就只有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唯此而已。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说道:古代把人分为十等,“台”是最末一等,“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这是对妇女卑下地位的血泪控诉。

“五四”时期,提出“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口号,许多青年知识女性把冲出封建家庭的束缚,实行婚姻自由作为奋斗目标。不过,在当时,也还有不少的妇女依然摆脱不了做丈夫的附属品的心理状态,往往认为能找到一个体贴自己、忠实地爱自己的丈夫就算最幸福的了。但是莎菲们不这么看。莎菲说:“如若一个女人只要能够找得一个忠实的男伴,做一生的归宿,我想谁也没有我苇弟可靠。”但莎菲并不爱苇弟,因为苇弟虽可靠却不了解莎菲的内心。“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这样看来,莎菲所追求的男伴,应该是能够理解她的、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知音。伊萨也如此,她把生死系于一个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身上,“只要有这么一个人也好,他觉得有我活着之必要,我一定要为他拼命地活下来的。话又同样地说过去,假使也真有这么一个人,因为我死了会难过,我就又死去,我想我会死得很称心了。”

其二,莎菲敢于反叛封建道德观念,在她的日记中大胆地披露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要求。

西方的柏拉图、尼采和叔本华,从哲学上把性欲看作产生丑恶、苦痛的根源;东方的佛家出世思想和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更是主张绝对地禁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方面,可以嫖娼宿妓,另一方面,正常的“性生活”则不能提,因为“万恶淫为首”,把性欲说成是“淫”,提到了“万恶”之首。不过,中国的道学家们一方面要求人们绝对地禁欲,一方面却又在纵欲,三妻四妾,多妻制本身就是纵欲的明证。皇上可以随时在全国“选美”,供他无度地纵欲。但是女人不仅应当绝对地做他们纵欲的工具,不能反抗,而且还应遵循封建的规范:不淫、不乱、不邪、不伤、不狂、不怪,温柔敦厚,文质彬彬,目不斜视,哪里还准谈到“性爱”二字,性爱讳奠如深。

然而,莎菲却异常出格,她在日记中坦然地写出自己这种性爱的要求,甚至性欲的冲动。她倾慕凌吉士的丰仪,想得到他的吻,“假使有那么一日,我和他的嘴唇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也愿意……”这种近似疯狂的性爱追求,这种大胆的、赤裸裸的内心表白,对于封建思想、伦理道德显然是一种反叛。莎菲嘲笑毓芳和云霖两人相爱结婚,又不敢同床的柏拉图式的恋爱。“这禁欲主义者!为什么会不需要拥抱那爱人的裸露的身体?为什么要压制住这爱的表现?为什么两人还没睡在一个被窝里以前,会想到那些不相干足以担心的事?我不相信恋爱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学!”

如此看来,莎菲所追求的是不是一种纯动物性的生理需求?莎菲虽然不隐瞒她的这种性的冲动,但她并不是个“纵欲主义者”。她对性爱的追求不是出于一种纯动物的本能,她所苦苦追求的正是一种人类纯洁的超凡脱俗的情爱。她在更高的层次上追求的是获得一位灵与肉、外形美与心灵美一致的爱人。

其三,莎菲的叛逆性不但表现在否定既往,也表现在否定现实上。她对周围的庸俗、虚伪,对社会的黑暗和堕落,都是厌恶的,反叛的。她厌恶天气,厌恶环境,厌恶周围的人虚伪的周旋,假意的奉承,恶毒的嫉妒,她瞧不起周围的恶浊和鄙俗。在她的生活中“萁我不出一件事是令人不生嫌厌的心的”,她“宁肯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足见她的不满是针对着整个的环境、整个的社会而发的。她执着地追求光明,希望有一个好的社会,但她却没有找到。

矛盾者

莎菲的思想、性格是矛盾的,她的生命本身充满着矛盾!梦想与现实、灵与肉、情感与理智、生与死、爱与恨、自尊与自卑、雄强与脆弱……这种种矛盾冲突,织成了一个网,笼盖在莎菲的身上,交织在她的性格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矛盾”两个字概括莎菲这个形象的一切方面。

在这些矛盾冲突中,灵与肉、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莎菲所追求的是外形美与内在美一致的爱人,追求“理解的爱”。苇弟爱她,但他懦弱、缺乏男子气,又不理解莎菲,莎菲不爱他。凌吉士那美丽的仪表,堂堂的相貌,文雅的举止吸引着莎菲,使她几乎癫狂。当莎菲了解到他的思想庸俗,高贵的外形隐藏着卑劣的灵魂之后,她理智上认识到应该抛弃他,但她的内心情感却仍为他的丰仪所倾倒,于是经常出现灵与肉的恶斗,“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我所喜欢的是‘金钱’吗?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你在我面前,是显得多么可怜的一个男子啊!”而当这个“可怜”的男子单独和她在一起时,她竟又忘却了这些。“当他单独在我面前时,我觑着那脸庞,聆着那音乐般的声音,心便在忍受那感情的鞭打!为什么不扑过去吻他的嘴唇,他的眉梢,他的……无论什么地方。真的,有时话都到口边了:‘我的王!准许我亲一下吧!’但又受理智,不,我从没有过理智,是受另一种自尊的情感所制裁而又咽住了。唉!无论他的思想怎样坏,他使我如此癫狂的动情,是曾有过而无疑,那我为什么不承认我是爱上了他咧?并且,我敢断定,假使他能把我紧紧地拥抱着,让我吻遍他全身,然后他把我丢下海去,丢下火去,我都会快乐地闭着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爱情的死的来到。”

莎菲的灵魂被这种矛盾撕扯着、分裂着。在现实里,她找不到灵肉一致的理想的恋人,这种灵肉一致的要求,成了海市蜃楼,人生的梦想被黑暗的现实所击碎,梦想的幻灭衍生了更多的矛盾:失望、颓唐、苦闷,然而莎菲又不甘心堕落,于是幻灭与追求、理智与情感、颓废与振作、生与死的矛盾不断地挣扎、冲突。莎菲说:“多么无意义啊!倒不如死了干净。”但也诚如丁玲所分析的那样,“莎菲虽然叫喊:‘我要死呵,我要死!’其实她不一定死,这是一种反抗。那时候,这种女性,这种情感还是有代表性的……她的全部不满是对着这个社会而发的”。(冬晓:《走访丁玲》,袁良骏编:《丁玲研究资料》,第19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3月版。)因为她们找不到“真爱情”,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光明,因而徘徊于生与死的矛盾之中。不过她们仍然在苦苦挣扎,寻找出路,并且用雄强和自尊来与自己身上的脆弱和自卑作斗争,用自责警惕自己堕落,在颓丧中振作,在性格的多重性矛盾中寻找自我的统一。

莎菲性格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心灵的激烈冲突,必然引起心灵的迷惘和困惑,这是心灵冲突所引起的精神苦闷。另一方面,莎菲们是一群冲出家庭的娜拉,当她们抱着人生的狂想踏进社会之时,希望的航船在驶出港口的时候便触了暗礁,等待她们的是理想的破灭,梦想不过是幻影,理想的爱情无处寻觅,幸福也根本不存在。于是她们怀着对现实、对爱情深深的失望之情,在窒息的沉闷的空气中,打发着乏味、无聊的生活:莎菲一个早晨煨了四遍牛奶,却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在刮风的天气里消磨时光,减轻烦恼。莎菲住在那嘈杂的公寓里,害着肺病,发着低烧,身体受到折磨,精神上也很空虚,“想不出能找点儿什么事做,只好一人坐在火炉旁生气”。她听到的是那喊伙计倒洗脸水的难听的声音,嗅到的是那有“抹布味”的饭菜,见到的是那扫不干净的窗格上的沙土,那洗脸台上把人的脸照成怪样子的“镜子”,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生气又生气”。尤其是那四堵粉垩的墙,“无论你坐在哪方,逃到床上躺着吧,那同样的白垩的天花板,便沉沉地把你压住”。

莎菲似乎住在牢笼里,被压在沉沉的无边的黑暗中,在苦闷中挣扎。

与莎菲同感,《暑假中》的几个小学女教员,在百无聊赖中或搞同性恋爱,或打牌消磨时光,或省吃俭用,放账赊余,或终日躺在床上,想人非非……她们都感到绝望、苦闷、忧郁!莎菲们的苦闷与忧郁,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是时代的苦闷和时代的忧郁!

那四堵沉沉地把人压住的粉垩的墙,颇有点儿象征的意味,使人感到莎菲身上所受的重压。这种时代的重压感和苦闷感,从郁达夫、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中,不是也可以同样找到吗?

同类推荐
  • 曹操发迹史

    曹操发迹史

    曹操是高干子弟,早年少不经事,不好好学习,吃喝玩乐,干了不少荒唐事,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后来。坏小子发迹为世所罕有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统一了北中国。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毛泽东多次褒扬曹操,为曹操“翻案”,认为曹操是“真男子”,还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后人对曹操津津乐道,一方面是因为曹操是个有故事的人,另一方面是想偷师曹操的政治手腕和阴阳谋略。畅销书作家陈涛涛将为读者揭秘曹操的发迹之路。
  • 击浪生涯

    击浪生涯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刘大观年谱考略

    刘大观年谱考略

    这是清代诗人刘大观的年谱。刘大观生活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是清中期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人物,本书以考订其生平、交游、诗文创作时地为主,兼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学术交流、地域背景等内容。本书清晰地勾勒了谱主一生行迹,并充分展示了诗人所处时代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吏治民生等多方面的内容。
  •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抗战初期,蒋介石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正面战场的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就是证明,宋美龄也亲上前线慰问伤兵,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出了特殊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宋美龄则从自已所代表的美英派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对外外交折冲,继续推动抗战。蒋介石、宋美龄这对抗战期间的“第一夫妇”;就是在重庆这座中国的战时首都,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坏蛋是怎样成仙的

    坏蛋是怎样成仙的

    人族繁荣昌盛视妖族为土鸡瓦狗,扬言要屠杀奴役妖族,风雨飘摇之际孤厉到来,带领妖族强势崛起,让人族瑟瑟发抖。他是妖族之帝,也是妖族先知。他教会妖族战斗,也给予妖族文明。他仅仅是一颗坏蛋,却也是终极无上妖帝!
  • 战神武典

    战神武典

    身残体废记忆全失的江流,机缘巧合之下修炼战神武典,探索遗迹,挖掘秘辛,开启了当代战神的崛起之路。
  • 狼心公爵传

    狼心公爵传

    这是一部穿越者在异界打拼的血泪史,一个没有出身,没有奇遇,没有超人的智慧也没有过人的胆识的平民,在生死之间挣扎的故事。没有永恒的金手指,也没有不熄的王霸气。有的,只是一个不甘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已。注:本书作者(也就是我自己)脑子抽风,死活不愿意写傲天霸气无敌流,所以文章可能会比较......写实。请入坑的兄弟们做好主角随时缺胳膊少腿的心理准备。第一次写文,也许不怎么懂得迎合大众的口味,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小弟在此拜谢!
  • 魂归

    魂归

    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死后该魂归何处,是通往永生的天国。还是通往灰飞烟灭的地狱?每个人都惧怕死亡。不知道死后是否就如睡梦般没有知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毒女,腹黑二小姐

    绝世毒女,腹黑二小姐

    夫妻八年,夫君待她千般宠爱,万般温柔,却是骗局一场,只因她是丞相府二小姐,不过就是为了权利。登基那年更是灭她满门,把她打入冷宫,毁她响彻九国的绝世容貌,为了心爱之人无视孩子的遇害,夫君更是冷眼旁观。得以重生她软硬皆施,抢走大姐的心上人,毁了大哥的名誉。算计两个妹妹的婚事,获取几个皇子的芳心,与生母联手,夺取大夫人之位,玩弄皇子于手掌中。只要能够复仇,她不惜任何手段,遇神杀神,遇鬼斩鬼。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下)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下)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遇你之我幸

    遇你之我幸

    某日逛街路过286总军区碰巧遇见少将大人下车,为了显示自己的低调,她装作没有看见眼看前方目不斜视的走过去,一只手将她拉住搂进怀里,她抬头,少将大人看着身后的一群兵,声音清清淡淡却带着威严,“知道这是谁吗?”答曰,“回首长的话,不知道。”某首长挑眉,“这是我夫人。”她羞愧的将脸埋进他的怀里,耳边是一群兵整齐而有力的声音,“首长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