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3100000047

第47章 圣贤论为政(10)

奉行孝道的人,必须也重视忠道。如果一个人连忠道都不能奉行的话,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不会符合道德标准。所以在忠道尚且不能奉行的情况下,最容易失去其应有的东西,这不仅仅是危害他自己,同时也会给他的亲人带来耻辱。所以有道德品行的君子在奉行孝道之前,首先要恪守忠道。只要做到以忠道办事,富贵荣禄自然就会降临到他身上。因此,也就能对自己的亲人尽到爱敬之心,并很好地赡养他们,甚至还可以惠及于其他的人。这样做,就称得上是真正奉行了孝道。

【原文】

大哉,忠之为道也。施之于迩,则可以保家邦;施之于远,则可以极天地。故明王为国,必先辨忠。君子之言,忠而不佞;小人之言,佞而似忠而非,闻之者鲜不惑矣。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而成也。仁而不忠,则私其恩;智而不忠,则文其诈;勇而不忠,则易其乱。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此三者,不可不辨也。

——《忠经·辨忠》

【译文】

忠道的作用是多么的伟大啊!从近期效果来看,它可以保家卫国;从长远效果来看,它可以通天达地。所以圣明君王治理国家,首要的事情是分辨忠奸。忠良之士所讲+话,忠信不欺,值得信赖;奸佞小人所讲的话,虽貌似忠正但并不忠正,是一派欺人之谈,然而听到这些话的人还很少有不被迷惑的。任用那些既忠信又仁慈的人,国家的德业就会得到彰显;任用那些恪守忠信而又富有才干的人,国家政策一定会得到推举;任用那些既忠贞而又果断英勇的人,就一定能平定国难。所以说,一个人,虽然他具有各方面的才能,但一定还要讲求忠道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如果他仁慈而不忠诚,就会偏袒那些对他有恩的人;如果他有才智却缺乏忠信,就会善于掩盖自己的欺炸行为;如果英勇无畏却不讲忠道,就会招致失败。这三个方面,不能不加以认识、辨别。

【原文】

为人臣者官于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不思报国,岂忠也哉?君子有无禄而益君,无有禄而已者也。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是皆报国之道,惟其能而行之。

——《忠经·报国》

【译文】

作为臣属为君王做官治理天下,给祖先带来荣誉,给后代带来幸福,都是由于受了君王的恩赐、降福。臣属如果没想到报效国家,这难道还能算得上是忠义之举吗?君子只有不受俸禄却为国君服务的,却没有受了俸禄不报答君王的。报国之道有四种;一是举荐贤才,二是出谋划策,三是建功立业,四是为民谋利。推举贤才的人,为国家提供栋梁之材;献计献策的人,为国家提供治国方略;建功立业的人,是保卫国家的将帅之才;为民谋利的人,是国家的有用之才。这些都是报效国君的方法。只要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去做,这就够了。

【原文】

天下尽忠,淳化行也。君子尽忠,则尽其心;小人尽忠,则尽其力。尽力者,则止其身,尽心者,则洪于远。故明王之理也,务在任贤。贤臣尽忠,则君德广矣。政教以之而美,礼乐以之而兴,刑罚以之而清,仁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内,有太平焉。嘉祥既成,告于上下,是故播于《雅》、《颂》,传于后世。

——《忠经·尽忠》

【译文】

普天之下的人都能尽行忠道,那么就会出现教化淳厚的可喜局面。君子行忠道,主要是尽其忠心。常人行忠道,主要是尽其体力。尽体力效忠的人,其微薄之力一般只限于他自身;尽心智效忠的人,其巨大的影响则能遍及到极远极广的地方。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关键之处在于选择、任用贤明的臣属。如果臣属贤明并又恪尽忠道,那么君王之德泽就会被广泛地传播开来,从而达到天下大治。于是,国家政治教化因此而产生和美的效果,礼治文化也因此而兴起、发达、国家刑罚也因此而出现清明局面,帝王施予民众的仁政、恩惠也因此得以遍布、普及。这样的话,整个天下就会呈现出一派真正的太平盛世景象。美好吉祥的局面已经形成,于是就将它敬告给天上地下的神灵。这就是为什么要通过《雅》、《颂》加以传播,并代代相传、没有穷尽的原因所在。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

【译文】

孔子说:“那就是孝啊!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它而产生出来的。你先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我告诉你!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应该特别地加以爱护,使它们不要受到毁坏伤害,这是孝的起码要求;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功业,并遵循天道,从而扬名于后世,并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最终目标。所谓孝,起点是侍奉父母,然后效力君王,最终建立功勋,成就事业。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孝经·三才》

【译文】

曾子听完孔子的话,深深地感叹道:“孝道实在是太伟大了!”

孔子说:“孝道,是上天永恒的法则,是大地不变的道义,是世人不变的行为标准。孝道是天地的常理,民众百姓于是取法它来作为自身的准则。取法上天的日月光明,借用大地的恩惠,来治理万民,所以那教化并不严厉却施行得尽善尽美,那政令并不苛刻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先前的圣贤明君正是领悟到了通过教育便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一切都是亲自带头,以身作则,并把对民众的博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感化下,民众没有不念旧恶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亲了。然后再徐徐向他们讲述道德、礼仪,让他们懂得并主动地去按道德、礼仪行事。这些先贤们还亲自带头,尊敬别人,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谦让之态,于是民众也不再产生争斗之举了,先圣们还制定了礼仪之度与和谐音乐,用之引导、教化民众,这样,人们就学会了和睦相处。其实只要你向人们引导和宣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丑的,人们是能够区别开来的,并且也就不再去违犯禁令和法规了。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孝经·天子》

【译文】

孔子说:“天下作为敬爱自己父母的人,便不会恶待他人的父母;作为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就不会怠慢他人的父母。把挚爱尊敬之心尽力奉献给父母,再把这样的道德教化施予百姓,为天下人树立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孝经·士》

【译文】

用侍奉父亲的方式侍奉母亲,对待双亲的爱心是相同的;用侍奉父亲的方式去效命君王,对待君、父的恭敬也是相同的。所以,母亲得到儿子的爱心,君王得到臣下的恭敬,父亲则二者兼而得之。所以,用孝心来效命君王便会忠贞,用恭敬去侍奉长辈便会顺从。忠贞恭敬不出缺误,来效命他的君王,才能保全他的俸禄官位,延续他家宗庙的香火。这就是士人的孝道。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孝经·广要道》

【译文】

孔子说∶“教育民众互相亲近,互相友爱,最好的办法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民众讲求礼节,做人谦恭和顺,最好的办法则没有比倡导敬爱兄弟更好的了;改变旧的不良的习气、制度,建立新的行为规范,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音乐的感化;要使国家安稳,天下民众训服,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礼教办事。所谓礼法,一言以蔽之不过就是一个‘敬’字罢了。尊敬他人的父亲,做儿子的自然而然就会十分高兴;尊敬他人的兄长,做弟弟的自然而然也会十分欣喜;尊敬他人的国君,为大臣的也会心情愉快。总而言之,敬仰一个人,却能使千千万万的人高兴、愉快。虽然受到尊敬的人是少数,但能从中得到快乐的却有许许多多的人,这就是之所以要大力推行孝道的关键所在啊!”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孝经·广至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孝道去教化民众,并不是挨家挨户并且每日每天当面去说。为了教导民众讲求孝道,所以他尊敬全天下所有的父亲。为教导民众讲求孝悌,所以他尊敬天下所有的兄长。为教导民众臣服归顺,所以他尊敬全天下所有的国君。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孝经·广扬名》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尽孝心,那么他也能把侍奉父母的孝心转为侍奉君主的忠心;侍奉兄长能讲孝悌,那么他也能将孝梯之心转为侍奉长者的恭顺;在家中能处理好家务,那么他也能将治家之理转为治理国家的策略方针。所以说,能够在家中尽孝道,具有美好品德的人必然会树立美名传扬后世。

【原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周易·否卦》

【译文】

君子遭遇困顿险厄时,应以节俭为德来避免灾难,不要以追求利禄为荣。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临国莅民,所患何也?”对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无忠而不信,无信而不忠者,是故君臣无狱,而百姓无恐也。”

——《晏子》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执掌国政管理人民,最忧虑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最忧虑的事有三件:忠于国君的臣子不被信任,这是一患;国君信任的臣子不忠诚于国君,这是二患;国君与臣子不同心,这是三患。所以贤明的国君身居上位,没有对忠臣不信任的现象,也没有国君信任的臣子不忠心耿耿的现象,所以国君和臣子同一条心,而百姓也无怨言。”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为人顺从孝顺并且又喜欢作乱,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作乱却喜欢造反的,从来就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上。根本树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孝顺有礼,这是仁礼义的根本吧?”

【原文】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

【译文】

孟子说:“尊奉自已家的长辈,推广开也去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已家的幼童,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幼童,那么既尊老又爱幼,治理天下便可以象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样容易了。”

【原文】

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

——《三国志·吕布传》

【译文】

用孝来治理天下的人,不杀别人的父母;广施仁德于四海的人,不废除别人的祭祀。

7、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政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崇儒》

【译文】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只在于得人。用人不当,必难以达到理想的政局。现在取人用事,必须以德行、学识作为根本。

【原文】

衰公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论语·问政》

【译文】

鲁衰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选用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选用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服从。”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论语·子路》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教导手下的办事人员,赦免犯了小错误的人,选用贤良的人。”仲弓说:“怎样知道哪些人贤良而选用呢?”孔子说:“选用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别人还会把他埋没吗?”

【原文】

子贡问大臣。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子贡曰:“然则荐贤贤于贤。”子曰:“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同类推荐
  • 红墙回忆(下)

    红墙回忆(下)

    红墙高大雄阔,红墙阻断了普通百姓的视线。红墙内是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红墙内是共和国领袖的住地。这里,有波澜起伏的政治风云,有领袖人物的真实人生,有领袖们的感情生活。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这里的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无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蕴含一种闪光的思想,所散发出的真情,总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且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吟诵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愉悦。
  • 红色的记忆

    红色的记忆

    本书以曾经的新四军战士的身份,讲述他们曾经的所见、所思、所做的点点滴滴。全书以人物特征为据,共分有五个篇章:(1)巾帼女兵,彰显英雄本色。如“军民情谊难忘怀,为民服务记心间”的孙燕、“战火纷飞心澎湃,峥嵘岁月情永恒”的魏文英;(2)初生牛犊,志在报国。如“千锤百炼,终成自觉革命战士”的沈步云、“‘抗战救国’偶参军,艰苦跋涉寄未来”的蔡浩、“红色血脉常涌动,为党为国战一生”的郝龙清;(3)战血生涯,铸就永恒历史。如“历史难以磨灭,鲜血铸就永恒”的郑子雄、“赴汤蹈火战革命,八秋耕耘共秋晖”的张永;(4)峥嵘岁月,坎坷军旅路。如“六十载光阴,回首话倥偬”的梁振邦、“为人民服务是无上光荣”的蔡兆铭;(5)忆戎马征战,展新中国和平岁月。如“磨练考验知革命,激情澎湃军旅路”的沈宏达、“冷静做人,理性做事”的钱正麟等。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热门推荐
  • 篮球心

    篮球心

    曾经的天才高中少年因为意外伤病暂退篮坛,步入大学时代,养好伤病的他重新归来,他是否能重新证明自己?
  • 荒原上的转变者

    荒原上的转变者

    今天,公元2114年10月20日,地球仅存人口,3000万。那一天,青蛙退化了后肢重新获得蝌蚪时期的尾,牛群变得巨大无比狂暴肆虐,蜘蛛蟹跃出海面用巨钳袭击逃离陆地的海船,深山里的老鹰用坚硬如铁的羽翼割开人类的喉咙。灰黑色的海洋,巨门轰然打开,古老的生物在门内睁开了赤金色的眼瞳,暗金色纹路是他鳞片的刻痕,碧蓝的鱼鳍遮天蔽日,他劈开万米海底的重压,如潜龙升空,鱼跃而出海面,但没有一颗卫星可以观测到他的雄伟身姿。天空是卷积的黑云,空与海形成传说中归墟的景象,黑云翻涌成了无底的黑洞,海浪被他卷上天空,掀起的巨浪海啸淹没沿海的各大城市。面对荒原上无尽的怪物,人类该如何生存下去,又如何拯救自己。在这个没有神明的世界,你还在企盼神明的救赎吗。“在神明不存在的世界,我们只有自己拯救自己。”血海中的男孩仰头看天,是要质问神明,是要在这个连神都抛弃了的世界里点燃燎原的火种。
  • 邪门魔道

    邪门魔道

    考古学家古城,再一次挖掘过程中不慎穿越回亿万年前。莫名见证赶尸派灭门。莫名被赶尸派掌门传以内功,以此延续赶尸派香火。古城必须躲过正派重重围剿,还要寻找丢失的三魂七魄。一路逃亡,一路狂杀。尸临天下……
  • 穿梭诸天的旅者

    穿梭诸天的旅者

    江峰拥有了一个可以降临诸天的系统。三千世界都有流传不同的传奇。见证江峰从平凡到不朽,在诸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 林隐异闻录

    林隐异闻录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双目所见,不过是支离破碎的片段;用心所闻,才能知世间种种奇异。谨以此文,记录过去、现在与未来曾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奇异事件。
  • 此晴可待成追易

    此晴可待成追易

    我喜欢坐在角落里因为可以清楚的看到你的侧颜。能为你做出的最后一件事竟是走出你的世界。祝有人为你冬日驱寒夏日遮阳秋日躲雨春日避光。只有当梦见全城停电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黑夜。是的,我喜欢你。可是,你如同冰山,有化不开的愁绪;你好比黑暗,包裹着我的睡眠。别以为弃旧图新就是可耻,难道死缠烂打就是坚持。我揽不住要走的风,抱不住整片天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天蝎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天蝎座

    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存活,觉得只要够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犯法、不过分,上天就会庇佑。但是,意外依然来了,对手如此无耻,健康问题爆发,工作环境大变,每一件事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这是天蝎座2012年最深沉的恐惧。2013年,也是最令人恐惧的土星笼罩天蝎的年份,土星这位严师要天蝎座修练的是“自己”,若一直有受困的感觉,必须清楚是什么缺点导致今天的感受,不能再推诿了;该修正自身的错误,努力转型了。这种因智慧带来的转化,将会为未来的日子带来成功的契机。
  • 暮阳朝月

    暮阳朝月

    天云38年,先帝驾崩,楚王顺势登基,娶一皇后名为孝德皇后,皇后诞下一子姓云名暮阳,传闻这位嫡长子出世时,漫天紫光,日月同辉。现代一女子姓林名朝月,20岁时不幸车祸身亡,穿越回六岁,又因喝水呛死而穿越到天云朝。注:本文是身穿。
  • 青莲传说

    青莲传说

    我是佛前的一株青莲。千年来,我看过芸芸众生的缘起缘灭。千年来,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爱恨情仇。可是,我不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心跳,什么是恨,什么是心碎。一切的故事从那一天开始。
  • 无虚之境

    无虚之境

    重生?平凡少年的新生,将人生一切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