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72700000029

第29章 第四天王一一“土狼”任正非(5)

2001年,纳斯达克股市中所有与网络产品相关的公司,股价全部出现了大幅的下滑,股市综合指数的跌幅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6%,几年以来一直引领IT产业高速发展的网络泡沫宣告破灭。国内市场分析公司在对国内电信市场进行分析时指出:“经历了互联网的亢奋与辉煌,满以为可以继续沐浴在新世纪曙光里的中国IT业一下子跌入了迷惘的艰难时期。”可就是在业界一片委靡之中,2003年,华为在全球的市场销售收入却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就达到了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80%,这样的成绩足以使华为成为民族通信产业的骄傲。尽管如此,任正非认为华为的“冬天”仍然没有过去,在他的思想里,华为的“冬天”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是永恒的,只要华为存在,就没有消失的一刻。

同时,任正非发现,现金流是能够使华为有效“御寒”的另一件“棉祆”。2001年,华为以7.5亿美元(折合现金人民币60多亿元)的价格将安圣电气卖给了美国爱默生公司。专家评价:“安圣电气的剥离过程非常专业、合理,时机也选择得很恰当,显示了爱默生与华为在经营理念和管理策略上的水平。华为的无线技术中心在上海,研发投入至少在4亿元以上。在资金再次收紧的情况下,又要保证资产负债率不继续攀升,7.5亿美元现金,对要下大力气发展核心业务的华为来说,不啻是‘雪中送炭’。”

任正非把现金流作为了华为“抵御冬天”的另一件“棉祆”,这件“棉祆”就来自于安圣电气,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时,他指出:“家有粮,心不慌”,在深圳口袋里有钱,心就不慌。在最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一定要重视现金流对公司的支持。在销售方法和销售模式上,要改变以前的粗放经营模式。我宁肯卖得低一些,一定要拿到现金。这个冬天过去,没有足够现金流支撑的公司,在春天就不存在了。

最初,任正非准备出售安圣电气时,也有很多人对此颇有置疑,但最后不争的事实表明任正非决策的正确。后来,任正非也一再告诫属下“现金就是华为过冬的棉祆”,产品即使降价也要卖掉,因为它能收回现金,而不是呆在仓库里被动损耗。正是任正非这种“断腿保全身”的智慧,使华为终于走过了漫漫长冬,迎来了艳阳的春天。

任正非以及华为的员工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压力压迫着、被一种竞争意识追赶着,一刻也没有停止奋斗。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拼搏后,华为不仅自己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而且带动了中国的电信设备业一起冲向世界市场,但是华为的危机感从来没有减弱过,华为人还是在一刻不停地为了共同的目标“牺牲”着。

我们可以看到,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成功进行了海外市场拓展。可以说,在华为的带领下,中国的电信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电信业中一支重要的竞争队伍。据诺盛咨询的统计,华为海外市场合同销售占全球市场的比例由2004年的40%增长到2005年的58%,到2006年年底达到64%。

任正非在实现公司的梦想时也成就了华为人的梦想,华为在成为全球知名企业时,也创造了几千个百万富翁。在华为,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以千人计;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以百人计;即使是本科毕业生,年收入水平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华为人的“牺牲”是为了公司,也是为了自己;他们的竞争意识是公司给的,也是自己给的。

今天,华为已经在光辉笼罩之下,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企业,但是它没有丝毫的懈怠。2007年,华为又开始了一项新的尝试,为了让公司继续保持竞争意识,倡导工作满8年以上的老员工主动辞职。结果自9月底开始,包括任正非自己在内总计有上万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出自愿辞职。员工辞职后,即可以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

全部辞职老员工均可以获得华为公司支付的赔偿。补偿方案为“N+1”。N为员工在华为工作的年限,如果某个华为员工的月工资为5000元;一年奖金是60000元,假如他在华为工作了8年,那么他得到的最终赔偿数额就是10000元(工资+年奖金平摊)乘以“8+1”,计90000元。据了解,华为为了这次大辞职活动总共要付出的赔偿金额高达10亿元。

这次大辞职活动包括华为总裁任正非自己、副总裁孙亚芳以及一批华为创业元老在内,其可谓意义非凡。在许多大公司内部,总有一部分元老级人物,他们曾经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他们凭着自己的资历俨然成为了“公司的贵族”,开始“尸位素餐”,不思进取,这也可以说是大企业病的根源之一。华为这次“先辞职再竞岗”活动,让元老与新秀重新站在一个平台上来竞争,消除了这种“病源”。所以,华为许多年轻的有志之士对这次竞岗赞口不绝。这就是华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华为的“牺牲”,任何人在进入华为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做好“牺牲”的准备,因为除了不断地向前,任正非不会给你歇息的机会,哪怕你是元老。遵守自然淘汰法则是最科学的,任正非深谙其中的道理。

危机是悬在每个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企业通过危机管理对策把一些潜在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必然发生的危机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虽然危机具有偶然性,但是危机管理对策并不是无章可循。任正非前瞻性地提出了“华为的冬天”,然后又为华为找到了“艰苦奋斗”和“现金流”这两件“过冬的棉祆”。华为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的改造,始终保持竞争意识,这为华为在国际市场的大展拳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7.随环境而变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求变。只有冲破旧的外壳,才能开拓新的价值。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是永恒的。变革是通往光辉未来的必由之路。

—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狮子建议9只野狼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一只野狼说:“一人一只本身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将它打晕在地。

其他野狼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狼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兄弟的话意思是,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解释的?”野狼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晕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变通还是死亡,很容易得到答案。

《易经》里也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是当形势发生变化时,做事的策略、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任何模式的管理结构都具有阶段性。环境在不断变化,管理模式也要适时而变。华为的组织模式正是在变通中形成的。

在发展初期,由于员工数量较少、公司内部门比较单一、产品的研发种类也比较集中,华为采用的一直是中小企业普遍实行的直线式管理结构。任正非直接领导公司综合办公室,而综合办统一领导下属几个系统,各系统中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只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管理权;每个部门员工的所有工作事宜也只需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报告;主管人员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这种组织模式权责分明,协调容易,反应迅速,使公司最高领导者任正非下达的命令和战略部署更容易得到贯彻,帮助华为迅速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96年,随着高端路由器在市场上的逐步推广,华为员工已发展到800多人,产品种类也开始从单一的交换机向其他数据通信产品与移动通信产品扩展,市场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这时直线式管理模式的缺点日益显露:没有专门的职能机构,管理者负担过重,难以满足多种能力要求;一旦“全能”管理者离职,很难尽快找到替代者;部门间协调差。另外,当时华为所在的电信产业发展迅速,几乎每3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大的技术变革。为适应这种情况,任正非认为华为必须建立起一个既可保持相对稳定、又可灵活调整的组织结构。为此,任正非还专门派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建国去欧洲学习。

通过学习、理解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华为在早期直线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矩阵管理结构。从公布在华为公司网站上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图我们可以看出,华为公司的组织结构一共有五层。

华为建立组织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战略决定结构。从理论上讲,华为的矩阵式管理结构是由一个静态结构、一个动态结构和一个逆向求助系统组成。一旦出现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业务和新事业生长点,华为就会在组织上建立相应的负责部门。当市场出现新的机遇时,这些部门就会迅速出手抓住机遇,而用不着整个公司行动。在这些部门的牵动下,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将随之变形。变形过程中,组织结构内部相互关联的要素并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与要素有关联的数量和内容。任正非所倡导的就是在华为内部一个系统发生变化,所有系统都跟着变,但这种变形是暂时的,当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后,就应恢复到常态。这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灵活的矩阵结构逐渐代替了早先的直线结构,给华为带来了新的活力。

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设备等资源在不同的产品、服务领域间灵活配置,使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劣势在于容易形成人浮于事、官僚作风的氛围。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对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

不过任正非通过其他制度的实行,有效地克服了以上缺点。比如在干部层中实行轮岗制,任何的升迁都在很短的周期内,且即使是同等的官衔也是以贡献论薪酬。这些制度有效地抑制了官僚作风的形成。另外,华为内部的奖惩制度非常健全,且实行组织军事化管理,因此企业执行力非常强,办事效率极高。比如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胆寒。

矩阵式结构给华为带来了巨大好处,也引来不少企业纷纷效仿。2007年1月31日,一条“公司组织结构实行重大调整”的消息出现在中兴的内部刊物《中兴通讯》上。中兴的组织结构自此开始转为“矩阵式”结构,类似于当时华为的管理模式。

中兴从1998年起实行的是并行式的“事业部”管理模式,业务部门包括七个事业部门。各事业部相对独立、行动灵活,可以稳健地面对市场变化。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变化,该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

首先,虽然各事业部不拥有完整的自主经营权,但中兴集团对事业部按照虚拟公司进行单独考核,即“销售”给营销事业部,营销事业部从产品事业部“购买”产品,因此对产品事业部考核就有了类似“销售收入”的指标。这种相对独立的模式,使得事业部之间的协调很容易出现问题。另外,最近几年,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单个产品,而是整体解决方案。而在中兴并行式的事业部管理模式下,任何一个事业部都没有能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由于事业部之间沟通壁垒的存在就可能丢掉许多销售机会。

调整之后的中兴,建立了以职能体系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分为:市场体系、研发体系、物流体系、销售体系、手机事业部。除了手机事业部没有参与重组之外,其他部门都有相应调整,被归入不同体系。并行式事业部管理与矩阵式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原来的体系是按产品线划分,现在的体系是按照流程和职能来划分的。中兴某高层说:“此次组织机构调整就是要建立矩阵式管理,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见,任正非不仅需要华为以其科技优势成为国内电信业中的先锋企业,而且还要求其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动国内企业。不过,任正非永远不会满足于既有的成绩,他时刻在不断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用任正非自己的话说,“华为永远都不会有一个稳定的矩阵结构网,当该结构网收缩时,就会叠加起来,意味着华为要精简部门、岗位和人员;扩张时,网就会拉开,就要增加部门、岗位和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流程保持相对稳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华为在不断调整中寻找最适合的组织结构。”

拘泥成法、不知变通的企业家不是一个好企业家。任正非求新求变的精神和长远的战略目光,不仅体现在他为华为制定的先进的管理体系上,而且也体现在华为的市场战略上。

现代商战中,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利益团体,其对竞争对手或其他团体采用的“外交”策略也会以自己的利益目标为转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华为的市场攻伐战中,该理念成为其行动的指导思想,华为人利用其不断完成自己的市场攻伐计划。

比如2006年8月初,华为同摩托罗拉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和销售UMTS、HSPA无线网络设备,并于年底在上海成立一家3G联合研发中心。

摩托罗拉是国际电信业的老牌公司,昔日与华为的竞争势头堪称激烈。那么,任正非为什么要同这位对手走得如此亲密?原因显而易见。在今天的全球市场上,诸侯林立相互混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严峻的现实正使通信设备生产商们联合起来,寻求更长远的共同利益。面对着来势汹汹的业界整合浪潮,任正非正是要通过与老牌电信公司联合的办法缓解压力。

不过,对于华为来说,与摩托罗拉合作最重要的目标,还是进攻北美市场。众所周知,欧洲和北美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3G高端市场。之前,华为已经在欧洲取得了突破,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因此进军北美市场就成为眼下华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2006年初,华为曾试图和加拿大北电公司合作,希望通过迂回战略进入北美,但最终合作不了了之。这次能够与摩托罗拉合作,无疑为华为开拓北美市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渠道。而对摩托罗拉来说,美国朗讯科技公司与法国电信设备供应商阿尔卡特合并后,其在北美市场的份额也正受到威胁,与华为的合作将大大强化其抗衡“阿朗”的实力。

同类推荐
  •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她说自己的生命如同内部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她也曾为了一个男人低到尘埃里去,开出花来。她是被定格在民国的女子,在人们的印象里,她永远处在那个响着百乐门舞厅的靡靡之音,流过倒映白渡桥与夕阳影子的黄浦江的旧上海,穿着艳丽的旗袍,抬起下颚,用冷静而疏离的目光看向人群。她是繁华外一缕青灰的月色,她是物欲与情感撞击之后的残骸,她是堪称传奇的民国女作家,她是独一无二的——张爱玲。这本《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这就是马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就是马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马云唯一授权官方传记,由马云亲笔作序,马云助理陈伟历时七年,精心撰写:最近距离的观察,最真实的呈现,最详尽的讲述,那个真实的马云。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戴高乐

    戴高乐

    戴高乐,1890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里尔的一个天主教爱国主义家庭。1909—1912年在圣西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未来优秀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英勇作战,曾三次受伤,在凡尔登战役中一度被误认为已阵亡。二战期间,当法国政府准备同德国谈判停战时,戴高乐离开法国前往英国,并于1940年6月18日在伦敦发出著名的坚持抗战号召。此后,他作为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1965年他成为首任通过全民普选当选的总统。1968年5月由学生和工人发动的叛乱,动摇了戴高乐的领导地位。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热门推荐
  • 易情难移

    易情难移

    沈听白,一个令人窒息的名字,末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三大家族为首的沈家的当家掌门人,在六年前正在过生日的沈听白在父母被刺杀而死的那一夜,仅凭一人与爱犬盏昭之力,杀了来刺杀的将近十个杀手,变得毫无人性,从一个逃跑的人,变成了一个头也不回杀人如麻的人,文质斌斌在旁人眼里平易近人的他突然变得冷漠至极,以往晕血的他突然杀人不眨眼,血腥画面如同常见一般……那是被刺杀的一夜,熟悉的感觉让沈听白放弃了求生,重伤的沈听白躲在巷子里,虽然是血腥的一晚,但是他却遇见了相隔六年,生命里终于出现的光……他将她占有,他将她宠上了天,从此,末城的人都知道,鹿轻!沈听白唯一的软肋!也是沈听白唯一的温柔……
  • 玉玦之珩戒

    玉玦之珩戒

    新晋作家陆小贝签售会意外被杀,死因迷雾重重,再度醒来,竟变成了太子白珩,阴差阳错踏上寻找玉玦碎块之旅……死亡的真相慢慢揭露,一边是深爱着陆小贝的国君李宪,一边是一路生死不离守护着她的拓拔辛……
  • 音俘众生:妖孽邪王的宠儿

    音俘众生:妖孽邪王的宠儿

    穿越异世,拥有百年不遇的召唤师体质,身世迷离,自己竟然是混血精灵。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各个人心险恶,肮脏不已。却不料,会遇见大陆上的最强天才,和他又会有怎样的火花?真相之路困难重重,却因为有他的陪伴,都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 万圣之体

    万圣之体

    九州大世,帝皇层出。天帝神皇遁世,末道时代哪个称雄。神武东域谁敢称霸?谁能鏖战天下?世间乱道群雄战,自古美人出红尘,一子怒出天下动。九洲末道殁,谁为万古一帝皇。
  • 漂泊的狼旗:一支古罗马军团在中国的归宿

    漂泊的狼旗:一支古罗马军团在中国的归宿

    将近二十年前,也就是公元1989年9月30日,新华通讯社《参考消息》披露:在中国西汉王朝时期,有一支古罗马军队被安置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城南祁连山下。这是可能的吗?在距今两千年前的西汉王朝和相隔万里远的罗马帝国,怎么会有两支军队发生接触?而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怎么在中国史书中不见记载,也为当代史学界毫无知闻?这是一部千曲百折的军人流亡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史;同时也包含着许多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和爱情悲喜剧……
  • 流云之寒

    流云之寒

    我想写个末世文,于是就开动了。韩伊莎在凡洛拉学院是校长的孙女,本身也是雷系的学生。在本书里,穿越成为一本末世文的女配角。因不满女主角的金手指,不满作者让“她”莫名其妙死亡,奋起反击。
  • 九转轮回劫

    九转轮回劫

    当赤阳西悬,至亲鲜血浸满。当墨云临空,挚爱命陨眼前。当雷霆撕裂苍穹,少年一袭红袍逆天而上!当万千生灵跪伏,还有谁能踏着万千亡魂唱响新的战歌!
  • 三国壕杰

    三国壕杰

    一个只想在虚拟三国游戏中种田的少年,开局便被骗光了所有的金币,不能种田的游戏不存在快乐,看洛林如何在三国乱世中寻找快乐。QQ群:736871735
  • 我们到底是谁

    我们到底是谁

    灵界公主齐七被人设计离开灵界,肉身被毁魂魄不小心在人类少女颜箬的体内沉睡。在被颜箬不小心唤醒后发现灵界在自己离开后变得混乱,听逃出来的部下道出凶手竟是自己的未婚夫婿夏王。虽然觉得不对劲但是为了早日回到灵界她还是踏上了重塑真身之路。在经历了一系列灵异事件后夏王的真正身份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场算计的最初原因还是因为爱情,在真正伟大的爱情面前她只是个炮灰。原来裂痕一直都在,只是他们都忘了自己到底是谁。
  • 衣食住行与健康长寿

    衣食住行与健康长寿

    本书分6篇,全面介绍了有关健康长寿的相关知识和保健方法,尤其是介绍蕴含在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中的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