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75700000009

第9章 砚里有乾坤(1)

砚是古代文人研磨和储存墨汁的工具,源远流长,各式各样的砚,以及它们演进的过程更反映了历朝历代的生活文化。除了作为实用的工具外,砚更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

砚的历史

砚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作为墨的研磨工具,毫无疑问,它是在笔墨问世之后才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的。

1975年,在湖北秦代墓地出土了木牍、墨和砚石。这表明,最迟在战国时期便已经有了砚。因为那时人们已开始用墨和笔把字写在简牍上,砚的出现,自然是适应了这一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砚一直是配着砚石磨墨的。因为当时使用的是天然墨或半人工墨,还不能直接在砚石上研磨成墨汁。到了汉代,出现了松烟墨,后期更用纸来书写。这一切促进了砚的发展和变化,砚石开始不用了,而是用墨锭直接研磨,砚上也有了装饰的花纹。

汉代的砚,多数是圆形,而且有三只脚。汉代的砚除了石砚外,还出现了陶砚。魏晋时又出现了瓷砚、铜砚、铁砚等品种。而陶砚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隋唐时的砚台,其形体呈现出多样化,有圆形、三角形、龟形、箕形等样式,最流行的是圆形和箕形,并仅有一条或两条腿。砚面不再像汉晋时,仅仅稍微凹下来,这时的砚凹下得较深,而且不分砚池砚堂,为的是能储存较多的墨,这也许是由于唐代书法艺术的影响和需要所致。五代时期,砚的形制有了重大变化,没有腿的平台砚开始出现了,而且开始在砚台上刻写铭文。唐代的砚台仍以陶质为主,唐中期以后,石砚开始流行。宋代,陶砚完全让位,石砚占据了主流地位。由于产地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注重石料质量,并形成了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砚为最著名的四大名砚。

宋代时我国雕砚工艺史的辉煌时代。石料的精心挑选,为雕刻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些名贵砚台,还特别讲究石眼,所谓石眼,就是利用砚石本身固有的斑点,经过人工巧妙雕饰后,所表现出的风格与形象。如果一块砚台,镶有趣味天成的砚眼,少则增值数倍,多则价值连城。

据古书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在市场上看到一方砚台,砚面上有个豆粒大的凸面,中间有一小黑点,四周密密环绕着无数浓淡相间的晕纹,形状恰如八哥鸟的眼睛。这便是不可多得的砚眼。那位秀才一看到这方砚台,便爱不释手,试图买下。但因卖家太高,讨价还价之后,仍未成交易。那位秀才只好惋惜地把砚台轻轻放下,摇摇头走了。那位秀才回到家中,还是对那块砚台放心不下,于是便取出卖主所要的银两,要立即去把砚买回。谁知他刚要出门,只见那位卖主却兴冲冲地跑上门来,手里捧着那方砚台。秀才接过砚台一看,与方才自己要买的那方砚台已大不—样了。原来,卖主以为秀才之所以不买那方砚,是因为有那块石眼碍事,所以特地磨平了。秀才一听,连连叫苦,但木已成舟,再无补救办法了。卖砚人自然也是后悔不及。这个故事足以说明砚眼的难得与贵重。

明清两朝,砚刻艺术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砚式没有定型,根据石料的特质,因材施艺,使所雕砚台,几乎块块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而且这一时期的不少文人还亲自刻写砚铭,增添了砚的艺术价值。文人墨客之所以如此好砚,—个重要原因,便是笔、纸、墨的使用周期较短,必须频繁更置,而一方砚台,如无其他情况,可伴人终身。所以在“文房四宝”中,又有以砚为“第一宝”之说。

建国以来,我国砚的制造业有了空间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生产的著名砚台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江西婺源的龙尾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新绛的澄泥砚、河南洛源的天坛砚、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贺兰砚、山东的鲁砚、河北易县的易水砚、江苏吴县的藏书砚、江西玉山的罗纹砚、江西星子的金星砚、江西修水的修水砚、吉林通化的松花砚、山西五台的五台砚、江苏扬州的漆砚等,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近代以来,由于墨汁的广泛采用,各式墨合、墨斗的大量制作,而使用砚台磨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展望未来,“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依然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斯落妖龙做砚石

很久很久以前,鄱阳湖里有一条巨龙,它的名字叫“斩尾龙”,平日里经常残害附近的黎民百姓。每年清明节,斩尾龙都要到歙县问政山它母亲的坟墓上祭奠一番。有一年,它带着它的九个儿子——红龙、赤龙、紫龙、白龙、黄龙、青龙、乌龙、绿龙和花斑龙一同去扫墓。十龙—起出动,只见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鄱阳湖大浪滔天,湖水纷纷涌出湖堤,向着徽州方向奔涌而去。霎那间,从鄱阳湖到徽州的地段,全都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正值张天师在齐云山一带云游,看见眼前景象大吃一惊,以为又是什么妖怪在兴风作乱,于是拿来斩妖剑,拔地而起,从云头向下视察。只见齐云山南面闪闪发光,亮色愈来愈近。张天师举目定睛,发现那发光之处正是斩尾龙父子的龙珠,随即大怒。

一会儿功夫,斩尾龙已来到齐云山上空,并嗅到了张天师的仙气,便回头对其九子说:“这里有仙气,孩子们快走。我的尾巴就是被他斩断的,你们的爷爷也是被他加害于镇妖井底。”正在这时,只听见早已在云头等候的张天师大喝一声:“妖孽,还不快快束手就擒!”说话间手起剑落,已将斩尾龙砍成九段。并将龙头甩到歙县溪头,身体甩到祁门,龙爪等扔到—个山脚下,这个地方后来就叫“九龙坳”,而这些残肢碎体后来都变成了砚石。

将斩尾龙除去之后,张天师又将红龙、赤龙和紫龙一一斩首。此时的齐云山已经是一片血海,龙血顺着齐云山向海阳、万安、岩寺等地流去。经过之地的岩石都被龙血浸润,变成了紫红色。其他六龙见势不妙,纷纷仓惶逃跑。其中小白龙和花斑龙向黄山方向逃去,张天师将花斑龙斩首在黄山桃花溪,花斑龙后来变成花岗岩,所以黄山的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小白龙从黄山逃往安庆,被一位大仙收服,然后变成了白色的大理石,所以安庆的大理石很出名。黄龙逃亡杭州西湖,也被收服,西湖后来就有了—个叫“黄龙洞”的地方。

乌龙则逃到了江西,张天师一路追赶,赶到龙尾山时,发现乌龙正藏在芙蓉溪里,遂抽出宝剑,举剑就刺,不想只斩去乌龙的—截尾巴。乌龙顿时鲜血淋漓,跪地求饶:“张真人,我本性善良,只是父亲叫我作恶的。”张天师看乌龙真心悔改,于是正色道:“今日且留你一条生路,也好叫你家烟火常续。日后必不能再度作恶,残害百姓。”乌龙谢过张天师,就往怀玉山方向逃去。不想刚到怀玉山,就被观音菩萨用罗裙收服在山脚下,化成了“罗纹砚石”,而被斩落在芙蓉溪里的那半截尾巴也变成了精美的砚石——龙尾石。

张天师追赶青龙和绿龙到歙县后,发现观音菩萨已在那里等候多时,观音菩萨说:“不必追赶了,我已将它们锁在了‘龙王尖’。”据说,后来人们常说的歙石中的极品“庙前青”就是由它们变的。

陶渊明与金星砚

金星砚是砚台中的名品,产于江西庐山脚下的星子县。

据传说,第一块金星砚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亲手刻制出来的,那是公元317年的事情。

那年,陶渊明来到一个叫彭泽县的地方作县令,每月可挣到五斗米,这在当时,是比较微薄的工资。有一天,上边派人来到彭泽视察。按当时礼节,陶渊明要衣冠整齐地出城亲自迎接。陶渊明早就听说派来的这个官员—贯狐假虎威,搜刮百姓,因此很不情愿与此人打交道。私下里,陶渊明对县衙的同事们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这个乡里小儿点头哈腰呢?”—气之下,就在那位官员来到彭泽的前天夜里,带上家眷行李回到了故乡——星子县温泉陶村,从此过起了隐居生活。因为他家门旁边有五棵参天的大柳树,陶渊明于是便自称“五柳先生”。

一日,陶渊明在驼铃山下漫步,一个偶然的机会,拾得—块玲珑剔透的青石。当时,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揣回家中。经过数日研磨琢磨,竟刻成—方精美的石砚。从此,他便用此砚写诗作赋,著名的《五柳先生传》就是用这方砚台写成的。后来,当地的一些工匠得知此事,便纷纷上山采石,开始了雕刻石砚的工作。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把这—带出产的石砚叫作“金星砚”。由于第一块金星砚是陶渊明制造的,随着陶渊明名声的越来越大,金星石砚也渐渐为天下文所景慕。

宋朝时,广东的端砚、歙州的歙砚早已名闻天下,誉满中原,可是,当大学者朱熹在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曾为得到—方金星砚而诗兴大发;民族英雄岳飞曾珍藏过金星砚,传于后世;连宋徽宗皇帝也称金星砚为“砚中之魁”,足见金星砚在当时影响之大。

现在,金星砚作为江西省星子县的著名传统手工艺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产品已畅销全国各风景名胜旅游点。1981年,金星砚获江西省优秀产品奖,现已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产品,正在彰显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辉。

盘谷藏宝砚翠柏尽扭枝

河南省源县北有座寺院叫盘谷寺。这里曾是唐代隐士李愿隐居的地方。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著有《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盘谷随之名声大噪。盘谷寺后面群峰耸立,大山深处盛产一种石砚,这便是有名的天坛砚。

在这里,你会看到一种奇观,满山松柏青翠欲滴,或扎根于石缝之中,或倒挂在悬崖之上,但几乎所有的柏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棵棵顶梢向回盘旋,蔚为奇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盘谷扭枝柏”。关于这种扭枝柏,还有—个神奇的传说。

唐朝时,有一贤士名叫李愿,因不满当时朝政,来到盘谷隐居。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韩愈是十分要好的朋友。韩愈曾把自己心爱的一块天坛砚赠给他,作为纪念。这块宝砚,似马蹄状,紫红如玉,有数条金线相通。石中花纹,有如惊涛骇浪。波涛之上,有一匹骏马气宇轩昂,踏波回首。只要用口一呵,便有晶莹水珠渗出,立可研墨。李愿把这方石砚视为至宝,终生珍视直至垂危之际,才将此砚赠与盘谷寺的老和尚。不料李愿留下的这块宝砚却生出了许多风波和故事。

盘谷寺内的老和尚,将李愿赠给的这块宝砚,视为镇寺之宝,平时总是秘不示人,连寺里的小和尚们都难得一见。久而久之,寺内寺外的人都在议论这块宝砚,然而谁也没有看见过,所以关于这方宝砚的话,则越传越奇。

“那宝砚能自动涌泉,任你怎么用也不干。”

“那宝砚是个聚宝之物,放进粮食吃不完,放进金钱花不尽……”

后来有人竟说那块宝砚具有魔力,如何如何富于变幻……

真是树大便招风,这些无头无脑的传闻,把一些贪心之人勾引得垂涎三尺,昼思夜想,并发誓非把此物弄到手不可。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天坛山下来了个河东节度使,此人便是后来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别看此人是一介武夫,却是个贪婪狡诈之徒。盘谷寺藏有宝砚的消息传到他耳朵后,他便立刻派这一带的地方官——一个叫李司马的人来到盘谷寺,抢夺宝砚。

这一天,李司马带领一些人马来到了盘谷寺,找到了寺内的一位老和尚,单刀直入地说:“听说寺内有块镇寺聚宝砚,能否让我瞧一瞧?”

主持回答道:“砚是有一块,但并非什么聚宝砚!”

“那好,赶快拿出来吧!”

“对不起,今天不行!”

“为什么?”

“这砚乃是本寺镇寺之宝,早年立下规矩,由主持长老收存,其他人不知道藏在哪里。今日主持长老上山采药未归,只好请改日再看了!”

“那好,告诉主持长老明日我非看不可!”

主持长老回到寺内,得知此事,大吃一惊。心中暗想,这些强盗,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重兵驻在山下,怎么会只为一看宝砚了事,分明是来抢宝砚。这便如何是好,老主持急得团团转,—夜未合眼。

第二天,天刚亮,只见一个小和尚来报,“不好了!师傅,山下有兵来了!”

老主持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急忙打开柜子,包好砚台,背上采药篓,领着一个小和尚,便上了山。

山下追兵一边呐喊,一边追赶。老主持慌乱之中,又“咕咚”一下跌了个跟头。小和尚赶紧上前扶起师傅。老主持上手拽着柏树枝总算爬了起来。老主持手拽着柏树枝,望着脚下重重叠叠的山石,忽然心生一计,何不将宝砚暂时藏在大山之中,作个记号,过几日等贼人走了再取回,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吗?于是师徒二人急忙把宝砚埋在山石之中,在藏砚之处,把柏树扭残—枝以为记号。然后顺着盘谷绝壁处的一道石缝暗道上北山去了。

李司马一伙进入盘谷寺内,把寺内翻了个底朝天,也未搜到宝砚。正在追问主持去向,却有人报说有两个和尚已从盘谷西沟向北去了。李司马赶紧带兵去追赶,到了西沟,只见悬崖峭壁,并无一人踪影。李司马无计可施,放火烧了寺院,灰溜溜地回去了。

第三天,老主持深山归来,见寺院虽遭兵火,但由于众僧及百姓相救,损失尚不算大。得知李司马确实回去了,才又带上小和尚上山来寻宝砚。但是,奇怪的是,满山翠柏都成了扭残的枝条,再也认不出他们扭过的是哪棵树了。

后来有人在这山中找到了能制砚的石料,据说是那块宝砚变的。

歙砚的传说

歙砚,以产于歙州而得名。歙州大量生产砚石,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时,歙州管辖的范围有:今安徽省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江苏省的婺源等县。而砚石主要是产于歙县、祁门、婺源等地,而以婺源的为佳。

关于歙砚的发现及开采,还有一段生动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在唐朝的时候,离婺源的龙尾山有五公里左右,有个叫里官亭的小村子,住着—位姓叶的猎人。

一天,他背上弓箭,来到野外打猎。为追捕一只受伤的野兽,来到了龙尾山下。野兽一闪身,钻进了茂密的树林中不见了。叶猎人不得不停下马来,稍事休息一下。—抬头,猛然间发现眼前不远的小溪上笼罩着五彩祥云。山头有几抹白云漂浮游荡,景色十分宜人,不由得看入了迷。于是,他便下得马来,在小溪边来回信步走着。走着走着,无意中又发现这里的石头和别处的不一样,看上去像铁一样结实,又像玉一样细腻,表面又如同研磨过的珠宝那样光滑;那些石头上还可以看到清晰的不同颜色的纹理,有的还镶嵌着闪闪发亮的金星。

他好奇地随手捡起一块揣回家里,并作为传家的宝物留给子孙。

也不知过了多少代,多少年。这一代,叶猎人有个后代终于成为秀才,成为乡里的读书人。这位叶秀才决心要把祖宗传下来的这块宝石雕成砚台,以作纪念。叶秀才四处打听,终于请来—位技艺高超的雕工。

雕工见了这块石头,先是一惊,接着便是连声称赞道:“宝石!真是一块人间少有的宝石呀!”说罢,又把那块石头拿在手中,仔细看了—会儿,琢磨来想过去,最后胸有成竹地说:“我一定因石取势,刻出—块蛟龙吐水砚来!”

没过几天,雕工果然把一方蛟龙吐水砚刻好了,砚台上的两颗金星正好刻成了蛟龙的一对眼睛,显得炯炯有神,熠熠生辉。最令人奇怪的是,那砚台上刻的蛟龙的嘴里还时不时地冒出一串串水珠来。

同类推荐
  • 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

    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

    本系列丛书主要讲述了敦煌归义军史,本书为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本书分为古代文化之谜、东南亚文化之谜、印度文化之谜、古埃及文化之谜、抒不尽的神秘文化、远古文化之谜、神秘的痕迹、中国文化之谜、复活节岛的神秘、会飞的祖先、没有沉入海底的幸运者等共11章,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的足迹。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 皇甫人文

    皇甫人文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现在就是他的历史。意思是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融铸到生命当中,从而造就这个人今天的面貌和状态。在这样一部呈现皇甫人文历史和乡村贤达的书集里,我撰写有关母亲家族的点滴记忆,仅仅是出于偶然
热门推荐
  • 移动供应商的售货方式

    移动供应商的售货方式

    “要记住哦,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咯咯~”“我只属于我自己!”那银铃般的笑声,好整以暇的看着不断挣扎的顾三羽……
  • 反套路任务

    反套路任务

    快穿,为所有套路献上终止符。大苗找了个兼职,自此开始进入不同的世界。为赚取佣金,她需要:举报穿越女主的诗是抄的;抢先一步买走重生女主要买的彩票……————适合无聊的时候看,属于我跟你扯个闲篇
  • 重生之少年大亨

    重生之少年大亨

    重生少年即为富豪,不但家财万贯,而且招蜂引蝶,各种萝莉、御姐统统找上门来。黑道大哥在我眼里形同草芥,高官财主也要看我脸色行事,神秘杀手全是我的麾下良将。看我如何翻云覆雨,逆手遮天。
  • 余生有你有喜无忧

    余生有你有喜无忧

    我问:“老公,你觉得什么是爱?”他说:“我不喜欢的东西,因为你喜欢我就心生欢喜。”15岁,我们在门对门的教室里上课,从没将目光停驻在对方身上;18岁,在大学校园里一眼认出彼此;23岁,我们迎着落日的余晖,看着霞光万丈一起回家,相约共白首。
  • 我们的五年之约

    我们的五年之约

    她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子他一个玩性很大很大的帅男孩开学的那一天只是匆匆见面即使在一个班级、学霸和学渣某一天因为一些事情他和她见面了她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总裁的小甜妻:宝贝你别逃

    霸道总裁的小甜妻:宝贝你别逃

    胖妞逆袭回归,变身为大美女霸道总裁总是吃不够,可是小娇妻怕怕的,到底去不去啊!“宝贝,过来”某人说“不要”小娇妻怕疼,拒绝道。“那我过来了”某人后脸皮的蹭了过去...
  • 天价宠妻:闪婚总裁请节制

    天价宠妻:闪婚总裁请节制

    “离婚!必须离婚!”陆轩辰危险地眯起黑眸:“离婚?想换老公?安雨浠秒怂:“不……不敢。”某男将她重新拉回来,“小野猫,记住,离婚这辈子是不存在的!”本想着嫁个普通人,可谁知自己的老公却是墨城的风云人物,有权有势,更不敢相信的是竟然还宠她上天!?
  • 青主传说

    青主传说

    我是青主,凌驾于宇宙苍穹天地万物之上...可为何眼底我还有无尽的悲伤...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倘若我把这天地都逆转,这因果都掌灭,这岁月都静止...是否能够让你回来...让你在这亘古长眠的轮回岁月里...成为一个...传说!一路无敌征战,踏碎无数天骄!感悟天地大道,成就青主传说!吾乃青阳,世人尊吾名——青主!(书友群:364942744)
  • 武帝城妃

    武帝城妃

    火焰般的谜团沉浮了十五年……她遵循母妃意愿,远嫁他国……原以为可幸福安乐,可十五年前的尘封往事将她卷入其中……他冷漠残酷,他对她只是逢场作戏,殊不知早已深陷其中……随着真相大白之际,她与他又经历了那些故事……面对国仇家恨,她又该何去何从……一幕幕纠缠入骨的爱与恨开始惊心动魄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