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8000000012

第12章 乡村晚照(10)

小学五年级,父母把我送到城里读书。城里有我的大姑父和三姑父,住不是个问题,可住谁家却让父母犯了难。后来,父母让我选择,我说三姑父家。因为我去三姑父家最多,和三姑父家的表兄表姐最亲近,再加上家里曾让我过继给三姑父的缘故,自然选择三姑父家。从那时起,我在三姑父家一住就是三年。三年时间里,三姑父、三姑母把我看成他们亲生的儿子,家里有什么好事都优先待诚我。每天上学吃早餐,几个表兄表姐吃点稀粥、馍馍就打发了,而三姑父却单另炒些肉干饭给我吃。三姑母后来对我说,三姑父一辈子都不吃面,顿顿都是米饭。正因三姑父爱吃米饭,我也跟着沾了光,天天都能吃上可口的米饭。那时,表姐艳琴和表兄大明、大志、大兴也做的一手好饭,什么菜蔬肉品,只要经他们一烹调,保准好吃。我在三姑父家吃得上好饭,又受一家人恩宠。我不知自己凭什么能获得三姑父一家人的恩惠,也不知自己有什么值得他们如此疼爱——直到后来家里人对我讲述三姑父初到宁夏成为史家女婿后的事情时,我才明白,其中的渊薮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得清的。

三姑父十六七岁时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时,国内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湘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了。因为家穷,周围土匪又多,三姑父就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于部队番号是什么,家里人也不清楚。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前前后后查阅了一些资料,期望找到这个答案。如果在湘西就地参军,三姑父所在的部队应当是四十七军一四○师四一九团。参军后,三姑父随部队进驻湘西剿匪。当时,湘西匪患已有百年之久的历史。1916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起义,开始北伐。战争中,袁军中的不少散兵游勇败退流落湘西,隐身成为土匪。加上后期国民党对土匪抚而不剿或先剿后抚,甚至把这帮土匪当成反共力量培植,湘西匪患越演越烈。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湘西地区武装土匪拥众10万多人,占当地总人口的3.3%。由于湘西山区地形复杂、丛林密布,国民党时期派遣的部队多次进剿,都未成功,致使湘西土匪占山为王,势力渐盛。1949年10月,三姑父所在的部队进驻湘西,对盘踞在乌龙山的姚大膀等土匪进行围剿。在三姑父记忆里,乌龙山剿匪让他经历了一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那时,乌龙山匪徒甚众,常常隐于民众之中难以区分。部队进剿,少不了进村入寨,难以从人群中分辨出谁是普通百姓,谁是真正的土匪。再加上土匪分散游击,行踪难料,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人防不胜防。部队中的许多战友来自平原,对山地情况不熟悉,一不小心就被冷枪击中倒地。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三姑父的许多战友都因冷枪而牺牲。而三姑父也有几次差点被潜伏的土匪击中。可三姑父凭着矫健的行动,每一回都能从战场上毫发不损地回来。1950年10月,历经一年的艰辛清剿,湘西剿匪取得全面胜利,姚大膀等一批重要匪首也被抓住公开处理。每每提起剿匪时的情景,三姑父很兴奋,还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他和战友们潜入丛林偷袭匪巢的战斗故事。听着这些故事,三姑父就像一位大英雄伫立在我心中。

湘西剿匪结束后,三姑父被选派到长春坦克学院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坦克驾驶、维修等方面的知识。至于是否驾着坦克上过战场、打过仗,我不得而知。去年春节,来家给父亲拜年的三表哥大兴告诉我,三姑父压箱底的几样东西中,有一张彭德怀总司令亲自签署的坦克学员结业证书。时光一晃半个多世纪,这张发黄的证书仍然平平整整地压在箱底。可在三姑父,他从不向人提起,也不希望人们知道。他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着这份荣誉,也把这份荣誉深深掩在心底,任凭岁月消磨。

1953年,三姑父所在的坦克部队被派遣东北,准备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就在部队准备渡江参战时,板门店协议签署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三姑父随部队转战大西北,对盘踞在甘肃一带的马匪进行清剿。直到甘肃匪乱平定后,三姑父才复员转业,就地在宁夏灵武开始了地方工作,并从此定居。三姑父有一张穿着绿军装、骑着枣红马的照片,里面的三姑父年轻而威武。三姑父说,这是他在甘肃平乱时拍摄的,一看到它,就像回到了战场一样。当然,已经过去的戎马生涯只能作为一种记忆深埋胸间,最紧要的是如何度过困难的岁月。

而恰在那时,又赶上饥荒年代。与中国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三姑父也饱受过苦难的煎熬。对于一个人,苦难有时是折磨、是考验、是磨砺,有时却是一种财富、一种精神。苦难能压倒身体,但打不倒精神。只要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都会轻轻而去。人生地不熟的三姑父一次次经受住了特殊年代的艰难考验,也以达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坦然面对那个时代发生的一切。三姑父转业到地方,整个县城能听得懂他那浓重湖南方言的人没几个,知音很少。而三姑父又是南方人,生活习惯很特殊。三姑父最爱吃的就是米饭,除此,什么都难以入口。尽管每月都有固定的供应粮,但米少面多又时断时续的现实让他吃够了苦。三姑母与三姑父成家后,经常跑回乡下,为三姑父换粮。而为了外乡女婿,爷爷也节衣缩食,经常把家里的米省下来供应给三姑父。父亲曾说,饥荒年代里,三姑父的肚子没怎么受过罪,米饭从来没断过。也缘于此,三姑父对爷爷感激至深,也对异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成家不久,三姑父又因胃病手术切除了五分之三的胃。对于一个切除了一大半胃的人,所忍受的苦痛、经历的苦难,非常人所能承受。可三姑父不仅承受了,而且硬是从那个年代走了过来,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影响着周围的人。小时候我去三姑父家,看到他家里用的、吃的、穿得都很简朴,几个表兄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除非到年节跟前,才更新几件。

扎根第二故乡,三姑父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工作。为了干好工作,三姑父起早贪黑,恪尽职守。他为人朴实、善良,干事较真、扎实,从来不揩公家一滴油水,不沾公家一分便宜,全凭一份激情、一份忠诚做好自己的工作。全县有多少台机耕机器,有多少宜耕农地、荒地,库房有多少机器配件……三姑父了如指掌。工作几十年,三姑父的足迹踏遍灵武山川村落,也丈量出第二故乡的大地深情。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不事张扬的三姑父退休了。临退休时,他像一个隐者轻轻走出人们的视野。按道理,三姑父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应该按离休对待,而至今,他领的还是退休工资。后来,家里人多次劝三姑父找找组织,可倔强的三姑父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起过任何要求,也不允许家里人去向组织要什么待遇。三姑父曾说,党给他的够多了,第二故乡给他的够多了,再也不能提什么要求了。他对子女要求特别严,常常对子女们说,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当子女长大成人,各有各的事业后,三姑父一直提醒他们:要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我记得三姑父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前面的路是黑的,啥时候都要靠自己。在他心里,一个人的路是自己走下来的,中间碰到的苦、遇到的难,都要学会承担、学会承受。

随着年龄增长,三姑父的思乡情结也一天天增长。可无论是工作期间,还是退休之后,三姑父一直将这个想法压在心底。谁都有叶落归根的想法,更何况一个迈入老年的人?可为人父母的责任让他一次次放弃。望着几个子女,不把他们工作、就业、婚嫁等方面的事情安排妥当,又怎能坦然回家呢?而那时,家里条件很不宽裕,绝不是想回家就能回成的。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三姑父把浓重的思乡之情埋在心底。

这就是我的三姑父,一个有着至诚信念却又平凡如一的三姑父,一个有着深沉大爱却又心底无私的三姑父。

退休后,三姑父的家搬到了城北高庙底下。家里有个小院,院里种了些花草,也种了些蔬菜,一年四季,三季常绿。初春,三姑父翻地锄刨,下籽浇水,十分精心;夏季,三姑父点花拔草施肥,很是尽心。那些日子,三姑父超然物外,真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不过,他是“种菜小院里,物我两相忘”。三姑父喜静不喜闹,也不大与人多交往,常常守在院子里不出门,除非晨练或者出去买菜,才偶尔出门转一圈,大部分的时光都在家里度过。在家里,三姑父除了养花种菜,就是拉琴吟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也似乎平淡无奇。今年春节,三姑母来家告诉父亲,几个孩子要送三姑父回趟老家。这个决定虽然迟了些,但对于一辈子没有回过家的三姑父来说,却是莫大的幸福。尽管他已说不出多少话语,但心里沉积了多少年的回乡期盼却明显地表露了出来。无论如何,离开半个多世纪的湘西是他的故乡,是他的生命寄托。尽管时空相隔,关山难越,但三湘四水流经过的每一寸土地、滋润过的每一棵花草树木、盘旋过的山寨村落都是三姑父的魂牵梦系……

清明前后,表兄表姐们带着年迈的三姑父、三姑母回了一趟湖南湘西老家,圆了老人一辈子的回家梦。后来听母亲说,三姑父的保靖老家很美,只是山路太多,不容易进去。回去的当天,老家的侄子早早等在山下,背着三姑父一步步踩着山路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土家山寨。尽管三姑父的父母、兄弟多已谢世,老家情形也发生巨变,但在有生之年回趟老家,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从湘西回来后,三姑父的心情好多了,时不时还高唱几句呢。

听着这些,我仿佛看见三姑父行走三湘四水之间的神情,也仿佛听见湘西土家山寨迎接三姑父时的鼓乐……

五哥

五哥是大伯最小的儿子,初中没上完,就回家放羊。18岁那年,五哥去了一个地方小煤矿,当了一名矿工下了井。开始还好,凭着力气能干几天,后来,五哥一从煤井走上地面时,井外的阳光就让五哥觉得长久地挖煤打工不是他一个毛头小伙子的全部,得换种活法才行。有这种想法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能办成的。五哥请了假,抽空回家把自己的事儿给已经上了年纪的父母说了。听了小儿子的话,父母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咱山里人走哪都凭的是力气,凭心劲,只要找个安分活儿,不干亏心事就行。

五哥打定主意要从地底下跑出来,在地上跑跑——再苦再累,地上总比地下强。几个哥哥为弟弟凑了些钱,买了辆车让老五跑运输。跑运输比起地下挖煤好多了,但对于五哥来说,山里人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买东西都要精打细算。开始跑的时候,五哥就是想逃离有煤的地方,就是想逃离挖煤时不舒服的回忆,换个环境过一种让自己觉得踏实的生活。五哥凭着运气拉些东西上山下乡来回地倒腾。毕竟年轻,又没多少经验,五哥的生意有赔有赚。

好几年工夫,五哥也没有挣多少钱。倒是偶尔的几次拉煤让五哥补了生意的亏欠。渐渐地,五哥从当初下井挖煤到走出煤井贩煤的经历中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与煤分不开了。谁让自己没上完学就由着家里的安排下井呢?谁让自己走出煤井又不得不通过贩煤挣的钱成家立业呢?大山一样的壮实身躯,大山一样的坚韧精神。五哥打定主意,拉煤贩煤吧。

五哥开始常年奔波于煤井与山上山下,拉煤贩煤。不计其数的吃苦耐劳,加上没日没夜的经营煎熬。风里来,雨里去,被生活磨炼得沉稳而又干练的五哥经过几年单打独斗,终于拥有了十几万的家产。

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五哥心事重重。五哥羡慕有文化的人,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个没文化的爹,再有个没文化的妈。找对象的时候,经人介绍,五哥处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一个有知识的姑娘。但是,五哥处过几天后才发现,有知识的姑娘却没有看到他什么,只看到了他的钱。

五哥有点困惑。

致电光军

前天夜里,邓子来电问候。聊了一阵,邓子说光军母亲最近病逝了,约我找个时间回去看看。闻听此讯,心里不是滋味。听着邓子的声音,脑海里立即浮现光军母亲瘦弱憔悴的身影。

光军大我八岁,是我参加工作不久结识的同事。以前在灵武当教师的时候,常去光军家蹭饭,因此认识了光军母亲。后来了解,光军善良而慈祥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以瘦弱之身抚养膝下五个孩子。三十多年的时光,老人克服种种困难,硬是将儿女拉扯成人,并让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前程。在农村,一个瘦弱女人撑起全家的事情也许很平常。但往往看似平常的坚忍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听罢老人去世的消息,我的心里咯噔一下。与光军情同手足的情谊,使我的心与光军紧紧连在一起。想想一年来,光军的兄长和母亲先后辞世,确也不幸。当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失去两位亲人时,其悲痛可想而知。更何况,此番逝去的是光军至亲至爱的母亲。是夜,我久寐难眠。半夜合眼,凌晨又忽地醒来。也许是朋友之情未尽,有人在后谴责吧。于是想早早收拾行装,准备回家,然后等邓子回来,一同前往。

这样的定夺本属正常。但提起有些理由,却又让人内心有愧。常常地,我们因为自己身在他乡或因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对亲人、朋友的关注。往往在他们出现困难和悲痛时,用一二借口就将人敷衍了。越是这样,越让人变得麻木,变得有些孤情寡义。而往往因为这些小事,我们的人生或者我们的做人失去了某些本色。未得消息之前,我在单位连续加班五天五夜,终于可以松其神而放心。可在收工是夜,忽听光军母亲去世讯息,刚刚有丝放松的内心突然有种别样的感觉。生与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也许一个人面对生会产生很大的勇气,而面对死却十分脆弱。无数次,我在生与死的思考间感受着人之为人的种种境界。而其中最本质的莫过于不能忽视每一个人的存在。有些人虽然默默无闻,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著、他们的责任却让人为之动容。有的人虽然无名而又平凡,但有些事的确给人警示,哪怕是一件小事或者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任何一个人在其生命流淌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碰到一些生与死的事情。对生,也许充满了笑声,而面对死亡,却无限悲痛。这一年,光军先是失去自己的大哥,然后没过半年,母亲又离开了人世。这双重的打击,对任何一个有血性、有感情的人来,都是不能接受的。尽管生死是自然规律,但那种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伤魂之形,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同类推荐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本书收录了近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和一些国外名作,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生活、情感、信仰和梦想,等等。旨在通过文学大家笔下的世界,来揭示人性的美好和人世的纯善温柔,给我们当下浮躁的社会以精神和心灵的洗涤,借他们的慧眼来发现诗意的生活也不是多么难以抵达的,它们往往就隐匿在平凡的烟火人生里。智慧处世,诗意生活,其实我们一直都栖居在前人为我们耕耘好的沃土中,我们只需要擦亮那双被浮躁和欲望蒙蔽的眼睛,那时,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原是清明的,人生原是美好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如他们一样活色生香,源远流长。
  •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李煜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 展开李煜悲情的传奇人生。
  • 香山情恋

    香山情恋

    《香山情恋》,一部充满着热爱家乡才情横溢的书。我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你就会领略自然造化之美,感受祖国山河之美,陶醉于华夏文化艺术之美。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兼明书

    兼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技能点

    无限技能点

    身负特殊体质,开启无限可能,一段无敌之路就此开始!
  • 我的大学,正在进行

    我的大学,正在进行

    我的大学正在进行,想了解更多真实大学生活,请关注,我的《我的大学,正在进行》
  • 妖帝家的小猫妻

    妖帝家的小猫妻

    传闻妖帝家有只小猫妻,连基本妖术都不会,却把妖帝是控得一愣一愣的。妖帝说了:我对她除了宠就没别的感情。旁边某两只妖见了直翻白眼:这还不够?为了只猫,这天都快被弄塌了吧?
  • 莫颜花凉

    莫颜花凉

    如果生命中不出现几个让成长你成长的人,那就不叫青春。每一次的成长,都伴随着伤痛,每=一次的伤痛都是一次蜕变。有些故事不可说,如果一旦提及,思念带动了回忆,泪水必然盈满了眼眶,而我们,又舍不得对过去说再见。。。
  • 三绝舞娘

    三绝舞娘

    三年之后,凯旋归来。三年之后,红衣如故。三年之约,守信之人,赴约之人,何在?三年后,他为帝王。三年后,她为舞娘。她为他舞,他拥怀无数,居高临下。他非人,非魔,更非神。能实现任何人的愿望,却爱上了她。她的三独舞,为三人跳:帝王,爱人,孩子。帝王的他,虽有三千佳人,唯独缺她,却又何曾开心过?
  • 网游之逍遥流

    网游之逍遥流

    这天倘若不公,我便要逆它而去这天倘若不正,我便要重建这天.........兄弟朋友与我一同纵横沙场,红颜知己陪我征战天下,看我如何脚踩倭寇,口诛棒子,拳打美国佬......
  • 这一路相伴

    这一路相伴

    水瓶双鱼妹的日常感想,历经一段黑暗时光后,愿再次追逐到生活中的点滴小美好
  • 穿越之妖月江湖

    穿越之妖月江湖

    前世,她是“绝杀盟”的美艳杀手妖月,纵情声色,游戏人间,却死在唯一信任的同伴手中。今生,她是重生的萧寒月,忘却杀手的身份,她要随心所遇,玩转江湖。
  • 超级手机之抽个大奖

    超级手机之抽个大奖

    杨凡是万千屌丝中的一员,他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会过的十分的平淡甚至是窝囊,直到有一天,他的手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