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55800000004

第4章 坚持——扛着吉利的牌子走下去

做强做大不是“迷梦”

当一个人的梦想足够远大,现实是否有嘲笑他(她)的权利?

当李书福提出“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产销200万辆目标”时,全世界都以为他疯了,以为他在做迷梦。的确,中国有不少企业做过迷梦,然而,迷梦终究是昙花一现的空想主义,会被现实击得粉碎。很多民营企业家期望跻身世界500强,把“500强”当做一个深邃的论题,尤其是在企业风华正茂之时。然而,真正跻身“世界500强”行列的民营企业家却少得可怜。在这些企业家那里,“500强”终究是一场迷梦。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远大梦想都是迷梦。这就需要企业家设定的远大梦想必须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并能脚踏实地去践行。为了使远大梦想不成为迷梦,企业家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要有长远目标外,还需要制定短期目标,切不可做以速度规模制胜的信徒。

吉利集团20周年庆典上,李书福内心百感交集,那个原先不起眼的小汽车厂居然在不到10年的极火淬炼下,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并且以一种蓬勃发展之势夺人眼球,走进百姓人家,进而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6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李书福着力打造的吉利品牌已经拥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从一开始强调单一产品特性,依靠价格战打开市场的吉利豪情,到倡导时尚与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吉利美日、吉利美人豹,再到能够体现吉利自主研发能力的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从中可以看出李书福对汽车发展战略的转移,他已经由对低端市场的青睐逐步转向对中高档汽车的追求。到2006年为止,吉利汽车的出口量在中国自主品牌中已经居于第二位。

从1997年开始进入汽车领域,李书福就扛起了吉利这杆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他坚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一理念,在造车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吉利汽车采取从低端经济型轿车起步的战略,冲破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的重重壁垒,如石缝中的野草一般,生出嫩芽,并不断发展壮大。

吉利汽车2004年1—10月份的市场销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这一年在国外的销售占总销售比例只有1/10,这距离2015年产销达200万辆,其中有2/3的汽车出口的计划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李书福在这个数据面前没有丝毫的泄气,他善于安慰自己,也相信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他的自信和偏执来自于以往的经验,以及这么多年吉利用自己的实力所创造的成果:吉利汽车现在在练内功,这些年的造车实践表明,吉利汽车对于未来已经具有足够的信心,六年之前,谁也不会预料吉利汽车会有今天。

吉利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如今,吉利汽车已经走上国际舞台,在举世瞩目的法兰克福车展和底特律车展上,与世界各路汽车高手同台竞技,中国民族自主品牌、中国味十足的一款款轿车闪亮登场,向世界展示出吉利这个后起之秀的实力。同时,也向世界发出自豪之声: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出世!

现在的吉利,已经不是原先那个生产设备简陋、需要模仿别人的小个子企业,它已经成长起来,开始跨出国门,并设立了一个远大的梦想——让吉利轿车跑遍全世界。此时,李书福所追寻的梦想已经不仅仅是汽车业的巨额利润,激励和催促他将吉利的牌子扛下去的还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案例1·200万辆目标背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指企业在追求其宗旨的过程中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这些预期的结果是明确的、具体的并可测量的,企业要想成功地完成使命或任务,就必须实现这些结果。短期目标,是指企业管理者为达到长期目标而做出的绩效目标,时间跨度往往不超过一年;短期目标需要建立在对企业长期目标的深入评估上,根据评估结果排列各项目标的轻重缓急次序及确定需要优先考虑的领域,从而达到短期目标为长期目标服务的目的。同时,长、短期目标需要随企业的进展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

吉利集团20周年庆典盛宴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吉利做了一个十年规划: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2/3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在他看来,20万辆汽车只能算是一个工厂的规模,只有200万辆才是一个汽车公司的规模。计划实现年产200万辆汽车这一远大目标,其实早在2002年吉利总部搬迁到杭州时,就已经开始谋划制定了。

2002年7月,李书福为吉利设计了代号为骏马、猎豹和雄狮的三部曲规划:2005年吉利轿车产销量要达到30万辆,2010年产销量达到100万辆,2015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也就是说,吉利到2015年将成为一个年产量达到200万辆的国际化大汽车公司。

三部曲规划和十年规划异曲同工,不过三部曲规划是长、短期目标的结合。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需要把长远规划细分成多个短期规划,一步步推进,做到稳扎稳打。尽管吉利把200万辆目标分成三步实现,但是在旁人看来仍显得不切实际。制订三部曲规划时,吉利汽车取得生产资格证还不满一年,刚步入正轨就预计2015年实现年产200万辆的目标,很多人觉得李书福不自量力,甚至冠以他“疯子”等称号。但是他的目标和计划没有因为这些言论而动摇,20周年庆典上200万辆目标的重申,就是力证。

李书福认为,200万辆目标并非信口开河,这一目标具有深厚理论根据。在吉利一次内部会议上,他告诫同僚:“从世界汽车的发展经验来看,年销售200万辆是一个汽车公司的生存底线。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也不会例外。吉利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否则,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他通过对世界汽车工业史的研究发现,1990年末期,出现了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这两家国际著名汽车业巨头的合并事件,最后生存下来的基本上是年产量在200万辆以上的公司。因此,李书福做出“200万辆是汽车公司生命线”的判断,并且预测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会迎来一次重新整合的命运。为了生存,吉利必须进入“200万辆俱乐部”。

但是事实并非尽如人愿,吉利的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或者说,李书福的200万辆目标就当时吉利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来说,实现起来确实很困难。

对企业而言,长期目标必须有助于任务的完成,需要做到清晰无误、简明扼要;如果有必要,还需做到定量化,且足够详尽,以便企业成员都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同时,目标应当是动态的,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目标也需被重新评价。吉利2015年的200万辆目标能否达到,当时业界人士及吉利员工大多数持怀疑态度。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吉利共销售各类轿车将近15万辆,这个数字仅仅达到当年计划量的一半。但是,李书福仍然没有放弃这一目标,依然为此做着积极的准备,并根据需要对吉利的政策进行了一些动态调整。

其中,产品结构调整是李书福实现未来战略的重要利刃。2003年年底上市的吉利美人豹,为吉利产品结构调整拉开了序幕。自2005年起,吉利在这方面的调整明显加快了速度,先后推出配备1.3L、1.5L、1.6L发动机的吉利自由舰,以及旗下上海华普生产的排量为1.8L的海域305等中档车型。

2005年9月13日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吉利集团推出的5款新车型基本代表着吉利未来的产品格局,一次性颠覆了人们对吉利一贯经营低档型轿车的印象。

同年10月20日,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在杭州西博会车展上就吉利的十年规划作了初步说明,他从产品结构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人们描述了吉利进军年产200万辆目标的“路线图”:吉利不会永远只做低端的经济型轿车。我们的中档车、高档车以及特色车正在陆续推出,在吉利未来的产品结构中,中档车、高档车、特色车将占有40%~50%的比例。这是吉利集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详尽地向外界公布产品结构的比例。

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从低档车型向中高档车型转换,这被外界看做李书福是“盲目自信”的又一例证。但同时也被李书福用作实现吉利200万辆销售目标的坚实后盾。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吉利员工外,外界几乎没有人会相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书福已经开始深入县级市,在这些地区大规模铺设销售网点,并计划用5年的时间覆盖70%的县级城市。同时,为了提升品牌,摆脱人们对吉利为低端产品的固有认识,在这些新开辟的市场上吉利不会销售如豪情、美日等老款低端车型,而是以新款车型为主,以便在首次购车的用户中为吉利树立一个高端品牌的形象。

2015年要实现产销200万辆,产品结构不仅要转型,同时开拓海外市场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5年5月3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会大厦,吉利汽车控股集团和IGC集团就整车项目及CKD项目正式签约。吉利汽车计划2006年向马来西亚出口1万辆整车和3万辆成套散件,在马来西亚建厂除了能满足吉利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外,更为重要的是,吉利汽车将有望进军整个东盟市场。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吉利在马来西亚的项目出现了一些变化,由于马来西亚搞贸易保护和不正当竞争,单方面否定了合同,这一做法明显违反了合同的精神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面对在马来西亚建厂的风波,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和问题,我们不会因为这样的困难和问题就改变整个大的目标。认定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总的理念是不会改变的。马来西亚这件事情虽然对我们整个国际化进程有一点影响,但是不会改变我们整个大局,退一万步讲,就是马来西亚这个事情不成,我们还可以到东南亚其他国家,不是说非去马来西亚不可……”

在马来西亚建厂关系到中马两个国家的形象问题,李书福认为马来西亚应该秉承真诚合作的精神,尊重两个公司所付出的努力和合同的严肃性。他坚信问题可以解决,通过沟通、协调,以及向商务部和全国人大反映、汇报、请示,寻找解决的办法。

2005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纪念,那就是6月2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正式签署在香港合作开发新型轿车体系并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项目的合作备忘录。这也为实现200万辆的目标奠定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础。

要实现200万辆的目标,除了产品结构需要转型和开拓海外市场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增强。200万辆的规模至少需要20万员工,这么多员工的吃、住在哪里?如何吸引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人才到吉利来?这是李书福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路桥、临海、宁波、上海这些生产基地最多只能生产10万辆汽车,而且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高,将很难实现容纳20万人、生产200万辆的目标。对于人才,吉利目前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方面自己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建好平台,吸引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加盟。

一贯特立独行、善于一鸣惊人的李书福,继马来西亚建厂,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开发新车,再到参加法兰克福车展这一桩桩重大举措之后,又有一个大手笔。2006年,吉利连出重手,在甘肃兰州、湖南湘潭各设立一个生产基地,并规划两地均为年产10万辆,与吉利实现“产品同步开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这是为2015年实现产销200万辆迈出的坚实一步。

兰州和湘潭这两个基地和李书福以前在东部地区建立的汽车生产基地不一样,这两个基地是他主动规划的。李书福认为,这样全新的、没有丝毫固有观念和格局羁绊的生产基地,才能自由地对新增产品进行规划布局,建成他理想中的吉利。吉利的优势在于多个生产基地一起运行,这样比集中滚动一个庞大的企业要简单很多。

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这一年吉利全球销量近80万辆,虽然这个数字离李书福既定的100万辆还差20万辆,但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了。

为了实现2015年200万辆的全球销售目标,李书福曾向外界公布,吉利已经规划好了5大技术平台和15个产品平台的40款车型。只要这些车型每款每年能够实现5万辆以上的销售额,吉利在2015年实现200万辆的年销售量将无担忧。对此,我们唯有祝福。

案例2·“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

问:您是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之一,但是今天始终保持着穿工作服、在食堂和大伙儿一起吃饭这个习惯,生活上没有太多追求,但对公益事业却一掷千金。您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吗?

答:这个是真实的。我在生活上没有什么大的追求,这个确实。因为人不能追求太多,我们已经有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这么一个大的追求了,不能再奢望其他追求了。

问:很多富豪会去选择打高尔夫球,买别墅,哪里旅游,这些跟您的生活还离得很远吗?

答:高尔夫我当然不会打;旅游嘛,我们本来就到处走,这也算是旅游了吧。其他生活上的东西不是我的理想。

问:您的理想是?

答:我的理想就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或者说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这是我的理想。

问:您是一个为汽车痴狂的类型呢?还是说因为我的汽车跑遍全世界,所以我能赚到很多钱啊?

答:我不是为赚钱而跑遍全世界,而是为跑遍全世界而赚钱;不是为赚钱而去做这些理想,而是为理想而赚钱。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当你要去实现这种理想的时候,必须要有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说这个企业不赚钱,天天在亏损,不可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所以这是为实现理想而去追求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2006年财经节目主持人叶蓉在《财富人生》中采访李书福时的一段问答对话。

“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是李书福的理想,这一理想不是口号,需要艰辛探索、积蓄能量、扩展眼界、痛苦隐忍、顺势喷发以及长期的准备。同时,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吉利人上下同心协力的合作。

2005年9月13日,让成千上万爱车者期待的第61届法兰克福车展在德国如期举行。令人震惊的是,五星红旗的“升旗手”不是中国的知名汽车大企业,而是一个进入汽车业没几年、在世界汽车工业行列中毫不起眼的草根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法兰克福车展又迎来了一匹黑马。

法兰克福车展创办于1897年,是世界上最早举办、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车展,素有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的美誉,每两年举办一次。在2005年之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虽然已经历时50多年之久,但是具有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从来都没有参加过世界级汽车展。进展的台阶之高有目共睹,这样的车展不是掏钱就可以亮相的,很多国际知名汽车公司曾经都只能几过其门而不入。

然而,吉利,这个进入汽车行业不过8年时间的民营企业,却在2005年代表中国成为法兰克福车展上五星红旗的“升旗手”,成为唯一一家参展的中国企业。这不禁会引来很多人的疑问:吉利汽车凭什么能够实现中国汽车企业进入国际顶级车展“零”的突破?

法兰克福车展这一盛会是吉利汽车践行国际化战略的有益尝试。这一成功尝试“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李书福带领吉利人做出的努力、政府的政策鼓励以及社会舆论对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呼吁。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健对此有一番精深的总结,他认为这是因为吉利汽车具备了四大条件,分别是:自主品牌;已经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拥有自主产权、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近8年时间的历练,吉利已经成长为拥有宁波、上海、台州、临海等几大生产基地的集团化公司,早已告别了创业初期的简陋生产设备和钣金工敲打汽车的时代。如今焕然一新的是一个个现代化轿车总装厂,冲压线、焊接线、涂装线、总装线一点也不逊于在中国建厂的跨国公司。不仅硬件如此,软件也迅猛发展。以前在国有汽车大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纷纷加盟吉利,很多成为吉利的主力军。

吉利汽车的海外销售从2003年起就拉开了帷幕,到2004年其出口整车已经达到5000辆,占我国轿车整车出口总量的63.7%,囊括吉利集团旗下的豪情、美日、华普、美人豹跑车等在国内生产的所有车型。吉利轿车的海外销售之路快捷而迅猛,李书福瞄准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有将其生吞入口的决心。将企业做好、做强、做大,是绝大多数企业主梦寐以求的结果,李书福对心中目标的执著追求和践行脚步的稳健,有力地诠释了这一梦想。

“温州打火机让全世界打火机厂关门了,我们要像卖温州打火机一样,让吉利车走向全世界。”李书福的豪言壮语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到2005年,吉利汽车的海外销售量已经达到7000多辆,产品出口34个国家,遍布中东、南非、北非、南美洲和中南美洲。可见,他的狂气拥有厚重的底气,这种底气自然离不开对企业政策、计划的周全制订与执行。

对于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这次法兰克福之行,既是一次对自身自主研发品牌实力的海外大阅兵,更是实现“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这一梦想的重要一步,也是把吉利汽车推向国际市场的跳板。

法兰克福车展对于吉利汽车是一个契机,获得参展资格是国际市场对吉利自主品牌的初步认同。当《环球》记者问及李书福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的目的时,他表示:一是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形象,一直以来,世界汽车界都以为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参展是吉利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向世界证明中国人造车不是简单的模仿,吉利汽车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品牌,希望通过车展来提高吉利汽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希望通过参加车展来了解世界汽车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国际同行对吉利汽车的看法和评价;四是希望通过这次国际顶级车展为以后的类似车展积累经验。

李书福有两个理想:一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二是“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第一个理想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他的第二个理想更为宏大,正在付诸实施。

为了“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吉利为进军国际市场制定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向北非、中东、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吉利汽车,这一步主要在于熟悉市场,锻炼队伍,为吉利日后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吉利将出口步伐迈向东欧、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还将进行CKD组装的实验;第三步,吉利将冲进欧洲和美国,它们是汽车产业的发源地、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汽车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地区。

开拓国际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三步走”策略,一步一步去实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过这个过程的丰田用了大概40年的时间,现代汽车也耗时25年,吉利于2005年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时,才刚刚从第一步迈向第二步。

吉利的国际化战略仍在不断推进,成果丰硕。

2006年10月24日,李书福代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虽然此次合作是以参股形式,而非收购,但这是吉利向海外迈出的重大一步。12月,吉利签署海外第一个SKD组装项目——俄罗斯项目,这一项目的启动,意味着吉利海外扩张战略终于破冰。

2007年,吉利在尼日利亚上市的自由舰和金刚,市场反应较为热烈,投放市场的近千台吉利汽车被一抢而空。2007年年底,吉利与俄罗斯罗里夫公司签订了价值15亿美元的整车供货合同;同时,吉利还在继续加大与俄罗斯另一汽车公司因科姆公司的汽车组装合作。

2008年8月,吉利宣布投资2.7亿美元在墨西哥建立汽车组装工厂,并以汽车厂为核心,吉利还将投资2.3亿美元建造一座工业园。

……

2010年,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一举登上国际舞台,其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李书福的“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的理想在一步步地走进现实。企业要实现国际化,除了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之外,还需要入乡随俗,生产的产品要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吉利车要跑遍全世界,在遵循“三步走”策略的同时,还必须深入考察海外市场,做到因地制宜。

案例3·造车不仅为利润

对于企业家来说,其最重要的素质首先是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有了社会责任感,其所经营的企业才会在具备社会属性之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持续发展中成为长久发展的企业。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只能靠短暂的机遇暂时获利,一旦机遇不再,企业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闭。很多民营企业昙花一现,就在于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

如果说李书福从一开始选择汽车行业是他用商人的独特嗅觉闻到了这个行业潜藏的巨额利润,那么当他踏足这个领地开始排除万难,深扎猛打,为自己在中国车市斩获立足之地,进而开拓海外市场,甚至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顶级车展的时候,利润已经不是唯一的目的。这时,他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更为强烈。

在一贯奉行为人处世要低调、中庸的中国企业家行列中,李书福显得与众不同。他的张狂和偏执经常招致外界的批评和嘲讽,但他依旧是一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姿态。他对汽车产业坚持不懈地追逐,从某种意义上展现出他希望发展中国民族汽车产业,以及对中国自主品牌的救赎情结。

吉利上下员工通过20多年的奋发图强,给“吉利”这个名词赋予了许多新的特殊含义。在德国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吉利”一词曾等同于“中国”,“吉利汽车”曾等同于“中国汽车”。这时,“吉利”已经超出一个汽车的品牌,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对此,李书福激动不已:“我们带去的是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是真正的中国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我们觉得很荣幸,很自豪。”

这种自豪感来自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包括企业家固有的生活观、财富观以及幸福观。

李书福身价上亿,生活上却一直保持着简朴和随遇而安。一名记者采访他时,对他平民式的生活习惯印象深刻,在媒体上撰文道:“很难想象身家数亿,经常在世界各国飞来飞去的集团老总会是这样一个节俭的人。浙商生产的皮鞋,绣着英文‘吉利’的工作服,和员工一起在食堂用餐,李书福彻底颠覆了传统亿万富翁的形象。”

李书福崇尚节俭,甚至节俭到“锱铢必较”的程度。“吉利精神”的条文中有这样明确的记载:“在吉利,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开源节流、节俭办事举动,也会受到推崇和表彰,任何铺张浪费、奢侈炫耀的行为,都是一种犯罪。”

他在生活和事业上毫不追求奢华,甚至有些吝啬,但是面对一些地区教育资金的短缺和贫困学生的辍学,却慷慨解囊,2006年他因此获得“中国十大慈善家”的称号。

面对与日俱增的财富,李书福并没有因此改变生活习性,他没有像很多有钱人那样享受奢华的人生,依然坚守平民式的生活,并以此为幸福。当别人问到他对于财富的目标时,他的回答是,没有。

他曾表述过自己的两点财富观:其一,他认为钱是挣出来的,这个道理在他很小开始挣钱时就明白了;其二,他认为挣钱不是唯一的目的,挣钱是为了实现理想,完成个人意志的表达。正如他所言:我的个人意志就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钱是挣出来的”这一观点,通过李书福先后转战多个行业,不断为自己蓄积财富就能得以验证。至于他对“挣钱是完成个人意志”这一层面的认识,则是指引他在汽车业不断向上攀登的更为有力的精神武器。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要想开创一番事业,获得成功,离不开心志、追求和精神。在问及当他的财富累计到一定等量级,对其最大的改变时,李书福表示:“财富对我最大的改变?那是一种责任,怎么更好地使用,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对这个社会,对这个行业,对这个世界怎么能够起到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起到一种好的方向性的作用,这个很重要。”

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才会使企业家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战略眼光,并能准确地把握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全局,敏锐察觉潜在的市场机会,做到运筹帷幄,先人一步行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对国家、社会、企业、员工和个人不同利益的正确理解上,李书福的生活观、财富观时时处处体现着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一个人把自己追求的梦想升格为由此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时,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把金钱和利润视为圭臬的层面,而是为企业的发展负载了一份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在“方劼与汽车工业座谈会”上,李书福曾表示:“作为汽车工业来讲,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对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起到的关联实在是太大了。在这个领域里,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地奋斗下去,一定要做成一点事。”

外国的汽车产业在中国已经完成产业布局,给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留下的空间十分有限,如果中国企业再不抓紧发展,将很难赶上世界同行,中国汽车工作将面临长期的边缘化。李书福期望改变这样的格局,因此,他肩负起振兴民族汽车业的使命。

在一次关于吉利的国家级研讨会上,人们对吉利做出这样的评价:“吉利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吉利人的吉利,而是中国的吉利,也是世界的吉利。吉利的成长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吉利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从大变强的无比艰辛;吉利的壮大过程,必将为中国亿万百姓带来无尽的福音。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

吉利汽车在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和底特律车展之后,海内外舆论一致看好吉利走向全世界。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一位记者指着吉利自由舰兴奋地介绍道:电视机前的观众们,这辆来自中国的汽车没有天窗,也没有豪华的装饰,无论你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你们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是汽车的未来!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在国际车市受到欢迎,美国有媒体这样认为,像吉利这样的中国汽车企业迟早会成长为像日韩汽车那样的“洪水猛兽”。

吉利代表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已经悄然崛起,已在国际顶级车市取得了一席之地。李书福的汽车之旅已经超越了对利润的疯狂追求,多了一种对民族企业救赎的情结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更加任重道远。

成为亿万富翁后,有人问他幸福不幸福,他淡然应答:“幸福与不幸福,不能用钱来衡量。有钱并不一定幸福,你今天发愁怕被人家偷了,明天又担心这个钱来路是不是有问题,后天又考虑这个钱怎么花。你整天发愁,一点都不会幸福!我感到幸福,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我的理想正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本章启示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创业者倘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做支撑,即使一时取得成就,也终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无法到达理想的顶峰。因此,将一项事业坚持到底的精神十分可贵,这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很多人会选择创业,但是最终坚持下来、获得成功的只是少数。

显然,李书福是幸运的,因为很多人在创业的路上败下阵来,还有一些人取得一点小成就后便选择了退出。在这条路上,这个偏执狂走得步履坚定,他的财富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心中的理想也渐趋明朗远大。

罗曼·罗兰的忠告是:生活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永远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李书福从1997年一脚踏入汽车领域,到2006年已经走过将近10年的历程。在这10年的时间里,吉利汽车由原先那个不起眼的小企业进行了一次次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李书福从来没有停歇过,吉利也没有驻足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一个个新的目标的订立,然后再实现,再订立……如今,吉利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全球市场,成为一支独特的中国新生力量。

通过本章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

企业是一个社会性企业,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链条,企业在学会自我生存和良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自然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李书福有一个理想——让全世界都跑上吉利车,实现这一理想,是吉利的荣耀,也是民族企业的荣耀、中国的荣耀。

李书福造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利润。从吉利长期发展运作来看,李书福一直都注重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性,这时他肩上有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这份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力量,可以指引企业家在穷途末路时抱有信念,在灾难面前不放弃希望。李书福在造车路上决心高举民族旗帜的观念,是激励他将吉利不断做大做强的有力精神武器。这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给了他继续跋涉,坚持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信心和勇气。企业家在创业的道路上需要为自己灌注一种精神的力量,这样在困难面前才能走得更加坚定。

2.站在现实的角度制定决策

李书福在2006年的十年规划中为吉利制定了2015年实现年产200万辆汽车,并将2/3销往国外的宏伟目标。业界对李书福做出的这个规划颇具怀疑,但是,他坚持将这一决策贯彻始终,并且声明这一决策是以现实为依据制定出来的。

“全世界汽车总销量为5500万辆至6000万辆,作为汽车行业来讲,尤其是轿车行业,不能低于200万辆,否则很难生存下去。当然,像奔驰、宝马这样的汽车,很特殊,可以不一样。”

制定2/3销往国外的决策,也有依据。

李书福认为,我国汽车的年销量约为700万~1000万辆,几乎都是乘用车,不包括大卡车,所以吉利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7%~10%这个比例就已经很高了。按此比例,我们的年销量约为70万辆,总而言之不可能超过100万辆,这个是规律,要想突破也是不太可能的。

那么还有100万辆怎么办呢?因此就有了2/3销往国外的决策。对此,他作出进一步解释:“中国以外的市场销量约为5000万~5500万辆,我们占2%~2.5%的份额,这个份额相当于100万~130万辆。我们的账就是这么算的,所以为什么要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为什么提出200万辆?为什么2/3的产品需出口海外市场?为什么要在海外建工厂直接销售海外市场?这都是研究世界汽车工业的规律以后所作出的决策。”

从现实的角度看,依照规律制定目标和决策,才能做到稳扎稳打,才更加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因此,在我们做出一个决策时,不要跟风,不能盲目行动。肆意好大喜功,制定不切实际的决策,可能会带来头破血流的恶果。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天光之下,鸢飞鱼跃,青山妩媚,粉蝶翩跹,是何等美好的景色,但这总要打开窗子才能看得见,而清凉新鲜的空气也总要打开窗子才能流泻而入,把熏人的碳酸气赶走。打开窗子让封闭的空间开放,就是心地开朗,与人为善,汲取新知,创造希望,使自己的精神常新,生命力源源不竭。正如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曾说:“凡系统,开放则生,封闭则死。人亦如此。”本书契合开放的时代,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人生价值观讨论,倡导开放式人生。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要成就精彩人生就必须善于变化,不能因循守旧。我们应紧跟时代节拍,顺应时势,以变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寻找出路,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 心灵鸡汤全集

    心灵鸡汤全集

    全书共收录上百则成长故事,从诚实守信、待人接物、付出与坚持、尊重他人、积极心态、相信自己、面对挫折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有关成长的描述。
  •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职场上,一个有感召力的领导,是团队的核心,是团队成员的效仿对象;生活中,一个有感召力的人,是圈子中的焦点,是周围人眼中的榜样。感召力是一种领袖气质,只有不断追求超越的人才能驾驭它,用好它。《榜样的力量》共十二章节,内容包括超越自我,追逐成功、理想是船,信念是帆、精神凝聚力量、魅力即是引力、形象营造气场、做最好的自己等。
  • 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

    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

    梁金豹编著的这本《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告诉你乔布斯那不同凡响的一面,以及他真诚地告诉你他的创业经历和独到的创业秘诀。字字肺腑,句句深刻,透露着做人做事的真谛。从这点来说,《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一书称得上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创业者的行动指南。
  • 有一种胸怀叫感恩

    有一种胸怀叫感恩

    感恩,是一种最美的心态,是人生快乐的源泉。本书从生命、磨难、处世、工作、家庭等方面,向读者论述了感恩的心态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辅以大量经典事例,让读者明白。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传奇

    英雄传奇

    作为一个魔法天才的哥哥,张雄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努力才行。既然弟弟学了魔法,那作为哥哥的自己自然是以武学为重。他能打出世上最好的剑,磨出世上最锋锐的刀,他只是一个铁匠的儿子,却以武踏世界!
  • 死神传承之路

    死神传承之路

    我意外身亡,但我却遇见了一位神秘人,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回答了他。最终他反馈了我一些东西,我获得了一个传承,还有一个系统帮助我成长。长夜漫漫,何处是尽头?(难受的不行,这本名字没取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空异能

    星空异能

    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阵声音:星空系统为你服务。正在发呆的林宇下了一跳:我艹,什么东西;
  • 火影之无情

    火影之无情

    我第一次发文请多指教,对了,大家可以叫我在在,可能会出现玛丽苏。
  • 你在我的忧伤里

    你在我的忧伤里

    本小说主要讲了几个主人翁的爱恨情仇以及生活态度,在纷繁的社会里闯荡后才发现,留下的只是背影!
  • 快穿之快让他说

    快穿之快让他说

    温晚为了救一个人而要穿到个个小世界里去让男主说一句指定的话……暴躁邻家哥哥“晚晚,我爱你”无欲无求的世子“我要造反”单身贵族影帝“官宣一下老婆”1v1双洁,包甜,糖都塞给你!
  • 决定高考志愿成败的50个细节

    决定高考志愿成败的50个细节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系统工程,多数家长从孩子上高一开始,关注高考。近年来,关注孩子高考的家长日趋“超前”,在今年作者接待的咨询家长中,甚至出现了小学生的家长。广大考生和家长已经形成共识: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那么,填报高考志愿中,有哪些非常重要而我们又容易忽视的细节和技巧呢,书中自有志愿经。
  • 绝对偶像的秘密情人

    绝对偶像的秘密情人

    有没有搞错?!怎么每个人都说她很乌龟?她才没有好不好?好吧,就算她有那么一点点乌龟,也只是一点点,一点点而已哦。谁教她爱上的是当今最红的偶像明星,虽然,一再地在背后注视着璀璨耀眼的他,她的心也会哀伤……可是,她真的没有勇气告白啦。不过,嘿嘿,老天果然是疼笨小孩滴,他居然签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