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69500000008

第8章 “美国梦”中人

“美梦成真”是人们的憧憬与祈望,特别是年轻人,以饱满的热忱不断地在追寻着人生美好。放眼全球,世界上有千百万年轻人在追寻着同一个梦想--“美国梦”。

三百万左右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来美国的华人,都说是在追求各自的“美国梦想”。“美国梦”到底是什么?我所接触到的人,似乎多数又都讲不太清。

未进入美国之前,人们对“美国梦”往往遐想明析:“自由”、“平等”、“发展”、“富裕”、“幸福”等等;有幸进入美国体验之后,一些人充满欢欣,也有些人感受苦涩。听过一些人回味自己的“美梦”,也是各有各的结论。是“美梦成真”抑或“空梦一场”感受全在当事人心底。说白了,所谓“美国梦”,本质不过是在美国环境条件下的人生拼搏与追求。

不管怎样说,许多人还在狂热追求“美国梦”。何其如此,里面总有它特别的原因。

美梦总是期望与好职业、好收入相连。到目前为止,华人在美国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的比例仅次于印度人,达52%;从事服务业和销售业的各占近19%。改革开放之后,来美华人做“白领”的相对较多。除老年人外,周围所见多是在公司上班的“白领”。

探亲者不是寻梦人,但有机会接触许多“寻梦者”。从某个侧面了解他(她)们,客观地介绍他(她)们,是从一个角度观察美国。

(一)寻“梦”美国

美国社会的生存哲学是“个人奋斗”。来到这里,周围的一切会告诉你,除了努力奋斗,没人能替代你做什么。“美国梦”期盼的一切,得靠自己奋斗实践才能实现。国内观念中的那些“领导关怀”、“单位负责”、“拉关系”、“走后门”、“大锅饭”等等,在这里全“没门”。唯一用得着的中国观念是“会拼才能赢”。

在美国这样竞争的社会,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环顾四周那些年轻的华人朋友,大多都是“好样的”。虽然各人都有一本艰难困苦的“寻梦”奋斗史。

“博士”之一的贺XX是我真正的老乡,而且和我还搭上“校友”关系。我比他年岁大很多,每次见面他都亲切地叫我大叔。

在国内大学他原本是学矿业的,毕业后进北大读硕士转攻理科“微电子力学”。乘“改革开放东风”,二十多年前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集成电路公司就职,一直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研发。

他老家在湖南农村,妻子家在国内大城市。来美国后妻子为支持他的工作很长时间在家带孩子管后勤。他是公司技术主力,除了工资,合同中还包含占有公司小股份。后来这家公司转让,他的股份变成了现金,据说一次获得了五十万美元。

在美国不便也不应打听别人家庭收入,这属于个人隐私,因为关系好他才稍微透露一点点。在所见周围的华人中,他算是干得比较成功的。这主要得益他的高学位和他的专业正处在时代发展的峰期,应聘去的公司也不错,加上妻子的支持。

他家买了辆小“奔驰”(车),住房也宽敞。因为设计的集成电路多放在台湾或中国内地厂家制作,所以他回国比较多。每年多次往返成都、上海或台北。

每次来美国探亲,只要他知道了,总会邀我和家人到他家聚会。今年春节他把我们请去,家庭餐桌上摆着从餐馆定制的一头“烤乳猪”。边吃边聊,世界各地见闻无所不及,他是很爱聊天的一个。

他家在新泽西,上班的公司在华盛顿D.C.附近。每周星期五晚上回家,星期日下午赶过去,平时要住在那边。湖南人爱吃辣,他妻子每周把他爱吃的菜做好,带去吃一个星期。收入是不错,但工作还是很辛苦。他给我看过早期他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微电子力学”论文。但近年完全沉入了具体设计制作,似乎没见他再有“论文”发表。多次见面都听到他发感慨:“如果不出国,也许能弄个中科院院士当当”。这不知是他“吹牛”还是流露些微的人生“遗憾”。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那个胖呼呼的儿子是完全美国化了。儿子大学快毕业了,做爸妈的几次想给儿子介绍国内女孩谈对像,次次都失败告终。可见华人的第二代已“不可逆转”地融入到了美国新环境。

黄XX原是东北一所大学的教授,在国内就有搏士头衔。八十年代赴美进修后又获得罗格斯大学博士和MBA学位,在美国新泽西州FairleighDickinson大学当教授。太太带着一个儿子与他一起过来,在美国做贷款经纪人,算是一种“自由职业”,后又生了第二个儿子。

大学教书时间比较好支配,每年有一个较长的暑假,加上东北人豪爽的性格,黄先生任教之余想走华人“从政”之路。经过竞选,他曾担任新泽西州最大的华夏中文学校总校校长,2003年和五位华裔一道竞选,又成功当选爱迪生市教育委员。成为新泽西州华人社区中具有很大知名度、活跃在文教界的一位人物。

他原来买了一幢不小的房子,后来又买下一处可撤除建房的地盘,新建了一幢“豪宅”。建成后他曾邀请我们一家去参观,楼上楼下三层,豪华的客厅与餐厅要是仅他们家三、四个人是决对用不完的。他说主要为方便邀请朋友来家做客。只花四、五十万本钱,建成的宅院当时市价超过八十万!

现在,他大儿子大学毕业出去工作了,二儿子也很快要进大学。市教育委员到期交差了。作为华人,看来他“从政”的道路再走下去希望不大。仍在大学教书的他,改做中美之间,特别是他家乡东北地区与美国大纽约地区民间交流的一些活动,包括近年很热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中介。

第三位博士“刘大个”是山东人,一米九的个头如果当初去打篮球,也许能成名,现在他只是个业余篮球爱好者。国内生物工程硕士学位的他,原本是青岛一处环境保护研究所工程师。来美留学完成博士学位后留在了美国,妻子也是学的生物工程。双双在这边生物制药厂做“白领”。

他们的大女儿现在进大学了,最小的儿子则刚刚进小学。有点麻烦的是,中间生了一个女儿先天性智障,现在快十岁了,只能在社区智障儿童看护中心接受管护。虽然有社安福利,家庭经济上没什么负担,作为家长怎不为孩子操心!

他们家里过的是“简单生活”,因为没有老人能前来照料。前几年曾请过中国老人在家当阿姨,也就是管管家务后勤,没法管教他们那个智障的女儿。近年大女儿进大学了,小儿子读小学只要接送一下就行。二女儿基本交给智障特教中心。他俩早出晚归,所以家里“伙食”简单化:不用煮、不用炒的熟食买回放进冰箱,谁想吃谁自取;每天晚餐是全家集中时间,最多做一两个菜。想吃好的去餐馆,顺便带几个菜回来又可以对付一两天,家里零乱就顾不得了。盼着儿女长大走出家庭自立,他俩才能真正“解放”。智障的二女儿始终是他俩最沉重的心理负担。

另一位贾某是台湾大学生,来美国拿的博士学位。现在是企业高级白领,妻子在家当“全职太太”。他们来美国较早,有二十多年了。两个男孩,大的已经读高中,小的也已上初中。台湾人多有一种“危机意识”,所以两个小孩子读书都很用功。有时父母去别人家参加家庭聚会,唯有他们家两个孩子不随父母同来,总是大人给他们带点食品回去吃。别人问及,他们都会推说“小孩子在家做作业,没时间出来”!

台湾人来美国,多是七、八十年代。且多是当时经济上已有一定积累者,才可把太太留在家中不必找工作。这类台湾家庭的“全职太太”不少,住地附近就有“蒋太太”、“钟太太”等好几个,都是男的上班,女的管家看孩子。八十年代台湾有过“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一段。听说那个时期之前来美国的台湾人,看到留在台湾的朋友挣钱比自己多,很“后悔”不该来美国,当然目前这种状况早就改变了。

我所见到的这里几位台湾家庭,一是生活很安定,比较而言经济上算富裕。这与他们来得早和“家底好”有关。他们如果家有人重病,必要时会回台湾去治疗,享受那边的全民医疗福利。尽管他们也说现在台属经济发展不景气,这种福利“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二是多数台湾华人免谈政治,什么“台独”、“统一”等等从未听他们说过。也许是因为跟从大陆来的人在一起有顾及吧!

台湾来的华人朋友多数都很热忱,早两年在这儿,现举家搬去洛杉矶的桂先生和他的钮喜太太,是最热忱于朋友的一对,谁家有什么难事他们都会出面帮忙;今年贾先生家后院种了许多丝瓜,几次摘来送给我们吃。他家有一个单边的篮球架,利用门前的停车坪做了半截球场,我家孙子和附近几家男孩,傍晚常去他们家打篮球。

从台湾来的人中也不是个个都很幸运。在此不远一个姓王的老先生,自称是这个地区来美国最早的台湾人,现年六十多岁。因身体不好“提前”退休,只拿到75%的退休金。夫人年过半百,而且得了乳腺癌动过手术,但至今还在上班,做的是医院会计,很辛苦,他每天早送晚接,交谈之中可听出不无苦衷。

这里有博士学位的朋友很多。不论是港、台或中国内地来的华人,不论是原本的博士或来美后读成的博士,共同点是学业、技术都较扎实。他们来美国后不愁工作、收入不菲,生活上大多过的很好。美国是拼智力的地方。光凭体力生存,如南美劳务者们那样,即使生存下了,生活水准未见得很高。

然而华人走“从政”之路不容易。美国政界高层的确有几位华人,多是早期来自台湾或来美的第二代。真正从中国大陆过来从政成功的似乎不多。

女士来美国奋斗更艰辛。

有位张女士四十六岁,因为她儿子和我们的小孙子一起在体育馆游泳,两家有时相互接送结识了。多次请她来家聚会,她也请我们到她家做客。一来二往,曾听她聊起她的在美经历。

她曾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不知为什么当年放弃工作来到了美国。按她说,国内已经没有她再回去的“退路”。十多年前两口子带着一个儿子出来,没告诉别人什么原因,来美国后丈夫与她离婚了,她带着儿子单独过。据说丈夫对他很仇恨,跟儿子打电话都不要她接听。虽然前夫至今没再婚,但他们已经无法“第二次牵手”。

她来美国后转学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现在一家电脑公司任职,似乎混的还不错,至少工作算稳定。更令她安慰的是,儿子很优秀。初、高中学业很好,课外所学如钢琴、唱歌等也都出众。满十八岁就考取了美国名牌哥伦比亚大学,这是她感到特别骄傲和高兴的。

年岁不轻,然风韵犹存的她,似乎一直还生活在“单身”环境里,只有一次听她提及过有“男朋友”。所以我们每次请她来家聚会,都很小心地不去问及她的个人生活。这次她请我们全家到她家做客,她个人生活的一角才对我们有所公开。

原来她与丈夫离婚后,很久前就与现在的“男朋友”合伙买了栋住房,就是现在的这个住所:一栋建有一百多年古色古香的三层楼小别墅。她说买房时各付50%款项,“男朋友”住三楼,她住二楼,楼下是餐厅、客厅等公共场所,与男朋友同居一屋直到现在也没正式结婚。

她的男友是一位五十左右的犹太人,也是离婚者,且还有儿女住在以色列。男友在家里办公司从事贸易,所得收入大都寄回老家负担子女,在这里他与她是“AA制”。她们这样生活已经八、九年了,男方却始终不同意正式办理结婚手续。虽然在热恋中也带她去过以色列游玩,但讲到成家,男朋友就止住。据她说对方的真实想法是等到年老了,再回以色列老家定居,男友希望她那时跟他走。她则怎么也接受不了一个中国人,进入到以色列犹太人的社会去生活。

过去他俩相处还不错,自从儿子进了大学,他们的矛盾多了起来。最近就发生了两次犹太男友在家当着她面大发怒气,甚至摔打物品,让她受不了。她对我们说,现在想离开他。但这栋买下的房子是一人一半。想要男友离开,他态度很明白:“请你付给我房子现价的50%,我就走人”!那大约要十八万美金,她拿不出来。她想与他商量,一起把这房子卖了各得一半,或者抵押这座房屋再去另建新房,那时各建各的,但这又谈何容易!

她与我儿子、儿媳谈话时我是一个旁听者。据我从旁观察,其实她有种非常矛盾的心理:近十来年的与男友同居,两人因宗教观念差异,的确导致诸多的不便。犹太人是绝对不吃猪肉的,还有许多生活规则与禁忌。他们同食于一个厨房,但使用两套完全不同的锅、碗、瓢、盆。有时还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日常行动意见不合。然而,就是这样“一屋两教”,一路也走过了近十年,还是有过一段非同一般的情感。何况她说,男友从前待她儿子真的还不错。

然而现在不同了,一是男友因年龄、事业等等原因对她做不到和从前一样。更重要的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上海小姐,与一个地地道道的以色列犹太人,莫说是信仰拉不到一起,更重要的是今后一个坚决要回以色列度晚年,一个则坚定地只能留在美国。这又怎么能调和?所以她说,一想起将来老了就可怕。这是她与他最终肯怕难走到一块的“硬伤”。

她今后也不可能再回中国定居,因为出来并不是家人都赞同的。过了这多年,也适应不了原来的国内生活。她只能在美国走到底,又不可能随现在的男友过老终身。最后她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也没必要去知道。毕竟,这是她在寻找的一场美国梦。

另一位李女士和丈夫改革开放初期从福建来美国。她丈夫做贸易,到美国就没回去了,应当算“非法移民”吧。来美国这么多年,现在身分是解决了,可她丈夫跟了别的女人。她们虽不算离婚,但事实上离开了,她带儿子十多年来一直在一位福建同乡家里做阿姨。这家人待她挺好,允许她儿子住他们家,给她不低的工资。就这样,她儿子终于在美国读到大学毕业。

她并不太记恨她丈夫,说丈夫跟别的女人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不会英语,做贸易只能请懂英语的人帮忙搞财务跑业务。为他帮忙的就是现在跟他的那个女人,他离不开她。何况他丈夫赚钱负担了她儿子的大学学费,一共十多万美金。她为丈夫的“回心转意”留着余地,一直还在等着他。

原本是福建农村的她,能吃苦耐劳。在“东家”做事,后院开辟了多块菜土,家里的蔬菜自给有余。东家最小一个孩子出生就是她带着,现在上小学了,因为带的很亲,有时甚至叫她妈眯(她一直制止)。现在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她本可以去和儿子住在一起,没必要再做媬母了。不过她还没到呆在家里不干活的年龄,何况伴在儿子身边也不是长久之计,美国社会不崇尚这样,未来儿媳不一定欢迎。

没有高文化和就业技能的女人,光有好身体和气力在美国又能做什么呢?她只能依旧沿着老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经济上她不愁吃穿,甚至还自己花钱还买了一辆二手车,周末去教会是她自己开车去。儿子就业了,她更没有了后顾之忧。

她是这里的另类:婚姻经不住美国环境的碰撞,她看似有家实无家,生活的宽裕掩饰着心灵的苦楚。她没有什么“美国梦”,只是在异国他乡过不愁吃穿的日子而已。

另一位丁女士。她有国内农学院硕士学位,来美国找到了一份学校教书的工作,丈夫搞网络。双双就业的她俩本该是非常好的“美国梦”。美中不足两个儿子都不健康,其中老大严重智障。

她有一条家庭交友原则,凡是对她家稍微流露“歧视”者,她决不接触。她家的房子算不上豪宅,简单的四室两厅和地下室布置得非常考究,特别是主客厅,中央挂着中国名家启功先生亲书的一副墨宝,令她特感自豪。家里许多展示都有东方文化韵味,据说这与她父亲有关。

她爸爸是中国铁路一位老工程师,退休后十来年单位返聘还在搞工程。是一位典型的“共产主义唯物论”者,至今没来女儿这边看过,她爸根本就不愿来美国。而且她还向我们展示过她老爸“遗言手稿”,记着百年之后决不允许家人为他办丧礼之类。

丁女士是位热心人,两个月前邀我们去她家做客,满桌上等佳肴招待大家,吃过之后才知道本意是庆祝她与先生结婚二十五周年,来宾们都给她俩干杯祝福!

最近传来不妙的消息,她失业了。学校裁员,她那份本来和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丢了。当然,她可以再找工作,对于性格好胜的她这无疑是一个打击。她谢绝朋友登门,不接受安慰之类。她相信能度过这一关,何况还有政府失业保险可“吃”。

在美国失业后,除原单位要给三至六个月工资外,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可拿到几十周的失业保险金,虽然失业保险金比原工资低。最近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总统提出的延长失业保险发放期限的法案。

丁女士当然不会告诉外人领了多少失业保险金。因为各州标准不一样。这期间她还可以去应聘。只不过现在美国经济如此低迷,什么时候能如愿以偿就很难说了。

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女人择业观也是多元的。美国人对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在乎的是收入多少和干的高兴快乐。从年青时起,美国的女人在意有份工作,不愿去做“全职太太”。过去,台属过来的华人有女士在家当“全职太太”的,但不是主流。或因儿女多、或在家里办公司才不出去上班。

国内有人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那是在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中国。在美国是不是这样,怕不能一概而论。

打工经商的朋友宋XX。他和妻子阿芳来自西安。宋是西北大学的硕士,妻子阿芳家父是中国黄金公司系统的负责干部,现在都退休了。他来美国后,因为学的是机械制造传统专业,没有找到合适的白领岗位,干脆转而学习修汽车。在人家公司干了几年后,现在自立门户开公司搞修理。美国注册一个公司很简单,没有注册资金的限制,登记个一百美元就行了。

美国是汽车王国,修车也是个不错的行当。虽号称是“修车行”,其实就他一个人,靠在报纸上打广告。他没有正规厂房场地,买辆二手车自己修好当工作车,车里备有需要的各种仪器工具,人家的车有毛病,他开着工具车上门服务,修好后现金收款。他不搞汽车“大修”,实际上,美国的家用车辆,没有需要大修的。到了需大修的时候,人家早不用,或卖给车行处理了。

阿芳有份白领工作,一个独生子八、九岁,教育孩子的路还长着。宋的打算是,等有机会从国内老家找一两个合适的年轻小伙子过来,培训成为修理工,他再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修车“公司”。他当老板,不再自己动手干这种体力活。

即算现在这样干,他们也买了一幢别墅,花了四十多万。接来了岳父母,一家子生活过得蛮舒坦。

另外一位小程,夫妻俩合作做贸易。他的父亲原本在天津从事国际皮草业务。退休后小程接手干,不同的是,他父亲是国有公司的业务员,他则是私营企业“夫妻档”。

他俩原本在加拿大多伦多。所谓“皮草”业务就是卖毛皮服装。他嫌加拿大那边人口少市场小,把房子出租后两人一道来了美国。美、加之间是相互开放的,他用加拿大护照在这边买了房并申请了美国绿卡。

他们熟悉业务,在中、美、加乃至欧亚市场都有客户联系,自己又有加工成衣的手艺,在这个外行人不熟悉的市场领域他俩占一席之地,虽然我不知道他具体的业务内容、运作方法。但见他各地来来往往,显得并不紧张,收入一定也不错。去年他们买了一辆能变顶的“奔驰”,邀我坐着出去转了一圈。能花五、六万美元买辆奔驰车,华人中不多见。

夫妻俩都做买卖,意味着家庭生活全部自理,包括医疗保险、日后的养老保险以及孩子的教育费用(他们有一个独生子已高中毕业),这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像他俩这样,在一个独特的范围,有着特别的业务特长,并且有长期积累的资讯条件。发不了大财,生活还算舒畅。

最后简单介绍游先生。游是贵州人,他经营的是中美纸张及造纸原料进出口贸易。他的优势是与中美两边同类厂家业务上联系广泛,只要是中国与美国就纸业相互做贸易,双方都需要他这样的“中间商社”,他经常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奔波,与各方接触交流,长期积累着他的业务关系。

另一个条件是他哥哥在香港贸易做得很大,不但涉及纸业轻工产品,还做其它原料贸易。他的许多业务与老兄有分有合,无形之中增强了他的实力。

听他谈过在美国经商的体会与经验。美国是一个市场很成熟的国家,基本上没有太多贸易空白点。小打小闹赚不来钱;不建立成熟的客户关系也很难成交贸易;信息闭塞、效率低下更不要经商。我没进入他的公司具体了解他做什么,怎样做。但凭他谈的“生易经”,能知道他做的很不错。

在他太太协助之下,他一个人加上雇佣的会计、事务员。看似小小的一家贸易公司,每年下来营业额几百万,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就个人生活而言,不知他两口子谁的“问题”,反正他太太没生过孩子。作为已入籍的美国公民,他通过中国收养儿童的合法机构,前后带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据他讲总共花了好几万美元。他俩口子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带养幼儿,两人都出于全心全意。从不顾虑别人议论孩子是带养的,因为美国社会这类情况很多,出于“爱世人”的基督理念,收养小孩不是出于个人家庭功利目的。

在美国经商的华人很多,有国营公司派驻人员,有民营企业的老板与雇员,也有家庭公司和白领业余兼做贸易。早期来美国的华人,在“中国城”开餐馆、租铺面经商的很多。只要走进大城市里的中国街,经商做买卖的华人不少。但大多是小本经营。真正的大贸易商社,多是本部在中国的派出机构。

2011年7月

(二)“中年”与“中产”

“美国是中年人的战场”这句话,在这里人所共知、人皆承认。加上另外一句“美国的富人与穷人好过,唯独中产阶级难过”。亦为大多数“中产”者认同,是多数华人“白领”的自我感受。

“富人生活好”是毫无疑义的;“穷人也不错”是因为国家“社安福利”几乎涵盖了“低收入和无收入”人群的生活全部。“穷人”虽不能如富人那样过“天堂”生活,但衣食住行无忧、公共福利全享受,生活没有压力,日子过的挺不错。

什么人算中产阶级?全球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各种统计数据也互相冲突。在美国有种说法,中产阶级是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取决于收入绝对值,在于是否满足六项指标:拥有体面住所,包括租房在内;拥有汽车;能够供得起子女上学;拥有退休保障;拥有医疗保险;支付得起家庭度假费用。

也有数据化界定:一个双亲和2个孩子的4口之家,其家庭年收入在51000至123000美元之间,中位家庭年收入为81000美元。以上是2008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和劳工部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

不论以哪种“标准”衡量,大多数来美国奋斗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商界人士都属于美国的“中产”。除了来美国探亲的老人们,大凡来美国“插队落户”的华人家庭见到的几乎全是这类。

“中产苦”在哪里?同乡博士对我说过:“我每周工作五天,其中三天的收入属于我自己,两天的收入全得交给社会”。恐怕真是这样:像他那样的年收入,光上交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就是33%。美国税法是非常严格的,该交的税在银行工资单上就扣了,第二年的四月中旬再算总账。除了交税,买房买车等贷款,长期借贷付息与本金差不多。这样算起来,收入虽高,交给社会的确实不少。

因为“中产”,个人家庭的所有开支不能享受社会福利。包括健保、住房都靠自己掏钱。所以占美国人口多数的“中产”者得出“富人、穷人都好过,唯中产者压力最大”的生活结论。

压力表现在哪里?一是“苦于没有喘息时间”。紧张的上班打拼,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有时还要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大:对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对家庭、对子女承担责任,难得有轻松的时候,难奢望旅游休闲。时时要小心谨慎,不能失去工作岗位,那是立足美国社会最重要的根基。

所有这一切奉献与压力之外,有着中华文化背景的他们,除了花巨大精力培养教育后代,还要跟上美国社会观念转化,得有更强的自信心与意志力。

“中年人战场”的美国,他们怎么样上班做事,我说不准。因为我没在美国工作过。但家里有两个人天天上班,从旁也能略知一二。

不管是在美就读之后还是从国内来的中、青年人,都须走求职应聘这一步:网络或其它途径抛出你的基本资料,等招聘单位通知“约见”。面谈后一旦同意接收,则签合同后走上岗位。有能力又幸运的,一次就成。如一次不成,就得再次。上岗工作是来美国最重要一步,也是开始美国生活(租房、买房、安家等)的前提和基础。

“白领”上班起初的薪资一般按从事的专业和学历:博士、硕士;本科、高中非常清楚。上任之后取决于能力、贡献以及该公司效益。普通白领在岗位上,按其自身职责对直接上司负责,人际关系应当较国内简单。但实际情况亦非“清一色”:有的公司中、上层是印度人掌管,华人常感“难吃得开”;有的公司上司恰好是华人,华人之间难免又亲疏不一,间或也有矛盾,如此等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淘汰,美国非但不轻松,甚至更比国内激烈。特别是金融危机暴发以来,逼近10%的失业率,华人无不充满内心压力。

国内传言美国人际关系单纯,也只在社会底层。上层社会,特别是政界高层,那里的人际关系就复杂得非一言能尽。

美国公司如果效益不好,或内部机构调整就会“裁员”。碰上“被裁”那是颇为“残酷”的:事先你不会有任何信息,往往是星期五快下班之前,上司突然把你叫到办公室,无需说明任何原因,只告诉你下周不要来上班了。然后有人跟你立马清理办公桌上的公、私物件,到财务办手续,然后走人。

如果你被公司裁员,按合同一般应有三个月到六个月薪水寄给你。即使你重新找到了另外的工作,该发的薪金也照寄。六个月后你还没找到工作,可以到联邦政府领失业保险金(当然失业保险没有你原工资那样高,而且有时限规定)。如果是你主动“跳槽”,合同里当然不会再有你几个月薪水了。

华人在美国就业根本没换过工作的为数不多。在美国打拼,须有强烈自信心、顽强奋斗意志、好的身体条件和有竞争力的文化水准和社会技能。

美国公司里没有公款可吃。大公司每年圣诞节请你吃一餐就算客气单位;平时上司也许邀你到某餐厅工作午餐,你得准备带好钞票,那一定是“AA制”;出差办事时间计算很严格,决不会有“顺道旅游”之类的安排。常常看到华人朋友出差从中国回来,倒时差还来不及又得正常赶去上班,许多人感到工作很累、压力很大!

能竞聘去当老师或大学教授的可能好点,暑假中可获得一段较长时间的自由安排。

就这样干,你想拿到全额退休金,在美国现在要干满六十七岁。“美国是中年人的战场”一说,言之毫不为过!

2011年7月

(三)“美国梦”,梦什么

早几年中国股市冲到六千点时候,一位国内朋友找到我:不瞒您说,股市里赚了点钱,目的是想给女儿去圆一场“美国梦”。想请问您,让她到美国拿个学位定居下来我得准备几百万?

这位朋友真诚与信任的一问,我良久无言以答。思索之后才对他说:年轻人出国不是唯一选择;要说去美国该花多少钱,真还讲不准。所见到的家庭,有花了上百万,最后孩子学无所成回来了;也有的没花多少钱,仅仅办签证买机票而已……

走出国门到美国,许多人都是怀抱着一个“梦想”而来。“美国梦”对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的确颇具魅力,一度几乎成了世界性名词。

“美国梦”到底是什么?有人说那是美国文学描绘的主题;也有人说只是“造梦国家”美国自身的杰作。也许前国务卿鲍威尔说的比较准确:所谓“美国梦”,最大的诱惑就是不分种族、阶级、出身,在创业方面机会均等。有趣的是,这种诱惑更多针对的是外国移民。

二十世纪美国经济如日中天时候,德国也有人说:“美国梦”不仅代表着“从洗碗工到百万富翁”的白手起家,还代表着“移民国家”、“良好的教育”等等,这是值得欧洲学习的地方。路透社评论说:“美国梦像灯塔一样照耀着一批批希望改善生活的移民”。

随着金融危机暴发,美国经济景气下降、国债大增、社会问题不断。近几年的调查显示,美国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特别是在2008年底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不过总体而言,美国仍是对年轻人最有吸引力的国家。

中国做“美国梦”的人同样不少。就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一位美国记者从中国报道:连最拥护美国的人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切怀疑,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美国梦”仍在,而且很美好,这让他感到吃惊。

且不说早期美国总统胡佛描绘的“美国梦”是“家家炖鸡肉,户户有汽车”;也不仅仅看到像林肯、奥巴马这样的“穷小子”通过奋斗能出人头地,就以此代表着“美国梦”。归根到底,所谓“美国梦”其实只是一种对美国社会的估量与评价,认为在那里有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人梦想的客观条件,包括自由、公平、尊严等,也包括某些环境的优越、物质的富有。有一点是绝对真实的,那就是“美国梦”并非能随手可得。

舆论与媒体谈及“美国梦”的很多。反映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追求和梦想,谋求借着美国这块土地来实现。到达美国的外来移民,多少年之后,其中大多数据说都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大概是各人的期望值高低不同,各自环境状况廻异的缘故。

在这里曾听到好几位朋友谈及他们国内同学的现状。某某几年之间已家财上亿;某某原本学习成绩不如自己,可现在已经晋升“司局级”等等之类。这些只能说明一点,哪里都是梦想成真的地方。经济崛起的中国,就物质财富积累的速度而言,就连当今美国也许都自叹忽如。所以来到美国的一些人,又多出了一个“中国梦”的概念。

与实现“中国梦”一样,华人到异国他乡寻梦,更多了些新的不确定性。事实证明,任何“梦想”的实现,都要付出艰辛与代价。

2011年8月

同类推荐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屈原赋通释

    屈原赋通释

    本书是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研究成果。本书是一部屈原赋校注汇评本,收录了屈原所著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重要作品和有关屈原的传记及评论资料。从编写角度看,本书资料详实,尤其是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要的校勘、详细的注解和通俗的翻译,对古今中外屈原学的研究成果做了充分的吸收。本书比较适合学习和研究屈原赋的读者阅读,学习者通过本书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研究者则避免了资料收集的繁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礼仪常识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礼仪常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礼仪常识:社交、日常生活、办公事务、服务业、商务等。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醋先生与鸵鸟小姐

    醋先生与鸵鸟小姐

    初中时的尹安是个唯唯诺诺别别扭扭的自闭症女孩,她感情缺失的严重,一直不明白自己对南辞的感情。好不容易认清了感情,等两个人顺理成章的在一起后,南辞却在省比赛的前一天消失的无影无踪……高中三年,尹安身边没有他。大学开学,尹安有说有笑的跟着学长去报道,进班级的那一刹,她猛然看到了讲台上的男人,那熟悉的面孔,正是南辞!办公室里,南辞把尹安压在桌子上亲,尹安捂着嘴泪光闪闪:“你怎么会是我班主任?”南辞眼中好像在酝酿着暴风雨,他忍了三年,把人又拐到了自己眼前……可是大学毕业后,南辞又把尹安弄丢了,准确的说,是尹安自己逃跑了……两个公司合作,公司厕所里,尹安被拉进厕所,低沉的声音在她耳边底喃:“是我。”南辞想,他终于找到了他的鸵鸟小姐。
  • EXO女配之不悔

    EXO女配之不悔

    她,顾浅,意外穿成在EXO异能同人小说里的和她同名同姓的孤儿女配,这还不算什么,不过,那两个女主是怎么回事?一个重生,一个轮回还带着记忆,她,应该怎样守护她的爱情?(女主穿越后的身世很不简单,喜欢女配滴阔以看看哦!)
  • 大佬带我闯太虚

    大佬带我闯太虚

    哈元星在经过上千亿年的发展后,成为太虚最高等的文明星球。在哈元星资源耗尽的前夕,哈元星人在寻找生存办法时,周边本来依附哈元星的上千个星球联合攻打哈元星,抢走了高等科技成果,并要屠尽了哈元星人!哈元星人为保住最后的血脉传承,选择哈元星自爆的同时剥离出哈元星最后的资源,利用星球爆炸的冲击力,把剥离出来的小星球推出了太虚外并设下保护结界!那颗小星球就是地球!
  • 漫威里的暴徒

    漫威里的暴徒

    强健的体魄下,藏着一颗暴戾的心。重生到漫威世界,黑格心中的野兽被唤醒。如此混乱的世界,很适合这位暴徒。“雷神,让我锤两下,我保证下手轻一点。”“齐塔瑞大军,有意思。”“多玛姆,你知道什么是残忍吗?”“灭霸,有事好商量,手套借我玩玩如何……”如果暴力不是为了杀戮,那将毫无意义——黑格。【暴力执法系统】让黑格走上人生巅峰。
  • 缮界

    缮界

    相传在一百五十亿年前,罗兰界域还有许多至尊境尊者,可是自从镇守这个界域的四大尊王飞升仙界后,能够达到至尊境的斗者就越来越少了。至今,至尊境尊者已经一个都见不到了。而萧弦也和其它斗者一样,为了达到至尊境,开始他的修炼之路……
  • 儿童配色毛衣巧编织

    儿童配色毛衣巧编织

    本书介绍了约100款各式儿童毛衣,其主要特点是以带配色图案和彩条毛衣为主,款式都非常简洁大方,颜色丰富、协调,充满活力。包括套头衫、开衫、裤子、披肩等,款式多样,实用性强。各款毛衣的编织方法清晰明了,有详细的编织图和结构图,以及每一编织步骤的文字叙述,对领子和袖子等关键部位都有单独说明,使读者能够比较容易领会和掌握。
  • 天才萌宝:爹爹来了,娘亲快跑

    天才萌宝:爹爹来了,娘亲快跑

    “娘亲!”刚穿越过来就被一个小娃娃抱着大-腿喊娘亲,齐苗苗整个人都懵了,看着围着她指手画脚的围观者,连忙纠正,“小家伙,我一黄花大闺女怎么可能是你娘,你认错人了。”“是不是黄花大闺女本帝会不知?”某个臭不要脸的男人开口,齐苗苗顿时火冒三丈,指着他,“王八蛋,到底要老娘说多少次,你儿子不是我的。”“娘亲,我是你和爹爹的。”小奶包抱紧娘亲大-腿,楚楚可怜。齐苗苗从未想过,穿越后的第一天,她竟然会遇见这般无耻的一对父子,于是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只是为毛天下那么小,走哪都有他们爷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着系统到原始部落

    带着系统到原始部落

    韩峰穿越之后,竟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原始部落!且看韩峰如何依靠蛮荒系统统一整个星球,迈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