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15300000004

第4章 再多说几句(3)

读到这里茅塞顿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原来脏话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成“艺术”拿来卖钱的。可同时又不免对自己固守多年的“不说一句脏话”的最低防线怀疑起来:不说脏话,怎么“发泄”?如何“现代”?何以“潇洒”?岂不成了跟不上新潮的老古董?正心慌之际,猛地想起一个人来,顿时气壮如牛。这人便是鲁迅先生。他分明是对脏话疾恶如仇的同道,有文为证:“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鲁迅先生的笔犀利如刀,骂起坏人来从来都是“一鞭一血痕”,酣畅淋漓,世所共知。但从未见先生用脏话“发泄”过一句,反只见他对“国骂”恶习的厉声痛斥。或许鲁迅先生不会想到,在他作古多年之后,脏话、国骂非但不见一点退潮的迹象,反而大有“蛙声一片”之势,并开始向小说、电影、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大举进军。现在看,连音乐也不能幸免了,不敢想接下去该轮到什么。前几年,有一本由西北挺进到全国的小说,书内除了数不胜数的“此处删去多少字”之外,几乎隔几页就有露骨的肉欲描写和脏话扑面而来,躲不胜躲。结果,本来呼声不错的作者落得口碑不佳。有一部电视连续剧,主题、内容、表演还算上乘,可惜脏话连篇,演来演去,只听得屏幕上骂声朗朗。再翻翻那些街头报摊上的垃圾刊物,更是语言污染的重灾区,除了“×”,就是毫无遮拦的粗话。

在我们提倡了多年“五讲四美”之后,叫文明人羞于启齿的脏话竟如此肆无忌惮地出现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实在叫人脸红,也叫人费解。粗分起来,那些有“脏话癖”的“作家”、“明星”无非是两类人:一类是自诩为观念很“前卫”的人。在他们眼里,不说脏话不潇洒、不时髦。似乎艺术越是粗俗,越是痞气,骂骂咧咧,那才越“现代”,也越“大腕”。另一类是自身文明素质本来就很低的人。这些人从来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懂得文明修养为何物,一夜之间突然成了什么“星”。这些“星”们满口污言秽语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本来就这样。要让他们学好,得重新送到幼儿园去回炉。

出于艺术上的需要,在文学作品中极谨慎地用一点粗话是可以理解的,这连名家也不能免。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人已经走到了拿脏话卖钱的地步。他们的价值观、廉耻观变了,不以说脏话为耻,反以为荣,把舞台、荧屏、文学当成放纵自己、炫耀自己的天地,而不讲社会责任、社会公德,连最低的语盲文明都不要了。艺术家们如果有心净化别人,先把自家打扫干净。那些有说脏话瘾的“家”们、“星”们,如果拿不出有思想、有品位的东西来,至少别用脏话来污染环境。有关部门要理直气壮,对脏话就是要“管、卡、压”,不可认为是“小恶”而让他们恣意妄为,玷污我们的语言。

人生忠告

不说脏话是一种廉耻心,是文明的底线,我们还能往哪儿退呢?

真正的幽默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其实怕出名的又何止人猪二兄?名烟上市之后,我公安战士每年都得捣毁许多制假窝点;一百元的票子面世以来,再愚蠢的店铺老板也得拿在太阳底下查看一番。幽默也一样,自从西风东渐、国人又大倡“轻松”以来,我们走路都得戴上放大镜,生怕踩着了幽默的主儿。

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而不懂幽默,就像名列官场而不会蛇行匍匐,坐拥包厢而不知眉目传情,你注定要寸步难行。于是幽默——这个所谓的“幽默”,逼得我们“幽”也得“幽”,“不幽”也得“幽”。

所以我们的影视名字都改成了“戏说”和“调侃”,报纸上每天都刊登漫画和幽默小段,这些杂志的主编和编辑,每月都约好时间,要我们站在书报摊前,跟着他们成群结队地笑个不断。

然而,真的幽默产生了吗?没有。就像羊毛太贱,牧主就往里面渗清油:辣面畅销,买主便会发现一些用红水染成的麸子;学雷锋喊叫得过火了,一些孩子就把自己家里的钱偷来交给解放军。同理,对幽默的大肆宣扬,并没有产生幽默家,只是多了无数的二丑和小花脸。

真正的幽默得之于天然,它的本质是讽刺,是对世相人生中一些无价值事物的热嘲和规劝。用鲁迅的话说,是“恰如父母对于孩子的痛斥,是与热泪俱下的鞭子”。而我们今天无数打着幽默的招牌,大做其调情生意的幽默家,之所以使我们头晕、恶心、胃里的东西往上泛、并伴有轻微房颤,原因正在于这些主儿缺乏知人论事的脑袋、洞晓人生的眼睛和拷问死神的勇气和神经。

我曾经见过两则令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一个说,在沙皇专政时期,有路人掉进了冰河。他就大喊:“救命啊,救命。”可岸上的警察却充耳不闻,仍旧吃他从摊上抢来的果子。最后,落水人心生一计,改口大喊:“打倒沙皇,打倒沙皇!”警察遂转身向他奔来,将他从水底捞出,并判了刑。

又一则说,在文革时期,有一人被指控为特务,革委会就用烙铁刺面,在其脸上写了“特务”两个宇。后经调查,发现其人不是特务,然而烙字不是铅笔画,橡皮擦不掉,于是在“特务”二字前再烙上“不是”二字,以正视听。后又有革命群众送来证据,证明他还是特务,革委会主任想来想去,就又在“不”字上加了一个“辶”字旁。

我理解的幽默就是这种用喜剧的桅杆揭开人生的虚幕,把世相人生的残酷和冷漠化成一阵笑烟给人们看的艺术。它不是葛优,不是陈佩斯,不是一切靠在舞台上扭模特步、翘兰花指、捏着鼻子学鸡叫狗咬的所谓相声和小品。

它是鲁迅,是钱钟书,是马克·吐温;是浑身浸满了眼泪而用大悲悯去了然色空的心;是庄子的箕踞傲生,是阮籍的放浪游吟;是萧伯纳对着自己的幕碑写下的“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得多么久,这一天总会来到”;是哈姆莱特在墓地里捡起几根宫廷小丑的朽骨,打趣似地反问:“还挖苦人吗?你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的滑稽劲儿干嘛不留下来笑笑自己?”

人生忠告

这些幽默令人一千次的读下去,就有一千次的泪流滚滚。然而,他们的创造者又都是些生前没有提倡幽默的人。

天下第一奇计

今夏的北京出了一条颇有趣的新闻。

新闻主角,是圆明园神奇动物乐园猴群中的“老二”。据说因为猴群内讧,这位“第二把手”失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跑到海淀路58号院暂住。居民区来了个猴子,起初挺新鲜,几天之后就发现这家伙太扰民,于是就想办法抓它。土办法试验几次无效,惊动了新闻媒体,电视台播了社会新闻,《北京青年报》还专门开通了“逮猴热线”,向热心的读者问计。果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聪明的读者们七嘴八舌,有献“美食计”的,有献“罐子计”的,有献“麻醉枪计”的,有献“美猴计”的。最令人叫绝的是一位读者张先生,居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升官计”,其办法是“把猴大王打晕,放在老二面前,满足一下它的当官欲,它心情一好,没准会跟着饲养员回去”。

如果对众多的“读者来计”进行评比,我第一个要投张先生的票,甚至要评他的主意为“天下第一奇计”。张先生一定是位生物学家,抑或心理学家。他对从猿到人的进化问题的研究,可与达尔文比肩;面对猴与人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其成果说超过了达尔文也不为过。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所以就不妨“以人之心,度猴子之腹”,用世人心理猜测猴子。人与人争权夺势的事比比皆是,猴与猴又何尝不是如此?仅报端披露,发生在各地的副局长雇凶手杀害局长、副县长雇凶手杀害县长之类的事例,已不止一件。动机何在?就是要取而代之,“满足当官欲”。如此说来,猴子争主与雇凶杀人的心理基础没什么两样。这时再看“升官计”,你能不挑大拇指称“高”吗?

张先生也许是位文学家,且对寓言有专门研究。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用想象实施一下他的计策,你就可能被引入寓言的境界,感到与其说在为猴子出主意,不如说在描摹人间的情状,而且是那么富有哲理。不妨拿古人创作的沐猴而冠、火中取栗、朝三暮四等等以猴子为主角的寓言故事和张先生的作品比一比,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后者构思之精巧、寓意之深刻,绝对不在古代名篇之下。开发提炼,说不定由此演变出传世的寓言;以此为素材,搞出一部精彩的电视片来,也未可知。

或者,那位张先生什么“家”也不是,就是个如你我般的普通人。因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眼睛最亮,所有的人情冷暖、世情世态、官场猫腻,全部被他们看得一清二楚。不是吗?那些为报私仇、为谋取权力而不惜雇凶手杀害同僚、上司的人,暴露出的是地地道道的兽性,与争“山大王”的猴子又有什么两样?普通人也最具幽默性格,他们没有权力撤掉那些冒牌“公仆”的职,也不能直接动手惩处罪犯,于是便采取寓言的方式一泄心中的怨气,同时又制造笑料开心解颐,确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也许是操作起来难度大、不好掌握吧,张先生的妙计最终并没有付诸实施。颇令人惋惜的是,“麻醉计”被首先选用,可那“猴老二”却因中麻药过量,没能醒过来,糊里糊涂地一命呜呼了。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采用张先生的“升官计”,没准儿早就大功告成,把猴二爷领回动物乐园去了。唉!可惜,可惜!

人生忠告

同类推荐
  • 品格的力量

    品格的力量

    塞缪尔·斯迈尔斯(1812—1904)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作家。本书是探讨品格问题的专著,作者从女性、劳动、勇气、职责、爱情等多个方面论述品格的精神力量,在论述过程中列举了大量至今名垂青史的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慈善家等实例,极具说服力。虽然作者当时是针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现状进行论述,但其论述对今人仍具有激励和启发作用。本书自在英国问世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不断重印,在全球畅销130年而不衰。
  • 做个有本事任性的女人

    做个有本事任性的女人

    不管生得漂不漂亮,都要活得漂亮,这就是女人的任性宣言。有本事任性的女人,离开谁都能精彩过一生。即使你的人生现在一帆风顺,谁也不敢保证下一步不会风云突变,我们要明白,生活是个吝啬的老太婆,总是不喜欢给任何人全部的欢乐。作为这个时代的女人,我们必须将自己变得强大,拥有正向的思维以及过好日子的能力。
  •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存在着许多让人难以预料的困难或挫折,这些麻烦会挫伤我们的自信,扰乱我们的心灵。本书用一个个充满坚强与智慧的故事,在滋养人们心灵、启发人们智慧的同时,也为生活中充满挫折感的心灵注入更多的鼓励和勇气,帮助人们重新振作,再次扬起生命的风帆。本书共分为6个章节,围绕“风雨后的阳光”这个主题,通过朴实的叙述,真人故事的再现,向读者传达着“风雨后的阳光”这样积极的人生信条。在这本书里,你能体验到生活的感悟、心灵的历练、战胜挫折的勇气、发人深思的人生智慧,让你的心灵在故事的洗礼中,品味着意想不到的智慧与快乐。"
  • 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

    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

    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从哪里开始?答案是:从每个人的成功开始。过去,我们总是有个习惯,就是格外喜欢宏观的东西。比如,我们时常去关注那.……
  • 情商决定命运全集(第2版)

    情商决定命运全集(第2版)

    情商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最为关键的品质因素。《情商决定命运全集(第2版)(全新修订版)》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情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情商的传统内容出发,对情商的内涵加以延展和开发,通过对工作情商、快乐情商、家庭情商、爱的情商、领导者情商、情商整合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诠解,多角度、全方位地告诉读者,如何提高对自己牛活的自知力和对情绪的自控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成功的概率。
热门推荐
  • 一叶轻舟一片心

    一叶轻舟一片心

    两个人错过的十年,两代人的纠葛的半生。年少无知,是你给我荒芜的世界撒上漫天繁星。十年之后,归来,一个是璀璨的新星,一个在平凡的岁月里挣扎,这一次,换我来拯救你。背叛与救赎,欺骗与原谅,抛弃与被抛弃。求求你,别拿走我黑暗岁月里唯一的光芒……我们都曾爱过,也曾被爱过,只是没有好好的恋爱过。安将长夏空寄尘,一叶轻舟一片心。
  • 我的青春年华里你曾来过

    我的青春年华里你曾来过

    “我难过的,不是有人离开我。而是他们当初明明说过不会走!”她,是个孤儿。最爱的男人自杀了,得过抑郁症,经历了两次开颅手术,有着术后听觉性失语后遗症!他,则是医院里为数不多的脑科权威,也是个孤儿。相依为命的妹妹,最终因车祸死在自己手上。也许是上天的眷恋,把两个命运相同的人,连了起来~~!
  • 修仙不能高调

    修仙不能高调

    “刘洁,今天晚上的捉鬼行动就交给你了”“为什么又是我,上次就是我去的啊。这次该你了。”“你确定?我的手里可是还有你那次果奔的照片哦。你确定吗?真的确定我去吗?”
  • 最强神瞳

    最强神瞳

    大三学生孟方,在一次被电脑意外电击之后获得了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超级解析引擎。不一样的人生从此拉开序幕~ps: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儿!
  • 浅语仟寻

    浅语仟寻

    她失忆了并且失去了踪迹,他一直在寻找她,他与她相遇是否能够相认?另一个他爱上了她,他能否一直爱她?能否一直陪她?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以史书为依托,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通过写西门庆的一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腐败,开创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先例。本书从美学角度剖析金瓶梅,从破题入手,将一位位书中人物的性情、命运发展详细解说。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金瓶梅》。
  • 我是无敌大师兄

    我是无敌大师兄

    苏轻云穿越成宗门大师兄,被誉为绝世天才。随意一掌,便可惊天动地,令风云变色。不想天才之名,却是假借法宝特效狐假虎威。面对这种设定,苏轻云只能继续伪装下去。所幸机缘下觉醒寻仙系统,可从洪荒召唤大能。三清盘古,为我护道。北极紫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皆服我命。无数古之圣贤,洪荒妖魔,为我而战。此世间,神挡杀神,魔挡诛魔。我苏轻云,必将无敌于世……——————————————PS:保证每天5章万字更新
  • 异能之电王

    异能之电王

    海贼王有橡皮果实,有火火果实,有震震果实......异能之电王有紫电之玉,有点卡之玉,有电脑之玉.....海贼王的恶魔果实来自海上。异能之电王的灵玉来自灵玉山。杨清是有霸气,有邪气的一青年,他被老羊头安排到青云高中,对于能力觉醒的他将会是面对什么样的任务。
  • 一灵未来

    一灵未来

    宇宙究竟有没有两面?黑洞是什么?黑洞的背后又是什么?未来的人类苟活地底,自由人类则偏安一隅,残喘于灵族的威压之下,而命运的厄兽虎视眈眈,这片宇宙,哪里还有人类能自由呼吸的天空?直至晓天横空出世,带领人类重新在宇宙之中,寻找他们的落脚之处。科技与灵力齐飞,灵族共厄兽共舞,未来的宇宙,绝不是你想像的那个样子!
  • 缘来如此之坚持爱

    缘来如此之坚持爱

    五年前百科全书的烈女导游钟意因家人而放弃了一直喜爱的导游职业,五年后在闺蜜采萱的“设计”下重新当起导游一职。带领着被特意谋划安排的一支海归VIP客户,董家的四个孩子,分别有着忠、孝、仁、义四种中国优良传统精神,在旅途中分别与TA从相遇、相知、相识、到相爱。不同的旅途给了他们不同的人生体验,还有感受不同的中华文化传承。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听说,一个男人见证了一个女人所有的难堪与尴尬,而且还不嫌弃她,说明那个男人与那个女人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默契与缘分,是上帝让他们相遇。一段因恩而起的缘份!一段因善而结的缘份!一段因爱而续的缘份!一切皆因缘份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