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9400000012

第12章 清朝末年有了报纸杂志(1)

广义的图书,分若干种类,报纸和杂志是其中两种类型。古代中国有“邸报”,内容有皇帝谕旨、命令、皇帝起居、官员任免等,始于唐代,历代均有,相当于官方公报,人们认为它是现代报纸的萌芽。因报纸的特征之一是报道“新闻”,报纸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图书类型,由于排版技术、新闻时效,只有在使用现代活字印刷术后才有可能出版报纸。明代的《邸报》就用过活字印刷,报纸是活字印刷术的最主要应用者。

中国早期的报纸全是西方人士创办的,早期的报纸与杂志难以完全区分,人们也统称报刊或者期刊。期刊即定期出版,报纸多是每天出版,杂志则短则3天、1周,长则1个季度出版1期,两者印行次数都叫期。

报刊作为新的图书类型,除采用铅活字机械印刷以外,初期在形式上还与图书相同,如多数报刊还同书籍一样是装订成册,许多单面印刷,这与我们今天见到的报刊大不相同。

第一节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报刊

随着西方纸张的引入,报刊开始双面印刷,新型的纸张也使报纸的“张”面积大到787×1092毫米,就是今天见到的报纸。随着中文字型大小不同,字体也多有不同,报纸版面也才发展到同今天一样,这一过程用了几十年时间。辛亥革命爆发,人们关心时势,报纸为广大群众接受,成为种数很多的印刷读物。

前面我们介绍过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是的,就是这位马礼逊把西方铅活字印刷术引进了中国,用这种印刷术印了第一个中文版的圣经《旧约全书》。马礼逊还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同样是用铅活字印刷术,这就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乍一看这个名字十分奇特,不像是报纸,也不像是杂志,但这就是中国的第一份报刊,只不过是由英国人创办的。

因清政府不准外国人在中国刊印书刊,马礼逊带着他的中国弟子蔡高去马来西亚(马六甲)设了印刷所印刷图书,创办了华英书院,由中国人教授英文。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马礼逊、麦道思和马亚友3人负责编辑。这份报刊内容有宗教、新闻、新知识,每期初印500份,后增至2000份。这虽然是在国外印刷出版,但却是运到国内发行,有记载曾在广州发行,并发行于暹罗(泰国)和交趾(越南)的华侨中。

继《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后,道光三年(1823年)在马六甲创刊《特选撮要》,道光八年(1828年)在马六甲创办了《天下新闻》,由麦道思主编,内容有中国新闻、欧州新闻、科学、历史、宗教。

道光十三年(1823年)创刊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开始在广州编印,但因清政府的禁止,便迁至新加坡。由郭实腊主编,内容有宗教、政治、科学、商业等。这是在国内创办的第一种报刊。随后,国内创办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

咸丰三年(1853年)在香港创办《遐弥贯珍》,也由麦道思主编。

咸丰四年(1854年)在国内的宁波创办了《中外新闻》,内容有新闻、宗教、科学与文学。

咸丰七年(1857年)在上海创办了《六合丛谈》,内容有新闻、宗教、科学、文学等。

此后,在上海又出版了几种报刊,其中有《中外杂志》《教会新闻》等。

以现在的标准看,这些都应属于杂志。

日本人在青岛办的《青岛日报》是一份报纸。德国占青岛为殖民地,在城市发展之中,日本人主要从事商业。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清室退位、民国成立,一大批逊清官吏来到青岛。

1912年日本人创办了一份《青岛日报》,日出4开1张,在编版上十分特殊,为中日文对照,每个版的上半个版是日文,下半个版是中文,均为铅活字,内容一样。

《青岛日报》由鬼头玉汝、小谷节夫两个日本人主持,两人均通汉文,说中国话,是中国通。

鬼头玉汝精通中国的四书五经,能写中国诗词,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在青岛结交逊清旧吏,尤其是其中一些两榜出身的正途官员。他自己家中有中国古籍,包括经史子集。鬼头玉汝最要好的中国朋友是劳乃宣。劳乃宣曾经直隶知县,任过学部副大臣(教育部副部长),兼任京师大学堂监督,并且是汉语言文学家、古算学家,中国拼音字母创始人之一。

鬼头玉汝与几名中国人、日本人经常同宴、吟诗。一次聚会,中国人中有劳乃宣、升允、高孟贤、吴君廉,日本人中有鬼头玉汝、芦田弥三郎、鹤渊佩助、佐藤贞治。雅会不可无酒,酒后不可无诗,每人当场吟诗。鬼头玉汝说:今日座上恰为8人,中国有“八仙”之说,我们可称“文中八仙”。劳乃宣十分赞同,即席赋诗:

重楼新百尺,朗月射华筵,

嘉宾忘远近,群仰主人贤,

酒罢登高台,皓魄当空圆,

胜景数八咏,一览万家全,

海色如镜平,灏气涵大千。

众人随韵唱和。劳乃宣在青岛写的诗词很多,有的就发表于《青岛日报》,其中有多首赞美青岛景色的诗词。

第二节中文报纸

一般说,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杂志以刊登文章为主,虽然有的报纸也用一定版面刊载文章,有专版、副刊,但新闻是其主要内容。各家报纸的新闻重点有所不同,如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化艺术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又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报纸与杂志区分以后,报纸多为对开1大张,次为4开1张,这最适于用印刷机,因为杂志多为16开,书籍多为32开,印成一张后还要折叠,而几十年里没发明折叠机,这最后一道工序,还要用人工,所以报纸是最受益于铅活字机械印刷的出版物。由于报纸以新闻为主,时效性要求高,机械化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在报纸上便充分表现出来。

香港出版有英文《孖刺报》,在伍廷芳建议下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开始出版中文版,名为《香港中外新报》,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初为两日刊,接着改为日报,每日出版。

《香港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作为第一份日报怎样办,一切都在摸索中发展。《孖刺报》对《香港中外新报》免费提供铅字、印刷机甚至店面,但纸张油墨的印刷费照常收费,这也大大减少了办报成本。

民国初年,《香港中外新报》攻击军阀龙济光,受到广东人民的欢迎,在国内发行量有所增加,使这份报发行达最盛时期。但军阀见到这种情况,在《香港中外新报》扩充股份的时机,买下了大部分报社股份,成了大股东,这样报纸从攻击龙济光到吹捧龙济光。在军阀龙济光战败垮台的时候,《香港中外新报》也就停刊了。

清朝同治初年,《禅臣报》仿《孖刺报》也出版了一份中文版的报纸叫《华字日报》,主笔是陈蔼亭,伍廷芳、何启相助,陈蔼亭见到香港被英国占据之后,华人主要学西方文化而国学缺失,积极在报上提倡国学,试图使香港人有民族感。报社购置了全套铅活字汉字一副,印刷机则用禅臣报社的。初创刊的时候仅出8开报纸,后发展为对开。

陈蔼亭任驻美使馆参赞离开了香港,由他的儿子陈斗垣继续主持报务,以后禅臣报社失火,设备被焚,从此,《禅臣报》与《华字日报》成为两个机构。《华字日报》单独出版。

英文《字林西报》也创办了一份中文报纸叫《上海新报》,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创刊,又有一说创刊于1861年12月。这是两种历法对照产生不同,实则应创刊于861年12月。

《上海新报》创刊之初每星期发行1期,1862年5月开始每周发行3期,即周二、周四、周六发行,到1872年,才改为日报,共发行12年。开始时由西方传教士担任主笔,先后有华美德、傅兰雅、林东知等,唯一的中国人主笔是董明甫。傅兰雅是清末的中国通,熟悉中文,是早期翻译家,将大量西文著作译为中文,还将中文译为英文,编有字典。

《上海新报》的新闻来自《字林西报》,把英文译作中文发表,还转载其他报刊的文章。

《字林西报》另一份中文报纸是《三广报》,创刊于光绪八年(1883年)由戴谱笙、蔡尔康为主笔,后改名为《字林沪报》,因销路不好,卖给了日本人,改名为《同文日报》。

天津在光绪十二年一月(1886年11月)创刊了《时报》,由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瑞琳与英商怡和洋行集股创办,聘李提摩太为主笔。李捷摩太与傅兰雅同为清代在中国的西方人士,熟悉中文,是翻译家。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事,是今天的历史”。报纸每天虽以最新时事新闻为主,但若干年后却是翔实、有文可查的历史资料。旧中国以“申新大公”为三大报:“申”为《申报》在上海创刊;“新”为《新闻报》在上海创刊;“大公”为《大公报》,初在天津创刊,后迁上海又迁香港。

《申报》虽不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但也是较早的报纸,并且是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申报》最初由英国商人美查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初与当时图书一样单面印刷。1906年《申报》出售给了中国人席子佩,1909又由中国人席裕福收购出版,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史量才具有民主思想,能报道一些真实新闻。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不顾禁令宣传抗日,深得中国读者喜欢。《申报》副刊《自由谈》是鲁迅发表杂文的主要刊物,许多名家作品也刊于《自由谈》,销路很好,每天清晨,上海街头有许多叫卖《申报》的报童。1934年,史量才被反动派杀害。上海沦陷时期,《申报》继续出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申报》,成为CC(中央俱乐部)派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申报》停刊,《申报》前后连续出版达77年之久。

现有77年之全套《申报》影印本,是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德国占领青岛的时间曾有争议,通过《申报》记载可予澄清。

日英联军1914年攻打胶澳租界,把青岛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唯一的战场。百日间,《申报》每天都有报道,有该报记者报道,日本国内报纸报道,国际电稿,消息之丰已可成为专著。

另外从新闻学、印刷术上,《申报》也是实用样本。

从有副刊以来,《申报》发表之作品已无法以数量计,有通俗文学作品,左翼作家作品及其他作品。如从鲁迅发表于《申报》原作与收入文集中之作品校核,还发现鲁迅曾作过修改,对研究文学史有很大作用。

早期《申报》文字高深,于是附刊了一种《民报》,以大众化语言编写文稿,自称“本报专为民间所设,故字句犹如寻常说话;每句及人名、地名尽行标明,庶几稍识字者,便能解释”。每月报费仅65文。

《申报》又于光绪十年(1884年)出刊《画报》,不单独出,只作为《申报》增刊。

光绪十九年(1843年)元旦,创刊《新闻报》,由中外商人联合出资创办。由英国人丹福士为总董事长,聘请蔡尔康为主笔,因经营不善,被美国福开森公司收购,福开森任命汪龙标为总经理。

民国时期《新闻报》发行量日益增大,成为三大报之一,改由中国人经营。

人类社会自古便有广告,自造纸术、印刷术相继发明后,广告成为印刷品之一。近代社会商品化后,广告印刷品更是层出不穷,大街小巷、单位个人都会有印刷品广告。作为印刷品的报纸刊载广告,是报社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是主要来源,报纸经济业绩的好坏与刊载的广告多少直接有关。当时上海、青岛等地有了专业的“广告报”,主要刊载广告、插几条花边新闻,不收费,免费赠送。

《新闻报》则以刊载广告多而著称,其广告版面,平时占全部版面的1/3以上,多时达一半。但尽管如此,《新闻报》仍销路很好,因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与新闻一样都是信息,只要不是虚假广告,读者一样愿意阅读。如上海有几十家电影院、几十家戏院,你如果想去看电影或看戏,只有从报纸广告看一下哪家影院、哪家戏院演什么影片、哪些演员演什么戏,然后进行选择,不然会不知道去哪家,这只是个简单举例。其他如招工、租房、商品购置、轮船船期……如果没有广告都难以进行。所以,《新闻报》虽被称为“广告报”,但发行量还是销路很大。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最早是艾小梅主编的《昭文新报》,于1873年7月在汉口创刊,1874年1月5日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以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到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办的报刊业开始兴旺。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设立强学会,8月创办《万国公报》,又改名为《中外纪闻》。上海强学会出版了《强学报》(1896年)和《时务日报》(1898年)。

《时务日报》是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刊载中外大事,评论时政。是中国人办的中文报纸中第一个使用进口新闻纸双面印刷的报纸,在新闻史、印刷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1898年6月4日,光绪皇帝开始实行新政,准许官民自由办报。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又控制舆论,打压报纸的出版。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必读-格列佛游记

    语文新课标必读-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小说借船医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1726年小说在英国首次出版,受到读者喜爱,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电影的伟大宝库之一”。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动物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动物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 语文故事与趣味

    语文故事与趣味

    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奇趣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奇趣故事

    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快乐阅读的首选读物。
热门推荐
  • 我的卡牌和你们不一样

    我的卡牌和你们不一样

    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捡,想要活的久,卡牌值得拥有。
  • 我若仙凡

    我若仙凡

    这是关于一个少年求道,仙凡皆在一念之间。我若涅凡,道巅世间不可有动乱,仙道无涯斩凡身。我若成仙,只为轮回之中渡己身,凡尘之上无须有仙
  • 让宝宝的眼睛亮起来

    让宝宝的眼睛亮起来

    本书介绍了儿童时期眼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早期发现儿童眼部异常的方法、对儿童常见眼病的家庭护理和配合要点,以及眼保健的知识。
  • 铁锅炖山楂

    铁锅炖山楂

    是一沙雕甜宠向的文,容易崩坏。女主柳玄月,男主苏长离。
  • 快穿之正三观系统

    快穿之正三观系统

    被一个正三观系统奇葩地绑定的三观扭曲的杜若——一个大龄无业的女青年,温和地笑了笑。然后触发了各种各样掰正三观的任务,这是一个三观严重扭曲的女青年被掰正三观,被带有强迫性地撕下那层温和的皮的血泪故事。#任务里的男孩好可怜##任务好残暴,不过我喜欢##宿主三观扭曲程度下降太慢怎么破,急!在线等##论为何每次穿梭都会有剧烈疼痛#
  • 喜劫良缘

    喜劫良缘

    男神要结婚,新娘不是我,初月玄女离家出走十天,就被太子殿下揪回了家!太子钱袋任你花,太子宫殿任你爬,偷偷暗爽数千载,不想却被求爱了,听说面对情伤,替换比删除更好用?这是一个小白兔养肥再吃的故事!面瘫腹黑君也有崩盘的一天“小满,你不知道,等你长大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
  • 那扇窗那些人

    那扇窗那些人

    简简单单的语言,描述着各自的经历,也许是幸运,也许是残酷
  • 历史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历史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重生之侯府嫡女经商

    重生之侯府嫡女经商

    女主叶嘉琳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意外被车撞死了,续儿转生变成了一个婴儿,既然是侯府的七嫡女,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儿侯爷一代大将,喜女儿,而老天却不知是他杀孽太重,还是造福百姓,再他的夫人生六个男子之后,终于怀了第七胎……今日,全家男儿都等候在一间房门外,听着房里女人哀嚎着,侯爷焦急的在房门外头来回踱步,双手紧握,嘴里念叨着:“一定要生女儿,一定要生女儿……”突然房间里的声音瞬间消失了“哇~~~”的一声女婴的哭声响彻天际。“恭喜侯爷,是女儿,是女儿”接生婆激动的打开门说道。一瞬间所有的人都顺了一口气……
  • 佳人远嫁

    佳人远嫁

    穿越而来,从底层做起,从丫环做起,人家只想低调生存。谁知竟会进宫,当然又是一枚小小宫女!可是,皇上!人家我没有看上你呢!你也别对我瞧上眼!九王王妃?啥米东东?离宫,遭追杀,竟被卖成小妾!且看她如何翻身做主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