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49100000008

第8章 论社会主义(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其他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在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问题上,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但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邓小平又强调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使社会主义能够顺利地发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终于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首要的理论问题。这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说:“我们的经验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第3卷第116页)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这种制度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任何其他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科学的揭示和阐述。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3卷第373页)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廓清了多年来对于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抓住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质,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过程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其中既有理论上的思考,也有实践中的探索。早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之前就有不少社会主义者对此进行过探索和描述。但他们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的。只是由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在这个社会中,全社会要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在经济制度上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商品货币;在分配制度上,先实行按劳分配,再实行按需分配。这些基本特征实现的前提就是这种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已经相当先进。但是,在实践中,社会主义革命却往往发生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中。要在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当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创造性的思考与探索。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突出的是,他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他说:“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宁对当时俄国的情况是非常清楚的,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不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使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

前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过巨大的成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是高度集中的,不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这种模式对于快速地发展国民经济,对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主题的改变,新技术革命的展开,使得这种模式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弊端暴露出来,而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更使这种僵化的模式显露出了它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终于解体。同时,东欧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其必然性的,其症结就在于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第3卷第139页)

在我党的历史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1957年到1978年,在这20年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更多的是严重的失误。发生失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理论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教条,忽略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忽略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第3卷第291页)在实践上,我们几乎照搬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尽管后来我们发现了这一模式的缺陷,并给予了调整。但是,这种有益的尝试并没有坚持进行下去,就被“反右”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所打断,我们非但没有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反而继续甚至发展了其僵化的、高度集权的特点,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现在,反思过去,我们看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尖锐地指出:“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第3卷第115一116页)

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明确地指出问题就出在没有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才走了许多的弯路,致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徘徊不前,社会主义优越性难以发挥。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被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本质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必须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在1980年5月他说过:“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第2卷第312页)正是因为“四人帮”搞贫穷的社会主义,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停滞不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困难局面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究竟什么样子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第3卷第224页)必须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探索: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是紧紧围绕着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个问题展开的。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2卷第313页)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个问题已经模糊了,那些本来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却成了奋斗的目标,比如盲目地追求所有制的单一化,从变革生产关系入手而不是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入手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大搞平均主义,把这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按劳分配却被当作“资产阶级法权”受到批判,其结果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针对这些错误的观点,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缓慢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第3卷第364页)在这段话里,邓小平已经指出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方面。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3卷第373页)从1980年到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经过了十几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终于达到了一个完整而准确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科学的论断。这一论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创新。这一论断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它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辩证统一。在这一论断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其保证;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这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本质就在于它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允许生产力不断解放、不断发展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一矛盾已经不再是对抗性的了。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仍然面临一个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我们仍然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第3卷第63页)的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仅仅通过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的努力来体现是不够的,它还必须通过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这也正是它的本质所在,是它优于资本主义的关键所在。

其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它以达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方面,要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使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整体上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就是要依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在许多地方多次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这个共同富裕并不仅仅指物质财富上的丰富,它也包括着精神财富的丰富。应该说,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已经和共产主义衔接上了。

最后,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它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实现目标的保证。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压迫人民的统治阶级,消灭了剥削制度;但是,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剥削现象还有其存在的理由。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现象必然会被消灭。消除两极分化,是指消除在社会财富分配上产生的贫富两极的差距。在当代,科技与管理在生产劳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因素所创造的财富也远远地超过了单纯的体力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实行的分配制度下,必然会在财富的分配上造成一定的差距,有的甚至是很大的差距。当然,也有一些情况是因为剥削现象的存在所导致的。有一定的差距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从社会整体上不能造成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要避免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有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时,社会财富极大的丰富时,这一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同类推荐
  • 历史没有告诉你的小秘密:历史卷

    历史没有告诉你的小秘密:历史卷

    《历史没有告诉你的小秘密:历史卷》内容皆为与历史相关的随笔,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较多。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兼顾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旨在让读者在愉快阅读的同时,能够有所收获。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那些逐渐逝去的风烟与尘埃,让人不胜感慨。打开历史这扇窗,总有意想不到的风景……
  • 关注成长:漫谈青少年教育

    关注成长:漫谈青少年教育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次形式多样的叛逆行为。每一次叛逆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挑战,而在挑战中才能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培养教育孩子是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卖火柴的小女孩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卖火柴的小女孩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瀑布的内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本文介绍了瀑布形成的原因,以及瀑布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感冒俗称伤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人体在一定诱发因素作用下,感染上致感冒病毒,从而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普通感冒潜伏期短,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伴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有时有轻度咳嗽,如果无并发症,则多在3~5天症状减轻、消退。全年都会发生,以冬末春初季节较多。
热门推荐
  • 轮回穿梭巴掌

    轮回穿梭巴掌

    作为一名地道的,却被派去拯救异世界大陆,不过我可不是什么好人。“老天爷,你总要给我些好处吧。”“你可以随便穿越~”
  • 银千年

    银千年

    她原本是异世大陆的人,后来又穿越到地球上,最后又不知怎么滴又穿越回异世大陆。苍天啊,大地啊,你确定没在玩我。穿越小说的情景怎么就出现在我的身上。废物小姐,不能学习灵力,我马上让你们这群愚蠢的地球人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废物腹黑小姐+吃货萌宠+灵力空间,强强联手。传说中种族的后代,被你们说成一无是处的废物小姐,伦家只是血脉还没觉醒刚在江湖上混出一点名气来,又要被人追杀娘亲啊,你怎么就丢了个这么懒的摊子给我呢?
  • 管理学原理案例教程

    管理学原理案例教程

    本书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众多国内知名管理学专家编撰。
  • 手铐遇见脚镣

    手铐遇见脚镣

    一个是被收养的每天被养父揍的少年,一个是养尊处优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少女,当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被一副难以解开的镣铐锁在一起,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面对腥风血雨的江湖,阴暗诡谲的社会,他们又如何一起化解危机,书写武林的传奇呢?敬请期待本书,手铐遇见脚镣!
  • 梦如芳华

    梦如芳华

    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这首汉代流传于民间的《天下为卫子夫歌》,足以见得卫子夫其贵震动天下,卫氏一门更是有五人封候的荣耀。司马迁赞其:“嘉夫德若斯。”可是,正如班固所说:“子夫既兴,扇而不终。”有一代贤后之称的卫子夫,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从平阳侯府的一位歌姬,从灰姑娘到大汉王朝的皇后,卫子夫实现了华丽的人生蜕变。这样一位宠冠后宫、贤良淑德的卫皇后,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威强睿德的汉武大帝,这样一段童话故事般幸福美满的婚姻,却最终因为“巫蛊之祸”而未得善终。最终,是因为最是无情帝王家吗?其实,这是两位上神历劫的故事,在异空球中事情。一招穿越,某女变成了卫子夫,自知多年后会发生一场“巫蛊之祸”,受牵连者数以万计。有一人,某女千方百计的躲着,却躲不过命运的安排,躲不过那化名的皇帝陛下,躲不过这一世爱恨情仇的姻缘。深宫之中,她惟愿此生琴瑟在御,岁月静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数十年的伉俪情深、朝夕相伴,数十年的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能回挽回最终的悲剧?这一切终究会是一场芳华,一场梦吗?
  • 八一八修真界那对丧心病狂的情侣

    八一八修真界那对丧心病狂的情侣

    秘境中:“大哥,看那个女人,是独自一人呢,不如我们抢她?”“上!”仲烟对着水镜理了理耳边的秀发,微微一笑,拔出了剑。不多时,强盗二人团躺倒在地,动弹不得。“tui,又是两个穷鬼,浪费姑奶奶时间。”cp:仲烟╳穆舟剧情轻松欢迎各位尽情对渣作者提出各种意见!!!
  • 掌中歌

    掌中歌

    我以为,你会一直在哪里,时间匆匆,再见,只剩下沉默,疏离
  • 住在隔壁的哥哥

    住在隔壁的哥哥

    尹尚恩经历过父母离婚后,便随母亲改嫁许家,尹尚恩以为新家人们会不太好相处,但让尹尚恩庆幸的是改嫁的叔叔家似乎很有钱,叔叔对自己也很好,还有一个大自己两岁的哥哥,但是这个大自己两岁的哥哥好像不太喜欢自己,跟自己处处对着干,尹尚恩决定一定要给亲爱的哥哥点苦头尝尝!
  • 修仙修到仙路尽道有极

    修仙修到仙路尽道有极

    修仙难啊。一个耐力和意志力没上下线的人,一个不想修仙的修仙者,莫得选择地踏上了修仙路。“啊啊啊,我就想吸口灵气,修个仙而已啊”。~不能透剧了,毕竟作者莫得脑壳。
  • 我的青春嗨起来

    我的青春嗨起来

    青春是青涩的果实,友谊是宝贵的财富,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