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78500000017

第17章 流溢與呈現(2)

另一方面是從表達方式出發要求平淡簡易。陳淵(?-1145)《贈別楊至遊》)“和平簡易是吾師”; {《默堂集》卷六}居簡(1164-1246)《祭葛無懷(朴翁)》“騷雅風賦,淡泊是師”, {《北磵集》卷一〇}正表示簡易是詩歌表達的理想方式。楊萬里(1127-1206)《應齋雜著序》:“其文大抵平淡夷易,不爲追琢,不立崖險,要歸於實用,而非窾非浮也。”{《誠齋集》卷八三}雖論其文,其實兼詩而言。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話》卷一“螢雪叢說”:“然其所以大過人者無它,只是平易,雖曰似俗,其實眼前事爾。”平易甚至成爲致勝的法寶。徐鹿卿(1189-1251)《跋黃瀛父適意集》“平易尤難工” {《清正存稿》卷五}表示這樣的平易是很難達到的。

當然表達的平易與詩格的平易也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崔敦禮(1181年前後在世)《韋蘇州集序》“自大雅微闕,作詩者並驅爭馳,其才思風韻,因不可一概,惟自優遊平易中來,天理渾融,若無意於詩者,此體最爲高絕。”{《宮教集》卷六}他所認爲的“高絕”之體正是由表達的平易而達到詩歌風格的平易。

中和詩觀注重性情中和,而中和也就意味著平易,中庸即以中和爲日用之道,這一點我們已經在義界部分討論過了。宋代中和詩學要求詩與人的一致,詩歌的平易之風也是與爲人的平易之風聯繫在一起的。性情平易與詩法平易相應,宋代詩學要求詩中流露性情平易與風格藝術的平易。黃裳《樂府詩集序》:

君無意乎爲詩也,寓其誠而已。故雖難言之物,君亦以無意而得之,意其言優遊而有斷,放肆而有節,不可爲畔岸也。”{《演山集》卷二十一}

性情之和,即其誠之所寓,自然真情,發而爲詩,才能“優遊而有斷,放肆而有節”,中和而平易。呂陶《中大夫致仕石公墓誌銘》:

(石公)既退休,終日閉門,泊然無所營,不與俗子交……以詩酒爲娛,其詩尤平暢閒淡,無一語及榮辱。{《淨德集》卷二十二}

正由於內在修養的“泊然”,外發爲詩,才能得內容的“無一語及榮辱”與風格的“平暢閒淡”。韓元吉(1118-1187)《跋辛企李〈得孫詩〉》:“賦詩自慰,優遊平淡,氣恬而意新,有德之言也。”{《南澗甲乙稿》卷一十六}有德則性情中和,外發爲詩,方得“優遊平淡”;趙汝騰(?-1261)《跋鄧元觀詩》:

鄧元觀有詩才,平淡簡遠,予愛其《題釣臺》一聯云‘寒來暑往人千載,月白風清水一灣’,蕭然于名利之外,亦見其慕尚矣。{《庸齋集》卷五}

其詩風的平淡簡遠即來自於德行的“蕭然于名利之外”。以上諸例皆可見中和平易精神在詩風與詩人德行的一貫。何夢桂《錢肯堂詩集序》:

肯堂錢君,修謹士也。以其讀書餘暇發之吟詠,不肯鐫心鏤肝以爲艱深刻苦之語,其辭氣平易似其爲人。{《潛齋集》卷七}

說得很清楚,辭氣平易、爲人平易、表達平易,正在于追求爲人之平易與爲詩之平易以及詩歌呈現之平易的統一。

“有節”的表達原則並不僅指平易,還指含蓄委婉。當然詩歌表現的含蓄是與性情的含蓄平和密切相關的。唐仲友《詩解鈔*四始六義》有謂:

詩亡然後《春秋》作,《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此非獨《春秋》也,詩也。《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此非獨詩也,《春秋》也。

《春秋》的“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是表現含蓄委婉的代表,《詩經》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性情含蓄平和的代表,唐仲友此處認爲《春秋》與《詩經》都具有表現的含蓄與性情的含蓄的特點,顯然認爲性情的中和與表達的含蓄具有一致性。劉克莊《後村詩話》卷一“李杜”謂:

《長門怨》‘天回北斗挂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深一段愁,’此篇雖只十八字,然婉而成章,哀而不怨,勝《長門賦》。{《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一}

則認爲《長門怨》正具有表現的含蓄與性情的含蓄的雙重平和特點。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發而皆中節”的原則不僅適用於生活中的情感發抒,也適用於詩歌表達中的情感發抒。

對平淡詩風的標舉,體現爲對宋前具有平淡詩風的詩人進行褒揚,最典型的當然是陶淵明。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之十三“靖節”引《西清詩話》謂:“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視伯夷也。”表示陶淵明正是平淡之格的宗主。陸遊(1125-1210)《讀陶詩》:

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退歸亦已晚,飲酒或庶幾。雨餘鉏瓜壟,月下坐釣磯,千載無斯人,吾將誰與歸。{《劍南詩稿》卷二十七。另《劍南詩稿》卷七〇《自勉》:“學詩當學陶,學書當學顔”;卷七四《家釀

頗勁戲作》“竹林嵇阮雖名勝,要似淵明最可人。”皆表示了對陶淵明爲人與爲詩的向往。}

表示對陶淵明爲人與爲詩的推崇。但宋代對陶詩的推崇不僅在於風格的平淡,還在於他們認爲這種平淡是與道的博大而平常聯繫在一起的。如周必大《跋向氏邵康節手寫陶靖節詩》:

康節先生蘊先天經世之學,顧獨手抄靖節詩集,是豈專取詞章哉?蓋慕其知道也。{《文忠集》卷一八}

即謂邵雍有取於陶詩之平淡有道的歸依,此更可助證我們前面提到平淡必須以蓄積爲前提的觀點。除了陶淵明之外,其他的平淡詩人也被發現出來。陳造《鹿鳴宴致語》有謂:“地傑人靈,文門比屋,尚樂天、韋應物之餘。”{《江湖長翁集》卷四〇}張鎡《湖南午坐兩作歸山堂共成四絕句》之一:

或擬香山或擬陶,有時無句只蟲號,作詩藞苴猶之可,字寫不成方是高。{《南湖集》卷八}

可見爲平淡之格的向往。東坡以陶柳爲南遷二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九載“東坡在嶺海間,最喜讀陶淵明、柳子厚二集,謂之南遷二友。”}他們將平淡之格的韋應物、白居易、柳宗元發掘出來,加以學習與標榜,可見時代對平淡詩風的崇尚。

與表達的平淡相應而反對雕琢。對平淡的要求是與對雕琢的反對並行的。陳傅良(1137-1203)“貴平而惡鑿”, {《止齋文集》卷三五《答天臺張之望》}認爲平易是詩歌創作的關健所在。俞德鄰《紀德緯詩序》:“德緯之詩,澄淡簡易,若不以雕鏤鎪鉥爲能者”, {《佩韋齋集》卷一〇}即認爲簡易表達,不當以雕琢爲能。陳亮(1143-1194)《桑澤卿詩集序》有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立意精穩,造語平熟,始不刺人眼目,自餘皆不足以言詩也。”{《龍川集》卷一四}即謂平淡爲“不刺人眼目”,這裏的“不刺人眼目”實兼指立意的精穩與造語的平熟,能指與所指皆以穩平爲旨歸。上引何夢桂《錢肯堂詩集序》又謂:“康節先生曰吟自在詩。自在者,平易之謂也。”{《潛齋集》卷七}即認爲平易當自在而不拘滯。歐陽守道《陳舜功詩序》謂:“大概平易自無艱難辛苦之態,詩之正也。”{《巽齋文集》卷一二}這裏的“無艱難辛苦之態”,是與詩人的心態平和、構思與表達之自然平易結合在一起的。

宋代詩學認爲只有平淡才能達到餘味無窮,俞文豹《吹劍錄》引姜梅山詩:“待到淡中方有味,事無心處卻成功。”可謂得之。表達的餘味也就要求表達的自然。包恢《敝帚藁略》卷五《書撫州呂通判開詩藁後》:

八句之律……所病有刻琢痕迹,止取對偶精切,反成短淺而無真意餘味,止可逐句觀,不可成篇觀,局於格律,遂乏風韻,此所以與古體異。

認爲表達的刻琢反而造成詩歌餘味的欠缺。

與平淡詩風的標舉相應,反對怪異詩風。許綸(?-1209)《再次轉庵韻》“趙詩平澹謝奇古,所以吾儕誇絜矩”。 {《涉齋集》卷三}方夔《次韻王介山別齋職》:“怪奇文章無人覷”。 {《富山遺稿》卷五}皆表示怪奇詩風不受人歡迎。

由此宋代詩學對怪奇詩風進行批評,一是元和時的怪奇詩風,以賈島、盧仝、李賀爲代表,如張表臣《珊瑚鈎詩話》卷一謂:“以平夷恬淡爲上,怪險蹶趨爲下。如李長吉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謂施諸廊廟則駭矣。”表示對平夷恬淡的褒揚,而對險怪表示批評。二是對宋代的怪奇詩風進行批評,如對於黃庭堅的詩風,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之十八“涪翁”:“後山謂魯直作詩,過於出奇,誠哉,是言也。”表示贊同陳師道對黃庭堅的看法,即認爲黃庭堅作詩過於求奇。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〇“後山集”:“後山雖曰見豫章之詩,盡棄其而學焉,其造詣平澹,真趣自然,寔豫章之所缺也。”也是認爲黃庭堅之詩在平淡自然方面有所欠缺。

四、效果的有餘

有著豐富的蓄積而平易、含蓄發抒的詩歌,會形成平淡而又深具內蘊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平夷渾厚。秦觀《會稽唱和詩序》:

昔之業詩者,必奇探遠取,然後得名于時。今二公之詩,平夷渾厚,不事才巧,而爲世貴重如此。何邪?切嘗以爲激者辭溢,夸者辭淫,事謬則語難,理誣則氣索,人之情也。 二公內無所激,外無所夸,其事核,其理富,故語與氣俱足,不待繁於刻劃之功而固已過人遠矣。{《淮海集》卷三十九}

詩歌風貌的平夷渾厚,也就是平淡而餘味無窮。這正是以二公的深厚修養,即“內無所激,外無所誇”作爲內在的基礎的,有著這樣的內在修養,而自然發露,也就是秦觀所說的“不待繁於刻劃之功”,則可得平夷渾厚之效果。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今觀東萊詩,多渾厚平夷,時出雄偉,不見斧鑿痕”,指東萊之詩表現出渾厚平夷的效果來,而時出雄偉,但卻“不見斧鑿痕”,顯然正指的表現的平淡與內涵的豐富。

既然平淡是在蓄積之豐而約以出之才得到,而且要求平淡之中蘊涵著不平淡,所以平淡而幾於無味的詩歌當然就違背了平淡的原則。賀鑄(1052-1125)論詩 ‘平淡不流於淺俗’ {《王直方詩話》第二五〇條引}指出平淡不可流於淺陋鄙俗,也意在於指出平淡並不是粗鄙,而應該是在經歷了不平淡而歸於平淡的過程而後達到的狀態。王正德(1190年前後在世)《餘師錄》卷二引張芸叟語:“平淡則幾於無味,”指的平淡正是無餘味的平淡。王應麟《困學紀聞》引鄧志宏語曰“學白居易者忌平易,……平易之過,如抄錄帳目,了無精采。”{商務印書館翁元圻注本卷一十七}這裏“了無精采”的平易,即指的是以淺俗爲平易,所以平易而無精彩之處。因爲他們不懂得這樣的平易是超越了豐腴之後而歸於平易,而不是與豐腴處於同一平面的枯槁的“平易”。高斯得《題建安李演風露小吟稿》謂:

甚矣,詩之難也。嚴而不陗,平而不俚,清而不泊,幽而不昧,乃可以爲詩。今之爲之者不然,險澀以爲嚴,凡近以爲平,寒苦以爲清,黯黮以爲幽。{《恥堂存稿》卷五}

其中提到的“平而不俚,清而不泊”即表示平易而不流於鄙俚,清淡而不流於無味,這正是基於由豐以入於約的表達原則的。

宋代詩學主張蓄積博厚而以含蓄平淡出之,這樣涉及到了豐與約的關係問題,但這裏的豐與約,並不是修辭意義上的豐與約,而是通過對豐的超越而歸於約。姜夔《白石道人詩說》:“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莊,澹而腴,斷不容作邯鄲步也。”指出陶詩的“澹而腴”,即平淡而又餘味無窮,這事實上代表宋代詩歌的理想範式。樓鑰《朝散郎致仕宋君墓誌銘》:“君敏而靜,貫穿百家,不爲艱深之文,明白豐贍。詩辭高勝,淡而實腴。”{《攻媿集》卷一〇九}並以此標准評價當時詩人。他們正是要求一種淡而有餘的詩歌效果。對陶詩的標舉正是與此審美趣味相應的。

平淡有餘當然是與表達的自然平淡相關的。樓鑰《攻媿集》卷一〇四《安光遠墓誌銘》:“尤工於詩,平澹敷腴,不爲艱深之詞。”劉克莊《題唐察院詩卷二首》“但覺朱紱餘倡歎,不煩玉斧更雕鐫。”{《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十二}嚴羽《李太白詩醇》《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楊二首·秦地見碧草》:“三四句,耳目之前,意想之外,悠然有餘。許多轉折,卻不費腕力。”即謂此二句詩平淡自然而又有餘味。劉克莊《張文學詩卷》謂“他人之作率是辭多意少。惟君篇什,簡質涵蓄,不現光恠,徐徐玩味,悠然深長。”{《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一十}所謂“簡直”即謂其表達簡易,而“涵蓄”則謂其有餘。真德秀《日湖文集序》:

公天資寛洪,而養以靜厚,平居怡然自適,未嘗見忿厲之容。於書亾所不觀,而尤喜聞理義之說。故其文章不事刻畫,而旉腴豊衍,寔似其爲人。{《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八}

更是將此風格與人格聯繫起來,認爲這樣的平淡簡易而又餘味無窮的文章風格正是與詩人的德行修養相關的。劉辰翁《劉次莊攷樂府序》:

吾讀文王《清廟》,何其往來反復,愈簡而愈有餘地,雖不能知其聲,而洋洋者如倡而復倡之不足也。{《須溪集》卷六}

這裏“愈簡而愈有餘地”,正可視爲“有節故有餘”的絕妙注解。宋代詩學標舉平淡詩風,但平淡並不是枯槁,他們倡導平淡而有餘,要求的平淡是指富含餘味、餘意、餘韻、餘趣的平淡。

(一)餘意

餘意指詩中情、義、理的有餘。呂本中(1084-1145)《童蒙詩訓》“學詩先讀古詩及曹詩”:

讀《古詩十九首》及曹子建詩,如‘明月入我牖,流光正徘徊’之類,詩皆思深遠而有餘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稱賞其“思深遠而有餘意,言有盡而意無窮”,即表明對餘意的要求。慕容彥逢(1067-1117)《讀陶淵明集》有謂:

秀氣如可掬,妙理不可名,辭中有餘意,此致尤更精。{《摛堂文集》卷一}

也要求“辭中有餘意”,皆以平淡風貌呈現而內有餘意。就詩人的用意謂餘意,就詩人之情則謂餘情。袁說友(1140-1204)《和林子長韻二首》之二:

我老倦吟哦,君詩如淵明,秀句出閒暇,熏然有餘情。{《東塘集》卷一}

這樣的餘意與餘情,皆與語言的有盡相提並論的,這也是與平淡而有餘表達要求一致的。

這樣的餘意、餘情皆與表達的自然相關的,劉辰翁《劉須溪評孟浩然集》:

《耶溪泛舟》諸詩皆極洗鍊而不枯瘁,又在韋蘇州前,清溪麗景,閑遠餘情,不欲犯一字綺語。{转引自《宋诗话全编》P9846}

即表示諸詩表達不犯綺語,而得“洗鍊而不枯瘁”,也即是簡易而有餘。也與表達的含蓄相關。劉克莊《宋希仁詩》:

蓋四靈抉露無遺巧,君含蓄有餘意,餘不辨其為選為唐,要是世間好詩也。{《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

即認爲詩歌只要有餘意,而不論其體制,可見餘意在詩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二)餘趣

宋代詩學重視詩趣,陳仁子《跋李宗望倚樹吟集》有謂“詩以趣”, {《牧萊脞語二稿》清初影元抄本卷八}所謂的趣即是通常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達到對常規思路的超越而獲得的一種效果,所謂“反常合道爲趣”。他們要求的是平淡之中而含無窮之趣,王直方(1069-1109)《王直方詩話》“東坡論淵明詩”:“東坡曰: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讀有奇趣。”表示陶淵明的散緩之中而見奇趣。這種餘趣的一個要求就是表達的平淡含蓄。葉夢得(1077-1148)《石林詩話》卷中謂:

王荊公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爲涵蓄。……晚年始盡深婉不迫之趣。

王安石早年作詩直露,少深婉,所以少餘趣,而晚年用心於此,則得餘趣。 魏了翁《臨川詩注序》:

今石林之於公,則有不然,其豐容有餘之詞,簡婉不迫之趣,既各隨義發明,若博見強志,瘦詞險韻,則又為之證辨鉤析,俾覧者皆得以開卷瞭然。{《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一}

即謂葉夢得對於王安石之詩的餘趣有闡明之功,這當然源於荊公之詩的深婉不迫之餘趣。

(三)餘韻

同类推荐
  • 盟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盟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原名《伦敦公民》,两任女国务卿推崇的“二战”历史写作大师琳恩·奥尔森精心创作的一部“二战”编年史,讲述了三个决心从希特勒手中拯救英国的美国人帮助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不情愿的美国公众在最黑暗、最关键时刻援助英国。这三个人中,最著名的是埃德·默罗,1937年欧洲CBS电台负责人。纳粹轰炸伦敦的现场直播使他成为名人,他的播音开场白:“这里是伦敦在呼叫。”为人熟知。最令人钦佩的是吉尔·怀南特,1941年任美国驻英大使,巧妙助力了联盟的建立。最有趣的是埃夫里尔·哈里曼,自1941年这个有钱的花花公子来伦敦监督租借援助项目,他便开始了漫长的公共服务生涯。这些事件对读者来说,既生动有趣,又鲜为人知。
  • 杜甫文集4

    杜甫文集4

    深刻反映唐代安史之知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展现诗人的一生传奇。
  • 给一堵墙让路

    给一堵墙让路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给一堵墙让路》一书精选著名作家周海亮近年创作的美文及小小说八十余篇,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描摹世间万象,讲述人生冷暖,写活了小人物的小故事。书中收录的作品有着充满张力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传递温暖,呼唤正能量。是提升青少年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理想读本。
  • 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 胡适的圈子

    胡适的圈子

    本书从胡适的朋友圈着手,切入胡适波澜起伏的人生与情感世界,作者舍弃了那种常见的文史资料堆积的枯燥写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胡适与朋友们交往中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趣的故事,给读者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本书还配有150幅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也以生动传神的生活照为主,进一步勾勒出胡适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看到大师亲切、温情的一面。
热门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一论语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一论语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The Cavalry General

    The Cavalry Gener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本书选用了120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诉家长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作息状况、兴趣爱好、人个能力、情商素质、智力情况等。
  • 茶屋归期

    茶屋归期

    你可曾见过黑夜中一间茶屋,灯光泛黄,茶,飘香千里。然后听到幽幽一声:“客官,来了便喝上一杯茶吧。”人世百种滋味,尽在一杯茶水当中。抬眼望去,门上有一小匾,上面四个飘逸潇洒的大字——茶屋归期短篇故事集朝代架空——女主强大冷漠,男主被我吃了~cp自行组~随便磕~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想念入疾

    想念入疾

    年少的我,曾以为爱情可以超越一切,那时我不明白,这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叫做命运,只可承受,不可改变。
  • 妖孽中二修仙记

    妖孽中二修仙记

    “比黄昏更为昏暗者,比血液更为赤红者,在时间之流中出现吧,在您的伟大的名下,我在这黑暗中起誓,把阻挡在我们前方,所有的愚蠢之物,集合你我之力,赐与其同等的毁灭吧!”“神罗天征!”“天不生我忘天机,仙道万古长如夜!”哈哈哈,哈哈哈……忘天机站了起来,大笑着喊出中二的台词,仿佛自己已然睥睨天下。“忘天机!给我滚出去,你一个连聚气都不会的人,谈何修仙!”“哈哈哈哈哈哈!”周围传来一阵阵哄笑声。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忘天机在课堂中睡着了,一不小心说出中二的梦话,竟被老师轰出来了课堂。可恶啊!我中二病也想要修仙嘛,哆啦A梦!呃,然而并没有哆啦A梦,这是一个中二病开挂修仙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赠他一个母老虎

    赠他一个母老虎

    她一岁的时候,他已经8岁了她头上有溺爱她的一家子,他只有爷爷他一天二十四小时,三小时睡觉,只要没事,剩下的时间,他都在他的身边十七岁的她回国念高中,他告白,她羞红脸跑了他来学校找她,遇到了她的绯闻男友,激动下揍了一顿,她终于进了他的怀抱,他也抱得美人归场景一肖寒川的跑车停在校门口,苏浅年被肖寒川拖出校门,校园论坛炸了场景二当红小花苏浅年在直播,肖寒川围着浴巾从浴室出来,擦拭头发委屈的说:“年年,你已经半个小时没理我了……”微博瘫痪场景三苏浅年在拍戏,一句我好想我家肖总,他从世界的另一端飞来,看着熟睡的她轻轻的抱住她奶香的身子,温柔的说:“年年,我来了。”她作天作地,他替她收拾烂摊子,她鼓个腮帮子,他可以把命给她!最后一个场景求婚当天,自己的几个大舅子来找茬,他宁可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也没有放弃过大舅子:“小子,早就看你不顺眼了!”他:“别打脸,媳妇儿会伤心的!”大舅子:“兄弟们!盘他!”
  • 天道弃女

    天道弃女

    云尘活了三世。 第一世,她刚出生就被火烧死了。第二世,母痴父废, 她得癌症挂了。第三世,她又要快挂了。。。 这一世,她重生成了易家快要成为祭品的二女儿,奴隶所生,地位连庶都不算。 就在云尘佛系思考下次重生到哪儿时,身边突然多了个小萝莉,告诉她说,她是天道的亲闺女!当初是被人害死的! 哇~云尘活了三世,终于有了活下去的动力,那就是报仇! 只是,修炼天赋不够?作为天道宠儿,人生犹如开了挂,各路大神手把手教学,甚至是引雷劫练金身!只是…… “娘亲,你怎么被雷劈了后,怎么变得和我一样大了?”小奶包截了截她白嫩的脸蛋。云尘:“……这叫……返老还童。”没事!就算变成小奶娃,她也一样能带飞儿子!报仇,顺便去找他亲爹!某帝惬意的眯了眯眼睛:“当年某个小家伙怀了我的娃后就很有骨气的不要我了,现在带着我儿子来找我来了?” (女主男主身心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