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9400000024

第24章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2)

到底是一群不服输的热血青年,不但能拉犁,而且会种地。一大片耕地被划成一块块小菜畦,然后分至各班,栽什么苗,种什么豆,一律各负其责,确保成活。那些日子,我们的心思几乎都在这一块块菜地上,毛渠修得笔直笔直,埂子打得端端正正,地里看不见一个石头蛋子,菜苗中找不出一根杂草。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师生精心培育,原本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长出了脆生生、水灵灵的时令鲜菜。西红柿一簇一簇的,红艳艳、亮晶晶,像一个个小灯笼,点缀在一片绿色之中,分外耀眼。辣椒地里郁郁葱葱,大大小小的辣椒沉甸甸挂着,小的指头蛋子大小,大的拳头似的,而且一茬儿接一茬儿,任你随意采摘。起先辣椒颜色都是绿的,到后来就开始变红,尤其是进入深秋的红辣椒,辣得简直让你头上冒汗,心里畅快。所以当时有一道名菜,叫作辣子炒小公鸡,只要学校食堂开始做这一道菜,隔着老远的地方,我们都能闻到那又辣又香的味道。而茄子分为长茄子和圆茄子两种,长茄子同青椒一起火上烧一下,剥去皮,凉拌上,味道好极了。特别是炎热的三伏天,吃着白面馒头,就着凉拌茄子,那个惬意劲,真是没说的。而圆茄子只有炒着吃了,尤其是和辣椒炒在一起,吃着就更香了。如果是拌上拉条子,再来一点醋和蒜,保你吃了一盘,还想第二盘。

等我们到了高二,高一年级的新生也招来了。在我们的传帮带下,他们也学会了各项农业劳动。这个时候,或许因为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也可能是学校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一些生产队农忙之时,就开始走上门来,请求支援了。

那个时候的农业生产,完全以生产队为单位。大片大片的条田,种着小麦、玉米和土豆之类的农作物。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能错过农时,俗语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说的就是抢种抢收的重要性。所以农忙之时,队上所有劳力都要上生产第一线,而且中午吃饭都在地头上。

当时最缺的是交通工具,支援农业劳动一律步行前往。我们就扛着铁锨或刨锄,排着长长的队伍,在排长“一二一”号令指挥下,步调一致向前走。走路走累了,就要进行班与班之间的歌咏比赛。就听这个喊“高一排唱得好不好?”接着是一片“好”的回声。那个又叫“高二排来一个要不要?”后面齐声高喊“要!”几次三番,来回唱和,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各项劳动中,我记忆深刻的是刨玉米和割小麦。刨玉米是田间管理的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农村孩子都参加过这样的劳动。所谓刨玉米,其实就是给玉米除草和间苗,从而达到松土的目的,以利玉米茁壮成长。因为生产队的玉米地一眼望不到头,我们两个年级的学生就从两头开始锄起,一点一点向中间靠拢。刨玉米一是要有好眼力,二是手上必须有功夫。不然的话,锄草的同时,把玉米也锄了。当时玉米种子都是手撒的,出苗以后有些地方是一撮一撮的,因而间苗不能粗心大意。除了考虑苗与苗之间的行距,还要兼顾苗子的稀稠,稀稀拉拉的减少收成,全扎堆了也不利玉米的生长。我们手握锄头,一干就是大半天,地里的杂草是锄没了,可我们的手上全起了血泡。老师就找来别针,一个一个给我们挑血泡。男生倒也罢了,那些女生就受不了,捂着手哇哇喊叫。

割麦子是农村的一项重气力活,尤其是遇上好的年景,麦子长得齐腰深,又稠又密的,一镰刀下去没有什么反应。大热天的,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明晃晃的太阳就在头上照着,只顾低头躬腰割着麦子,却顾不上麦芒一根根钻进脖子。因为不断流汗,浑身黏糊糊的,加上麦芒粘贴,就愈发感觉身上又热又痒。然而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被别人甩出去一截,让生产队长见了笑话。可是速度一快,质量就会出现问题,不是麦茬留得过长,就是麦穗掉得满地都是,只好一遍一遍返工,直到队长验收合格为止。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盼望早些开饭。特别是用黄萝卜、土豆和牛肉做成的“呼尔敦”,满满盛上一大碗,再来两个刚烤的热馕,吃着才叫过瘾。

在当时的条件下,农村孩子要想走出农村,几率非常小。工厂招工,以知识青年为主,有门路的可以早一点回城,无权无势的就听天由命,等着去了。农村学生称之为回乡青年,若被推荐吃了商品粮,那就成了一个新闻,在村里传来传去,神了去了。有些人就去当兵,然而部队上实行哪来哪去,过上两三年又都回来了。所以一些农村姑娘,看着没有什么出头之日,就把希望寄托在城市男人身上,只要是按月拿工资的,即便长得丑一点,岁数大一点,也都无所谓了。

明知到头来极有可能回到村上,父母还是要把子女送到“五七中学”。除了怕我们也变成睁眼瞎,目不识丁,心不会算,用乡下话来说只知道“捣牛勾子”,其他啥都不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冲着那个很小的几率。因为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有人离开了村子,像远一些的县上,附近的石化,都先后陆陆续续招过工人,就有几个我们熟知的回乡青年被幸运地招走。情况总是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的孩子也会遇上这种好事。而这些可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学好文化。

我们就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从全乡各地来到学校,开始了艰苦而又难忘的高中生活。

平心而论,当时乡上还是比较看重“五七中学”的。首先校长是一个强人,不但很有个性,管理能力也出类拔萃。关键是校长科班出身,毕业于西部一所名牌大学,既懂得领导艺术,又是教学行家,让人心悦诚服。而所有任课老师,都是教有所长,名望所归,由一个个乡里教育学科带头人组成。

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数学兼化学老师。因为从初中开始就是我的老师,彼此非常了解和信任。记得初中上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张数学考卷,等考完一改卷子,最高的三十几分,最低的是零分,没有一个及格的。老师就说:“在天津这也就是四五年级的考卷,没想到你们都是初中生了,竟然还考出这么差的成绩。”我们就受了刺激,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开始一天交两次作业本,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老师事业心强,工作极为认真,考虑到平时劳动频繁,就想把落下的课都补回来。这样一来,老师的课就经常拖堂,每每下课铃响了,他还饶有兴趣地讲着,不是在黑板飞速写着“X+Y=Z”等一些计算公式,就是突然径直走到一个正在东张西望的同学跟前,笑眯眯地问道:“水的化学分子式是什么?”当这个同学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时,老师又摇摇头自问自答说:“说过多少回了,记住,是H2O”。老师兴致高了,就忘了别的老师要来上课,直到哪个眼尖的学生喊一声:“老师,该上别的课了。”老师才急忙收拾东西,一边对我们说着“先到这,先到这”,一边有些歉意地向来上课的老师打着招呼:“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就苦坏了我们,喝不上水不说,厕所也上不成了,有些同学尿憋得肚子都疼。老师拖堂也就罢了,偏偏还要把自习课占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吗?”这是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对吗”的时候,带有浓浓的天津口音,让人听着别有韵味。

我之所以佩服这位老师,除了他课讲得好,事业心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多才多艺。我们毕竟是一所农村中学,生活相对单调,全校只有一台黑白电视,而且好像还是14英寸的,放在学校办公室里,学生看的机会少。所以课余时间打打球,唱唱歌,就算是娱乐活动。这个时候,老师的本领就显现出来了。首先是乒乓球打得好,在那个年代,在那样一个地方,老师是我所见到的最出色的乒乓球高手。手握横拍,当时我们叫“大刀”,两面粘胶,左右开弓。拉弧圈球,力量大,角度刁,让对方措手不及;削球的时候,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来回多,僵持时间长。对手一着急,不是球出台,就是球下网,赢得一片喝彩。

我之所以后来迷上乒乓球,完全是受老师的影响。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好像中了魔一样,整天乒乓球拍子别在后腰上,上课盼着快点下课,上课却老是最后一个进教室,心思几乎都用在了打球上。因为学生多,球台有限,就采取挂号制的方式,竞争取得开球权。如此一来,我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只要挂上号,就难得被他人打下擂台,像个皇上似的,位子一直被我霸占着,成了名副其实的乒乓球台“台霸”。然而时间一长,我的学习成绩就开始下滑了,上课的时候似懂非懂,写作业的时候错得多、对得少,本子上红“×”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有一天,老师在作业本上赫然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光打乒乓球,还能学好吗?”醒目的大问号,就像一条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心上。后来我就想,幸亏老师及时教训,才使我迷途知返,否则,我就不会成为恢复高考之后村上第一个大学生。

还有就是老师的音乐天赋。学校当时有个文艺宣传队,配合当时形势,排练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老师就成了主要伴奏者,琵琶、扬琴什么的,样样精通,技艺娴熟。不仅如此,老师还会作词作曲,遇到重大纪念活动,亲自上阵进行编创,为宣传队增添不少光彩。记得有一年乡上举行文艺汇演,因为当时有不少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几个生产大队的节目很有摘金夺银的实力。而学校文艺宣传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信心满满,迎接挑战。以一个集舞蹈、合唱和诗朗诵于一体的节目《十里长街送总理》登台亮相。因为真实再现了周总理逝世之后,那种江河呜咽、举国哀恸的难忘场景,而且场面恢弘、富有创意,加之音乐渲染、烘托,一下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从而获得满堂喝彩,一时传为佳话。

高中语文,最能检验一个老师的文化功底。分析课文结构、提炼主题思想、总结艺术特色,没有相当知识储备,难以胜任。我们当时判断语文课好坏的标准,就是看老师口才好不好,会不会讲故事。

那个年代教辅书很少,尤其是农村学校,除了课本,只有一种辅助教材。不像现在,课本发下来,跟着就是各种版本的辅导材料。如果再想查个资料,打开电脑,按动鼠标,要什么有什么,方便极了。然而就是在当时那种落后的条件之下,语文课依旧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个学生。那时我们特别喜欢老师讲课文时代背景,像《沁园春·雪》这首词,我们就是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懂得毛主席原来不仅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领袖,而且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学习鲁迅《祝福》的时候,或许老师本身就是女性的缘故,对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内心充满了同情,眼里含着泪花,声音也变得有些沙哑。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征描写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剥葱式分析,让我们对封建礼教的本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仔细一想,教授语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譬如划分句子成分,好端端的一句话,硬是要分解成什么主谓宾和定状补语。而且还有口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搞得人有些话都不会说了。最头痛的就是古文,“之乎者也”的,如果不是事先标注拼音,不要说理解意思了,读都读不下来。所以我们最怕朗读古文,众目睽睽之下,慌慌张张、结结巴巴,一篇课文没读下来,头上的汗早就下来了。

我想说的是,难度这么大的课程,却是由一个维吾尔族老师来教的。如果不看老师的穿着打扮,你根本无法相信她是个少数民族。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工整娟秀的板书,让许多汉族老师都佩服得不行。农村学生方言土语说惯了,诸如“q”“t”不分的现象经常发生。不是把“天山”说成“前三”,就是将“下水”说成“哈费”,让人莫名其妙。老师就不厌其烦,逐个纠正同学的错误读音,并且趁热打铁,利用早读时间进行普通话朗读竞赛。虽说都是以精神鼓励为主,却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大家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长进。

看到我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老师非常喜悦,决定在此基础上教授我们新的学问——维吾尔语。同学们一下热情高涨,纷纷举双手表示赞成。特别是我们几个维吾尔族学生,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全力以赴,率先垂范。于是我们的课程表上,就这样新增了一堂维吾尔语课,一到上课时间,气氛热烈、笑声不断。一时间,“亚克西木赛孜?”(你好吗)“塔麻克依的克木?”(吃饭了吗)的对话声此起彼伏。后来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加深同学记忆力,老师索性教我们唱起了维吾尔语《东方红》。如今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不少人依旧可以哼唱几句呢。

一个维吾尔族老师,能把汉语掌握到如此程度,而且又教高中语文,说到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回到家的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议论,说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城里的维吾尔族老师,汉语就像广播里的播音员一样,说得非常好听,把学生一个个都给镇住了,到时候一定要去看看长得什么模样。

我当时是班里学习委员,尤其对语文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那位老师影响。我就想,如果自己有一天也能考上大学,和老师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该是一生当中最得意的一件事情。

同类推荐
  • 幽玄·物哀·寂

    幽玄·物哀·寂

    大西克礼是日本现代美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具有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的美学家,是日本现代美学由明治、大正时期向昭和前期以及由昭和前期向昭和后期即战后的过渡和转型过程的重要中介。本书将日本现代著名美学家大西克礼的美学研究“三部曲”——《“幽玄”论》、《“物哀”论》、《“寂”论》合为一卷。《幽玄·物哀·寂》对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关键词——“幽玄”“物哀”“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和阐释,以其体系性的建构、文化语义学的方法、细致的理论分析、独到的阐发与见解,而在日本传统文论与美学的研究中卓荦超伦,堪称日本乃至东方美学的经典著作。《幽玄·物哀·寂》对于中国读者深入理解日本民族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对于有效把握日本文学艺术的民族特性乃至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于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都极有参考价值。这本书是其重要的文论著作,所有希望深入了解日本美学的读者、学者必读之书,应该具备长销实力。
  • 灵异经典3-幽灵伴侣

    灵异经典3-幽灵伴侣

    一趟惊心动魄的惊魂之旅,一场恐怖的饕餮盛宴。恐怖即将渗透你的每一个细胞!《惊魂玩具房》中收录了英、法、俄等国家的世界顶级灵异小说大师的代表作,其中不乏古典巨匠,也有新锐先锋,如雅各布斯的《惊魂玩具房》,爱伦·坡的《催眠术怪谈》,凯瑟·吉利斯的《女巫室》,等等。
  • 假如我是个能打的唐僧

    假如我是个能打的唐僧

    如果西游记里悟空和唐僧的性格对调,唐僧是个骁勇善战,放荡不羁的和尚,悟空是只胆小怯懦,老实巴交的猴子。取经路上,唐僧棒打遇到的所有妖怪,却对为爱私奔的奎木狼和宝相国公主网开一面,令悟空刮目相看。得知紫霞被关进天牢,唐僧怂恿悟空前去营救,还告诉悟空:“紫霞喜欢你”。悟空前往营救紫霞,却不幸被杨戬打败。关键时刻,唐僧出手与杨戬战了个两败俱伤,帮悟空救出紫霞,而悟空也得知了唐僧总是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原因。
  • 春明外史·第五部分(张恨水经典爱情故事)

    春明外史·第五部分(张恨水经典爱情故事)

    《春明外史》以报馆记者杨杏园与妓女梨云、女诗人李冬青的爱情故事为贯穿线索,背景宏阔,叙事从容、豪门、妓院、剧场、公寓、会馆、学校、高级饭店、俱乐部、庙宇、名胜、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上到总统、总理、下到妓女、戏子,穷尽名色人等。《春明外史》是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风俗图,堪称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仍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枰露英雄传

    枰露英雄传

    如果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或李连杰主演的《英雄》曾带给你享受,你一定也会爱上这本书。开篇于广袤的战场,女主人公玉华——即悍娇虎——在此登场,她和丈夫吴磊同属一支精英战队,从小受训成为天子的秘密武器。暗处闪出一个黑巾蒙面的身影,他的弓箭远远地对准了吴磊。玉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死去。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很快,玉华得知自己当晚就要嫁给声名赫赫的将军禹峦。王命不可违,她只能违背己愿另嫁他人,按压怒火隐忍以行,只为揭开围绕着天子的层层谎言。两个失去至爱的战士在彼此身上找回勇气、信任和重新去爱的能力,这是本书将要讲述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美男属于我

    美男属于我

    矮油!这男人很有型哦!居然敢喜欢她人。她什么人?自私狂妄,邪肆无忌,整天混在男人堆里的女人!嗷嗷……他居然看破她多年隐藏的秘密?好了,没什么好说的出局!尼玛,还缠着她做什么!
  • tfboys之静静的守候

    tfboys之静静的守候

    她们是一个不起眼的粉丝,还是富商,也可以说只有一个头衔的存在,没有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差别,面对冷嘲热讽,粉丝的不满,她们会陪tfboys走到最后吗??他们会在一起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侠奇剑录

    仙侠奇剑录

    命运自有定数,但命运的定数是什么,却没人说得清。无极剑派的弟子孤山傲,因为亲历了父母人妖相恋被诛于无极剑派斩妖台,自此认定命由天定,人妖不可同路,抗争徒劳,养成了一副淡漠,信命的性格。而他的结拜弟兄夏天启却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虚灵之地的异象,以及下山的修炼游历,让他们相识,成长。更是遇到他们生命中的牵绊,与令狐晴儿和赋子婉之间的情感纠葛。孤山傲和夏天启命运如何,又当何去何从。
  • 王妃会医术谁也挡不住

    王妃会医术谁也挡不住

    花棉棉自小被抛弃,渴望亲情,在十六岁那年踏上了寻亲路,并因此遇见了对自己很重要的人路飞飞,一个属于花棉棉的故事就此展开…
  • 祝酒辞:中国式宴请的攻略与技巧

    祝酒辞:中国式宴请的攻略与技巧

    本书精心打造了中国式宴请的攻略与祝酒技巧,既阐释了宴会的礼仪和酒宴接待技巧,又介绍了祝酒、劝酒、挡酒的礼仪和实用技巧,同时遴选出各种场合祝酒的言辞。题材丰富,兼具实用,为读者精心准备了一道丰盛的宴会文化大餐。适合各层次的读者阅读参考。
  • 请叫我西贝大神

    请叫我西贝大神

    一场蓝雨,改变了地球,改变了人类,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特质,火人、石人、橡胶人、蜥蜴人、隐身、冰火两重天······25世纪初,张小贾诞生,特质竟然是哈士奇,俗称二哈,“老子有系统在身,绝对不怂!”张小贾自豪的拍着胸脯道。这是张小贾在群魔乱舞的尽情纵横的故事。Ps:后文会解释系统由来。
  • 浮世沧沧又三千

    浮世沧沧又三千

    沧海永远是众多门派里最安静的那个,也许是因为从来不争不抢,也许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天还能存在于各大门派之中,沧海弟子都渴望寻求到那颗流传于世的浮世珠,以保沧海能继续薪火相传......
  • 异界小捕快

    异界小捕快

    重生异世成为一名小小捕快武道辅助系统加身各种武侠神功在陆钱手中施展出来原本想低低调调的做一名平凡的小捕快但实力不允许啊
  • 阿茨卡圣战之火地主宰

    阿茨卡圣战之火地主宰

    阿茨卡法术集!利用黑洞而产生的各种法术!全部记载到了这本书里!学会它的人!可以瞬间成为王者!一统世界!可是,这个东西却让坏人,给得到了。。。。。。